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三国之无双帝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

    一枝冷箭如毒蛇一般,向典韦颈部飞来……

    卢音刚要移去脚步去挑箭枝,却又听到“嗖”的一声,远处飞来一枝长箭,正中那只毒蛇的七寸,将其射落尘埃,扑腾几下便不动了。

    刘辩对麴义有着一份欣赏,但今日所见不由大失所望,此人果真是暴烈难驯,竟然可以随手屠名士,就算投了自己,只怕……

    刘辩下了决心,不是每位名将都适合自己,不是每个美人都会对自己投怀送抱。

    “杀了他。”

    典韦一看主公手指麴义,大吼一声,双脚如飞,一记“大遮拦”将麴义罩入光圈之中。

    “先登又如何,视民众如仇寇者,杀之!”刘辩自语了一句,便朝着放箭相助的那位长胡子义士走去。

    只见那人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峰腰,生得一副好皮囊。

    见刘辩走来,那人将手中惊雕弓一收,也移步迎了上来。

    “何峰,字汉兴。承蒙壮士相助,请教高姓大名?”

    那人看来是听说过何峰之名,脸上露出尊敬之色。

    “东莱太史慈,字子义。”

    大部份人物都按史书写的,有些不合演义之处,大家见谅。

 第140章 冷面人据理阻何峰

    原来是三国中有名的神射手,怪不得箭法如此高强,刘辩本以为太史慈还在辽东,正准备在中山郡安定下来再找机会去寻他,不想在这里碰上。

    “听闻子义因藏刀毁章之事避祸辽东,峰正准备前去拜访呢。”

    太史慈没想到刘辩居然知道自己的光辉事迹,大感意外,心中也有些喜欢,抚须说道:“老母在北海,慈心中牵挂,所以偷偷回去了一趟,正准备返回辽东。”

    “子义至情至孝,不知伯母身体如何?”

    太史慈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北海相孔融喜欢慈这份孝心,将老母安置在他相府附近,派人专门伺侯,并且奉送赠礼作为致意。”

    孔融一代大儒,喜欢孝悌之人无可厚非,刘辩闻言后便恭喜太史慈,两人正在把臂交谈,却听沮授的声音响了起来。

    “住手!”

    刘辩一看,惊得连忙丢下太史慈,双脚生风向场中冲去,嘴里大叫,“山君,不可对公与先生动手!”

    典韦对战麴义,实力上本就占优,又有趁手的武器,麴义就一柄长剑如何抵挡得住,虽然还有几名亲卫拼死来救,却被典韦砍瓜切菜似的杀了个干净。

    麴义几辈子也没料到,在自己的治下,居然有人要斩了自己,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手中长剑被典韦右手戟敲飞,左手戟如游龙般对着麴义的咽喉咬去,这时沮授却突然冲了进来,横身挡在了麴义面前。

    典韦对沮授也有好感,于是将戟停在了沮授的咽喉处,并未动手。

    “山君。”刘辩小心肝很受了些惊吓,见典韦停手,这才走过来将他的短戟压了下来。

    “都是朋友,不打不相识,都是朋友嘛,快将戟收起来,别吓着人了。”

    所有人看着流着鲜血的双戟,地上一大堆的尸首,见这面具人说大家是朋友,心中想笑,却又无人敢笑出声来。

    “你是何人?”

    沮授丝毫不给刘辩面子,厉声问道。

    摸了摸下巴,刘辩心想这沮公与果然不给任何人好脸色啊!

    “吾当然是州牧大人的朋友。”

    “胡扯,州牧大人哪有你这样的朋友?”

    我去,刘辩将脸色也沉了下来,用手指向沮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就这样当官的吗?主观臆想,妄加判断,这样对人民而言是个好官吗?”

    沮授被刘辩指着鼻子一通教训,气得面皮发颤,“授曾为州牧大人的别驾,来往大人府中的人都能过目不忘,却从未见过你,这还需要调查吗?”

