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爹的话周福自然明白,就是怕自己花钱多了,回去不好交代,“爹你就放心,这点钱儿子还是足足的。”

    这是实话,刚才说的虽然看起来花销很大,在农村没有几家可以一次拿出这么多钱,可是这对于周福来说不算什么,农村许多东西都便宜,周福估摸着房子完工顶了天也不过百八十块大洋的样子。

    然后杨枣花听了周老爹的讲解,也是很满意,尤其是一旁抱着孩子的李翠叶,更是恨不得马上就住进新房子。

    房子敲定了,晚上周福就和周老爹去了一趟村长家把地契给办妥了,省的夜长梦多,村长也是周姓族里的长辈,周福拿了几包点心和一坛子两斤重的白酒上门。

    见到周福这个失散十几年的族中后辈回来了,还这么有出息,就冲着这个不高兴也得装着高兴不是,拉着他说了不少话,后来听了周福的来意之后,很是替周老爹高兴。

    说苦了多年现在终于好了,两家平时虽不怎么交往,但是毕竟是同族,关系自然比其他人亲近一些,再加上拿那块地本就在周福家后面,出场不是很好,一直没有人要,价钱不高,近两亩多地也只算了两亩,一共六块大洋。

    同时为了方便,麻烦村长到县里办好地契,周福还额外多给了一块钱,说是手续费,多得就算给他老喝茶了。

    听了这村长连忙虎着脸道推辞:“你把叔当什么人了,都是一家人哪里有这么见外的,办点这小事还收钱?”能当上村长的人自然是人精,见周福谈吐就觉得是见过大世面的,能打好关系的自然要较好,说必定以后有求于人家的呢,再说县城政府那么熟,要不了几个钱。

    “正是将叔不当外人才这样,不是说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不是,叔要是真有心,等以后房子建好叔一定要来喝几杯才行。”这点小钱周福自然不想欠人家人情,正所谓钱债好还人情难偿啊。

    见周福都这么说了,村长自然是不能再推辞了,最后还亲自送周福父子出了门,走前使劲说周老爹这回算是有福享了,还叫周老爹常过来坐坐。

    看着村长如此热情,在这之前周老爹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村长家算是村里除了周财主之外的首富了,平常跟周老爹这样的贫困人家根本没有什么交情。

    也只有在过年祠堂祭祖的时候,碍于同族的面子,目无表情的点着头打了一下招呼。

    “福子,算是仗了你的势了,没想到村长还会对你老爹有笑脸相迎的一天。”周老爹感慨道,这时候觉得人真不能穷,穷了谁的看不起你。

    “这有什么,儿子有出息还不是你的。”

    “也是,老子儿子有出息,看谁还敢瞧不起咱家。”听到着周老爹觉得也是,儿子是自己生的,有出息还不是老子的种好,说着就昂首挺胸的回家了。

    现在人们都在家里闲着,盖房子的工人和工匠很容易找,周老爹一大早就出门了,刚吃完早饭就带了一群同村的手艺人。

    挖窑洞的老工匠开始动手勘探地形,知道了主家的想法之后,带着徒弟们打木架子,测量并打桩标记,之后即开始了挖土工作。

    这些都是体力活,周老爹不然他动手,让他就在一旁看着,倒是他自己带着周禄周寿两个兄弟帮忙运土。

    这泥土是有用处的,以后盖房子时用来砌墙的。

    后院忙的热火朝天,前面也是忙的一下不停歇,只见李翠叶进进出出,一会忙着烧水一会忙着准备饭菜,不过脸上的笑容却从没有消失过。

    至于杨枣花则被李翠叶推到房里带小孩,等小孩睡着了才出来帮忙烧火。

第三十九章 摆宴席() 
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大部分农家汉子都准备这个时候到县里找点短工干着,补贴补贴家用,年景本来就不好,哪里有空在家闲着,不得趁机干点什么。

