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林谦停顿了一下,而后说道:“锦衣卫!要不然让杨大人安排人手保护太子妃?”
林如海还是摇头,说道:“杨家和咱们大致目标是一致的,却只是合作关系,不能完全相信……”
然后,林如海叹了一口气,说道:“让你妹妹寻个理由,去找太子妃说话,让你妹妹保护太子妃。”
林谦大惊失色,急声说道:“妹妹年纪小,不懂事,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他参与呢!”
作为林家的嫡长子,继承人,林谦是知道黛玉习武这件事的,林谦很宠爱幼妹,却不想让幼妹参与到这种事情中,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林谦没有和黛玉比试过,并不信任黛玉的武力。
听了林谦的话,林如海不以为意,说道:“玉儿是练武的奇才,前不久更是武艺大进,就算是数十名壮汉,也进不了玉儿的身……”
想到自家闺女不久之前徒手碎大石的“壮举”,林如海的嘴角急速地抽动了数下,脸色十分精彩。
林谦知道父亲不会在这等紧要关头胡说的,显而易见,林如海对黛玉的武力很有信心,但是,林谦依然不想将妹妹牵扯进来。
林谦咬了咬牙,说道:“妹妹的武力很高,这很好,可是……父亲,虽然太子喜欢妹妹这件事,给咱们添了不少的麻烦,可这和妹妹没有关系,妹妹是无辜的,还是不要让妹妹牵扯进来为好。”
其实,林如海和林谦一样,并不想让幼女参与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让爱女的手上沾上鲜血,只是,林如海回想了一下自己和长乐大长公主的交易,狠下心来,对林谦说道:“此时不必再说,我心意已决,你放心,我是不会拿你妹妹的性命开玩笑的!”
林如海在心中叹道:“长乐大长公主,我本以为对她已经很高看了,却没想到,她竟然会如此冷血无情……只是,为了细枝末节的一点小事,竟付出了如此之多,我不明白,她到底想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我真的是林妹妹的亲爹,给林妹妹开了玛丽苏光环,让林妹妹文武双全,不仅是才女,还是练武的天才,能够将大刀耍得虎虎生风,还能够徒手碎大石的林妹妹,你们可曾见过?
ps:猜猜看,林家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林如海和长乐大长公主的交易到底是什么?林妹妹真的能够保护太子妃吗?
pps:精彩即将开始,敬请期待!
、第117章 谋反
承瑞帝很重视这个嫡孙,太子嫡子的满月宴办得十分隆重;让太子党成员都安心了不少。
因为嫡孙的出世;承瑞帝看太子觉得顺眼了不少,暂时没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当然;这和承瑞帝十分想处理掉忠顺亲王也有关系;嫡孙的出生;不仅让太子的地位更为稳固了;也让承瑞帝的皇位坐的更稳了。
承瑞帝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举起了屠刀;准备向忠顺亲王下狠手……
然后,承瑞帝没有料到,忠顺亲王并非是没了牙齿的老虎,而是一条恶狼;一条孤注一掷的红眼恶狼!
忠顺亲王选择的“清君侧”的时间,并不是深夜,而是白昼,不是忠顺亲王胆大包天,想要在朗朗乾坤之下举旗谋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林如海、杨冀等人的帮助下,承瑞帝并没有发现忠顺亲王暗中的谋算,却依然每时每刻都小心谨慎,夜色下的紫禁城,步步设防,跟铁桶一般。
不得已之下,忠顺亲王将“政变”的时间定在了白昼……
这一日,是很普通的一日,上至皇帝皇后,下至贫民百姓,都和平日里一样,做着各种事情,除了少数人之外,谁都不会想到,位于大明帝国的首都中心的紫禁城,即将血流成河。
大朝会结束之后,承瑞帝回到东宫,处理国家大事,近段时间灾祸泛滥,承瑞帝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为此数夜都没有休息好。
就在承瑞帝为受灾百姓发愁的同时,驻扎在京郊的京营某部突然有了异动,全军轻装上阵,向着神京的方向疾驰。
为了确保神京的安全,京营驻扎地距离神京很近,不到一个时辰,该部就到达了神京的城门外。
面对城外惊慌失措的老百姓,这支军队没有丝毫迟疑,就举起了屠刀,骑兵冲锋,踏着百姓的血肉之躯,冲入了城门。
城门内外,血流成河,城门上的军士,却冷眼旁观,原因很简单,城上军士的统领之所以“没能及时关上城门”,是因为,他也是这场政变的参与者,只是不知道,他是忠顺亲王的人,还是内阁首辅林如海的人……
