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狐传奇-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铭伯点头道:“夫人说的是,俗话说‘十六岁成一丁’,刘盅儿已经长大。再说,菁菁到了这般年纪,在一般人家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我们真该为孩子们的大事着想了。”

    大户人家办事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既然铭伯和夫人想到了要为孩子们成亲,说办就办。铭伯当即选定了吉日,派人通知亲友,少不了张灯结彩忙碌一番,吹吹打打热闹一阵,很快为登瀛和菁菁完了婚。

    老两口欢天喜地办完喜事,等到闲静下来,夫人心细,感到菁菁常常有些闷闷不乐,悄悄把菁菁拉到身边问道:“菁儿,你为何总是眉头紧锁笑容不展,是不是刘盅儿年少无知冷落了你?”

    菁菁听了,双眼噙满泪水:“姨娘,您老人家多虑了。我们姐弟俩自小脾性相投,如今也自然十分融洽”

    “那你如何整天这副模样,到底是怎么了?”

    菁菁泪水挂到了腮边:“孩儿年幼时家中遭受塌天大祸,蒙姨父姨母大恩大德,收留了我们母女。就是孩儿的亲事,也是顾及了我们母女,孩儿岂能不知?只是这许多年来,我们母女相依度日,如今我到了这边,只母亲一人在家,好像老是看到她老人家孤孤单单的模样,心里就有些不好受起来”说着,泪水顺着腮帮滴落下来。

第19章 傻盅儿未涉风情 贤菁菁守身相夫【2】() 
夫人听到这里,一把搂过菁菁:“我的儿呀,这都是我们不好。这些日子只顾忙着你们的喜事,把这件事忘记告诉你了——我和你姨父早就把彩纹送到你娘身边了,好让她有个伴。另外彩纹也十分能干,有什么事都能妥妥贴贴地办好——这都是暂时变通的办法。彩纹这丫头我也使唤惯了,等有谁家的姑娘合适买一个送过去,再把她给换回来。”

    菁菁这才感到确实有好几天没见到彩纹,立即破涕笑了起来,伸开臂膀揽住夫人道:“姨娘你真好!”

    夫人笑道:“如今已过门成了我家媳妇,怎么还叫姨娘呢?”

    “孩儿从小就这么叫惯了,就是如今,还是觉得叫姨娘亲热。”菁菁道。

    夫人道:“既是这样,那就还叫姨娘吧,等以后有了孩子,顺着孩子的口气改叫奶奶就是了。”

    菁菁羞得双手把脸捂起来。

    结婚以后,小两口正常亲亲热热在一起。登瀛如果读书,菁菁就做些针黹在旁边陪着;登瀛如果要写文章,菁菁就忙着磨墨铺纸。

    两个老的看着小两口子恩恩爱爱,自然十分开心。

    一天早上,彩纹失失慌慌地跑回来向夫人禀报:“姨娘一夜发热,茶饭不思,我不知如何是好”

    夫人赶忙派吴江去请郎中,叫彩纹喊上菁菁,跟自己一起看她娘去。

    下午夫人带着吴江回来了,登瀛去问姨娘的病情如何。夫人道:“郎中说了,你姨娘只是着凉伤风不碍什么事,服几剂汤药就会好的。菁菁留在她娘身边服侍几日,你在家安心读书就是,过不了多久她就回来了。”

    过了两日,登瀛跑去问母亲道:“菁菁说过不了多久就回来,怎么今天还不回来?”

    夫人道:“你有什么事等着她回来做吗?”

    登瀛回道:“没事等她。”得不到母亲确切的回答,他没精打采,只得回到书房里。

    又过了一日,菁菁还没有回来,登瀛又跑去问母亲道:“菁菁怎么今天还不回来?”

    夫人朝他笑了笑:“也不需要翻山越岭,也不怕有人划出天河把你挡住,出了庄子不远就到了。实在不放心,自己不能跑过去看看吗?我的傻儿子哎!”

    登瀛想想娘说的也对,抬步就向姨娘家走去。

    走不多远,吴江追了过来:“小的一向服侍少爷惯了,今日怎么就不带小的了?”

