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民国俏厨娘-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阮茂学这声音里,也是带着好几分心酸的。
“阿俏,”宁淑来到花厅口,发现自家闺女正鬼鬼祟祟地躲在花厅门外,当即板着脸招呼了一声。
“这个娘,祖父说,这个电报,给你。”阿俏灵机一动,想起了手中还捏着一张电报。
“哦!”宁淑接了,就着灯光看了看,然后转身走进花厅里。她和阮清瑶一样,喜欢穿高跟鞋子,这时鞋跟敲击在地面上的声音悠悠的,笃笃定定的。
“阮茂学,我兄嫂明日路过省城,会来看看我们我和阿俏。”
阿俏在花厅外听真了,就忍不住心花怒放:这是舅舅舅母啊!舅舅舅母来省城看她们娘儿几个了啊!
“什么?”
坐在花厅里的阮茂学却白了脸,睁圆了眼望着妻子,原本那八分酒意此刻最多也就剩个两三分。常小玉手里却还托着一碗醒酒汤,手里捏着瓷勺不晓得是不是该递出去。
片刻后,阮茂学伸手将常小玉的碗和勺都随便一推,硬撑着桌面站起了身,结结巴巴地说:“明儿舅兄大驾光临,宁淑宁淑,你说该怎么迎接就,就怎么迎接。”
阿俏听舅舅舅母闲聊时说起过,当初父母决定在一起的时候,舅舅舅母曾经极力反对这桩婚事,说白了就是反对和这桩婚事绑在一处的不平等条约。可后来母亲宁淑还是一意孤行,嫁入了阮家。当时舅舅宁沛为了妹妹,大约好生威胁过阮茂学,直言他若是有半点对不住宁淑,就一定会带妹妹离开云云。
所以眼下阮茂学听说宁沛夫妇要来省城,几乎立时吓傻,酒也吓醒了,也不敢再借常小玉来逗宁淑的话了。
宁淑见了阮茂学这副怂样儿,一时没绷住,险些笑了出来,后来想想,却终究还是觉得心酸,只得摇摇头,平铺直叙地说:“我侄儿如今在邻省寻了个不知什么差事,兄嫂这次来是去看他,在省城停留一晚,顺便来看看我们。住处什么的你不用费心,宁家在省城里原本就有产业。”
第107章()
阿俏还从来没见过父亲阮茂学那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阮茂学一早上起来,就把家中的仆佣聚集起来,说了舅老爷登门造访的事儿,嘱咐他们千万别提家里还有个常姨娘的事儿,还应承了所有人:若是这一天能太太平平过去,不出岔子,回头人人有赏。
而常小玉从一早上起就不见人影,阿俏猜该是阮茂学嘱咐她藏着千万不能出来,也千万别到主母跟前去讨嫌。常小玉就只能躲着。
舅爷舅太太前来探视一回当家主母,结果这阮家大院上下一下子就将风向全看清了。原本还有些仆佣暗中起过巴结常小玉的心思,这如今,全跟在宁淑身后,一口一个“二太太”。
阿俏心想,若真的设身处地想想,常小玉其实挺“倒霉”的,竟摊上阮茂学这样一个“老爷”。只不过她对常小玉全无半点同情:这个女孩子,当初是她自己选的路,无人逼她,日后是宠是辱,都只能她自己担着。
中午的时候宁沛夫妇赶到了阮家,而阮茂学特地从市府请了半天假,早早就赶回家来陪着“舅兄”。
然而宁沛夫妇最想见的,却还是宁淑母子三人。阮浩宇在外求学,无法临时归家,只得罢了。舅母张英一见阿俏,立时红了眼圈,叫了一声“阿俏”,就把她揽到怀里,抱了好一会儿,这才放开左右看看,见出落得确实好了,稍稍松了一口气,说:“阿俏,你这可是长成大姑娘了!”
