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舞长安-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冷落了许久。

    直到当今陛下的老师卫绾被罢黜了丞相,太皇太后才想起来自己的这个侄儿,虽然他儒生出身,与自己的想法也有许多背道而驰之处,但怎么说也算是自己人。

    如此的太皇太后,当真是让细想过后的我不由心生出许多畏惧来。

    “想什么呢?”郭大人又再出神的我耳边打了一个响指,我仓皇地抬起头看见他笑盈盈的脸。

    “你别害怕,虽然太皇太后厌恶儒术,但却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呢。放心吧,定不会让你出了虎穴,又进了龙潭的。”

第70章 窦氏() 
我于宁寿宫的一处偏房中,开始研读淮南王刘安呈献上来的《淮南子》。

    原想以为只是一卷书轴,却未想到此书甚是磅礴,一上,竟摆满了简牍。我按照摆放的顺序随取其一开始翻阅,只觉得此书定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内录二十余篇,论的是道法自然,外有三十余卷,皆为杂篇,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除了坐而论道,还涉猎兵略政局。

    我随手翻了几篇,只觉得此书恢弘却又不失精妙,其中甚至对医理养生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难怪太皇太后对此书大加赞誉了。

    王亲贵族的家中,但是却嫌少有人会深入其中,大多是沉迷于膏粱锦绣,玉堂金马之间,如此深入潜心研习,广交天下之贤士做学问的,倒是真不多见。

    我正看着,却忽然发现眼前一片暗影落下来,抬起头来,看到的是芦月姐的笑脸。

    “瞧你的样子,倒是真像个女先生一样。”她眉眼温和,说话的声音也甜美,让人甚是喜欢:“模样也好,留在浣衣局那样的地方当真是可惜了。”

    我赶忙起身行礼:“姐姐谬赞了,阿鸾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怎堪匹配‘先生’二字?”

    “别谦虚,郭大人能把你从浣衣局那种地方挖出来,定是你有不凡之处,叫他看上了。”芦月姐脸上依旧荡漾着温暖的笑意。

    我微怔,却又不敢说明郭大人出手救我的实情,只得默默不言,尴尬地一笑。

    “时候也差不多了,老太太这时候也差不多要醒来了。”她转过头去望了望屋外的日头,转脸又对我笑盈盈道:“随我去跟太皇太后请安吧。”

    我心中一紧,不由地有些退怯,可是却又不敢推辞,只得忐忐忑忑地轻声问道:“敢问姐姐,我是选哪一卷为太皇太后诵读才好?”

    “读你详熟的便好,也无需按照一个什么顺序。”她随手在桌案上拿起一卷我方才翻动过的简牍,抬起手来扬了扬:“就它好了。”

    我望了一眼,犹犹豫豫地应了一声:“诺。”

    她轻笑着转身而出,我踌躇了片刻赶忙跟上。

    &n鎏金铜瓦、雕梁画栋的巍峨正殿徐徐现于眼前。我随着芦月姐身后亦步亦趋,越是接近心中越是惴惴不安,许是这天家气象威严,让我这小小女子心里着实发虚。若不是害怕被宫规处罚,真想要转身就逃走。

    眼见芦月将书卷递到我的怀中,自己转身就进了大殿的门廊,我抱着书卷彳亍于门前,半晌也不敢抬脚迈入,只见她一个转弯就被眼前漫漫的鲛绡罗帐遮挡住了身影,只留下一声轻轻的呼唤:“傻愣什么呢?快些跟上来。”

    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小心翼翼地抬入那阶白玉台之上,一室的富丽辉煌令人目不暇接,黑色金丝楠木的香气袅袅,悠然于室,

    “你在唤谁呢?”珠帘后徐徐传来一声苍老却沉稳的呼唤声。

    我一阵心悸,手中的竹简掉了一地,背后一阵冷汗冒上来,赶忙噗通一声跪下来去捡那些竹简。

    “这是谁啊?把什么东西弄倒了啊?”那年迈又沧桑的声音又徐徐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是新来的婢女。方才不小心,把手里的书卷抖了一地。您看她新来的,笨手笨脚,就别跟她个小丫头计较了。”是芦月姐的声音。

    我慌忙地捡起那些书卷,硬着头皮埋着头轻手轻脚地向内室去。

    “书卷?你们抱书卷来做什么啊?汲黯今儿要来吗?”