    听说周家盖房子找劳力,有不少人家找上门,在村里干活不用大老远来回折腾,钱还不少挣,哪有不乐意的呢。

    于是周福就让老爹多招些人,趁着天气还不是太冷赶紧干,不然等到真正上冻了,那可得等到明年开春了。

    人多力量大,二三十个工人帮着干,一小个月的时间,三间窑洞左右四间二层的厢房总算在腊月的时候做好了。

    剩下的依照这个速度半个月就可以彻底完工,可是现在天气太冷了,不适合在建了,而且周福在这里呆着也差不多一个半月了,也该会天津老家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场热闹的宴席要办,一般在农村,特别是宗族聚集在一起的,不管办什么大事都得办席面,请全族老少吃一顿。

    二则在当众说明,请全族人做个见证,日后也不好抵赖,这事才算真正定下来了。

    周福十几年离家,突然一下子回来了,虽然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不是正式的,要摆过席面祭拜过祖先才行。

    席面这事杨枣花这几天早就张罗好了,席面上准备上多少荤菜和素菜都和周老爹商量了,到那天要过来帮厨的本房嫂子婶子都已经打好招呼了。

    杨枣花将时间定在搬家的那天,正好凑在一起,说是省的回头又要请人收拾东西麻烦,所以一起多省事。

    其实这样有杨枣花自己的小心思,这样省事是一点,重要的是能省下一顿伙食的钱,别看这一顿伙食,现在刚进腊月,人们正是馋的时候。

    所以一大桌子菜能给你吃的底朝天,关键肉菜还不能少了,加上农村都是干苦力的,拖家带口的,能吃的很,光粮食就不老少。

    周老爹哪里不知道自己婆娘的想法,可是他是爱面子的,说道“这样不行,会让人笑话,要么不办,要办就要办的像样,别到时候第二天什么乱七八糟的风言风语就出来,他懒得听。”

    “怎么笑话了,以前怎么没有见你怕人家笑话,现在儿子回来了,有钱了,你就拿着儿子的钱打肿脸充胖子来着。”杨枣花听了周老爹的话很生气。

    “你看看家里哪一样不是阿福的钱,要不是阿福今年回来了,现在还指不定在哪里讨饭呢,如果要是你挣得钱,就算你摆上三天的流水席我也不管。”

    周老爹听了老伴的话,有些拉不下来脸,支支吾吾的解释着:“我这也不是为了自己,都知道阿福在外地赚了大钱回来,要是这点钱都舍不得花,村里那些老娘们的嘴你还不知道,指不定怎么说阿福呢。”

    这话不假,杨枣花自己也是老娘们,太清楚农村妇人的德行了,要是别人家这样办自己也会说闲话的,这时也觉得自己差点反了大错。

    自己受点骂无所谓,要是阿福受到了连累那就不好了,这时杨枣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加上刚才那样重的语气说话,现在搞得有些下不来台。

    见老娘不说话,周福哪里不知道她心里想的,赶紧出来打圆场道:“爹,娘,你们想的都是好的,我看这样好不好,席面还在一天办,不过我们连着办两餐,中午和晚上,这样既省了事,还不用落下口舌。”

    周老爹和杨枣花听了话,也都觉得不错,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日子周老爹早就找人看好了,腊月初六,是个搬家进房的好日子。

    同时木匠那里订好的家具已经上漆打磨完成了,说好了腊月初六那天去拉。

    腊月初六这一天,周福让全家人都穿上了早就拿回来的毛皮大衣,过来帮闲的族里妇人陆续都过来了,都多多少少拿了点东西,一斤白糖呀,两斤白面呀,再或是两尺布头什么。

    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不知什么钱,可却是人家重重的人情,每一样杨枣花都亲自过手,心里记着那家送的是什么东西,以后人家办大事也要按例会送人家。

    看着一大堆零碎的东西,周福尝试记了几样脑门都疼了,他真的怀疑老娘真的记住了?

