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奶牛养殖技术问答-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skbshge
132。 场址应怎样选择?()
根据场址选择原则,在选择场址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牛是反刍动物,可将人类和其他单胃动物所不能利用的农副产品转化为牛肉、牛奶等畜产品,减少焚烧或任之腐败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牛场是一个生产场所,其中的一些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造成污染,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尽可能减少由此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避免人兽共患病的交叉传播,是选择场址时处理牛场与居民点关系的出发点。牛场与居民点要避免相互干扰,尤其注意牛场对村庄的环境污染和居民垃圾(塑料薄膜及包装袋等)对牛的危害,以及生活噪声对牛休息的影响。牛场应在居民点的旁边,下风头,距村庄住宅区150~300米,并在径流的下方向,离河流远些,以免粪尿污水污染河流和水源,地势要稍低于村庄。
第二,牛场场址要干燥,高于河岸,以免雨季被河流、山洪淹没。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即青贮坑和地窖底部高于地下水位0。5米以下。
第三,地势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泥泞。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5%,总坡度应与水流方向相同。但山区地形变化大时,可酌情而定。
第四,要有充足的、符合人畜卫生标准的水源,以保证生活、生产及防火等用水。
第五,土质最好是透气渗水性强的沙壤土。
第六,场址应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牛场周围没有毁灭性的家畜传染病源(如在旧鸡场、旧猪场场址上新建)。
第七,便利的交通是牛场对外进行物资交流的必要条件,但在距公路、铁路、飞机跑道过近时建场,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噪声会影响牛的休息与消化,人流、物流频繁过往也易传染疾病,所以牛场应选择距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距一般交通线200米,便于防疫。奶牛场应远离飞机场、主要铁路等噪声大的厂矿和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屠宰厂、制革厂、炼焦厂等。
第八,奶牛场还需考虑周围5千米半径内的饲草资源,以决定牛场的规模。
skbshge
133。 怎样选择牛场的地形和地势?()
地形指场地形状和场地内起伏的状况。牛场地形要开阔整齐,理想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不可过于狭长和边角太多,狭长的场地不仅不利于牛场建筑科学布局,也不利于生产的安排,同时增加牛场防护设施的投资,增加卫生防疫的难度。
修建牛场要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场所。这样的场地可保持环境干燥,阳光充足,有利于牛只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人、畜的防疫。低洼潮湿的场地因为阴冷和通风不良,影响牛的体温调节、肢蹄健康,还容易滋生蚊、蝇和病原微生物,对牛体健康带来危害。
山区地形地势复杂,变化较大,可酌情而定。
skbshge
134。 牛场场址对土壤有何要求?()
场址土质关系到牛舍建筑的牢固性和牛体的健康。沙土的透水透气性好,吸湿性差,有利于土质的净化,土质也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对牛体健康有利,但沙土的导热性大,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对牛体健康有不利的一面。黏土与沙土基本相反,不利于建牛舍。沙壤土的透气透水性好,持水性小,导热性小,热容量大,地温稳定,有利于牛体健康。由于其抗压性好,膨胀性小,适于建筑牛舍。因此,沙壤土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牛场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8…1。
