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小猪-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量,怀里这个孩子的五官轮廓,想从这张稚嫩的小脸上想象出另外个孩子的模样。

这孩子虚岁三岁,白肤红唇,鼻梁挺直,一双长眉凤眼,睫毛生的也长。眉间用胭脂点了个红点,看起啦如同观音座下的童女般可爱。想到两个这般一模一样的小丫头并排躺着,一定很有趣。可惜如今这小姊妹却和她们的父母一般,天各一方。不知几时有缘再见,不禁叫人可怜可惜。

蔡玉琦努力把消极的情绪从心头散去,笑对蔡婆子道:“这两个小丫头,如今有了名字没有。”蔡婆子听到这话也笑了,回她道:“小姐说笑了,您是两位小小姐的母亲。您不回来,谁给她俩起名字去。不过乳名是有的,是多玛皇子和老爷争了好久才取下的。”说着,便给蔡玉琦说了这小姐俩的乳名。留下的这个是姐姐,叫泽仁,意思是长寿。多玛带走的是小的,叫巴登,意思是吉祥。

蔡玉琦谢过蔡婆子,小丫头正好醒了。看见蔡玉琦也不害怕,嘻嘻哈哈笑闹起来。结果玩了一会便尿了,又是好一番折腾。直到姬盂打发人过来,蔡玉琦才把小丫头送回那边安置。晚间蔡玉琦久久不能安眠,她何尝不想即刻出发去寻多玛,但是家中一老一小怎么办。而且今天进宫见到新帝,看姬璧的意思是打算重新起用她。为此,蔡玉琦原先辞官的打算,也不得不搁置下来。

她和二皇女、童海三人中,两个和姬圭交好,一个在太女那里失了信任。回到大顺后,虽说姬璧表示过去的事既往不咎。但稳妥起见,至少一两年内还是低调行事比较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莫要一路出生入死,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临了却在家门口出了纰漏。

蔡玉琦稳了稳心神,又提笔给熊鸣写了份长信,求她代为照料多玛。短则一二年,长不过四五年,她必然会去吐蕃寻多玛。

先前熊鸣接到蔡婆子的求援时,人还在先师的故居住着。每日里和夏典的老爹她的师弟住在一处逍遥田园。看到蔡婆子的书信也是大吃一惊,好在他们二老也住的厌了,正有出游的打算。熊鸣跟师弟住在一处,心态也年轻不少。似乎又回到了旧时仗剑江湖,跨马行舟载酒行的峥嵘岁月。只是有些后悔当年出门耍玩没有带上师弟一道,不然哪有后来那些糟心事去。不过那样的话,她这辈子也就见不到蔡玉琦和夏典这两个丫头。可见人生有所失必有所得。

熊鸣展读完蔡婆子的书信,见师弟一脸担心地看着自己。心中一动,对王夏氏说了个钟缘由,说完笑问道:“师弟,想不想跟师姐大江南北走一走。”王夏氏闻言便笑了,眼角扬起的鱼尾纹,非但不显老态,反而为他的面容平添岁月的魅力。熊鸣看着王夏氏但笑不作答,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王夏氏瞧在眼里,心中跟明镜一般。

师姐就是师姐,她这人一辈子都是个古道热肠。熊鸣生怕王夏氏笑完说个不字出来,老大年纪,脸上还是沉不住气,留出些许急迫。看得王夏氏好笑不已,笑够了才回她道:“我无甚事,只要师姐不嫌我麻烦。肯带着我,我就去。”

熊鸣没想到王夏氏竟真个答应了,还有些不可置信,迟疑问道:“那阿典回来怎么办,你不等她了。”王夏氏言道:“她也大了,有自己的事做。哪能见天地,围着我这个老头子打转。再说小蔡大人和阿典、师姐缘分匪浅,对我也有恩情。如今她家里出了事,我们怎能做视旁观。”熊鸣被王夏氏这番话说的心中欢喜,生怕师弟反悔,连夜置办了行头。第二日给蔡婆子去了封书信说明情况,又在居所里给夏典留了字条。便带着师弟出发,尾随多玛和威武镖局往西北去了。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糗事

熊鸣找到多玛行踪后,便通过蔡家军中关系,用驿路快马传消息回京。现在蔡玉琦给熊鸣的这封书信,也是走得这条途径。没几天后就在秦凤路找到熊鸣本人,把小蔡大人的信函交到了熊师傅手上。蔡玉琦的信中先向两位老人家报了平安,说自己和夏典都挺好,已经安然抵达大顺。又再三谢过师傅师叔,为她这这后生小辈奔波劳累。随信函一起到的,还有蔡玉琦在海外为熊鸣搜罗的礼物。一对象牙雕的团花腰牌,一只犀牛角雕的杯子。一白一黑,被摩挲的莹润如玉。都算不上是什么贵重物件,只是在大顺难得一见罢了。

