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奇妙的大自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奇妙的大自然董淑亮编著
 ://164132

亲近自然 崇尚科学——写给读者的话() 
“亲近自然,崇尚科学”,是人类生命的追求所在。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与大自然就是相偎相依、共生共存的。生命的一衣一食来源于大自然,生命的一始一终归于大自然。人类也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进程中,逐渐学会了善待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直至崇尚大自然。

    《360°亲近大自然》这套丛书可以让读者撩起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欣赏大自然的瑰丽,品味大自然的启迪,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让心灵得到净化,视野得到拓展,精神得到升华!

    《360°亲近大自然》丛书分为《奇妙的大自然》、《神秘的地域》、《诱人的海洋》三册。本册是《奇妙的大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认识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展示了人类向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学习后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成果。以飞行为例,人类在学会飞行后,1912年超过了鸟的飞行速度,1916年超过了鸟的飞行高度,1924年超过了鸟的飞行距离。再如:“鸽子与千里眼”、“蝴蝶与百叶窗散热器”、“蜜蜂与偏光导航仪”、“啄本鸟与防震头盔”、“猫与夜视仪”等,让我们懂得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是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是大自然“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大自然为师,人类有了一系列发明创造,有了杰出的“蜂窝建筑”,有了神奇的“飞天梦”,有了鱼眼照相机、电子蛙眼、恐龙钻头……阅读《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从此对大自然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第一章 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生物与生物钟() 
小问号

    早晨、中午、晚上这三个时间段吃饭规律一般不能破坏,一旦破坏,就会有“人”提醒您“该吃了”,吃到一定程度,又会有“人”提醒你“可以了”?它就是生物钟,被科学家称为“调控生命节律的隐形巨手”。在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体内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它们也有自己的生物钟。许多植物开花时间就非常有规律,像蒲公英大约在早晨5时开花,半枝莲大约在10点,万寿菊大约在下午3点,烟草花大约在晚上6点……不同时间开花的花草,可以组成一个为人类报时的“花钟”。动物体内生物钟现象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那么,人类什么时间发现了生物钟?这一发现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有哪些妙用?

    大自然中有一些奇妙的现象,让人类着『迷』:在海滨的沙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每当『潮』水涌来时,它躲在洞『穴』里休息,『潮』水退却,又准时从洞『穴』中爬出来活动,对涨『潮』、落『潮』的时间把握得好像非常准确——『潮』汐时间每天恰好向后推迟50分钟。小小招『潮』蟹对这个时间好像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似的,所以它的活动才那么准时准点!有一种哺『乳』动物,名叫鼯鼠,白天躲藏在树洞里休息,黄昏时分钻出洞『穴』活动,通宵达旦地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觅食。鼯鼠的活动非常有规律,只要白天的光线暗到一定的程度,它便会匆匆忙忙地钻出来呢!还有令人作呕的蟑螂,它的活动周期与黑暗的到来也是密切相关的。它最活跃的时间是傍晚。如果拿它做实验,通过灯光把白天变成黑夜,把黑夜变成白天,蟑螂的活动也就会跟着改变。

    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不仅如此,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从生物的生物钟的发现,到人体生物钟的揭秘,虽然经历了漫长时间,学者们付出了艰辛劳动,但是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医学家从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中发现,『药』物在不同的生物周期中起的作用也不同,像糖『尿』病人在上午4时对胰岛素最敏感,人得传染病最可能死亡的时间是早晨5点半左右。生物学家利用生物钟来消灭害虫,如:用除虫菊消灭苍蝇在下午3时最有效,诱杀蟑螂最好是在下午5时,等等。生物钟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从事栽培学、畜牧学、生理学及航天航海研究的科学工作者,都有许多十分有益的启迪。

    【小档案】

    宇宙飞船在飞离地球后,四周是几十亿颗亮闪闪的星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气压变化、温度起伏及其他的原因都被远远地抛在脑后,航天员的生物钟全给拨『乱』了。航天员的睡眠是受人体的生物钟来控制的。由于外界环境改变,人体的生物钟也改变,所以航天员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严格遵守制度,按规律作息,并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有节奏地作用于宇航员,让人体符合地球上的24小时循环,从而保证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的睡眠。

第二章 永不迷失的坐标——生物与天文导航() 
小问号

    “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也并非样样精通:游泳的本领不如鱼、飞行的能耐不如鸟、跳动的速度不如兔、威猛强大不如虎……就是简单的认路,我们与许多生物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把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要说是深山老林,就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一般人也会『迷』路的。可是加拿大的刺歌雀、北美的君王蝶等纵横数千里,以及“燕子归来寻旧垒”,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飞行神话。那么,它们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难道心中有一个神奇的坐标吗?

