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舞长安-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却没有那么明显地感觉到疲惫。或许是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跟匈奴人真刀真枪地拼杀,也或许是因为那是我们首次胜利。又或者是因为……是因为我失而复得……把她找回来了。”
韩说觉得他的神志似乎有些不清醒了,那是极度的疲惫像是抽走了他身体里的所有的力气,透支了他所有的心力。
“将军,您把眼睛闭上靠着我休息一会儿,哪怕就一会儿……”韩说不禁也觉得喉咙一阵酸涩。
他是战无不胜的将军,也是位极人臣的国戚,他那惹人艳羡的荣光背后,却是一道又一道不为人知的伤口。
他曾经一无所有,颠沛流离。
如今,他兵临城下,铁骑横扫,却依旧是颠沛流离,一无所有。
他想要的,终究是没有得到。
靠在肩上的人却在此时突然开口,声音中的疲惫无法在被掩饰。
“阿说……一炷香的时间,你要叫醒我。”
韩说喉咙哽住,半晌才应了一句:“喏。”
单于王庭。
伊稚斜一早天还未亮就开始厉兵秣马,各部将领也早已部署到位,都等着着羊入虎口的汉军自己送入到伏击圈中来。可不想远处的侦骑竟带来消息,原本向王庭一路挺进的苏建、李蔡部队,却忽然连夜调转方向朝着西北方向奔袭而去。其身后的李沮、公孙贺部队也朝着西北方向进发,迅速与集结。
“卫青呢?”伊稚斜怒不可遏地咆哮,使得报告军情的人都不敢抬起头来。
“回禀单于,车骑将军卫青似乎不在军中,如今汉军部队中卫青帅旗已全部降了下来。”
“卫青不再军中,那他又去了哪里?”座下各部顿时慌成一片。
伊稚斜忙拿出地形舆图来,心中紧绷的一根线骤然间断了。良久,他才极不情愿地轻声道了一句:“原来东面与中部都是佯攻,他们真正的目标是远在阴山以被七百里之外的右贤王部。”
“怎么可能?卫青的人马怎么可能那么快!单于我们应快速派人追击,联合右贤王……”
话还未说完便被伊稚斜怒摔酒壶的巨大声响止住了,紧接着便是一声震天的咆哮:“如果是卫青,有什么不可能!”
“若是此时卫青已得手,这三股部队会迅速集结……”伊稚斜身边皱着眉紧盯着案上舆图的左大都尉固尔扎抬起头来,望着座下众将:“十余万人的部队,带着从右贤王哪里截获来的丰沛的兵刃、辎重与马匹,又岂是我们可以轻易撼动的。”
此话一出,王庭众将皆噤声不语,心中却已是了然一片。
阴山以南,那敕勒川流淌而过的丰沛富饶的河套平原,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第203章 万户()
一秒★小△说§网。。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阳春三月清晨,天才刚蒙蒙亮,直城门之上高悬的彩旗,在晨曦中迎风招展着。
忽闻马蹄倥偬响彻在晨间幽静的官道之上,城楼之上的守城兵士,在远处的晨雾尽处,看见一骑人影携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踱来。
“来者何人?”城楼下守城的兵卫依例上前询问。
“右北平太守李广奉诏返京,接替郎中令一职,此乃陛下手谕。”
门侯上前端视一眼,赶忙命身后的兵卫,去将城门开启一条小缝,引李广一行人入城去。
长安东西南北共十二门,皆由城门校尉统领。城门校尉又掌京师城门屯兵,部下有司马、十二城门侯。则城门皆有侯,门侯主候时,朝启夕闭,定时开关,不可外乎。
虽然此时开城门的时辰,还远远未至,但那霸陵尉因不为李广开启城门而被李广诱杀的事,早已是传的沸沸扬扬。直城门侯心中自然是忌惮,且听闻李广此次回京是要接替已故的郎中令石建,也生怕惹怒了李广,遭他报复,便卖了个顺水人情给他。
“飞将军打辽西来,一路劳顿了。来人,引将军入城。”门后殷勤上前,牵着李广的马缰绳递到身后的随从手中。
“可是,大人……”
身后的兵卫稍许迟疑,却被门侯开口喝住:“哪来这么多废话,这可是飞将军!难道要将军在这里等着吗?”
