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蟹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天下来周福是累屁了,忙的午饭都没吃,抱怨道生意太好也是让人烦。
“今天是第一天,人们图个新鲜,过几天你看看?”这时候豆花儿拿着账本白眼道,然后打着算盘算账。
“哎呦,娘,弟妹你们看,豆花儿还没进门将当起家来了,靠着这米铺以后还不是可着劲的吃?”看着豆花儿一副老板娘的样子,黄大嫂笑道。
黄大嫂的让豆花儿闹了个大红脸,但是周福确实乐呵呵的,最后周福给黄大嫂装了四十斤香米,说以后每个月给定量当做黄奶奶的口粮。
几天一过周福的粮铺恢复了正常,毕竟人们买米都是一次买十天半个月,所以小伙计兼大舅哥身份的豆皮一个人完全能够应付,于是周福就开始了甩手掌柜。
学武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于是凯文就从英国领事馆大使叔叔家搬出来了,在大使叔叔的牵线下,大把大把的商人拿着洋楼房契上门,于是就这样半卖半送的得到一间带院子的小洋楼。
这是一座完全欧式风格的建筑别墅,面积不是很大但是胜在精致,周福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看着豪华的装饰,周福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认识,原本自己就很满足自家的房子了,可是现在看来还穷了,自己的钱还是不够多呀,拥有这样的一栋别墅成为了他的梦想。
凯文有了自己的房子,同样周福的待遇也是上来了,每天不用步行了,因为有了专车接送。喝着仆人送上来的咖啡和点心,周福感觉这样的日子美极了。
凯文现在八卦掌的花架子练得还不错,只是没有什么实战能力,周福开始慢慢的进行陪练了,动作放慢几倍,防住凯文的进攻,掌力在贴着凯文的小脸上就立马收住。
午饭时间到了,中午的午饭美味,一人一只大鲍鱼,鲍鱼很大,足足有占了菜碟的三分之二的面积,周福刀叉用的还可以,切了一块尝尝看,很鲜美入味,让他感受到大海的滋味,他想了想他有多少时间没有出海了,是时候出去耍一阵子了。
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是个天然的海上运输中转站,要不然也不会被逼着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为通商口岸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海鲜产品丰富,可即使如此普通百姓也只能买得起一些普通海鱼什么的,对于像海参鲍鱼等珍品那是他们吃得起。
这次周福出海说是玩,其实就是想弄些海参鲍鱼,花钱买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有别的门路,因为附近有很多海岛,交通不方便,尤其是远距离的海岛,所以岛上的渔民基本上除了出来采购必要的生活物品之外就很少出岛。
没有土地种植,但是每天都要消耗的粮食就显得很是珍贵,今天周福就是打算带些粮食从哪些渔民手里换些干鲍海参什么的。
天津人吃面食还是比大米多一些,再加上面食做法多样,岛上主食少,但是虾蟹等海产品多的是,所以岛民们更热衷于白面包饺子或包子等食物,既能吃上主食还省粮食。
“葛大哥。“周福看到了熟人,这下子不用担心这三百来斤的面粉没法运走了。
葛如海是附近海岛的渔霸,渔霸不是渔老大,他是一种通过租借渔船或是渔网一类的打渔工具给渔民用来收租,坏一点的压榨剥削也是很常见的,不过葛如海还好,不是大奸大恶的。
”原来是周翻译啊,可是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了。“葛如海撑着空船过来说道。
之所以叫周福周翻译,那是因为周福以前在码头干活就是这个,天津码头很多的远洋巨轮都是外国的,这时候就需要翻译在中间沟通交流了,周福就是在哪个时候经常帮葛如海将海货卖给外国人的翻译,所以自然就熟悉了。
“怎么样,生意还好吧。”周福虽然现在不干了,但是在这里干翻译的可不止他一个。
“还凑合,只是那些翻译没你好。”葛如海说道,这些假洋鬼子洋话说的不咋地,脾气和价钱还不小呢。
“对了,周翻译你叫我有什么吗?”
