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锋-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松勃然大怒!厉声道:“若于禁假作借道,实则兵围南郑,如之奈何?”

    阎圃亦怒视杨松,言道:“于禁不过五万兵马,即便围困南郑,又能如何?”

    杨松怒极,污蔑阎圃道:“于禁自然无计可施,然若有阎主簿为内应,南郑恐难坚守一日!”

    阎圃闻言,须发戟张,咬牙流血,凄声道:“请使君下令,暂囚之,以正阎圃清白!”

    张鲁见此,令阎圃起身,斥杨松道:“别驾慎言!阎主簿久随本师君,忠谨勤勉,岂能为曹军内应?!”

    杨松自知失言,忙下拜请罪。阎圃则叩首泣拜。

    张鲁挥手令二人起身,沉吟道:“马超强盛,我军恐难拒之,曹操虽居心难测,但眼下并无力吞并汉中,故本师君决意联合曹操,共拒马超!”言毕,即遣人传令城固守将杨任,放过于禁兵马,使其兵进斜谷。又令弟张卫亲往阳平关驻守,总领关内兵马政务。再遣部将杨昂统兵两万,于定军山立寨坚守!自领大军屯南郑。

    杨松闻令,不由心下惶急,回府后,忽生一计,即遣亲随往请张卫过府赴宴。

    晚间,张卫至,叙礼毕,杨松请其入座,酒过三巡,即起身把盏,出言道:“未知将军何时动身?松有些许家书俗物,烦请将军代为转送内侄宋光。”

    张卫笑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杨别驾但遣下人知会某家便是,何须过府饮宴?”

    杨松见说,即令心腹送上金珠,亦笑道:“松之内侄现任阳平关守将,日后还请将军多多照拂,松定当厚报!”

    张卫假意推辞道:“别驾与某相交数十年,别驾之侄即某之侄也,自当尽力提携,何须如此客套?”

    杨松闻言,即挥退众亲随仆从,轻声道:“宋光镇守阳平关已有数年,其间虽无大功,但亦使川军止步关前,因贱内素喜此子,欲将其调回南郑,还请将军相助。”言毕,深施一礼。

    张卫急起身扶起,大笑道:“此事易耳,如何敢当别驾厚礼?未知别驾欲将此子调往何处?”

    杨松心下大喜,拱手再施一礼,道:“松府临近南郑北门,就令此子镇守之,若何?”

    张卫闻言,讶异道:“令侄现居守将之职,若为城门尉,不升反降也!”言毕,忽醒悟,笑指杨松道:“别驾好算计!不过现任北门尉乃杨任妻兄也,恐不便调离。”

    杨松会意,手指张卫,直言道:“四六分成,如何?”

    张卫大笑道:“别驾快人快语,某家岂敢不从?!”

    杨松见说,拱手致谢,继而举杯邀饮。

    是夜,张卫大醉,又盘桓数日后,方领亲军前往阳平关。杨松却早已遣心腹疾追法正告变,并将所谋和盘托出。

    时法正已赶至阳平关,接报后,略作思忖,不由击节赞叹,暗道:“杨松有急智,善权谋,然为人贪鄙,惜哉!”遂厚赏来人,引其求见宋光。

    宋光闻之,大惊道:“张卫乃张鲁胞弟也,若其守关,姑父之计败矣!”

    法正心下嗤笑,令来人告知杨松所谋。

    宋光愕然半晌后,方明其意,不由喜道:“还请先生速请赵将军发兵!”

    法正微笑道:“将军宽心,想必此时赵将军已至略阳矣!”

    原来法正甫一进关,便遣赵云亲军飞马往报之,请其即刻进兵!

    三日后,赵云统大军赶至阳平关,就任宋光为副将,以安其心,再令其尽驱守关汉中军出关立营,并遣许良领所部兵马看守之,但凡离营者,斩!又令大军尽换汉中兵号衣,静待张卫前来!

    又数日后,张卫方领千余亲卫迤逦而来。

    宋光迎出数里,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张卫大悦。

    比及进关后,宋光早已大摆筵宴,聚集张卫所部欢饮,却邀其入正堂饮宴。张卫欣然从之。

    入座后,见另有数人相陪,起初并不在意,略饮数盏后,乃手指赵云,顾谓宋光道:“此将何人也?竟如此雄壮!”

    赵云微笑起身,拱手调笑道:“末将常山赵子龙也,见过将军!”

    张卫闻之,挥手令赵云免礼,问道:“现居何职?”竟隐含提携之意!

