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恭喜摄政王,贺喜摄政王。”一干大臣连忙贺喜。
    “同喜,同喜。”多尔衮大笑起来,向人群中扫了一眼,问道:“范文程怎么不来?”
    一名满脸胡子的将领道:“回摄政王,豫亲王殿下回来了,这范帽子恐怕缩在家中抱着自己的小妾不敢出来吧。”
    此言一出,满堂文武大臣差点笑得打跌,众人更是朝豫亲王多铎看去,多铎满脸无辜的摊了摊手,众人的笑声更欢。
    范文程一向受皇太极看重,皇太极死后,范文程自以为是忠臣,竭力主张帝位必须由皇太极的嫡子继承,惹恼了一心想让多尔衮登上帝位的多铎,在帝位已定,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的情况下,多铎直接从范府抢走了范文程新纳不久的小妾,尽管经过范文程奔走哀求,多铎得到罚银一千两的处罚,小妾也还了回来,范文程头上那顶绿油油的帽子却摘不了,被人取了一个范帽子的外号。
    连多尔衮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他马上收取了笑容,向那名武将斥道:“苏克萨哈,不要胡闹。”
    多尔衮只所以愿意维护范文程。是因为范文程才能确实不错。尽管遭受到如此打击。范帽子对于大清还是忠心耿耿。就在今年四月。听到流寇攻占了大明京城。范帽子不顾自己病体。立即上书摄政王。奏请出兵伐明。夺取天下。
    在这封奏折中。范帽子给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大明必亡;二是大清以后要与流寇争天下而不是与残明争天下。确定了主要矛盾;三是良机难得。稍纵即逝;四变方针。创大业。大清进入中原后必须改变以往只抢掠人口财富地作法。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并纲要性地提出四条原则: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
    正是因为范文程地这篇奏章。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才会在八旗军水土不服地情况下派吴三桂对李自成穷追猛打。从现在地展来看。范文程这篇奏章无疑有很大地先进之明。李自成毫无喘息之极。而南面弘光朝虽立。多尔衮已经接到其内部数次火拼之事。他对于南明朝廷已不放在心上。只要将流寇打垮。大清入主中原就成了定局。
    被多尔衮责备了一通。苏克萨哈毫不在意。范文程再有能力也是汉人。而他可是摄政王地心腹爱将。远近亲疏摄政王肯定分得清。
    多尔衮轻咳了两声。刚才闹哄哄地局面顿时不见。多尔衮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出自己地打算。道:“本王有意兵分两路。一路从山西进。协助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剿灭李自成。一路由山东南下。将明人新立朝廷荡平。诸位以为如何?”
    “摄政王英明!”众人都露出兴奋之色。大京城休养了数月。终于又有仗打了。
    满清虽然入关已有数月,但除了入关的十万左右军队和吴三桂的关宁军外,满清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多大增加,为了弥补八旗兵力的不足,多尔衮下令将大明京城投降的军队都改编成绿营,增加了近十万兵马,可是这支京营本来就不堪战,改编成绿营也丝毫没有起色,除了可以维持一下地方外,根本无法作战。
    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全部出动,多尔衮能够动用的军队依然只有入关时的八旗兵马,这八旗兵约有一半需要留守京城等地,事实上多尔衮能拿出手的军队只有五万人左右,就是这五万人,多尔衮还提出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李自成,一路攻打南明,却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本来只是编出来吓唬汉人用的,只是随着满人对大明的节节胜利,不但汉人深信不疑,就是满人自己也认为如此,虽然他们与明军的交战从来没有只靠一万人打仗,皇太极在世时,与明军的每次交战双方的兵力都相差不大,甚至有时比明军还多,只是入关以来一连串的胜利使他们早已忘了这一点。
    崇祯十七年十月初,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南下的命令,八旗兵分两路,一路由亲信苏克萨哈,谭泰等人统领,率二万余人往陕西,对李自成进行围剿,另一由多铎统领,率孔有德、耿仲明等满汉军两万余人准备由山东南下,直扑南明。
    …………………………
