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流-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痛并快乐着!没有人比二流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一点。
“植物是为了生命、为了自己而存在?还是为了人类、价值而存在?我,二流是为了自己、为了生活而存在?还是为了高原村、为了乡亲们而存在?”
二流一路思索着,背着花到镇上去送王与秋。站在观音坡的佛台前,二流放下背兜憩了口气,晨间的云雾已经将整个阿南镇半遮并掩,看不清真实面目。就好像二流此时的心境,被愁绪半遮半掩着,看不清前方的路,看不清阿南镇的全貌。
阳光终于钻出了山凹,将天边的云雾渲染成了朝霞。二流脚下遮着的云雾也在急速变化着消散。变化着的云雾,有时像二流他母劳作的背影,这么辛苦图个啥?有时像王与秋笑脸,这么甜蜜图个啥?有时像兰花小剑摇曳的舞姿,这么卖力图个啥?有时像二流伐下的楠竹、摘下的莲蓬,这么付出图个啥?
二流在心底里一遍一遍问着自己,却找不到答案。
“难道我也要痛并快乐着?”
这时,一个身形瘦弱的老者走到二流的身边,脸部轮廓却很大气,用手点了点二流的肩膀,问道:“小伙子,你这花要卖吗?多漂亮啊。”
“你为什么觉得花漂亮呢?”二流抬起头,期待地问道。
“呵呵。”老者笑了笑,说:“因为它们给了人美的感觉,让我的心情很高兴啊。”
“给人美的感觉?”二流突然大悟,猛地站起身,犀利的眼光看了一眼正在散开的迷雾,以及依稀可辨的阿南镇,大踏步向观音坡下走去。
“你的花到底卖不卖?”老头疑惑地皱着眉头,招着手,对二流喊道。
“不卖。”二流扬了扬手,头也不回。
老者看着二流的背影,手僵在了空中,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突然,二流仿佛获得了一种莫名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植物的感知,更来自于内心的大悟,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动力。听了老者的话,二流突然明白:生于世间,养于世间,报于世间。
正如植物,辛辛苦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却被人采摘,或入药,或他用,但并没有因此而后悔和埋怨,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顽强地生长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如二流对植物亲和的异能,虽然被二流所获得,却并不仅仅属于二流,还属于这满山的植物,属于二流他爷他母,属于高原村、阿南镇甚至更多更多的人。
“生于世间,养于世间,报于世间!”
二流决心运用他的异能,创造一个传奇,一个让自己、让乡亲们、让所有人得到实惠、走向富裕的传奇。
正文 第026章 乌棒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3:31 本章字数:5088
王与秋收到二流送的花,格外高兴,把它们养在阳台上。同时,去约几个初中时候的同学,和二流一道前往高原村游玩。
二流嘴上答应得挺快,心里却暗暗叫苦,自己家实在太寒碜。现在的二流,对钱很在意,这次他们五六个人,自家的生蛋母鸡又要少两只了。
在王与秋家学习医术到中午,王志坚教了他呼吸吐纳的道家养生之术,说多练习可以让人心静体实,可以增强把脉的稳定性和手感,同时给了他一本《濒湖脉学》,让他回去好好研究。
吃过中午饭,王与秋的同学就陆续到了,总共来了四个人。
陈雨峰,男,镇农技站技术员,身体壮实,举手投足之间透着豪爽劲,说话声音很响,初中毕业读的中专,分配到的镇农技站;罗海,男,自由职业者,实际上就是倒腾农产品和山货的,这儿买来那儿卖,被镇上的人称之为“铲铲”,双眼珠子转动起来有点像老鼠,精明,还放着光,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便在家里倒腾上了,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到医院这边来的时候还开着一辆亮锃锃的摩托车;吴倩,女,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特别爱笑,笑起来有一对浅浅的酒窝,眼睛也笑得弯弯的,很可爱,很妩媚,她是去年大专毕业考的公务员分配回家乡的;刘玲,女,镇中心校教师,一本正经的样子,嘴巴很大,别看她跟王与秋差不多大,实际已经教了三年书了,初中毕业以后考的中等师范学校。
今天刚好是周六,陈雨峰、吴倩和刘玲才有时间去玩一趟。
好不容易爬上了三道坡,到了二流的家。
离吃晚饭还有两个多钟头,陈雨峰在院坝边瞎转,突然看见院坝的东边有一个小荷塘,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跑到厨房,问:“二流,你那个小荷塘里喂鱼没有?”
