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安墨-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好痒!

    见安墨脸色不对,李薇立刻有些讨好的扯着安墨的袖子摇摆,改口道:“是师傅你最有想法啦,总是能想出不同的花样,王大娘都说师傅你是读过书的女子,是聪明人哩。”

    虽然明显是谎话,但是安墨被拍的很爽就是了,于是她大发慈悲道:“你从我这里拿点肉松回去吧!”

第五十四章 后续() 
“你从我这里拿点肉松回去吧!”

    入冬以来;安墨不好再给壮壮和乐乐弄什么水果粥蔬菜粥,但是怕他们营养跟不上,她愣是将肉松给弄出来了。

    “我也不剩多少了,你拿少一点;如果你弟弟爱吃,你再给他做就是了。”

    李薇高高兴兴的拿着肉松,忽然顿住:“可是师傅,那个肉松做起来好费肉的;我娘上次说了不让做。”

    蛋糕之类的小吃,一两个鸡蛋李薇她娘对小弟还是很舍得的,但如果是肉嘛;就算是对小弟;她娘都不大舍得啊!

    安墨不在意道:“是你弟弟吵着要吃的嘛,你先做了再说;到时候你娘骂你你就说再不做了;让你弟弟去跟你娘闹吧!”

    李薇点头就要回去,安墨喊住她:“记住;拿回去后不要直接给你弟弟;要在你弟弟面前偷偷吃。”

    李薇满头雾水回去;哪有人当着面偷吃的,那叫什么偷吃。

    回去后,李薇果然当着小弟的面背过身去偷偷吃了些肉松,话说她也很喜欢这肉松哩。

    小弟看到立刻过去看她吃什么,然后怎么也要吃肉松,不给就要喊就要哭。

    李薇委委屈屈将一小包油纸包着的肉松给了弟弟,那点子哪里够半大的小子吃的,她弟弟才两口就吃完了,吃了还要。

    李薇自然是拿不出来,她弟弟便嚷着还要还要。

    等李薇她娘发现不对出来看时,李薇和弟弟已经炸了好几块大肉了,她抬手就要打。

    李薇边跑边嚷嚷:“是弟弟要吃的,又不是我要吃的。”

    她娘骂道:“不是你提起你弟弟才不会想吃呢!”

    “明明是师傅给我的、”李薇大叫:“每次师傅给我什么,我要是不给弟弟你们就要打我,现今我给了你们还要打我,我以后都不要了。”

    李薇的娘放下手,恨恨的捏了她一把才道:“就你一人最事多。”说着嘴里嘀咕几句安墨的不是:“那个搅事精。”

    安墨是一个不肯委屈屈就的人,每每买什么衣服布料首饰之类的,都不买差的,因此每次给李薇的东西都是好的。

    她被里正媳妇王大娘说的吓了一跳,当日拜师礼时,王大娘说的太重,把一些人拜师后学艺几十年方回家的事说了,安墨又不太懂这边的规矩,真以为自己要是不管,李薇她爹娘也不会怎么管她。

    当天的事情是她先挑起来的,因此这责任她也只能负了。

    事实上她给李薇的东西也不多,怕她拿回去也收不住,只是偶尔半块布,一个荷包,几条手链,一些个吃食而已。

    不过就算如此李薇她娘也不肯让李薇和安墨断绝来往,且不说少了这些东西家里少了补贴,就是些不中用的东西,她再给李薇添东西也要出一份呢。

    李薇她娘舍不得安墨的好东西,这事不了了之,她看着锅里的肉丝丝,几大块肉熬的,心泛疼的很。

    李薇的小弟壮实的很,看见姐姐和娘拉扯,也只在一旁往锅里捡肉吃。

    李薇推她弟弟一把:“别吃了,娘舍不得哩。”

    她弟弟就要嚎啕,她娘立刻哄道:“舍得舍得,娘的乖儿,为了你娘什么舍不得哩。”

    接着她娘瞪了李薇一眼:“你还不赶紧快些熬。”

    李薇嘀咕道:“我人矮,可没这么大力气,之前好不容易熬出这么些差点栽锅里去哩。”

    “那你告诉我怎么弄,我去弄。”

    “师傅说了,这是她的秘方,不能外传。”

    李薇她娘气急,抬手又要打:“你眼里只有师傅是不,还有没有你娘。”

    李薇立刻道:“二姐会哩!”

