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民国俏厨娘-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手,可不地道。”
她想了想又问:“狄九叔,除了腰肝这两样,你店里还做什么?”
这间“苍蝇馆子”的菜单,两三年来从未变过,狄九身为老板,也以不变应万变,对付世人口味的变迁。
“你这小丫头,脑袋里在动什么鬼点子欺我看不出么?”狄九一语就戳破了阿俏的心思,“你狄九叔总共就这么几手看家的本领,一转脸就教你全学去了,那怎么得了?”
阿俏也不着恼,继续笑嘻嘻地说:“狄九叔你可别哄我,我看得出来,你在灶上的功夫早就炉火纯青,寻常的厨子拍马也赶不上的,除了这爆炒之外,你肯定还有更精妙的本事。”
她刻意吹捧狄九,盼着狄九能为她言语所动,再露上一手两手绝活,那她今天跑这一趟可就更值了。
岂料狄九听了阿俏的话,脸色登时一变,相互抱起的双臂不由竟颤了颤。片刻后才压低了声音说,“小姑娘,你这也太高看你狄九叔了。我狄九所会的,不过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来来去去不过这一两招而已”
阿俏见他眼望着店外,脸色惆怅,一时记起上回“江湖上”的小混混来找他麻烦的事儿,登时明白了:这狄九从江湖帮会中脱身,原本那些属于“江湖菜”的菜式,他就放弃了全都不再做了。火爆腰肝这两样,大约不能算在“江湖菜”之中,是狄九的自创,所以狄九才开了这样一爿小面馆,聊以维持生计而已。
她见狄九面露忧愁,一时不知该怎么劝才好,想了想,记起什么,便点了头大声赞道:“是了,我明白了。”
狄九一惊,不晓得她明白了什么,转脸望着阿俏,只见她纤指点在淡粉色的面颊上,煞有介事地说:“古人说,一念精致,便能动人。原来狄九叔一直致力于将看似普通的爆炒腰肝做到最好,难怪您这间小铺子开在省城这几年,却叫人百吃不厌。狄九叔,你这份专注和毅力,可比我这样贪多嚼不烂的要强得多了。”
狄九听见阿俏这样说,心里暖融融的十分舒坦。他见了阿俏的神情,就知道这姑娘早已明白了自己的苦衷,然而为了顾及他的面子与心情,口中只管顺着他的话说。
这狄九在省城孑然一身惯了,不过守着一小爿店面勉强过活,陡然间多了这么一个“解语花”似的小姑娘,或笑语胡吹,或软语安慰,一下子令狄九一直沉郁的性子开朗了不少。
“阿俏姑娘,你你是自幼便学厨的么?”狄九忍不住问起。
“嗯,我姓阮,‘阮家菜’狄九叔你听说过么?”阿俏随意回答。
“阮家?”狄九心想,他确实是听说过一二。只不过,阮家那样的人家,捧出来那些一本正经的富贵菜式,他们这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中人可从来都看不上的狄九这么想着,一时忘了他早已是个远离江湖的闲人了。
阿俏从“苍蝇馆子”回来,天色渐晚。她一踏进阮家大院,便觉家里气氛有点儿不对。走进第二进,她一眼就望见到阮茂学与宁淑两个都坐在花厅里,阮茂学抱着一份报纸在看,而宁淑则望着手中的账册发呆,只是两人并不说话,谁都不搭理谁。
“爹,娘”阿俏打了声招呼。
宁淑的嘴角勉强露出一丝笑,向女儿点点头,“回来了啊!”
阮茂学则“哼”了一声,见宁淑终于开了口,他便也跟着酸溜溜地开口说:“人家一纸调令调去上海,临行前还不忘了过来向你辞行。”
阿俏一听就立即猜到,该是文仲鸣又来了。早在“烧尾宴”那天,她就听说文仲鸣收到调令,即将赴上海市府担任经济署长。这几天想必文仲鸣已将调任前的工作交接完毕,准备举家离开省城。离开省城之前,不忘来向宁淑道别。
只是这个道别的时机阿俏望着正生着闷气的阮茂学,心想,还真是尴尬得很啊!
“他来辞行,我又没说要出去见他。不过是家里生意,还像寻常时候一样张罗,外面由老爷子招呼,我在厨房里守着。你这又是没来由得犯什么嘀咕,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宁淑又气又恼,“啪”地一声站了起来,准备回大厨房里去。
“娘,”阿俏见状,赶紧开口,问:“要我帮忙么?”