或许以往这些东西在大顺稀缺,但此次大航海后打通各大陆间的航道,这些东西价格慢慢便会降下来。船队里另有专人将航行经历汇编成册,绘制了详细海图。图册上具体标注沿途所经大陆,及其具体气候特征、出产的谷物牲畜、国别国情等信息。一份上交给朝廷,一份王家私下里自家保留。

出海的贸易所得,也是各家归各家。但因为女帝当初派了大顺海军随行,算是入了股。各家除了税赋,又都从所得里另上交一份进国库。所以真正的旱涝保收的大赢家,其实身居幕后的大顺女帝。女帝此刻已然身故,这份实打实的好处便落到了新帝姬璧头上。

金银香料珠宝等财物都是小道,朝廷看重的除了“海经图”外,还是水师的献俘和异邦小国的朝觐。这一点让随船归来的童海童将军很是得意了一回,俘获里的各色人等。模样身份打扮都和大顺迥异,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如此盛况大约只有前朝盛世时期,万国来朝的场面可以比拟一二。今世比之前朝又有出彩的地方,许多种族国别乃是华夏有史以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最稀奇的一点是,这些都是按照秦小猪那张不靠谱的海图,按图索骥找寻来的。此刻旧话重提,不禁叫人惊讶小猪的前瞻。按理说,大顺船队的规模实力世所罕见。在此之前,观乎各大陆上国家,再没一个有这实力进行世界航行。那么秦小猪这号人,又是怎么知道这世界是方是园。莫要说什么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说来其实自我安慰成分较多,若不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从哪里来的。何况,就秦小猪的情况,这人根本不知书好不好。

一时间众说纷纭。又为秦小猪身世来由增添了几许神秘。

便有人瞧着姬圭的风波平定下去,在朝堂上议论起秦小猪秦少监。一张表章上去,不少人随后附和。但这些说话的人,好心坏心却是两说。有些人念着的,是秦小猪能给自家带来的好处。指望重启小猪当初的那张宏伟的京城规划蓝图。从具体操作中捞取些油水和虚名。有些人或被羡慕嫉妒恨冲昏头脑,或被秦小猪身上的不可思议吓到。想通过唤起新皇对秦小猪和姬圭之间关系的联想,抹杀秦小猪其人。

但这两类心态,都偏离了新帝姬璧的中心思想。航海大探险的成功从侧面证明了曹神仙的话,姬璧现在可是把秦小猪视为国宝祥瑞。断不会把叛国之事牵连到秦小猪身上,也不敢再用凡尘俗世烦劳这个天降宝贝。秦小猪乘着远航队伍归来的东风。很快得了好处。论功行赏时,新帝给了她一个“博文学士”的名号。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头衔,要知道凭着秦小猪的文采和书法。两辈子加起来也考不成举人,何况乎学士。搁在后世,相当于博士后了吧。

时人重文名,旨意一下来,秦小猪身边众人都觉得脸上有光。人人欢喜。便是樊二郎素日里嘲笑过秦小猪的,现在也得遵旨称秦小猪一声“大学士”。

秦家上下对秦小猪做了大学士。尤为欢喜。秦五岳本人是个起于行伍的大老粗,平日虽没说出口,但也盼着家族中能出个把文化人。长女秦八角做了郎中,次女田沙河也是个粗鲁的丘八。三女聪慧会读书,却是考了武举,如今做的也是武职。四子玲珑经营《京城娱乐》有声有色,可惜是个男儿,将来总要嫁作他人夫。且《京娱》虽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登载的却都是些文人雅士的余兴文章,算不得大道。不想最后傻乎乎的白丁秦小猪,却出人意表地得了个学士头衔,真可谓是意外之喜。

可惜后来秦小猪“祥瑞”的名声不胫而走,小猪因此得了个雅号,叫作“御免”。后来更是以讹传讹,成了“御兔”。

除了那些不相干的人,另有两人也对这道恩旨不满意。一个是方明德,一个就是秦小猪自己。

秦小猪想要什么,猜也猜得出来。这厮最是俗气不过,她觉得皇帝赏她个空名头,不如给她真金白银来的实在。要说还是远航归来的徒弟栓子,给她的礼物有分量。栓子就晓得她师傅是个大俗人,爱那些亮闪闪沉甸甸的东西。回来后专程雇了一辆车马,给小猪送她搜集的金疙瘩和各色宝石原石。此外还投其所好,给小猪师傅稍带回来好些贵重木料。秦小猪看到眼里,很是欢喜。但到底不好意思收徒弟攒着娶夫郎的钱,便只捡了几根可遇不可求的好木料收下。