“没喂。”二流正在洗菜,抬起头一看,见陈雨峰有些失望的样子,摇摇头,指着楼梯的位置,说:“不过,去年到现在都一年时间没有清塘了,应该是有一些昌子、肥砣什么的小鱼儿。那儿有两根吊竿,想吊自己拿去。”
“太好了。”陈雨峰顿时高兴起来,拿了一根吊竿和鱼网,走出厨房。
刘海见了,问:“哪儿可以吊鱼?还有没有吊竿?”
陈雨峰把头一甩。学着二流地语气说:“楼梯下还有一棵吊竿。想吊自己拿去。”
二人拿了吊竿。到院坝下面地土中撬了蚯蚓。端了板凳。一个坐在院坝上。一个坐在小池塘边。试了试水地深度。调整好浮头。挂好蚯蚓。开始吊起鱼来。
三位女生围着吊鱼地两人。看热闹。
水不深。大部分地方只有两尺。如果是二流站在水中。刚好漫到他穿四角短裤地位置。最深地地方才不过一米左右。能够漫到二流地胯部。
池塘边上杂草茂盛。非常适合鱼类繁殖生息。特别是一些小鱼儿。不需要下苗。它自个儿也会长出来。不知是什么地方钻到池塘里来地。或是随着雨水冲进池塘里地鱼卵孵化成长起来地。
这种小鱼儿。在西南地区称为肥砣和昌子。肥砣要胖实一点。昌子要瘦细一点。将小鱼儿地肠肚抠了。裹一层面粉和盐。在油里炸来吃。肉质细嫩。香脆爽口。
这种小鱼儿是很笨很饿的,基本上是见吃的就咬,咬死了就不丢,因此非常适合垂钓。不像河里的鱼,还要试探几下,聪明的甚至可以从钓勾的后面开始吃,避免被勾着;也不像人工饲养的鱼,有固定的饲养地点,平时都喂得饱饱的,不大愿意吃其它食物。
陈雨峰和刘海要吊的就是这两种鱼。
池塘里吊鱼与在河里吊鱼的技巧不大一样。夏天下午,那些小鱼儿都要跑到浓密的水草下盛凉,同时吃一些水草上掉进水里的小虫子之类的东西。因此,把钓线放到水草浓密的地方,钓鱼成功的机率会很大。
但是,要特别注意钓线的长短。这比较考手艺,放长了,很容易勾着水草,把钓子勾断;放短了,沉在水底的鱼儿又发现不了,不容易上钩,最好的长短就是水深的2/3。诱饵也很讲究,钓草鱼用草团子或菜叶子,钓鲤鱼用米团子,钓这种小鱼儿最好就是蚯蚓,或是竹叶、菜叶里裹着的小青虫。其中,红色的细长的蚯蚓对鱼儿来讲味道最鲜美。
陈雨峰和刘海图方便省事,采用的诱饵就是红蚯蚓。
放好吊线,只需注意浮头的变化。如果浮头是一点一点的,不沉下水,那不要心慌,这多半是鱼太小了,一口吃不下去,或是还没有找到最佳的下嘴位置。如果浮头猛地扎进了水里,说明鱼已经上钩,只需轻轻一提吊竿,便把鱼提了起来。如果浮头扎进水里又浮起来不动了,那么,恭喜你,鱼儿已经吃掉诱饵跑了。
因此,钓鱼考量的就是耐性和眼明手快。
陈雨峰和刘海垂钓技术都不错,很快,一条一条白花花的小鱼儿被吊了起来,大的有两指长,小的一指长。不过好在量多,不一会儿,便吊了十来条,装在鱼网里也有了三四两的重量。
三位女生见两人吊得兴起,一会儿一条一会儿一条的,也来了兴趣,连哄带吓地把鱼竿拿到手,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轮换着吊起鱼来。
最开始,由于把握不住火候,一条也没掉着。要么拉得太早,有几条鱼明明已经被拉出了水面,却最后又脱离钓子落入水中。要么就是拉得太晚,等拉出来的时候,钓勾上的蚯蚓已经被吃掉了,剩下一个光叉叉钓子,在阳光下闪着一丝刺眼的金属光泽。
有难度才会有进步。三位女生也学精了,眼睛专门盯着浮头,成功率也不断上升,到了后来,只要前来吃蚯蚓的鱼儿没一条跑脱的。
一个小时不到,几人就钓了二三十条,但都是小鱼,也没出现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渐渐地就失去了钓鱼的兴趣,坐在院坝边吹起牛来。
“那是什么?”这时,只见原本清澈的池塘有一浏水面突然一下变得浑浊起来,被眼尖的吴倩看到了。
“大鱼!”陈雨峰和刘海激动得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那表情就好像豹子遇到了中意的猎物。二人双手轻轻地揉搓着,拿起钓竿,根据自己的判断,重新放下垂钓的丝线。可是,钓了一阵,除了又钓到两三条小鱼外,连大鱼的影子都没看见。
吴倩等得不耐烦了,对王与秋说:“小秋儿,你去问问二流,这池塘里有大鱼没?”