    每当秋风吹起、落叶初飞的时节,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穿山越岭,义无反顾,有的还是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生活在我国的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鲣鸟,白天飞向大海捕鱼,傍晚回到岛上栖居,从不误时也从不『迷』路。有一种身长约35厘米的极燕鸥,在北极营巢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往返飞行达4万千米……

    当然,不光鸟类有长途迁徙的本领,北美的君王蝶也能够创造这种奇迹。数以百万计的君王蝶每年跋涉3200千米,从繁殖场所美国和加拿大迁飞到墨西哥中部去生活。

    生物的迁飞现象令科学家着『迷』。起初,学者对候鸟的导航本领提出了种种假说,可是都缺少充分的实验依据,无法让大家信服。后来,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要多得多。那么,夜里比白天是不是更容易识别方向呢?因此,科学家推测鸟儿在白天飞行可能靠太阳认路,晚上可能靠星星认路。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把头转向东南,就是在秋季飞行的那个方向。然后,人造星空根据白喉莺飞行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白喉莺随着星象的变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它所要飞行的方向,仿佛正在作一番长途的秋季旅行。当科学家把“天空”向水平方向旋转了180°时,斗转星移,白喉鸟还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实验证明,白喉莺能根据它看到的天空里的星星来识别方向,找准自己的航向,科学家称“天文导航”。

    英国自然博物学家洛克利在威尔士西部的斯科霍姆小岛上,建立了英国候鸟标记站,每年有几千只海鸟被套上腿环。洛克利通过观察发现,斯科霍姆岛上的几千只做了标记的小海鸥,有的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双翅无力,常常惨死在惊涛骇浪中,有的幸存者仍继续南飞,越过比斯开湾、葡萄牙海岸,横掠过赤道,最后终于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每天平均飞行约520千米,几乎没有休息和觅食的时间呀!它们没有亲鸟的指点,独自飞往他乡,夜晚背朝北极星及其周围的星座,向着模糊的南十字星座飞翔。洛克利认为,小海鸥体内有一种从父母那儿继承的感知飞行路途天象的基因,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已经固定在它们的体内,依靠脑海里父母遗传下来的天象图来导航飞行。原来,太阳和星星已经成了它们脑海中“永不『迷』失的坐标”。

    近年来,人们广泛应用遥测技术来研究生物的迁徙和定向,以精确查明它们的飞行路线。人类通过对生物利用太阳或星星作为定向标来导航飞行的研究,从中得到启示设计制造了一种由光敏元件、电子计算机和『操』纵机构组成的导航仪,它就像“眼睛”一样能够一直瞄准太阳和星星,为飞机或轮船等安全导航。

    【小档案】

    海洋生物也有特殊的导航本领。鱼类和海龟迁徙的准确『性』也不逊『色』。一种鳗鱼从内河游入波罗的海、横过北海和大西洋,而后便准确地到达百慕大和巴哈马群岛附近产卵。生活在巴西沿海的绿『色』海龟,每年3月便成群结队地游向2200千米之外的产卵地——大西洋中长仅几千米的阿森甸岛,在岛上产卵。生活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太平洋、大西洋沿海的大马哈鱼,善于逆水游泳,记忆力惊人,突破险阻,一直游到远离海洋达2000千米的江河上游的出生地。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也不会『迷』失方向呢?有的科学家认为,海洋生物也有利用天体来导航的本领,有的科学家则认为,它们嗅觉器官里有“指南针”,能够利用水中的气味来认路,有的认为它们能识别海流,有的认为它们是利用地磁场、重力场等来确定航路……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第三章 活的晴雨计——生物与气象预报() 
小问号

