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技术宅在古代-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比不上新作坊,但好歹能做到最低限度的持平,也留住了不少工人。
到此,作坊工人的工钱待遇问题,才总算解决。
前庭的豪绅商户们,曾一度把李文柏当做对手看待。殊不知,在李文柏的眼里,他们不过是他前进路上,不小心踩到的几颗小石子罢了。
他要的是振兴前庭,让前庭恢复到作为西州治所,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解决工人的工钱问题,让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有钱治病,这仅仅是第一步。
婚事()
如法炮制;将文兴县的治理方式;做了略微的改动;套用在了前庭这里。
几个新兴的作坊又建造而起;很多乡下的百姓;甚至可以在乡村里建起小型的造纸作坊;自己造纸;然后卖给印刷作坊,所挣的钱,比起作坊打工;是有多没少。
除此之外,李文柏又下令,动用府库里以前查抄曹严的赃款;用来建造免费医馆、养济院、育婴堂、启蒙书院和武馆等公益基础;最大程度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原本被查封的往来居;也被李文柏重新解封;不再是一家情报机构;而是一个纯粹的酒楼。这座曾经前庭最奢华的酒楼;如今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同福客栈。
以前的往来居是专门招待富豪和官吏的高级场所;而如今的同福客栈;却是出了名的价格公道,人人皆可消费的亲民酒楼。
可以说一年多的时间,前庭彻底改头换面;从一个即将没落的西州治所;逐渐焕发生机,最后成为了整个陇右人人向往的繁盛之地。
前庭的名声越来越响亮,逐渐传到了京都。
***
御书房里,冯妙贞跪在了雍和帝的面前,“谢父皇,儿臣愿意!”她深深地对着父皇叩首,她的欢喜无法自已,她终于又得到了这一张圣旨,嫁给李文柏的圣旨。
今生李文柏的路数与她记忆之中相比相差太大,她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如愿,夜里辗转反侧,眼底下都有了淡淡的青色。
如今她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父皇没有考虑三姐姐,而是直接找到了她,问她愿不愿意嫁给李文柏。
女儿愿意嫁给李文柏,这让雍和帝松了一口气,心中又有些浅浅的愧疚,无论如何,这李文柏的身世太低。他下意识地安抚四公主,解释说道,“此子虽说商户出身,但是个胸襟广的,文兴县的事像是一个火苗,燃起了整个西州的大火。”提到了李文柏,雍和帝的眼底泛着光,“若是到京都,朕给他一个更大的地界,他会不会改变更多!”
冯妙贞低着头,手指搅着衣袖,她当然知道他会的。
那时候他总是搂着自己,用手指绕着她的长发,他的语气是那么的温和,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身影,他絮絮叨叨说着白日里所做的事,计划铺陈到了哪一步,不在她的面前掩饰他的雄心壮志,她知道夫君很厉害,她敬佩的很,她总是仰着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到了最后,李文柏笑了,低声唤道,“贞娘。”
“夫君。”她柔柔地说。
他含笑着低头轻轻含住她的唇瓣,丫鬟们匆匆避开,这让冯妙贞羞红了脸,一双手抵在丈夫的胸膛,“别别这样。”因为被捉住了唇瓣,说话都含糊不清。
“别怎么样?”他的动作越发过分,眼底是溺毙人的温柔,“是不要这样,还是不要这样?”
重回到了少时,她尚未嫁给李文柏,总是压抑住自己的思绪,不去轻易触碰那些属于前世的回忆,得到了父皇的询问,那些记忆破土而出。
冯妙贞用了很大的力气克制住自己,“儿臣知道。”
雍和帝笑了笑,“很好。”
冯妙贞从书房里出来的时候,红霞漫天,飞鸟掠过屋檐,她的心也好似飞鸟一样快活。
“四妹妹,遇到了什么事,这么开心?”
三公主同冯妙贞说道。
冯妙贞对着眼前人笑了笑,笑容有些欢喜又有些奇怪,温声说道:“等到过些日子,姐姐就知道了。”
三公主见着冯妙贞的笑容心中有些莫名,难道母妃的消息不对?不是父皇准备给那个什么西州的李文柏指婚,不过是个商户出身,就算是回到京都里,也冲破天是个四品的官员罢了,原本还可以说有个不错的师傅,那是名满天下半山书院的院长,去年夏天王行之去了,顾文又被外放,那李文柏就算是回到了京都里,又没有靠山,又没有人脉,冯妙贞在欢喜什么?
三公主的心中一突,莫不是这事最终落到了自己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个唯唯诺诺的四公主转了性子,会讨好父皇,难道是眼前的人用了什么计谋,把这婚事落到了自己头上?
