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人们听完普化的说法觉得好笑,一个大活人怎么说死就死呢,到了第二天,大家都跑到城东门,希望一睹究竟。普化在人们的包围下从容躺进棺材,过一会儿他又起来说:“人太多了,太过嘈杂了,我怎么能在如此杂乱的环境中死去呢?我还是等明天去城南门再死吧。”

    等隔天的正午时分,人们又来到城南门,看到几个僧人围着一口棺材在痛哭,大家议论说一定是普化禅师圆寂了。大家正说着,只见普化晃晃悠悠地坐起来,他说:“没办法啊,现在阎王不肯收我,我只能和大家说说话,然后再死咯。”

    有人就问:“普化禅师,您还有什么话对我们说吗?”

    普化笑着说:“生死由他,云水随缘,你们能悟到我的这句话,你们也能像我一样活得这么逍遥自在。”话音刚落,普化禅师当即坐化了。人们觉得惊异,就说普化禅师临终前这八个字的教诲,体现出他的慈悲和智慧。

    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就是要我们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怨怒,不躁进,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便是真正的自在了。云水随缘可不是要大家听天由命,而是应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如此你才能轻松、快乐!

    skbshge

第二十六章 自然之心() 
在日本有位禅师,名叫珠光,曾在一休禅师门下修行。他的悟性很高,而且进步非常快。只是他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在坐禅时打瞌睡,这使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就找医生看病,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看你可以每天喝茶,试试看能不能治好这个毛病。”一名医生这样建议道。珠光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每天早晚各饮一杯茶,时隔不久,果然治好了这个打瞌睡的坏毛病。由于天天喝茶,珠光禅师养成了习惯,在细细品味时,他开始创制各种喝茶的规矩,不知茶道是不是由此兴起。

    这天,珠光禅师正在制定茶规,一休走进来问他:“人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

    珠光答:“荣西禅师曾说,应当为了健康而喝茶,平心静气才好。”

    一休又问:“有一位修行僧向赵州请教佛法,赵州回答‘吃茶去’,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珠光不说话。一休让弟子拿来一碗茶,递给珠光,当珠光刚把茶接到手上,一休就破口大骂,同时将茶杯打落在地。

    珠光继续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起身向一休行礼,转身向禅房走去。一休大声喊:“珠光!”

    珠光应答:“是!”

    “刚才我问你,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如果不管心情如何,只是无心喝茶,又会怎样?”一休大师继续问。

    珠光不紧不慢地答道:“花红柳绿一片。”

    一休微笑点头,因为他已经意识到,珠光已开悟了。

    这便是“无心喝茶,花红柳绿”的典故,这也反映出珠光禅师的自然心态。所以说,苦什么恼,烦什么心呢?顺其自然多好。虽然咱做不到事事都超然物外,但可以减少一些目的性,多加一些利他心,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恬淡而自然啊。

    skbshge

第二十七章 以平和得来的胜利() 
昔日佛陀在世时,他以慈悲的教法、平和喜悦的内心,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和无上的智慧,当时很多人都投身于佛陀门下,跟随他学习佛法。自然,一些婆罗门教的信徒便不高兴了。

    想想以前何等风光,而如今却江河日下、风光不再,一名婆罗门教的信徒气急败坏,带着人来到佛陀的竹林精舍破口大骂,这人在佛陀面前又是跺着脚骂人,又是用各种污言秽语叫喊。可是,佛陀却一动不动,也不说话,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个人。

    可是这个婆罗门教的信徒非但没有感到难堪,反而觉得佛陀太过软弱可欺,骂得更起劲儿了。过了一会儿,也许是骂累了,婆罗门教的信徒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终于他彻底不说话了。

    这时,佛陀才开口,问道:“你好像很气愤,你是在骂谁呢?”

    婆罗门差点儿气得晕过去,他费了半天口舌,佛陀非但没有恼怒,似乎一句都没听进去,更可恨的是,他还能这么心平气和地说话。这个婆罗门教的信徒恶狠狠地说:“当然是骂你啊!”

    佛陀笑笑,平静地问:“你在喜庆的日子里,是不是经常与家人相聚?”

    “当然了,不过,自从你来到王舍城,我们欢乐的日子就越来越少了。”

    佛陀似乎没听到他说什么,只是问道:“在亲友相聚时,你准备了水果和点心,但如果家人没吃,你怎么办?”

    “当然留下来自己吃呀。”婆罗门教的信徒暗笑佛陀很傻。

    佛陀依然笑眯眯地说:“看得出,你是个重情意的人,一定经常给亲友送东西。倘若是人家不要,你的礼品如何处理?”

    婆罗门说:“这还不简单吗?带回来我自己享用呀!”