    在神奇美妙的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诞生、成长、消亡的过程中无不与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的生命离不开气象,它们的一呼一吸、一静一动、一喜一忧,都与大自然中的一阴一晴、一冷一暖、一雨一雪有着一段解不开的情结。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学会通过生物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征兆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走势。因此,我们亲切地称生物是“活的晴雨计”。那么,生物与气象到底有什么微妙的关系?人类是怎样利用生物来预报天气变化的?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对天气的冷暖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它们不言不语,可是早已铭记于心。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才慢慢『摸』『摸』索到生物应对天气变化所产生的规律,进一步掌握了“老天爷”的脾气,为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生活、出行、娱乐等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一是草木传情。在花红柳绿植物世界,它们的一枝一叶在季节的冷暖变化中都会有所反应,传达自己的情感变化。芦苇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在湖『荡』地区很常见,个子高高的,夏天长得茂盛,构筑了神秘的青纱帐,秋天顶着一头芦花,白茫茫一片,浪漫无比。谁也不会想到,芦苇也是一名义务“气象员”:如果火热的夏天发现芦苇从心尖开始往下枯萎发黄、枯死,那就预示着未来几天将会有一场大雨;如果发现芦苇的背面出现一些黑『色』或白『色』的小虫子,也表示不久将会有阴雨天的光临呢。瞧,多奇妙!

    二是动物表意。在长期的进化中,动物对自然界的阴晴变化非常敏感,在天气反常时往往会率先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意思。蜜蜂采蜜时,出去早、回来迟,第二天是晴天;迟迟不离巢,或离巢晚,早归巢,不久将有阴雨;带着细雨去采蜜,天将转晴。蜘蛛张网,是天晴的象征,吐丝下挂又是阴雨的兆头。蜻蜓低飞疾捕沾湿翅膀的飞虫,蚂蚁排队忙着把粮草搬进地势高的新家,泥鳅在水里不安地钻进钻出,焦躁地游上游下,有时甚至将长“胡子”的脑袋伸出水面,这些都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青蛙对天气的变化更敏感,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当天气晴朗时,它喜欢跳到芦苇和荷叶上;当天要下雨时,它会潜伏在水底,或者钻到植物下面来躲避风雨的袭击;假如夜间蛙鸣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那么第二天一定是晴天;假如青蛙先鸣叫一阵,而后就沉默了,预示天气将要转凉。因此,有经验的农民只要仔细观察青蛙的一举一动,再听听它的叫声,就知道天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

    四是禽畜有知。狗、猪、鸡等动物经过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驯养,虽然在慢慢地移情改『性』,但是它们身上总有一根神经始终保持对天气变化的感应,在天气预报上显得比人类更有预见『性』、知识『性』。狗如果不停地用前爪来刨泥掘塘,而且坑口刨得越大越深,表示不久将有一场下得很大的雨;如果晴朗天气忽然喜欢不停地咀嚼青草,说明天要变阴了,或者要有一场小雨。圈里的猪如果『乱』蹦『乱』跳,焦躁不安的东拱西拱,说明天要刮大风;如果母猪没有怀胎,出现吃食少、不爱动,喜欢反衔着草,把嘴巴钻进草里,这又是冷空气要来临的征兆。

    ……

    生物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活的晴雨计”,从一些科学谚语中也可见一斑。如:“枣发芽,种棉花”;“雁飞过,赶快播”;“蜻蜓飞得低,出门带蓑衣”;“蚂蟥上下翻,大雨纵横流”;“早莺叫晴,暮莺叫雨”;“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甲鱼晒影,天气转阴”;“鸡宿迟,雨淋淋”;“牛群暴躁,风雨来到”……这样的谚语千千万万,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向生物学习预知天气的“百宝箱”。

    【小档案】

    气象是大气的状态、变化和现象,如:冷、热、风、云、雾、雨、雪、霜、『露』、冰雹、雷电等。天气预报是对某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的预报。气象台收集广大地区气象情报,加以分析,发出对未来天气的预报,或者分析本地天气的演变,结合群众看天气经验,预报天气。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地总结出24节气和72候,反映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天气冷暖、降水形态、物候征兆等自然现象。南朝的《荆楚岁时记》开始记载梅花、终楝花,有24番花信风之说。后来,又总结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样的物象测天的“九九歌”。元朝末年,娄元礼写出了一本《田农五行》,是一本古代天气谚语集,用鸟、鱼、虫、兽、花、草、树林等来预测天气,其中一些谚语至今还在广泛流传,指导人们科学生活。

第四章 寻找矿石的家——生物与探矿() 
小问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铁矿、铜矿、金矿、银矿、石墨、大理石等说法,其实这都是一些矿种名称。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独立矿种达200种,如果从大的方面讲,所谓的矿藏应该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等4大类。地球上一切矿产的形成和分布都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既不是处处都有矿,更不是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矿。矿产只生存在它自己的“家”里,即“矿藏”。寻找、勘探和开采金属矿产,是人类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生物与地下矿产有着密切联系,人类正是运用这一特点来有序寻找矿藏的。那么,生物与矿产之间有什么微妙联系?人类是怎样扣开矿石之家的大门的?

