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越云天做为百越一族的代表,忙的团团转。有鬼机灵的商家看见了,就偷着摸的和他套近乎,想要走走‘捷径’。只是后面知道百越云天百越一族的身份,只能自叹倒霉了。毕竟百越一族向来与外界无联系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鬼知道这次他们为什么出来售卖皮货,又有鬼知道他们售完这批下次什么时候出来了。
安家知道他们的想法,也当做不晓得。毕竟和邕城亲近,许哲为了加码把百越族和邕城的合作关系稍稍透了点底,因此晓得的比其他诸位同行要多一些。看着这些同行一脸晦气的郁闷,安家的人都憋着笑呢。
百越云天虽然不大出山,但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是一来百越族的确也已经与邕城或者说许哲签订的约定不好出尔反尔,另一方面也是不耐烦应付这些满脑子孔方兄一脸精明的商家,干脆当做不知道,甚至含含糊糊有所指引起来。
一时间百越族人都是落了个清净,只是许哲这边收到不少或明或暗的打量,不知道这位才来没多年的县太爷是有什么手段,可以请到向来不搭理外界的百越族。许哲也乐得他们弄错,自然不会申明,刚好提高身价。
借着机会游走在大小商贩中间,许哲借机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皮货已经给了安家没错,但是邕城大小好歹一个县城,自然不止皮货一个特色。一年到头采集的药材,吃都吃不完只能喂畜生的甜瓜,都是值得倾销的好东西。
如果三岔河水运已经通畅,只要一艘货船,就能将邕城的货物远远送去大明各处。邕城上下自然要借着这阵东风顺势起飞。
当即许哲成了全场最忙碌的人,拿了个晒干的药材,甜瓜干到处转悠,东边的王家南部的许家,西边的夏家到处混脸熟,也着实得了些许承诺,不算枉费一番心意。比如东部沿海,几乎没什么山林灌木,所有药材都需要外界进入。以前都是大批量从北方或者西方运送,现在邕城水运畅通,如若来自邕城的优质药材炮制好了,也自然乐的收购。
而南方多富豪,对于新奇货色的接受力度向来很大。甜瓜做为西北方向的特产,因为甜度高,肉质细嫩,向来颇得人们的喜爱。只是之前因为甜瓜不易存储运送,所以一直局限在本地。现在许哲带来的甜瓜干,经过细细的腌制和晒干,已经可以做为长期存放的一种食物。在秋季瓜果丰盛的时候也许不起眼,但是等到了冬天水果蔬菜奇缺的时候,甜瓜干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意。
生意人,不管心里想的是什么,面子上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许哲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出这些富豪是否对于自己推荐的货物感兴趣,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态四处转悠,如果有心,自然会在后期和自己联系。只要有一家感兴趣,这趟就不算跑空。
在大明朝,官员地位还是很高的。士农工商,虽然挣钱最多,地位最卑贱的也是商人。因此许哲一个士族官员,捧着东西四处推销,着实给了在场的商贩面子。即便以后不会真的大批量采购,也会看在许哲的脸面上买个一两种东西捧捧场。
大多许哲见过的商贩都会下意识的到许哲安排的介绍处去了解情况,有捧场的也会订购那么一两个品种。反正邕城货物都便宜,也不算亏本。把守在订购处的孙德远并一众乡间族老乐得脸开花,要知道这些东西在邕城根本不值几个大钱,卖出一个算一个,都是税啊。
忙忙碌碌,直到太阳偏西,码头上的皮货才陆陆续续处理个干净。看着最后一艘货运船从水面上消失,从许哲到下面跑腿的衙役,全部瘫软了身子,有进气没出气了。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是个人也吃不消啊。看着地面的一片狼藉,许哲挥挥手:“今天不弄了,放大家歇歇,反正看天色晚上也不会下雨,明日来整理就好。”
孙茂中站在一边喘着粗气,他这一天下来前前后后的也没的歇,毕竟邕城拿得出手的就那几个人,关键时候他肯定是要顶上的:“收尾我们来就行,许大人辛苦了,先回去歇歇泡泡脚去去乏吧。”
