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看着不知手措的站在屋中央的杨枣花,周福轻声的叫了一声。

    听到“娘”这声叫唤,杨枣花眼泪滚了下来,痴痴的,好一会儿反应过来,紧紧地抱着周福,拍打着他的背骂道,“你这些年是去哪了,怎么不给家里来个信啊,可知道我和你爹暗地里留了多少眼泪啊。”

    骂着骂着就变成了“儿子宝贝”,“乖宝”什么慈爱的昵称。

    周福这是也是抱着自己老娘娘长娘短的叫着,哭的也是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好不伤心。

    “好了,孩子都回来了,应该高兴,哭一哭就好了,一直哭干什么。”半天之后,周父也是老泪纵横的摸着眼泪劝道。

    “是啊,我们不哭,儿啊,饿不饿,娘给你弄点吃的。”听了老伴的话,杨枣花擦着眼泪点头道。

    “娘,我不饿,不要忙活,我们坐在一起好好聊聊。“周福拉住要下炕的杨枣花,然后也让站在炕下的周父和周寿也上来。

    “哎呦夭寿的诶,你怎么就把这么好的皮子就坐在身下呀,你这死老头子,还不脱下来。”杨枣花这时发现周父穿着毛皮大衣没有脱就直接上炕坐下了。

    “哎呦喂,忘了忘了。”周父这也才想起来,赶紧站起来脱了下来,仔细看着屁股做的那一块,见没有事顿时送了口气。

    杨枣花一把夺了过来,摸着这样光滑柔软的毛皮骂道,“你这老头子就是穿不得好的,阿福,这大衣自己穿,你爹衣服多着呢。”说着就将衣服叠好放在周福身边。

    “老三,还不见毛帽摘下来,在家里戴什么帽子。”

    周寿比较怕自家老娘的,听了这话不得不将帽子摘了下来,恋恋不舍的交给了老娘。

    看着周寿这个样子,周福笑道:“娘,没什么,我这次带回来的多,每个人都有。”

    说着就将一大包毛皮拿了出来,狐狸皮懒鼠皮好多张,足够家里一人做一身毛衣了。

    “咦,二弟呢,听说二弟结婚生孩子了,怎么没见着?”刚才忙着哭了,现在分发东西才发现人不在。

    “他呀,有了媳妇哪里还有爹娘,这不在屋里挺尸呢。”杨枣花对二儿子的意见很大,没见过这么怕媳妇听媳妇话的。

    “老三,你去叫一下你二哥一家过来,说你大哥回来了。”周父对于老二意见也是有的,这么大动静都不知道出来看看。

    “哦”周寿不情愿的放下手中的毛皮,出去叫自己二哥了。

    西屋这边早在周福回来的时候就听见东西醒了,只是听得不清楚,不知道是什么事,原本周禄是要出去看看的,可是他媳妇李翠叶就是不让。

    说是老太太拿回不是三天两头的闹出动静,不就是要出钱出粮找大儿子吗,这回肯定也是,也是拉着周禄不让出去,而周禄对于三天两头出钱找人的事也是厌烦了。

    这会子两口子正在屋里吃着瓜子小声聊着天呢,听到脚步声立马安静了下来。

    “二哥”

    “二哥”

    周寿敲门叫了好几声,才叫醒装睡的周禄两口子。

    周禄打着哈欠开了门,揉着眼睛问道:“老三啊,有什么事吗,刚才和你二嫂睡着了没有听见。”

    “大哥回来了,爹叫你过去呢。”周寿简单说了一句就走了,也不理周禄在后面叫唤。

    “老三,什么大哥回来了?这小子越来越没大没小了。”还没等周禄问完,周寿早就走了,对于周寿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周禄啐了一口骂道,但是没有什么卵用。

    “怎么了?”他媳妇李翠叶问道。

    “老三也没说清楚,说是什么大哥回来了,叫我们过去,你快点收拾收拾,我先过去看看。”周禄虽然有些疑惑,但是爹都叫了,还是得过去看看。

    “爹,什么大哥回来了,老三也不说清楚。”周禄出了自己屋还没走进周水生老两口的房门就抱怨道。

    “什么大哥,你有几个大哥,你说你现在除了你媳妇还有谁放在心上。”周父见周禄说这么不长心的话,平时不怎么骂人的他都忍不住板着脸骂道。

    “二弟”周福看着周禄率先喊道。

    虽然他也听到一些关于他和他媳妇的闲言碎语,毕竟没有什么大不孝的事情,再想到以前跟着自己屁股后面的喊着哥哥的小屁孩,周福也没有计较。

    因为他觉得都是穷造成的,周禄性子是不坏的,只是有些小气首先顾着自己小家。

    “大哥,你这的是大哥。”周禄听到周福叫他,一时间也有些难以接受。

    他也是一直记着跟着周福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有人给他摘果子打架,要不然也不会同意爹娘把家里东西都卖了找他。