    赵云见问愕然,法正、李堪亦瞠目结舌。

    张卫见赵云并不答话,不由面现怒色,斥之道:“本将问话,如何不答?”

    赵云哭笑不得,遂答道:“本将乃唐公麾下,官拜镇西将军,领少将军衔!”

    张卫遽然变色,急欲起身时,早被李堪一刀砍翻!唾之道:“似此无能之辈,空污刀斧耳!”

    赵云暗自摇头,起身搜出宋光调令,即传令尽斩张卫所部。再令李堪统兵三千,随宋光前往南郑,接管北门,但见兵到,即大开城门!

    十日后,宋光领军赶至南郑北门,将出张卫军令,喝令城门尉交接。

    杨任妻兄怒视宋光,暗骂一声小人得志,然不敢抗令,交接完毕后,即领所部往寻杨任去了。

    宋光趾高气昂,令数十唐军兵卒把守城门,无论进出,皆需过税!

    李堪问道:“商贾过税,天经地义,然寻常百姓出入,何须缴税?”

    宋光道:“原本百姓无须缴税,然有商贾雇佣百姓搬运货物出城,以此偷逃税费,师君。。。呃。。。张鲁闻之大怒,即下令无论何人,皆需缴税!”

    李堪愈发不解,再问道:“然如何厘定?”

    宋光摇头道:“并无定数,每月上缴三十贯即可。”

    李堪愕然道:“若有不足或超出,如之奈何?”

    宋光笑道:“自开征城门税以来,从未有不足者,然若超出,自当。。。自当补贴家用。”

    李堪闻说,大摇其头,回身下令军卒不必收税。

    宋光急止之,言道:“不可,若如此,必出纰漏,恐误赵将军大事!”

    李堪悻悻然之,自思若破南郑,定转告新任太守,废除此等弊政!

    又数日后,赵云留许良镇守阳平关,却亲领大军,兵临褒城!守将料不能敌,遂开城请降,同时遣人急报南郑!

    张鲁闻知,大惊失色!急令关闭四门!即聚众文武道:“阳平关、定军山等地皆驻有重兵,唐军从何而来?!”

    阎圃道:“无论唐军从何而来,眼下已破褒城,然探马报说,赵云大军不过两万余人。南郑城高墙厚,且有大军数万,粮草足可支用数年!何足深惧?只需坚壁清野,日久唐军粮尽,自退矣!”

    张鲁闻言,稍觉心安,谓阎圃道:“为策万全,或可请于禁相助!”

    阎圃摇头道:“唐军兵少,围城尚嫌不足,何谈破城?又何须求助于禁?”

    杨松闻之,疾步出列,进言道:“阎主簿言之有理!松附议!”

    张鲁见此,微觉讶异,却未做多想,即传令大军上城守备!

    比及赵云进至南郑城下,便令大军列阵,然后出马,唤张鲁答话。

    阎圃见之,进言道:“师君何不佯作请降,赚赵云近前后,即乱箭齐发!”

    张鲁闻计,正欲从之,杨松急出列止之,言道:“师君统数万大军,坐镇坚城,胜唐军易如反掌!若用此下作之计,恐贻笑天下!”

    阎圃抗声道:“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岂能恐惹人笑而不用良谋?”

    杨松淡然道:“若某与阎主簿为将,此计用之无妨,然师君乃一路诸侯,汉中之主也!岂能为之?再者,松观城外骑兵多达近万,且并无云梯等器械,唐军能奈我何?”

    张鲁然其言,遂上前数步,立于女墙垛口,扬声道:“本师君在此,城外何人?”

    赵云挺枪大喝道:“本将乃常山赵子龙也!奉唐公之令,特来收取汉中,后续大军十余万,不日便至!师君何不早降,以图富贵?!”

    张鲁闻言大怒!回身喝问道:“何人愿领兵出战?若斩此人,赏百金,封大将军!”

    杨松劝道:“师君息怒!赵云智勇足备,若轻易出城,恐为所趁!”

    阎圃亦劝道:“杨别驾言之有理,马超大军未至之前,南郑稳若泰山!城外赵云等辈,实无须理会!”

    张鲁闻之,恨恨回府,临行嘱咐众将严正以待,懈怠者斩!

    宋光等四将拱手应命!