    其实对于很多有大学问的人士都是一个难题,可是对于农村妇女却是小事一桩,因为她们整天都活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成天的惦记着东边王家的一块老姜没还,西边李家的一两油还欠着呢,于是乎就这样对于这些事就非常的敏感。

    杨枣花将东西递给一旁的李翠叶赶紧拿进屋里,说时间还早,赶紧拉着她们到屋里坐着喝杯水吃点点心。

    三间宽敞的窑洞,中间一间是招待人的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杨枣花夫妇和周福的,每间窑洞都有一张大炕,只是现在家具还没有到。

    所以都只有两床崭新厚实的铺盖,可是即使这样也是让众人一阵稀罕,再加上杨枣花一家人身上的毛皮大衣,更是羡慕的不得了。

    看着众人羡慕的“滋滋”的声音,杨枣花很是满足,赶忙端上茶水,招呼她们到热炕上坐着,吃点心。

    “你们瞧瞧他三婶穿着着毛皮大衣,还真有的像财主家老太太。”一位族中的嫂子吃着瓜子打趣道。

    “别说还真有点像。”听了这话众人也跟着附和道。

    “他三婶,你们一家人一人一件这毛皮大衣花了不少钱吧,都知道大侄子赚了大钱,还不知道他干什么呢,你就跟大家伙唠唠呗。”另一位婶子好奇的问道。

    “是啊,他婶子就唠唠呗。”众人都是十分好奇。

    杨枣花见众人都认为儿子赚了大钱,赶紧解释说道:“哪里赚了什么大钱,也不过做点小买卖,比种地强些罢了,至于这毛皮大衣吗,正巧他是做这一行的,也不值什么钱。”

    财不露白杨枣花是知晓的,让人惦记有钱可不是什么好事,看来以后自己可得低调一段时间了。

    对于杨枣花的话众人都是不信的,没钱会这样大手笔的花钱,不过人家不说你有什么办法,见这事没有什么结果,于是话题有转到了新房子上。

    说到这,杨枣花那是有说不完的话,仔细的跟人介绍自己房子的结构,用的都是那些料子,怎么怎么的好,以后她们家要是盖房子也要这样盖。

    就在大家听着杨枣花精彩演讲的时候,外面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搬家具了。”

    听了这,大家伙赶紧出去,好家伙,整整三大车的家具,而周老爹正在招呼一群小伙子帮忙卸东西。

    “我说狗子,你早上是没吃饭怎么的,你那边用力抬高点,小心磕着了。”

    这狗子也是个能人,听了这话笑着说道:“还别说,真是这样,三叔你家今天有好吃的,我这肚子早上就没吃,留着吃好的呢。”说完还扮着鬼样子。

    惹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周老爹也是笑着骂道:“你这小子,现在要是不帮三叔把东西抬好了,待会别说好吃的,就是皮也没得吃。”顿时又是惹得一阵大笑。

    “狗子,别听你三叔的,大家伙赶紧搬,我这就准备鸡蛋肉丝面给你们吃,不过你们可得小心点,要是磕着了可就啥都没有。”杨枣花也大声的说着。

    听了杨枣花的话,大家伙一阵欢呼,赶紧十足,不一会就将东西在周老爹的指挥下搬进了各自的屋里。

    家具是按周老爹夫妻俩和周福三兄弟四个房间打造的,每间房里两个炕柜,一张炕桌,一张梳妆台,一顶四开门的大立柜,一张小桌子再加四把靠背椅子的规格。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大大的八仙桌和八把靠背椅子,一张长长的香案,这是堂屋用的,还有一些其他小的物件,洗漱用的大木桶小木桶等。