方明德对这道旨意不满意,也是情理之中。她得到消息说秦小猪做了博文学士,脸色臭的就跟新出炉的狗屎一般难看。想她方明德自幼苦读,十载寒窗,几经科场。十分努力加三分运气,才得以做了探花娘。而后又亏了女帝恩典,方做得个没名没号的翰林学士。她秦小猪何德何能,大草包一个。不学无术,好逸恶劳。还不晓得读过几本书,居然也敢忝着脸,冒认自个是“博文”学士。但因为这是圣上金口玉言亲自下旨封的,方某人不敢出言驳斥。一肚子郁闷没处发泄,全憋在心里。樊大郎瞧不下去,便劝她出门走走。

方明德骑着小毛驴,带着亲随出了城。行到乡间,见许多老农在田地里劳作。目光所及,看到一块绿油油的田地。方明德不禁感慨这片田地长势喜人,待到收获时节定能获得不错的收成。亲随是个厢兵营里出来的小丫头,年纪和锦儿差不多,平日在樊大郎面前没规没据惯了。闻言便“扑哧”笑出声,方明德被她笑得尴尬,心里火气上来,怒道:“你这是嗤笑本官吗,难道本官哪里说错了。”

亲随见娘子真恼了,忙收敛脸上戏谑神色,陪笑道:“官人,那是韭菜。”这个菜方明德午间才吃过,回想了下似乎确是这个模样。方明德恼羞成怒,绷着脸,也不搭理小亲随,赶着毛驴又往前走。待走到一处池塘,看见有老农在水中劳作。长长的水草被连根拔起,根须上还裹着泥。方明德想,这会总不会错了吧,便道:“这拔出来的草是要拿去喂大牲口吧。”小亲随就是本地人,不用看也晓得现下水塘里有哪些出息。一听方明德的话,想嗤笑两句。怕又惹了上官不高兴,就没敢笑出来。

田里劳作的大小村妇们,也听到方明德的言语,一个婆子抬头看向方明德。认出是本地衙门里的方大人,不好和她太过计较,便笑呵呵地招呼小亲随道:“丫头,过来过来。”小亲随不大乐意听这婆子召唤,但方明德教训过她要尊老爱幼。此刻当着方大人的面,不好甩这婆子的脸面。摇摇晃晃走到婆子跟前,虎着脸问道:“兀那婆子,你要作甚。”婆子也不在意,转身把一把刚拔上来的“水草”递到亲随手里,依旧笑容可亲道:“带回去给樊郎君晚间添菜。”

小亲随一听这是要白送她好东西,这才露出个笑脸。她就跟着方明德家里的厨下开伙,带回去给樊大郎,不就是要给她自己加菜吗。说起来,方明德这个官当得委实窝囊,家里连个厨娘都没。一大家子连大人带仆役吃饭,全都指着樊大郎和一个附近过来帮佣的小小子。

方明德这时骑着小驴已经走远了,发觉小亲随没有跟上来。回头一看,就瞧见那丫头正从老农手里接过一大把“草料”,估计是带回去晚上喂驴子用的,便没多做言语,只叫小丫头快些跟上。晚上吃饭时,桌上多了一大盘茭白炒肉。没有加酱清炒,滋味清新爽口。方明德吃过大呼美味,问樊大郎这菜是几时买的,叫他明日再去置办些。樊大郎奇道,不是你们出门遛弯带回来的吗。小亲随和小小子也在一个桌上吃饭,闻听此言,那丫头仗着樊大郎在场,又哈哈大笑起来。

方明德想起韭菜的糗事,对亲随瞪眼喝斥道:“笑什么笑。问你几时买的菜呢,还不好生回答。”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种子

亲随见方大人还没醒过味来,愈发得意笑道:“就是下午水塘里那个婆子给我的。”樊大郎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你日后见到她可要好生谢谢人家。”

见小丫头依旧笑得喷饭,樊二郎忍不住说她道:“便是如此,这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亲随看了一眼方明德,觉得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便手舞足蹈道:“大人昨日说这茭白,是从水里拔出的草,要拿去喂大牲口哩。”说完,又哈哈大笑起来。