很快,二流被王与秋找来了。二流一到,吴倩就将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二流。
二流平时没留心,也不知道这池塘里到底有没有大鱼。到了池塘边,用心感知池塘底部的水草,再通过水草,突然感知到一条足有三十多厘米长的乌七八黑的鱼,正趴在水草底部的淤泥间,全身蹦紧,一动不动,好像是在寻找猎物。
二流指着水面,说:“能够在塘里搞出这么大动静的,应该是一条不小的乌棒,肉食类的,最喜欢吃小鱼儿,用蚯蚓是钓不到的。我估计,这鱼应该有一尺把长,两斤来重。”
乌棒,这是山里人的叫法,它的学名叫乌鳢,长得乌黑乌黑的,像一支圆形的木棒。
众人一听有大鱼,情绪顿时被调动了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二流,希望二流能把这条鱼钓起来。二流也不费话,从众人钓起来的鱼中选了一条肥砣,两个大拇指的指甲卡住鱼儿的肛门,使劲一撕,便把这条肥砣从中间竖着撕成两半。然后,提起一根钓竿,将半条肥砣挂在鱼钓上,再根据水的深度调整了浮头的位置。
勾着肥砣的鱼线被沉入水面,所有人都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乌棒正在观察着水里面游动着的猎物,突然,一道血腥味从水里传来,把乌棒的味觉神经调动起来。顺着血腥味的方向看去,一条小鱼儿正向着它身处的位置靠近,再靠近。哈哈!食物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乌棒估量着小鱼儿靠近的速度,突然尾巴一摆,身体便朝前冲去,搅起一大片淤泥。
动了!只见钓线位置的水底又搅起一滩淤泥,岸上众人心都被提到嗓子眼上,到底能不能钓到这条乌棒?
乌棒并不知道这小鱼儿是引诱自己上钩的诱饵,猛地张开了嘴巴,露出一排细长的尖尖的牙齿。如果将此时的乌棒放大一千倍,你不会认为它是一条乌棒,而可能会将它认作一条极具毁灭性的鲨鱼!
乌棒看准食物,咬了上去,嘴巴猛地一吸,将半条鱼全部咬到了嘴中。然后,尾巴使劲一摆,改变方向,向水底游去。乌棒准备找一个淤泥厚实的舒服的地方,慢慢地品尝他得来的美味。
上钩了!随着乌棒的下潜,拉动水面的浮头猛地向下一沉。就在这一刻,二流顺势向上一提,只听“嗡”的鱼线振动空气的声音响过,钓子上的倒刺便顺利挂上了乌棒的喉咙,在两端拉力的作用下,鱼线被绷得溜直。
“好。”
塘底里的乌棒只觉得喉咙一痛,嘴巴便被什么东西拉扯着,才知道上了当。它想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可是那东西好像卡在了喉咙里,无论如何也吐不出。于是,它开始拼命地挣扎。可是,越挣扎喉咙里的东西越紧火,越不舒服。
水面上翻涌起一阵黑色的浪花。
“啊!上钩了!”众人见鱼上钩,还拉不出水面,都知道是条大鱼,小池塘边响起一片欢呼声。就连一向有点冷冰冰感觉的王与秋,也感到自己激动得热血沸腾,看向二流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但是,二流却不能掉以轻心。只见二流神情专注,高高地抬起手里握着的钓竿,无论乌棒如何折腾,始终绷直鱼竿上的鱼线。乌棒渐渐被拉出水面,但是它并不死心,反而蹦跳得更加厉害,鱼尾巴拍打着水面,激腾起一圈圈白色的浪花。
“好大的一条乌棒。”陈雨峰称赞道,恨不得一把抓过二流手里的钓竿,自己去体会掌控乌棒生死的感觉,这正是钓鱼的迷人之处。但是,他也知道,钓鱼技术不过硬,很容易将鱼线折断,把鱼放跑,再要弄起来就难了。
“二流叔,我要鱼,我要鱼。”刘缓缓被罗玲牵着手,站在田坎上不停地跳着叫嚷。小学教师总是有办法让小朋友与她亲近,一会儿功夫,刘缓缓已经跟罗玲很熟悉了。
“好,等着。”二流答应一声,静静地关注着水面的变化。乌棒经过几分钟的折腾,已经很累了,这时候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折腾两下,这时候可以收获了。
但这时候还不能直接把鱼竿提高把鱼甩上岸,因为这条乌棒很大,如果鱼在空中使劲一摆,没有了浮力的帮忙,很有可能把鱼线摆断,导致功亏一溃。也不能够下水去捉,乌棒向上都长着倒刺,抓鱼技术不好一不小心就会被它的倒刺挂着。