“喏……”
门侯谄媚地笑脸迎上李广:“飞将军您请。”
李广似乎不以为意,依旧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一头鹤发在晨曦中闪耀着让人不敢逼视的威严银光。
“有劳了。”说罢干脆果断地一把将兵卫手中的缰绳抽了回去,自顾自驾着马带着人入城去了。
门侯望着李广一行人,渐渐消失的背影长舒了一口气,回过神来,一把拍在方才质疑他的随从的脑门上。
“以后做事机灵着点!没听说过霸陵尉的事吗?李广的驾你也敢拦。”
“可若是被人知道了,这可是大罪!”年轻卫兵皱眉,城门处人多嘴杂,到时若是城门校尉追查下来,想必最后也只会将罪责都推到他们这群新兵的身上。
“你放心吧,有本侯在。”直城门侯抬手摸了一把脑门子上的冷汗,一把搂住年轻兵卫的肩膀:“刚才看见没,那一脑门子的白发。和匈奴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如今已是年近花甲,可还是一样的英姿勃然。”
年轻兵卫点了点头,不可否认,方才那骑在马上的老者,一把夺过他手中的缰绳时,他心中也不由咯噔一声。那股迅猛的力道,怕是正值壮年的兵士也不及。
当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
李广入京后,只回到自己在长安的宅子中梳洗了一番,便匆忙奔向未央宫中去拜见刘彻。可这还未踏入宫门,四处听到的都是关于大将军卫青的事情。
都说刘彻甚至等不得卫青返京,派特使捧着金印紫绶到高阙卫青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户,并言令朝中所有武将皆归大将军统领。
即便如此还是不够,卫青的三个还在襁褓中儿子,也被刘彻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户。自高祖时,汉廷无军功不封侯。就连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为二千石吏四十余年的飞将军李广,至今也因未有显耀的军功而封侯。卫青三子未出襁褓,却已封为列候,这又是何等的殊荣。
朝中文武皆知,这封于其三子的三千九百户食邑,等于是刘彻赏赐于卫青的。
卫青至今未娶,膝下虽有三子却无一是嫡出,长平侯的爵位自然是无法名正言顺地承袭。刘彻一番良苦用心,更是让朝中众臣看出了刘彻对卫青的信任与倚重,也使得早先的一些宫中传闻,不攻自破。
自高祖建汉时,功最高的万户侯——平阳侯曹参也只享一万六百户食邑。所谓树大招风,自高祖时,获封万户侯至今未被革除的,如今也早已是寥寥无几。
卫青收复河朔被封长平侯时,便已享食邑三千八百户食邑,加上如今加封的八千七百户,共享一万两千五百户,早已是位列诸侯之首。
更别说其膝下三子的那三千九百户,加起总共一万六千余户。且与其随行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朔、李沮、李息、等皆因此战获封。就连李广那名不见经传的堂弟李蔡,也因跟随卫青,而率先于他的大名鼎鼎的堂兄李广,封了一个乐安侯。
如此的封赏可谓是旷古烁今。朝中各将皆言愿与大将军出征,只觉大将军如有神助,跟随其出塞必能大破匈奴,封官拜侯,荣归故里。
眼看着那些不起眼的小辈们,如今也一个个都封至列候,如今的长安气氛着实让李广心中不好受。入未央宫中一路上都低垂着眉,不与一旁谈笑风生者往还,与四处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
他入殿向刘彻请安,却不想卫青一早便已被招致到了身边,就如此不凑巧地碰在了一起。李广先向刘彻叩首行礼,局促了稍许,才低眉朝着卫青拱手拜了声大将军,却也未说再多恭贺的言辞。
卫青还是一如既往,拱手回礼,极恭敬地唤了一声李将军。
毕竟卫青的年纪比李老将军那早夭的长子还要轻上几岁,如今却要已在沙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将军拜谒于他。且刘彻此次唤来的,皆是朝中提拔的一干年轻将领,却也只有老将军与这些年轻将军格格不入。