    是夜子时,南郑城内一片漆黑,万籁寂静。城墙之上,汉中军卒来回巡视,虽目不能及远,但唐军若想趁夜偷袭,亦是不能。

    李堪矗立于北门城头,如铜浇铁铸,纹丝不动!极目远视,仿若望见城外同袍正束衣勒甲,整装待发!宋光亦站立在侧,不时抖手跺脚,抵挡困意袭来。百余唐军士卒列阵城门洞内,神色冷毅,只待军令传来,便大开城门!

    城外数里,唐军大营,七千铁骑肃然列阵,赵云顶盔掼甲,扬声下令道:“大军自北门入城,然后千人一队,往来冲突,非黑甲者,皆斩!”

    众曲长嘶声应命!

    赵云又打马行至步军阵前,下令分列四队,入城之后直奔四门,但凡不降者,斩!

    安排已定后,赵云令法正留守大营,亲统数百亲军当先而进,吩咐骑兵按辔缓行,步军随后进发。

    丑时三刻,便逼近北门。两万余骑步大军列阵行进,虽未飞奔疾驰,但动静依然不小。

    北门守军尽皆惊醒,众将奔至城头,惊声禀报宋光道:“将军,唐军大军逼近,须即刻擂鼓示警,并遣人往报师君!”

    宋光怒道:“唐军多为骑兵,且无攻城器械,即便逼近城墙,亦无能为也!此不过赵云扰敌之计耳!若往报师君,届时虚惊一场,本将何言以对?故而不必理会!”言毕,又斥众将道:“再有失惊者,斩!”

    众将思之亦然,遂欲告退。

    忽李堪出言道:“诸位将军留步,既然唐军蓄意相扰,我等何不就于城头喝骂之?”

    宋光会意,即大笑道:“此言有理!诸位且随本将一观唐军窘态!”

    众将闻言,轰然大笑,皆奔至女墙观望。

    少时,赵云领军欺近城墙五十步,挺枪大喝道:“开城免死!”

    城头汉中诸将隐约望见唐军阵列森严,不由暗觉骇然,忽又见阵中并无步军,且云梯撞木等尽皆不见,遂觉安心,大赞宋光之余,扬声大骂赵云,间杂哄笑阵阵,却不见李堪身后亲随应声后退。。。

    赵云立马城下,犹若未闻,双目盯视城门。

    片刻后,忽见城门缓缓打开,门洞之内火光隐现。

    赵云暗喜,长枪前指,纵马突击,身后铁骑加鞭紧随!

    城头汉中诸将见唐军越奔越快,眼见将撞上城门,不由莫名其妙,一将愕然道:“唐军欲以骑兵撞城乎?”

    李堪大笑道:“城门已开,何来撞城之说?”

    众将大惊!正欲喝问,早被砍翻在地。宋光见此,急遣亲军奔赴各部传令道:“无令不得出营!违令者斩!”然后紧随李堪,下城往迎赵云。。。

    天明之后,尘埃落定,汉中三万大军尽皆被俘,被唐军铁骑分批看守。

    赵云分兵拒守四门,令李堪统骑兵立营城外,待法正入城后,即领之前往张鲁府上劝降,以便招抚城固杨任及定军山杨昂所部,令杨松、宋光随行。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26章 于文则拒守城固

    (全本小说网,。)

    建安十七年,十一月,赵云得杨松之助,领军突入南郑,分兵拒守四门后,即引法正前往张鲁府中劝降,特意令杨松、宋光随行。

    自丑时唐军入城,亲随便急报张鲁,言称南郑城破!张鲁惊醒后,犹自难以置信,喝问道:“四门紧闭,唐军焉能入城?”

    亲随便将宋光献城之事详述一遍。

    张鲁闻之,惊怒交加,细思之,恍然大悟!乃切齿道:“杨松奸贼!本师君誓杀之!”

    正大发雷霆时,仆从入报,言称唐将赵云求见!

    张鲁闻报,怒道:“南郑已破,何言求见?!”

    仆从忙下拜,叩首道:“唐军虽围府邸,但并无一卒入内,现赵云领众将于府外静立,遣人叩门求见。”

    张鲁见说讶然,遂令迎入。

    赵云昂首入内,先施一礼,道:“赵云见过张师君!”法正等亦拱手见礼。唯杨松、宋光二人尴尬不已,只得躬身敷衍。

    张鲁见此,岂敢托大?忙还礼道:“鲁战败,即为阶下之囚,不敢当将军之礼!”

    赵云道:“临行唐公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故取汉中乃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抗!师君何须介怀?”