她想起上次文仲鸣过来的情形,赶紧又问:“文署长这回又是一人订了三席么?”
宁淑摇摇头,说:“没他只订了一席。另外两席今儿没人订”
另外两席没人订?
阿俏闻言大吃一惊。宁淑见到女儿这样的神色,不觉有些难堪,脸上挂不住,终于叹了一口气,转身进厨房去了。
阿俏依旧立在花厅里,努力消化刚才听见的消息。
两年前,阮家与杜家比试一场,成功扞卫了“翰林菜”的名声,那时候,阮家“与归堂”中三席席面炙手可热,如果不是提前一两个月预订阮家的席面,压根儿是订不到的。
可为什么眼下阮家的生意竟然冷清到,只订出一席,另外两席空着?
宁淑离开,阿俏立在花厅里发呆,阮茂学瞅瞅阿俏的样子,带着讥诮开了口:“惊喜?意外?阿俏,如今你可算是想起,要过问过问家里的生意了哈!”
阿俏无语:父亲说得没错,自从她从惠山回来这几天,她确实都没有详细过问家里的生意,只大致看看阮家厨房里忙碌如故,就掉脸去忙自己的事儿了。
“有那功夫去搀和别人的什么‘烧尾宴’,却不晓得对自家的生意上点儿心。”阮茂学生平头一回将阿俏说得哑口无言,辩不出一个字,言语里就冒出些洋洋得意的劲儿。
阿俏点点头,平平地说了一句:“爹,你教训的是。夫子也说:吾日三省其身,我会时时反省,哪里做得还不好不够,但愿爹您也会这样。”
说着阿俏一转身,就去厨房找宁淑去了。将阮茂学一个留在花厅里吹胡子瞪眼睛,心想这他说一句,这个闺女能回三句,他这当爹的竟将闺女教成这样,天下也是没谁了。
阿俏来到厨下,什么也没问,先去水牌上看今日要做的菜式。她越看越是皱眉,只见阮家的菜式还是两年前她离开时候的样子也就是说,菜单上最新的一道菜,竟然还是上回文仲鸣来到时候,她给添上的那一道“宁氏小炒肉”。
阿俏心中有数:阮家的生意日渐清淡,与这菜单长久不换有很大的关系。
阮家的席面很贵,贵到这一道席面的花销可以供像省城里的一户普通人家吃用上半年之久。
当然这阮家席面贵有贵的道理:试想,席面上随便一道菜式,或辽参、或官燕、或四头至六头的鲜鲍,都要再来上十几只三黄鸡、上好的火腿、瑶柱,熬出汁儿来一起烹,才能做出来。
可这也决定了“阮家菜”不似那狄九的小面馆,不是寻常人常常能够消费得起的。省城里能够一掷千金,消费得起这席面的,来来去去,不过是那些人。这两年里,这个固定的群体都已经试过阮家的席面,阮家若是再不推陈出新,旁人便不愿再问津了。
阿俏沉默地望着墙上的水牌。这时候高升荣过来,见到阿俏,弯着腰问:“三小姐有什么吩咐?”
“没,没什么,”阿俏一皱眉,问:“高师傅这是今儿的活计已经忙完了么?”
高升荣恭恭敬敬地答道:“是,今儿只有署长一人大驾光临,要做的不多,几样大菜都已经炖在灶上,只等前面老爷子传席面了。三小姐若是饿了,想要吃什么,用什么,您请尽管吩咐。”
阿俏皱着眉看了一眼高升荣,摇了摇头,说:“高师傅不必客气,我想要用什么,我会自己来的。”
高升荣的脸色立即变了变,随即又掩饰了去,满脸堆上笑容,点头哈腰地说:“三小姐您请便。”
一时间,阿俏竟觉很难将眼前这个奴颜婢膝的厨子,和两三年前与她一道并肩在醉仙居与杜家斗宴的大厨联系起来。再回想起上回高升荣给常小玉做虾仁爆鱼面的情形,阿俏觉得,高师傅如今对阮家的每个人态度都是这样,曲意逢迎,刻意讨好。
这难道是感觉到了阮家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可高升荣又生怕丢了眼下的这个饭碗,所以才刻意讨好起阮家上下诸人的?
阿俏点了点头,随意问高升荣:“高师傅,您近来有换菜单的打算没有?”
