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之安墨-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方就开始了。
等衣服做好后,安墨穿上一看,挺漂亮的,可惜外边温度还没回升,现在还不能穿。
于是她开始接着乐乐和壮壮做亲子装,小孩的衣服没那么复杂,款式还是那个款式,只是在衣服下摆画出了山尖。
这亲子装是之前帮李铖做劲装的时候突然想起的,安墨发现李铖不太爱穿广袖长衫,更喜欢短打,可能是为了行动方便。
安墨做了劲装后,顺便给壮壮和乐乐做了同款,父子三人一块穿着,看着还挺有趣。
就是李铖,也难得夸赞几句,这个平时寡言的男子,竟然对这些父子互动活动很是喜欢。
“咚咚咚咚咚”
安墨被一阵敲锣声唤醒,从固定的氛围里出来,她的房间在后边的屋子,前一进屋,是厨房、杂物间大厅饭厅还有客房,后边是他们住的地方,加上楼上有六个房间,反正现在怎么住都够了。
安墨看不到外边的情况,只隐约听到人声,过了半响,李铖过来了。
安墨询问:“刚刚外边是谁?”
“是来收税的衙役。”李铖轻描淡写仿佛隔壁吴婶串个门而已。
安墨惊讶:“往外边的路全通了。”
李铖冷哼两声:“要收税了,他们总是有办法过来的。”附近几个村庄都是大雪覆盖,这样大范围的雪灾,按理来说,朝廷哪怕没有赈灾也要减税才对。
可是今年还没到丰收季节,就有人迫不及待来收税了。
李铖暗暗叹气,但愿不要有疫情出现,否则这么近李家村的情况还真不好说。
安墨愕然,正想再问,李铖已转移话题,他指着安墨手中的衣服道:“给两个小崽子做的。”
安墨点头,笑道:“这个我打算给他们做了上学穿,你看好不好看。”
李铖点头:“好看。”自冬天第一件成衣起,一个冬天安墨都在做东西,不是衣服就是鞋帽,李铖作为受益者之一当然只有赞许的。
虽然吴婶和伯娘都和他说安墨不出门干活,但李铖看来,外边那些脏累的活他一个人就能做了,犯不着女人再出去。
当初他特意找一个读过书识过字秀才之女,难道娶回来是特意让她种田干活的?!何况李铖也觉得安墨少出门的好,不过一个冬天,少女长高些许,眉目愈发秀气,很有些气度。
李铖笑道:“怎么,没给我一起做一件一样的?!”他知道安墨喜欢弄些个亲子装,此前还做过胸前有老虎的衣服,家里人人一套,说是什么家居服,只在屋里穿的。
虽不大得体,但确实穿着松快。
安墨惊讶:“你也想要这样的,可是这个图案不适合劲装啊,长衫你也不喜欢啊。”
李铖淡淡道:“总要有两套体面见人的衣服么?”说着他哀怨的看了安墨一眼:“你总不会不给做吧!”
等安墨结结巴巴答应一定给李铖做一套,李铖才又转身出门。
安墨不禁打了个哆嗦,想起之前李铖的眼神,一阵恶寒。刚刚,李铖那算撒娇吗?
这家伙怎么,最近奇奇怪怪的啊!!
