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技术宅在古代-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成义没想到居然被许迈拔了个头筹,清了清嗓子说道,“你应当还记得我家那个不成器的旭之,他也日日念叨着你,你看看什么时候有空,到我家做客,或者赵旭之那个臭小子莽莽撞撞上了你家门,你可别拒之门外。”

    “哪敢哪儿敢。”李文柏连忙说道。

    “哈哈哈,西州的事我都听说了。你师傅去后,书院的山长是我兼任,冠玉啊,什么时候有空,来书院里坐坐,要是有你一半的机灵劲儿,这一次的科考就不用愁了。”

    “李大人,我是工部”

    “李大人”

    此起彼伏的生意在宫门口响起,有路过的百姓难得见到这么多的大官簇在一起,也都好奇地瞧,听说里头是有新任的户部侍郎未来的驸马爷,都恨不得垫着脚跟瞧一瞧那人什么模样,只恨为什么状元郎有游街,新任的户部侍郎怎的没有游街,好让他们瞧一瞧,这青天大老爷究竟是什么模样!

双喜临门() 
擢升户部侍郎有有游街殊荣的;只怕李文柏是独一份。

    李文柏不想要这个殊荣;也没办法;谁让雍和帝听到了京都里的这趣闻之后;先是放声大笑;大手一挥就满足了百姓的心愿;给了新任的户部侍郎兼钦定公主驸马打马游街的殊荣;美其名曰这是与百姓同乐,日子就定在月初的休沐日里,是个吉日。

    给李文柏带冠的是赵成义;按道理应该是王行之的,但王行之已经驾鹤西去,就由他来给李文柏带冠。想到了老师的故去;李文柏有些伤感。

    赵成义也想到了王行之;单手拍在李文柏的肩膀上,“王祭酒一直都觉得你会走的很远;没有想到你走的这么快;这么远。他走之前一直记挂着你。”

    李文柏想到了王行之;他的这位师父其实也是有抱负的;只是为了平衡两字;不涉足朝堂之事;“冠玉不及师父万一。”

    赵成义朗声笑道:“怎会不及?顾文那个荤素不忌的,都写过诗作赞叹你。”

    跟着王行之学习,私下里也笔耕不辍;但相较于精华艳艳的策论;他的诗作远远不及。而顾文的诗词堪称一绝,他诗作之中描写的那人,许多人都知道,指的就是李文柏。

    “可惜师兄不在京都。”李文柏心中可惜,当年因为有孝在身没有和师兄喝酒,他欠了师兄一壶酒。

    赵成义眼底含笑,“他早晚会回来的。”

    王行之把这一对师兄弟教导的很好,李文柏从西州归来,顾文也开始了属于他的历练,早晚会回到京都。他比王行之的运气好,王行之虽然有了两个很好的徒儿,终究没有等到李文柏真正发光发热,而他则可以活到看着这一切的改变。他有一种预感,李文柏在京都为官,会让大齐焕然一新。

    李文柏也知道,微微颔首。

    旁边的赵旭之在李环儿出现的时候,从头到尾都黏在李环儿的身上。

    李环儿给李文柏佩戴了腰间的锦囊,看着李文柏的目光里有深深的依赖,“哥。”

    妹妹已经大了,李文柏只是对她含笑点头。

    太多男客,李环儿并没有久留,盈盈一拜,转身回到了内间。

    等到妹妹去了内间,赵旭之看着李文柏的目光格外热切,让李文柏心里有些发毛。

    赵成义警告似的看了一眼赵旭之,他的这个儿子又犯什么傻了。

    ***

    翻身上马,拿起了马前缰绳,灵性的白马跟在了前面的侍卫后。

    前面是“威武”“肃静”“回避”等牌子,新任户部侍郎兼公主驸马骑在通体白色,无一丝杂毛的马匹上,马上的鬃毛被梳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一朵喜庆的大红花。

    脚下是黑色的皂靴,身上的孔雀图案的补子栩栩如生,最年轻的户部尚书一表人才神采飞扬。

    去过西州的人不少,自己没去过,亲戚朋友总有人去过西州,凡是去过西州的,莫不对李文柏是推崇备至。最为年轻的户部尚书,百姓早已经好奇已久,天子圣明,让他们小老百姓得偿所愿,可以看得到这颇为传奇的李大人。

    不知道是谁起了头,一朵盛开的花丢在了李文柏的身上,有人哄然大笑。

    花还有锦帕纷纷扔向了李文柏的方向。

    赵旭之原本是有些眼热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在书院的时候好好读书,不像是李文柏这样有专门的打马游街的机会,起码中了三甲,也是有机会的,但这念头想想也就过了,他知道自己的本事。

    又想到了刚刚惊鸿一瞥那如花似玉的李环儿,心中有些发愁。

    如果是别人,赵旭之还有信心得美人心。但是美人的哥哥是如今炙手可热的户部侍郎兼驸马,李环儿要嫁人必得她哥哥的首肯,李文柏瞧得上他吗?

