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竹书谣-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衣、襦裙、绣鞋,一眨眼的功夫,无恤就替我买下了四大包的衣物。
“红云儿,我们两个穿成这样,为什么没有监市的人向我们质问钱财的来历?”我和无恤走了几天的山路后,身上的粗麻布衣早已又脏又破。如果在新绛,有像我们这样打扮的庶人在市集上大把大把地花钱,早就被司市手下的人盘问了。可是在费邑,大家似乎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兴许是你我相貌出众,谈吐文雅,不似一般庶人吧!”无恤笑着冲我挑了挑眉,随手在一家店铺的摊子上取了一支涂彩木笄在我头发上比量着。
“胡说,鲁国盛行开办私学,读诗学礼的庶人也不在少数。”我拿下无恤手中的木笄放回了摊子上,“我喜欢你制的,其他的就不用再买了。”
“嗯,这些也配不上你。”无恤在店铺里随意扫了一眼,转头对我说,“不同你说是怕你担心,鲁国这两年连遭旱灾、蝗灾,以至道路之上盗寇横行。幸运者被尽取衣装、车马;不幸者则惨遭杀害,陈尸道旁。不过只要被劫的人没有死,又是贵族的话,就能到费邑宰那里领一笔补助,用以采卖衣物和雇佣马车。”
“你的钱就是从邑宰那里领的?”
“不全是。”无恤笑着摇了摇头,转身用鲁语问那店铺的主家:“店家,这月像我们这样遭了劫,又保住命的有几个人?”
第219章 治国治家(二)()
“除了两位外客,老朽只见过三个。现在福薄的人多啊,今月道上已经死了二十一人了。”
“店家,费邑匪盗猖獗,你们邑宰不管吗?”我好奇道。
“管不了啊!”店家叹了一声气,转头看着冷冷清清的市集道,“只怕再过几月就再没有人愿意来我们费邑做买卖了。两位外客回程前还是先到城北雇几个游侠儿沿途护卫吧!”
“谢店家提醒。”无恤朝店家施了一礼拖着我走出了店铺。
“我还没问清楚呢?”
“问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你还要留下来替那邑宰除盗不成?”店铺外艳阳高照,无恤稍稍扯开衣领,迈步朝市集右侧走去,“据我所知,季孙氏自邑宰公山不狃作乱后,就把费邑的守城兵马减掉了大半。此地的邑宰没了调兵出兵的权力,你叫费人如何剿匪?”
“邑宰没有权力调兵,那季孙氏为何也不管?”
“治国治家之难,远超你的想象。季孙氏如今掌管鲁国朝政,哪里有空闲理会这道上的零星匪盗。”
“自己没时间管,手下人又不可信,果然应了师父那句话,手里的权力越大,可信赖的人就越少。”
“太史还同你说过这样的话?”
“红云儿,你不怕你将来和这季孙氏一样,身边再无一个可信之人?”
“怕,为什么不怕。可正如你昨天所说,赵氏百年立家不易,卿父诸子之中若有才能胜过我的,我自然不会去争这份苦差。一百年前,晋国望族有二十多家,如今只剩下了四家,智瑶继任上卿之位后,也不知还能剩下几家。赵家祖上遭遇过好几次灭顶之灾,如今我只想替先祖把这份基业守下去。”
无恤说话间表情愈发凝重,我忙换上笑脸挥手道:“好了,好了,不聊这个了。前面就是车马行了吧?走,咱们去挑辆最宽敞最舒服的。”
“你在那边的树下等我,这么热的天,车马行里一定臭得很。”
“没事,一起去吧。”我刚说完,街道的左侧驶过一辆马车,那拉车的马儿在经过我们身前时,居然一喷鼻息在大路中间拉了一大堆冒着热气的马粪。
我和无恤有片刻的沉默,然后两人捂着鼻子相视大笑。
“委屈你了,夫郎!小妇人在树下等你,夫郎快去快回。”我笑着冲无恤礼了礼,抬头戏谑道。
无恤仰头苦笑一声,捂着鼻子朝车马行跑去。
如今已是六月末,鲁地的天气热得发了狂。道旁的大树上,枝条没精打采地垂着,藏在树叶中的知了全然不顾路人烦躁的心绪,吱吱地叫个不停。
我在树下站了不到半刻钟就觉得背上汗津津的,嘴巴里干得像是一张口就能喷出一团烟来。大树底下,除了我之外还坐着几个替人赶车的车夫,他们一边拿着竹笠扇着风,一边激动地吹嘘着各自在匪盗手中死里逃生的经历。有人说自己遇见了两个劫道的匪人,另一个就说自己遇见了十个,剩下的一个就非说自己遇见了一百个。不管是贵族还是庶人,男人们凑在一起,总免不了要吹吹牛。
不过他们的话倒让我想起了盗跖。盗跖是鲁人,不知道这些横行费邑的盗匪和他有没有关系。我心里正琢磨着,一个车夫突然拍了拍屁股从地上站了起来:“哎,不说了,说得老子口都渴了。你们谁有钱?去给大哥买碗浆水解解暑吧!”