这支军队是忠顺亲王发动政变的底牌之一,进城之后,这支军队没有丝毫停顿,便杀向了位于神京中心的紫禁城。
在城门通往皇宫的街道上,血流成河,无数躲避不及时的百姓,被疾驰的军马踏成了肉泥,上一刻还十分繁华的街道,下一刻便变成了人间地狱,红色的鲜血,白色的脑浆,铺满了大地……
这支军队虽然是有精锐军士组成的队伍,却是轻装简从,没有携带攻城器械,而皇城之坚,不逊色于任何军事堡垒。
按理说,这支军队应该在皇城之下束手无策才对,然后被“勤王之师”杀得片甲不留。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支军队到达皇城之下,一座宫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将这支军队迎进了皇城。
守在宫门口的人,是忠顺亲王在皇宫中的内应,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的心腹。
作为太上皇的心腹太监,承瑞帝掌权之后,戴权虽然依然是大明宫掌宫内相,手中的权势却大不如从前了。
戴权怀恨在心,暗中投靠了忠顺亲王,戴权的权势虽然大不如从前了,却毕竟是在宫中经营了数十年的老人。
对于戴权来说,打开一道宫门,还是可以做到的。
戴权用这座宫门作为投名状,正式登上了忠顺亲王的战车。
进了宫门,便再无能够阻拦叛军的堡垒了,忠顺亲王距离成功,只有数步之遥了。
这支军队进京之后,城门缓缓关闭,将坐拥十万精锐的京营挡在了城门外,现任京营节度使虽然是承瑞帝的人,却不敢率军攻城。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北京,若是攻城的话,那么这场政变最后就算是承瑞帝获胜了,率军攻城的京营节度使,也会人头落地。
京营节度使唯一能做的,就是率军在城门外列队,将神京团团围住,然后和守城的门将、以及九门提督进行交涉,要求他们打开城门。
现任九门提督也是承瑞帝的人,却不敢打开城门放京营的虎狼之师进来。
承瑞帝掌权的时日不长,并没有完全控制京营,京营之中,山头林立,九门提督不敢放人进城,若是进来的也是叛军,九门提督都没地方哭去。
因为害怕城破,九门提督所属的步军统领衙门将一半兵力放在了城墙下,然后将剩余的兵力派往皇宫救驾。
就这样,承瑞帝的两个心腹,九门提督和京营节度使,皆被“猪队友”牵制在了城墙之下,虽然明知对方是同一阵营的队友,却不敢相信对方,害怕对方是忠顺亲王的人。
凭借暗中的谋划,忠顺亲王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只用了很少的人手,就将京营的十万军士挡在了城墙外,将九门提督等京中的“保皇党”,暂时挡在了皇宫之外。
从整个神京来看,忠顺亲王的势力远逊于承瑞帝,但若是只从皇城来看,倒是忠顺亲王比较占优势。
从起兵谋反的那一刻开始,忠顺亲王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兵贵神速,忠顺亲王和叛军在皇城外会和之后,便带着叛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向了承瑞帝所居住的东宫。
在紫禁城中护卫皇帝一家安危的,是御林军和龙禁尉,这两军挑选成员,看得不是军士的武技和能力,而是家世,御林军和龙禁尉的成员几乎全都是世家子弟,这些人只是将这两军当做“升官发财”踏脚石,用来丰富履历,仅此而已。
所以,御林军和龙禁尉的实力,可想而知。
散布在皇城各处,最多不过百人规模的御林军、龙禁尉,在视死如归,不成功便成仁的叛军面前,就跟纸糊似得。
就这样,叛军迅速地冲到了东宫,将承瑞帝堵在了里面。
叛军已经到达东宫了,承瑞帝却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不是承瑞帝的智商不够用,实在是忠顺亲王的计划,太简单粗暴了!
没错,忠顺亲王的计划就是这样简单粗暴,忠顺亲王明白,在神京中他无论如何布置谋划,势力都远逊于承瑞帝。
若是想成功的话,那只有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本来,忠顺亲王是存了死志的,可守城门将、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的暗中投诚,让忠顺亲王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如今,忠顺亲王骑着高头大马,领着虎狼之师,冲进了东宫,这是他为之奋斗了数十年却求而不得的地方,忠顺亲王的心情十分激动。
看着近在咫尺的东宫,忠顺亲王策马扬鞭,大声喝道:“诸位兄弟,那个囚禁了父皇的狗贼就在里面,冲进去,谁杀了他,我就让父皇封他为国公,世袭罔替,永享富贵!”