    赵旭之心中郁卒。

    ****

    人群里有个头带着幕离的女子,看着未嫁的姑娘扔花,高兴之余又有些小小的不安。按道理好不容易等到了父皇指婚,得到了今生能够嫁给李文柏的机会,她的心中仍是有小小的不安。

    她是重活一世之人,有这样特殊的机遇,她看了许多的佛经,读得多了,佛经里头的道理她也清楚,许多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前世李文柏确实对她视若珍宝,但是今生呢?与前世发生了那么多的偏差,就连此时的打马游街前世也是没有的,今生的李文柏娶了她,但是是否还会和前世一样,对她视若珍宝。

    她最珍视最重视的就是前世那一份感情,因为慎重,所以患得患失,身形都比指婚的时候消瘦了许多。

    此时身形微微晃动,忽然眼前一片阴影,等到回过神的时候,冯妙贞的眼前赫然是惹得她心中愁丝的李文柏。

    伸手取下了她的帘幕,李文柏看到了略含着轻愁的眼,心中一松,幸好没有弄错。

    “四公主。”李文柏给冯妙贞行礼。

    站在四公主旁边的百姓吓了一跳,这个带着帘幕的人居然是皇家公主?见着李文柏跪下,还敢有什么耽搁,当即给四公主跪下行礼。

    冯妙贞眨着眼,一时间有些困惑和迷茫,李文柏站起身的时候,她下意识地就抬头看着李文柏。如果是其他男人,冯妙贞肯定会往后退,保护她的侍卫也会上前。但是眼前的人是李文柏。

    微微一笑,把藏在衣袖里的发簪戴到了四公主的头上。为了让发簪带得顺利,李文柏在妹妹李环儿的头上试了不下十次。

    “吾妻,吾爱也。”原本以为很难说出口的话,在见到冯妙贞的一瞬间脱口而出,李文柏又有些紧张。从之前冯妙贞赠书的举动,她应当是心悦他的?但是他总是有些小小疑惑,会不会是弄错了?四公主的心中其实是有别人?

    头上戴着发簪,听着李文柏话语之中的郑重其事,忽的眼底落了泪,面上尤有泪水就笑了。

    冯妙贞的这个表情李文柏心里头的大石落了地,四公主只怕从头到尾心悦的都是他,李文柏的眼里笑意越盛,看着眼前人的目光带着他自己都不曾发现的温柔与怜惜。

    她好像状态不太好,眼底也是淡淡的青色。

    冯妙贞看到了李文柏的眼神,唇瓣抿着,眼儿弯起,没错就是这样的目光。所有的愁绪都在此时抛开,她只需要等着大婚的日子就好。

    “公主好好保重身体。”李文柏说道。

    四公主看着李文柏翻身上了马,周遭的女子是好奇和羡慕的神色,这让冯妙贞的心中欢喜,带着丝丝缕缕的甜,一扫前段时间的郁郁。

    公主身后的侍卫看得出公主的转变,今天发生的事再次之前他们已经有数,看着公主的心情好了起来,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在前两天,圣上除了给李文柏抛下打马游街的这个惊人讯息,另外一个讯息就是告诉他,四公主也会在场。

    冯妙贞的失态被她的生母宸妃看在眼里,宸妃知道了圣上打算让李文柏打马游街,心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主意,让年轻李文柏多一桩韵事。

    宸妃当时笑容盈盈,“贞贞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我瞧得出,她是喜欢李侍郎的,只怕是婚期临近,心里头有些怕。”

    冯濬想到了当时冯妙贞毫不犹豫地同意和接旨,略一沉吟后也同意了宸妃的主意,李文柏是他大齐最年轻的户部侍郎,是他看重的四公主的驸马,少年人意气风发,多一桩这样的事只会是美名,于是在接见李文柏的时候就暗示了他。

