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窝在重生暴君后院的路人甲-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亲王到郡王、诸侯、伯、子,一直到成为平民百姓,庶皇子们所拥有的封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缩小,直到消失;
他们不再属于皇室宗亲其中的一分子,也不再享受分配而来的权势和地盘财物等等。
而藩王下任继承人的选择也同样要遵守必须是嫡子的规定,而且在人选上基本上要通过楚京的同意,否则无效。
几百年来均是如此行事,从无例外。
这样就造成了没有任何意外的伤亡、又享受特权的藩王亲属子女的基数越来越庞大,这些人不事生产,不用纳税纳粮,没有必须读书写字考试的规定,每天开开心心吃吃喝喝,多多纳妾生子玩女人就行了。
以至于纨绔子弟中的败类越来越多,欺压良善百姓,每天无所事事打架斗殴都是小;
更有甚者藏污纳垢,勾结盗匪打劫杀人放火无所不作,成为当地的一大永远去除不掉的毒瘤,却又无人敢去管,即使知道内情的人都往往避之不及,苦主求告无门反遭灭门杀人灭口,这些人严重拖累了当地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藩王统统都不听楚京内城皇宫的调遣命令,各地的封地内自行招兵成为只属于并且听命于自己的私兵,成立独立的、类似朝会的决策文武百官,完全自成一国,成为一个个的国中国。
这时有人会有疑问:楚京的历代君主为什么不派府兵前去征战剿匪进行一系列强行收权行为,将这些人通通打服,实行真正的全国上下权利集中?
这就要从楚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了。
楚国境内多山多矿,大山小山连绵相接,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城与城之间少有来往沟通,除了流通商贩外;这就造成了盗匪猖獗,又与当地世家相互勾结流窜作案,打劫来往商贩,骚扰附近的村庄和百姓,以至于民不聊生,成为巨大一害。
楚国的东西两端每年又旱又涝、不利于农业种植,所以畜牧业无法形成食物链,造成极度萎缩;百姓无法以种田养家,甚至到了荒年又封老天爷变脸、田地颗粒无收的时候,全村的人都要逃难,路上病死饿死暴尸荒野的更多,就地掩埋都是一个好下场。
民风彪悍,正所谓‘不服管教的刁民居多’。
而楚京内的文官们尤其是以各个大小世家成员为主,无论所属什么朝代,都以争夺权力、努力向上攀爬后得到更多的权利,争取最大份额的为主。
历代楚王虽然是嫡子上位,中间并没有经历过‘嫡庶争位’太大的波折,他们也会以‘一生求稳’,不愿意乱折腾;
当然,即使当**现了一两个有武力征伐之心的君王,也会被那些所谓的靠山和支持他登基即位的势力所劝阻,生怕损害和失去了他们的利益。
楚京内的府兵是守卫皇宫和内城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又由于齐国以商立国,重商轻农轻工轻武,所以两国边境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入侵和征战的迹象;以至于守卫边境的将军和士兵所派数量不多,朝中武将数量少得可怜,很多年都没有征过兵的地步。
无论是皇上自己动的念头,还是其他人蹿腾出的馊主意,朝堂上的文官们都只有一个心声,‘绝对不能削藩!”
一定要打消皇上的想法,这简直是在找死,难道皇上不想要自己的皇位了?
站在偏后的武官倒是慢腾腾的跟随文官跪下,他们的眼神却是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
同样职位,武官比文官品级低一等。
若是有战事发生,虽然有危险,但是有了军功的武将要比平日里受重视得多了,毕竟谁愿意憋屈的活着。
令人惊讶的是,皇上漫不经心的轻声说道:“哦,那你们都不同意削藩了?那就算了。此事不提,下一个,轮到谁了?继续!”