表8…1 奶牛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毫克/千克)
注: 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厘摩(+)/千克的土壤,若≤5厘摩(+)/千克,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skbshge
135。 奶牛场对水有什么要求?()
奶牛场用水量大,稳定、充裕、可靠的水源是牛场生产和加工立足的根本。水源的水量要充足,既能满足牛场人、畜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还要考虑防火需要。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标准。
一般奶牛用水平均每头成年牛当量为85 升/日左右,生产用水20 升/日左右(挤奶、加工饲草料等),犊牛头均12升/日,育成牛和青年牛头均24~30 升/日,人生活用水为20~30 升/日。
生产用水:挤奶厅或挤奶、制作青贮、种植饲料等。
其他用水:绿化等。
水质的要求见表8…2 和表8…3,如果进行乳品加工,见表8…4。
表8…2 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单位:毫克/升)
表8…3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表8…4 畜禽产品加工用水
skbshge
136。 牛场场址选择怎样考虑饲草、料的来源?()
饲草、料的来源,尤其是粗饲料来源决定着牛场的规模。一般应考虑5千米半径内的饲草料资源,距离太远时,因为运草效率低会使开支加大,经济不合算,根据有效范围内年产各种饲草、秸秆总量,减去原有草食家畜消耗量,剩余的富余量便可决定牛场规模。粗饲料产量见表8…5。
表8…5 粗饲料年产量
(风干物,千克/667 米2
)
如果粗饲料全部为干草时,每头成年母牛年需3500 千克。1 千克干草顶替3~5 千克青贮饲料或青干草。育成母牛和青年母牛按成年母牛的50%~60%计算;犊牛干草按每头每天1。5 千克计算。
skbshge
137。 奶牛场怎样规划?()
奶牛场的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整齐、紧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节约基建投资、经济耐用,有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防疫为目标。做到各类建筑按照现代化生产合理布局,符合远景发展规划;符合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交通、水、电方便使用,以便运输草料和牛粪及适应机械化操作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资源;符合卫生防疫、现代环保和防火要求,并尽可能兼顾美观和功能的统一效果。
skbshge
138。 牛场应怎样平面布局?()
牛场内部根据片区职能不同,划分为行政管理区、职工生活区、生产作业区等(图8…1)。
图8…1 牛场规划与布局示意
A。 村镇B。 公路支线C。 牛场管理及生活区D。 绿地E。 干草、青贮、饲料加工区F。 牛养殖区G。 粪场、化粪池、病牛隔离区H。 田野箭头为风与径流流向
(1)职工生活区
应处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下风向依次为行政管理区和生产作业区,这样配置使奶牛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声、粪尿和污水,不致因风向与地势而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人兽共患疫病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可防止无关人员乱串而影响防疫。
(2)行政管理区