    李文柏游街还没有结束,街上的事就传到了雍和帝和宸妃的耳中。

    少年人意气风发,擢升户部侍郎,街上当场与公主定情。

    这可真是可喜可贺,双喜临门的美事。

完结reens。() 
打马游街的事一过;京都里的百姓上上下下都见过了李文柏;心满意足;就连说书人也都有了新的素材;碍于公主尚未嫁给李文柏;不好说两人情深义重;只等着两人大婚之后;便要大肆讲一番两人的爱情故事。

    百姓的日子恢复到了平静,李文柏的日子还尚未恢复平静。

    李府每日里迎来送往,依然是宾客临门;府里上上下下都瘦了一圈,唯有李文柏胖了。这也是没办法,一场场的宴席吃下来;再好吃的美味佳肴都食之无味;他也胖了点。原本在西州,加上一路奔波而归;他有些过于消瘦;如今胖了点倒是刚刚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在西州折腾出来不少事的李冠玉在京都里是按时点卯;什么事也没有折腾出来。只是户部的同僚知道;这位李冠玉只是正是厚积的阶段。

    户部掌管的是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新任的户部侍郎在属于他的位置上,慢慢了解户部的运作,那些在许多人眼中习以为常的惯例;记录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本子上;千丝万缕的诸多线,只等着合适的时间,就扯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等到李文柏的应酬少了之后,最常来找李文柏的就是赵旭之了。

    李文柏看着赵旭之,扶额不已。刚开始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赵旭之殷勤,等到支支吾吾说起了他的妹妹,李文柏才知道赵旭之竟然觊觎自己的妹妹。

    李家在京都里最为亲近的就是武将出身的贺家,贺老夫人也提过京都里合适的人,但没有为李环儿做主。李文柏是男子,这事就暂且压下,等着娶了妻子之后,由对方给环儿做主,不过这名册里,可不曾有赵旭之的名字。

    赵旭之的少年虽然贪玩了些,现在也不过是得了闲职,但他的父亲和兄长实在是政绩斐然,赵家人替他选定的对象可都是高门嫡女,娴雅淑德。贺老夫人给李环儿选的对象,都是小门小户行伍出身,家世简单的那种,因为李文柏忽如其来尚了公主,这些人选就有些看不上了,正重新划定李环儿未来夫婿的册子。

    在现代嫁人就是一桩大事,更何况在古代?李文柏笑眯眯应付着赵旭之,可从未把李环儿的事给敲定。

    ***

    忙碌之中,日子过得飞快,上一次打马游街的情形还在眼前,他又穿着红衣骑着高头大马,准备成亲了。

    鞭炮被竹竿高高挑起,噼里啪啦的,李家的大门外开始炸鞭炮,等到脚下都是一层厚厚的鞭炮红皮纸,李文柏才出了大门。

    府邸外已经是围观的人群,摩肩接踵,想要上前和李文柏说一句恭喜,也沾一沾文曲星的喜气。

    在西州的产业,李文柏分文未取,但是原先的制作肥皂等物的工厂,盈利颇丰,后来又加了制造玻璃,量产的玻璃通体透明,没有一丁点的气泡和杂质,用在书房里是再好不过,西州的学堂里,全部都用了这样的玻璃,其余的大户人家,家里的纸窗户都换了,小门小户的,也有把自己家的正厅的窗户给换了,透透亮亮的,也显得屋子敞亮。