可惜的是,地面雪直到半个月后才化了,而几个村一起办的私塾,那个教书先生病了。
安墨拉着壮壮和乐乐,摸摸他们长到半长的头发:“看来你们暂时不能上学了。”
听说镇里来了许多人,乱哄哄的,那么远安墨也不想把孩子送过去。
安墨想着要不要开始教孩子写字。
李铖又上山去了。他要去看看山里那几头牲畜怎么样了。
山上的虽然是简单的木屋,但李铖在里边铺了草,最开始的时候还会偶尔过来看看,后来雪下得大,李铖干脆也没拴着它们,只给它们留了大堆的草,之后就没管了。
之后又是砌房子又是搬家,忙得忘了,这两天交税,他是出的银钱,但也有银钱不够只能用粮食的人家,这倒让李铖想起了山上。
他还有东西藏在山里呢,现在新房那边也挖了地窖,倒是可以移出一部分过来。
到了山上,李铖惊讶的发现,几头牲口都还在,可能是外边太冷,哪怕没拴住它们,它们也没离开,只是房屋里不太干净,一股不好闻气味。
两头鹿的状态还好,驴和羊的状态显得有些衰弱。
李铖四处转了一圈,确定没什么大的活物,想了想,把东西驼在驴身上,只牵着驴下山了。
其实他那旧房子够养这些活物了,只是现在家家户户都在观望,还是先别带下山的好。
没见明明出冬,三叔也没按照以往的规矩杀猪来卖。
安墨是个挺重视教育的人,建房的时候就特意准备了书房,壮壮和乐乐当然还够不到书桌,不过在矮几上写东西倒是刚刚好。
于是安墨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教孩子写字,在现代,哪个孩子是真等上学了才学字的,她当年学前班之前就背了加减乘除四个表呢。
参照现代方法,她弄了块黑板,其实就是个架子,上边有木板可以夹着宣纸,然后在上边写字。
一般来说,认字先从简单的开始,而且壮壮和乐乐已经听她念过千字文了,乐乐学的快,壮壮学得不慢,但是忘的也快,但不管怎么说其实他们认得一些字了,只是没动手写过。
安墨首先想到的是学自己的名字,问题来了,和小孩相处了大半年,她居然不知道小孩的大名是什么,只成天喊着壮壮乐乐的。
于是,安墨退而求其次,先从比划开始教。没错,横竖撇捺之类oo“
第五十七章 上学()
“他们叫什么名字?”
李铖刚进门这么突兀的一问;愣了片刻:“谁?”
安墨白了他一眼道:“壮壮和乐乐啊?”
李铖愣住了,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事先思虑好。
“他们都四岁了,我还等着送他们上学呢,还没大名吗?”按照安墨的想法;哪怕上幼儿园也得有个名字才是,没有名字怎么上的户口。
春日的某一天,据说是个吉利的日子,在村里人尤其是里正的见证下;李铖总算将父母的牌位迎回了家,新家。
鉴于李铖他祖父母一辈虽然已故,但是在大伯家祭着;两边又分了家;因此李铖这边家中祠堂里唯有李铖父母两个牌位。
同时,李铖请了几位族老;在自己这一房新丁簿上郑重添上了两个名字:李姓思诚、思黎。
对此;安墨在看新鲜一般看了整个古风祭祀流程后,只有一个感受:真自恋;给孩子取个名字还要思念自己。
安墨诡异的看了李铖一眼;认为这厮简直闷骚到了深处。
还没到六月;雪化的差不多了,村里一片哀嚎之声。
大多数田地果然如预料中一般,冻死了。
去年种的粮食全都报废,今年还要交税,再加上接下来一年家里人的吃食,一季的产物足以击垮农人。
“还好我们家在山上开的山地多,还有些地底下的产物。”三丫过来时脸上只有些可以,没有太多悲伤:“我娘之前还一直说我伯父不厚道,当初分给我爹的地少,现在倒好,咱们损失也少么。”
说着三丫凑近安墨:“你之前给我娘的那小片秧苗居然没坏,我娘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小心点别让人发现了,免得大伙来闹事呢。”
往年这事不是没有,总有些人家田地侍弄不好,若是有起坏心眼的,自己家不好,也看不得人家好。
何况今年这样的大灾年,听说附近几个村的田地都冻坏了,村里的路开后,去镇里的人都说,镇上的东西贵了好多,粮食直接翻了几番,而且好多东西都不收了。
三丫一个冬天积存下来的络子锁在盒子里,根本换不来东西。
李薇也神秘兮兮的凑过来:“我二姐说翠妞说她奶奶说她爷爷想让诚子哥再去运一批粮食来呢!”
