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场养鸡关键技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供电充足,并有断电应急措施,保证能连续供电。
4。 水源与水质
鸡场选址时不仅要求水源水量充足,而且要求水质良好。如果鸡场水量不足,就不能满足人的生活用水和鸡群的生产用水;如果水质不好,就会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建场时必须对水质和水量进行调查分析。
水源选择要遵循:①水量充足。水量不仅要满足当前鸡场人员生活需要和鸡的生产需要,而且要考虑到扩大再生产需要以及季节变化要求。②水质良好。水源水质经普通净化和消毒后能达到国家生活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③便于卫生防护。取水点的环境要便于卫生防护,卫生条件良好,以防止水源遭到污染。④技术经济上合理。即取用方便,净化消毒设备简易,基建及管理费用最节省等。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应优先选择地下水源,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在地面水丰富的地区,也可选用水质较好的地面水作为鸡场水源。
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基本要求是,经适当处理后水质能达到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①经净化处理后的水源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②饮用水源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其毒理学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③对经过净化和加氯消毒处理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大肠菌群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对只经过加氯消毒后便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大肠菌群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
5。 放养场地
生态放养的鸡只活泼好动,觅食能力强。因此,除了要求有开阔的饲喂和活动场地外,还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果园、农田、林地、草场或草山草坡等,以供其自行采食杂草、野菜、昆虫、谷物及矿物质等丰富的食料,满足其营养需要,促进鸡体的发育和生长,增强体质,改善肉、蛋品质。无论哪种放养地,最好具有树木遮阳,在中午能为鸡群提供休息的场所。
skbshge
(二)放养鸡场的布局()
鸡场的设计主要是分区和布局的问题。虽然生态放养鸡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总体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用,并根据地形、地势和当地风向确定各种房舍和设施的相对位置,既要考虑卫生防疫条件,又要照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做到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又利于生活。否则,容易导致鸡群疫病不断,影响生产和效益。一般鸡场通常分为3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禽隔离区。
1。 管理区
管理区也称场前区,是鸡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功能区,与社会环境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料库、车库、杂品库、配电室、水塔、宿舍和食堂等。此区位置的确定,除了考虑风向、地势外,还应考虑将其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
为了防疫安全,又便于外面车辆将饲料运入和饲料成品运往生产区,应将饲料加工车间和料库设在该区和生产区隔墙处。但对于兼营饲料加工销售的综合型大场,则应在保证防疫安全和与生产区保持方便联系的前提下,独立组成饲料生产小区。此外,由于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应设在管理区。
2。 生产区
生产区是鸡场的核心区,包括成鸡舍、育成鸡舍和育雏鸡舍。生产区内鸡舍的位置应根据常年主导风向,按孵化室(种鸡场)、育雏舍和成鸡舍这一顺序布置鸡场建筑物,以减少雏鸡发病的机会,利于鸡群的转群。鸡场生产区内,按规模大小、饲养批次不同分成几个小区,区与区之间要相隔一定距离。每栋鸡舍之间的距离不低于50米。应避免非生产人员随便进入该区而引起疫病传染。