冯妙贞当然懂眼前人的疑问,前世父皇一开始考虑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把三姐姐嫁给李文柏,三姐姐想法子脱了身,把这桩事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刚开始她被人同情,等到后来,她被人艳羡,那时候李文柏位高权重,都不曾有其他的姨娘和通房。三姐姐的亲事不顺,到这时候想起了李文柏的好,心中妒忌,让她过世。她死后,李文柏依旧是孑然一身,多少人羡慕已经死去了她,更诱人赞叹他们的爱情。
想到了这里,冯妙贞说道:“姐姐,这是我的好事,你难道不替我欢喜?”
三公主一愣,见着眼前的冯妙贞羞红了脸,“父皇要给我指婚了,过两日就会下旨,不过只怕还要点时日,毕竟他还不是京官。”
这亲事落在了四公主的头上,三公主眉开眼笑,“那就恭喜四妹妹了。”
随着四公主的点头,圣旨就落了下来。千里迢迢来传旨的,还是那个张太监。
这一次,张太监的态度与前两次完全不同,才刚下马车,还不等李文柏说话,他就整张脸笑成了一朵花,大老远就说着恭喜恭喜的话来。
张太监这反应,让李文柏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笑得这么浮夸,这不像他啊。
要知道,平时宫里的太监到地方传旨,都是一张冷冰冰的脸,而地方官才是笑脸相迎的那个。怎么今天,觉得完全互换了啊?
他如今已经是西州刺史,西州在他的治理下,名声在外也人所共知。刺史再想升迁,几乎是不太能了。所以雍和帝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调回京都任职。
刺史在地方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比起京都的官员,还是没得比的。所以调回京都任职,对于一个刺史来说,就是升迁了。
只是这张公公,也太高兴了点吧?
不过这么高兴恭喜你,他也不好冷落了人家。于是李文柏连忙走上前,拉着张太监的手,一脸谦虚的说着“不敢不敢,都是为官者的本职”这一类的客套话。
一看李文柏这个反应,张太监就知道李文柏对即将到来的圣旨内容并不知情,笑道:“李大人还不知道吧?”
“嗯?”李文柏愣了愣,“不知道什么?”
张太监微微一笑,当即取出怀中的圣旨,“圣旨到,西州刺史李文柏,接旨。”
一时间,李文柏,李二,李成,刘安,六位判司,还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来。
圣旨的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辞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调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四品官衔,论品级还在西州刺史的从四品之上,更何况,户部侍郎,乃是户部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从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级,也算是升迁了。更别说,李文柏这种,不仅回到了京都,官衔品级还提升了。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这可谓是重重的提拔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兴。刘安也在心中感叹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轩等六位判司,则是一阵后怕,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劝慰,没有和他作对,最近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否则,凭李文柏如今这权势,要是找他们算账,只怕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时,他们也不禁有些高兴。李文柏升迁,是因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们这些下属的功劳。
李文柏也挺高兴,升官户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从来到文兴县,再到前庭,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环儿如今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李环是他的亲妹妹,也是他在京都最牵挂的一个人。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还没读完。
当第二部分的内容从张太监的口中念出时,整个府衙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
陛下赐婚?
公主下嫁?