浆水?听到这两个字,我嘴巴里立马生出了口津。
“老梅熬汤,老梅熬汤——”这时,街道的一头恰好出现了一个推着小车卖梅汤的小贩。
想到陈年的乌梅子那酸溜溜的味道,我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抿了抿嘴唇从腰带里摸出一枚币子朝小贩走去。
正午的太阳白晃晃的,黄泥夯实的街道在经历了长久的暴晒后积聚了一股炙热的火气。那火气在我迈出树荫的一瞬间就透过脚板直窜上了头顶,我眼前一黑,堪堪只走出五步就猛地打了一个踉跄。
头好晕莫不是中了暑气吧?
我心中暗叫不妙,连忙捂着脑袋退到树荫里慢慢蹲了下来。
这时,街道右边的巷子里突然走出来一个头戴斗笠的褐衣男子:“小哥,给我来一碗梅汤。”
男子久违的熟悉的声音远远地飘进我的耳朵。我心头猛地一震,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迈步朝买梅汤的男子走去。
“阿拾,你去哪?”无恤从我身后跑了上来,一把拉住了我的手臂。
“我渴了,想买碗梅汤喝。你雇到车子了?”我和无恤说着话,眼睛再次瞟向那卖汤水的小车。但戴斗笠的男人已经不见了。
“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外面日头毒,你先上车等着我,我去替你灌一筒回来。”无恤说着朝左侧吹了一声口哨,随即有车夫驾着一辆双骑红顶蒙轻纱的马车驶了过来。
无恤扶着我上了马车,自己从车里取了一只竹筒飞快地朝小贩跑了过去。
将军府的书房里常有鲁国来的密报,这费邑既然是季孙氏的封地,秦人在这里设暗桩也不无可能。只不过,秦国和鲁国,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他不可能会来这里吧?
我忍着晕眩的感觉撩起轻纱往外打量了一圈。正午的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在他们中并没有我熟识的身影。
无恤买好了梅汤后很快钻进了马车。车夫得了令一甩长鞭,拉车的马儿长嘶一声朝着费邑西边的城门飞驰而去。
“你刚刚买梅汤的时候,可碰见什么人?”我接过无恤递来的竹筒猛灌了几口。
“没有啊,你看见无邪了?”无恤擦了擦我额际的汗,柔声问道。
“没有。红云儿,我好像中了暑气”我把竹筒递给无恤,枕着他的腿半躺了下来。
“睡一会儿吧,到了下一个驿站我叫你。”无恤拨开我被汗水粘在颈边的头发,轻轻地用袖子替我扇着风。
“嗯。”
接下来的几日,我们白日赶路,夜晚便在沿途的驿站中休息,五日之后终于到达了曲阜。
当年,周成王封周公于鲁,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鲁国是除周王室之外,唯一可以演奏天子之乐的国家。而鲁都曲阜的建造,据说也是仿制了周王室旧都镐京的布局。中正、对称,这座与周王室紧密相关的城池,自有一股浩然正气。
“红云儿,待会儿到了住所,你差人替我去买几套男子的衣袍吧!”我透过轻纱望着车外的街道,最近几日在鲁国的境遇实在让我有些懊恼。
“怎么,被憋坏了?”无恤靠在我身后,撩起轻纱笑着把脑袋往外探了出去。
“快回来,小心被人瞧见!”我一扯无恤的衣袖,猛地把他拉了进来,“你一个男子坐在女子的车里还东张西望,我可不想一入曲阜就被人说成是不守礼教的淫妇。”
在鲁国,男女之防远重于中原诸国,前几日我与无恤在驿站同案而食就惹了不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如今到了鲁都,要是被人瞧见我们男女同车,惹几句骂是一定的,说不定还会招来几颗石子。
“早知道在费邑的时候就该买几件男子的衣袍备着。都是你,非要我穿女装,憋屈死了。”我气呼呼地瞪了无恤一眼。
“你不怪鲁人迂腐,怎么怪起我来了。”无恤笑着凑到我耳边,“你说,孔丘要是知道晋人叫一个女子做了祭祀的‘尸’,他会不会骂晋人要亡了天下?”