    只不过后来娶了媳妇,负担重了,再加上媳妇枕边风一吹,于是也就觉得这样毫无意义的投入是白费的,不值当。

    这一刻,周福一家人算是真正团圆了,围在炕桌上,周福将带的牛肉干,巧克力等新鲜吃食倒了一桌。

    一吃着一边听着周福讲他这些年的经历,也是报喜不报忧,只挑一些好的有趣的说,听到儿子在天津有了产业娶了媳妇生了儿子。

    周水生两口子很是欣慰,而周禄两兄弟听到大哥不仅开了铺子,还做着皮草生意很是激动。

    “对了,阿福,你说在东北见到你金生大伯一家了,他们过得怎么样?”周水生对于这位闯关东的堂大哥还是很关心的,

    “他们还得很,现在磊子大哥也娶了媳妇生了娃,日子过得美的很,这次多亏了我收皮草遇见他,要不上他告诉你们还在老家,我也不会回来。”周福就将周磊一家在东北的生活简单的说了一下。

    见金生堂哥过得好周家一家都放心不少,当年要不是因为要找周福他们一家可能也跟着去了东北。

    说着说着时间就不知不觉的跑走了,看着外面的天色不早了,都已经一下午了,不过周禄媳妇却一直都没过来。

    “老二,你去看看你媳妇是不是睡过去了,怎么还没过来。”一家人和和气气说话,杨枣花也懒得李翠叶这个媳妇过来,可是现在话说完了,可得找找她的话茬。

    “娘,我这就去看看那个败家娘们怎么回事。”周禄见老娘不高兴,连忙自告奋勇的喊自己婆娘。

    要是以往他可不会因为老娘得罪媳妇,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哥回来了,还发了大财,爹娘有了撑腰的,而且自己也得大哥拉扯一把,这时候不巴结那还等什么时候巴结。

第三十五章 阔气() 
第三十五章阔气

    不一会儿,周禄和他媳妇李翠叶一人抱了一个三四岁和两岁的孩子过来了。

    应该是周禄和他媳妇说了什么,李翠叶热情的很,“爹娘,这位就是大哥吧,孩子睡了一下午也不好走开,要不然早就过来看望大哥了。”

    然后又招呼栓子和柱子喊大伯,李翠叶人虽不怎么样,但是两个孩子却长得十分乖巧,很听话,小声的喊着“大伯”。

    “乖,第一次见面,大伯也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对小孩的金手镯,明个上县城再买一对。”周福说着掏出收皮货剩的一对小孩金手镯递给了栓子和柱子一人一个。

    这时候两个孩子早就被炕桌上的金色巧克力吸引了,杨枣花抱着两个孙子,动手剥开给小孙子柱子吃,至于老大栓子已经自己可以剥了。

    看着周福拿出的金手镯,李翠叶眼睛早就发光了,听说还要再买一对,那叫一个高兴,可是还没等她说话。

    杨枣花接过金手镯,一人一只戴好说道:“哪里还要再买了,我看一人一只刚好,再说这东西贵的厉害,县城也远的很。”

    “呵呵,不碍事娘,也不值几个钱,反正这些皮子也要请人定做,可不能在家自己弄,那样可就糟蹋了,到时候顺带的事。”周福笑着说道。

    杨枣花还是有些舍不得,最后经过周福的一番劝说之后才答应。

    “好好,没想到娘还有穿毛皮大衣的这一天。”杨枣花可以想象到自己穿着毛皮大衣在村里转悠的景象。

    不过看到二媳妇眼睛打量着炕上的两个包裹,哼了一声道:“老二媳妇,这次你大哥回来带了些礼物,你和老三一人一份,这是你的,看看是不是一样,到时候可别又说我偏心。”