刘彻也是能明白李广心中的不平,便也温言软语地体恤一番,算作安抚。
除了刘彻提拔许多的年轻将领,还有许多刘彻从民间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学之士。刘彻以为与丞相为首的外朝不同,这些人来自于民间,也更加了解民情,对社会的弊端也比较了解。同时,他们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积极进取,刘彻对这一批人非常信任,让他们预闻政事,托为心腹。
这些人虽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也没有固定的官职,有时天子甚至把他们当做宾客看待。但他们经常代表皇帝在朝廷发表意见,有时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与大臣辩论,诘责朝臣,驳得朝廷大臣哑口无言。
刘彻此时招他们来也未说什么,看似像是闲聊,顺便给这些人一个谒见大将军的机会。相谈中却提及自己有将奏章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与大将军批阅的意愿,实则也是向这些官员们露一个口风,自己已有意要制衡以丞相为首的前朝。
“如若至此,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恐其权已远出丞相之右尔。”席间有人窃窃私语道。
卫青只说自己德薄才弱,如今朝廷多处用兵,仅是军务就已是十分沉重了。前朝政务,自己尚不敢染指。
刘彻望着他,还是那副低垂着眉眼,不露声色的样子,可却觉得他此次从塞外回来,似乎更加沉默了,与他也不像以往那般亲近。封了他三个儿子为列候,似乎也并未让他有一丝喜悦,倒像是让他徒增了许多烦忧来。
他一再推辞如此厚封,只言他有幸待罪军中,仰仗天子神灵。全军将士拚死奋战,才旗开得胜。如今既已加封了他的食邑,三子尚幼,寸功未尽,却封他们为侯。这叫跟随他一同作战的将士们如何看待他?
“大将军身居高位,却还是如此谨小慎微。”刘彻望着他攒眉紧锁的样子,揶揄道:“好,既然大将军开口,此次随从大将军北征者,皆有封赏。”
说罢,饶有兴味地望着他,轻笑道:“如此可好?”
他自然是不能驳了别人的封赏,他如此堵他的口,他必然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便才言罢此事。
“朕闻说,今日京城出了一件奇事,朕从各个郡国抽取豪富人家,迁往关中地区,结果有人不服,纵其手下报复当地官员?”刘彻忽然论其此事。
“回陛下,此人名为郭解,江湖游侠。在当地有一点势力,常逾越官府做一些不矩之事。”殿下有人回应道。
“原来我朝廷法度,竟还拿一些人没有办法。”刘彻冷笑一声。
“据说此人,曾与淮南王刘安私交甚密……”
一提淮南王刘安,刘彻心中就有一股怒气涌上来。但他按下不表,只望向一旁的沉默不语的卫青,轻声道:“不知道大将军你怎么看?”
“臣对此事并不十分清楚。”卫青轻声道。
“既不清楚,便去好好查一查吧。过后朕会再问你……”刘彻只意味深长地轻哼了一声,未再多语。
如今漠南怕是会安定一些时日,内患才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
晨会散去,卫青与众朝臣一同出了清凉殿,正与张次公嘱咐着一些事情,不想正巧碰上了初返京城,来未央宫中请安的淮南王女刘陵。
刘陵见卫青忙行大礼,恭贺一声“大将军”,目光却不禁流转向一旁的张次公,意味深长地一笑,也未多语便向后殿去了。
卫青没在意,正要走,却见身边的张次公的魂像是被谁勾走了一样,望着那淮南王女刘陵离去的方向,怔在原地一动不动。
卫青注视着他的目光一路游走,轻轻咳了两声,才唤回张次公的神来。
张次公的脸骤然红了,忙羞赧地低下头解释道:“大将军,末将……”
对面人抬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胸口,轻声到了一句好自为之,便头也不回转身而去了。
第204章 自在()