皇上内心极为不满,暗道:“哼,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一个个有不少人都暗中和某些
藩王有来往,捞了不少好处,得了不少孝敬;
一旦朝廷决定削藩,这些地方藩王很有可能将你们的名字和交易的详情泄露出来;这些罪名足以是抄家灭族、夷三族,你们这些人哪里还有命在?所以你们当然要反对了。”
独揽朝纲的令尹大人也是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禁抬头望向不远处高台上的新君,年少面容上的稚嫩和青涩随着几个月的亲政,已经消散了不少,君王特有的威仪和表情莫测越来越重,显得越发不可捉摸了。
令尹大人不知道皇上这个时候提出削藩,是突发奇想随口一提,还是事先有什么预谋和计划?
若是他只是随口一提,那就代表着皇上纯属小孩心性,吓唬一下他们这些始终不肯放权的臣子们而已。
若是当真有这个打算,并且皇上还暗藏了实力,那就太可怕了。
朝堂之上的部分臣子听闻皇上只是一笔带过,并不再提削藩的话题,便以为事已过,总算了放下心来,继续一个个的禀告已经被处理过的奏折内容。
心思缜密复杂的令尹大人及其他的朝中老狐狸,始终认为年轻的新君是不会甘心自己的权利被夺,他们都在等待皇上的下一步发招,好准备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谁知等来等去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皇上都没有了下文,让他们简直是感觉白浪费了表情,心中顿时落空失重,颇有些不是滋味。
难道是他们高估了这位新君的能力?
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没有等来皇上的重提‘削藩’,反而等来了十几路藩王的直接反叛!
第一百零一章()
这个‘削藩’的主意是芮上卿为皇上出的。
刚刚即位之初;皇上在承宇宫召见两位上卿的时候;他并没有跪坐在平时批阅奏章的高台之上;也没有象平时接待群臣那样高高在上;
而是在王内侍高声宣传;并且在两人刚刚走进宫殿内之后;皇上就将手中的毛笔放下搁置到砚台边沿处;疾步走下台阶;来到两位先生的面前,在他们弯腰行礼时就虚扶住胳膊。
三人面对面跪坐在案几前品茶,皇上这才颇为苦恼的说道:“两位爱卿;朕欲与你们共治楚国上下,愿奉上高官厚禄,让其尽显才华;为朕分忧;得享名誉声望;
奈何朝中先有三公令尹在前,后有世家嫡系阻之;朕甚恼之;却因掌中无权尚无办法解决。不知两位爱卿有何方法;尽言之。”
两位上卿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谋士;典型的聪明人;当然听懂了皇上话语中背后的含义:“那些人将楚王我当成泥人和摆设;一点权都不舍得分给他;
主公我快烦死了;现如今轮到你们这些潜邸谋士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到了,尽管献计、为皇上分忧吧!毕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没有相应好的对策;我要你们有何用?”
祁先生心中直打梗;说实在的,他不太乐意目前自己的主公瞎折腾:“你说你一个无权势、无背景、无财富,三无君主,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就非常不错了,难道主公你还想再进一步,成为真正大权在握的实权君王?
年轻人,你可还真是野心大,还这么快暴露出来,这样容易好高骛远啊!小心没到岸边就直接翻船、丢了小命了!”
跪坐在下首的芮先生第一反应就是先偏头看了看自己上首方向的祁先生,让他先表态。
毕竟祁先生可是前辈,在府中跟随主公时间真正算起来其实比他短得多。
奈何当时还是王爷的主公非常器重并信任这位祁先生,所以他还是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优先询问和听取祁先生的意见,免得引起主公的不满,留下一个‘不尊前辈、排挤同僚之心’的坏印象。
祁先生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相当客气的朝着芮先生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显然是谦让之举。
当芮上卿再次看向主公时,主公点头示意后,他当即进言,一语惊人:“目前最快捷的方式即危中得利,险中得宝,犹如火中取栗,讲究快、恨、准;一击命中,千万不能犹豫,瞻前顾后,那样可是得不偿失啊!”