一说到脚,许哲才发觉自己的脚现在已经没有知觉了。也不客气,拍拍孙茂中的肩膀:“老孙我受不了了,先回了,你也早点休息。”一场皮货售卖会,倒是让许哲和孙茂中亲近了起来。
孙茂中也没吭声,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挣扎着起来对着场上的汉子大喊:“大家听到没有,简单收拾一下,不重要的想不管了,等明天再来整理。早点收拾好早点回去休息,啊”
“晓得了”
第47章()
也许是倚靠着大山,邕城的雪来的比其他地方都要晚些。等到邕城被这些飘飘荡荡的玉龙覆盖的时候,天气已经进入了12月底。茸茸雪片还在不停歇的下着,似乎要把这天地全部淹没才肯罢休。
大雪封山,小动物们早已躲到了窝里闭着眼睛已应对寒冷的天气。邕城植被丰富,在秋日的时候只要努力的寻找食物,就不难挨过冬天。昔日热热闹闹的深山里瞬间冷清了下来,颇有些银装素裹的感觉。
许哲漫步在码头边上,距离安家的商船开走已经有段日子了,邕城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就在昨天,最后一批郝家人犯被提走,代表着郝家这个屹立在邕城几十年的大族终于烟消云散,走向了终结。
郝少英离去之前许哲也曾经到县衙牢狱中见过他,虽然最后因为家族利益渐行渐远,但是这个邕城唯一可以聊得上话的君子之交,许哲还是给他带去了最后的体面。一卷四书,十两纹银以及一身厚实耐穿的过冬棉服。
此去遥远的北方,也许今生再无相见之日。棉服可以让他渡过越发寒冷的路途,纹银可以让他在北方有立住跟脚的本钱,而四书,则来源于许哲最后的私心:难得遇见一个可以和谐聊天的朋友,书卷希望还是不要放弃的好。
看的出来,郝少英对于许哲的到访并不诧异,他安静甚至几分愉悦的接受了许哲的馈赠。也许因为自己早有准备,对于郝家的最后结局郝少英反而看的很开。成王败寇,郝家本身出自匪类,几百年前小个子的郝家先祖可以倚靠一杆鱼叉打出一个大族,子孙后代又未必不能打出第二个。
等到第二天许哲与张守备的人手交接人犯时,看着郝少英身上穿着的厚实棉服,以及路过的郝少雄坡着腿微微向许哲点了一个头。许哲就知道,郝少英已经和他通过气了,这样也好,虽说许哲准备了一些物品,但是有自家亲族的照料,想必郝少英这个柔弱书生的流放日子会好过很多。
送走了郝家,代表着邕城正式进入了冬季。忙忙碌碌大半年,许哲终于有了空闲的机会。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逗逗宠物逗逗夫人逗逗乡民就悠哉哉的过一天。现在邕城县城和码头的道路已经畅通,乘坐马车一个时辰就能到达码头,因此三五不时的,许哲总喜欢来码头转转,到处看看。
“小许大人好。”
“大人好。”
“小许大人,我浑家今天捞到一条娃娃鱼,肉非常嫩,热水一烫就熟,不然今天到我家吃晌食好啦”
许哲轻巧巧的拒绝,顺便笑眯眯的和来来往往的乡民打招呼。来的久了,乡民也知道这个看起来年轻实际也真的年轻的县令大人其实很好说话,等闲不会生气。再加上许哲也实实在在为邕城做了不少事情,因此乡民对于许哲都很尊敬或者说带着几分亲昵。
“大人又来码头啦,今天可得到我家去吃。之前酿的几两黄酒估摸着好了,正愁没有陪我喝呢,这次可跑不了啊。”
许哲看着被紧握着的手臂,抽了抽,没抽动。不由调笑:“老潘你不是想喝酒,你是想给我看成绩单吧。”握着许哲的正是上延镇长老潘。胖乎乎的身子乐呵呵的,一看就是有好事。
说也奇怪,老潘一幅好说话的模样,背地里却被大家称之‘赖头潘’。原因就是他撒起泼来比女人还厉害,许哲依旧记得才来邕城的那晚老潘那地上打滚耍无赖的样子。但是养了个儿子老实的让人看不下去,大家都说老潘家的无赖劲都被老潘用掉了,导致自己儿子只能木愣愣的。
结果生了个孙子,就是之前许哲抱过的长得胖乎乎还一点不怕生的大虎。却是把潘老头的机灵劲继承了个十成十。才五岁的小娃娃,入了课堂之后,每每月旬,总能给老潘带朵大红花回来,把老潘乐得,每逢月旬,就到处找人回家喝酒,就为了炫耀那一朵朵贴在墙上的大红花。
因此听到许哲的话,老潘也不在意,只是乐呵呵的笑:“什么都瞒不过小许大人,这不是娃娃有些不懂,想请你这文曲星教导教导么”一不留神,又把小许大人给说出来了。明明之前孙茂中就特意关照过,不可以称呼为小许大人。许大人就许大人,还‘小’,算什么样子。