    两份包裹被杨枣花打开着,东西都一样,两匹大红绸缎,一张火狐皮,一对雕花金手镯,一支金簪子。

    这是单独给两个弟媳的见面礼,至于弟弟的都和老娘在一起,看老娘的怎么分就怎么分。

    “呵呵,看娘说的,哪能啊,我这就到隔壁借点白面给大哥包顿饺子,您老就别动弹,陪着大哥好好聊着。”李翠叶嘴里虽是这样说的,可是手上比划着两对花纹不一样的镯子,两个都十分漂亮,心里想着都给自己那该多好,最后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拿了比较满意的牡丹花纹金手镯,放在包袱包好拿起来就笑着要去准备晚饭。

    知道家里条件艰苦,没想到一碗白面都要向人家借,由此可以看出家里的生活比周福想象的还要困难。

    “弟妹不用去麻烦人家。”周福叫住李翠叶,“寿子,你到周财主家去买袋白面回来。”

    小周庄离最近的商店也是在十来里外的小镇上,这时候黑灯瞎火的怎么去,也只有村里周财主家有多余的粮食,有时候来不及村民都是到他家买。

    “老三,别拿你大哥的钱,我这有。”杨枣花看见周福掏钱给周寿连忙阻止道。

    “娘,谁的钱不是钱,还跟我客气,再买几条腊肉,包饺子没有肉腥味怎么行了。”

    周福一手按着自己老娘,一手赶紧递给了周寿五块大洋。

    “大哥,这也太多了吧。”

    “多了你就多买些,和你二哥一起去。”

    “诶。”周寿紧握着五块大洋欢喜的答应着,大哥回来了,这回白面饺子可以可着劲的吃吗,想想上次吃饺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好像是周财主嫁女儿娘在那里帮忙带回来几个给自己吃的。

    出去的时候周福还叫周寿把他的毛皮大衣穿着,可是这小子说待会搬粮食怕弄脏了,只是戴了毛帽就出去了。

    倒是老二周禄想穿着试试,可是杨枣花一顿骂将他骂走了,老三都知道怕弄脏了,你怎就这么不长心。

    没一会,周禄和周寿就一人背了一口袋白面回来了,一袋五十斤,再加两条已经风干好的腊肉。

    东西买回来之后,一家人都开始动手包饺子,全家围在炕桌上擀面皮包饺子,说说笑笑,不像是包饺子而倒像是一场全家人的亲情活动。

    腊肉酸菜饺子那叫一个美味,加上周家多少年没有吃过这样的精细面食,周福还好,周寿和周禄两兄弟那叫一个大肚皮。

    好几锅盖的饺子一顿就给消灭掉了,晚上杨枣花见二媳妇待在屋里不走,就知道她想干什么,生怕有什么好东西漏了她的。

    于是将周福带回来的一大包吃食,巧克力,牛肉干什么等分了一半给她,然后直接打发他们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去睡觉,周福赶路一天也累了。

    周福家只有三间土墙茅草屋,周禄夫妻俩一间,中间是灶台和待客的大炕,还有一间就是周水生夫妻和小儿子睡。

    今天周福回来了,于是就和周水生他们睡在一间,反正炕很大,宽敞的很。

    ”娘,门外有人。“周福小声的对着杨枣花指着门缝里透过的阴影说道。

    杨枣花听了,不用想都知道是谁,打开房门,不客气的问道:“大晚上不睡觉,你跑这听什么门缝?”

    突如其来的开门,让扒在门上的李翠叶没有准备,差点一头扎进了杨枣花的怀里。

    “哦,娘,我这不是怕大哥饿了吗,想问问要不要弄点夜宵。”

    李翠叶很尴尬的找了一个蹩脚理由,才吃完晚饭才多久啊,猪八戒也不会这么快就饿了,要是再晚点杨枣花还会觉得这媳妇今天懂事了。

    可是现在,呵呵,“饿什么,没事赶快回屋睡觉,别再门口瞎逛游。“说完杨枣花啪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这个老二媳妇也太不像话了。”周水生也摇着头说道。

    ”你还说呢,当初不是你非要说你这朋友家的闺女不错,咱们算是高娶了“听到这话,杨枣花忍不住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大堆。