    李薇她娘板着脸:“刚不是还说不外传吗,怎么你二姐又会了,莫哄我。”

    李薇道:“二姐可聪明哩,她就看过一次我师傅怎么做,吃过一次这肉松就会哩。”

    李薇她娘迟疑,确实她的几个儿女中就属这个李二姐最机灵,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把她送去大户人家府里做丫鬟。

    本想着她还能更上一层有些造化的,可惜那个不中用的还是给回来了。不过至少学了一门有用的手艺,证明她当初把人送出去没错。

    李薇又推推她弟弟,她弟弟立刻嚷着:“叫二姐出来,叫二姐出来给我做肉吃。”

    李薇家的事,安墨不大放在心上,等李薇走了她便又拿起未完成的肚兜穿针引线。

    晚上,洗漱后壮壮和乐乐躺在被窝里眨巴着眼睛看着安墨。

    秉持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安墨已经开始给壮壮和乐乐讲故事了,讲的必须是国民男神孙大圣的故事。

    鉴于安墨是一个有着微妙强迫症并直线条理科生的思维,她讲故事不喜欢倒叙也不喜欢抽段落,一定要从头开始讲。

    问题来了,她选的从头开始都不是大闹天空,而是大圣从石头里蹦出来那一段。

    这么一对比,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壮壮听得直想和大圣一块去花果山,乐乐冷静的开始抽丝剥茧,他开始问那块石头从哪里来的呢?

    女娲补天留下来的。

    女娲是谁?为什么补天?

    于是安墨从西游记一路追本溯源到封神演义然后到三清到洪荒时期,最终她讲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oo

    明明也不是一个系统里的神话故事,愣是让她给串联到一块去了。

    并且,安墨发现乐乐有些话唠的趋势,在她给两孩子讲完一遍后,乐乐还又给壮壮讲了一遍,然后乐乐还给后进门没听到的李铖接着讲了一遍。

    安墨惊讶的发现,虽然因为年纪问题,乐乐的口齿不是很清晰,但是整个故事的逻辑顺序都是对的,以乐乐现在这个岁数来说这已经很难得。

    由于故事来来回回的讲,进度略慢,今晚才讲到精卫填海。

    壮壮和乐乐作为没什么见识的小孩,实在很难理解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到底是什么样子,安墨只能安抚他们明日画给他们看。

    好不容易哄着孩子睡着,安墨微微叹气,照这个进度什么时候才能将孙大圣的故事呢。

    等李铖进屋,门打开时带来一阵冷风,安墨不自觉打了个哆嗦,赶忙把头也缩进被窝里。

    她看着床边的窗户,原本是纸糊的,被她用厚不糊了一层,就是这样还是能感觉到风从里边透过来,要不是怕没光,她都恨不得直接用木板给封死。

    “等天热一些,一定要把玻璃给弄出来。”安墨嘀咕着。

    她声音太小,李铖听得不真切:“什么?”

    安墨道:“没什么。”

    李铖不信:“你刚刚明明说什么梨,你想吃梨了?”

    “是玻璃。”安墨道。

    “玻璃??”李铖道:“只听过琉璃,玻璃是个什么物什。”

    琉璃!!安墨眼前一亮,微微起身:“你知道琉璃?那你知道在哪买吗?”

    李铖笑道:“是有人喜欢那些个色彩斑斓的东西,不过你要琉璃瓶做什么。”

    “琉璃制品只有瓶吗?”安墨一手支撑着,问李铖:“不能做成窗户吗?”

    “做成窗户?”李铖笑道:“这倒没有听过,你想要琉璃做得窗,琉璃好看是好看,但到底易碎。”

    安墨道:“反正既然有的卖,那做成什么样不都可以吗?!”

    事实上琉璃的制作方法曾一度失传,后世虽然重新研究出琉璃的制作方法,但是新式的琉璃和古式的琉璃存在一定的差异。

    琉璃工艺性和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甚至被称为人造水晶。

    有了琉璃还要什么玻璃,安墨立刻舍弃了玻璃窗,她也不要什么彩色琉璃窗,只要单一色彩的就好,如果上边还能弄些个图案什么的更好了。

    于是她嘀咕:“如果知道琉璃的制作工艺就更好了。”