阿俏见了将自己当亲女一般看待的舅父母,心里自然也激动,见舅母如此,赶紧好言劝住,先问起宁老爷子,又问起宁有信的消息。
宁沛与张英忍不住对视一眼,宁沛开口:“有信他唉,一直嚷嚷着要混出个人样儿来,所以先是去了外省做学徒,后来说是有人提拔,寻着了个妥帖的差事。但是到底如何,舅舅舅母还是不大放心,总要亲自去看过才知道。”
阿俏这才知道,原来她离开浔镇不久,表兄宁有信也随之离开故乡,外出闯荡。
她一面出神,一面听见舅舅宁沛问起宁淑,在这阮家大院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宁淑不动神色,只瞥了阮茂学一眼,见阮茂学老老实实地坐着,却红着脸,额头上似要冒汗。宁淑见丈夫紧张成那样,终于还是心肠一软,人前给了丈夫几分颜面,只点点头回答兄嫂,说是阮家这边一切都好。
宁沛便打一个哈哈,转过来问阿俏:“阿俏,你这个娘,总是向着你爹。我问她什么她都不说,所以舅舅只管问着你,你娘在这里,过得可好,有什么顺心不顺心的事儿,你要向舅舅说的?”
这下阮茂学急坏了,一个劲儿朝阿俏使眼色,可又怕被宁沛夫妇两个见到。
阿俏却看看宁淑,只见宁淑低着头,望着自己的脚尖,见到阿俏的目光转过来,终于还是不动神色地摇了摇头。
阿俏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晓得宁淑在兄嫂面前,到底还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丈夫,给阮茂学一个台阶下。于是阿俏就带着笑应道:“其实,原本是有些糟心事儿的”
阮茂学登时脸如土色。
“以前娘总是愁浩宇上学的事儿啊,如今浩宇总算去了个好学校,学习什么的再也不用我娘发愁,如今可不就天天舒心,没啥可烦恼的了?”
阮茂学登时舒了一口气,瞪了阿俏一眼,心想这个不省心的闺女,怎么能这么着吓人的。
阿俏也毫不犹豫地瞪回去,心里暗暗地说:我只是在尊重我娘的意见而已。
她曾当着宁淑的面说过,阮茂学或许是个可以挽回的丈夫,关键要看宁淑愿不愿意挽回。如今母亲既然做出了选择,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宁沛夫妇两人对视一眼,点点头:谁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他们夫妇两人直到现在还在为了宁有信的前程发愁,浩宇上学的事儿,太可以理解了。
这时候舅母张英开了口:“大妹,家里老爷子可是发了话的,阮家这边,要真有什么,你可千万别藏着瞒着,不往家里说,就像上次宁家那个菜式的事儿”
阿俏听了忍不住吃惊:什么是宁家那个菜式的事儿?
“咱们浙西宁氏,宗族里多少还是出过些有能耐的人。宁氏一族再怎么不济,也不至于辱没了你们阮家。”舅母张英继续往下说。“老爷子说了,宁家的女儿嫁到外头,可绝不是那等,让人给气受的。”
张英说这话的时候,舅舅宁沛就盯着阮茂学,直看得他出了一身汗,又出了一身汗。
一旁阿俏则紧紧地咬着下唇,若是在阮家发生的,事关宁家菜式的事儿,她想来想去,就只有那一道“宁氏小炒肉”了。
难道就这么一道菜式,竟然还让阮家给宁淑气受了?
终于,宁沛夫妇两个在阮家用过了午饭。他们两人今晚要在省城落脚,顺便照看一下宁家在省城不多的一点产业,于是便向阮家告辞。
宁淑早已备下了她给宁有信准备下的礼物,包成了一大包,这时候叫人拿了出来,托宁沛夫妇两人给宁有信捎带去。而阮茂学直到将宁沛夫妇送出阮家大门,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见到宁淑好笑的眼光转过来,这位阮家的二老爷赶紧给妻子作个揖,说:“今日真是有劳贤妻了。”
然而阿俏再也顾不上这一对夫妻俩了,她转进东进,在祖父阮正源的书房外头转转,心里反复琢磨此前听到的那几句:
“上次宁家那个菜式的事儿”
算起来,“宁家小炒肉”这道菜式列入“阮家菜”的菜单,没过多久,她就去惠山了。所以她不在家的时候,阮家人借题发挥,竟为难母亲宁淑了?
“阿俏”
书房里,阮老爷子不知怎么猜到了阿俏正在门外徘徊,在屋里出了一声。
阿俏只得推门进去,向祖父问了一声好。阮正源只管笑吟吟地望着她,并不多说什么。
突然阿俏福至心灵,想明白了一些事儿,她开口问阮正源:“祖父,阮家族里那些人族长他们,嗯,改菜式要他们点头才行,这规矩,是不是因为我当初做过的那一道‘宁氏小炒肉’?”