一时间,群情激奋,众叛军将士,为了“永享富贵”这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冲向了承瑞帝所在的那处宫室。
叛军将东宫团团围住了,承瑞帝被困在一处宫室中,身边只剩下百余名忠心的护卫,承瑞帝的侍卫头子带着手下,把守着宫殿的大门,击退了叛军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损失大半的手下,剩下的人也都各个带伤挂彩。
侍卫头子抹了抹脸上的血,回身对承瑞帝说道:“皇上,敌众我寡,我在这里挡住了叛军,您快逃吧,只要能够逃出去,就有翻盘的希望!”
承瑞帝并没有料到如今的处境,在得知忠顺亲王反了之后,承瑞帝不惊反喜,认为这是一个将忠顺亲王千刀万剐而不用背负骂名的千载良机。
承瑞帝并不知道忠顺亲王的计划,认为己方在神京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剿灭叛军不用费吹灰之力。
就在得知忠顺亲王谋反之时,承瑞帝身边忠心的侍卫头子就劝承瑞帝“避险”,前往安全的地方,指挥战斗。
只是,承瑞帝托大,认为忠顺亲王翻不出浪花来,还觉得“避险”一事会让自己在史书中的名声受损,于是托大,一意孤行,镇守在东宫,派人去调兵遣将,剿灭叛军。
结果,援军没有见到,叛军却已经杀到了东宫,让承瑞帝的处境变得非常危险。
听了心腹侍卫的话,承瑞帝的脸色变幻莫测,然后说道:“朕不走,朕相信自己的眼光,朕相信朕的手下一定回来救驾的,朕也不信他能够瞒着朕拥有偌大的势力,叛军的规模绝对不会太大!”
也不知承瑞帝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安慰手下。
总而言之,承瑞帝做出的决断是——死守,等待援军!
如果有人能从天空中俯瞰神京的局势,一定会觉得非常有意思的。
叛军将承瑞帝所在的宫室团团围住,承瑞帝的身边只有百余名忠心的护卫,死死地守护着承瑞帝。
步军统领衙门的军士将东宫以及叛军团团围住,若论军力,叛军并不占据优势。
京营的精锐将神京团团围住,若说整个神京,叛军一点优势都没有,除非……
除非,忠顺亲王杀掉承瑞帝和太子,并掌控了太上皇,然后以太上皇的名义下达命令,让自己登基为帝!
另外,承瑞帝想得没错,他的眼光确实还不错,九门提督和京营节度使确实都忠于他,可是,若是他死了,而太上皇下达命令,让他们向新皇效忠呢?
忠顺亲王掌控的叛军并不多,只有数千人而已,却兵分三路,一路有自己亲自率领包围了东宫,准备击杀承瑞帝,一路由忠顺亲王的心腹率领,前往乾清宫“保护”太上皇。
还有一路,被忠顺亲王派往了太子的居所,准备杀掉太子。
忠顺亲王若是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那么,忠顺亲王必须在敌方的援军赶到之前,杀掉承瑞帝和太子,然后前往乾清宫,以太上皇的名义,授命自己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的皇帝!
因为,若是承瑞帝和太子都死了的话,在太上皇诸子中,忠顺亲王居长,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时间,非常紧迫,忠顺亲王必须争分夺秒!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个政治小白,尽全力想将这场政变写得真实一些,可还是不满意,希望妹子们能够体谅,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8章 神威
太子妃能够从诸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坐上“储君嫡妻”这个位置;虽然和她出身显赫豪门有一定的关系;但太子妃本人的素质却也是极为出色的。
太子妃和太子成亲数载;不仅成功地笼络住了太子,还将太子的数名侍妾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如今,太子居所上下近百名太监、宫女,都在太子妃的掌控之中;诚心尊重太子妃定下的规矩,听从太子妃的命令。
然而,在虎狼般的叛军面前;这一切都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也不知是不是上天在眷顾太子,叛军杀到太子居所时,太子因为有事而不在,逃过了一劫,也让叛军扑了一个空……
不过,太子不在,太子妃和太孙却在,叛军本着类似于“贼不走空”的想法,依然冲进了太子居所。
太子妃和黛玉是同龄人,两人的家世相差不多,都是神仙一般的品貌,说起来,这两人应该是不相上下才是,可是,黛玉却比太子妃多了一个外挂般的师父,长乐大长公主。
因为长乐大长公主的缘故,黛玉成为了神京闺秀圈子中当之无愧的“大姐头”,太子妃未出阁时,也要屈居于黛玉之下。
后来,太子妃嫁与太子,嫁与嫁给了赵国公贾玥,虽然太子妃是“君”,黛玉是“臣”,可黛玉乃是太子的曾姑祖母长乐大长公主的关门弟子,又嫁给了长乐大长公主的义子,倒是成了太子妃的长辈,还是祖母辈!