3。 隔离区
隔离区应设在场区的最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并与鸡舍保持300米以上的卫生间距,该区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四周应有隔离屏障,并设单独的通道和出入口。此外,处理病死鸡尸体的尸坑或焚尸炉应严密防护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
skbshge
(一)鸡舍的设计()
1。 鸡舍设计的原则
①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鸡舍类型和构造方案。②应尽可能地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并注意节约用地。③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应注意降低生产成本。
在设计鸡舍时,一方面要反对那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铺张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因陋就简的错误认识。因为将鸡舍建造得过于简陋,起不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直接影响鸡的生产性能,造成无形的浪费。
2。 鸡舍的建筑要求
(1)保温隔热 放养鸡舍建在野外,鸡舍内温度和通风情况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受外界环境气候的影响直接而迅速。尤其是育雏舍,鸡个体较小,新陈代谢功能旺盛,体温也比一般家畜高。因此,鸡舍的温度要适宜,不可骤变。另外,当鸡舍温度太低时,鸡的饲料消耗增加,产蛋率下降。因此,考虑到保温,应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即使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依靠鸡体的自发热量,可维持鸡舍的温度,节约采暖费用。因此,提高鸡舍的保温效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2)通风换气 鸡舍内的通风效果与气流的均匀性、风速的大小有关。但主要看进入舍内的风向角度多大,若风向角度为90°,则进入舍内的风为“穿堂风”,舍内有滞留区存在,不利于排除污浊气体,在夏季不利于通风降温;若风向角度为0°,即风向与鸡舍的长轴平行,风不能进入鸡舍,通风量等于零,通风效果最差;只有风向角度为45°时,通风效果最好。
(3)光照充足 光照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主要对开放式鸡舍而言。舍内的自然光照依赖阳光,舍内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使鸡舍温暖、干燥,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因此,利用自然采光的鸡舍,首先要选择好鸡舍的方位。鸡舍朝南,冬季日光斜射,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与射入舍内的阳光,有利于鸡舍的保温取暖。其次,窗户的面积大小也要恰当,种鸡鸡舍窗户与地面面积之比以1∶5为好,商品鸡舍可以相对小一些。
(4)合理利用空间,布列均匀 新建鸡舍,在动工前要考虑采取何种饲养方式,是散养还是多层笼养,还是散养与笼养相结合。确定好饲养方式,根据养鸡设备,鸡笼笼架规格尺寸等计算好鸡舍占地范围,以便充分利用场地。另外,如果饲养规模大而棚舍较少,或放养地面积大而棚舍集中在一角,容易造成超载和过度放牧,影响植被正常生长,造成植被破坏,并易促成传染病的暴发。因此,应根据放养规模和放养场地的面积确定搭建棚舍的数量,棚舍要分布均匀,间隔150~200米。
(5)便于卫生防疫和消毒 为了防疫需要,鸡舍内地面要比舍外地面高出30~50厘米,鸡舍周围30米内不能有积水,以防舍内潮湿孳生病菌;棚舍内地面要铺垫5厘米厚的沙土,并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更换;鸡舍的入口处应设消毒池;通向鸡舍的道路要分净道和污道,净道为运料专用道,污道为清粪和处理病死鸡专用道;有窗鸡舍窗户要安装铁丝网,以防止飞鸟、野兽进入鸡舍,避免引起鸡群应激和传播疾病。
skbshge
(二)鸡舍的布局()
1。 鸡舍的排列
鸡舍通常设计为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尽量做到整齐、美观、紧凑。生产区内鸡舍的布列,应根据场地形状、鸡舍数量和长度,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要尽量避免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的布局。因为狭长形布局势必加大饲料、粪污运输距离,使管理和生产联系不便,也使各种管线距离加大,建场投资增加,而方形或近似方形布局可避免这些缺点。
