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仲侍读有心了,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这时,王妃缓缓起身,从桌上拿起一副字画,递到仲逸面前:“这是王爷吩咐过的,来王府这些日子,仲侍读辛苦了,就当是做个留念吧”。
简单的一副字画,一角几支细细的竹子,下面则是简单的山水相应,右侧空白处留有四个字:高风亮节。
是裕王殿下的墨宝,还有落款。
不知为何,仲逸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这幅字画,若是换到唐小丫生活的那个时代,那该多么的‘价值连城’。
上次仅是一个宝石白玉套件,就卖了几百万,为唐小丫置办了房子、汽车,还留了一些存款。
这幅字画,恐怕,远不至此吧?
“想什么呢?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这不是唐小丫的语气吗?
一直想着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儿,仲逸自然会想到唐小丫,甚至于她的一句一动,连同说法的方式。
幻觉,想想就好,差点走神儿。
仲逸微微摇摇头,这才注意到眼前,神色有些异样的王妃。
“不不不,下官何德何能?岂能让王爷、王妃如此厚待?”。
仲逸这才说道:“王爷、王妃的心意下官心领,感激不尽,但这东西……”。
王妃却不为所动:“仲侍读在翰林院当差,皆是文臣、文人间的事儿,一副字画也不算为过,王府虽算不上阔绰,但也绝不能落了俗套不是?”。
莫非?
见王妃正欲开口,仲逸急忙将字画接过来,连连致谢道:“多谢王爷、王妃”。
莫非二字,后面的话,就不用了说了吧?无非两样:如同其他赏赐之物,金银钱财之类?
当然,如果不是这些的话,那便是不给王府面子,难不成嫌礼太薄了?
“仲侍读日后若是有什么读书心得,可别忘了来王府与王爷交流一二”。
王妃望望窗外,再看看仲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今日天气不错,世子正在院里,要不,请仲大人前去看看?就算是个道别吧”。
“多谢王妃,下官这便前去”。
仲逸拜道:“请王妃多保重”。
王妃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跟着前去。
王府管事见到仲逸后,急忙迎了上去:“仲大人,世子就在那边,正说着要见您呢”。
显然,这也是王妃的安排。
同时,也不难看出:是裕王朱载垕的意思。
“仲先生,先生,快过来,这边……”。
见到仲逸后,朱翊钧急忙跑了过来,只因年纪还小,走路不是很稳,摇摇晃晃的感觉。
这可急坏了他身后伺候的太监丫鬟:“世子爷,世子爷,您慢点,慢点儿……”。
“你们……,都退下……”。
四岁的朱翊钧摇摆着双手,说话不是很利索,但这几个字还是可以说的:“只留下仲先生一人就行”。
王府管事急忙吩咐左右侍候之人——退下。
当然,这个退下,不是真正的离去,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和方位站着不动。
说话的声音也许听不清,但视线绝对不能离开他们还未册封的小王爷。
“先生……”。
朱翊钧边跑边笑的样子,甚是可爱,仲逸急忙上前,将他抱起。
这个举动并不陌生,来王府后,仲逸也经常的能见到他,说笑几句。
这个说笑见面是很重要的:对一个小孩而言,陌生便要防备,而要亲近他,首先则是要熟悉。
又一次,朱翊钧在下人的守护下到院中玩耍,调皮的他穿过假山的小石洞,躲起来捉迷藏,害的下人们一通找。
毕竟不是专业的躲猫猫高手,他还是被路过的仲逸‘逮个正着’。
当时,正值秋日,院中一棵大树上结满果实,小朱翊钧嚷着要将数米高的果实摘下来玩儿。
起初,仲逸是拒绝的。
眼看眼泪就要留了下来,想必随之而来的,便是那熟悉的哭喊声,仲逸细细打量四周,能听到远处呼喊的声音,眼前却见不到一个人影。
“仅此一次,记住,不要告诉别人啊”。
也不知道怀里的朱翊钧听懂了没有,反正他是点点头的。
仲逸稍稍用力,二人便轻轻的离地而起。
再次落地时,却听到一阵欢快的笑声,不过他的目光却不在手里的果实上,而时不停的上下看着。
仲逸很快明白过来:他感兴趣的,是这‘一下一下’的飞跃感。
急忙取来一旁长长的竹竿,仲逸开始敲打树上的果实。
不大会儿的功夫,下人们总算是来了,与他们一起的,还有王妃。