    登瀛应道:“好吧,那就一块儿走吧。”

    离姨娘家还有数步之遥,清楚地听到了菁菁和她妈妈的笑声——姨娘的病情并不严重,吃了郎中的汤药,妹妹来看望了,女儿也回来了,心里一高兴,什么病都没有了。

    见到姨娘一如往常,登瀛也放了心。到了下午,他说要回家。姨娘道:“你们小两口儿过得和和美美,为娘的也高兴,就不留你们了。你们一起回家吧。”

第20章 傻盅儿未涉风情 贤菁菁守身相夫【3】() 
登瀛见姨娘放了行,开心极了,连忙喊吴江回家。可是吴江不见了。

    姨娘道:“刚才还在这里的,现在到哪里去了?盅儿,你到外面去找找。”

    菁菁嘀咕道:“娘也真是的,人家涉仙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叫人家乳名!”

    姨娘笑了起来:“‘姑娘大了生外心’,这话一点都不假,做娘的不过说了一句还不能算错的话,就护起自家相公来了。”

    菁菁一听红了脸,娇嗔道:“娘,您说什么呀。”

    登瀛在一旁很不好意思,赶紧到外面去找吴江。

    到外面转了转,登瀛并未看到吴江的影子,感到纳闷。听到屋后好像有点动静,就转身走了过去,只见吴江正搂着彩纹吱吱有声地亲嘴。

    两人正在亲热,一见登瀛走了过来,吓得都变了脸色。彩纹动作快,赶紧溜走。吴江的脸红了一阵白了一阵,不住地作揖央求道:“好少爷,看在小的跟了你多年的份上,千万不要给我们说出去。”

    登瀛看这两个人丧魂失魄的样子,感到很好笑:“算了算了,不给你们说出去就是了。”

    回到家里,到了晚上,登瀛忍不住把白天找吴江时见到的情形告诉了菁菁。

    菁菁笑道:“这两口子,分开来才几天,就饿得这般猴急?”——那年年底,夫人记住了自己说过的话,置办了一份妆奁,让彩纹嫁给了吴江。

    听菁菁这么一讲,登瀛道:“好姐姐,两口子就可以搂在一起亲嘴吗?我们可是两口子呀,你为什么没让我亲嘴?”

    菁菁一听来了气:“那都是放牛放驴没教养的做出来的事,你一个读书的斯文人,怎么可以说出这种不堪入耳的话?告诉姨父姨母,不揍死你才怪呢!”

    本来登瀛未解风情,以为结婚就是男女在一起过日子。见到吴江和彩纹的事情,内心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本想问问菁菁,打算也和她亲近亲近。不料遭到一番严厉斥责,当即蔫了下来,连连赔礼讨饶:“好姐姐,好姐姐,就算我说错了还不行吗?”见到菁菁没再吱声,心想:原来亲嘴这事挺严重的,怪不得吴江他们白天吓成那样。

    小两口依然和和美美地过着日子。

    可是老两口子犯上了嘀咕:两个孩子成亲已有两三年了,媳妇怎么至今还没有一点怀孕的迹象?

    铭伯在夫人面前打趣道:“好事不传代,坏事代代传。我那么多的好事刘盅儿一点没传下来,怎么得子迟的坏事偏偏就被这小子学上了呢?”

    刚刚说到这里,夫人啐了一口:“呸!你身上有那么多的好事?到底有多少好事?我怎么不知道?我只知道你考了多少场,好不容易才中了个秀才。如今儿子和你相比,肯定比你强多了”

    一番话说得铭伯直翻白眼,有些招架不住:“哎呀!夫人哪,我大不了只说了句笑话,你看你就像放小鞭似的,劈哩啪啦一阵,把人家耳朵都要炸聋了!”

    夫人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一天下午,夫人到了儿子媳妇的屋里。菁菁正趴在桌子上看登瀛写字。夫人对登瀛道:“你先到外面去,这里我们娘儿俩要说说话。”

第21章 傻盅儿未涉风情 贤菁菁守身相夫【4】() 
夫人拉着菁儿的手,婆媳两个挨着身子坐在一张条凳上。

    夫人理了理媳妇的云鬓,道:“这里就我们娘儿两个,也就不绕着弯子说话了。我有一个疑惑:连人家在你们之后成亲的都已有了娃娃,你们至今怎么还是你们两个呢?”