为了避免尴尬,这两人平辈论交。
只不过,太子妃羡慕黛玉能够和夫君“一人一世一双人”,并且能够恣意放纵的生活,黛玉却完全不羡慕太子妃色生活,觉得太子妃过得十分不容易。
黛玉早已从林如海那里得到了准确消息,知晓今日皇宫中十分不安全,也接受了保护太子妃的任务,就在忠顺亲王谋反的这日清晨,黛玉寻了一个理由,来到太子居所,拜会太子妃。
叛军杀到太子居所时,太子妃正和黛玉说话呢,两人相谈甚欢。
正当太子妃感到十分尽兴之时,一个宫女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太子妃皱起了眉头,很是不悦,正想开口斥责,忽听外面传来喊杀声,那宫女惶恐地喊道:“娘娘,外面来了许多兵丁,骑着马,拿着刀,身上还带着血迹,这些人已经和侍卫打起来了!”
“娘娘,您快拿一个注意呀!”
太子妃被惊呆了,好似大脑被防空一般,束手无策。
太子妃只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姑娘,她没有黛玉的好运气,没有长乐大长公主的教导。
太子妃的娘家虽然是神京中一等一的世家,太子妃更是家中的嫡女,可这年头,谁家教育女孩子,也只会教导“德言工容”,最多教导一些宅斗、宫斗的知识技巧,乃至一点点的官斗。
至于武斗……除了长乐大长公主这个奇葩,没有那个豪门世家会想将自家女孩子培养成弓马娴熟,精通军略的女金刚的。
哪怕来到太子居所的是承瑞帝废太子的圣旨,太子妃都能保持冷静,思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如何翻盘。
可是,外面来的却是拿着真刀实枪,砍人如切菜的叛军!
太子妃腹中的宅斗、宫斗、官斗的知识技巧完全派不上用场,太子妃竭尽全力想让自己保持冷静,却只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字——“躲”!
许多年之后,太子妃每一次回忆起忠顺亲王谋反的那一日的情景,都心有余悸,然后对赵国夫人林黛玉的感激更深了,太子妃常常在想,那一日,若是赵国夫人不在她的身边,也许,她早已不在人世了……
正当太子妃束手无策之时,黛玉见时机成熟了,便上前一步,抓住了太子妃的手臂,冷静地说道:“娘娘,不要惊慌,我会保护你的!”
黛玉的话语,好似具有魔力一般,让太子妃镇静了少许,黛玉又说道:“娘娘,这是有人在谋反,他们来这里,一定是为了太子来的!”
黛玉是练武的奇才,武力值极高,十几条壮汉联手,也不是黛玉的对手,这是黛玉能够冷静的底气。
另外,林如海早已将忠顺亲王谋反这事告诉了黛玉,给黛玉开了挂,所以,黛玉才能在太子妃面前有这样的变现。
黛玉脸上“镇静自若”的神色,让太子妃羞愧得无地自容,太子妃在自己的大腿上狠掐了一把,用疼痛来刺激大脑,然后问道:“依你之见,咱们该如何?”
黛玉说道:“逃!必须逃出去!娘娘,就算是为了太孙,您也要逃出去!”
黛玉话音刚落,就从外面冲进来十余名侍卫,大声喊道:“太子妃娘娘,忠顺亲王反了,我等护卫您出去,快跟我们走!”
太子妃还没有反应,黛玉就一把拉住了太子妃的手臂,说道:“你的衣裳目标太明显,你快换一身宫女的服装!”
太子妃和黛玉身上穿得都是大礼服,十分笨重,不利于行动,为了更好的逃亡,也为了隐藏身份,两人匆匆地换上了宫女的服饰,然后跟着侍卫寻了一个缺口,跑了出去。
黛玉等人冲出宫殿时,叛军已经攻了进来,一开始,并没有人注意到黛玉等人,叛军都在寻找赏金极重的太子妃,并没有注意到黛玉等人。
可是,两个宫女身边护卫着十余名侍卫,正向外面冲……实在是太显眼了,稍微有一点智商的人都知道这群人很不简单,况且,身穿宫女服饰的太子妃的怀中,还抱着太孙,就算不知这是太子妃,却知道这一定是太孙,东宫中可只有一个婴孩!