“还要我去教导,我看着张先生可是极为喜爱大虎的。”许哲口里的张先生就是之前许浩元在雍州找来的秀才张建礼。他倒是知趣,知道以自己的水准即便去了京城也得不到好消息,干脆就考了天湖学院,准备潜心学问,以后再途他法。
不过虽然考入天湖学院,邕城的事务却没有丢开。毕竟在天湖学院自己还算是求学,自然没有补贴,与其住在雍州到处求些代写家书或是代抄文章之类的杂事,挣得少还不体面,不如安安静静留在邕城教导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还能挣得一些束修。
没错,最近几次考试,张建礼班上好几个得了名次的娃娃,连带着张建礼自己也得了县城奖励的一套文房四宝并几件手艺密集的大棉衣,可谓志得意满。得意之余对于班里的几个‘尖子生’更是上心,隔三差五就要考校考校功课,但凡发现有所偷闲必然上门指导一番,倒是让几个家庭更加诚惶诚恐,一眼不敢错的盯着下面几个娃娃。
大虎家之前就是张先生的暂留点,加之大虎白胖可爱,聪明伶俐,虽然才五岁说话却是有条有理逻辑通顺,像极了家中娇子,自然跑的更加勤快。一来二去的,和老潘也熟悉起来,两人经常你来我往的喝酒打屁聊天,也不知道一个秀才一个文盲,怎么就会有这么多共同话题。
今天月中,加之前日大虎又得了朵大红花,按着惯例张建礼必然是要到老潘家吃饭的。老潘晓得家里有好菜,因此也不怵许哲一起回去吃饭。
许哲笑着摆手:“过几日吧,今天不行,说好要回去的。”许氏怀孕后愈发娇惯,以前许哲忙的脚不着家的她也只是默默做好后备工作,现在却是不行。虽说许哲不回去她也不生气,只是每顿的饭量却是明显减少。她又是个从小舞刀弄枪的,食量向来很大,猛然间一减少就瘦的厉害。
许哲别的不晓得,却是知道如果一个女人愿意对着自己撒娇耍性子,那必然是把自己放在心里面想要倚靠的。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无论多忙,许哲总是会回家陪着许氏吃饭。
许哲家的情况老潘心里有数,因此也没有强劝,只是笑着打招呼:“那等哪日空闲了记得过来吃饭。对了把夫人也喊上,都是农家菜,马虎些许大人可不要见怪啊。走了!”
许哲笑着摆摆手,沿着码头坝子又走了一圈。之前这码头建的有些仓促,不光仓库建的有些狭小,水里伸展出去的暗靠也少了些,而且那码头广场上大风起便尘土飞扬大雨至便一片泥泞。说实话和许哲预想中还是有些许的诧异。
不说别的,上次安家来邕城收购皮货,要不是天公作美和风丽日几日都没下一滴雨,邕城指不定有大块的可以受检存放的地方。只是现在大雪纷飞,土地冻得厚实,没法动工,因此许哲只能三五不时的来码头转转,估计着地利,再回去算计来年开春准备动工的地方。
蹲在地上拿着小木头划来划去,来来往往的乡民看着也默契的绕过去没吭声。虽然看不懂在写什么,但是县令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谁都知道,哪个不长眼的敢现在凑上去讨嫌,还不得被其他人给骂死。
没人打扰的后果就是等到许蒙牛来接的时候已经太阳高照,许哲站起来的时候一阵眩晕,两腿一软差点没摔一跤。踉跄了两下才立住,环顾四周,周围早就没了人影,想来都回去晌食了。肚子咕咕直叫,许哲才想起来今天早上出的忙居然忘记吃早餐就走了,肚子可不得饿的咕咕叫么。
没错,和旁的人不同,许大人就是要一天三顿,早午晚一餐不肯拉下,就是这么任性。以前和许氏没怎么熟悉,到了点就弄些果子糕点什么的混沌吃些饱腹。现在许氏怀孕,借着女儿家孕期一定要补好的借口许哲终于光明正大的提出了一日三餐的标配。
因为现在家里许哲当家,正儿八经的主子也就那么几个。许氏是一直晓得许哲要吃三顿的自然不会拒绝,剩下的两个男人也是和许哲一样都是千山万山不够吃的大肚货,自然不会反对,春分不吭声表示忽略。因此这种明显违背大明饮食习惯的风格居然就这样被顺顺利利的采纳了。
“大人,到点了。”许蒙牛手里拿着一根长鞭,上面还悬着个番萝卜,懒驴在远处‘昂昂’的叫着,四处寻找可以翻到的草根。看见许哲看过来,傲娇的转个身子给个屁股,又低下头寻寻觅觅起来。
许哲拍拍大腿:“走吧。”刚刚坐上驴车,就听见远处一阵呼喊。老潘居然狂奔着跑过来,许蒙牛赶紧驾着车向前走几步迎上去:“老潘怎么了?”