这一连串的‘说’差点没把安墨绕晕。
等晚间李铖回来,确认了确有其事。
安墨道:“那你不是又要出门。”
李铖深深看了安墨一眼,摇了摇头:“去年那些东西都是找了好些兄弟一块运过来的,听说其他地方还有比我们这边更严重的,冻死不少人,不说各处都是如此弄不来什么粮食,就是弄来了,这一路不安全,恐怕我们也护不住。”
李铖没说的是,以往他们家住的偏僻,房屋也破旧,压根没人过来,留安墨母子在家,托吴婶一家看顾,也就是了。
但是现在他们心房建的这么好,又几次出了些风头,恐怕再不能跟以往一般低调了。
李铖这几次出门,已经发现好些村里的单身汉在外边晃荡。若不是他此前打过大型野物,身手大家都知道,恐怕都有人敢摸进来。
这种情况,他怎么也不敢放心安墨一个女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家。
两排的房屋,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住,的确空旷了些,外边一圈小围墙根本防不住人。
李铖看着空旷的前屋,思索着是不是要买个人回来,看门也好。
听说其他地方灾情更严重,好多地方直接坍塌了,想来灾荒之年逃荒的人多,到时候买人也便宜。
思来想去,买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更好,刚好安墨不会做饭么。他们年纪轻,上边又无长辈,无论是买小丫鬟还是买男仆都会惹人闲话,想来买个妇人是最好的选择了。
一道清脆的女声打断李铖的思绪。
“不如咱们养条狗吧!”安墨双眼亮晶晶的看着李铖。
李薇和三丫的话提醒了安墨,她压根没管过自己那块田地,地里的雪也是随它自己溶,等天气好了去看,发现好像也没出什么问题嘛。
听了三丫的话才知道,原来大家的田地都有问题啊,想来她买的这批秧苗不只是产量上比普通的苗好,估计存活率也高出许多。
防人之心不可无,安墨想着李铖的心思不是在打猎上就是在木活上,她自己也不愿意实时去看,不如养条狗啊。
养狗看田地的想法完全来自前世的网络农场游戏么。虽然游戏里那狗看的其实是牧场来着。
还别说,安墨的异想天开倒是打开了李铖的思路,之前他担心山上的活物弄下来后别人眼红。
哪怕因为他之前的帮忙,大家不好明着要,可暗地里做些手脚,里正即便知道了也只会息事宁人。
养上两条狗看门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李铖直接去村里养狗的人家家里去问,恰好由一户人家家里养的狗才生产完,由于年景不好,他们家正想把新生的小狗全都扔了呢。
李铖干脆一小袋大豆全都换来了。
一共六只,站都站不太稳的小土狗被李铖用灰布给捧了回去。
不得不说,即使只是土狗,但是一窝的幼犬挤在一块萌死人啦/
最兴奋的不是安墨,是壮壮和乐乐,乐乐戳着小狗,嘴里突然喊着:“小小鹿。”
“这不是鹿。”安墨纠正他:“这是小狗。”
乐乐乖乖的改口:“小狗。”
壮壮双手捉着一只狗就要抱出来玩,安墨赶忙阻止他。
安墨也是有那么一点育狗的知识的,什么幼犬不能和大狗接触容易有病菌之类的。
她想起,古代可没有育苗神马的,不论是小孩还是幼犬,都处于脆弱时期,谁感染谁都是有可能的啊。
于是安墨整出一个空空的杂物间,打扫干净,弄了一块垫子,把小狗放上去,确认安全前,最好是让壮壮和乐乐少接触。
要不是没有学过医,安墨都想在商城里买些育苗来打一打了。
姑娘显然把这一窝土狗当前世那些娇贵的宠物犬来对待了。
也许是土狗好养活,不过半个月时间,幼犬已经能满屋子跑了,小短腿跑得飞快,还有六只,一不小心就一窝散开到处跑了。
可能是最开始安墨给它们准备了房间的原因,它们倒是挺乖,每次拉沙都会回到那个屋的角落里,每晚睡觉也会回到安墨准备的垫子上。
壮壮和乐乐现在也喜欢出去玩,每回都带着一群小狗到处跑,那些小狗要是去追他们,他们便撒丫子跑得欢快,那些小狗要是自个玩去了,他们又回来找狗狗。
看的安墨直笑,也不知道是谁在逗谁玩了。
两个棕黄色的小狗,三只灰色的,一只黄白的,乐乐偏爱黄毛白肚皮的那只,壮壮没有偏爱都挺喜欢。
目前看来一切都好,但是要想这些小狗起作用,还得小半年才行。
好不容易,听闻教书先生的病好了,但是本来就年景不好,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冻死的苗子处理,换上其他能中的东西,忙得很,去读书的也没几个,何况那位先生还发话今年的学费改成吃食了。
李铖牵着驴,驴后边拉着车,安墨买的车总算是用上了,壮壮和乐乐坐在车上,车上还有一袋红薯和一小袋麦子。
原本吴婶还劝李铖来着,让他先不送孩子去上学,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地,今年粮食又卖的贵,不如留着东西等过两年年景好了再送孩子去上学,反正壮壮和乐乐年纪那般小。
安墨不同意,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她一直以来接受的思想么,怎么也不能耽误学习啊。
何况他们家住的偏,壮壮和乐乐都没朋友玩,隔壁的三丫等人过来也是找安墨玩不会跟个小娃娃玩。
这段时间两孩子专门遛狗了,连乐乐都有些坐不住了。
安墨嘱咐李铖:“如果老师就是那位先生不愿意收,你告诉他,乐乐已会背千字文了,壮壮也能认好些字。”
又嘱咐壮壮和乐乐:“要听先生话,不要害怕,先生问问题,你们就大声说,有什么事就告诉先生,知道吗?”