归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自家大人要成为驸马爷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安也愣住了;心想没听说李文柏还和公主殿下有过什么来往啊。没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将公主下嫁与他。实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轩六位判司;则是彻底傻了眼。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说刚刚李文柏升迁户部侍郎;还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现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给李文柏,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负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则是呆呆的跪在那里,甚至连张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递过来的圣旨,都忘了接。
张太监也不催促;给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时间。
等到李文柏回过神来;发现张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早已经等了他多时了;这才歉意一笑;连忙接过圣旨。
“恭喜李驸马了。可喜可贺啊。”
“都是陛下抬爱”李文柏下意识地说起了客套话;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脑海之中浮现了那个上京时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时起;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这次张太监宣读完旨意后没有匆匆离去;而是留下来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处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则是由刘安暂时接任。
***
一个月后;李文柏和张太监一行人的马车;终于驶进了京都的城门。
李文柏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街道、城楼、茶楼酒肆还有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
这三年多的在外任职,斗施五,搬曹严,建作坊一桩桩一幕幕,不断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个大齐最繁盛的都城,让西州焕发出勃勃生机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着往来的人群,下意识地想着的是西州与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从县令到刺史,一路行来,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难,知道要做之事必须从基础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点点改变,如何在这个大齐发光发亮,给百姓带去诸多的改变。
作为地方官调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宫里,拜见一下皇帝陛下。
这次入宫,雍和帝对他的态度,比起离京之前,明显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对自己的赏识,甚至一开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让他尚公主正是因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齐已经约莫四年,这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跪地的时候,也当真感觉到了为何古代的那些贤臣愿意为帝王肝脑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一国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给贤臣一个机会,贤臣也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见过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见过万民伞,听过呼声震山的青天大老爷。雍和帝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他也愿意一同创造一个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发温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礼,坐下陪朕说说话,过往都是从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变,今日里,朕想亲耳听你说一说。”
“臣遵旨。”李文柏捡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两个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书房里东扯西扯,从西州谈到了京都,从民生谈到了国策,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
在为官一开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阅历,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术,等到了后来,看了很多的书,甚至也尝试开始自己写书,把自己所知与这个时代糅合起来。
李文柏实在是年轻,又实在是有本事,雍和帝见着李文柏,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缩影,与自己不同的事,他生在皇家,图谋的是天下,是他身下至高无上的位置。李文柏则不同,所想的是百姓安康。
听着眼前的人侃侃而谈,雍和帝心里想着,或许当年诸子百家游说诸侯国也是这般的模样。
此子非池中之物,掌上明珠予了他,是他对他最大的看重,看着眼前人,冯濬重心长提了一句。“以后,记得善待朕的女儿。”
李文柏闻言一凛,点头称是,“臣叩谢天恩。”
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李文柏背上都汗涔涔的一片,引路出了皇宫,就有人冲着自己迎来。
像是想要扑到自己的怀中,记起了自己的年岁,止住了自己的脚步,穿着绯色衣衫的姑娘双眼含着泪面上带着灿烂之极的笑容,“哥。”
是李环儿。
李文柏往前走了一步,贺飞宇拦住了他的肩膀,“你终于回来了。”
面上露出笑容,“是啊。”
“今晚上不醉不归。”贺飞宇说道。
李文柏点头道,“这是自然。”走到妹妹的身边,递给她一方手帕,“好了,我回来了,哭什么呢。”
李环儿接过了帕子,重重点头。
“环儿盼了好久。”贺飞宇笑着说道,“本来想着你一回京就迎着你,但是担心影响你面圣,所以吃过了饭,特地在宫门外守着。
“等了许久了吧。”
“还好。”贺飞宇说道,“要知道等的是大齐最年轻的刺史,不,应当说是户部侍郎,只是等几个时辰,怕什么?”
在西州那里虽然也是被人恭维,但是不是下属就是百姓,李文柏已经习惯,被昔日里的好友恭维,李文柏有些不自在,清了清嗓子,“休沐日,莫说公事。”他摆手是那么用力,让李环儿忍不住笑了。
李环儿五官秀丽,原本就生得好,眼底带着泪笑了起来,说不出的灿然,惹人侧目。
贺飞宇朗声笑道:“李兄,我就算是不说,晚上你信不信,绝对可以听到议论你的话。”
李文柏只是谦虚拱手。
满堂彩()
贺飞宇说的不错;贺家是将门世家;军令严明;满府上下都想要瞧一瞧这位客人;走到路上;若有若无的目光打量让李文柏有些不自在。
好不容易从贺家离开;两人去酒肆里喝点小酒。
“你当还是江南独大?如今最好的笔墨纸砚都出自西州。”
“我记得叫做文兴县?就像是你说的;我不怎么关注,只记得文兴县出了一种新的砚台,是极好用的。”
“呵;那都是老黄历了。”另一个人说道,“别一味死读书,读书人都应当向西州刺史效仿。你们是没去过西州;那改变太大了;我当时去了西州都吓了一跳。”
“快来说一说,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有空出去走一走;正想着先去西州还是下江南。”
“那自然是西州了;你听我同你说。呵;以前的西州那叫做一个荒凉;这人的面貌啊这李冠玉李大人去了之后;首先去的就是文兴县,在那里说那时迟那时快,咱们李大人当机立断;就把当时的刺史给扣下了。这谁有那个胆子?你有吗?你有吗?”