高升荣含羞带愧地说:“三小姐,前些时候确实向老爷子提起过的。可是做了几样新菜菜式送上去,老爷子都不太满意。老爷子还说了,一定要过他那一关。而且,而且若是全面大换菜式,还要阮家族里看过,族里不同意,也是不行的。”
阿俏越听越觉得这不成话:换菜式要阮老爷子把关,这是天经地义;可竟然还要阮家族里看过,这是什么道理,难道真因为“阮家菜”里带了个“阮”字不成?
她正在暗自寻思阮家如今的出路,忽听高升荣在她身旁压低了声音说:“三小姐,三小姐,我老高,能求您一桩事儿么?”
“高师傅,千万别说什么‘求’,有什么事儿您请尽管说。”阿俏转过头,一对明净的眼平静地望着高升荣。
“三小姐,我老高和阮家的合约,再过两个月就到头了。可是,可是”高升荣搓着手说,“可是我的确还是很想在这里继续做工做下去,您看,您看”
阿俏想了想,点点头说:“这事儿我虽然不肯应,可在我娘那里帮着说一两句话总是没问题的。您且放宽心,家里席面上的事儿,您还得多费些心思才好。”
高升荣这才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冲阿俏谢了一句,转身走了。
阿俏很能明白高升荣的担忧。
两年前和杜家斗宴那次,高升荣双手的手臂都受了伤,臂力有损,厨艺上也多少打些折扣,高升荣若是出去之后再想找个酒楼的主厨职位,已经不太能胜任了。而且阮家这里活计清闲,一天只要做三席席面就行,这样的轻松又来钱的职位别处很难找到。
第106章()
随着时间推移,夜色渐渐深沉。阮家前面“与归堂”那里,文仲鸣“一人独享”的席面也已经临近尾声。
宁淑在大厨房里,正小心翼翼地将给文仲鸣准备点心一一包起。她这是师阿俏当年的故智:文仲鸣一人赴宴,阮家则奉上点心若干捎带给文仲鸣家人,一方面让文仲鸣觉得阮家行事周到妥帖,另一方面对阮家来说,其实惠而不费,这些点心的成本,连文仲鸣这一席费用的零头都还赶不上。
宁淑将食盒装好,正准备教阮家传菜的下人送到前头与归堂去,忽听阮茂学进来,冲她“呵呵”一声冷笑,开口便道:“你还真周到得很啊,旁人吃不了那么些,你就还让他拿回去。”
阿俏这时候也正躲在大厨房一角,一面对着水牌,一面琢磨该怎么拟这阮家席面的新菜单,听见阮茂学这么说,忍不住探出脑袋,朝父母那边张了张,见到阮茂学面颊通红,看起来是刚才用晚饭的时候又喝了不少酒了。
“爹,你说什么呢!”阿俏看不过眼,忍不住出口打断。
宁淑抬起头,看看阮茂学这副样子,登时也显出几分恼意,扭过头去不理他。
“你看看你这点心思教我说中了!”阮茂学乜斜着一双醉眼望着妻子,高声道:“是,人家如今已经是经济署长,本省高官,这一但调去上海,更是呼风唤雨,要财有财,要势有势。怎么样,你是不是如今后悔不迭,当初就不该嫁我阮茂学,一个在市府混了一辈子,也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文员!”
听阮茂学这话说得酸得冒泡,宁淑当即直起身,平静望着阮茂学,淡淡地说:“你喝多了,没这些事儿!”
说着她将手里的食盒整理妥当,准备递给传菜的仆人。
阮茂学却还没完,听见宁淑这么说,嘻嘻地笑了起来:“我没喝醉,我心里清醒得很呢!”
阿俏连忙使几个眼色,原本待在大厨房里的几个下人如蒙大赦,忙不迭地躲到门外去:听家中主人大发主母的牢骚,可不是什么有趣儿的事儿。
“宁淑,是,我处处都配不上你,这我知道。可当年还不是你赶着要嫁我这个拖着个闺女的鳏夫阮家当年提了那么多的要求,原以为你能知难而退的,可是你居然还是一口全答应了,连舅兄劝你你都一字不听!宁淑,你现在悔不悔,究竟悔不悔啊?”