    佛陀这才正色说:“若是有人在我面前恶言谩骂,我是不会接受的。那么,这骂声,就请你自己收回去吧。”

    直到这时,婆罗门才红着脸说:“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反正我骂出口的话,是收不回来的。”

    佛陀微笑着说:“你可以试一试,仰面吐口水,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不用试他也知道,仰面吐口水,口水只能落到自己的脸上。只要人家不接受,只能自作自受。

    佛陀用一颗平和的心取得了胜利,这也是智慧的胜利。

    前不久,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说同事如何欺负他,上司怎样轻视他,他的办公室生活可不好过了,还问我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真正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才不会被他人的无礼行为所伤害。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了,就卖卖萌吧,比如看到同事就给他们唱个佛歌之类的,绝对能改善同事关系。”

    skbshge

第二十八章 撒下爱的种子() 
在一个黎明,佛陀在去王舍城讲法的路上,看见一个男子,他分别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拜,佛陀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那个男子说:“这是我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每天都向各方礼拜,这样做会得到幸福的。”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你要不要听听呢?”这个人点头说好。于是,佛陀慈祥地说出获得幸福的方法:“第一,孝顺父母,令父母欢喜、欣慰;第二,敬重师长,接受师长的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夫妻之间要互相敬爱;第四,爱护朋友,对朋友要诚实相待;第五,尊敬僧众,对僧人布施、恭敬;第六,善待仆人,对仆人宽大、包容。这六种方法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只有这样做,人们才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否则,你只是礼拜四方,又有何用?”

    这个年轻人听后十分高兴,他从此跟随佛陀修习佛法,一刻也不敢怠惰,心中的幸福感果然与日俱增。而佛陀所传的言教,其实不过是告诉他,要随时播撒爱的种子。

    做个快乐的生活控,不是要你被生活控制,而是用你的爱心去创造生活,享受生命,不然,岂不是辜负了生命原本的精彩?

    skbshge

第二十九章 坦然面对选择() 
几个年轻学僧参禅多年仍未开悟,于是他们就向老禅师请教人生的真谛,希望能得到开悟的法门。

    老禅师听完他们的抱怨,不发一言地把他们带到果树林边,此时正是果实成熟之季,树枝上全是熟透了的果子。

    “现在,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走到林子的尽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好的果子。谁也不许走回头路,更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老禅师吩咐道。

    这些学僧面面相觑,但还是听从了老禅师的吩咐,他们在穿过果林的过程中十分认真地做着选择,生怕自己会选择错误。等他们到达果林尽头时,老禅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我来问问你们,你们是否都选择好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老禅师问。

    学僧们谁也没有回答,只是低头不语。

    “怎么了?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老禅师再次问。

    有个学僧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发现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到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个果子才是最大最好的。真后悔!”

    另一个学僧说:“我和师兄刚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比我手里的这枚果子更好更大的还有很多。”

    于是大家请求老禅师再让大家做一次选择。

    老禅师坚定地摇了摇头:“没有第二次选择了,人生正是如此,与其抱怨或者哀叹,还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选择。”

    朋友们,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没有第二次选择,错过的就是错过了。与其抱怨悔恨,还不如做好当下的选择。面对错误的选择而黯然神伤的人,才是最不智慧的。既然无法挽回,那么干脆坦然面对吧,只要从容做当下的事,你的一生就没有白过。

    skbshge

第三十章 老小各有所用() 
从前,有一位信徒来到寺院之后感觉有些累,就来到客堂休息。他刚刚坐下,就听到说话声。原来是一个小和尚在对他师父说:“师父,有位施主来了,快上茶吧!”

    过了一会儿,又是那个小和尚的声音:“师父,佛桌上有很多香灰,请你擦拭干净吧!”“师父,你可不要忘记给那些盆花浇水呀!”“师父,中午一定要记得给施主准备食物。”

    看到这个小和尚总是不停地指挥禅师,让他干这干那,这个信徒觉得很奇怪,就说:“禅师,这个年轻人和您是什么关系啊?”

    老禅师非常骄傲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感到不可理解,就问:“这位年轻人真是您的徒弟吗?可他对您一点儿也不礼貌啊,还总是吩咐您做事情。”

    老禅师微笑着说:“有这样的徒弟,是我的荣幸啊。平时的一些琐事都是他做,而我只要负责一小部分就可以了。有这样的弟子,我感觉很欣慰。因为他帮我承担了很多杂务。”

    信徒听后还是感到疑惑,于是就问:“那你们到底是年老的大,还是年轻的大呢?”

    老禅师说:“当然是年老的大,但是年小的更有用!”