是牛场的经营活动与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应靠近场门,便于与外界联系。在规划这个区的位置时,应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等。由于产供销的运输与社会联系频繁,为了防止疫病传播,场外运输车辆(包括牲畜)严禁进入生产区。汽车库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外,其他仓库也应设在管理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隔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故应通过规划布局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保证。
(3)生产作业区
包括养殖区、饲草料加工贮存区、贮粪区、兽医小区等,为便于防疫和防止污染,应与行政管理区、职工生活区隔离开,设在下风向。
对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考虑。奶牛舍应根据牛的生理特点、生理阶段进行分群、分舍饲养,并按需要设运动场。
第一,成年奶牛区应靠近挤奶厅、鲜奶处理室,便于出入挤奶厅和鲜奶的加工运输,挤奶厅和成年奶牛舍的牛行通道不能穿越场区内主要的净道,即应该和挤奶厅在同侧。挤奶厅一般在生产作业区内靠近办公区一侧,便于奶罐车取送奶,最重要的是防止传播疫病。
第二,犊牛区要优先安排在生产作业区的上风向,环境条件最好的地段,这样有利于犊牛的健康和培育。
第三,育成牛、青年牛区要优先安排在成年奶牛舍上风向,以便卫生隔离。
第四,产房安排在下风向,且要求靠近犊牛舍,是易于传播疾病的场所,必要时需隔离。
第五,兽医室和隔离区在生产作业区的下风向和低地势处,并与牛舍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六,饲料的供应、贮存、加工调制是奶牛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有关的建筑物位置的确定,必须同时兼顾饲料由场外运入,再运到奶牛舍进行分发这两个环节。与饲料运输有关的建筑物,原则上应规划在地势较高处,并应保证防疫卫生安全。
skbshge
139。 奶牛舍建筑设计原则与要求是什么?()
奶牛舍的设计原则如下。
第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坡度、周围充足的饲草资源等)。
第二,为牛提供舒适的环境(空间设计适合牛站立、卧地、起立、采食、饮水和休息需要)。
第三,舍内采光充足、干燥等。
第四,符合奶牛生产工艺要求(便于装车、运输、出栏和转群等)。
第五,便于防疫和经济实用(便于清扫、冲洗和消毒等)。
skbshge
140。 奶牛舍建筑形式有哪些?()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且饲养规模和经济能力也不相同,要求牛舍形式多样化是适应具体情况的要求。
(1)按照牛舍屋顶的样式
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拱顶式、半拱顶式、双坡式、单坡式等(图8…2)。
图8…2 奶牛舍几种屋顶示意
a。 砖券拱顶b。 对称气窗(钟楼式)水泥瓦屋顶c。 工程塑料或彩钢屋顶
钟楼式和半钟楼式就是在双列式屋顶上设置有贯穿牛舍横轴的天窗,增加了通风采光性能。
(2)按照墙壁的封闭程度
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和棚舍式(图8…3)。
图8…3 奶牛舍中的棚舍式和开放式示意
a。 棚舍式b。 开放式
封闭式牛舍四周有墙壁,不利于通风换气,舍内空气质量差,虽具有冬暖优点和有利于牛群生存,但夏季防暑难度较大。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三面有墙,半开放式前墙有半截,开放式无前墙,这类牛舍通风采光性能好,但防寒性能差。棚舍式棚舍四周无墙,通风采光性能极好,防寒、防暑性能很差。
(3)按牛床在舍内的列数
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双坡式多与封闭式、双列式和多列式联系在一起,而单坡式总是以单列式、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居多。
(4)根据在牛舍内控制奶牛采食方式