阮正源点点头,正色道:“好孩子,原来你已经想到了。”
阿俏一听说又是阮氏族里的这些人作怪,她心底腾的一声就有火冒起来,小声道:“那道菜是我做出来,夹在阮家席面里的,那些人为啥要针对我娘?”
当时的情形她大致能猜到,料想宁淑在阮氏族里,怕是受了不少非议和委屈,否则不至于连舅舅舅母都听说了这事儿。可是,宁氏小炒肉,那道菜,那道菜
仅仅是因为那道菜的菜名儿里,有“宁氏”两个字么?
“是的,就是因为那道菜,里面有‘宁氏’两个字。俗话说,高门嫁女,低头娶妇,阮家有些人觉得以妻族的字号冠在阮家的菜式上,拉低了阮家席面的档次。”
阿俏心头怒火登时又往上冲,心想,难怪舅母要说那句话,浙西宁氏,哪点还辱没了谁呢?
“菜式确实是好菜式,可就是因为一个字号的关系,阮氏族里就不准我们阮家继续摆这席面。”阮正源悠悠然地往下说,好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旁人的事儿。
不准他阮家摆这席面?阿俏心想,这阮氏族里,竟然有这样的能耐?不过想想上辈子的事儿,当初阮家那些族人的确是将她逼到再无第二条路可走,最后只能梳起长发,发誓不嫁。
“后来这事情叫浙西宁氏无意中听说了,你外祖父是何等样护短的人你也知道。别的不说,宁老爷子的学生就先找上门和阮家宗族交涉,后来才是宁氏族人。双方交涉了好些时候,阮氏宗族勉强妥协了,可却从此对内出了这样一个规矩:我们对外摆的席面,任何菜式的改动,要让阮家宗族里点头才行。”
原来是这么一番曲折。
“现在这个社会里,宗族,平时看着好像没有、不存在,可是一到家里出什么婚丧嫁娶、承袭传递的大事了,他们就会凭空冒出来。阿俏,你从此事之中应当可见一斑,无论是阮氏宗族,还是宁氏宗族,遇事,其实都一样。”
听了祖父的话,阿俏的怒火却未平息,“可这关我娘什么事儿”
“说实话,这件事,错的根源,在你祖父,当时是祖父执意要将这道菜添在阮家席面里的!”阮正源缓缓地说,“事后我当众向你娘道过歉。”
阿俏一下子哑了:祖父当众向母亲道了歉,这事儿那她,她还能怎么样?
“阿俏,你没怎么和族里的人打过交道,我想,你可能还不大了解阮氏宗族里的那些人”
阮正源慢悠悠地说。
谁说的?!阿俏在她心里大叫,上辈子她就和那阮氏族里的族长和族叔们打过交道,她威逼、利诱、苦求、卖惨她怕是什么招数都使过了,可是
“那些人就是一群食古不化的老顽固!”阮正源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而阿俏的双肩轻轻一震,祖父说出了她心底的每一个字。
“阿俏,前些日子族长来寻祖父,想必你也有耳闻,”阮正源抬眼正视着阿俏,“阿俏,祖父是对你寄予厚望的,可是若是有一天,你真的想要将阮家这个担子撑起来,在那之前你要先学会对付那些人。”
阿俏望着祖父,眨了眨眼,没能说出话来。
“怎么样,想好这次想给阮家的席面换什么菜式了么?”阮正源起身伸了个懒腰,在书房里溜达了几步。
“已经想好了,”阿俏老实地回答,“可是我之前不知道菜式还需要族里的人都看过才行。”
“这你倒也不用太担心,我们阮家每年给族里的钱不少,阮家生意不好,他们心里恐怕也是着急的,最多不过是变着法儿摆布你,让你听他们的话就是了。”
他说到这里,阿俏忍不住抬头看看阮正源,她隐隐约约地觉得,祖父阮正源,也不过是在变着法儿摆布他们阮家的家里人,她是这样,阮清瑶也是这样。
“孩子,别担心,”阮正源望着阿俏,“放手去试一试好了,去做一席你觉得配得上阮家‘翰林菜’字号的菜式,然后想办法去说服那些人。”
阿俏想了想,点点头。
反正阮家的生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此时不赶紧动手,等阮家到她手上那就倒了。
“不过,你要防着点儿,那些人,总是能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
阿俏听祖父这么一说,脸上表情登时一滞,显得好生紧张。
“而祖父,是始终会站在你这一边的,”阮正源望着阿俏的表情,渐渐笑了出来,越笑越是欢畅。
“阿俏,你确定要做这些?”