他们看到的,是满脸欢笑的世子与仲侍读在‘玩耍’。
说来也怪,当下人们要将他们的世子爷抱走时,他却哭闹着不愿离去,后来还是王妃再三哄着,这才离开了仲逸。
从那以后,但凡见了仲逸,朱翊钧便立刻露出笑意,两只小手不停的挥舞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后来再见面,自然是越来越熟悉了。
朱翊钧,后世的万历皇帝,是朱载垕的第三子,只因他的两位兄长皆早逝,他的出世让朱载垕大喜,当时王府大办喜宴,前来道喜之人络绎不绝,颇为热闹。
不过,这种热闹只是暂时的。
他的祖父,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却对这个皇孙的出世极为不悦,甚至于不满的心态,如此一来,众人纷纷小心翼翼起来。
一直到了五岁,他才有了自己名字——朱翊钧。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暂且,先就提前叫到这个名字吧,反正,也是迟早的事儿。
若非因为那次意外的穿越,仲逸也绝不会知晓这些不可思议之事,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也就不能视而不见。
“我要那个……,那个……”。
朱翊钧指着高高的枝头,向仲逸说道。
光秃秃的,何来果实?
仲逸只得压低声音道:“现在是冬日,等到了明年,枝头挂上果实,再摘不迟”。
末了,他微微叮嘱一句:“忘了?只有咱们两个人时,才可以玩儿”。
似懂非懂,望望仲逸,再看看不远处个个低着头的人,朱翊钧竟然真的点点头。
“那个,倭……,打完了吗?”。
才顿片刻,这位未来的皇帝,便问道了抗倭战事上来。
这是有先见之明啊!
“这次,打完了,我们大明胜利了”。
仲逸笑道:“下次,他们还来,我们还打,打的他们无处可逃”。
……
二人玩笑起来,笑声明显盖过说话声,颇为轻松。
不远处的王府管事心中总算是松口气,对王爷、王妃而言,其他的差事出点差错,或许还能原谅,但若是伺候世子爷出点差错,那就乖乖的领罚去吧。
若不是朝廷来了旨意,他们还真不愿意让这位仲侍读走呢……
第482章 买卖不错
午后,诚信堂。(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此处,原本就是若一当铺所在地,经过一番重新修葺,连同隔壁‘一通布行’所占的店铺,全部归于诚信堂名下。
实际上,这也就是诚信堂‘总部’。
每日清晨,老姜头便早早起身,准时来开门。之后,其他师傅、伙计也纷纷前来,按照分工,拖地洒水、擦桌摆凳,情景一如当初的若一当铺。
此处的两个店铺主要经营两项:一是当铺,与之前的若一当铺并无多少差别,只是所当之物品类增多,费用也降低不少。
老姜头如今可以一人说了算,干的那是一个相当的起劲。
另外一项便是出卖玉器、瓷器、茶叶等比较贵重之物,尤其为珍藏、摆放所用,还有不少质地、做工都不错的饰物。
这也是诚信堂的第二项经营,之前,一直由老姜头管着。
后来,罗英从榆林府与李序南一起回京后,他首先回了趟蠡县,之后便再次回到京城,重点打理这项生意。
腾出了人手,老姜头便可以专心打造玉器,这也是他的最爱。
后院有一大块空地,当初连同店铺也一块买了下来,老姜头请匠人在院中搭了几个棚子,还置办了一些所谓的‘机器’,盖了简易小屋几间,颇像那么回事。
此时,这里已有不少学徒开始上工,连同他之前一起干过活的老伙计,专门打磨玉器。
老姜头年轻时,曾专门学过玉石雕磨工艺,到了当铺后,最拿手的,也是玉石的鉴别和估价,如今有了仲逸给的那些颇为清晰的图纸,他简直欣喜若狂,整天都在琢磨着打造出更加精美的物件来。
除此之外,京城中各个方位的杂货铺也正常营业,这项事务由小地瓜打理,他如今也算是杂货分店的掌柜,整日忙于向其他店铺联系货物,协调运作各家店铺事宜。
一向不喜读书的陶朔倒是可以帮到不少忙,尤其是外出运送货物时,这小子简直比兔子还快,每次都能提前回来。
崇拜神行太保,陶朔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经过数月的完善、运作,如今各个店铺皆已正常营业、渐渐正规,尤其杂货铺,因货物品类繁多、样品齐全,且分布于城中各个繁华地段,自开业至今,口口相传,如今买卖也是十分的红火。
桌椅板凳、茶米油酱醋、锅碗瓢盆、针线、胭脂水粉,甚至于梳子、筷子、扇子、盘子;调料、扫帚、水桶、茶壶、水杯;还有小孩的各种玩具、老人坐的软垫、躺椅……