2。 鸡舍的朝向
鸡舍朝向是指用于通风和采光的棚舍门窗的指向。鸡舍朝向的选择与鸡舍采光、保温、通风等因素有关,目的是利用太阳的光、热及自然主导风向。舍内的自然光依赖阳光,舍内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自然通风时舍内通风换气受主导风向的影响。因此,鸡舍朝向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般多以坐北朝南或稍偏东、西为主。
3。 鸡舍间距
相邻两栋鸡舍纵墙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确定鸡舍间距主要从日照、通风、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间距大,前排鸡舍不致影响后排采光,并有利于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但势必增加鸡场的占地面积。因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纬度、场区地形、地势等情况,酌情确定鸡舍适宜的间距。
鸡舍朝向一般为南向或南偏东、偏西一定角度。根据日照确定鸡舍间距时,应使南排鸡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鸡舍日照,一般可按照一年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日计算。冬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15时这6个小时内使鸡舍南墙满日照,这就要求间距不小于南排鸡舍的阴影的长度。根据通风要求确定鸡舍间距时,应使下风向的鸡舍不处于相邻上风向鸡舍的涡风内。这样,既不影响下风向鸡舍的通风,又可使其免遭上风向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一般来说,鸡舍间距取檐高的3~5倍时,可满足鸡舍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的要求。
防火间距取决于鸡舍建筑材料、结构和使用特点。鸡舍建筑一般为砖墙、混凝土屋顶或木质屋顶并做吊顶,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防火间距为6~8米。
skbshge
(三)鸡舍的类型()
1。 砖木结构开放式鸡舍
双坡式的鸡舍,外部有山场和运动场相连,舍内为水泥地面,有窗、栖架、产蛋箱等。鸡舍采用自然通风,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舍外补饲和饮水,夜间和冬季在舍内。鸡舍檐高2。0~2。2米。鸡舍跨度4米左右。运动场地势向室外方向倾斜,以利于排水。每3米设置一间隔,每间房的东墙与西墙设置产蛋窝,北墙放置栖架。栖架为阶梯状,高25厘米,宽20厘米。鸡舍每间房开一小门,门高40~60厘米,宽40~50厘米,用于鸡只进出。小门下缘距离地面10~20厘米,防止雨水灌进鸡舍。在舍内和运动场设产蛋箱(窝),产蛋窝开口应背光,避免阳光的直射。窝内垫以细沙,上铺垫草,数量以每4~5只鸡1个产蛋窝为宜。建筑成本每平方米100~120元,一般使用20年以上。
2。 大 棚
(1)半砖木结构开放式塑料大棚 竹木框架,砖砌墙,开窗,水泥地面(下铺一层尼龙布,上浇3~5厘米水泥),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厚3~4厘米)、石棉瓦(或油毡)。塑料大棚的规模主要应根据饲养规模来决定,舍内密度每平方米5~6只鸡。如考虑饲养规模的扩大,考虑留有扩群的面积。每平方米造价50~60元,一般可使用5年。
①跨度 塑料大棚的跨度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为3~5米,雨雪多的地区跨度可以加大,以增加棚内热容量。
②长度 塑料大棚长度除与饲养量有关外,与跨度的比例还关系到大棚的坚固性。例如,某养鸡户饲养500只,其塑料大棚应长14米,宽5米,面积为70平方米,大棚的周长为38米,中间放一排栖架。但注意由于跨度增大其长、宽比变小,周长也变小,建筑面积增大,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使抗风能力大为减少,坚固性能也差。因此,塑料大棚的长与跨度必须适宜,比例应在1∶3~6。
③高度 大棚的高度不但与跨度有一定的关系,也对棚内空气有一定的影响,高度还受栖架高度的制约。一般来说,在跨度确定的情况下高度应增加。因高度增加,塑料大棚的屋面角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采光效果,进而增加蓄热量,可弥补热量损失。实践证明,塑料大棚的高度一般为2。0~2。5米,高跨比以0。4~0。5∶1为宜。