    第一卷完,今天只有二更,明天开始第二卷的更新;血战中原,敬请支持。
明血明血正文/
第一章军器局(一)
    南京工部军器局,往日各种暄闹的声音全然不见,变得异常安静,军器局的大大小小头目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口,伸长着脖子向前张望,好象要迎接什么大人物。wWW。
    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出现在军器局门前的大道上,各个大小头目连忙整了整衣裳,等这队骑士来到面前时,一起跪了下去:“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面的骑士连忙一分,露出一名身穿便衣,神色威严,身材有些福态的中年人,这名中年人无疑就是现在的大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前世叫王福之人。
    穿越数月来,王福一直忙碌不停,先是组建羽林卫,接着诛杀刘良佐,刘泽清,又御驾亲征,击败了左良玉,如今刚凯旋归来,终于抽出时间来军器局视察。
    王福的身材比起以前来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身上的肥肉减少了不少,脸上也显得年轻了一些,只是比起常人来说依点肥胖,他跨下那匹全身雪白,找不到一根杂毛的白马汗液明显比其他人的马要多,要知道只有王福身着便衣,其他人为了保护皇帝,已经穿上了盔甲。
    两名侍卫跳下马,小心的将王福扶下来,王福一下马,驮着他的那匹白马口中打了一个响鼻,仿佛一下子高了不少。
    看到皇帝下马,其他侍卫明显松了一口气,皇帝好好的马车不坐,非要骑马去军器局,虽然皇宫中御马不少,而且皇帝前一段时间也有练兵骑马,可是一路上侍卫们还是提心吊胆,生怕皇帝骑不稳或者马儿受惊,好在一路都平安无事。
    还是头一次骑马这么长时间,王福只觉得大腿内侧火辣辣的痛,这完全是自己自找苦吃,可是骑马自己是必须学会的,打量了跪了一地的军器局处大小头目,才抬了抬手:“都免礼吧。”
    “谢皇上”一群人已经快跪得麻了,心中当然不敢埋怨,一个个堆起了笑脸,大明工匠地位低下,连他们这些管事也没有多大地位,别说是皇帝,只是工部大员也难得来到这里。
    “哪位是宋应星?”
    一名五十多岁的干瘦老头迈了出来:“回皇上,微臣是宋应星。”
    宋应星已经被锦衣卫找到了。不过。当时王福正在御驾亲征。听到锦衣卫地汇报后心中大喜。马上将宋应星任命为工部员外郎。员外郎为正五品。宋应星担任过毫州知州。也不算越级提拨。
    只是这个工部员外郎却和羽林卫地陈瑞一样。喜欢待在军器局。要知道军器局地大使也不过是正九品。宋应星更是管着军器局。面对两个级别远高于他们地官员。军器局地大小头目只能当祖宗一样供着。
    王福点了点头:“那由你带朕到军器局转转吧。”
    “是。微臣遵旨。只是微臣也是刚来军器局不久。许多地方并不熟悉。臣想请陈瑞陈大人也一同陪行。”宋应星与陈瑞两人志趣相投。虽然刚认识不久。很快就打得火热。加上他确实对军器局不熟。才会作出推荐。
    宋应星这么一提。王福顿时想了起来。这个陈瑞好象对火器很有研究。点了点头:“准。”
    对宋应星。陈瑞两人能伴驾。其他军器局地大小头目只有羡慕地份。却没有人敢争抢。看着两人带着皇帝走进军器局大门。其他头目也赶忙跟着。
    大明工部所辖四司、二所、一院、五局、其中五局包括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杂造局、军器局,其中最重要的两局就是宝源局和军器局,宝源局是制钱,军器局制兵器,单以人数计算,军器局比其余四局的人加起来还要多数倍,占地当然更是广阔,整个军器局的房屋一片连着一片。
    眼下的军器局简直是包罗万象,什么都生产,冷兵器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各种铁甲、棉甲、弓箭、盾牌;热兵器的火枪、火炮、弹药……
    陈瑞泡在军器局已经三个月了,对军器局了若指掌,哪里生产刀、枪、剑、戟、哪里生产火枪、火炮都清清楚楚,带着皇帝一路行来,先从生产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地方看去,往日这些地方都有无数的工匠劳作,此刻却是空空荡荡的,各个位置上只有稀稀疏疏的人影,隔着老远就跪在地上。
    皇帝要过来,军器局的头目难得给工匠们放了一次假,王福虽然更想看工匠们打造兵器的情景,下面的人却不敢造次,这里到处是兵器,而且工匠们平日劳作繁重,所得又不足养家糊口,难免有人心中有怨气,若是有人乘着皇帝过来趁机闹事,这些管事们的脑袋就别想要了,宁愿皇帝有可能生气,还是保住自己的脑袋要紧。
    王福在军器局外面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就猜到了,对于这种行为也是颇为无奈,毕竟下面的官吏也是为自己的安全作想。