“没有”“没有”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
贺飞宇憋着笑;生怕打搅了那人的兴致,用胳膊肘捅了捅李文柏,“瞧着没有,都在说你呢。”
李文柏笑了笑,在西州的时候,他也时常换一身衣裳,坐在茶楼酒楼里,听着百姓的议论,此时政绩被京都的百姓肯定,心中也是泛着暖意,手中执酒杯,酒杯晃晃悠悠,内里的清酒也是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
“当时咱们的李大人只是一个县令,却有这样大的胆子,从这件事起我就知道,咱们李大人定然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没想到所做的事比我想象之中的还要好接手了这样的烂摊子,像是有双点石成金的手,这文兴县立即就变了个样。什么端砚,纸张,这是送出来卖的,西州的很多制度,都是从文兴县开始的,就是被说的上了天的那几条政令。”
所在的凤飞楼,丝竹管乐之声不绝于耳,听到了政令,所有人的声音下意识的压低,就连琵琶声都轻柔了。
“圣上英明,不拘一格启用人才,于是就有了最年轻的刺史直说,做了西州刺史李大人”
听到隔壁说着的是西州的繁华,如何从苍凉萧瑟之地转变为繁华之地,与江南繁华之地相比都不遑多让。
贺飞宇听得认真,无论多少次听,他都会忍不住露出微笑,心中说不出的自豪感,这就是他兄弟做出的事,端起酒碗,大大的喝一口。
喝的酒是李文柏离开京都前埋在树下的。
李文柏的酒量比不过贺飞宇,只是浅酌,贺飞宇拿着碗喝酒,喝的越多,眼睛就越亮。两人关系好,贺飞宇喝得多也不会强迫李文柏多喝。
“你不是要尚公主吗?”贺飞宇说道,“我替你打听了一下。”
“你打探公主?!”李文柏压低了声音,“不要命了!”
“没事。”贺飞宇咧嘴一笑,“我打听的都是小事,就是因为你尚了公主所以才打听的。不过我还真打听了出来一点有趣的事,你想不想知道?”
他连四公主是圆还是扁都不知道,说不想知道是骗人的。李文柏这些天一直避免自己多想四公主的事,他答应了圣上要好好对待四公主,就算和四公主盲婚哑嫁,他也会好好对她,只是李文柏听着贺飞宇打听出来消息,还是忍不住问道,“什么事。”
贺飞宇见着李文柏的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你还记得,你刚上京都没有多久,你借住我家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书还有往年的卷册吗?”
李文柏点点头,点头之后霎时间身子僵住,难道
贺飞宇的话证实了李文柏的猜测,他说道:“就是四公主派人送的,送书的那个人是四公主身边嬷嬷的干亲。”说过之后看着李文柏,意味深长说道,“四公主有心了。”
贺飞宇打听出来这个消息,心中也放心了不少。
李文柏能过做出这般的政绩,并且能够尚公主,在外人的眼中是说不出的荣耀,但是作为兄弟,贺飞宇却觉得还不如让李文柏娶其他人的好。娶妻当娶贤,要是公主是个刁蛮任性的,只怕李文柏大半的精力都要牵扯到后宅上,那当真是可惜了,幸而打听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四公主的性格温和,心性善良,还有那送书的纠葛。
贺飞宇絮絮叨叨说着四公主的好处,李文柏已经都听不到了,想着的是那时候惊鸿一瞥,她浅浅的笑容,还有最后的叮嘱。
心里头像是有一把火,烧得他脸发烫,眼也是亮的出奇。
***
第二日是上朝的日子。
等到李文柏洗漱之后,是李环儿特地赶了过来,亲自替兄长系上了绦带。
梳洗的时候是天蒙蒙亮,等到了皇宫外,天边已经是迤逦现了一丝金光。
“冠玉啊。”李文柏还没有站稳,就乌压压见到了许多人,这让他一瞬间有些惶恐,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迟到了。
“赵大人。”
开口说话的是赵成义,李文柏连忙向他行礼。
“不必如此多礼。”赵成义扶住了李文柏,上下打量着李文柏,明明和自家小子差不多年龄,赵旭之好不容易收了收心,眼前的这位已经可以说是把自家儿子远远甩开了。不过也是因为李文柏,这赵旭之才会从以前的纨绔子弟变成现在的模样,他年岁大了,对此已经十分满足。
“这是”李文柏犹豫地开口。
御史台的许迈含笑开口,朝中的人素来只见到这位老者严肃的神情,有谁曾见过他这般的模样?“诸位同僚早早过来就是想要见见李大人,等会下了朝,只怕就没法子打照面,特地想要见见李大人。”
“许大人言重。”李文柏又是长揖。
许迈也同样是拦住了他,“当真是少年英雄,英雄少年。”他赞叹地看着李文柏,曾几何时最看不起商户子弟的就是他了,而李文柏直接改变了他对商户的看法,清了清嗓子,“老夫知道户部忙,今个儿晚上只怕户部还要给你接风,老夫就是想提前同李大人说一声,明日或者是后日有没有空,老夫想接李大人到老夫的府上,给李大人接风洗尘。”
赵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