“我现在早就不干翻译了,你就叫我名字吧。“周福然后又将自己的意图说了一下。
“正好好些岛民正准备近几天上岸买粮食呢,他们肯定乐意。”葛如海听了周福的话笑道,还很热情的邀请周福到他家做客。
葛如海他们的海岛叫做黑山岛,是周围比较到大的,方圆十来公里的面积,渔船经过两个小时的晃悠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即使周福不晕船也有些难受。
“周福兄弟,还好吧?”葛如海看着周福有些发白的脸色,好心的问道。
“没事,待会就好了,你们常年在海上怎么过来的?”周福有些奇怪这些渔民怎么没有任何反应。
“我们从小就在船上海里钻,要是像你们一样那还怎么活呀!”葛如海笑着解释道。
葛如海叫周福在这缓和一下,他自己去交个人来帮忙搬东西。
进入到岛中心的居民村,零零散散的几十户人家,由于建筑材料有限,房子都是用石头造的,上面不是茅草而是海底的那些海藻和海带一类的东西。
葛如海家不亏是渔霸,走进院门入眼的是五间宽敞的上房,左右两间厢房,其中一间正冒着烟看样子是厨房,院子整理的很整齐干净。院角落还有几只小鸡婆正在找食吃,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舒服殷实。
葛如海带人将白面放好之后就招呼周福进了屋里,”娘,我岸上朋友来了。“
岸上二字葛如海说起来感觉特别有面子,他们渔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海岛上,岸上的人瞧不起,所以他们谁要是有个岸上亲戚或是朋友那可是了不起的事。
“大娘,你好啊,我叫周福是葛大哥的朋友,您老叫我阿福就可以了。”周福率先打招呼,按住正要下炕的葛大娘。
“娘,你腿不好就别动了,周福兄弟不会见外的,他可是能和洋人打交道的文化人。”葛如海也是对着自己老娘道。
老人都是自来熟,周福也是同样会说的,不一会儿两人就十分熟了。
这时候葛如海的媳妇也是倒了茶水进来了,周福叫了声大嫂感谢。
眼见到了午饭时间,葛如海还没回来,葛大娘就抱怨道:“这个海儿也不知道去了,还让阿福你这客人等。”
“没事,葛大哥也是为了我的事情不是。“周福将自己的事情说了一下。
“那些东西不值钱,赶海都能捡到,我家就有不少晒好的,到时候给你拿上,哪里要你那金贵的白面哦。”老人就是朴实,在她眼里那些不能填饱肚子的海珍哪里比得上白面。
“大娘,我要的比较多,再说也不能白要不是,人家弄点也不容易。”虽说赶海也能捡到,但是哪里从海底捕捞到的品质高呢。
听到周福这样说,葛大娘也觉得有理,谁都不容易,但是还是坚持说自己不用给白面,算是她做大娘的给的。
不得不说慈祥的老人真的让人从心底的尊敬和爱戴。
第14章 满载而归()
第十六章满载而归
不得不说住在海岛上就是好,这是周福在渔民家吃过一顿饭之后的第一感受。
为了迎接周福的到来,葛如海家特意拿出了自己家保留的一点白面,做的是包子,包子并不稀奇,但是这个馅料却是很是丰盛。
有虾米,螃蟹,蛏子,淡菜,鲍鱼等等各样的海产品,包子包的很大,但是皮却非常的薄,基本上是在吃菜了,为味道当然不用说了,这么的海鲜能不好吃吗。
周福一问才知道,这些看着珍贵的海产品在渔民家中却是很是普通,相反那些平常人家的家常白面却是更加的珍贵,于是是使用时更加的珍惜,所以就形成了皮超薄馅料超级多的风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听到有人用白面换取干的鱼获,岛上的渔民都是很是高兴,不用出海家里的孩子和妇人也能在每日退潮的时候在沙滩上捡到不少东西。
海参贝壳海螺都是常见的,平时日咸鱼干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听闻有人用白面换这些的时候,渔民还以为听错了,在葛如海的再三保证下有些相信,在第一个人换了一小袋白面回家才真正相信是真的,于是纷纷回家拿晒干的鱼获换白面。
三百来斤的白面换了七八十斤的干货,有干海参,干鲍,干贝等产品,不是渔民家只有这些东西,而是周福带来的白面没有了,这让后来的渔民很是失望,周福只得保证过段时间还会再来。