吕瑶带回了李鸾的消息,只是稍迟一些。她在龙嵒侯府的荷花池边,一直等到姗姗来迟的韩说。
韩说从军营中刚回来,便听府中人说,有一位姑娘来找他。他第一反应那人便是吕瑶,急忙向府中寻去,终于在碧绿的池塘边上的白玉石桥上,寻到了她。
她独自一个倚着栏杆,看着桥下风景,韩说悄无声息地从背后靠近,她身上的味道,比桥下那满池清艳的菡萏还要诱人。
“你回来了……”她像是背后长了眼睛,忽然轻声止住了他逼近的步伐。
韩说微怔,每次遇见她,总是叫他的心噗通的厉害,局促像是愣头青一样。这样的紧张,让他不禁抬手挠了挠头,面前人却在此时悄然转了过来,如水的眼眸与他眼中顷刻的讶异交融。
“我与你说过我父亲的事吗?”她忽然幽幽地开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没……没有……”韩说觉得他的喉咙不禁颤抖了起来,舌头也僵硬了。
“是啊……我没有告诉过你,是我亲手将他送去那些胡虏的手里。”她忽然低垂下眼眸,抬手正了正他领口的衣襟:“我在高楼上看着他走,那视死如归的眼神,与你离开长安时如出一辙。我这才发现我心里的害怕,与当年竟也没有一点分别。”
韩说愣住,脑中似是忽然有花火炸开一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阿瑶姑娘……”
“我年纪已经不小了,却仍待字闺中,说出去总叫人笑话……”她打断了他的话,抬眸望他:“如今你也不一样了,长安城中那样多的如花少女任君采撷,我自是比不上的……”
“才不是……”韩说的心口跳得厉害,喉咙却像是打了死结,她忽然轻点起脚尖,玉指轻轻地封住了她的嘴唇。
“我来,便是来确认侯爷的心意……”她的眼眸像是一汪醉人的美酒,惹得他的心尖,融化成一片。
“若是君心如旧,妾愿与君白首,花好月圆。”
韩说与卫青聊起那日,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他说吕瑶从不给他回答的机会,是因为她心里早就知道了答案。她只是来通知他,她准备好要嫁给他了。
他就是喜欢这样吕瑶,坦率又果断,从不畏首畏尾。
卫青倚在廊上,喝着壶中酒,安静地倾听他不断地描述,他抱得美人归的经过,最后轻声道了一声恭喜。
韩说微怔,忽然笑了。
“以往总是我恭喜大将军,如今我也终于有好事情,可以让大将军恭喜的了。”
卫青唇边的笑意若有似无,半晌轻吟一声:“我哪里有什么好事情……”
韩说浅笑:“大将军出将入相,封至万户,得万民称颂,承百官跪伏,难道还不算是好事?”
卫青依旧不动声色,只将手中酒壶放在廊上,抬眼望着廊外高枝上的叽叽喳喳吵闹的燕雀,轻声道:“人不比鸟兽,被世事所累,无法自在选择高低,算不上什么好事。”
说罢,他忽然眸子一转,韩说还未反应过来,就只见他已犹如一道迅疾的闪电般,飞身越出长廊。
韩说微怔,急忙顺着他飞奔而去的方向望去,才见原来他是去扶在园中蹒跚学步,不慎摔倒的稚子。
孩子的脚被一个坑洼绊住,稚嫩的膝盖磕在碎石子铺成的路面上,还未哭喊出声来,就被抱起来,拥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他低下头去,揉了揉卫伉磕住的膝盖,挽起裤腿来看,只有些红肿,稍微擦破了些皮。他浅笑,抬手轻轻捧起那白嫩如玉的脸庞,低下头去望着那双含着眼泪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柔声道了一句:“不要哭,伉儿。”
小小的孩子竟像是听懂一般,眼眶通红了,却硬咬着牙没有吭声。
“大将军,奴婢该死!奴婢该死!”晌午犯了迷糊的乳娘火急火燎地跑来,连忙跪下身来向卫青磕头:“小侯爷方才跑得太快了,奴婢一时未留心。”
卫青抱着卫伉站了起来,低眸望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乳娘,轻声道了一句:“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你起来吧。这事就别和陆姑娘说了,省的她看不见又心急。”
“喏……只是陆姑娘她……”乳娘站起身来,局促不安地捻动着衣角忐忑道:“她最近日子有些不好,总是爬不起床来。”