买卖好了,自然有人气,之前那家布行的东家看到生意如此火爆,干脆与小地瓜商量着将一些成品衣裤、布料也放到柜台。
身体大众者便可直接购买,需要定做的也可以良好布匹、尺寸,付过定金,做好成品再来取。
无独有偶,不少卖菜卖瓜果的店家,也纷纷将他们的货品拿来,那怕是租个柜台,也要放下自家的东西,若是有客人来买,量少的可以直接在诚信堂拿走,若需要大量的,则可以与伙计商量价格,之后又他们专门供给。
为何要将自己东西放到别人家的铺里?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人家店里人气旺呗。
需要大量吃食、杂货的,往往是一些办喜事、丧事之类的人家:请客吃饭、迎来送往,还有各种礼仪,最是繁琐。
如此一来,店里很快又多了一些东西:对联、灯笼、蜡烛,甚至于剪刀、火盆、木盘等。
若是一个店里能将所有要置办的东西一起买够,又何必要东奔西跑呢?
况且,所有的东西在一处置办,价钱也更加合理,若是东西太多,诚信堂还会派人、派木车送到府上。
这服务,简直没得说。
只进一家店,买够所有货,这正是仲逸当初开店时的初衷——大超市。
起初,他还有些担心,其他店铺不愿将自己货物摆到诚信堂来,因为桌椅板凳、瓜果菜蔬等,需要专门的伙计打理,否则,诚信堂也无法自产自销。
现在好了,那些店铺的东家纷纷主动找上门来,甚至不少店铺还专门派伙计每日来询问,若是他们家的东西卖完了,随时就可以送过去,若是有大量订货的,还可以到他们各自店里来挑选。
无师自通,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当然,买卖红了,自然少不了有人看着眼馋,不少店家确实也曾一块合计过,也想开这么个类似的店铺,只是他们只能看到表面,却不得其经验之道。
张罗半天,这也不行,那也不妥,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也有人已经迈出一步,租了店铺、雇了伙计,信心满满的开了起来,但仅是上货一项就愁的一筹莫展。没有多家店铺的协调,也没有各个地段的‘连锁’。
人气自然上不来,眼看着一天天的过去,东西还是没有上全,卖出去的,也赚不了多少钱。
最后狠狠心,只得挂出转租的招牌,被小地瓜知道后,他便向老姜头、穆一虹请示:能否将这家店铺也收了?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说来,这个一点也不怪,按照仲逸当初的吩咐:所有店铺的东西,价格并不高,利润自然没有多少,只能通过薄利多销来获利,其他店铺自然抗不下去。
如此一来,就是苦了杂货铺的伙计们,盘下其他店铺后,京城不同地段加起来,已有十几家。莫说与木制品店、熟食店对接,仅是杂货铺内部这些店铺的调货、配货,就够忙的了。
也正是因为此,穆一虹才广招伙计、大收学徒,且待遇非常不错,管吃管住,干够年限,还可以升、更能永远留下,管你一生吃喝。
你若将诚信堂当做家,诚信堂便是你的家。
老姜头、罗英、小地瓜,甚至于陶朔等,整日忙的不亦乐乎,身为他们的少东家,穆一虹虽不用天天呆在店里,但却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各家店铺账目、收支,预算,连同各家的伙计、师父,打杂等工钱,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穆一虹确实够干练,但毕竟万事开头难,好在有宋洛儿的协助,才得以应付。
月底之时,实在忙不过来,仲姝也带着陶雯儿去穆一虹住的那个小院,连同穆一虹丫鬟香儿、宋洛儿的丫鬟桂儿,六位‘女将’齐上阵,总算是将账目做的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过这些日子,就会好很多,只要步入正轨,以后照着做就行了。
对此,仲逸也经常去穆一虹那里,对于买卖的情况也知道个大概,看着穆一虹信心满满的样子,他也就放心了。
当然,从买卖而言,这绝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这日午后,仲逸没有去翰林院,陶朔一大早便出去,吃过午饭后,宋洛儿带着仲姝与陶雯儿,也去了穆一虹的住处去对账,一下子,他就变成了‘孤家寡人’了。
闲来无事,便走上街去,仲逸亲自打算去‘视察’一番,看看自己的‘杰作’,到底如何?