宁淑取了阿俏的新菜单,惊讶地问。她自从嫁入阮家,一直打理着阮家的席面生意,阮家那席金尊玉贵的席面,实在是见过太多回了。
可阿俏递了这一套崭新的菜单出来,宁淑多少有些吃惊,稍许有些接受无能,可细想想,又觉得没准能出奇制胜。
“对啊!”阿俏笑着说,“您帮我看看有什么不妥的么?我打算隔两天试着做一席出来,请族里那些人一起过来试菜。最好他们当时就能拍板说行了,那咱们就换菜单。”
宁淑还未从惊异中全恢复过来,又听说了女儿要让那群“老顽固”们一起到家里来试菜,忍不住问:“阿俏,你有把握,族里那些人能认可你的这些新菜式么?”
阿俏无所谓地摇摇头,“没把握啊!”
她见宁淑错愕,赶紧笑着打岔:“可就是因为没把握,才把人都请来让他们试一试的么!”
宁淑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又或是女儿实在是太过年轻没经过事儿,不知道阮家宗族里那些人战斗力到底有多强若是这一次不能通过,恐怕以后这些族里的长辈,以后连一次机会都不会再给阿俏。
“阿俏啊”
“放心娘,就这么定了,我去请祖父出面通知族里,等日子订了您帮我买材料,好不好?”
宁淑无语,可见阿俏兴致这么高,又实在不忍拂了女儿的意。
宁淑这边在与阿俏说话,远处阮家现今的主厨高升荣正缩在一旁,一面装着处理材料,一面留神听主母和家里三小姐说话。
三小姐的厨艺他是佩服的:小小年纪竟能练出这样一身本领,这要不是老天爷赏饭吃,他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可能性。
第108章()
三日之后,果然阮正源出面,请了阮家族中几位主事的人物,中午前来在与归堂试菜。
阮家族长带着几名族人一起过来的时候,阿俏与祖父阮正源、母亲宁淑一起,在与归堂楠木厅外候着。
阮家族长眼中从来就没有阿俏与宁淑,过来只与阮正源打了招呼,握了握手,随即带着族人迈步进入楠木厅,自己坐了首席主位。
这时席上八道冷碟已经摆开,阮家族长阮正泓却并不动筷,而是端正坐在席上,开口问坐在他下首的阮老爷子阮正源:“这‘阮家菜’的席面,轻易改动不得,老哥哥,你也是知道个中情由的。”
阿俏立在母亲身后,听了这话心头但觉不爽,宁淑却朝后支了支胳膊肘,示意阿俏稍安勿躁。
只听阮正源在厅中和气地说:“是,上回乃是我们自作主张了,闹出那等纷争,如今也确实是菜单到了该换的时候。茂学的次女刚巧从惠山学艺归来,琢磨出了几道新菜,盼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这才将各位请来,请各位品尝。至于成不成各位不要有所顾忌,尽管畅所欲言。”
阮正泓似乎觉得这次阮家的态度非常谦恭,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身旁一名叫做阮茂祥的中年人则开了口。
“哦是阮家的闺女主理的菜式啊!”
阿俏从母亲宁淑身后探出个头,这个阮茂祥她该称为族叔,可是这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太严重,似乎女孩子家就做不了能上得台面的事儿,上辈子他连阿俏出面挽救阮家都死活不同意,可要让他帮忙搭把手,却又摆出一副自扫门前雪的态度。
“既然是好不容易学艺归来的,我也不想太泼冷水。”阮茂祥开口的语气就有些不善,“只是四叔您须把准了方向,这女孩子么,终究是要嫁出去的,现今让她们上了台盘,往后该怎么办您得先说个道道出来。”
阮正源一面点头,一面应是,末了话锋却一转:“要不各位还是先试试菜式?”
“哦,对了,从外头学艺归来的呀,”阮茂祥身边坐着的阮正洲也跟着开了口,“外头学的菜式,是不是就不能算是阮家菜了啊!”
听见这一句,阿俏颇想出声反驳,又被宁淑一肘给顶了回去。
“关于各位所有的疑问,”阮老爷子往阿俏这边望望,“待到试菜结束,我再命做菜的人出来,回答各位的问题!”