“你这话倒提醒了我。一直没听说孔夫子收过女弟子,那明天我们去孔府拜访,你给我也粘个大胡子好了!”
“明日拜访孔丘?”无恤笑着扳过我的脸,上下打量了一番,戏谑道,“小兄弟,敢问你明日拜访孔大夫有何人于你为介啊?”
“为介?”
“孔丘重礼,但凡晚辈拜访长辈、后辈拜访尊者都需有人从中牵线引荐。你不递拜帖,无人为介,难道要直接冲去孔府吗?”
“这个”孔丘重礼,如果我第一次登门拜访便失了礼数,那如何对得起夫子生前对我的教诲?“红云儿,你当年不是同孔门子路比过剑嘛,要不,你找他替我们引荐孔大夫?”
“你忘啦,子路如今在卫国蒲城任邑宰。”
“那我们找谁?”我端着下巴在心里搜寻着合适的人选,突然一个头戴金冠,手里抓着大把金算筹的男人出现在了我脑中,“对了,我们可以去找端木赐!”
“端木赐?”无恤失笑道,“这些年,儒门端木赐确实声名远播,只是你认识他,他可未必认识你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说起来,我与这端木赐还颇有些交情。”我洋洋得意地冲无恤抬了抬下巴,当年我们在雪夜偶遇端木赐的事,他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什么交情?”无恤一脸狐疑。
“我不告诉你。”
第220章 鲁都曲阜(一)()
“两位外客,你们说的地方到了。”驾车的车夫吁了一声将马车停了下来。
“到了?就是这里吗?”我掀开车幔跳了下来,入眼的是一条窄小的巷弄。
“就是这里。我来拿东西,你去叫门吧!”无恤点了点头,冲我指了指左手边的一间高墙大院。
啊,终于到了!我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四儿,整个人忽然有了精神。
我拎起裙摆飞奔到了大门前,一边用手大力地敲门,一边高声喊道:“四儿——我回来了——四儿,开门——”
“来了——姑娘,你轻点!”大门哗地一下应声而开。
“阿鱼!”我看着门后半月不见的阿鱼不由喜出望外。太好了,大家都平安。
“你们什么时候到的?等了多久了?”我笑着迈进大门。
“早就到了,在这闷死人的曲阜都快等出毛病来了。”阿鱼笑着把两扇黑漆大门开到了最大,“主人呢?没同姑娘一起来吗?”阿鱼看了看我身后疑问道。
“阿鱼,搬东西——”巷子外传来无恤的声音。
“来了,主人!”阿鱼嘴巴一咧,嗖地一下就冲了出去。
这时,从院子右边的厢房里突然走出来一个穿着蓝色短衣布裙,头上包着褐色头巾的姑娘。她见我看向她,连忙放下手里的竹箪(1),隔着老远战战兢兢地同我行了一礼:“鱼妇见过贵女。”
“鱼妇?”我看着女子的脸,只觉得那两道弯弯的细眉很眼熟,但对她这个人却没有什么印象,“鱼妇,我在哪里见过你吗?”我问。
“地里。”鱼妇低着头走到我身边,声音小得像是夏日里的蚊虫。
我没听清她的话,想再问一遍却又怕吓到她,心里正纳闷,就见阿鱼抱着三只大包袱从从门外跨了进来。
“姑娘,这是我新娶的女人。鱼妇,给姑娘见礼了吗?”阿鱼冲女子大嚷一声。
“见过礼了。”女人连忙从阿鱼手中接过两只包袱,“夫主,我来拿吧!”
阿鱼居然娶妻了?这才过了多久啊,他从哪里找来这么水灵的姑娘?