见到两人的目光投注到他的身上,尤其是皇上的眼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之色,芮先生继续说道:“若是在下心目中的上策,当然应该是主公耐下心来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用最安全最稳妥的方式,悄然无息的将这些企图架空主公权利的人分而化之,选择个个击破,迫使朝堂之上的为首之人自行告老还乡,交出手中的权利,主公自然收之到手。”
芮先生当即看向年轻的君王正在认真听着他的建议,脸色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的表情,不满、苦恼、沉思等等复杂的表情通通都没有,心中不禁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和打起了小心鼓。
他心中暗道:“老芮,老芮啊!主公今年的生辰不过二十,才刚刚弱冠之年;不过是短短的两年时间而已,主公他就已经锻炼出如此‘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的高深莫测气质’,完全朝着成熟型君主的方向靠拢。
你千万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不要因为年龄小而轻视敷衍他,否则将来他的命运即轻则被贬回乡,重则随时丧命,还要连累自己的家小和长辈。”
芮先生脑子里打了好几个转,念头颇多,但口中却不慢。
他接着说出自己准备好的计策:“主公,祁先生,在下心目中的下策,即首先主动出击,挑起危机,当所有人都乱起来的时候,再趁机在其中寻找可利用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将其他人手中分散的权利半强迫半甜头自动的收回来,又顺便的解决掉后患。”
之后,芮先生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公提出难题后的对策以及方案。
祁先生倒吸一口冷气,暗自赞叹道:“小芮啊,看不出来你小子的胆子可真大,也不怕将你家主公给带到沟里去了!”
皇上听完芮先生的讲述后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站了起来,向芮先生弯腰施了一个大礼,以示自己心中的感谢。
当即芮先生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阻止,连忙说道:“主公之礼让在下甚是羞愧,不敢,不敢。”
跟着起身的祁先生暗自赞叹道:“如今的主公可真看不出是一位青涩少年。他已经将君王的平衡之术用的炉火纯青,不着痕迹。首先刚开始时,他不以君臣之礼待之,而是用放下身段用待友之仪,没有让人心中不舒服;
接着,再以‘高官厚禄、知遇之恩、名誉声望’,这些文人的最高追求一一点出,作为鱼饵而诱之。之后更是在计策出后,又放低姿态示弱,让臣子诚惶诚恐的同时心中感激重用之恩,恨不能立刻掏心掏肝,赴汤蹈火。
厉害,厉害!”
罢了,他作为前辈,首席上卿,也不能太怂了,被后辈超越看不起。
祁先生也不坐下,而是径直说道:“芮先生的计策在下也非常赞同,至于什么下策,实乃芮先生太过于谦逊了。只是在下有几个小小的补充一下。”
接着祁先生在这个极端危险,却大有可为的计策基础上又说了将近一个时辰,将一些漏洞和破绽,和之后将会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提前挑破,并用何种方法解决。
皇上眼睛闪动光芒,好计,好计啊!
芮先生也是一副赞叹,脸色露出深深的仰慕,祁先生不愧是王爷府上第一谋士,吾乃远远不及!
第一百零二章()
时间:距离皇上提出‘削藩’的一个月前;
地点:各处藩王封地;
人物:楚国境内权势最大、地盘最大、私兵最多的藩王………惠王;
这一天;一位游商带着贵重的礼物上门求见惠王最宠爱的小妾。
这位小妾名声在外;据说惠王为了她;深怕自己的妻儿趁他偶尔不在后院从而欺辱小妾;于是将母子二人统统赶到别院居住;为此小妾为表心意;特地又为惠王介绍了不少漂亮的小姐妹们共享之。
这时就有人不禁好奇的询问小妾:“你这么做乃贤妻的行为;难道你不怕惠王喜新厌旧,转头将你忘却,反而去宠幸他人吗?这好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他百般不得其解。
小妾嫣然一笑用锦帕掩着小嘴回答道:“呀,这问题非常简单,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惠王是何种人!”
有人好奇想一探究竟;让其继续说下去。
小妾笑而不语;点到为止,不再言之;转而谈及其他的话题。
其实小妾腹诽:“我手上可是掌握着惠王最大的两大弱点和忌讳;随时都可以翻盘;将所有女人都赶走。这样我怕什么?”