卫青没有出声,只与怀中的卫伉轻声嘱咐了几句,交还到乳娘手中,轻声道:“好好照顾小侯爷。至于陆姑娘那边,该请大夫便请大夫,不必与我知会。”
“大夫自然是请了的……只是心病还需心药医。”乳娘小声补了一句:“侯爷您还多去看看她的好。”
卫青若有所思,身后的韩说在此时悄然靠近,望着那乳娘怀中的孩子。血脉当真是神奇,之前还小看不出来,如今那孩子长开了些,眉梢眼角倒是真有些像卫家人了。男孩子启蒙晚,还不大会说话,只在乳娘怀中,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着他。目光清澈如溪,脸颊嫩白圆润。
韩说看着他的样子,心里甚是喜欢,刚想抬手去碰那孩子的面颊,却像是想到了什么,伸出一半手,收了回来。
眼前的虽然还是个不经世事的孩子,可是已经是一位食邑一千三百户的列候。
私交归私交,礼数归礼数。
“小侯爷长得和大将军愈来愈像了……”他尴尬地轻咳了几声,抬眼望向一旁凝着眉头的卫青。
只见他凝眸望着乳娘怀中的卫伉,薄唇紧闭,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忽然他抬起手来,结着薄茧的指腹温柔触碰那稚嫩如玉的面容,目光复杂难测。
“带伉儿回去吧。”他眸子像是密不透风的树林,透不出一丝光来:“其余的话,本侯不想再多说了。”
“大将军……”乳娘还不死心,仍想要帮她侍候的主人求上一求:“您就去看看陆姑娘吧,她一个人病着,着实是可怜……”
卫青静默无言了半晌,忽然像是自嘲一般,意味深长地冷哼了一声:“可怜?”
韩说不禁一怔,若不是回过头去,正巧碰上他结了一层冰霜的眸子,他很难想象身边这个向来温润如玉的男人,竟也可以发出那样决绝又嘲讽的冷哼。
只见他转眸望着乳娘怀中的卫伉,眼中的光复杂难测,抬起手来又轻碰了碰他柔嫩的面庞。
“伉儿,你知不知道……”他忽然间凄然一笑,薄唇轻颤:“你这性命,你这后半生的荣华,又是用谁的命换来的,那他们又可不可怜……”
一旁的韩说只觉得卫青话中有话,他引而不发,顺着卫青的手望向乳娘怀中被他抚摸着面颊的卫伉。那孩子睁着清澈的大眼睛,怔怔地望着卫青,圆嘟嘟的小脸甚是可爱。
“所以,你要原谅爹……”卫青顿了须臾,才轻叹一声,手也顺势落了下来,隐入袖袍之中:“带小侯爷回去吧。”
乳娘见劝不动卫青,也只好言喏,朝着卫青行礼后,抱着卫伉离去。卫伉在乳娘怀中翻了个身,扒在乳娘的肩头上,直直地望着站在原地的卫青。
直到行至曲径处一个转弯,便再也看不到了。
韩说多少了解卫青,若是陆修蓉没有做什么错事,他那温柔的性格,断然是不会对她如此的决绝。
卫青素来的宅心仁厚,就算是朝中有得罪他之人,他也能一笑置之,以礼相待。陆修蓉毕竟是为他毁了后半辈子,也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若非是有什么缘由,他断然是不会如此对她。
“大将军……”他欲言又止。
“我是否很无情?”卫青转过眼来望着他,眼眸中的光微凝:“可是我看着伉儿,总会想起我和阿鸾的那个孩子……”
他的目光渐渐回溯,像是又回到了那个绝望的清晨。她赶去她房里,见她躺在血泊里一动不能动。他急忙冲上前去把她抱起来,猩红的血液也染上了他的衣袂。
她气若游丝地望着他,神志已经迷离,轻声唤他阿青……
阿青……阿青……
一如最初。
他望着她苍白的面容,心中忽然涌现出这样的念头。若是知道他终究是护不了她一世周全,还不出从一开始就不要遇到。
韩说不忍看着他又陷入痛苦中去自己折磨自己:“可孩子没有了是意外,这和……”
他没有说下去,因为卫青忽然间抬眸的眼神,让他心头不禁轻颤。
韩说只觉得的五雷轰顶一般,怔怔地望着卫青,半晌才开口:“难道……不是意外?”
“你知道五味子、三棱、文术、归尾、葶苈,这五味药材是做什么的吗?”卫青不露声色,可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尖刀,将血淋淋的现实解剖开来。
“我想你不知,但你应知最常见的红花与桃仁又是做什么用的……”他避开了他的眼睛:“活血行气、泻下导滞,且大辛大热,女子孕中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