    我错过那些如幻海一般的帷幕,终于看到了眼前的人。

    一身高贵的绛紫底丹色纹式外氅,鹤发童颜,一丝不苟,飘然有出世之姿,眉宇间一派祥和富贵之气,只是那双眼睛空洞无神,似乎看不分明东西。可却并没有影响她周流淌的身高贵威严之气。

    这边是那个威名赫赫,双眼虽盲,却心如明镜台般,大汉王朝真正的掌权人——太皇太后,窦氏吗?

    我望得出神,芦月姐提点这轻咳了一声,我才发觉自己失仪了,不料手中的书卷又掉了些许。

    我赶忙弯腰跪下去捡,只听面前的人怨声道:“哎呦,今天的丫头是怎么回事啊,慢些,可别把那些书卷给弄散了。”

    我脸上滚烫,后背却在冒着冷汗,直到一袭月白裙角飘然而至,赶忙上前帮着我把那些书卷拾起来。

    我抬起头来,看见芦月姐不经意间跟我使了个眼色,微喝了一声道:“还不快给太皇太后请安。”

    我微怔,赶忙将怀中的书卷放在一边,抬手过眉,俯首贴地,行了一个大礼:“太皇太后,奴婢阿鸾,给您请安了。”

    “阿鸾?阿鸾是谁?”案前的人似乎思索着什么喃喃自语道,许是老迈了,人都有些犯迷糊,方才说的事情有有些不记得了,仔细想了好一阵才回忆起来:“噢,瞧哀家这记性,是新来的丫头。汲黯大人来了吗?”

    芦月姐赶忙起身,轻轻挑开珠帘进到案前,在老太太耳边轻声附语道:“太皇太后,汲黯大人在前朝有太多事情了,这不,专门给您找了一个识字婢女,为您读书的。”

    “识字的丫头?”窦太后将信将疑自言自语,默念了一句,连忙摇头摆手笑道:“哎,你这丫头素来办事稳妥,怎么在这件事上烦傻了。”

    说着抬起手来亲昵地在芦月姐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虽说是拍,但却像是对儿孙的疼爱一般,笑着自顾自絮叨了起来:“哪有什么识文断字的丫头啊。莫说旁人了,就说哀家的馆陶,她好歹也是个长公主,却也是大字也识不了几个。成天为了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不是来烦哀家,就是去难为皇帝和太后。都是哀家从小把她惯坏了。哦,对了,还有阿娇那丫头啊,也是文不知义,几次给我读书,都读乱七八糟的,惹我老婆子生气。跟她娘一个脾性,说他们不是娘俩,怕是没有人信的。这宫里的这些女人啊,也就平阳小时候还算跟着彘儿读过一些东西,有些见识,能说些道理出来。其他的呀,都是深宫妇人。这读书认字啊,最是磨人的性子了,哀家也是高皇后手把手教的,才知道了这读书的好处……不行不行,丫头断然是不行的……”

    “太主她身份尊贵,天资聪颖,这都是随了您老人家,皇后娘娘就更加不用说了。太皇太后您不妨就让这丫头试试,若是不满意,芦月就遣她走好了。可若是觉得好,您老人家就把她留在身边,岂不是更好吗?”芦月姐的声音温和甜美,语气中带着一丝娇嗔,仿佛眼前至高无上的窦太后像是自己家中的长辈一般,惹得太皇太后也不禁慈祥地微笑:“她可是郭舍人,郭大人物色出来,我方才也考了考她呢,想必不会差呢。”

    “舍人?”老太太默念了一声:“那个孩子最伶俐了,怎么也做出这样的糊涂事来?”

    “太皇太后您就试一试嘛,人家郭大人也是为您老人家费了一番心思呢。”

    或许是芦月姐的清甜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拒绝,老太太也被哄得极为乐呵,对着跪在案前的我似乎想要打量,却似乎还是看不分明,最后也只得不再坚持了,叹了口气作罢道:“那不行就试试吧。”

    芦月姐隔着帘幕跟我使了个颜色,我立刻会意,慌忙地拿起卷轴来,却发现简牍拿反,又颠倒个儿来,惹得帘内的人一阵发笑。

    “丫头,你笑什么?”老太太因为看不分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忙问道。

    “回禀太皇太后,并没有什么,我去跟您沏茶去。”芦月姐站起身来,行了个礼,连忙退了出去。

    我见她这一出去,这内室就只剩下我和太皇太后两个人了,不由有些紧张,可是看着她又再侧耳听我下文,忐忑了半晌,试探地轻声道:“太皇太后,奴婢可以开始了吗?”