惠王乃先帝的庶兄弟;母家为地方世家大族;虽然比不得楚京内的大族;但是在当地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当年先帝平稳登基即位,安抚下面势力最大、‘老实本分’的兄弟,惠王安安分分的自己的家乡;这里已经划分给自己作为亲王封地;这是补偿。
其实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惠王其实不是那位妃子的儿子,而是妃子贴身丫鬟的儿子,在她暗中生完孩子后直接被赐死。
长大后的惠王为了取得大族的支持,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世,也装作不知道此事,继续和那位妃子平日非常有默契表演着‘母子情深’‘母慈子孝’的戏码,直到被封为亲王,妃子薨了。
来到封地,惠王和地方大族,即那位妃子所在的家族暗中结盟,并迎娶了他们家的女儿,这次取得了继续的背后支持发展自身实力。
所以惠王此人非常忌讳自己的身世,尤其是当着他的面提及;即内心有身为亲王身份的骄傲,又有非嫡系婢生子的卑微和压抑感。
惠王最是忌惮两件事:一是当面顶撞他,尤其是厌恶和反感和他对着干的人;二是,只喜对其恭敬有佳的人提拔一二,任人唯亲;
小妾就是认准了这两点,所以这几年一直是在后院立于不败之地,并施展小手段借着惠王的手将夫人和公子都赶走了。
言归正传,这位游商听闻小妾贪财,尤其喜欢齐国制作出来的奢华昂贵之物,所以带着礼物上门并很快得到接见。
游商说道:“你的美丽传播四方,在下早有耳闻,可惜不能早些前来拜访。。。。。只有您这样的姿容和德行才能永久的相伴在惠王身边。。。。。”
小妾即使明白游商此行比是有事来求,但依然被他的一番恭维和赞美之话逗得咯咯笑,发丝零落,双颊红晕,娇躯颤抖。
她轻拍高耸双顶巍峰,平静气息说道:“好了,你有什么事就说来听听。”
聪明的小妾也不可能被几句话给迷晕了。
游商说道:“我要有一个消息想卖给惠王,劳烦引荐一番。”
被送了最心爱之物的小妾悻然同意,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于是她转头将此人引荐给了对惠王。
之后两人不知说了什么,小妾不得而知,她也没有兴趣知道。
两天后游商离开了惠王的封地,再次前往其他亲王和郡王的封地接着买卖消息。
半个月后,十几路诸侯藩王汇聚惠王封地秘密汇集。
“惠王,你说那小子说的都是真的吗?不会是耍我们的?”
“对,要不是他们拦住,本郡王早就将他留下,好好拷打一番了。”
一个不亚于皇宫的宫殿群内大殿之中,惠王高坐在上,蔑然的看着下面端坐在食几旁的十几个人;他正襟危坐端起了青铜酒鼎,宽袖掩面仰头喝下。
惠王重重的将酒鼎放置在摆满了珍惜瓜果酒肉的食几上,咚,一声响,虽然声音并不是很大,但是十几个人渐渐的收声消音,不敢再继续往下谈论。
大殿之上片刻间安静下来。
惠王乃是他们当中最大的诸侯,虽然他们这些人平时不敢与他直接对抗,也没必要依附和听命于他,但是能不去得罪尽量不去招惹他。
就好比现如今他们自动认可惠王是老大、盟主,但是直接效命和服从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大家所有人在一起商议一下了。
惠王首先开口说道:“如今新君上位,我等不能亲自进入楚京恭贺一番,实属遗憾,还是要派人前去慎重送去重礼。再行重议,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意思很明白,这件事派人前去楚京去打听一下真伪,自然就知道分晓。这里离楚京最近,但道路崎岖不平,山林挡路,土匪猖獗横行,十分不好走,所以最顺利也要十几天大半个月。
众人听惠王这么一说,也没有反对,只不过是一些小物件,他们还出得起,先派人前去打探一下也好,看看小君王是不是虚张声势。
之后见到没什么事,大家都散了。
但是有些诸侯藩王心中有数,无风不起浪,看来是不是要变天了?