“这位大婶儿,我们这里的东西是不讲价的,价目都写在上面了,若是给你便宜,我们东家问起来,我就得自己掏腰包补齐”。
临街的一家杂货铺里,一个伙计正招呼着客人,一位圆圆胖胖的大婶儿讨价还价的功夫,确实厉害。
“这里的东西,比别的地方都便宜,我们东家说了:不能宰客、不能欺客,你可以随便打听,我们诚信堂都是一家经营,所有的伙计要在这里干一辈子呢”。
小伙计解释半天,大婶儿终于明白了,笑呵呵的掏出银子:“你说的没错,我是第一次来,以后,无论买什么,都来你们这里”。
“好嘞,找您钱儿,东西拿好”。
小伙计向大婶儿笑道:“麻烦你让让,后面还有客人呢……”。
仲逸细细打量着,货架是用原木做的,木板将其分成一个个的格子,根据货物的受欢迎程度,摆在不同的位置,随手能拿的,就是卖的最好的。
柜台有伙计负责结账收银子,货架一侧,还有专门的伙计伺候,随时解释客人的提问。
‘这位公子,想要点什么?我们诚信堂货物齐全、童叟无欺,东西绝对要保障’。
见仲逸走了过来,一个伙计急忙迎了上来,开头白之后,便顺问了一句:“公子是给自己买点东西呢?还是为家中妻儿老人挑选几件?”。
仲逸满意的点点头,轻轻说了一句:“我,随便看看,不必招呼,忙去吧”。
“好嘞,公子你随便看,有上眼的,尽管吩咐小的便是”。
小伙计很是机灵,一看仲逸就不是那种为柴米油酱醋来的,买东西倒是其次,没准人家就是来看个新鲜呢。
他们的分店掌柜小地瓜早就说过:“无论客人买了多少东西,花多银子,那怕是进来瞧瞧,也不能看人下菜,冷言冷语”。
同样,这也正是穆一虹多次向小地瓜、这些分店掌柜叮嘱过的。
“仲大……,哥”。
才运送一车货物,进店后,小地瓜便看到了仲逸,一着急,差点喊成‘仲大人’。
“小四,快去沏壶茶,放到后堂,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少东家,今日,我们有事要谈”。
小地瓜见此处人多眼杂,后堂有一间屋子,是专门招待贵客的。
“好嘞,一壶龙井,立马送到”,一旁的伙计喊了一声,走了开来。
二人缓缓向后堂走去。
“好啊,真是太好了,少东家,我告诉你,若是照这样下去,我们一年可真要赚发了,起初,我还担心没人光顾呢,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仲逸只是问了一句买卖如何,小地瓜便滔滔不绝:“说来也怪,都是些平常可以买到的东西,为何弄到一块,就有这么多人来呢?”。
小地瓜竖起大拇指,还不忘一手将茶奉上,一脸的笑意:“少东家,还是你有办法,快,喝杯茶,暖暖身子”。
仲逸白了他一眼,小心翼翼的接过茶杯:“怎么还叫我少东家?现在你们的东家是——穆一虹,穆少东家,千万记住了”。
‘啊呀,看我这记性’。
小地瓜摸摸脑袋,憨笑道:“都怪我,不过,自从咱们诚信堂开业以来,仲大哥你也是第一次来,把我激动的,口误、口误,下次绝不会了”。
这也难怪,罗英跟着仲逸,是从蠡县一直跟到京城,起初,他也称仲逸为‘仲先生’,后来才慢慢改过来的。
而小地瓜就不一样了,他来到若一当铺时,仲逸正是那里的‘少东家’,这声称呼一时还真不好改,那怕是仲大人,都没有‘少东家’叫着顺口。