这时候的鱼获很多,不像后世那样的珍贵,你想一想,由于捕捞设备的限制,人们根本不能像后世那样出深海打捞,所以千百年来形成的鱼类种群是非常巨大的。
加上生活条件有限,需求也不是很大,于是这些海中珍品也只是少数达官显贵能享受,这样这些看似名贵的东西在渔民眼里还不如白面值钱呢。
周福给的交换等价也还好,没有欺负他们不懂行情,再说这也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
事情结束之后,周福没有立即回去,而是跟着葛如海见识一番渔民的生活。
葛如海家是有几条大船,但是他却很少亲自出海,因为他爹就是在一次出海中没有回来。
所以他娘舍不得他一个独苗,于是就过着出租渔船收租过日子,要不然就凭这几条大船,他的生活条件起码在上两个台阶。
虽然不能出海,但是今天他带着周福划船到了一处珊瑚群处,这里有着很多的大蚌,运气好还能开出南珠呢。
受到清宫剧的影响,我们只知道东珠的珍贵,殊不知南珠比它更加的宝贵难得。
东珠出自东北的黑龙江,鸭绿江等大江,是淡水珠,而南珠是出自海里的海水珠,珠体浑圆,密度大光泽强,是珍珠中的皇后。
清朝之所爱东珠一是他们发迹于关外,二则是这南珠藏身茫茫大海,他们也没有办法大量的捕捞吧。
周福很是兴奋,毕竟是从一次试验新鲜事物,想想自己马上就要捕捞到巨大的南珠就难以控制。要是让葛如海知道了周福的想法。
肯定会说句想多了,他们在常年生活在海边,也没见多少人能够开出南珠的,就算开出南珠夜也不能保证质量个头达到上品。
“阿福,你第一次下海可不要贪心,待会都跟着我不要离得太远。”葛如海在下海前再一次叮嘱道。
周福第一下海,这可不是开玩笑,稍有什么闪失就有性命之危啊。
“知道了,葛大哥你说了多少次了。”周福有些急切,迫不及待的想要捞到大珍珠了。
深吸一口气,一个猛扎子,人就消失不见了。
不得不说,海底的世界真是梦幻,在阳光的照射下,海底的一沙一石都清晰可见,各种各样的鱼儿眼花缭乱,远处深海的珊瑚群更是无法形容的魅力。
理想很是美好,现实很是残酷,在海里泡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收获,倒是大龙虾和海参鲍鱼抓到一些。
葛如海在船上招呼着回去了,周福冒头换了口气,“葛大哥,我看到了一个大蚌,应该有东西,等我一下马上就好。”
不等葛如海阻止就不见影子了。
这个大蚌真的很大,由于它藏身在一个岩石洞穴里,要不是看的仔细还真的很难发现。
不过现在又一个难题,大蚌可能是在岩洞里生长的,现在它的体型完全已经超过了洞口。
周福弄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弄出来,时间越来越长,再坚持五秒,可不能因为这个未知的大蚌而丢了小命。
双手抱着大蚌,双脚蹬着岩石,没有用。
就在周福准备游走的时候,咔,岩石口掉了一块,蒙了,这是老天爷看我可怜吗。
没有时间了,周福将大蚌放进腰间的网兜里,使劲海面游去。
岸上的葛如海这时也是十分着急,这都多上时间了,一般人的憋气时间也都差不多了,真要准备下海看看的时候。
这时周福露出海面,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幸亏练武之人肺活量大,要不然还真难说。
“我说阿福,你可是急死我了。”看着周福,葛如海一脸不好的说道。
“嘿嘿,对不起葛大哥,你先拉我上来再说。”周福知道自己的错。
葛如海伸手拉着周福上了船,“阿福,你可知道这多危险,下次我可不敢带你再来了。”
“保证不会了,葛大哥你看我摸得这个大蚌怎么样?”周福再三保证之后连忙转移话题。
这个大蚌足足有脸盆大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这可真是不小,阿福你可是真的好运道,也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人摸到这样大的大蚌了,里面肯定有珍珠。”