二流看了一圈池塘边站着的众人,摇了摇头,让这些人下水捉鱼显然不现实,便对着院坝的方向高声喊道:“越深,下水捉鱼。”
“来了。”刘越深答应一声,不知从什么地方找了个烂背兜,三步两步冲到了池塘边,把裤脚挽到胯部缠紧,“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池塘里。虽然动作很大,但激起的浪花却很小,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刘越深经常下水。
池塘四边的水相对较浅,刘越深脚一伸一缩,沿着池塘边,向浮在水面的乌棒的位置快速地靠近。然后,拿起烂背兜,往水里一抄,便将乌棒抄到了背兜里。
二流见鱼进了背兜,终于松了口气,放松钓竿,转到池塘边,接过刘越深的背兜。
接着,刘越深双手按在田坎上,把整个人上半身都撑了起来,双脚使劲地在池塘里搅了几下,把脚上沾着的淤泥涮干净,再猛地一撑,双脚一收,整个人就从水里跳到了田坎上。然后,他再埋下身子,用塘水把双手洗干净,朝二流这边走来。
二流小心翼翼地取了鱼嘴里的勾子,将烂背兜和里面装着的鱼放到院坝中间,顿时就围过来六个人,看着嘴巴还一张一合的大乌棒,啧啧称奇。
刘缓缓想伸手去摸乌棒,二流连忙将她的手拉住,说:“这鱼身上倒刺多,没有敲晕前千万别碰它,不然被挂到非掉成皮、流红汤汤(血)不可。”
“这剖鱼的事就交给我吧。”刘越深围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根木棒,走到乌棒面前,一木棒敲下去,这鱼便被敲晕过去,果然不动了。刘越深看了嘿嘿直笑,自言自语地说:“这乌棒果然没有木棒硬。”
二流将一把磨好的刀交给刘越深,让他破鱼去了。
正文 第027章 农家风味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3:32 本章字数:2895
这时,二流他母提着一桶泡软和的豆子到了屋檐下的石磨前,浇了点水,把磨心打湿。他爷取下挂在屋檐的横梁上的磨把,挂在磨墩的耳朵上,一圈一圈推起磨来。他母则看准时机,将装着一半是水、一半是豆子的小瓢在磨心的位置点一下,把豆子和水倒入转动的磨中。经过转动着石磨上凹凸不平的磨巢,泡软的豆子便被磨成了白色的浆液,从两片磨石中间流出来,顺着磨槽流进下面的桶中。
这就是农村中特有风味的石磨豆花。磨出来的比机器打出来的要香很多、细嫩很多。
刘越深剖乌棒和剖小鱼儿除了引起二流家的猫浓厚的兴趣、偶尔得到一些鱼肠鱼甲的奖赏外,并不能引起其他人的兴趣。
相反,二流他爷握着磨把推磨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场镇上豆花现在都是打出来的,好多农村都有了豆浆机,而石磨豆花他们有十来年时间没见过了,自然有种亲切感。
吴倩首先冲上去,叫二流他爷让她推。抓住磨把,她力气太小,费尽九牛二费之力也只是让磨略微移动了一下位置。王与秋上去帮忙,两人合力,勉强将磨推动,但速度很慢,也特费劲。推了两下,王与秋发现自己手都推痛了,便停了下来,叫陈雨峰上。
陈雨峰走上去,两脚一前一后分开,像打太极拳一样,使劲一摆,那磨便被转动起来。转动起来以后,只需要启动时候五分之一的力气便可以维持磨保持正常的转动速度。
吴倩推着磨,高兴极了,说:“原来推磨还有诀窍,最开始推得时候要猛推,然后只需要一点点力气维持就行了。下次我也会推了。”
看着两片磨中间流出的白色豆浆,吴倩心里特有成就感。
可是,吴倩却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停不下来,被动地跟着磨把转着圆圈,自己的头也被转得晕乎晕乎的,很不舒服。
“陈雨峰,我怎么停不下来?”吴傅的手被转得生疼,终于忍不住喊道。
“马上就可以停下来,你等一下。”陈雨峰慢慢(web用户请登陆www。①⑹k。сΝ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1⑥K。Сn)减小力量放慢速度,磨子再转了两圈,便停了下来,磨石的耳朵刚好停在侧面的位置。终于停下来了,吴倩赶紧撒手,使劲地揉搓着发疼的手臂,问:“推豆花还真累人,这是怎么回事?”