    菁菁听到婆婆问了这事,低着头,一张粉脸红到了耳根,嘴唇翕动了几下,始终什么也没说。

    夫人急了:“你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

    菁菁把头抬了起来,双眼对着婆婆的脸,声音低得如同蚊子哼的一般:“姨娘,我至今依然只是涉仙的姐姐。”

    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

    菁菁默默无语,微微地点了点头。

    “傻孩子呀,怎么会是这样?”夫人紧紧地拉住了菁菁的手。

    过了一个时候,菁菁渐渐平静下来,对夫人道:“涉仙还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就对他寄以厚望。我生怕超越了姐弟的界限,涉仙会贪恋温柔而不肯追求功名。虽然他也曾有过让我难堪的时候,好在他还年幼,左哄右哄,也就被我哄过去了也难为他在文章上花了不少功夫”

    夫人还想再问些什么,想想实在难以启齿,最终只说道:“娃娃呀,娃娃呀!这可真是难为了你啦!”

    夫人背后把小夫妻俩的事情对铭伯说了,铭伯慨然无语。过了半天,他对夫人道:“想不到菁菁竟是这样的一个奇女子!有了这样的儿媳,不怕刘盅儿不能成名!”

    到了大比之年,登瀛轻取了举人的功名。第二年春天,带着吴江到京城里去参加春闱。同参加乡试时一样,家里人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叮咛嘱托没个完。登瀛道:“你们尽管放心,所有的事情我都会做好,再说,不是还有吴江在我身旁吗?”

    到了京城,紧紧张张,好像并未过多少时间,考试就结束了。等到皇榜张贴出来,吴登瀛的名字写在第十一名的位置上。

    本来,吴登瀛的文章写得极好,阅卷的黄御史赞不绝口。送给主考官审阅,主考官浮光掠影地看了一遍,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张卷子做得固然不错,然而各省举子济济一堂,岂可说没有比他做得更好的?”说完,就把卷子轻轻摆到一旁。

    送给皇上御览的卷子,字上的功夫还不错,俊逸潇洒,看上去赏心悦目,然而细读文章,实在平平。皇上一看卷面清清爽爽,心里面就有了几分欢喜,心里面一欢喜,那文章读起来就处处中意,御笔一圈,前三元就定了下来。黄御史留心查了一下,他举荐的那份卷子被主考官扣下来根本就没送到皇上手边。不过从吴登瀛在皇榜的位置上看,主考官还不能说是十分昏聩。

    吴登瀛去拜谢老师。黄御史是个很爱才的人,他劝慰了几句:“这世上,许多事情都说不清楚,那也就无需说了。按理说就是中了第十一名,也相当不错了,只不过如今僧多粥少,哪怕找一个七品知县的实缺都十分艰难。一旦哪里出现空缺,多少双眼睛都盯着。饭店不是躲雨处,老在京城里耗着不是回事,不如早点打点行囊回家。这里一旦有了机会,我定然全力举荐,终不负你多年的辛苦。”

    吴登瀛谢别了黄御史,带着吴江回了家。

第22章 拜恩师同窗聚首 避酷暑道旁遇奇【1】() 
铭伯见儿子中了进士回来,心花怒放,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岁。他对儿子说:“为父并不要你去当什么高官享什么厚禄,只要名字上了皇榜,哪怕就是在孙山的位置上,也为我们家增添了无限的荣耀。”

    吴家遍邀亲友,广请宾朋,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

    菁菁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里里外外,帮着婆婆应酬宾客。夫人悄悄把她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孩子,这次的事情,面子上看是为庆贺盅儿载誉归来,真正的可又不便于向外人启齿的原因,是为你们两口子圆房啊,你可再也不能只是做盅儿的姐姐了”

    菁菁羞红了脸,拉着夫人的手牵动了一下,撒娇道:“姨娘,您说些什么呀。”

    夫人道:“盅儿能有今日,多亏了我儿的一片苦心,当爹娘的不论怎样做,总也还是不能把心意完全表露出来。”

    菁菁红了脸,低语道:“姨娘,快别说了”

    当日迎来送往,忙碌了整整一天。吴铭伯亲自登门把周尚古请来。本想留他多住几日,不料他出来时讲好当日回家的,执意要走。登瀛一直送到半路,禁不住老先生再三挥手,这才依依惜别。

    晚上,洗漱完毕到了卧房,登瀛见到里面收拾得比新婚时还要讲究。点燃的一对红烛把一切都染上了红色,菁菁身上的装束比新婚时还要华丽,烛光一映,光彩照人。他脱口吟道:“映烛荷花别样红。”

    菁菁不好意思起来,嘟囔道:“尽乱说一气。”

    登瀛道:“不乱说啊!难怪读书人都要朝科举场里钻,做了进士连卧房都成洞房了”

    菁菁走上前去,拉住了登瀛的手,拿过来贴在自己的面颊上。登瀛心里泛起了涟漪。突然他觉得手上有点潮湿,随即朝菁菁的脸上看去,只看到菁菁泪珠涟涟,以为自己有什么事情惹得她不高兴了,连忙掏出手绢一边替她擦拭,一边问道:“好姐姐,你这是怎么啦?”