看着这么大的大蚌,葛如海都有些嫉妒了,这样的大蚌可是很难摸到的,上一次还是十几年前一位渔民摸到的,开出了几十个上好的南珠,卖了个好价钱,全家搬到了岸上置了产业按了家,不知道羡慕了多少人。
听到葛如海说有东西,周福就迫不及待的催促他快点回去。
一靠岸,周福别的东西也不管了,就抱着那个大蚌快步跑回去了。
回到家还是的干着急,原来周福不知道开着玩意,最后还得等葛如海来才行。
咔的一声,葛如海熟练的一刀,大蚌张开了嘴巴。
好家伙,真的是珠光宝气,蚌肉里镶嵌着大大小小的珍珠,其中还有不少粉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更加迷人。
“娘,帆儿,你们快过来看。”葛如海连忙招呼自己娘和婆娘过来看,这可是很那看到的。
“哎呦,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多少年没有看见这样的大蚌和珍珠了。”不知是什么事的葛老太在媳妇的搀扶下出来,看到大木盆里的大蚌和珍珠说道。
“就是,娘,阿福兄弟真是应了名字是个有福的,第一次下海摸蚌就摸到别人一生都摸不到的大家伙。”葛如海也是应和道,没有一丝的贪念。
听到时周福摸得,葛大娘也是很是欢喜,直说周福是个好的,没有因为不是自己家的而有所失望。
最后经过葛如海的分类,直径达到十一厘米以上的十五颗,其中粉色三颗,属于上品中的珍品,中等的有六十多颗,下等普通的就更多了,足足两百多。
分别装好,够够的一小口袋。葛如海的收获也不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好,笑着说是周福带来说的好运道,同时拒绝周福要分给自己珍珠的建议。
时间不早,回去是来不及了,在葛如海一家人的挽留下周福就住了一宿,反正家里有豆皮和豆花儿呢,没有什么担心的。
第二天一大早,周福就跟着去码头买鱼的渔民一起动身了。
“阿福,就在待几天,着什么急呢?”葛大娘拖着不方便的腿脚,在葛如海的搀扶下硬是到海边送周福。
“就是啊,在玩几天,好玩的还多着呢。”葛如海试着用新鲜事物吸引周福。
“不了大娘,离得又不远,以后肯定常来,到时候您和大哥大嫂不要嫌弃就好。”周福也是不舍,但是他还有正事呢。
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但是周福感受到葛家是真的善良之家,一家人都很是热情好客,是值得相交的。
后来也是这样,周福和葛家交往一直没有断,最后还成了儿女亲家。
看着岸上葛如海一家人的影子越来越小,周福这也收回了视线,心中暗暗的盘算这次的收获。
一袋七八十斤的海参鲍鱼干贝等一类的海中珍品,同时还有葛家送的一大袋干货,周福粗看了一眼,有一包海米,一大包鱿鱼干,其他各种鱼类都有。
这鱿鱼干是周福昨晚提了一句说喜欢吃,没想到葛家就记住了,还送了这样一大包,周福有点不好意思,原本打算留几十斤白面给葛家的。
可是葛家不要说是自己来一趟不容易,哪能要他的东西,都换成需要的才要紧,最后周福将手上的十八子佛珠送给了葛老太。
葛老太摸着光滑的佛珠,颜色绿的可以滴水,就算没有见识也知道不便宜,说什么也不收,最后周福说道:“这十八子的翡翠佛珠很值钱,但是也比不过你老人家的一片慈爱之心和自己的一番情谊不是。”
最后收获最大是那一袋子南珠,你可是价值连城的,至于价格吗,周福也不打算卖,自己留着。
第15章 五大道之赛马道()
第十五章五大道之赛马道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
后来划为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
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一些北洋政府内阁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长、市长等各界名流人士百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图东山再起。