在叛军的围攻之中,黛玉大展神威,一拳将一条壮汉打翻,抢了一把大刀,然后抡圆了大刀,大展神威,紧紧守护在太子妃的身边。
看着黛玉挥舞着大刀的英姿,无论是太子妃、侍卫,还是叛军都看呆了……
兵荒马乱之中,刀剑无眼,太子妃等人虽然逃出了第一层包围圈,来到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宫室,但在叛军的疯狂攻击之下,保护她的侍卫却全部战死了。
太子妃累得不行,一下子跌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黛玉一只手扶着太子妃,不让太子妃跌伤,另一只手扶着柱子,大口地喘着粗气。
太子妃虽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却还是被惨烈的景象,吓傻了,浑浑噩噩靠在黛玉的怀中,不知再想些什么。
黛玉武力值高,体力值也是极高的,黛玉很快就恢复了一些,然后拉着太子妃的手臂,用力地晃了晃,太子妃还是呆呆傻傻的。
太子妃怀中的太孙,虽然被蒙住了眼睛,却依然被打斗声、惨叫声吓哭了。
孩子的哭声,让刚刚做了母亲的太子妃,醒了过来,紧紧地抱住了怀中的孩子,“不哭!不哭!母亲在这里!不哭!”
黛玉心中一酸,连忙扶着太子妃,说道:“娘娘,咱们快走,叛军就在不远处!”
太子妃定了定心神,看着黛玉手中从叛军手中抢来的大刀,回想刚才黛玉的所作所为——十分英勇的砍死了十余名叛军——太子妃问道:“你有武艺在身?”
黛玉没有否认,点了点头,太子妃苦笑一声,然后狠了狠心,将怀中的婴孩交到了黛玉的手中,说道:“我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跑了,你不用管我,带着孩子走,保护好我的孩子,将他交到太子手中,我求你了!”
太子妃只是一个弱女子,身娇肉贵,和黛玉这个女汉子一比,那就是一个废柴,刚才疯狂的逃命,就算是黛玉,也心有余悸,虽然体力没有消耗多少,却十分耗费心神,更何况太子妃这个娇娇女。
黛玉好似没有听到太子妃的话一般,依然拉起了太子妃,说道:“娘娘,叛军绝对不会有太多,娘娘,在坚持一会儿,咱们就有救了!”
黛玉虽然武艺高超,但一拳难敌四手,在刚才的逃亡中,为了保护太子妃的安危,黛玉为太子妃挡了一刀,险些丧命,被太子妃看在眼中。
如今,听了黛玉的呼喊,太子妃十分感动,却还是说道:“我知道,对于你来说,我只是一个累赘,你要是带着我,可能咱们两个都要死,我放下我,我走不动了,你带着我的孩子,快走!”
太子妃是个娇娇女,已经被累得站不起身来了,正当黛玉想要给太子妃鼓劲之时,门外传进了一个阴测测的声音,“哈哈哈!老子竟然抓住了两条大鱼,太子妃和太孙,哈哈哈,老子这是要发达了!”
黛玉猛地站起身来,将太子妃和孩子护在了身后,警惕地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数名叛军出现在黛玉和太子妃的面前。
事实证明,只要小说中的主角和炮灰,才会在开打前说一通废话。
这几名叛军见了黛玉和太子妃,没有说一句废话,便冲了上来,黛玉挥舞着大刀,迎了上去,以一敌五,不让叛军接近太子妃。
黛玉身材纤细,安五名叛军则都是膀大腰圆之辈,看上去实力非常悬殊,太子妃抱紧了怀中的孩子,从头上拔下了一支金钗。
太子妃虽知黛玉有武艺在身,却不相信黛玉能够保护自己逃出去。
太子妃觉得,黛玉将自己看得比她的孩子更重要,为了帮助黛玉,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逃出生天,太子妃的心中已经存了死志。
太子妃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中的金钗,想要上前帮助黛玉,就算是能够为黛玉赢得一秒的时间,让黛玉带着孩子逃走也好。
至于自己,太子妃竟然笑了一下,“我死了不要紧,只要孩子没事,就好!我的孩子,母亲还没有给你起名字,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