    菁菁忙将纤手遮着登瀛的口道:“涉仙,今日不准称呼我为姐姐!”

    登瀛有点莫名其妙:“这是为何,那我怎样称呼于你?”

    菁菁用指头轻轻地戳在登瀛的脑门上,柔声细气地道:“傻瓜,我的傻瓜的郎君哟!你应当称呼我为娘子!”说着,张开双臂,一下子把登瀛揽住。

    登瀛觉得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剧,热血涌动,周身发颤,一时不容多想,紧紧地和菁菁搂到了一起。

    菁菁抽动着双肩,一任泪水疯狂地流淌,她将自己的身体贴住登瀛,双臂牢牢地箍住他的后颈。“梨花一枝春带雨”,晶莹的泪珠挂在菁菁的笑脸上,楚楚动人。

    登瀛觉得他的菁姐姐今日特别地美,把自己的嘴贴到了她的唇上。菁菁今日特别柔顺,嘴巴微微张开,将登瀛的舌头含入口中,像含着饴糖一样地裹动着、吮吸着、咂巴着

    一轮圆月挂在天上。和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掩饰了房间里夫妻两人粗重的喘息声。

    未到一年时间,菁菁生了个女儿。登瀛从来都过着在父母亲树荫下乘凉的日子,总以为自己是个孩子,现在有了女儿,第一次感觉到成了大人。

    夫人希望能抱上孙子,看到生了个孙女,有些不快。铭伯一眼就看出来了,他附着夫人的耳朵说:“当初我们结婚十年时间,你一点动静也没有,那时你就是生一个癞蛤蟆,我也要欢喜死了,如今媳妇能生个女娃,比你强多了!”

    夫人听了,倒抓起条台上的拂尘就要打,铭伯伸出臂膀挡住道:“赶快收起来,已经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不要被人看见笑话!”

第23章 拜恩师同窗聚首 避酷暑道旁遇奇【2】() 
孩子长得很惹人喜爱,满月不久,就会张嘴格格格地笑个不停。菁菁说:“我家宝宝笑起来就像银铃一样清脆,取个名字就叫“铃铃”吧。”登瀛道:“好,这个名字响亮,就叫‘铃铃’吧!”

    铃铃实在招人喜欢,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明亮清澈,小嘴角朝上一翘就笑起来。几个月以后,教她做饼,两只小手就会一拍一拍的,教她做疙瘩,两只小手就会一攥一攥的。夫人看到孙女聪明可爱,也高兴起来,经常来逗着玩,铃铃长、铃铃短地不住叫,亲着没个完。

    家里有了一个孩子,气氛活跃得多了。

    日升月沉,春秋代序,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八九年。

    这期间,黄御史也曾几次提议让吴登瀛出任一任知县,可举世皆浊,黄御史独善其身,别人便敬而远之,他的话有谁肯听?

    实际上,登瀛有了进士的底子,只要肯花银钱,讨取一顶乌纱自当不难。可是铭伯有了自身的经历,以为凡事都应顺其自然,倘若刻意地追求,便为不美。

    登瀛本来是个有志向的人,一心盼着能够出去施展平生之志,然而受到父亲的影响,只得耐下心来,在爹娘的羽翼下过着温馨的日子。

    自生了铃铃,菁菁再也没怀过孩子。铃铃成了全家人的宝贝疙瘩,抱在怀里怕摔着,放在地上怕凉着。她想要什么东西,那怕是月亮、星星,家里的人也恨不得一下子蹦到天上去摘下来。

    这天,正是六月里的天气,热得无处藏身,铃铃仍然缠着她爹。在院子西边的大槐树下,跨在登瀛的肩上,不肯下地,非要她爹绕着树转不行。铃铃乐得哈哈大笑,可是登瀛跑得浑身是汗,累得张大了嘴巴直喘粗气。铭伯舍不得儿子,哄铃铃先骑到爷爷身上,让爹爹歇会儿,铃铃就是不肯答应。

    正闹着,下人来报:“有少爷的同窗来了。”