    法正亦出言道:“师君乃留侯之后,世为汉室忠臣,且持道家牛耳,唐公素来敬重,实不宜妄自菲薄。”

    张鲁闻言,感概道:“素闻唐公仁义,今日见之,果不其然!既如此,鲁并无所求,只愿将军善待汉中数十万百姓!”言毕,便欲下拜请降,忽瞥见杨松避于法正身后,顿时大怒,起身戟指之,谓赵云道:“似杨松般卖主求荣之辈,将军岂能用之?!”

    赵云道:“南郑侯功高爵显,云无权置喙,还请师君息怒!”

    张鲁须发戟张,大骂杨松,愤然道:“若如此,鲁誓死不降!”

    赵云正欲劝解,亲军来报,言称阎圃等汉中官吏皆已擒获,李将军报请将军发落!赵云略作思忖,即下令道:“不可捆缚,尽皆请入师君府邸!”

    杨松急止之,连声道:“阎圃多谋,愚忠张鲁,不可久留!”

    赵云摇头道:“南郑侯有所不知,云只有统兵之权,至于阎圃等,需上禀唐公定夺!”

    少时,众官吏带到,阎圃等见张鲁安然无恙,先谢过赵云,然后下拜叩首,膝行至张鲁身前,涕泣道:“南郑城破皆圃等智虑短浅所致,请使君降罪!”

    张鲁忙将之扶起,谓众人道:“此皆因杨松卖主,与诸位无干!”言毕,切齿将杨松奸计细说一遍。

    阎圃等闻之,遽然跃起,皆欲上前揪打杨松。

    赵云出言喝止!谓张鲁道:“师君善待百姓,恩泽汉中数十年,唐公亲令本将不得拘拿,若师君不降,可自去面见唐公,云绝不阻拦!”

    张鲁闻说,手指众官吏,拱手道:“鲁多谢唐公,然此间人等,未知将军如何发落?”

    赵云道:“降则留用,不降者自去。”

    杨松闻言,急道:“将军不可!此间人等于汉中根深蒂固,若纵之,必为大患!”

    赵云见说,暗自摇头,示意法正出示马超手令。

    法正观瞧半晌,对众人秉性早已心知肚明,见赵云示意,遂谓张鲁道:“唐公亲书在此,还请师君过目。”

    张鲁接过,览毕,仰天大笑道:“唐公睿智,胜鲁百倍!”言毕,喝令左右拿下杨松、宋光,并赶至府中,将其等家小一并锁拿,明日午时,尽斩之!

    二人大骇,转身欲奔时,早被扑倒,捆成一团!杨松自知难逃一死,遂厉声大呼道:“马超言而无信,诸位若降,亦死路一条!”

    法正叹道:“唐公曾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今日见之,果为至理!”

    张鲁即擒杨松,遂引阎圃等下拜请降,

    赵云上前扶起,再令众人起身,谓张鲁道:“唐公久慕师君,故请师君前往长安一会。”

    张鲁欣然应之。

    法正出言道:“还请师君传令定军山杨昂、城固杨任等部,赶至南郑听令。”

    张鲁闻之,即亲书令谕,遣人前往各地传令。

    至此,汉中皆平,赵云遣人飞报马超,令法正暂代太守一职,遣李堪巡抚诸地,自领大军径奔城固。

    却说杨任奉张鲁之令,将于禁大军放过城固。

    于禁大喜,领军直奔汉水,进三十里左近,即下令立营,遣探马四出,着重探查南郑防务,欲趁张鲁不备,袭取之,进而全据汉中。

    晚间,探马飞奔来报,言称唐军已兵临南郑城下!

    于禁闻报暗惊,喝问道:“唐军何人领军?兵马几何?”

    探马见问,即叩首道:“小人远远窥见旗号为“镇西将军赵”,至于兵马,唐军铁骑众多,小人等不敢靠近,故不知详情,约有。。。数万大军。还请将军恕罪!”

    于禁大怒!喝令斩之!

    程昱劝道:“将军,唐军哨骑精锐无匹,若其等靠近,定为所擒,若如此,我军行迹败露矣!以此论之,其等有功无过,还请将军恕之!”

    于禁见说,稍作思忖,即释之,谓之道:“唐军已至南郑,我军如何应对?仲德可有良策?”

    程昱见问,出言道:“将军,事已至此,当遣人急报魏公,再回军城固,先说降杨任,然后分兵立寨,坚守之!”

    一将抗声道:“不然!末将以为,当出兵南郑,往袭唐军后路!如此一来,唐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大败!届时我军自可全据汉中!”