我心里又惊又喜,忍不住又细细打量了一番这个自称鱼妇的姑娘。“哦——我想起来了,你是那个我们从野地里抢来的女人!”当我看到女子下巴上一道粉红色的新伤疤时,立马记起了她。
那日,无恤为了迷惑陈氏的追兵,特地叫阿鱼和剑士首在野地里抓了一个庶民女子。她下巴上这道伤口就是当初挣扎的时候被阿鱼割伤的。没想到过了半个月,这姑娘居然嫁给了阿鱼?也不知道他们这一路从齐国到鲁国发生了什么,同行的明明还有剑士首嘛,虽然人看上去有点愣,但是相貌却比阿鱼好多了啊!
趁鱼妇抱着包袱进了屋,我连忙凑到阿鱼身边小声问道:“喂,你是怎么让她嫁给你的?你该不是拿刀逼迫人家了吧?”
“谁拿刀逼她了!姑娘你可别乱说话。”阿鱼的脸微微有些涨红,“姑娘,我今年都三十有六了,别人到这岁数都做阿爷了,姑娘还不许我找个女人生孩子啊!”
“谁当阿爷了?”无恤拎着在费邑买的七七八八的东西跨进了院门。
“没人当阿爷。”阿鱼连忙摆手。
“是阿鱼,阿鱼娶了新妇了。就是我们在野地抓的那个小姑娘。”我笑盈盈地对无恤道。
“哦。”无恤把手上的东西扔到阿鱼怀里,抬头问道:“路上都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没有遇上陈氏的追兵。在泗城外倒是遇上了几个穷疯了的匪盗,叫我和阿首两下就打跑了。”
“这半个月,有人来这儿找过我吗?”
“有,鲁国仲孙大夫派人来过”
我见无恤和阿鱼有正事要说,便自顾自在院子里前后转了一圈。于安和张孟谈应该还没到,无邪也没有来,东边的厢房里有四儿的物什,但里里外外却不见她的踪影。
“阿鱼,四儿不在吗?无邪也没来吗?”我离了后院的庖厨,回到了前院,无恤和阿鱼还站在那里说着什么。
“无邪兄弟不是随姑娘走了吗?你们路上走散了?”阿鱼见我唤他,回头应道。
“我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无邪的事,无奈之下只能胡乱应道,“嗯,我们在甘渊走散了。那四儿呢?她去哪里了?”
“四儿姑娘听说今日市集有瓜卖,又想着姑娘这几日也许会到,就同阿首一起去买瓜了。”
“红云儿,我想去巷口等四儿。”我看见院子角落里晾着一套四儿平日爱穿的短衣襦裙心里越发想她。
无恤了解我的心情,柔声道:“去吧,但就在巷口等,别乱跑。”
“嗯,知道了。”这时,鱼妇运完了行李刚从里屋出来,我一把扯住了她的手臂,“一个人等,太无聊,让鱼妇陪我一起去吧!”
“好。”无恤点了点头道,“刚刚我在巷口还看到有人在卖旧书简,你若觉得无聊可以去瞧瞧。我同阿鱼还有些事情要交待,过会儿再去找你。”
“你们慢慢聊,不用操心我了。鱼妇,我们走吧!”我牵起鱼妇的手快步走出了大门,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无恤在墙内又喊了一句:“日头毒,小妇人到阴凉的地方等。”
真是个爱操心的人
“知道了,夫郎——”我隔着墙笑着应了一句。
“主人,你笑得好傻。”院子里传来阿鱼的一声怪叫,紧接着又是一阵痛呼。
我低头闷笑一声,迈步朝巷口走去:“鱼妇,你知道四儿姑娘平时回家都走哪条路吗?”
“知道。”鱼妇小跑着跟了上来。
“那你带我去吧!”
“贵女,可主人刚刚说”
“别怕,他不会怪罪你的。前朝后市,应该往左边走,对吧?”
“嗯。”鱼妇微微点了点头。
“你今年几岁了?那日在野地里阿鱼吓到你了吧?”我们出了巷子往左边一拐就走到了一条两丈多宽的大道上。在齐国,街道上多的是挑着担,推着车的商贩,而曲阜的街道上,一眼望去却是好几个背着书架,穿着儒服的青年。
“奴今年十五了。”鱼妇走在我身旁小声应道。
“十五岁,那你和我一般大呢!是阿鱼逼你嫁给他的吧?别怕,你若是想回家,我可以叫他送你回去的。”我打量着街道两旁的手工作坊,微笑着说道。
“不不不,夫主待奴很好。”鱼妇疾走几步停在我身前,一张小脸上布满了胆怯害怕的神色。
“你别怕他,我们当日劫你也是迫于无奈,现在事情过去了,送你回家是应该的。”
“贵女,求求你,别把奴送回去!”鱼妇突然两腿一屈跪在了地上。
我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弯腰去扶她:“这又是怎么了?”