得,一桌子人适才都没少吃这菜,全成了方明德口中的大牲口。

四个人里除了小亲随,大家面上都不好看。小小子暗地里掐了一把亲随丫头,掐得她龇牙咧嘴。小小子犹不解恨,低声骂道:“刚才你不也吃了,你也是个大牲口。真呆瓜。”小亲随这下也不笑了,四口人整个晚上都不大愉快。

第二日早上天未大亮,方明德早早醒了。醒来后睁着眼干躺了一会,突然一擂床板坐了起来。动静把旁边躺着的樊大郎吓了一跳,也跟着坐起身,连连问道:“怎么了,怎么了。”方明德顶着两个黑眼圈道:“大郎,我算是想明白了。”樊大郎头脑还有些不清醒,迷迷糊糊问道:“你想明白什么了。”

方明德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虽熟读四书五经,但天下万事万物何其繁多。而人力有限,求知终身亦是不能穷尽。总之,这世上我不晓得的事理还多着呢。或者秦小猪果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因而今上才会赐给她那个学士名头。”

樊大郎听得只想瞌睡,但还是顺着她的话头,喃喃道:“确是如此,小猪的灶下手艺就很好。”方明德也不知道听清这话没有,只管自己一路说下去。末了拉起樊大郎的手道:“大郎。你叫我出门走走,莫不就是让我晓得自己的不足……大郎,你可真是个贤夫。得夫若此,妇复何求。谢谢你肯嫁给我。”

樊大郎睡眼惺忪间,看见方明德感激的小目光,心里就是一个机灵。他还是没弄清自己到底做啥了,莫名其妙就得了方明德的一个“谢”字。不过方明德不给他思考的机会,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抱住了人。旋即羞涩地站起身,下床穿鞋穿衣添灯。

樊大郎道:“娘子。你这是要做什么去,天还没大亮呢。”方明德道:“学问之道只争朝夕,岂容片刻懈怠。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此刻不行动,更待何时。”说完,便真个到外间书桌旁看书去了。

樊大郎觉得好笑,更多却是敬佩。没法子,他就喜欢这样爱较真的方明德。便也跟着起了身。穿好衣裳梳洗完毕,出房门为方明德洗手作羹汤。这个时间蚊虫还在活动,樊大郎便取了艾草在方明德身边点上。夫妻二人妇唱夫随,看上去正是一个读书一个添香。

按说,席驴儿跟着大船出海。蔡玉琦等人回来,她和马骝也该跟着船会到大顺才是。不说赚得金山银山。总得回来个活人吧。不想宋府后衙里的花三叔等来等去,也没有个回音。花三叔耐不住性子,打发吴婶送敏儿少爷去玲珑那里顽时。略作打听。他只晓得秦府上次女田沙河也是出了洋的,却不知田某人是往东去东瀛,席驴儿是往西做环球探险,二者岂可同日而语。便是这两拨人归来大顺的时间,也不一样啊。

吴婶想给花三叔说。你俩原是关系不如何的继父女。向樊二郎提亲的事没给她办成,说不定这孩子因此心里有些怨气。不肯来见也是有的。但花三叔执意让吴婶走一遭,说他晚间有梦到席驴儿。那个孩子可不是这么说的,只是他梦中耳背,没听清楚便即惊醒。反正那个孩子现如今,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为难事。

吴婶到秦府便寻人打听,秦小猪恰巧拜访,闻听此事也比较关心。席驴儿和秦小猪是旧相识,两人刚一见面时不大愉快。但现在两人相争的标的物樊二郎,已经成了秦小猪的夫。秦小猪乐得大方,做个好人模样。何况吴婶当初,对秦小猪有一饭之恩。她就拉了吴婶回家去找徒弟栓子,顺便请吴婶尝尝自己的手艺。

丁栓子是航海冒险的亲历者,船队归来后,蔡玉琦果如前言,放了她出府。王家想招揽她做个待诏掌柜,栓子也不愿意。言道她只学了师傅十分之一本事,还想跟着秦小猪身边再多学两年。这话听得她的同门师姐狗丫耳中好生羡慕,但她却不能如栓子这般作为。她家一大家子人都指着她吃饭,狗丫任性不得。

秦小猪被罢官后,狗丫一人挑起工程指挥大梁。一年里多数时候都在外面奔波,人辛苦但收入颇丰。在京郊置办了田地,又仿效秦小猪的小楼,自家盖了屋舍房产。她的成功还吸引来许多当年的小伙伴,走出家乡来到京城。韩霖韩霁姐俩也给小猪来过书信,却是走的科举的路子。韩霁年岁尚小,韩霖今年要去州郡考秋闱。若是顺利,来年大伙便可以在京城再见了。