分为拴系式和散栏式。拴系式是传统的饲喂方式,每头牛被拴系在自己固定的槽位上采食和休息,便于定量饲喂和饲养管理(如注射、投药等),但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和降低劳动效率,限制了牛的自由活动,不利于动物福利原则;散栏式适合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饲养,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skbshge
141。 怎样修建犊牛岛?()
犊牛岛又叫犊牛栏、犊牛笼,是犊牛从出生至断奶后1 周左右饲养的地方。既能满足犊牛特殊需要而且又方便饲喂是修建犊牛岛的难点。犊牛岛的特殊要求包括通风和保温的有机结合,舍内犊牛岛靠近产房,要求每犊1 个,犊牛岛长130厘米,宽80~110 厘米,高110~120 厘米,侧面用钢丝网、木条、塑料等制成,通过完全隔离或其他方法来防止犊牛间互相舔舐,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牛与健康牛之间传播。底部用木制漏缝地板制成,便于排尿和保温。正面有向外开的门,还有颈枷,下方有两个活动的钢筋圈,放饲喂牛奶、犊牛料、饲草和饮水的用具。一般是喂牛奶后放置水桶以供饮水,犊牛料与饲草共用一个用具,可以做到自由饮水和采食。后面有通风孔,无顶部。舍内犊牛岛适合北方较寒冷地区使用,尤其适合刚出生不久的犊牛使用。
舍外犊牛岛呈一种半开放式,是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的直角梯形,两侧面长分别为150 厘米和165 厘米,前面和后面分别为115 厘米和145 厘米,顶部为130 厘米×170 厘米的矩形,在每个犊牛岛前面有各自独立的运动场,运动场长、宽和高分别是300 厘米、120 厘米和90 厘米,运动场围栏用钢筋围成栅栏状,围栏前有活动的钢筋圈,用于放饲喂牛奶、犊牛料、饲草和饮水的用具。每头犊牛占地面积约5。6 平方米。舍外犊牛岛放置于混凝土地面,坐北朝南,或根据季节变换方位,犊牛排泄物也便于清除,每批犊牛转群后可以集中消毒等。舍外半开放式犊牛岛适合温热气候,通风性好,也适合北方地区月龄较大的犊牛使用。
skbshge
142。 奶牛舍外观怎样设计?()
奶牛舍的外观包括牛舍的长度、跨度、高度等。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场里的经济条件、劳动定额等,还要结合养奶牛的传统习惯,我国一般以双列对头或对尾式牛舍为主,见图8…4,图8…5。
图8…4 对头式牛舍平面图(单位:厘米)
1。 清粪通道2。 饲喂通道3。 饲槽4。 粪尿沟5。 牛床
图8…5 对尾式牛舍平面图(单位:厘米)
1。 饲喂通道2。 清粪通道3。 饲槽4。 粪尿沟5。 牛床
牛舍的长度根据牛舍种类、饲养管理方式、饲养头数、舍内设备的种类、数量、尺寸和位置等决定。一般每栋牛舍容牛48~120头,在牛舍内挤奶时,以双列对尾式设计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手工挤奶时,每栋牛舍容牛应为12的倍数,用可移动式(手推车)挤奶机时,每栋牛舍容牛为16的倍数,在挤奶厅挤奶时,每栋牛舍容牛应为60的倍数,这样的设计可有效提高劳动效率。每20~40头牛设一个横行道,便于出入牛舍,有时在牛舍内还有饲料贮藏间、工具间、值班室等,这些是决定牛舍长度的因素。由总长度确定开间大小,牛舍的开间为2。7~3。3米,饲料贮藏间、工具间、值班室等以一个开间为单位。
奶牛舍的跨度根据清粪通道、饲槽宽度、牛床长度、粪尿沟宽度、饲喂通道等决定,这些详见以下问题。双列对头或对尾式牛舍跨度为10~11米。
奶牛舍的高度依牛舍类型、地区气温而异。我国的养殖区域按照气候条件可以分为干热、湿热、干冷和湿冷四种气候类型,干冷气候类型最低,湿热气候类型最高。以屋檐为标准,双坡式为3~3。5米,单坡式2。5~2。8米,钟楼式稍高点,棚舍式略低些。
奶牛舍门洞大小依牛舍类型而定,产房、泌乳牛舍宽1。8~2 米,高2~2。2 米,犊牛舍、育成牛舍和青年牛舍宽1。4~1。6 米,高2~2。2 米。各类牛舍的门洞数要求有2~5个(每个横行道一般有门洞1 个)。
奶牛舍窗户的规格、数目因防暑、防寒的要求,结合采光系数而异,一般宽为1。5~2米,高2~2。4米,采光系数为1 ∶ 10~16,窗户距地面1。2~1。4米。
屋顶建材按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而定,开间少的用山墙承重,开间多的采用木结构或钢木结构屋架。常用的屋面有木屋面板、平瓦屋面、芦苇油毡瓦屋面、水泥石棉瓦屋面和热镀锌钢屋面等。