老潘一拍脑袋:“我这猪脑子,刚刚看着你还想着之前居然又忘记了。我大儿媳怀孕的时候他男人给上山采了些野果子,酸不拉几的给腌了一坛子,现在还剩些,你拎走,听说怀了的婆娘都喜欢这玩意。”说罢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小坛子递给许哲。
许哲也不矫情,自然的接过:“行,那我就回去了。过两天记得上县衙来一趟,我们聊聊码头这边的规划。”之前先试营运,一切从简。现在所有东西心里都有了底,自然要好好规整一番,不光老潘,邕城四镇十几个族老都得过来。
这事情老潘知道,点点头:“你瞧好就行。”
第48章()
许哲到家的时候许氏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看见许哲身影,迎上来递过木伞:“让你记得带伞,淋了吧,活该!”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许哲身上的小雪花。
许哲伸展着双手配合许氏,一面笑呵呵的解释:“就路上下了一点点,很小的,没事。”捏一捏许氏的毛线衣服:“你的披风呢,怎么没有穿出来?”
邕城较之北方更加寒冷,早在之前许哲就准备好了入冬的皮货,趁着乡民空闲喊人帮着做了几身,花花绿绿全是许氏的身量,等做好了才一股脑放到许氏面前,让许氏一边心疼银两一边又忍不住的开心。
“哪里到穿这个的时候。”许氏瞪了许哲一眼:“这才小雪呢,以后有的冷,等到时候再穿。”说罢把怀里的小炭炉子扔到许哲手里暖着:“回头让大牛把咱家驴车修修,搭个棚子盖个顶,省的每次回来都湿了一身。”
许哲牵了许氏的手,领着往内院走去:“这不是一直不得闲么,等回头有空了就做。”说罢四处闻闻嗅嗅:“什么东西这么香?”
“你猜?”进了屋子,许氏也舒了口气,看着许哲土拨鼠似的到处找吃的,不禁笑了起来:“别找啦,在堂屋。”
“我就知道。”许哲也闻到了来源,顺着香气就往堂屋走去:“怎么今天换地方吃饭了。锅子?”
堂屋正中央,正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大大的火锅盆子,中间一个凸起放在花椒八角的调料,四周围正咕噜噜的冒着泡,阵阵香气就从里面散出来。许哲探头一看,几块熬得发白的筒子骨正仍在里面。
许氏端着盘菌菇出来:“你不是说下雪天吃锅子最舒服么,怎么又不想吃啦?”