这一套完全仿照现代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嘱咐。
等李铖牵着驴车走了,安墨想起一事,又赶忙喊住他:“你问问先生需要准备什么书,我只给他们带了千字文和幼学琼林。”
“好。”李铖摆摆手,牵着驴车往私塾去。
私塾是附近几个挨得近一齐办的,请的先生也不过是个秀才,也没想着能出什么有出息的大人物,只是上边推行教育,为了不做睁眼瞎,几个里正商量顺势一齐办的。
这么些年来,也只是有几个童生而已,连第二个秀才都没出过。
安墨不能跟着去,也只能在这边瞎着急。
第五十八章 安排()
倒不是安墨不想送孩子去上学;而是之前安墨因为天晴,兴冲冲的把那套山水的裙子穿了出来,还让壮壮乐乐和李铖一块穿,不说这衣服本来就款式新颖;再加上家庭装效果,抢眼指数成倍上翻。
一家四口穿着新做的衣服,带着几条小狗,在村里四处逛了逛。很是惹一些人有意无意的过来打量。
本来安墨还挺得意骄傲的;瞧着没,一个冬天,这衣服做的像模像样;自我感觉缝纫技巧满级了都快。
结果吴氏连着几天过来;话里话外说安墨,嫁了人打扮不用这么出挑;就差没说她勾人了。
安墨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换了条裙子而已,引来这样的后果。
再说她这张脸吧;是一张乖巧好学生脸;除了眼睛大些;没什么特别的亮点啊,清秀有余,完全不美艳啊!
再说这身子板吧,虽说养了大半年,长高了些许,还是块豆芽菜啊,没胸没屁股的,李铖跟她一张炕上睡了一个冬天,不也一点心思没起吗!
安墨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换了条新裙子,一个还没长开的的小姑娘,才在外边转悠了一圈,居然就就跟勾搭二字扯上了关系。
不管怎么说,安墨后来再没穿过那裙子了,出门更是少,几乎成了彻底的宅。
以至于这次送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这么重要的日子,安墨也只能闲在家中。
当然,安墨不知道的是,原本李铖的意思也是不让安墨跟着去,这个时期的读书人比之普通百姓还要讲究,也不知道这个先生是个什么脾气个性。
虽说安墨的爹也是个秀才,可安墨到底是女子,若见着她带着孩子去,不知道先生会不会不高兴,虽说李铖不在意这些,但到底若是因此事令安墨受闲话,也不大好。
私塾有些远,孩子又太小又不能住宿,所以上学需要每日接送,这样的日子,想来要很长时间了。
安墨看着父子三人走远方才回屋,三丫是特地过来陪她的,李薇也找了过来,她还拉着她二姐,李二姐又把翠妞给拉过来了,因此安墨家里到也挺热闹。
天气暖和后,安墨也没有再整天窝在炕上,衣服什么的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热衷了,恰好孩子的启蒙也有了私塾先生,看这几个女孩来找她,索性便找些事给她们做。
虽说安墨属于已经嫁人的妇人一列,但她和村里的媳妇们聊不大来,虽然和这些小女孩也没多少共同语言,可至少相处的要好些。
除开辈分,也算是朋友一类了。
安墨对三丫道:“之前和你说的养蚕的事还记得吗?”