栓子刚出来蔡府,又不肯离秦小猪远了去,现下就在小楼里安身落脚。秦小猪带着吴婶回到家中,找来栓子问话。栓子和席驴儿没打过几回交道,隐约记得是师傅的朋友。似乎就是账房娘子在港口,哄了人马下大船那次。她和人带着众位伙计们,也要去岸上接洽太女府的财物。跟着人乘了小船道出走,后来就再没回来过。按照夏娘子的说法,便是这些人后来都还活着,也是要做水匪海盗的。

吴婶听了这话,吓得脸色煞白。她平日管着宋太爷府上后衙门房,也爱过往收取些小钱。但胆子实是极小的,听说继女成了江洋大盗之属,忙叫栓子噤声。怕风声传出去,连累了自己和花三叔。栓子便打住话头,也跟秦小猪着叹气。言道说此事须怪不得席娘子,她便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那也是被逼无奈。几个人到了这会都是没话说,秦小猪留吴婶吃饭。吴婶推辞不受,她要先行回城郊宋府后衙一趟,把这事告诉老伴。临行还特意求了二人,嘱咐她们不要把席驴儿做了贼的事,宣扬出去,秦小猪二人哪里有不应的。

吴婶走后,秦小猪拉着栓子细说海上风云。听得心旷神驰,大嘴一张,也说了好些豪迈的话。叫樊二郎听到耳里,又过来拧她。这时樊二郎刚怀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秦小猪就想不负责任的乱跑,委实可恶。秦小猪忙解释自己只是随便说话,又指着栓子道:“我们师徒如今还有大事要做,哪里会东跑西跑。况且她们出行的海图都是我画的,有什么新鲜稀奇,值得我老人家亲自去一趟的。”樊二郎看向栓子,栓子一脸恭敬,小鸡啄米一般点头给她师傅作证。又捧出把琉璃珠子给他看,樊二郎这才放过她们。

秦小猪说的大事,就是要弄出玻璃来。可惜她前世对这东西疏忽了,现在记不清楚玻璃到底是个什么制作法。遇到康镖头时,她有心托康百川从天方,帮忙寻个专做琉璃的工匠来。谁知康镖头那行人,竟悄悄丢下盐贩子提前离了京城。后来才晓得,康某人是受蔡府多玛皇子所托,护送这父女俩回吐蕃去了。盐贩子通过田沙河从膏药钱手里,高价弄来买卖份额也不能白扔水里。厚着面皮央田沙河和失业在家的秦小猪分担了一部分货物,才又找了个京中的镖局,把货物运到北方去了。

秦小猪和栓子师徒俩找了许多神仙丹方,又寻了民间的琉璃手艺人,来帮忙研制玻璃。奈何秦小猪现在不是官身,说话也不大管用。且手艺人指着技艺吃饭,即便小猪以利相诱,人人也都留着一手。大伙对自己的手段藏着掖着,这种情况大大不利于技术进步和革新。秦小猪不禁有些泄气,想来想去,觉得这样下去不成。想找旧日衙门里的同僚帮忙,又不晓得新帝对自个是个什么态度。

女帝姬璧没上台前,便一举“做掉”秦小猪的顶头上司三皇女。上台后给了小猪一个好名声,却又不给她官复原职。虽然秦小猪不介意被当做吉祥物供起来,但这样下去却是什么都做不成。人生短暂,就这样荒废实在可惜。

夏典的及时出现救了秦小猪,她是给秦小猪拿海外搜集的植物种子和样本来的。新航路的开通,除了女帝,第二个获益的便是王家。王家人念着秦小猪的好,知道这小猪爱吃,当初求取过些奇怪的蔬果香料不得。这回出门在海外四下探访时,便也搜罗了各色植物。拿回来送给秦小猪作手礼,虽不值什么银子,却是花了老大的心思。秦小猪也很是承情,高兴地拉着夏典,一定留她吃饭。还打发栓子就近去秦府上,看看这会都有谁在,也一并叫来作陪。

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产

秦小猪叫徒弟去叫人,栓子答应一声出门去,不一时便把秦三山和武戒都找了来。她们和夏典不熟,秦小猪又做了一回中介。听说夏典是个书痴,秦三山就先对她存了好感。两人讨论起学问,说得热络。把武戒冷落到一边,武娘子也不着急。她眼力最好,早看出夏典腰上的软剑不寻常。出言试探,果然夏典也是个个中高手,抚掌直呼妙极。几个人就在当院里试起身手,你来我往打得热闹。

秦小猪却是这会才知道,原来夏娘子也是个豪杰人物。不一时她弄了酒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