正想说话,就见着许浩元并着许蒙牛拿着菜端着盘子出来:“今天倒是沾了你的光,捞着顿锅子吃喽”
许哲明显惊喜:“浩子你怎么回来了?”之前派许浩元驻点雍州,一方面是为了邕城学堂的秀才人员招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邕城即将到来的皮货大批发。许浩元留在雍州,对于两城之间的信息流通起到很大的关键作用。
等到后来事情结束,许浩元却意外和雍州主簿搭上了关系。众所周知,所谓的雍州主簿不过是雍州太守的身外化身,既然接到赵太守的橄榄枝,许哲自然不敢大意,反正家中暂时也没什么事情,干脆就让许浩元继续留守雍州了。算算日子,已经有近一个月没哟见到许浩元了。
“再不回来,我怕许大人会不再给我发饷银啊。”许浩元把蔬菜放在桌上,坐下来夹起一大把肉就往里面扔:“汤都滚了,可以吃了。”
许蒙牛一听立刻坐下来:“哪里哪里,我看看,哎哟,真可以了。肉好了,来来来,吃起来”
许哲当即也抛开心里想头:“留我一块。”
三个男人像孩子一样展开了肉食争夺战,许氏虽然现在吃不了荤腥,看的却十分欢乐,不停的往锅子里放素菜:“别光吃肉,晚上口干,弄点素菜吃吃。”
正放着菜,窗外又开始飘起了雪,层层叠叠的雪花不停的掉落,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许氏坐在堂屋,看着面前不断争抢的几个男人,再看看天空中不停四散的雪花,突然有了种岁月静好,就此停留的感觉。
酒足饭饱,三个大男人扔下一桌子的残骸,晃荡荡去了书房。
许哲摊着身子坐在太师椅上,拿着剔齿签在口腔内不停的刮索,不时打出一个大大的饱嗝。他平日里倒是没有这么大的饭量,只是今天大家都在,争抢之下不自觉的就吃多了,现在想想,悔之晚矣
“大牛现在怎么样,事情理顺了没有?”许蒙牛做为许哲从乡里带来的帮手,天生就比县衙其他人更加得到许哲的信任。但是官场有官场的规矩,以后许哲离开,许蒙牛自然是要跟随的。不同于主簿就是官员亲近人的规矩,衙役头目向来是由当地人带领。许蒙牛不过在衙役里挂个名号,有个正式的名分罢了。
即便这样,只要许哲在邕城一天,许蒙牛就是衙役里实际的领头人。无他,许蒙牛代表的是许哲的意思而已。这个道理许蒙牛懂,刘大芳也懂,双方都很配合的想要交接清楚。要知道铁打的衙役流水的官员,许哲在任不过短短几年,刘家却是要把这个位置流传下去的,犯不着为了短利和许蒙牛争斗。
况且刘家这次被许哲拱上衙役的位置,得到的可不是刘大芳一代的传承,做的好了,依着大明‘子承父业’的规矩,家族千万代的活计就要在自己手上开始了。一下从民变吏,对于许哲这个改变家族传承的‘伯乐’,刘家上下无不感激涕零。
“大芳人挺好的,最近还带着我转四周的地方。以前倒是不知道当个衙役有这么多学问,这几天跟着大芳才晓得,其实当衙役也听不容易的。”许蒙牛摸着脑袋,之前许哲刚到邕城,郝家已经在邕城经营几代,根深蒂固,郝家不怵许哲,郝策自然不会真心带许蒙牛。
而衙役属于吏而低于吏,大部分父子相承,世代执役。虽然不得参与科举,但是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每月得的花红和薪水都远远高于其他营生。这其中涉及的各种阴私陋习,手段秘案,不深入其中就不能了解其全部。人都说衙门里的狗都能辨别富贵高低,指的便是衙役看人眼色的功夫之深了。
现在的刘大芳由许哲一手提拔,虽说家里也是邕城本地人但是衙门根基很浅,轻易容易翻船,自然紧着许哲。况且许蒙牛只是在邕城几年,和刘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刘家也不在乎这几年的好处,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大芳人是仗义,不过你也不能事事靠的他,该懂的还是要学的。”这就是在提点许蒙牛了,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哲也不恩呢该保证以后和刘家真的一点冲突不会有,与其到时候伤了情分,不如现在就分清楚。
“而且,大明律,官员最多连任两载就得换地方,一任三载,也就是说前后最多六年时间。在邕城还好办些,等离开到了其他地方总不能还让大芳跟着去帮忙吧。”
这话就是对着许蒙牛的性子说的,如果对着许蒙牛说要小心刘家注意刘大芳,估计以许蒙牛的性子即便嘴上不说出来,心里也会惦念,估计不到几天就会被发现异常,反而不美;但是如果让他为了许哲将来努力学习,即便他自己不愿意,也会逼着自己学,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果然,许蒙牛对于许哲的这个理由深以为然,虽然皱着眉头表示事情繁琐,到没有不准备干的心思出来,看着样子像是准备以后通宵达旦了。
许蒙牛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许浩元了。
许哲看着许浩元慢条斯理的坐在一边喝茶,心中平复了下来,仔细想了想最近一个月邕城的大小事宜,心中大概有了底:“赵主簿是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