    “你倒是念啊,哀家在等着呢。”她的眼睛虽然混沌,但却透着急切,着实给我了我不少的压力。

    我清了清嗓子,展了展手中的书卷,怕她年纪大了,听不分明,故意提高了嗓门:“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等等。”她忽然疾呼一声,打断了我的诵读:“丫头,你念得倒是娴熟,比哀家的馆陶阿娇要强,可是你懂得里面讲的是什么吗?”

    我一时讷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放下手中的书卷,思忖了半晌轻声说:“奴婢粗鄙,只通晓字面意思,许是不能领略淮南王的大智慧。可说一二愚见于太皇太后,只怕不堪入耳……”

    “你说,你说。”她似乎并不在意,却十分好奇,急忙催促道。

    我咽了一口唾沫,沉了沉心,拿起书卷来照着书上的内容解释道:“君主治理天下,应实施无为而治,推行无须说教就能使人明白的原则。君主自身应清静而不浮躁,坚持自然法度而不动摇;以顺循事物固有特性的态度任用下属,充分发挥群臣百官的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而自己不必亲自操劳和费心。所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君主心里明白,藏有韬略却让国师来晓喻开导,能说会道却让行人去陈说,脚腿灵便却让相者引导宾客,耳朵聪敏却由执政官员来转达百官意见或计谋。因而,君主考虑问题便不会失策,行动计划便不会过错;言论合理,行为可作天下之表率……”

    我解释完方才所读,不禁隔着珠帘忐忑地去望案前的人。

    只见她慈祥的脸上渐渐展露出一丝笑意,混沌的眼眸似乎也变得神采奕奕了起来。半晌她轻声说:“你方才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第71章 馆陶() 
我又一次向太皇太后禀明我的名讳。

    她像一位寻常人家的糊里糊涂的老人家一样,反复自言自语着,念了念几遍,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意。

    她看起来高贵雍容,可是又透着亲切慈祥,竟让我不禁有些想起我的大娘来了。

    初遇王孙误入围场的那日,我便在一旁听过王孙说过太皇太后的厉害。她把持着朝政,左右着朝臣,掌控着军队、国库,她是大汉王朝真正的掌权人,手握生死杀伐之权,一举一动都可令朝野震荡,一张一弛也皆为天下表率。她双眼虽积重难返,朦胧不清,最最见不得刺眼的阳光,整日间也却也很少走出她的长寿殿。可是长寿殿却是这甘泉宫中朝中重臣来往最多的一处宫宇,每日不论是高堂阔论,还是密报频传,都是常有的事。

    她双目虽盲,行迈靡靡,身居这幽幽后宫之中,却对前朝风云变幻的一点一滴蛛丝马迹都了若指掌。

    便说那日春围猎场猛兽袭扰行帐之事,也只是她老人家给自己孙儿的一记警钟。

    高祖建立大汉功业,可却因为连年的征战,外加北方匈奴的袭扰,国家早已是千疮百孔。故此,自高祖起,历代君王禀行黄老之言,讲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轻徭役,薄税负,才使得“文景之治”后,大汉通过四代君王的齐心治理,变得渐渐富庶起来。天子大力推行马政,从先前的马匹不足,即便是天子也不能具醇驷,将相皆知能坐乘牛车。到如今,便是长安一代的天子马厩,良马便也已有数十万匹。可见,黄老之言,对于充实大汉国力而言,是十分正确明智的选择。

    自古帝王为了休养生息,不误农时,也总是选在秋天进行围猎。围猎与其说是皇亲贵族的一项娱乐运动,但实则是一项祭祀大礼,是帝王替百姓求企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事。陛下选择在春季围猎,那是农务正处于繁忙之季,百姓却还要为了皇家出行而劳动,太皇太后认为,当今陛下不能遵奉先贤教诲,不能承接奉祖宗庭训,故意派人在围猎的野兽上做了手脚。