陈雨峰答道:“磨子转动起来以后。有惯性地作用。这时候你不能突然放手。这样小心磨把飞起来打着你。而要慢慢减小力气。让惯性地力量自然减弱。这样停下来才安全。还有。一定要控制好磨石地耳朵停下来地位置。如果停在前后两面。那下次推磨启动地时候就会很费力。而停在侧面地位置。下次启动时就会省力很多。”
“原来是这样。”一会儿功夫。吴倩地手就不痛了。连忙叫罗玲也来玩推磨。这一次。两人技巧应用得当。推起来轻车熟路。但是。多推一会儿。两人就没有兴趣了。又换陈雨峰和刘海两个男地上。
刘缓缓见他们玩得兴起。也要去玩。但她实在太矮。力气又小。手虽然能够够着磨把。但整个人推不起来。这时。陈雨峰一把将刘缓缓抱起来。放在磨把中间坐了。随着磨把地推动。刘缓缓就像在公园里坐玩具飞机一样转动起来。高兴地拍起了手。
坐在磨把中间。只要不乱动。是很安全地。不会因为磨把地转动把人甩下来。
很快。半桶豆子便打完了。装了满满两桶白色地浆液。他母再次舀起第一道打地浆液。一瓢一瓢重亲倒进磨心。再磨了一次。便磨得更细了。这样。磨出来地浆液就可以下锅煮了。
二流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几个场镇上来地年轻人。对农村做菜做饭地行头和做法都特别感兴趣。
煮饭不是用电饭煲,而是先将米放到锅里煮,待煮得半熟,再将米粒滤出来,放到甑子里在有水的锅上蒸,在甑子与锅的缝口处,围一圈白色的帕子,避免跑气,这样蒸出来的饭带着股木料的清香味。
煨鸡不是用陶瓷罐子,而是切成大块大块的,直接放到铁锅里煮,除了姜葱以外,什么辅料配料都不放,吃的真正是土鸡的原汁原味。
小鱼儿一半清蒸,拿一个大碗放了鱼,加点盐,将碗放到蒸饭的锅里随着饭一起蒸软,闻起来有股自然的清新味道,更别说吃了。并且这种味道渗入上面蒸着的饭中,饭也沾染了这股味道,特别香。
一半油炸,用灰面、鸡蛋加点水调匀,裹在鱼上,再放到菜油里炸,炸熟了稍微冷一会儿,便可以吃了。这冷一会儿也大有学问,如果不这样,吃起来鱼不是脆的,冷过了头,吃起来是绵的,都不好吃。二流说:“可以吃了。”炸出来的鱼儿便给众人一抢而空。
点豆花,要先将豆浆煮沸,然后将里面的豆渣过滤掉,剩下的便是纯豆浆。这种新鲜豆浆的味道,始终有股清香味,与城镇里豆浆店里用豆粉来调成的豆浆的味道,完全是两回事。分辨是不是纯豆浆,其实方法很简单,不在豆浆里放糖,如果味道比放了糖还好吃,那就是纯豆浆,如果没有放糖后好吃,那肯定是用豆粉来调的。
新鲜豆浆被众人一人舀了一碗,当开水喝。
做出了豆浆,接下来便是点豆花。把滤过的豆浆重新放到锅里,火要用文火,灶里剩余的火星的温度足够了。再在豆浆里化点钽水,隔几分钟,豆浆便会凝结成豆花。接着,用梢箕(用竹子编成的,主要功用是放菜淘菜滤豆花)轻轻地下压,把豆花压结实,然后用刀在豆花里划“井”字形,原味豆花便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做成了。
灶上长时间哄烤出来的肉,才能称为老腊肉。而场镇上卖的腊肉多是用柏树枝或木料拒末三两天烤出来的,严格地讲,这不叫腊肉,而是火烟肉。老腊肉味道极其正宗,肥的腻得流油,瘦得香得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