    李家的产业本就赚钱,加了制作玻璃之后,更是盈利惊人。

    有这样的产业做打底,他的婚礼李文柏自然不会小气。

    让仆人丫鬟捧着铜盘,把早已经包好铜钱的彩纸撒了出去。彩纸的小袋里要么是铜钱,要么是糖果,偶尔还有银子夹在里面。

    抢喜钱的事是孩童是最喜欢的,更何况李文柏的出手大方,铜盘里的喜钱没了,就粗壮的仆人把桶里的喜钱倒入到盆子里。

    一路的鞭炮,一路撒喜钱,这样的热闹从李家的大门一直延续到了皇宫。

    公主的出嫁就连皇宫里也是裹着红色的绸布,金色的琉璃瓦伴着红色,给偌大的皇宫多了难得的喜气。

    祭舞带着神秘的色彩,一曲舞罢,请李文柏上前。

    看着华丽伞盖下的君主,李文柏撩起袍角跪下,原本自称是微臣,此时也成了儿臣。

    “请公主。”等到李文柏平身之后,内侍扬声喊道。

    李文柏在见到那盖着绣盖的女子时候,心跳快到了极致,心中盼望早些见到冯妙贞。

    迎娶皇家的公主,不用等着洞房时候才能挑开盖头,祭天拜祖的仪式上,李文柏就见到了的她。妆容精致,少了上次的清雅,端的是华美。那一次的打马游街显然也安了她的心,气色很好,还带着属于新娘的娇羞。见着了她,繁琐的仪式都少了乏味,跟着祭祀动作的时候,心里头都带着点甜,李文柏觉得自己走路都有些发飘。

    “吉时到,还请公主驸马启程。”到了现在,内侍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李文柏与冯妙贞跪在了雍和帝的面前,叩别圣上,离宫启程。冯妙贞的泪水盈盈,显然十分不舍。

    “好好待公主。”冯濬心中也难免有些感伤,见着千娇百媚的公主,心中觉得自己有些老了。

    “遵旨。”

    在呼声震天的“公主驸马,百年好合”之中,李文柏扶着公主上花轿。看着李文柏的背影,冯濬心里头的那点惆怅也就淡去了。

    这是他看好的人,想着李文柏所运筹的事,冯濬的眼底也是淡淡的笑意,有贤臣如此,青史上,他注定扬名。

    ***

    宫门外,见到了队伍,便是欢呼之声。

    绕了大半个京都,再次回到了李府,轰鸣的鞭炮声再响起。李家的人口淡薄,但是这位李文柏大人做官做得好,自己的产业也是了不得,泼天的喜钱还有爆竹,让这个婚礼热闹非凡。

    日落之后婚礼仪式完成,府里悬着是玻璃水晶灯,像是升腾起的点点星火。在推出玻璃的时候,特地留下了灯罩尚未制作,如今在婚礼上点燃了灯,引得来宾赞叹不已。

    坐在新房里的冯妙贞都可以听到来宾的赞叹,这是李文柏特地准备的,只要想到这个,她的心里头就泛着甜意。

    随着时间的临近,刚开始的轻松就褪去了,心里头很是紧张,就连李文柏事先安排的吃食,一口都吃不下,手指已经把手帕搅的发紧。

    吱呀一声。

    房门打开。

    那人踏入了新房,精神奕奕的模样哪儿看得到有一丝的醉意?

    “见过驸马爷。”她带来的宫女上前。

    她也站起身子,该向着他行礼了。那个万福礼还没有行下去,就被他握住了手,心中一颤,看着李文柏含笑的眼。

    面颊飞上了红,感觉到被他环住。

    还没有完礼,这有些不大和礼数,冯妙贞任然是伸手捉住了李文柏的衣袖。

    “娘子。”她听到他喊着她。

    她又嫁给他了,这一次她会履约,与他白首到老,“相公。”她轻轻地说。

番外1—工部尚书Reens。() 
王琳早就已经在公主府的客房里准备着;等到听到人喊;换上了衣服就匆匆过来。

    等到了产房门口;穿着玄色圆领绣竹叶暗纹的工部尚书大人就走了过来。

    王琳连忙对着他行礼;“李大人。”

    李文柏对着她点点头;“不必多礼。”他显然是有些紧张;笑容都有些僵硬;声音客气,“等会要麻烦王大夫了。”

    王琳的目光里有感激,如果没有眼前的人;她哪儿来的去医术院进修的机会?“李大人客气了,公主吉人天相。”

    “爹爹。”

    王琳刚想要进入到产房里的时候,就听到脆生生的声音;走进房门的时候看到李大人弯下腰抱起了小郡主;原本僵硬的笑容柔和下来,显然十分疼爱长女。

    王琳深吸一口气;产房里是淡淡的血腥之气;躺在床榻上的公主发出了闷哼声。

    王琳定了定神;走上前;按住了公主的脉;对着稳婆说道;“公主脉象很好。”

    其实四公主是第二次生孩子了,五年前她和李大人有了长女,但是就算是第二胎;李大人对这一胎也重视;提前已经递了折子,在家等着公主发动。

    宫口渐渐开了,四公主的额头上是隐隐的汗水,王琳时不时给公主摸脉搏。

    这一胎的胎位很正,加上生育过一女,不过一个时辰,就娩出了一个胖小子。

    四公主虽然疲惫,但是露出淡淡的笑来,万分怜惜地看了一眼孩子,就对着嬷嬷吩咐,“给夫君看。”