    瞧瞧这个禅师多有福气,能有这么一个懂事又能干的小徒弟,再看看我的那些小徒弟,真真是能把我气死。不过,我的某位小徒弟却很不屑地撇着嘴说:“师父啊,你怎么忘记了,我还经常帮你捶背呢,现在怎么又说我无用了啊?”

    大家瞧瞧,才我做了一件事就要拿出来秀,我要拿他怎么是好!

    skbshge

第三十一章 心性如何流露() 
古时候,有个学僧名叫道岫,他在禅道的修持上十分刻苦,但始终不能悟到禅理。眼看他的师兄弟相继悟道出师,而自己却和刚来参学时相比没有什么进步,道岫心中万分焦急。

    他想:“我既不像道明师弟那样幽默,又不像道悟师兄那样灵巧,始终不能入门。看来我实在没有资格学禅,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道岫这样想,就开始打点行装,计划远行。临走时,他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师父,弟子辜负您的期望,自皈依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可弟子对禅仍然一点感觉没有。我实在不具备学禅的根器,所以今天向您辞行,我将四处云游。”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得到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早起早睡,摒弃杂念,认真打坐参禅,这么用功还是不能开悟,我想我实在没有参悟的机缘。师兄弟们都已经了悟,而我现在只感到心里很累。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也许还可以减少心里的倦怠感。”

    广圄禅师认真地听完道岫的话,然后说:“悟,就好比鱼儿畅游海底,鸟儿栖居枝头,这本来就是内在本性的自然流露,既无法形容,也不能用言语传达给别人,学也是急不得的。别人的境界,你不能体悟到,你的境界,别人也一样不能悟到。明明是两回事,为何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沮丧地辩解:“您不知道,我跟师兄弟们一比,就好像小麻雀见到大鹏鸟,我真是惭愧极了。”

    广圄禅师问道:“是吗?大鹏鸟怎样的大?小麻雀怎样的小?”

    “大鹏鸟轻轻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却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过飞出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道岫低声回答。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么它能不能飞越生死呢?”

    道岫禅僧默默不语,广圄禅师明白,道岫已经有了悟。

    大家看,计较啊计较,这就是恶魔烦恼的来源。什么强者弱者,什么智者愚人,能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就是一种智慧。无须计较,更没必要骄傲自满或妄自菲薄,我们要在自性中生活,才能有所领悟,有领悟的人生才精彩!

    skbshge

第三十二章 牢记不如放下() 
从前有个国王,他放弃了王位和财富而选择出家修道。他在山中盖起一座茅草棚,天天在里面打坐冥想。一连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他感到非常得意,便哈哈大笑起来:“如今我真是快乐呀。”

    国王身边有另一个修道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快乐吗?如今孤单地坐在山中修道,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国王说:“从前我做国王时,整天生活在忧患之中,我不仅要担心邻国掠夺我的国土,还得担心我国土内的臣民觊觎我的王位,又害怕有人会劫掠我的财宝,又担心自己的儿子会谋反……可是现在,我抛弃了这些,虽然一无所有了,但是也就同样没有了算计我的人,我岂能不快乐自在啊!”

    这个修道人就说:“那真是奇怪,我一直是一无所有地过日子啊,我为什么就体验不到你所说的那种自在快乐呢?”

    “哈哈,因为你之前也不曾如我这般忧心忡忡,自然也就不能体会到我现在放下担心和忧虑之后的这种快活了!”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错误不在我们所拥有的物品上,而在于我们过分滋长的贪欲和执着。有人试图牢牢掌控它们,让它们保持不变,于是自己心中的烦恼自然无穷无尽。我们能拥有的都是福报,所以要懂得适可而止,学会放下贪欲,这才是智慧呢!

    skbshge

第三十三章 何必追求完美() 
有一次,空山禅师在作画时让他的大弟子坐在身旁,他要徒弟告诉他,什么时候画出来的风景是最完美的。这个弟子很紧张,师父也很紧张。师父一直在弟子面前保持完美形象,他生怕自己今天一不小心就毁掉以往那“完美的形象”,于是,空山禅师开始努力地作画,但他越是努力,画得就越是糟糕。

    空山禅师满头大汗,而徒弟则坐在一旁,又是摇头又是叹气:“这个不够好。那个不够完美。”禅师越画越没自信,徒弟越看越觉得无趣。

    眼看墨水要用完了,空山禅师说:“你去准备更多的墨水来吧。”

    当徒弟出去准备墨水时,禅师却画出了自认为比较完美的作品。徒弟回来看到后说:“师父,这真是完美的画作啊!您是怎么画出来的?”