五大道成为“国中之国”是因为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
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周福早就听说过五大道了,但是这里是出入的非官既贵,管理十分严格,还在英租界,所以他是没有什么机会深入的观赏游玩的。
没有见识五大道繁华起来的历程,可是周福却是可以真正见识那万国风情的洋楼别墅,见识它最是精彩神秘的时代。
今天周福沾着便宜徒弟的光,今天不仅要去五大道的赛马道,还要参加顶级的”英商赛马会“。
“小乖小坏你们好好呆着这里,不要调皮。”周福穿上凯文准备的西服,对着自己的两个小伙伴说道。
“汪汪”
看着周福和两条土狗这么墨迹,凯文站在车前催促道:“师傅,时间快赶不上了,两条土狗有什么好说的?”
“汪汪”好像知道凯文在说自己一样,小坏和小乖朝着他龇牙叫唤着。
“小乖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狗,你看它们聪明着呢,知道你在说它们坏话。”周福抚摸着小乖它们对着凯文说道。
至于为什么凯文和小乖它们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那是因为他第一次到周福家的时候,可能是由于是洋人的缘故,小乖它们第一次见,以为是坏人差点将他咬了,从此梁子就结下。
“好了,下次我从英国回来给你带两只纯正的德国黑背,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聪明狗。”凯文对于周福的没有眼力很是看不上,觉得该是让他见识见识。
赛马大道顾名思义是通向马场的大道,所以这条大道没有其他的四条大道出名,两边的建筑业没有他们出色,但是这些也足以让周福大开眼界了。
赛马活动比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是一个高级赌场,在这里玩的社会上层人士。
在早期的时候,英国马会初成立时禁止华人入内,更不可能允许中国人组织马赛。于是北洋财政总长王克敏的亲信李宣威、天津警察厅督察长丁振芝,以及在英租界工部局任职的丁履芝等人,联合成立了天津赛马会有限股份公司,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高级赌场。
由于天津华商赛马会不能与英商赛马会对抗,投资方又决定成立“万国赛马会”,在东局子购买场地,1932年秋季正式开张赛马。后来又陆续在津城择地开设多处跑马场。“赌马”让当时的天津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赌城”。
当然现在才1926年,所以这还要几年时间,今天的赛马虽是英商举办的,但是也是中国人却也占了一半,毕竟在津政客、官僚、买办、富商们势力也是不可小视的。
对于赛马周福只听说过还没真正的尝试过,像个老实的小学生跟着老油条凯文后面转悠。
“我买三号马,一千英镑。”凯文财大气粗的就是一千英镑,然后又信心满满的叫周福跟着他买准没错,他可是赛马场的赢家。
“不用,我看八号马就不错。”周福不懂马,但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感觉八号马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凯文看过八号马,觉得这匹马干瘦根本没有实力,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凯文提周福买了八号一百英镑,然后拿好马票在站台等待开赛。
一声枪响,栅栏打开,所有的马开始了赛跑。
现在虽然没有后世那样完善的音响解说设备,但是人们的热情却没有什么不同。
所有人都挥着自己手上的马票为自己的马加油鼓劲,周福也没带动了,跟着凯文一起站起来放开嗓子喊,当三号和八号第一第二跑过终点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