阮茂学越说越亢奋,宁淑在他对面听着这些陈年旧事,一张脸涨得通红,随即又褪成惨白。
“阮茂学”
宁淑口中喃喃低语,双眼紧紧地盯着丈夫。阿俏却见她正双手扶着那个食盒,手上青筋一根根地暴出,清晰可见。大约是她心头怒极,又或真的悔不当初,竟然嫁了阮茂学这样没出息的男子,以至于操劳一世,到头来反受这等闲气。
阿俏见状,赶紧去拉宁淑,心里想着这两下里只有越闹越僵,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爹娘两个隔开,等一方酒醒,另一方消气,两下里再坐下来解决眼下的问题。
“老爷?二老爷?”正在这当儿,门外响起个娇嫩婉转的声音,紧接着帘子一掀,常小玉进来,见到阮茂学在这里,欢喜地大声说:“怎么一个不留神您就跑这儿来了?不是说好了要好好陪我把酒喝完的么?”
她说完这一句,才发觉宁淑也在,连忙笑嘻嘻地行了个礼,说:“二太太,真对不住。老爷刚才喝了点儿酒,我一个不留神,没看住,他就上这儿来了。我这就把他带回去。二太太,您可千万别介意。”
常小玉也并非故意撒痴卖乖,她尚且只是一派天真,还真没达到什么狐媚惑人的水准。只是这一番实话说出来,却格外扎心,宁淑不知如何,阿俏在一旁已经被气了个倒仰。
只见宁淑的双手在食盒上摸索片刻,忽然冷笑一声,点头叹道:“原来如此!”
“阮茂学,我在为你这个家殚精竭虑,生怕哪里打点得不周到,而你却时时刻刻有美相伴,幸福得很,幸福得很啊!”宁淑突然提高了声音,“你说得不错,是,我是悔了,我悔不该当初。”
说着她就提起食盒,转身缓缓地往通向“与归堂”的那道风雨廊走过去。
“你你今晚敢去见他,你敢迈出这道门去,我我就”阮茂学已经急了起来,脚步歪歪斜斜地上前,要去拉宁淑的胳膊。他急切之际大着舌头,根本也说不出来他“就会”怎样。
与此同时阿俏也吓了一大跳,没想到瞬息之间这对夫妻已经闹成这样。眼看着宁淑的脚步就要从那道门中迈出去,阿俏知道一旦这一步迈出去,宁淑怕是就再也不肯回头了。
阿俏了解这个母亲,晓得宁淑表面看起来性情和顺,却是个不撞南墙绝不会回头的人,要不当初也不会铁了心,非阮茂学不嫁了。
父亲的心思阿俏也多少明白些。阮茂学与先头阮清瑶的生母乃是包办婚姻,先头薛太太过世之后他遇上了宁淑,总算尝到了一回自由恋爱的滋味。阮茂学这人潜意识里多少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宁淑,所以一旦遇上文仲鸣这样的事儿就总是会担惊受怕,生怕妻子对旁人动了心思。可他心内如此,外表却硬要充一充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在妻妾跟前要抖抖威风,别看他这样大呼小叫的,心里紧张至极。
“娘,你先等等,文署长那里,我去!”
阿俏开腔的这一刻,宁淑一只手已经推开了门,阮茂学也已经踉踉跄跄地来到她身后,伸出一只手想从后拽住妻子的胳膊,可那只手伸到一半却怂了,始终就没敢伸出去。
阿俏见到自己这个爹怂成这样,也无语至极,当下走上前来,从宁淑手中接下了食盒,轻声道:“娘,爹是多喝了点儿酒,厨下本来就备着醒酒汤。您要不让他喝上一碗,然后再和他好好说说话?”
阿俏刻意加重了“好好说话”几个字,
宁淑始终静默着,半晌,终于点了点头。
阿俏心头不觉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虽然她心里始终坚定地支持母亲宁淑,可是说到底她也不希望宁淑和阮茂学彻底闹掰试问这天下做子女的,谁不盼着父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阮茂学虽然是个又糊涂耳根子又软的怂人,可这个怂人却始终是她爹
如果这个爹,真的一渣到底,那倒简单了。相信以母亲的性子,发狠彻底脱离阮家,也许新的人生便指日可待。可是眼下这等情形,眼前这个怂人,宁淑性情里终究有记着旧情的一面,又怎能彻底放下?
阿俏只能自己拎着食盒,到前面去见文仲鸣。文仲鸣盼了半天,最后见到的还是阿俏,心里也难免叹息一声。但这是宁淑自己选择了避而不见,他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谢过了阮家为他家人考虑的一番好意,向阮老爷子和阿俏道了别,坐上阮家送客的车子离开。
一时文仲鸣离去,“与归堂”里剩下了阮老爷子和阿俏两个。
老祖父眨眨眼,望着阿俏:“家里的事,阿俏都看明白了?”