    空山禅师笑了,说:“我发觉,正是因为你在一旁评价好坏,干扰了我内心的宁静。现在,我不会受到干扰了。因为我明白,正是有‘要把风景画得更完美些’的念头在,才使我的画作变得不完美。”

    现在让我问问大家,是不是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让某件工作圆满做完!”“我一定要让某件事很完美。”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恐怕我们越是这么想,事情就越是一团糟吧。所以说,顺其自然地进行,事情才是完美的,人生也是一个样啊!

    skbshge

第三十四章 在虚空中领悟() 
明朝的莲池大师因其修学和德行,受到世人的尊重。这一天,他正在房中书写《十善行》,有个自以为是的游方僧来到寺里,对莲池大师说:“据说禅是无一事可褒、无一物可贬,你写这种书有什么用呢?”

    莲池大师答:“五蕴缠绕无止境,四大奔放无比拟,怎么能说没有善恶呢?”

    游方僧一听,很不服气地反驳道:“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善恶诸法,毕竟都不是禅。”

    莲池大师说:“现在不懂装懂的人太多了,你也是这类人。还是说点儿别的吧,也许我们还能聊得开心些。”

    游方僧气得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莲池大师就温和地说:“你怎么不拂拭一下脸上的污秽呢?”这个游方僧人就用手抹了一下脸。莲池大师又说:“其实,内心的污秽比脸上的污秽更难清除啊!”

    游方僧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可是听了莲池大师一句批评的话马上就气得面色铁青,可见他心里并没有空。莲池大师的那句话正是有所指的。

    这个游方僧说空说无,但却混淆善恶概念,这是对佛法的误解。从他的言行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内心的境界。向善之人,看到善事往往会赞叹,而这个游方僧却完全不是这样。所以,朋友们不要学这个游方僧,而要学着随喜别人的善行,这才是智慧而慈悲的生活。

    skbshge

第三十五章 放下生死的畏惧() 
从前有一位乐天禅师,他活到一百多岁,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无损,红光满面。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人们都愿意亲近他。有个读书人,想从乐天禅师这里得到长寿秘诀,于是就专门寻访乐天禅师。

    乐天禅师在得知读书人的来意后,说道:“我可没有什么秘诀啊,连我也没弄明白,我为何如此长寿。”

    几年之后,这个读书人再次拜访乐天禅师。乐天禅师说:“我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天机不可泄露,我是不会轻易传人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乐天禅师的身体依然强健,而那位读书人却渐渐现出了衰老的征象。读书人又一次来到寺院,对乐天禅师说:“我可不是为了自己长寿,我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长寿。”

    这次,老禅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从六十来岁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可是,我的修行不够精深,一直都未能实现这个夙愿。也许这就是我的长寿秘诀吧。”

    恬淡平和的心态让乐天禅师早已卸下了心灵的重负,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淡泊宁静的世界中。他心无畏惧,自然生活得轻松而愉快。没有烦恼和痛苦,这似乎不是真实的生活,但我们却可以用一种心态去创造并面对。

    我的一个小徒弟就经常问我:“师父啊,我实在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离开这世界,我真是不舍得离开啊。”我听完真是哭笑不得:“你才几岁啊,就开始担心这个问题。也对,黄泉路上无老少,既然你知道生命的可贵,那么就该努力学习、多读书才是啊。傻孩子,有想生死问题的时间,你还不如多诵经、多读书呢!”

    skbshge

第三十六章 忍让() 
从前,有位高僧化缘回来,正赶上狂风骤雨、山洪暴发,通往寺院唯一的独木桥已经在暴风暴雨中岌岌可危,高僧走上独木桥,急着想回寺院。

    就在高僧走到独木桥中间的时候,桥对面走上来一个手持砍刀的恶人,他野蛮霸道地喝令高僧退回去,让他先过桥。高僧笑笑,就退了回去。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就在高僧退回原岸,恶人就要走过桥时,一个巨浪打来,独木桥轰然卷入急流之中,很快,那个恶人就被冲走了。

    过了几天,寺院附近的村子请高僧前来为亡人超度,高僧一看便知,这是那天遇到的恶人,但是高僧心中没有怨恨,更多的却是对亡者的慈悲。

    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我们遇到不讲理的人倒也没有必要和他争执。面对现实中的不平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而善意地退让,这不是窝囊,而是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

    skbshge

第三十七章 和自己在一起() 
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某位被烦恼缠缚已久的人找到明海禅师,希望禅师能慈悲为他开示,教给他使生活幸福的法门。明海禅师的回答很简单,他只是说:“每天应该抽出些时间,让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这个人没有听明白,请求明海法师再说得清楚些。

    明海禅师说:“每天你都做些什么呢?”

    “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还要做很多事情,要为家事操心,要为工作忙碌,所以我才很是烦恼。”这个人喋喋不休地抱怨着。

    “那么你在忙碌时,可曾和自己在一起呢?”明海禅师又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