    李铖耳朵一动:“怎么,你还想做琉璃生意,那可不好做。”举凡是这些工艺秘技背后都有大势力支撑,其他人哪怕知道也卖不好还会被人排挤。

    比如制盐,掌握在官府手中,虽然不是没别的人会,但是贩卖私盐会被问罪的;比如造纸,绝大多数掌握在蔡家手中,比如瓷器由杨家引导

    琉璃虽然明面上最大的贩商是洪家,但此前洪家是先厉王的门人,只是厉王被圈,现今也没什么人主事,市场有些混乱。

    要说制琉璃的方子,李铖还真有,这是大哥之前搜到的,大哥还曾笑颜,若是以后家里没了他容身的地方,他便靠卖琉璃做个富翁。

    可惜,大哥没能等到那天。

    安墨的声音拉回李铖的思绪:“我没想着卖,就想知道怎么做的,自己做做。”

    李铖看着安墨一笑:“好,那咱们就自己做,等出冬就砌窑。”

    “咦?”安墨惊讶的看着李铖,这样也行:“你还真会?!”

    李铖双手背在脑后:“睡吧!”

    安墨:“”睡了。

第五十五章 建房() 
李铖的话语实现的比安墨预期来的要早许多;是在将要出冬还未入春的时候。

    大雪覆盖了几个山头,还未消融,入眼处全是白茫茫的一片,虽未融雪;但是刮得风却不那么凛冽了。

    李铖带着寒气进屋和安墨道:“雪停了几日,想是不会再下,咱们请人一道把窑砌起来。”

    “现在??”安墨窝冬窝了好些时日,窝出了一身懒病(原来也不勤快);她透过窗缝往外看,雪已积得许厚:“现在能砌什么东西。”

    “按着天气来看,雪是不会怎么下了;现今只等雪融;天气暖和了就要开田,现在这个时候请人;正是时候。”

    李铖看看屋顶;眼中略有忧色,他这老房子是木屋;饶是他每天清理顶上的雪;但这屋子显然不中用了;被一个冬日雪水泡着,到时候再被太阳一晒,只怕不能再住人了。

    也是他此前没考虑好,谁知道今年会下这样大这样久的雪呢。好在他当机立断退下来了,若是他还在兵营里,留这母子三人,也不知道她们熬不熬得过去。

    李铖出去后,安墨挣扎半响才从被窝里出来,她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口罩(这些全是她一个冬天里研究出来的),务必全副武装不漏一点风,这才出门。

    村里果然有人出来走动了,有人在铲雪,有人在拍雪,想是要把雪拍的严实些,直接当路来走。

    她这个小院落里很是整洁,李铖跟火炉似的全不怕冷,每日出门,风雪无阻,因此门外两旁虽堆起雪,中间竟还有一条道留出来。

    安墨踩着皮靴(李铖出品,这厮竟然会做皮靴,瞬间就把安墨小打小闹的那些围巾衣服给比下去了),放心走出门。

    隔壁屋,三丫和她娘正在铲雪,三丫见着安墨立刻丢下铲子蹦跶过来:“安墨,你可算出门了。”

    虽说这个冬天冷得能把鼻子冻掉,但说起来什么事情都干不了那是相比平时的时候,一般大家还是会偶尔出个门,总要去打个水看看田扫扫雪不是。

    像安墨这样,真的一个冬天都不出来的还是少见。

    三丫拉着安墨:“你之前做的手套可好使了,我娘还说要来谢你,只是不得空哩。”

    关于手套早就有了,只是三丫之前来看安墨时手冻得通红,安墨才发现她的手套是一层的,于是安墨给她弄了里边有毛外边是皮的手套,既保暖又防风。

    安墨看着三丫的房屋,就吴氏一人在外边铲雪,她问:“你爹和你哥哥呢?”

    “他们都去村口那边去啦!”三丫道:“这两天总算雪停了,里正来人说,要把村里通向外边的路打通,家家户户都要有人去。”

    安墨点头,表示知道了。三丫凑近安墨道:“听说你家要砌新房子啦,刚刚诚子哥还找我爹帮忙哩。”

    安墨又点头,问道:“这个时候愿意帮忙的人多吗?”