④棚面弧度 塑料大棚的棚面弧度与塑料大棚的形式有关,在半拱圆形塑料大棚的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到牢固性。塑料大棚能否坚固耐用,其主要因素决定于框架材料的质量以及塑料薄膜的强度和棚面的弧度。棚面弧度与抗风性能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棚面弧度设计不合理,有风天易造成塑料大棚的薄膜反复摔打,严重时甚至将薄膜弄坏,塑料大棚只有在棚内外空气压强相等时才不会产生摔打现象。如果弧度合理,可以减缓风速对塑料大棚的冲击。合理的弧线可用轴线公式求得。弧线点高公式为:
式中Y为弧线点高,f为中高,L为跨度,X为水平高距离。例如,塑料大棚的跨度为6米,中高2。6米,从地面上画一道0~6米直线,共分5个点(6等份),每个点向上引垂线,确定各垂线高度,将数字代入公式:
将各高度连起来,就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拱圆形塑料大棚的弧线(图1…1)。
图1…1 塑料大棚棚面弧度示意图
⑤后墙高度和后坡角度 建造塑料大棚时往往采用带后墙的单斜面的大棚。后墙由于是土木结构,可以防御严寒北风的侵袭。后墙矮、后坡角度大,冬至前后阳光可照到坡内表面,有利于保温。但这种形式的塑料大棚举架低,不利于棚内作业,如果后墙高,后坡角度小,虽有利于作业,但保温性能差。所以,后墙高度和后坡角度分别以1。2~1。8米与30°为宜,不能有遮阳物。
(2)简易塑料大棚 棚体长6米,宽4米,棚高1。8米。竹木框架,泥土地面,用尼龙布或遮阳网作为围墙,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遮阳网(或尼龙布)。造价15~20元/米2
,一般可使用2~3年,利于轮牧拆卸。因此,塑料大棚可以减少鸡舍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另外,在冬季放养过程中,柴鸡对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和土壤中草籽的觅食对翌年山场植被的产草量有很大影响,不利于翌年山场返青和土壤保养。所以,无论从山场资源的合理开发,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还是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长期生态效益考虑,使用极易安装拆卸的塑料大棚鸡舍都优于砖木结构鸡舍。
①塑料大棚的保温设计 环境温度对鸡的生长发育、成活、性成熟、受精、产蛋、蛋重、蛋壳品质以及饲料转化率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对鸡来说,产蛋比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27℃,产蛋最适宜温度则是13℃~20℃,而13℃~16℃产蛋率最高,15℃~20℃时料蛋比最高。但环境温度过低也是有害的。当环境温度在…2℃~…9℃时,鸡就有不舒服的感觉,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和较高的产蛋率;当环境温度低于…9℃时,鸡活动迟缓,鸡冠受冻,产蛋率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也大大降低,造成饲料的浪费。为了保证鸡正常生产所达到的适宜温度,就必须在塑料大棚的设计和建造上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来源,并加强保温结构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流失。塑料大棚内的热量是指在没有人工加温、取暖的情况下,由塑料大棚所获得太阳光辐射能量的累积,从而使塑料大棚内的温度高于棚外。塑料大棚内的温度由于太阳辐射而逐渐升高,中午时棚内温度达最高,到下午以后,由于太阳光减弱,棚内温度逐渐下降,下半夜至翌日早晨4~6时棚内温度最低,形成昼夜温差。为了减少温差,可在下午15~16时趁棚内温度较高时用草帘等物将塑料大棚覆盖上,以提高塑料大棚内的夜间温度。塑料大棚的表面散放热量和棚内外温差成正比,即温差愈大散放热量就愈多。因此,在建造塑料大棚时一定要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并适当加大厚度,或用多层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异质结构以加强绝热能力,从而提高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实践证明,塑料大棚的形式与保温有着密切的关系,跨度大的、圆形的、围护结构的、面积相对小的塑料大棚其保温性能好,温度变化缓慢,昼夜温差小,保温效果好;相反,跨度小而结构面积大的则不利于保温。
塑料大棚的方位不同,采光就不同,受冷风侵袭情况也不同。我国北方由于冬、春季风多偏西偏北,所以塑料大棚一般以坐北朝南、东西延长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光线最大限度透入,而且还有利于保温。实践表明,塑料大棚的保温效果优劣与棚顶的形式有直接关系。单斜面和半拱圆形塑料大棚的棚顶前坡被塑料薄膜覆盖,后坡一般为土木结构上面覆盖泥土。而双斜面和拱圆形塑料大棚的棚顶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塑料大棚的围护结构中,失热最多的是棚顶,其次是墙壁和地面,这是因为棚顶的面积一般大大超过墙壁的面积,同时因热气向上,棚内的温度一般上高下低,因而热量容易通过棚顶散失。采用单斜面和半拱圆形的塑料大棚养鸡时,为了减少棚内的温度散失,后坡最好有较厚的保温层,可用炉灰、锯末、珍珠岩等覆盖,并在入秋以后在后坡上压稻草、玉米秸等保温,也可在塑料大棚的东、西、北侧夹上防风障,防止寒风侵袭。