“也好!”族长阮正泓点点头,望向面前桌上八道冷碟。只见这八道冷碟一共四荤四素,分别是老汤酱牛肉、芥末鸭掌、罗汉肚、葱油滑鸡、椒盐桃仁、松子腐衣、如意青笋尖、烫拌枸杞芽。
八道冷碟在席上放置成一圈,远远看上去,竟是颜色自深至浅,再由浅至深,自深红,至浅黄,再渐渐转翠,最后归于一抹浓绿,色彩极为和谐雅致。
众人不由生出了几许期待,筷头点点,准备开始品尝。
这时候宁淑赶紧一扯阿俏,将她带到厨下。宁淑舒了一口气,转头嘱咐阿俏:“回头族里的长辈问你话的时候,可千万别出言顶撞,知道了么?”
阿俏点点头。
宁淑叹了一声,说:“族里这些人,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现下得罪了他们,没什么好处不说,就怕那等小鸡肚肠记仇的,日后找你麻烦。”
阿俏继续点头,小声说:“我记住了。”
宁淑拍了拍她的肩膀,让阿俏自己去忙。却见阿俏先去揭了一口灶上顿着的瓷锅,看了看里面的火候,便自己拎起,“娘,您帮我个忙!我把这个送到席面上去。”
宁淑原本不知道那瓷锅里盛着什么,见阿俏求援,只得帮她开门,母女二人一起,通过风雨廊将这一口大锅送到了与归堂席面上去。
阿俏将这口锅顿在了与归堂席面一侧一张花梨木的供桌上,也不揭盖儿,也不向众人解说,而是在那口锅旁点了一炷香。
席间众人颇有些好奇地望着袅袅青烟一侧炖着的瓷锅,都在等着宁淑母女开口。岂料阿俏一转身,冲众人微微躬身致意,立马就与宁淑一道回厨房去了,留下席面上一群大眼瞪小眼的大老爷们儿。
“这是”
阮正泓疑惑地开口。
阮正源老爷子在他身旁摇摇头,说:“连我也不知其中是什么。”
“这”阮正泓唇上蓄着的一排短须顿时翘了起来,却听阮正源续道:“试想若是阮家的客人到此,应该也是既感好奇又有所期待!”
阮氏族里的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当下不再说什么,而是专心品尝凉菜。
花梨木桌上的那一炷檀香,缓缓烧尽,一时间唯有那静谧宁逸的檀香味在众人鼻端缭绕。
只听与归堂的楠木门“吱呀”一声响,阿俏缓步走进来,先去看瓷锅里的情形。跟在她身后的,是阮家负责走菜的仆役,手中捧着各色碗碟,鱼贯而入,在阮氏族人每个人面前分别放置了一只扣上的汤盅,与十余只小碟。小碟里盛着的,是各色各样细小的调味料,偏生那颜色摆的顺序也自有玄机,让人一眼看过去,颇觉赏心悦目。
待到调味料上完,阿俏将那只瓷锅直接提至席面正中,一揭锅盖,一股子豆香味儿就此飘了出来。
众人按捺了半天的好奇心,这时候得了答案:“豆花儿?”
阿俏肃然应道:“是,这是席间第一道热菜,金汤豆花!请各位品过凉菜之后,暖身暖胃。”
她接着伸手,取了一只浅碗,舀了一勺豆花,双手奉至阮正泓面前:“族长大人,您请!”
阮正泓盯着浅碗中白花花的,豆花儿,心里还有些诧异这豆花儿不过寻常小食而已,怎么阿俏竟然堂而皇之地做到这席面上了?
阿俏指指他右手边放着的那一只汤盅,说:“里面盛着是为豆花儿调味的金汤,请您按自己喜欢的分量倒入豆花儿里,余下小碟中盛着的是各色调味料,分别是酱、醋、香油、紫菜、葱花、香菜、虾皮”
开头几样听着普通,那最后几样,看似平平无奇,盛在小碟里浅浅的,却分别是鲍丁、瑶柱丁,以及片成极薄薄片的裙边与鱼唇。
族长犹犹豫豫地,将汤盅里浓稠的金汤倒入盛着豆花儿的碗,又随意捡了几样自家常吃的调味料,连不常吃的几样也一一都加了,最后用勺小心翼翼地拌过,舀了送入口中。
旁人一起盯着阮正泓,想等他的评价。
阿俏却手下不停,一一为席间众人将豆花盛上,口中朗声道:“各位请尽管按自己的口味加各色佐料,不妨慢慢来,一点一点加,或是诸味混搭,体会这自行调味的趣味。”
“有趣!”
已经有人忍不住评价出声。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