    “是。”

    王琳上前给四公主诊脉,先前李文柏特地亲自吩咐了她,尤其是生过了孩子之后要注意公主的状况,万万不能失血,拿出了银针给公主调息,四公主对着王琳一笑,“劳烦王大夫了。”

    “公主折煞我也。”王琳连忙说道,“这是小女应当做的。”

    就算是在分娩,冯妙贞依然是温婉美丽的,和门外如玉的君子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王琳对四公主的身子看的很重,女子在世不易,三年前,李大人在礼部任职的时候,推行了新政,给了女子机会入学,王琳跟着祖父行医,因为有了新政得以正式入学,学医这条路如果关门造车早晚会是死路,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师长的学习,王琳的医术越发精锐。这一次四公主生产,她终于有机会回馈李大人的恩情。

    李文柏抱着软绵绵的孩子,长女李清蓉眨巴着眼,“这就是弟弟?”

    李文柏蹲下身子,“蓉蓉要好好保护弟弟。”

    父亲蹲下身子,才让李清蓉看到了弟弟的模样,红彤彤又皱巴巴的,不过这是她的弟弟,郑重点头,“蓉儿会的。”

    李文柏把孩子抱给了嬷嬷,吱呀一声,就拉着女儿的手,进入到了内间。

    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走一遭,他不在乎什么血气冲撞,如果可以生产的时候都想要陪着妙贞,但是妙贞不肯,最终折中的结果就是,生产之后等到屋里收拾干净,他就进去陪着她。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很快屋里就收拾的干干净净,点燃了熏香,压住了血腥之气,李文柏坐在冯妙贞的身边,从嬷嬷的怀中接过孩子,亲自抱到了妻子的身边。

    前世除了没有陪着丈夫走到最后,冯妙贞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给李文柏生下儿子。她知道蓉蓉最后被李文柏教得很有本事,但是李文柏终身无子让人议论,这是冯妙贞最不想看到的。

    “夫君。”冯妙贞看着孩子,握住了李文柏的手。

    李文柏只是抚摸妻子的脸,小声说道,“贞娘辛苦了。”

    “不苦。”冯妙贞的眼亮闪闪的,“我很高兴。”她读过了鬼门关,平安生下了孩子。

    “我也很高兴。”李清蓉说着。

    看着女儿,冯妙贞莞尔一笑,伸手摸了摸女儿的脸。前世让蓉蓉没了母亲,也是她的不好,她轻信了三姐,这一世度过了最大的危机,冯妙贞能长久地陪着丈夫和孩子。

    ***

    公主府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码头边顾文的耳中,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笑着说道,“难怪腾不出时间。”

    赵成义拍了拍顾文的背,“这船到后面已经是尾声了,来不来都行。”耽于小家庭里,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赵成义觉得是这样,自从几年前自己儿子瞧中了李文柏的妹妹,他也不开口主动和李文柏结亲,只说李环儿的长处,李文柏的名声,把自己的那个蠢儿子急得不行,从散漫的状态里挣脱了出来,开始奋发向上。等到终于抱得美人归,生了两个儿子,每天除了在工部就是在家,别的地方压根不去,让赵成义欣慰。

    顾文知道赵成义的意思,看着眼前的大船,神色赞叹。眼前的穿,船首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降低了艏楼,拉长船身线条。新船按照试验的结果,航速非常快,远远超出了大齐朝现有的海船,尤其是在逆风里,灵活的像是海鱼。

    这样的船队,远去海外能够有什么样的机遇?顾文的心里头满是火热,心中也可惜老师不曾看到,李文柏所做的事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只怕老师也想不到。

    顾文想着这几年李文柏做的事,无一不是惊心动魄。在户部的时候,引入了阿拉伯数字,简便了算术,改良了账簿,国库的开支和地方上的开支一目了然。最妙的是税制改革,税入国库,地方上每年列预算,户部测算银子后,分段拨给地方。年末,地方上多少银子用于地方上的建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建了就要有效用。以任期为限,选定了方向改善民生,改建前后作对比,尽量花最少的银子达到最大的效用。

    西州是李文柏发迹的地方,也是这项制度的试点。

    西州在李文柏任期过后,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