阿俏老实地点点头:“看明白了,要做的事情很多。”
除了要挽救阮家日见颓态的生意之外,还有那对连他们自己都拎不清感情的爹娘,后者显然要比前者要棘手得多。
阮正源点点头:“是呀,阿俏能将这些都看明白就好!”
“祖父,早先听高师傅说过一句,说是咱家菜式好久没换了,可是换菜单却要族里的人通过才行,咱家是什么时候出的这种规矩?”
阮老爷子早就料到阿俏会问这个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朝大厨房那头努了努嘴,笑着说:“兴许有比这更着急的事儿,你且先去顾那头!”
这位老爷子,一直在与归堂里陪文仲鸣用席面,可却像是背后长了眼似的,阮家这座大宅里发生的任何事似乎都瞒不过他。阿俏闻言,忍不住偷偷吐了吐舌头,点头应道:“祖父,那我明天再上您的书房来听您的意见?”
阮正源笑着点了点头,说着从长袍的袖子内掏出了一张纸,说:“这是今日咱家收到的电报,你先收着,一会儿带给你娘阿俏,如果你明日有空来寻祖父,祖父自然在书房候着你。”
阿俏点头应了,接过那张纸,也收在袄衣的袖中,向祖父行过礼,随即离开。
她离开大厨房这么些时候,猜想宁淑与阮茂学应该已经能给彼此台阶下了,回厨房一看,却见父母两人已经坐到了花厅里:宁淑板着一张脸,全无半点好气,阮茂学却坐在她身旁,脸依旧红扑扑的,面前有一碗醒酒汤,但看上去好像还没有动过。
“宁淑”
阮茂学拖长了声音唤了一声妻子。宁淑别过脸不理他。
“你夫君醉得连勺都拿不动了,这点醒酒汤,恐怕还要请夫人你代劳呢”阮茂学腆着脸,用一本正经的腔调对身边的妻子说。
只听宁淑轻轻地啐了一口。
阿俏听着赶紧握着嘴躲到一旁,她刚才险些就笑出了声。这时候躲在暗处,阿俏暗暗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两口子,闹到现在,总该消停些了!
她想起衣袖里那封电报,当即取出来,想就着远处的灯光略看一看。忽听花厅里另一个声音响了起来:“二老爷,既然二太太不愿意侍候您,就让我来服侍您喝醒酒汤!”
阿俏一抬头,见到花厅里父母两人之间,陡然间多出一个常小玉。她懊恼无比,忍不住伸手去拍自己的额头:就差这么一点点,刚才恐怕只要再等一秒钟,也许宁淑就顺着台阶下,端起阮茂学面前那碗醒酒汤,开始用勺一勺一勺地喂丈夫喝起来。
老天爷呐,为什么这常小玉竟能这么神出鬼没,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
她探头往花厅里看去,见到原本花厅里两个人影此时变成了三个,父母两人之间,陡然间多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婀娜身影,一眼望去竟不知是常小玉还是姜曼容。这多出来的身影刺眼得要命,一时让阿俏忍不住要去揉那酸痛的双眼她陡然间意识到,她的父母,已经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样毫无芥蒂的亲密关系,而阮家,怕是也一样回不去了。
听见常小玉这么说,阮茂学就着醉意呵呵地笑起来,说:“宁淑,你看看人家小玉”
宁淑“啪”的一声就朝起站,准备要离开。
常小玉大约听了阮茂学这一声夸奖,得意至极,坐下来舀了一勺醒酒汤,送入阮茂学口里,同时娇声说:“老爷,二太太平常很辛苦很忙的,所以这些小事,您就不要都麻烦她了,吩咐我就好,我反正空得很!”
阮茂学嘴里含着一口醒酒汤,笑嘻嘻含混不清地说:“宁淑你看看人家”
宁淑一声不吭,转身就走,阮茂学一口醒酒汤“噗”的一声就喷了出来,大喊一句:“宁淑!你就不能”
你就不能放软一点身段,你就不能人前稍许给我点面子吗?
阮茂学这声音里,也是带着好几分心酸的。
“阿俏,”宁淑来到花厅口,发现自家闺女正鬼鬼祟祟地躲在花厅门外,当即板着脸招呼了一声。
“这个娘,祖父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