    各个制作台上还摆放着没有完工的各种兵器,只是炉火却熄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白花苍苍的老工匠,这些老工匠有儿有女,年龄也大了,相对来说也说军器局的头目放心,王福本来想询问一下他们一些事务,只是几人说话根本听不清,王福只能作罢。
    “到生产火枪的地方看看吧,这里朕就不看了。”
    “是。”陈瑞应道。
    火枪生产处的人员更稀少,只有五个年迈的工匠在那里等着,见到皇帝和一群侍卫过来,连忙下跪。
    “都平身吧,去,拿一枝火枪给朕。”
    一名侍卫很快将一支火枪递过来,这是一支刚完工不久的新枪,整个枪身油光鉴亮,枪管厚薄一致,无疑是一支质量非常好的火绳枪。
    “这样的火枪一月能生产多少?”
    陈瑞回道:“回皇上,大约二千支左右。”
    一月二千支,一年就是二万四千支,以这个度即使是要给羽林卫全部配上火枪也需要二年多的时间,这期间火枪还不能损坏,王福摇了摇头:“太慢了,有多少人制作火枪?”
    “回皇上,共有三千一百五十人。”
    三千多人一个月才制造出二千支火枪,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这个度让王福更加无语。
第二章军器局(二)
    看出皇帝的不满,陈瑞解释道:“皇上,火枪构造精巧,共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报废,要先产出十支合格的火绳,光是报废的火枪差不多也要十支,这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报废的火枪更多。wWW。”
    王福打量着手上的这支火绳枪,确实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头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套帽……每一样都打磨的如同艺术品,加上前面的枪管,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确实不能算慢。
    “为什么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来,一人只负责一道,这样再组装起来就可以了。”王福淡淡的道。
    流水线生产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早在秦朝就开始使用,秦军纵横天下,将六国数倍于几的大军击败,除了秦军的骁勇善战,和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是分不开的,秦军连年作战,兵器的消耗远大于六国,人力却只要六国加起来的几分之一,以六百万人左右的国力支撑着百万大军的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过愁,除了用流水线,别无办法。只是不知为何,这样的流水线生产在秦之后却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
    在场的人都听得一呆,皇帝简直异想天开,陈瑞苦笑道:“皇上,这怎么成,各个工匠生产的都有差异,要想将不同工匠生产的部件组装起,谈何容易,若真这样生产,微臣估计一月也生产不了一千支。”
    “既然有差异,那就让他没有差异,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才合格,只要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通用,组装怎么会有问题上,这叫标准化生产。”王福略带得意的道。
    “这……”陈瑞结结巴巴起来,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标准,真能如此,当然可以大大加快度,可是火绳如此精细,每一个部件都要反复打磨,直到合上去严密无缝,怎么能定出标准来:“皇上,微臣愚昧,无法做到。”
    陈瑞的话让王福听得一愣,他转头向宋应星看去,宋应星也是一脸茫然,王福又将头转向那五名已经白苍苍的老工匠:“你们呢,有没有办法做到?”
    “皇上。”数位老工匠见到皇帝问向他们,一个个颤巍巍的又要跪下,王福连忙挥了挥手:“几位老人家年龄大了,免跪吧。”
    “多谢皇上。”五人这才没有跪下去,只是全都默不作声。
    “怎么,今日但说无妨,无论讲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五人互相望了一眼。一名年龄最大之人壮胆回道:“皇上所说。小地们无法做到。”
    怎么会无法做到了。王福简直有一种抓狂地感觉。只得耐心问道:“为什么?”