    她并非想要伤害天子龙体,动国之根本,只是想引起骚乱,再以文臣于前朝推波助澜,来警戒自己大搞改革的孙儿,若是置黄老之术于不故,必遭上天的惩罚。

    只是她没有算到那日,平阳公主也在行帐之中,王孙的处理又如此果断,封住了所有在场人的口,待陛下带着朝臣回来时,营帐早已整洁一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王孙一向视太皇太后为极其厉害的老太太,他们的这点把戏在她的眼里都只是班门弄斧罢了,便由陛下像老人家认了错,停了手中的一些盘算,这才稳住了局面。

    当时我从未想过,如今我会真正侍候在她的身边,却也始终无法与王孙说的那个在前朝搅弄风云的深宫妇人联系在一起。

    我总是会不自禁地忘记这些事情。

    她的眼睛已经几乎看不清什么东西了,据说是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人影,分辨得出明暗,若说是别的,便是什么也看不到了。太皇太后之前是不识字的,也是进宫之后,高皇后薄太后手把手教她认的字。他们婆媳之间感情融洽,与先皇文帝也是琴瑟和谐,或许黄老典籍也是太皇太后缅怀先皇和薄太后的一种方式。

    宫中的太医们寻遍天下良方,可最终却也没有寻得医好老人家眼睛的好法子,每日苦口的汤药吃着,却也不见好。有时候还会莫名地流起泪来,两道泪水淌湿了了细纹密布的面颊,她自己却浑然不觉。引着她前行的,也不过是身边的婢女,还有先皇亲手为她打造的那柄威严赫赫的龙头拐杖了。

    当我念到“共工怒触不周山”时,她的眼泪淌得更加厉害。怒骂哀叹,说共工氏是个故弄玄虚,不务实业的伪君子,不配做炎帝的儿子。相反这颛顼重视农耕水利,与民生息,心怀天下,是真正的造福于民的一代明君。

    芦月姐见她这样,便狠劲给我使眼色,叫我不要再念了。

    可是老太太并不买账,执意要我念下去,并对淮南王刘安大加赞赏,说这他编纂的书中,尽是黄老之学的大智慧。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是不是人的年纪大了,反而会越来越返璞归真起来。

    在宁寿宫的日子倒是清闲,除了帮太皇太后念书,倒也没有我什么旁的事情,除了被反复叮咛不许随便出宁寿宫门,以便太皇太后随时传唤,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繁琐的规矩。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伴在太皇太后膝下已经有了日子。每日我早起就开始一个人在房中默默研读那些简牍,每每过了午睡时分,太皇太后多半会招我过去,为她读上一两段文章,但若是有时她殿中来了朝中重臣商议国家大事,又或者是有窦太主或者王太后陪着,我便就可以落得一整日的清闲。

    其中关于黄老修身养生,阴阳五行之术,她最是爱听了。她总这世间大智慧皆汇于此,若想要益寿延年,当得此法。

    每每说到这就忍不住要损上当今陛下几句,说他年轻气盛,急功近利,倒是全然忘却了祖辈上流传下来的这些良言警句了。

    今日早上,王太后来宫中请安,不知昨日里前朝的大人又跟太皇太后禀报了皇上的哪些举措,多半是儒生之言又惹得太皇太后大为不满。王太后一直勤谨,她对太皇太后甚是畏惧,每日清晨必回来宁寿宫中请安。

    可是,今日却吃了闭门羹。

    我被传唤,便赶忙抱着书卷来到长寿殿前时,只见宫女结队悻悻而去,远远瞟见一抹瑰丽的身影,想必那人便是当今圣上的生母——王太后。

    进殿时,太皇太后正在气头上,一旁芦月姐不断地安抚纾解着。

    “太皇太后您莫要恼了,陛下他不是也改了许多了吗?现在拂逆太皇太后您老人家意思的事情也越来越少,还不是事事都顺着您来的。”芦月忙给老太太顺气道,许是服侍得久了,总是摸得准太皇太后的脾性,老人家也总是吃她的哄的。

    “你不要为他说话。”太皇太后佯装愠怒,冲着芦月姐轻呵了一声:“我那个忤逆孙儿,他在前朝干的那些好事,真当老太婆我什么都不知道吗?那个卫绾虽然自己知趣地走了,可是却多了一个赵绾,还有那个王臧。”

    说罢,她原本已朦胧混沌的眼中闪过一丝嫌恶的光芒,又恨恨地说道:“这两个儒生更加是不知收敛,成日在皇帝面前妖言蛊惑。这偌大的王朝可不是他棋盘上的棋子,随他摆布的。你说,这让哀家怎么放心前朝的事情。你瞧瞧,都有几日没来给我老太婆请过安了,他母亲倒是知道不好意思,天天来我这坐坐,可你瞧瞧他,把祖宗的规矩全都忘了吧。”