第一印象嘛,固定了思维。
“我今日没有去翰林院,既是随便过来走走、看看”。
仲逸放下茶杯,向小地瓜吩咐道:“这几天,你抽个时间,就晚上吧,还有罗英,姜伯,一起议议,将这段是时间开店铺的心的,好好向你们穆少东家说说”。
小地瓜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也正有此意,仲大哥给的那本书正是太神奇了,照着上面的技巧经营,生意好的不得了,不过,近日我还真有些新的想法,如此更好”。
“行,你小子有进步,懂得用脑了,记住:做掌柜与做伙计不一样,给人家干活,与给自己干,更不一样”。
仲逸郑重其事的说道:“那本书,毕竟不是专门讲诚信堂的,还得要靠你们摸索,若是真的可行,我们还要开店铺,不止是京城的这十几家”。
“仲大哥,你就放心吧,从跟着你那时起,我小地瓜就铁定了心:一辈子跟着仲大哥,一辈子守好诚信堂,听姜伯的,听穆少东家的”。
与罗英出身衙门不同,小地瓜本就穷苦出身,做了多年的伙计,起初的东家将他当做牛马,是仲逸收留了他,替他出钱看好了老娘的病,从一刻起,他早就决定了。
“哦,对了,最近有没有人来诚信堂,问起过寻找自己多年失散的女儿?”。
仲逸随意问了一句:“就是咱们贴出的寻人告示?”。
小地瓜低头沉思一番,而后微微摇摇头:“没有,前些天倒是有人问过,但年纪对不上,差的太远,显然不是”。
仲逸重重的说了一句:“此事,要务必留意,但凡有人问起,一定要认真接待,细细问清其中缘由,你要亲自过问”。
“嗯,放心吧,我记住了”,小地瓜重重点点头。
第483章 取之于富、用之于众
“这是什么玉?品相很不错,尤其这模样,对了,是什么意思?”。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诚信堂,玉器饰品店,一名公子哥拿起玉饰,向罗英问询起来。
一块白玉,镂空型的,一串字母,形成一个大大的‘心’字,底下则是白玉托底,正好可放于梳妆盒或床头。
“这是上好的羊脂玉,细腻、光亮、温润、近于无瑕,至于这串东西嘛,叫字母,意思就是爱你一生一世,也可以说‘心中有你一辈子’,大致就这样”。
罗英端详着物件,苦苦思索起来:“哦,对了,叫‘拉物油方安玩儿’”。
眼前的这位公子穿戴不错,只是人长得有些太过发福,一看就是老爹很有钱的主儿。
这大冷的天儿,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再看看手指上,那几枚大大的金黄戒指。
这样的人,买此类饰品,能送给自己的夫人,就相当不错了。
“还……,爱你?一生一世,呵呵,这你也能说的出口?有辱斯文”。
斯文?来这儿讲起斯文了?
那公子挤眉弄眼,不由的笑出声来:“不过,这个玩意儿,我喜欢,有个性,多少银子?”。
罗英立刻将底座托起来:“上面有标价,五百两”。
“五百两?这么贵?”。
那公子不由的摇摇头,嘴里却喃喃道:“当然,东西是个好东西”。
罗英看出了他的心思,急忙上前将东西取了回来:“这位公子,这东西可就我们诚信堂有,再说了,看你的身份,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