“奴家里有五个姊妹,阿爹把奴卖给了村里六十岁的鳏夫。贵女,求求你,别送奴回去。”鱼妇说着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我只道是阿鱼强迫了她,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隐情:“好了好了,不回去那是最好不过了。阿鱼虽然相貌丑了点,但为人忠义,也算是个好归宿。”我把鱼妇扶了起来,笑着擦去她脸上的泪水,“不是他逼迫你就好,他求娶你的时候可送了什么彩礼?”
鱼妇抹着眼泪摇了摇头。
“走,我们去市集逛逛,我替阿鱼买根发笄于你补上。”我拉着鱼妇的手大步朝曲阜西城走去。
齐都临淄的大城和宫城毗邻,而鲁都曲阜则是大城套着宫城。鲁公和他的夫人、女侍们,就住在大城中央的宫城里。
鲁国的军政大权一直都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因此居住在巍峨宫墙里的鲁公尽管身份尊贵,却也只是三大家族手中的一个傀儡。
当年在黄池会盟时我曾见过鲁公一面,印象中他是个身量矮小,面色枯黄的人,说起话来也总是细言弱语,没什么底气。
和他相比,他的伯父鲁昭公倒是颇有几分骨气,只可惜三十六年前他亲率大军讨伐季孙氏时大败而归,最后去国离家死在了晋国。在那之后,两代鲁君都由季孙氏所立。
在公族和卿族的斗争中,齐鲁两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这两个比邻的东方大国,却带给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齐国重商,民风开放,街市之上各国商人云集。走在临淄城的街道上,耳边经常回响着五六种不同的语言。而鲁国重农,民众多保守,肥沃的土地使鲁国即使关上国门不与他国通商,依旧可以自给自足。同时,鲁国与周王室的紧密关系,更让生活在周公旦光芒下的鲁人多了一份矜持和骄傲。
我和鱼妇在走了两刻钟后,终于到了曲阜的市集。在见过了齐国康庄、唐园两大市集后,这里市集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
在街市上逛了半圈后,鱼妇突然指着远处的一个小摊欣喜地叫道:“贵女你瞧,四儿姑娘不就在那儿嘛!”
第221章 鲁都曲阜(二)()
我连忙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卖蔬果的小摊前蹲着一抹淡蓝色的身影。四儿和往常一样梳着可爱的总角,两手各捧着一只匏瓜来回掂量着。
从八岁到十五岁,她挑瓜的习惯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我慢慢地走到四儿身边蹲了下来,伸手抓过她左手上的匏瓜,叹气道:“今晚又吃匏瓜啊——你们庖厨怎么老做这个?让大头师傅换一个吧!”
幼时随四儿出府买菜,这是我最爱抱怨的一句话。
四儿右手上的匏瓜咕咚一声滚落在地,摔成了两半。她转头看向我,还未开口一双杏眼里就全是泪水。
“哎,我算是悟出来了。你每次见到我,不管怎么样总是要哭的。”我一手搂过四儿,一手从束腰里取出一枚币子丢给了卖瓜的小贩。
“好了,你别以为你哭,我就不骂你了啊!我可是攒了一肚子骂人话才来找你的。”我半抱着四儿站了起来。这丫头越长大,性子就越软。这两年,眼泪也越发多了。
“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阿拾,你骂我吧!”四儿拿手一抹眼泪把头抬了起来。
“死丫头,别抢我要说的话!你是脑子泡水了吗?投河!这哪里想出来的鬼念头?你要是投河死了,我活着回来了,我去哪里找你?陪你去死吗!”我毫不客气地往四儿身上猛拍了几掌。
四儿怔怔地看着我,我越骂越生气,她两手一张抱着我不停地抽泣。
“好了,不哭了。这回的事,晚上我再同你细说。到时候,换你来骂我。”我轻轻地拍着四儿的肩膀,从怀里抽出一条丝帕塞到了她手上,“擦擦吧,大家可都在瞧着咱们呢!”
“姑娘,你们到啦!”街道的另一头,剑士首拎着一篮葵菜朝我们跑了过来。
“刚到呢!你家主人和阿鱼都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