“记得。”三丫点头:“可我娘说,今年肯定没余钱养蚕了。”
安墨从杂物间柜子里去取出一个盒子,递给三丫,三丫打开一看,好家伙,里边全是白胖胖的蚕,她惊喜道:“安墨,你什么时候买来的?”
安墨道:“前些日子,李铖去镇上采购时,我让他顺便一起买回来的。”
这确有其事,前些日子,村里的路一同,李铖几乎是第一批出村去镇上的,没办法,他家里本来就没什么存活,又砌了心房,实则有好多东西需要采办的,出去前他问安墨有什么想买的。
李铖本意是问安墨有没有想买的女儿家的东西,诸如胭脂水粉之类的,奈何安墨想了半天,才想起关于蚕种的问题。
没办法,有商城这样的逆天利器,若是李铖不在,安墨的日子只会更潇洒绝不会缺什么,也是前些日子三丫愁闷的样子在安墨面前晃来晃去,安墨才想起这一遭。
比起农人,镇上的人日子也不大好过,那些家底厚的也罢,但布庄的老板是纯粹的商户,只有那布艺店没有田地,粮价一上来,他的日子不大好过,李铖一去,之前还卡这价的蚕种几乎是半卖半送推给李铖了。
等李诚买回来后,看他也不管这事,趁他不注意安墨果断换上了商城的品种。
安墨道:“你拿回去吧,先养一批,据说这蚕不止吐一道丝,你先把丝留着,等蚕种够了,再说。”
三丫点头,抱着蚕盒很是欣喜,过了一会又道:“可我还不会织布呢!”
这个安墨知道一点,她看过一些纪录片,视屏里边那蚕茧要煮了后才能挑丝,可这种蚕能吐几道丝显然不能用那样的方法。
好在买蚕种的时候,安墨顺便买了资料书,从这种蚕的养殖方法,到挑丝纺织甚至是染色都有讲解。
安墨前世时期,市面上的绸缎大多数不是纯绸缎,里边或多或少有棉麻等其他纤维,属于合成品,相对来说,比起桑蚕丝,她个人更喜欢木薯蚕。
说来要不是姑姑从事的职业,她都不知道原来丝绸还分那么多种。
安墨估计这种蚕属于基因合成生物,怎么看也不像是自然产物。
安墨只道:“反正你只管喂东西给它们吃,偶尔看看,既不要热着也不要冻着,然后清理一下环境,先不管其他,到时候我再告诉你怎么挑丝。”她得现在家里研究研究。
三丫不再犹豫,欢喜应了。
解决了一个,安墨对上李薇亮晶晶的双眼,李薇道:“师傅,我呢,我呢?!”
“你?!”安墨道:“接着做吃的吧!”刚好万物复苏,虽说田地的东西冻坏了大半,但山上该开花的还是开了花。
“你这几日若是闲的发慌就替我去山上采些东西回来,过段时间,来我这里做豆腐。”安墨思索着,壮壮和乐乐开始上学,到时候一定起得很早,要是能把豆浆弄出来就好了。
“师傅,你还会做豆腐?!”李薇开心道,要知道村里就四叔家卖豆腐,其他人都不会做豆腐。
安墨果断摇头:“不会!”
“啊!”李薇的脸立刻垮下来了。
“做着做着不就会了。”刚好李铖之前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许多黄豆,可派上用场了。说来豆制品简直是零食的必备原材料,水豆腐、油豆腐、香干、臭豆腐、霉豆腐等等等,安墨早就想光明正大的吃了。
商城里的东西,她每次都只敢吃一点点,还得偷偷吃,不然李铖就会问,他居然还想看着安墨做想把做法学过来,安墨现在吃零食都是背着人吃的oo“。
说来,李薇作为一个吃货,在安墨的纵容下越发往吃货的方向发展,要不是以来她仍处于长个子的生长期,而来回去后干的活不少,只怕早就往横向发展了。
但是作为一个吃货,李薇有资格当吃货的是,她对于制作食物有那么一些天分,李薇似乎天生能分辨出微笑的味道变化。
由于安墨也不大会做吃食,师徒二人每次做东西都是按照安墨的法子来,安墨就跟做实验一般,分成几份,按比例来,最后做成后,挑最好吃的那一份成品的方子作为以后的基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