    东西搬完之后,杨枣花也没有说瞎话,帮忙的大婶不一会就端上了一大盆鸡蛋肉丝面,碗筷都有自己挑自己吃。

    “大家别客气,自己动手啊,吃完之后就将桌椅板凳在院子里布置起来。”周老爹招呼大家开动,自己也跟着吃了一碗,早上赶忙吃的不多,忙活了一阵子有点饿了。

    众人听了哪有不答应的,碗筷碰撞声声和吃面吸溜的声音响起了整个院子,幸亏这只是垫垫肚子,不然就这些小子别说这一大盆面,再来两盆也吃得完呀。

    吃完之后时间不早了,厨房也开始忙活起来了,不过今天作为主家是不用动手的,只要将东西置办好就行,别人不知道东西放在哪帮忙找一下就行了。

    杨枣花带着孙子在房里招呼一些女性客人,周老爹则带着周福三兄弟就在堂屋招待男的宾客,分工明确。

    至于李翠叶也没有闲着,她今天作为家里的主事的,那里缺什么都找她,虽然忙的连水都喝不上,但是却非常高兴。

    今天李翠叶娘家人也来了,李翠叶见事情差不多行了,就拉着老娘和嫂嫂们进了自家的东厢房。

    四间厢房是按照一般人家正房布局的,一进门就是堂屋,其他三间分在两边,门没有朝院子开,而是在屋里开了一个内廊,这样大门一关就形成了一个小家。

    这是周福特意这样安排的,因为周老爹他们还年轻,分家还早,避免以后闹矛盾,就将现在这东西分给了周禄和周寿两个。

    看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有二层阁楼,就算以后儿子养孙子以后几十年都有地方住。

    看着亮锃锃的朱漆家具,李家大嫂眼馋的摸这摸那,羡慕的说道:“他大姑,现在你是算是出头了,前个连棒子面粥都吃不饱,现在天天白面馒头可劲的吃都行了。”

    “是啊,他大姑,以后有了好事可得拉娘家一把,你那大伯哥不是做兄弟的吗,看在以前咱家没少给你粮食的份上,你帮着说说,带着你二哥他们呗,就算做生意不行,前后跑腿总行吧。”这是李家二嫂也是上前说着。

    而李家其他的几个妇人听了这话也是十分认同的样子,这都盯着李翠叶,这大姑子这些年没少上家里打秋风,要不是家里接济着,说不定早就饿死了。

    李翠叶也知道这些年是拿了家里不少东西,可是这些都是进了自己一家人的肚子,周老爹夫妻和小叔子一粒米都没有吃到。

    这时候那里敢说这个呀,现在家里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时候了,自己说话根本不管用,她如今都不敢和婆婆大声说话了,就连周禄被周福单独叫出去不知道说了什么,说了好半天,自那之后周禄脾气也见长,好些都不听自己的了。

    再则别说周福前个就说明了,给家里置几十亩地,让家里安心种地,至于跟着跟着他出去学着做生意的话就别提了,说外面太乱,乡下人有没读过书,被人骗了还帮着别人数钱呢。

    就算没说,他还有两个亲弟弟呢,你们这弟妹娘家哥哥算是哪根葱哪根蒜呢,别还没说就被婆婆给啐了一脸唾沫星子。

    “娘,嫂子,这事你们就甭想了,就连我家的和小叔子都没有戏,更何况大哥他们的。”李翠叶一口打住,赶紧将事情解释着,避免误会自己不想帮忙。

    见连自己兄弟都不带,哪里还会带外人呢,于是李家婆媳也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你那大哥真是这么说的,他不会是吃独食惯了吧,怕自己兄弟发财了压了自己一头吧。”这时候李二嫂还是不死心,颇有挑拨的说道。

    “不会的,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如果真是那种人的话干嘛还有千里迢迢的回来呢,捡了这样一个大包袱,又是建房又是买地,花了不老少的钱了,自己一家在天津不是好的很吗。”李翠叶对于自己二嫂的话很是不信,果断的反驳道。

    这段时间,周福为家里所做的一切,李翠叶都是看在眼里的,也是真心的感受到周福真心,这时也不得不说周福所做的没有白费,居然让他这弟妹为他说了公道话。

    这里说的热闹,外面却准备开席了,杨枣花就进来喊李家婆媳出去入座,这可是媳妇的娘家,可不能怠慢。

第四十章 回天津() 
农村的流水席那叫一个热闹;小周村近百户基本都来了;尤其是同族关系近的几个房头人家那是全家老少一起到;加上这次周福家席面中、晚两次席面一起办。

    那就更叫热闹了;中午吃完以后许多人就留在了周家大院里不走了,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事;省的晚上又要在跑过来;有茶有零嘴还有一群人唠嗑吹牛的不比家里好多了。

    周福见乡亲们都为围在一起;觉得总不能喝一下午茶唠一下午磕;于是叫周禄请来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草台戏班子;搭了一个简易的戏台子。

    唱戏的穿着破旧的戏服;简单的扮着,虽然唱的还行,不过跟正规的戏院比就差远了;不过这在农村却是十分好的,顿时间,全村老少将周福将院子挤满了,就连回家的人听到动静也又似乎事先预料没有地方做一样,都各自扛着长凳跑过来了。