    “当然多啦,一个冬天下去,都没和外边来往,光吃家里存的粮食,你们家要找人帮忙,光包饭就有好些人愿意哩。”说着三丫神经兮兮凑过来,小声告诉安墨。

    “我伯娘前两天过来了,说要借大豆,我娘没同意。我娘说这场大雪后家里本来剩下的就不多,我哥哥还没娶亲呢!”说着说着话题就歪了:“本来我哥哥之前就要娶的,要不是下雪封了山。我娘这几日还在念叨呢,也不知道地里的东西都冻死没有。”

    三丫絮絮叨叨,活像没说过话一般,一股脑把自家的事全告诉了安墨。

    安墨思绪飘远,她总算明白李铖一直以来脸上的凝重感是怎么回事了,还当他天生就是那样的表情哩。

    看来这次的雪,后果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

    这挖路铲雪就是连着好几日,等忙够了,李铖告诉安墨可以准备自己家的事了。

    安墨问他:“外出的路就弄好了。”

    李铖摇头:“只是把雪压严实了,不会崩塌,要过去勉强也能过得去,还是不好动身。”

    安墨点头,又问:“要准备什么?咱们房子盖在旁边吗?”

    “你要准备每日的吃食就成,我托了吴婶一块帮忙。”李铖指着李力家旁边不远处:“咱们的新房盖在那儿!”

    安墨看过去,不解道:“之前不是说盖这边吗?”她指着山脚下一大块空地,她之前开垦的良田旁边。

    李铖摇头:“这山上都是雪,盖在那,就怕到时候雪融起来会出事。”

    村里原本有老窑,但是一直用的那个离李铖家太远,不方便,准确的来说,是李铖家里太偏。因此李铖在山上平坦出重新建窑烧砖。

    作为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现代人士,安墨首次亲眼见到烧砖的窑,第一次看到烧砖的情景。

    于是一不小心她想到了水泥。

    水泥这东西说难吧,也不难,虽然安墨学得是物理方面的专业,但是这种基础类的东西还是知道的,关键在于现代搅拌水泥凭借的机械造业,在这里凭借原始的劳动力不知道做不做的成。

    而且大冬天的,把雪翻开,找适合的泥巴烧砖就很不容易了,还要找砂石做水泥,实在有些难为。

    但是安墨不止是有强迫症,还有些执拗,她现在住的屋子吧,也住了这么些日子了,还是左看又看的不顺眼,若是新房砌出来,还是个光秃秃的,让她怎么顺心。

    不止水泥,要是条件允许,墙漆她都想弄出来。

    冬天环境不大好,光烧砖就烧了将近一个来月,这边开始打地基,那边转头仍在烧着。

    按道理,这个天气这个时候是不应该砌窑的,本来就全是雪。不论是雪覆盖窑烧不起,还是窑的热量把雪融了,都不是好事。

    但李铖思索这他那房子是在不成样子了,到时候大雪消融。估摸着会涨水,估计会出事。

    安墨到底把水泥作出来了,准确来说是类似水泥的东西,商城里有一种胶,专门用作建筑方面,虽然碎石少了些,石灰基本没有,颜色也是褐黄有些不好看,但作出来的成品坚硬可用。

    李铖随着安墨捣鼓,居然真让她捣鼓出来有用的东西,也不二话,立刻就用上了。

    此前他见安墨又是烧东西,又是搅拌又是玩泥,还以为她要自己做瓷器做琉璃呢,看了半响的笑话。

    等安墨摸清了水泥的比例,把胶递给李铖,让他按着方子弄,他才知道是什么东西。

    李铖拿着方子道:“按你这上边写的,最后出来的东西倒是用来修路比砌房要来的好。”

    安墨怕写的不清楚,还特意把最后出来的成品及干硬后效果都给写了。

    安墨惊讶的看着李铖,露出‘有些见识嘛你’的赞赏目光:“这个是用来修路的,不过建房也行啊,不论是地板还是墙壁,砖头陪着水泥更好么。”

    水泥是苏出来了,墙漆安墨是怎么也没弄出来,一是这地方找不到铅油,而是这个时代白色不作主流,安墨一心想整出来的白色墙漆直接被李铖打消了。

    但要弄其他颜色的墙漆吧,颜料方面又是一个大问起。

    安墨不得不再次打起了壁纸的主意,主要是买壁纸还不是很打眼,大不了说她奢侈,说是浆过的布料厚纸也有人信,直接买墙漆,那么大桶她还真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来。

    房子砌得不算慢,只花了将近一个月。雪还没融,但按照时日已经是春天了,农人主要是看地理,许多人都去看地里作物活没活,帮忙的人慢慢少了。

    最后几天安墨和吴婶一起做了一顿大餐,蒸了好些个馒头,给大家带回去,李铖再每人给些干肉,也就好了,没花钱。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宁愿要吃食就是了。就这么些东西吴婶还念叨着李铖太实诚呢。

    吴婶念叨李铖一般用的词比较委婉,诸如实诚、心眼实之类的。说安墨就有些直接了。

    光安墨每天煮饭做馒头她就唠叨了许久,什么哪有一大早就吃硬米饭的,什么白面馒头太浪费粗面就成,等等等等。

    安墨:“”看来华夏的劳动力廉价是自古有之啊!