    原来但是周家穷,娶不上媳妇,这时候他的一个朋友上门说想和他家做门亲事,说彩礼聘礼都不要紧,主要是看在两家关系亲密,知根知底,周禄小伙子不错。

    当时周水生可是高兴坏了,女方虽然这么说,可是自家不能不知礼,买了唯一的几亩地,置办了还算可以的聘礼。

    杨枣花那时候觉得哪有这么好的事,留了一个心眼,托人打听了,原来这闺女脾气性子不好,周围知道的没有人家上门提亲,眼看年纪大了家人着急了,于是就找上了周水生家。

    周家虽然穷,但是人好厚道,比那些上门提亲的瘪三混混强太多了,要是过不下去他们娘家贴补点也能过下去。

    杨枣花听了不同意,但是拗不过周水生,说再怎么样也不能让儿子打光棍,不能断了香火,于是就这样两家结了亲。

    刚开始还好,后来李翠叶生了儿子之后,原来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惹得杨枣花经常抱怨周水生娶了这样一个儿媳妇。

    “这不是当时唉。”周水生现在也有些后悔。

    “好了,娘你也别再埋怨爹了,到时候我给你们把房子重新盖了,到时候离得远远的不就行了。”周福要替爹娘盖房子在白天进家门就有了这念头。

    周家的房子的确是太破旧了,到处漏风,一场大雨都能把它冲垮。

    “不行,哪能要你盖房呢,你要是有孝心,以后老三娶媳妇你助一把力就行了,再说你也有媳妇,省的到时候她找你闹架。”杨枣花可不想儿子花太多钱,惹得大儿媳妇不高兴。

    “没事,你儿子是什么人,家里大小事我都能做主。”周福拍着胸脯子说道。

    “真的,没想到我儿子还有这本事。”杨枣花听了也笑着打趣。

    “那当然。”

    终于知道周福的性格像谁了,活脱脱的像足了他老娘,要是再年轻十几岁,肯定是个灵活人。

    这边李翠叶被赶回了屋之后,一直坐立不安,看着那边屋灯火还亮着,心里想猫挠似的。

    “我说当家的,你说大哥背地里塞钱给爹娘和三弟?”

    “我怎么知道。”周禄不在乎的说道,这牛肉干真好吃,比那什么西洋巧克力好吃多了。

    “我说你猪脑子,整天只知道吃,要是爹娘背地再把钱塞给三弟怎么办,你不知道爹娘一直偏心三弟吗?”李翠叶越说越肯定。

    看着周禄还是没有反应,一把将牛肉干夺了过来,收到了抽屉里。

    “你怎么这样憨,你没看到三弟自从大哥回来就一直跟在后面转悠,他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不就是想要从大哥哪里得好处吗?”

    “明个你也得勤快点,没事就跟大哥套套近乎,叙叙感情知道吗?”

    “知道了,赶快睡吧,大哥不是说明天全家上县城么?”周禄没了吃食,这时候觉瘾来了,打着哈欠说道。

    周禄原来的性格以现在活泛,只是这些年来贫穷惯了,觉得没有奔头就有些消沉,后来虽然娶了媳妇。

    可是媳妇娘家条件好,自己小家全靠媳妇从娘家那里巴拉东西回来,自己有东西吃也就万事不管,逐渐的李翠叶就越来越捏着他。

    说到底贫穷真的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周禄也是个可怜人,还好他心底的孝顺底线还在,这也是他完全可以分家,甩掉包袱靠着媳妇娘家过好日子的,但是就是不点头答应。

    只要不跨过底线,他媳妇再怎么和他老娘吵架他也不管,而她媳妇也知道只一点,每次吵架都指桑骂槐的,不敢指名道姓的骂。

    那是李翠叶第一次和杨枣花吵架,李翠叶就指着杨枣花的鼻子骂,骂的那叫一个难听,周禄听到之后,闷着头将李翠叶拽着头发就是一顿暴揍,完事之后还让她给老娘赔礼道歉。

第三十六章 县城采购() 
“爹娘,你们临走前还在记挂的大孙子阿福回来了,今天过来看你们二老了。”

    周水生蹲在一个矮小的石碑前,用手扯着石碑前枯黄的野草,显露石碑出来。

    从箩筐里拿出几盘祭品,有周福带回来的山货和巧克力,还有一截昨晚剩下的腊肉。

    “爷奶,阿福回来了,今个向你们报信了,以后每年都会过来看您二老,你们受了一辈子苦,穷了一辈子,我一定多多烧元宝给你们,让你们在那边敞开了用,在烧几个丫头过去服侍你们”