目前建造塑料大棚用的塑料薄膜品种较多,它是塑料大棚不可缺少的围护结构,也是采光的重要建筑材料和夜间重点防寒的设施。在选用塑料薄膜时不仅要求透光好、保温好,而且还要用无滴膜,一般采用0。10~0。1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无滴膜。
②塑料大棚的通风换气设计 通风换气是大棚养鸡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鸡舍中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其中氨气对鸡影响甚大。氨气是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如果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清扫粪便和保持垫料干燥,鸡舍的氨气含量是不会过高的。如果只注意保温而不注意通风换气和及时清扫粪便,或者空气相对湿度高,氨气的含量就会偏高,时间长就会造成鸡麻痹、呼吸道黏膜受损,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据研究,如果氨气含量达到20毫克/米3
6周以上,鸡就发生肺水肿,对鸡新城疫比较敏感;如果氨气含量达50毫克/米3
,几天之后鸡就流泪、流鼻液;如果氨气含量达100毫克/米3
,产蛋率可由80%降到30%以下,即便使氨气含量恢复正常,也需3个月时间才能使产蛋率回升并接近原来的水平。所以,塑料大棚养鸡尤要重视通风换气。通过通风换气,换进棚外的新鲜空气,排除棚内的污浊空气,以保证鸡对新鲜空气的需要。塑料大棚的通风换气原则是:保证棚舍内适宜温度的同时,排除过多的水气和有害气体,补充氧气。
③塑料大棚的采光设计 光照对鸡有一种特殊作用。试验表明,高产鸡每天需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光线太强容易发生恶癖。
在设计建造塑料大棚时,首先要解决好大棚方位问题,特别是冬季,阳光弱,气温低,应最大限度地使阳光多透射到塑料大棚内。一般情况下,塑料大棚应采用坐北朝南、东西延长的方位。在早晨严寒、大气污染严重、阳光透过率较低的我国北方地区,大棚的方位可以偏西5°,这样可以延长午后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夜间保温。其次,是解决屋面的角度问题。阳光照射到大棚上后,一部分被塑料薄膜吸收和反射,剩余的光线吸收率是一定的。因此,光线的透过率决定反射率的大小,反射率愈小,透过率就愈大。而反射率的大小又与光线的入射角有直接关系。光线的入射角小,反射率则也愈小,透过率就愈大。相反,如果反射率大,则透过率就小。当光线垂直入射时,透过率最大。当入射角在0°~60°范围内时,透过率随入射角的加大而明显下降;当入射角处在60°~90°的范围内时,透过率将大幅度下降。
参考蔬菜日光温室的设计,合理屋面角计算公式为90°…H(冬至日太阳高度角)…40°,或为当地纬度减6。5°。例如,北纬40°地区,日光温室前屋面的采光角应为40°…6。5°=33。5°。
skbshge
(四)塑料大棚鸡舍的环境控制()
通过对部分养鸡户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户不能很好地控制棚内环境。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主要是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养鸡专业户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控制其内环境,做到有的放矢,使柴鸡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春、秋季节 一般棚内平均温度在10℃~32℃,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有利于柴鸡生长。从出壳30天停止供温后,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温度为19℃~23℃,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除育雏期间棚内需要适当加温外,其他时间棚内不需要加温。通过调节大棚薄膜敞闭程度、方位和时间,就可使大棚内达到最佳环境。如春、秋季节每天的10~15时,外界温度常在20℃以上,大棚四周薄膜可全部敞开,通风良好,利于大棚内降温和垫料水分蒸发;每天的2~4时,外界温度较低,常在5℃~1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