    于禁摇头道:“我军多为步军,如何袭之?!且南郑城外一马平川,唐军只需出动数千铁骑,本将便寸步难行矣!”言毕,斥退那将,就依程昱之策行之!

    次日,杨任见于禁回兵,暗觉讶异,遂令各部紧守城池,引千余骑出城列阵,挺枪喝问道:“于将军何故回军?”

    于禁打马上前,拱手道:“唐军已破南郑,此时再渡汉水无益,故本将回军,欲助将军坚守城固!”

    杨任闻言,先是一惊,继而大笑道:“于将军好意,本将心领之!若无别事,恕本将军务繁冗,不便作陪,于将军自便!”言毕,即令左右传令右寨放行!

    于禁也不强求,领军径过,于城固以东十里立营。

    杨任见之,传令各部严加提备,并遣亲军急赴南郑查探。

    忽妻兄求见,哭告杨松内侄宋光已代北门尉之职。

    杨任大怒!深恨杨松、张卫!

    次日,亲军惶急来报,言称南郑已破,张鲁已降,唐将赵云统大军正往城固进发!

    杨任闻报失色,自思道:“张鲁昏聩,信重杨松,若本将亦降,恐为其所害!不如往投曹操!”念及此,即领数十亲军,出城直奔魏军大营!

    于禁迎入,拱手道:“未知杨将军亲至,有何见教?”

    杨任见问,心下一横,下拜道:“末将杨任,特来请降!”

    于禁闻言大喜!急步上前扶起,笑道:“杨将军审时度势,良将之姿也!”

    杨任闻说,暗愧,言道:“将军,赵云统大军已离南郑,晚间即可抵达城固!还请将军早作打算!”

    于禁道:“杨将军宽心,赵云不过万余兵马,此来意在招降将军耳!”

    杨任闻之,即再次下拜道:“末将诚心来投,还请将军勿疑!”

    于禁再次扶起,不悦道:“杨将军已投魏公,即为本将同袍,切不可如此多礼!”

    杨任见说,心下感佩不已。

    于禁接着道:“还请杨将军回城固坚守,右寨自有本将当之!至于赵云所部,则不必理会!”

    杨任闻之,更觉于禁诚心纳降,再拜后辞出。

    程昱待其走远后,进言道:“将军,杨任新降,其心难测,岂能令其独领本部?!若有反复,如之奈何?”

    于禁闻言,摇头道:“仲德多谋,然不明兵势。若本将羁縻杨任,另遣别将守城,恐不能长久,只因守军若见张鲁书信,必生反意,然若令杨任守之,则稳若泰山矣!”

    程昱不解道:“何也?”

    于禁道:“杨任统带大军日久,深得军心,若其下令拒守,何人敢于不从?故本将礼遇有加,正因此也!待赵云兵退后,再做理会不迟。”言毕,略作沉吟,接着道:“虽如此,但不可不防,故右寨有劳仲德守之,本将即刻分兵,前往城固城外十里立营,是为左寨,届时立成掎角之势,即便杨任复叛,我军亦可保上庸无虞!”

    程昱闻言拜服,拱手领命。

    这边厢,杨任奔回城固,即擂鼓聚将,明言南郑已破,张鲁已降,唐将赵云统大军明日便至。然后问众将道:“不知诸位可有计应之?”

    众将见说,皆难以置信,半晌相顾无语。

    杨任见此,又出言道:“本将久事师君,理当引军归之,然本将素与杨松不睦,诸位皆久随本将,若其进谗,本将固然死无地矣,诸位又宁得生路乎?”

    众将之中,多有得罪杨松者,闻言,皆深然之。

    杨任见状暗喜,接着道:“有鉴于此,本将欲投曹公!未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互视一眼,齐声道:“末将等誓死追随!”

    杨任大喜,传令晚间设宴聚饮,明日迎战唐军!

    忽亲军入报,言称张鲁遣使来见!杨任闻之,即令唤入。

    来使昂然直入,见众将齐聚,遂扬声道:“师君有书到!”

    杨任闻之,缓步踱至来使面前,单手接过,略看几眼,即扯碎书信,斥之道:“张鲁枉为留侯之后,不思报效陛下,竟屈膝降贼!本将恨不能提兵亲入南郑斩之,径赴许都,献于陛下!”

    来使闻之,遽然色变,本欲斥骂,忽见众将皆瞋目而视,遂不敢出言,略微躬身,瑟瑟而立。

    杨任嗤笑道:“无胆鼠辈,何不下拜乞命?”

    众将闻之,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