    “太皇太后您别这么大气,我改明儿就跟陛下宫里的说,叫陛下多来看看您老人家。”芦月姐忙轻轻抚了抚太皇太后的后背,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向了我:“您看您想孙儿就直说嘛,发着一通火,把阿鸾吓得都不敢念书了。”

    我刚刚才到,一脸无辜,用眼神示意芦月姐我并没有,却不想被太皇太后一把抓住了我的手。

    她的掌心温暖宽厚,熨帖着我的手背,稍稍用力将我向她的身边拉了一拉,对着一旁的芦月姐说:“丫头我问你,阿鸾丫头她长得是什么模样?”

    芦月姐望着一脸惊慌的我,不禁笑了,轻声答道:“明眸皓齿,沉鱼之姿。”

    “你说的可当真?”太皇太后那原本混沌的眼眸忽然像是拨云见日了一般,唇边的笑意荡漾开来,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像这样好的丫头,就应该跟着彘儿那小子身边。哀家这样的身后老妇说的话他听不进去,哀家给他绸缪的良将功臣的劝解他也听不进去。这孩子就是倔强,从小我便看得出。他和他父皇帝一个模样,他父皇若不是身子不好,为免动怒平日里对谁都是温言厚语的,可心底里却是个定有主意的。为了给他的儿子铺好前路,把三朝元老的周亚夫都除去了。他就是看好他这个儿子有着和他一样倔强的脾性,定能将他被身体拖累着一生无法抒发的志向都一一推行开来。对哀家给他安排的这些朝臣,他是多么的不屑一顾,操之过急地想要培养自己的小势力,招揽了一批乌合之众来妄议国事。”

    说罢转眼对着我一笑:“可是啊,若是有一个漂亮又明理的小姑娘,能侍候在他的身边,成日为他诵读这些黄老之言,也说不定,他当真会听得进去呢?”

    这话惹得芦月姐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也惹得我心里慌乱,一时间摸不清虚实,脸却不知道怎么就红的一塌糊涂,忙说:“太皇太后,您别这么说,阿鸾哪里也不去,只想陪着您,跟芦月姐姐一起侍候您。”

    我此话一出,倒惹她们俩都笑了起来。

    我才知,她们俩是逗我的。

    “哀家才不舍得你去那个臭小子那里受苦呢。要是让阿娇那丫头知道哀家亲点了一个婢女给皇帝送去,她和她母亲非得闹死哀家不可。哎这对冤家啊,当初也不知是不是错了,乱点了鸳鸯谱……”她的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似乎回想道了久远的事情,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背,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上辈子,不知是谁欠了谁?”

    正说着,门口又侍女快步进殿行礼,禀报道:“太皇太后,常侍郎,东方朔,东方大人求见太后。”

    “东方朔?”太皇太后糊里糊涂,想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皇帝招的那个最会弄些离奇事情,射覆又极准的郎官啊,升得倒是快,现在都是常侍郎了啊。怎么来求见哀家做什么?”

    “东方大人说,眼下夏末已过,夏暑已歇,怕是要择良辰,起圣銮返回长安了。求见太皇太后就是想把拟定的几个返回帝都的良辰吉时,来与太皇太后瞧瞧,顺便商议祭祀宗庙的相关事宜。”

    “怎么这些事情现在都是由他负责了吗?倒是会做事的,还知道来与哀家商议,”太皇太后眯着眼睛朝着眼前虚晃的人影摆了摆手:“叫他进来吧。”

    我闻声也赶忙抱起桌上的案牍,起身行礼躬身告退。

    刚刚踏出了殿门,便正好碰上了在殿门外久候了多时的东方大人。

    我赶忙向他行礼,抬起头来却发现他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打量了我一番,转身轻声叮咛了一句:“姑娘稍等东方一二。”

    说罢便拂袖进殿去了。

    我抱着书简也不敢离开,不知他是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向我交代,在殿外久候了多时也不见东方先生出来。

    百聊无赖间,只瞧见廊桥那边浩浩荡荡的一群宫人朝着殿门而来,仔细一看,才发现为首的是一位衣着锦绣华丽的美妇人,那队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