    房子砌好后,跟安墨之前预设的完全不一样,她之前想的是几层楼的别墅型,李铖直接建了两进院落,后来在安墨的唠叨下,才勉强加了一层。

    还不是每个房子上边都加一层,只加了一边,另一边做成了平空的顶,方便晒东西。

    不过这房子可比现代的楼房高许多,安墨抬头,不要说屋顶,就是房梁,她踩着杆都够不着。

    由于是新房,虽然没有上漆,但安墨还是下意识的想空一些时间再搬进去。

    李铖完全赞成,而且他还打算要选个吉日搬家,到时候还要请那些帮忙的人再一起吃个饭,办几桌酒席才行。

第五十六章 雪后() 
李铖新砌的房子在整个村庄里都算是顶尖的;足足两进的房子还是首次出现,以往村里人砌房都是长条形的,顶多两旁多两间。

    在安墨眼里这房屋有些南北合并的意思,前院有一面照壁;这明显是南方的照法,她还曾旅游时在某小镇参观过这样的古宅,后方的屋子仍然北方的建造方式,因为炕的原因;房间很大。

    外围还有一圈围墙,吴婶围着新房啧啧称奇:“要不怎么说诚子有见识呢,瞧瞧这屋子砌的;多气派。”

    安墨:“”

    吴婶扯着一旁的李力道:“等过几年;三丫嫁了人,家里添新丁;咱们家也砌个大的;就照诚子这房子砌,咱们也砌两层。”

    李力在一旁满面笑容;点头应是。

    说是两层;实际上;二楼真正的房屋才三间。

    安墨不知道,这照壁是李铖特意为她砌的,他看秋天的时候,安墨老喜欢待在门外院子里,有了这照壁也不怕她在院子里待了。

    即便这新房打眼,搬家那天来吃酒的人也不多,原因是春日来了,雪开始一点点消融,大家都在规整自家的田地。

    李铖的伯娘一家又来了,之前李铖找人帮忙时,他们一家的男丁几乎天天来吃饭,做事却没怎么做。

    现在来了,话里话外是想着让李铖把旧屋‘借’给他们,张伯娘更有趣,还道这新房子这么多屋子,他们几个人住不开,想让她小儿子住过来,把这边当成婚的新房。

    安墨:“”

    她有时候很佩服张伯娘的脑回路,她究竟是凭的什么认为李铖会同意呢!

    好在如吴婶所说,李铖冬天那堆粮食很是积累了些善缘,比起以前要田地那次,这一次大伙口中很明显是帮李铖的。

    舆论上占上风,李铖大伯没办法,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底不是件愉快的事,原本兴致勃勃想逛一逛的安墨在搬家后又宅起来了oo(姑娘你原本就不想出门吧)

    新房子房间很大,她那个布衣柜直接被李铖嫌弃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弄了个大衣柜,实木的,还泛着香。

    现在房间里梳妆台什么都齐全了,安墨的房里活动范围很大,窗户还是按照她的想法,做的很大,采光好,不过暂时仍然是木窗户糊上了纱布。

    琉璃窗且还有得等。

    五月初,安墨正在房里做衣服,她现在已经进化到外衣也能手工制作了,好吧是半手工。先给李铖做了两套劲装练手后,确定没问题,她才开始给自己做裙子oo

    说起衣服,前世有一位明星以红毯服装闻名,但相对大众惊叹的龙袍装束,她更喜欢那套踏雪寻梅。当然在这时代,她也不能真做那样低胸的款式,不过做类似的下摆也可以么。

    由于白色似乎是个忌讳的颜色,安墨挑了款微微泛着蓝的布匹,而后用买来的特殊颜料,绘出一副山水写意。

    三层布,除了最里边那层是一整条,外边两层是切开后镶上去,只是摆着的话看起来不像这个时期的汉服,反而有些像唐时的齐胸,因为为了显高,她下意识的按照现代礼服的做法,裙摆直接从胸下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