    在广袤的地球上,许多生物与身边的矿物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寻找矿藏,科学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从自然界最低等的微生物到高等的动植物,都曾利用它们在找矿的行动中大显身手。

    骆驼身材高大,背有肉峰,蹄底有肉质的厚垫,能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在恶劣的环境下穿越沙漠驮人载货,骆驼是唯一的工具。骆驼耐酷热、耐寒冷、耐干旱、耐饥饿,沙漠上生长的粗糙植物都能充饥。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骆驼的运输能力,却忽视了它在运输中行走的线路始终是弯弯曲曲的(详见本书《揭开忍饥耐渴之谜——骆驼与耐渴蛋白质》),以减轻背上物体的重量,降低体能消耗,适应在沙漠上长途跋涉这一奇特现象。科学家们发现骆驼走曲线不走直线这一特『性』后,用它来探矿:先让骆驼进行初步探测,然后再作重力探矿,既提高了探矿速度,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更加快捷地开采和利用矿物资源。

    白蚁是一种有害昆虫。可是在非洲南部博茨瓦纳共和国却用它来寻找金刚石这种珍贵宝石。白蚁在地下掘土作『穴』,深度可达49~60米,堪称挖洞能手。白蚁将土堆在地面成为蚁丘或蚁冢,可高达2米以上,直径则有3米左右,宛如巨大的坟包。有一次,一场暴雨把蚁丘冲垮了,人们在蚁丘中意外地发现了金刚石。非洲金刚石巨头比尔斯公司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勘探队在非洲南部200平方千米的面积上对许许多多白蚁巢『穴』进行勘察,用120米钻探机对蚁冢进行深部取样,发现在蚁冢下面有丰富的金刚石。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对白蚁身躯进行“体检”,用以寻找矿源。因为白蚁能够分泌一种特殊的蚁酸,啃食金、银等物质也不会被“胀”死。研究发现,生活在金矿区的白蚁体内含金量明显高,而含银量高的白蚁必然也来自银矿区。

    狗是人类驯养的一种动物,它的鼻子有2。2亿个嗅觉感受器,嗅觉极其灵敏,是人鼻的44倍,感觉200万种不同浓度的物质气味。由于狗对铜矿和亚硫酸盐类矿特别敏感,因此,许多铜矿和亚硫酸盐类矿都是在狗的帮助下找到的。

    在餐风『露』宿的野外探矿活动中,地质学家不但能利用蜜蜂、骆驼、驴子、鸭、鹅等动物找到铅矿、铁矿和金矿等,还让植物在找矿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需要某种矿物,它们常常会形成发达的根系而深深地扎入地下,去寻找这些矿物元素。埋藏的矿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部分化学元素渐渐变成能吸收的离子状态,有些植物在吸收金属离子后,改变了细胞『液』的酸碱度,导致植物正常花『色』的改变,从而对寻找矿藏起到指导作用。科学家一旦发现某种树叶有异常,就会对它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地下矿藏的奥秘。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开红『色』花朵的野玫瑰,在吸收大量铜离子后开出了蔚蓝『色』的花,在它指引下能找到铜矿。三『色』荲的『色』彩如果变得特别鲜艳,地下可能含锌,有人在美丽的七瓣莲指引下找到锡矿,根据一种开浅红『色』的紫英发现了铀矿,有蓝『色』花瓣的羽扁豆生长旺盛的地方,可能有锰矿。光秃秃寸草不长的地方,可能有硼矿。含铁和钼过量的土壤,树木发育不良。美国人利用遥感技术观察时发现有一片地域的桧树会发光,轻易地找到了高浓度钼的存在。科学家还发现,蕨类植物问荆、鸡脚蘑、凤眼兰生长的地方往往藏有黄金。近年来,在我国湖南省会同县漠滨金矿处,发现了大量野薤子,正应对了古书上“山上有薤,地下有金”的记载。

    加拿大人利用植物在沙漠、海洋中溢散出来的“浮质”,在空气中收集它,然后用测谱仪测定其金属含量,能找到汞、铜、银、铅、锌、镍等矿产。

    有些植物的生长姿态有指示意义,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由于土壤中含硼量的变化,而成为“矮老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