在牛舍前面设有运动场,运动场和奶牛舍之间最好有1条4 米宽的道路,这样便于运输饲草料,也非常美观。
skbshge
143。 奶牛舍内建筑怎样设计?()
中小型奶牛场如果没有挤奶厅时,舍内通常为双列对尾式,清粪通道贯穿中央,便于挤奶。如果使用挤奶厅时,舍内通常为双列对头式。无论对头或对尾式,奶牛舍内建筑的规格尺寸基本一致。
牛床是奶牛采食、挤奶和休息的场所,其规格尺寸为:成年泌乳牛长度(饲槽前沿至排粪沟)一般为1。6~1。8 米,牛床宽度一般为1~1。2 米;青年牛和育成牛长度为1。6~1。7 米,宽度为1 米;犊牛长度为1。2 米,宽度为0。8 米(其规格尺寸详见表8…6)。牛床应向粪尿沟方向保持1%~1。5%的坡度,以利于粪尿和污水的排出。
表8…6 奶牛舍内牛床的尺寸
(米)
饲槽在牛床前面,常为固定通槽,其长度和牛床的宽度相同,紧靠牛的一侧是前沿,另一侧为后沿,其规格尺寸见表8…7。饲槽应保持坚实、光滑、不漏水,饲槽底部为圆弧,饲槽底部高于牛床5~10厘米。
表8…7 乳用牛饲槽尺寸规格
(厘米)
牛栏位于饲槽前沿,常和颈枷相结合,用于固定牛只。其构造由横杆和立柱组成。横杆长度等于饲槽长度,立柱高度和颈枷高度相同,各立柱间距为整个牛床宽度(图8…6)。
图8…6 自锁式奶牛颈枷(单位:厘米)
为防止奶牛横卧在牛床上,常设隔栏。隔栏用弯曲的钢管制成,一端和牛栏立柱相连,另一端固定在牛床前2/3 处,隔栏高80 厘米,由前向后倾斜。
牛栏和颈枷要牢固耐用,光滑,便于操作。
粪尿沟设置于牛床后部,一般为明沟。要求光滑、防漏、易排水。沟宽30~40厘米,沟深5~18厘米,为便于排水,应有6%的坡度。沟底为方形,以便用方锹清粪。
饲喂通道是运送草料、饲喂牛只的通道,宽度为1。2~1。5米,以人力车、运料车等方便通行为宜。
清粪通道是清扫粪便、人畜通行及挤奶作业的通道。宽度为1。6~2米,路面防滑,最好有大于1%的坡度。
排水沟是奶牛场不可或缺的卫生排水设施,可便捷地把奶牛舍粪水、牛奶冷却水、洗涤*的水等排出。排水沟包括奶牛舍内的粪尿沟(明沟)、舍内的暗沟和舍外一直连接化粪池的暗沟。明、暗沟连接处设沉淀井,并用铸铁箅子盖上。舍外暗沟每20米设沉淀井1个,确保不发生堵塞。
skbshge
144。 牛舍建筑有哪些要求?()
(1)奶牛舍的基础包括地基和墙基
地基应为坚实的土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压缩性和膨胀性小,抗冲刷力强,地下水位2米以下,无侵蚀作用。墙基指墙埋入土层的部分,是墙的延续,墙基要坚实、牢固,防潮、防冻、防腐蚀,比墙体宽10~15厘米。
(2)墙体
用普通砖和砂浆修建,厚度为24~36 厘米,要设0。5~1 米的墙裙,墙根地面向外有0。5 米的滴水板,适当向外斜。
(3)地面
舍内地面要求牛感觉舒适,便于消毒,不打滑,不过分坚硬。地面有土地面、立砖地面、水泥地面、石头地面等。土地面不易清粪,不便消毒,使劳动效率降低,但牛起卧舒适,易于吸尿,成本低廉;立砖地面保温性能优于水泥,但不如水泥结实,宜作犊牛舍地面;水泥和石头地面结实耐用,便于消毒和冲洗,但保温性能差,地面有水时不防滑。成年牛舍一般常用水泥地面,用水泥地面要压上防滑纹(间距小于10厘米,纹深0。4~0。5厘米),以免滑倒,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屋顶
屋顶用于防雨雪、防风吹日晒,还有保温作用。一般采用木架或钢木结构、水泥石棉瓦或者彩钢顶。木架或钢木结构上面可用作物秸秆(如高粱秆)、荆条、芦苇等编制成帘状,也可用木板等固定于檩条或椽子上,再铺上瓦。这种屋顶结实,保温隔热性能好,但消耗材料多,造价较高,维修较困难。另一类屋顶为水泥石棉瓦,可直接钉在椽子上,其造价低,对屋顶支撑结构要求低,维修方便,但保温隔热和防水性能差,如果在石棉瓦下铺上一层隔热材料(如3 厘米厚的聚氨酯),则可弥补其不足,并且造价较低,是值得推广的方法。彩钢顶是近年来大型规模性牛场普遍采用的屋顶结构,具有美观、对屋顶支撑结构要求低、结实耐用、保温等优点,只是造价稍高。
skbshge
145。 运动场的大小怎样确定?()
运动场的大小根据牛群规模而定,其面积一般为成母牛平均20米2
/头,育成牛及青年牛平均每15米2
/头,犊牛平均8米2
/头。
运动场地面可用三合土碾压而成,要求平坦、地势高,靠近牛舍一侧稍高,向对侧倾斜。禁止用混凝土或砖石铺运动场。
运动场内应设饮水池、饲槽、凉棚(高3~3。6 米,面积每头5 平方米)。两侧设有排水沟(宽0。8~1。5 米,深0。5~0。8米,长度稍大于运动场,根据降雨量确定),便于排水畅通,运动场周围应植树绿化。
运动场四周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