    铃铃尽管顽皮任性,却是十分懂得道理,一听这话便不要人说,自己从爹爹身上下来,登瀛这才得以脱身。

    来人是好文。周老先生不日就到了六十华诞,好文来邀登瀛一起去为老先生祝寿。

    许久没有见到周老先生了。到了生日那天,吴登瀛写好寿联,提上糕果点心,赶到周老先生家里。

    其他人靠得近,早就到了。一见吴登瀛的影子,都跑出来迎接。好武道:“进士老爷到了,小的们特来恭候。”

    吴登瀛笑着踹了他一脚:“你这次又做了什么坏事,还不到先生那里去诬告,说是吴涉仙做的,好让先生揍我一顿?”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当初同窗们朝夕相处,免不了磕磕绊绊有些不愉快的事,如今提起来觉得特别有趣——分别了多年,那些往昔的吵吵闹闹,早就酿成了一杯杯甘醇的美酒,喝进口中,回味无穷。

    听说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到了,老先生早就站到了门口候着,见登瀛跑得浑身是汗,连忙招呼家人端来清水。

第24章 拜恩师同窗聚首 避酷暑道旁遇奇【3】() 
登瀛全然顾不上盥洗,倒头便拜。见到老先生清癯的脸上,增添了许多皱纹,头发也全白了,心里不免有点凄怆,口中道:“几年不见先生,先生形容依旧,精神矍铄,弟子实感欣慰。”

    来了这么多弟子,老先生自然欢喜。做先生的从不指望学生有什么回报,只要学生心目中能够记住自己也就满足了。老先生当即一把扶起了登瀛,见清水已经端来,叫他赶快洗一洗。登瀛洗了脸手,周老先生**瀛坐下。

    同窗们突然相聚,仿佛一下子重新回到了过去读书的岁月。可是互相一打量,都胡子拉碴的,这才意识到,过去的岁月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好武道:“如果还能回到从前,依然让先生教着我们,那该有多好!”

    “是啊,当初读书的时候怕读书,如今不读书了又特别想读书,可是”另外一位接话道。

    又有一位望着登瀛道:“书是不能不读的,但能够读到识字断文的程度也就够了”

    周夫人道:“当初我让你们先生不要误人子弟,可他偏不听,如今涉仙又走了他的老路,真是何必当初啊!”

    登瀛道:“弟子从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知识,特别是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深以有先生为荣,到了任何时候都无怨无悔。”

    “如果都似我等这般学问也就罢了,可是涉仙都中了进士,仍为布衣之身,这书也确实是无须多读。”好文道。

    “涉仙这是时运未到,一旦到了吉星高照的时候,便会昆鹏展翅,青云直上。”又有人道。

    周老先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好武道:“是我不该扯起了这个话题,今天是先生的生日,大伙就多说些让人高兴的话吧!”

    磕了寿头,吃了寿面,喝了寿酒,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翌日下午,辞别了先生。天时已经不早,几位同窗拉着登瀛到裴家庄又过一宿。

    一早,登瀛告辞回家。几个人拉着不肯放行。登瀛道:“近一些年来,大家一直难得聚首,诸位热心相留,原不该拂了面子,不过已经出来了两天,天气太热,在外面实在有诸多不便。”

    众人见留不住他,就约好下次聚首的时间,和他挥手告别。

    出发的时候还不算太热,走着走着,就觉得喘不过气来。两边都是庄稼地,热浪袭来,更是炙人,找不到一处歇脚的地方,汗水横流,难受之极。吴登瀛感到自己模样一定十分狼狈,好在没人看到,也就无所谓了。

    又走了一个时辰,头顶上有两只喜鹊飞过。顺着喜鹊的身影望去,远处有几棵大树。吴登瀛加快脚步,打算到树阴下小憩一番。走到近前一看,路北有一户人家,靠路边的树上钉着一块牌子,上写“前不着村茶饭店”。树下摆着一张小方桌,上面放着盆碗,还有一把蒲扇。

    一个头上扎着“万年桩”的童子看见有人来了,扯开稚嫩的喉咙叫道:“卖凉茶啦,卖凉茶!过了这村,没有那店啊!”

第25章 拜恩师同窗聚首 避酷暑道旁遇奇【4】() 
吴登瀛走到小方桌旁。

    那童子把本来摆得好好的凳子重新搬起来放了一下,恭恭敬敬地道:“先生吃茶?薄荷叶熬的,好喝得很呢。”

    吴登瀛坐了下来,顺手拿过蒲扇,一边扇着一边道:“茶是一定要喝的,不过现在我满身是汗,浑身不舒服,能否打点水来让我洗一洗?”

    童子说:“好的。”随即到屋里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