几百年楚国边境的安宁无战乱纷争,所带来的却是境内藩镇做大,诸侯割据,楚京早已成为一个湖中岛,全国下达的政令往往只能在楚京内外城还能实行的下去;
其他地方出都出不去,即使各地收到了也有心无力,后果就是欺上瞒下,勾结赚政绩。
譬如:六皇子登基即位,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的了吧?可是居然没有一个藩王和郡王去派人送去朝贺的礼物,即使规定本人不能离开封地,但是没人理会自己的楚王也是一件太过离谱的事。
至少在先帝在世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但是更离谱的是,在这几个月内六皇子执政期间,竟然没有一个文武百官提出弹劾这些人这些人,至少这也是一个‘藐视君王’之罪;但是他们一个个装聋作哑,好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一样。
很显然没有将新君放在眼里,甚至各个地方给予的下马威也视而不见。
还是有一些人心中颇为担忧,心中感到不妙。
因为在他们的想法当中,年少的君王此刻应该勃然大怒,甚至撒泼怒骂都有很大可能,可是偏偏象是不知道这回事似的,每日照常当他的傀儡泥人。
这位君王要么是个典型的傻子,要么就是按兵不动,憋着大招在等着他们这些人呢!
你要说六皇子气不气,他当然气了。
跪坐在承宇宫的高台上,正值年少的楚王放下手中的书卷,不禁想起了前世。
其实皇上早已明白,即使前世的最后他没有死于那场‘皇子夺位之战’,和之后的齐晋两国入侵灭国,过不了长的时间整个楚国内部也会发生‘藩王之乱’,引发楚国内部大乱。
‘主少弱,而臣强’,此乃国之大乱的前兆。
楚京内城朝廷早已是世家大族的朝廷,是和藩王暗中勾结相互捞好处,勉强维持几百年安稳繁荣的假象;这些人都是毒瘤,只是除掉一两个人,不足以解决问题。
他当然知晓芮先生的计划太过于危险,稍不留神非常容易满盘皆输、楚国皇室被覆灭;但是他还是想拼一把,继续下去,他永远是一个聋子和哑人,牢牢的那些人把控。
这时,他起身走到角落中,从整齐放置一卷卷竹简和书籍的雕花刻兽的架子上拿起一本纸质书,上面写的正是任静洁的手书,也是上次被皇上不告而自取的那份记录药材的书,用的纸张还是其师傅风先生所赠。
上面所书均是以药材和药草为名,有令人看不懂的笑话,有趣味的小短句等等。
任静洁的字和她所制作的茶一样,有平静心绪、安定凝神之功效,由字看人,彰显静妃其人犹如她的字一样,真正的气定闲和、心静如水;
顿时皇上心中刚刚浮起的烦躁,和毁灭眼前一切,前世在承宇宫纵火烧身、玉石俱焚的晦暗之色,渐渐逸散,直到沉入心底。
包括贴身服侍的王内侍自诩最了解皇上,他都不知道,从何时起,每当皇上心浮气躁、沉不住气的时候,这卷暗藏在一堆奏折当中的书籍就是一款良药。
第一百零三章()
等十几个诸侯再次在惠王的地盘聚会的时候;距离上次集会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在楚国最初建立时;第一代楚王曾经明确规定:有封地诸侯无宣召不准随意进入楚京;更不准许随意离开封地;而四处乱逛到其他封地更是大罪。
轻则收回封地;重则以谋反罪论处。
若是诸侯去世;则由下一任继承人继承封地的时候,自动降级爵位,再则其本人的封地县市数目也按照规定减少直到消失;
但是实际上呢?
不知从哪一代开始;这些所谓的‘楚国皇室规定’早已成为一纸空文,大多数有实力的诸侯和藩王都当它是空气,视而不见;从不遵守。
经过一代几代人的经营;诸侯们早已和当地的氏族结成层层姻亲,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无可分开。所以即使是在名义上被收回了封地;但是内部的联系和利益关联并没有彻底了断。
甚至有利益纠葛的诸侯都暗自相互结成姻亲捆绑在一起;友爱互助;从而更放心的投入资源;让双方共同得利。
听闻消息的十几个身份实力稍次的诸侯;不待惠王召唤就结伴相约而来,他们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