    锣鼓一响,开场;叫好声响成一片,原来老屋做成的厨房里;帮厨的大婶们也时不时抽空出来挤着脑袋看着。

    这一天;周福家整整热闹到了半夜;院子里也是一片狼藉;看着这样可把杨枣花心疼的呦,这么好的新房子不到一天就糟蹋成这样。

    还好帮厨的和本房的几户人家都留下来帮着收拾,要不然光周福家里几个人还指不定要几天忙活呢。

    洗洗涮涮,院子该扫的扫,幸亏借的桌椅那些人家自己走前搬回去了,不用周福家送了,可是这样也是忙活到大半宿。

    还剩一些细活杨枣花就让帮忙的人家回去了,天色不早了,忙活了一台都累了,走前剩的红烧肉肘子一家都分了一些,喜得他们连说谢谢,农村哪里有条件嫌弃这是剩的,更何况是现在这样的世道,有时候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次荤腥。

    腊八一过,周福就跟着周水生夫妻说要回家了,虽然他们非常舍不得,分开十几年,好不容易团聚几天又要分离。

    可是舍不得归舍不得,他们知道周福在天津是有家有业的,把老婆孩子丢在那自己一个人在这过年是不行的,今年是来不及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准备,来年一定要让周福将老婆孩子带过来过年。

    想法是好的,可是周福近几年是想不到这里过年的,带着老婆孩子过来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可是他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万头需要照顾。

    老万头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已经差了许多,身边离不开人,他有呆不惯陌生的地方,所以周福得伺候老万头百年之后才有机会啊。

    “轰”

    火车的气鸣声响起了,离发车越来越近了。

    周家一家人都来到火车站送周福上火车,不是说分别总是难忍的吗,这时候作为老娘杨枣花哭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其他人的心情也是很难受。

    “娘,快别哭了,又不是干什么,等过了年家里安顿好了我就发电报过来,接你们到天津住段时间。”周福抹着老娘脸上的泪水,安慰着说道。

    “是啊,他娘你这是干什么,没几天又能见面,你这样像什么,搞的孩子都不好受。”周老爹也是劝说着。

    然后又对周福说道:“福子,你放心回去,家里你都不是安排好了吗,没有啥事,火车快开了,赶紧上车吧。”

    那天席面办完之后,上次到县城买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所以周福又买了不少粮食回来,不过这次没有到粮铺买,而是到同村的周财主家买的,都是一些没有加工的小麦和玉米棒子等。

    这是杨枣花叫得,正好家里有牛和石磨,说是这样不仅便宜自家磨磨还更加出粮食些,除此之外还在周财主家定了一头大肥猪,只等着过年宰了。

    还有将说过买地的事情也落实了,这时候还算安定,村里的地还真不好买,最后还是别的村里有户小财主要跟着儿子去南方,家里的地要买。

    周福听了风声,赶忙和周老爹赶过去了,看了地,位置不远,跟小周庄挨着,土地也还算看护的好,肥力还行。

    最后经过讨价还价,两百块大洋买了二十五亩地外加一头还未成年的小毛驴,最后周福估摸着一下帐,回到家前后差不多花了四百块大洋。

    这还不算自己带着首饰和毛皮料子,大头主要是土地房子和买金首饰上了,其他的值不了多少钱,索性最后将身上的十几块大洋给了杨枣花,留给她作为家里的小用使。

    周福和两个弟弟交代了几句,然后又和周水生夫妇说了几句,眼见火车信号员催促了,周福这才上了火车。

    站在火车上,周福和下面的家人挥着手告别,让他们赶紧回去。

    这时候周老爹上前追赶了着,挥着手嘱咐道:“福子,到了天津就发个电报回来,报个平安。”

    “知道了,赶紧回吧。”听到着,周福自然大声应着。

    小周庄离天津不远,不过现在的火车速度有限,所以周福腊月初九下午上的火车,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天津。

    离家四五个月,周福早就想的不行,一下火车什么事都不管,拿着行李就叫了一辆黄包车,也不管路程远车资贵什么的了,现在他只想马上到家。

    “真痛快。”周福一口气吃完了一碗热汤面,放下碗筷摸着嘴感叹道。

    这时候周福早就到家了,还好好的泡了一个热水澡,衣服从里到外,就连毛皮大衣也换了一件,整个人是神清气爽。

    洗完之后再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就一晚上坐火车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