    周福跪在石碑前,点燃了一堆黄纸香表,嘴里不停的说着一些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们放心。

    周爷爷周奶奶对于周福第一个大孙子可是疼爱有加,但是毕竟周福那时候还小,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也很舍不得这对老人就这样离去,那种不舍得怀念感情不是太厉害。

    噼里啪啦,周寿放了一挂万响的鞭炮之后,一家老少挨个磕了头,今天都要上县城办事可不能耽误了。

    不过回家之前,杨枣花将几盘子祭品也都带回家了,放在这也是被野物糟蹋了,乡下人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浪费,何况也没有弄脏,带回去吃也是非常常见的。

    以前那些穷苦的人家,在那些大户祭拜之后,专门前去拿那些祭品回家食用。

    周水生夫妇知道周福在天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年头月尾的事情很多,家里没有男人不行,所以知道留周福在家过年是不行的,于是就要周福在家多待段时间。

    现在才刚进十一月,腊月十几的回去也不急,就算周水生他们不说周福也会多待几天,至少要将这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才能走。

    等回去之后和豆花商量一下,明年将老爹老娘接过来住段时间,倒不是怕豆花不同意。

    而是突然乡下父母要过来,总的和媳妇通个气,更何况还是十几年失去联系的父母,再则接他们过来住,家里也得准备不是。

    周福来到这边,发现老家的情况很糟糕,有很多事情要准备,目前最要紧的是将温饱解决,而不是每天两顿稀的维持。

    所以今天到县城要大型采购一番,包了一辆驴车花了两个多小时周家一家人才来到县城。

    这时候人不是很多,但是却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马帮运输着南北货物进来,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要进入年尾了,那时候置办年货的人是人山人海。

    货物的需求量也是海了去,到那时候没货可不行,一年可就指望这段时间了,所以现在不得把货物备的足足的。

    周福率先找了邮局,将昨晚写的信给天津家里寄去,报平安是次要,主要是将这边的情况介绍一下,说自己可能会要到腊月回去,自己不在家里万事小心。

    县城周福第一次来不是很熟悉,那家店铺价格公道东西好都不知晓,于是要买什么都叫杨枣花带着去口碑好的店家。

    首先来到一家裁缝铺,找了一位老师傅给全家人量尺寸,准备将毛皮做成大衣。

    “我说这位老板,您这毛皮料子真不错,是从东北来的吧,也只有哪里才有这样厚实的毛料。”

    老裁缝量完尺寸之后,接着打量着毛皮料子够不够。

    “老师傅好眼力,这可是今年从东北猎户手里收上来的,怎么样,够一人一身大衣吧。”周福竖着大拇指问道。

    “够了,除了一人一身大衣和毛帽之外,还可以给两个小孩做件小袄或是给两位老人做件暖手套筒和披肩,您看怎么打算?”

    老裁缝翻着毛料量完之后回答道。

    “给老人做吧,小孩子个子见天的长,没几天就穿不下了。”周福想都没想回答道。

    可怜李翠叶听了这话,还抱着小儿子柱子往婆婆面前窜,为的就是吸引婆婆注意,让婆婆说给自己儿子做件小袄。

    杨枣花虽然不怎么喜欢李翠叶,但是两个孙子还是疼爱的,就算李翠叶不这样做,她也是准备让给栓子和柱子做的。

    可是还没等她说话,周福就做好了决定,可是也不好在外面摸儿子的面子,于是也就咽下了嘴边的话。

    接下来有一人做了两身棉袄,见周福还要做别的衣服,杨枣花赶紧阻止,说够了,这里做衣服可是不便宜,再有钱也不能这样花。

    乡下人的衣服那件不是自己做的,听到着,周福于是买了好几匹颜色白净的棉布,随自己老娘回去看着办,缺什么衣服自己动手做。

    反正一件毛皮大衣和两件大棉袄也够穿了,剩下的就是春夏穿的单衣了,这些衣服不费工夫。

    衣服买好了,剩下的就是粮食了,周福今天早上到家里粮仓看看,那可是真的是连老鼠都懒得来,只有一小堆细小的红薯和土豆蛋子。

    厨房的米缸里的黑面也已经见底,唯一算得上粮食的是那吊在半空的两斗未脱壳的小麦,那是几年用来托人打听消息的酬劳。

    当然现在不用了,于是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