    “回皇上。若是此种方法用在刀枪剑戟上或许可行。火枪太过精巧。相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凭着肉眼根本无法观测。只能一点点打磨测试。”
    王福听得头晕:“肉眼当然不成。难怪不会用工具测量吗?”
    “工具测量?”陈瑞喃喃自语了一句。问道:“皇上。恕微臣直言。现在地工具根本无法测量火枪部件地精度”
    王福总算找到症结了。原来是没有准确地测量工具。中国地长度单位已经分得非常细了。其中最小地单位为忽。一尺为十寸、一寸为十分、一分为十厘、一厘为十毫、一毫为十丝、一丝为十忽。
    也说是说一忽相当于一尺的十万分之一,一米的三十万分一,只有三微米多一点,用来量测火枪各种部件的精度绰绰有余,可是这种长度只存在于文人的笔墨之中,从没有精确的制出来。
    难怪无法给部件定标准,没有标准自然就无法进行流水线生产,秦朝时可以做到,是因为冷兵器的精度要求不高,而且秦国的组织严密,法律完善,整个国家就象一部精密的机器在运转,而秦亡后,取而代之的汉朝实行的却是黄老之术,以前秦国法律荡然无存,流水线生产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这一点汉朝无法做到,难怪会失传。
    “精度不够那就改,朕就不信,制不出准确的测量工具出来。”
    皇帝的话犹如在陈瑞等人面前打开了一扇窗,陈瑞、宋应星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陈瑞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对呀,没有就做,我就不行做不出来。”
    “朕知道西方有一种东西叫游标卡尺,用他来量测物体,可以将肉眼无法分清的刻度放大,爱卿不妨将之试做出来。”王福当然不能任由陈瑞等人摸索,否则黄花菜都要凉了。
    “游标卡尺,什么东西?”陈瑞正想着即使做出了丝和忽又怎么分辨时,没想到皇帝马上道出了一物。
    “游标卡尺么,是这样……”王福详细的将游标卡尺的原理说了一遍,陈瑞一听就明白过来:“妙啊,皇上恕罪,微臣这就去做做看。”说罢,招呼了宋应星一下,匆匆向工匠台走去,竟然丢下皇帝不管了。
    宋应星苦笑了一声,他做官多年,不象陈瑞这么不懂规矩,连忙向王福道:“皇上,陈大人做事心切,急于为皇上效力……”
    “没关系,朕不在意,对了,宋爱卿,你的《天工开物》可完成了没有?”
    宋应星大为惊喜:“皇上知道微臣所作的书?”
    王福点了点头:“这样吧,爱卿把书献出一套,朝廷负责刊印一千套出来,往各地,你看如何?”
    “啊,回皇上,微臣当然愿意。”宋应星差点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击晕,他的《天工开物》早在七年前就完成了,只是钱财不够,在友人的资助下,不过刊印了数十套,没想到不知为何却传到皇帝的耳中,竟然一下子就要刊印一千套。
    古人写书,虽然有润笔之说,但要写书赚钱几乎没有可能,多少人写了书还要自己贴钱刊印,没钱刊印的只能留下手抄的孤本,稍有闪失,一生心血便荡然无存,宋应星辛辛苦苦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写成此书,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书埋没。
第三章礼物
    陈瑞丢下皇帝不管,宋应星只得找了一个老工匠重新陪同皇帝参观,由于现场没有工匠,王福也无法看出什么来,只是草草走过,不过,这一场军器局之行,如果能把火枪的标准件确立下来,进行流水线生产已经达到了目的。wwW、
    “老人家,你在军器局多少年了。”闲着无事,王福和那名老工匠交谈起来。
    “回皇上的话,小人十八岁进军器局,如今已经五十八岁,算下来已经四十年了。”
    “哦。”王福打量了老工匠白苍苍的头颅一眼,他还以为这个老工匠至少有六七十岁呢,没想到却不到六十岁:“那老人家年龄如此大,还干得动吗?”
    老工匠叹了一口气:“回皇上,小人现在已经老了,力气活是无法干,只能指点一下那些后生小辈。”
    王福点了点头,这样的老工匠其实是宝,就凭后世许多工厂退休的老技术人员被工厂重新争先恐后返聘就知道,王福扭头向跟在后面的军器局大使招了招手:“你过来。”
    “皇上,有何吩咐?”军器局大使见到皇帝终于想到了他,连忙乐颠颠的跑了过来。
    “你统计一下,从本月起,凡是在军器局干满三十年的工匠,每人每月加半石禄米。”王福知道工匠们待遇一直很低,朝廷对工匠几乎是压榨性的剥削,每月除了吃饭外,只另给一点口粮几乎没有工钱,只有逢到朝中大喜之日或许才有额外赏赐,而且他们几乎看不到希望,一代是工匠,代代是工匠,这样的工匠,他们的创造性几乎压制到最低。
    不过,朝廷现在的税赋收入,大部分要投入到养军当中去,王福纵使有心改,也暂时无法大规模提高工匠们的待遇,只能一步步来,半石禄米不多,可是相对工匠们的收入来说已经是一个大数了,有了这半石米,那些做工过三十年的工匠生活一下子会得到不小的改善,而且也是给其余工匠一线希望。
    听到皇帝要给工匠涨俸禄,军器局大使先是一惊,反应过来只是给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工匠时才松了一口气,这样的工匠虽然不少,可是毕竟还是只占少数,何况钱粮也是由户部来出,恭敬的回道:“微臣遵旨。”
    老工匠却听得呆了,半响才反应过来,脸上已是泪流满面:“多谢皇上恩典,小民给皇上磕头了。”
    “快。将老人家扶起来。”
    两名侍卫连忙将老工匠扶了起来。老工匠嘴时依然不住地感谢着皇帝。王福嘴里不由有点酸楚。军器局地工匠即使只去外面抡抡锤子打打铁。也比朝廷给他们微薄地口粮赚得多。朝廷不但剥夺了他们外出地权利。而且连子孙地权利也被剥夺。这才真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自己只不过稍为返回他们一点就获得如此感激。实在是无颜以对。
    “老人家。你们给朝廷作出了大功。没有你们。朝廷地军队就没有兵器。没有盔甲。就象是没了牙地老虎。这是你们应当得地。如今朝廷刚建。内忧外患。朕没有多余地财力。否则朕应当给所有地工匠都增加俸禄。不过。你可以告诉他们。只要朝廷有余力。朕一定会给所有地工匠都增加俸禄。”
    皇帝地话就是宋应星和旁边那些军器局地大小头目也听得呆了。以前工匠们地地位如同仆役一样。没想到皇帝会对他们如此看重。
    “皇上英明。小民替所有地工匠向皇帝道谢了。”老工匠又要跪下。王福连忙向刚才那两名侍卫使了一个眼色。两名侍卫将老工匠扶住。见皇帝实在不愿他下跪。老工匠只得作罢。嘴唇动了动道:“皇上。小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皇上。”
    “礼物。什么礼物。朕倒是要看看。”王福笑道。
    老工匠快步走到一个木架子前,仿佛手脚一下子麻利了许多,从木架中间掏出一支用布层层包裹着的长形东西,任谁都看得出老工匠对这件东西很是重视,包裹的布一层层解开,从中露出一支火枪来。
    几名侍卫大吃一惊,连忙检查了一下,见到火枪上没有装火绳弹药才放下心,将这支火枪送到皇帝身边。
    一支火枪,原来这老工匠也有收藏枪支的爱好,王福将枪接过,马上就感到了这支枪不对,他找不到枪上夹持火绳的弯钩,板机上却连着一根撞针,这……这是燧枪?
    “这是谁做的?”王福有点急切的问道,他虽然还不能肯定这就是燧枪,但已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回皇上,这是一位姓毕的大匠所制,已经制成了十年,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军器局大人们的重视。”
    “姓毕的大匠,他在哪里,快,把他找来,朕要见他。”
    “回皇上,毕大匠已经去世五年了,他生前与小民交好,这支枪才由小民保管。”
    “去世了。”王福脸上全是遗憾的表情:“这可是燧枪?”
    老工匠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