    “过目不忘,这么历害?看来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刘辩暗想这位河北名士果然有大才。

    “眼睛,有时侯也会欺骗人的,都说眼见为实,其实并不一定呢。”

    沮授没有兴趣和刘辩说这些毫无营养的话,面容沉似水,“你们在清河郡杀人,跟我回府衙一趟,通通下入大狱,等本官审查之后再行处置。”

    身后的卢音一听这话,柳眉一竖就要动手,小腰却被刘辩不动声色的摸了一把。

    “沮公与,峰与韩文节那是生死之交,你不知道就算了,也不怪你,毕竟你官小,不认识大人物也很正常,峰这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没叫州牧大人给峰戴朵大红花就好了,我们时间匆忙,就不打扰了。”

    刘辩这一番话说得字正腔圆,说完招呼典韦,邀请太史慈同行,不料沮授根本不吃这套。

    “你敢离开就是畏罪潜逃,本官将发下海捕文书缉拿于你。”

    刘辩终于知道为什么袁绍后来听不进沮授的忠义之言,估计早被他这副臭脾气给气坏了。

    你总要调查一番才说这些话嘛,非要一口咬定自己是骗子!

    不过看在沮授是大才的份上,刘辩很快就原谅了他的无礼行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沮授。

    “这是州牧大人给我的文书,上面有他的印信,在冀州畅行无阻,只怕你想抓也不行呢。”刘辩嘴角上扬出一抹笑容。

    沮授接过文书一看,果然是主公的字和印信,一时间愣在那里,见刘辩招呼太史慈,准备进关,连忙横身拦在刘辩身前。

    “就算你是主公的朋友,那也得到衙中将这事说清楚。”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刘辩是为了沮授和民众才大开杀戒,沮授你就在现场,还回衙问个鸟啊!

    刘辩被沮授激出火气来,沉下脸来正要说话,却听城门口有声音招呼自己。

    “汉兴将军……汉兴将军。”

    一见来人是韩馥的心腹刘子惠,刘辩终于松了一口气,招招手让他过来。

    “这里你处理一下,峰这里有位朋友,就先失陪了,有空再来拜访州牧大人。”

    当日在荥阳城外,刘子惠和韩馥差一点就被西凉军宰了,全靠刘辩及时赶到,对刘辩的能力,刘子惠早已了解,连诸侯的军粮都可以私吞,难不成还怕了沮授?

    “好的,好的,汉兴将军,你请便。”刘子惠本想和刘辩叙叙旧,见他被沮授气得够呛,便不敢强留,心想这何峰即然来到冀州,迟早有见面的机会。

    将事情和沮授一说,听说何峰是州牧大人邀请来到中山郡,沮授黑着一张脸让开了道路,那麴义见状,将眼里的凶光隐去,一言不发地打马离开。

    “子义,和峰一路,怕不怕那麴义前来报复?”

    太史慈淡然一笑,“千军万马,慈亦无惧。”

    “好气魂!”一旁的武安国竖起大拇指赞道。

    一众人并没有在清河郡停留,麴义真要集合先登营前来寻仇,不免有场厮杀,为防夜长梦多,刘辩等人直接率兵绕城而行,直向中山郡而去。

    ……

    城门处还有三个人也在冷眼旁观此事,张飞见刘辩离开后才说道:“汉兴这人不错,大哥为何不上前邀请他来平原县一叙呢?”

    刘备眼光深沉地看着刘辩和老师的背影慢慢消失,轻声说道:“三弟,何汉兴做事随性,必然会得罪很多人,我们现在需要赚取名声,以匡复汉室为已任,不能跟着他胡闹。”

    关羽抚须长叹,“还是大哥想的周全,咱们还是快去公孙瓒那里才是正理。”

    三兄弟见热闹已毕,也打马扬鞭,向着北面而去。

    求推荐,求收藏。

 第141章 荀友若观书见子惠

    刘子惠坐在马车之中,摇摇晃晃几乎快要睡着,脑海中又想到清河郡城门之事。

    对于沮授,刘子惠并没有什么好感,此人太过刚直,谁的账也不卖,当初作为州牧大人的别驾,任何人求到他头上,都是冷面一张,就算自己是州牧的亲信也是一样。

    但麹义的嚣张让刘子惠小心肝缩成一团,袁绍直白的示好麹义,两人明面上秋波来往,冀州一众官员商量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

    韩馥派人去请田丰和审配商量,却双双吃了闭门羹,田丰被公主贬官之后,闭门谢客,除了沮授回邺城能进他的府门,其它人都托病不出,而审配更是在家读书,谁也不见。

    长史耿武和别驾闵纯都提议对麹义采取强硬措施,麹义再历害,高唐不过才一座县城而已,集冀州几郡之力,就是用人命填,也能将麹义给剿灭。

    但韩馥依然举棋不定,冀州兵马虽多,但袁绍会不会出兵相助麹义?会不会彻底和袁绍撕破脸?谁也不能确定。

    一听说要打仗,荥阳城那一幕就浮现在刘子惠眼前,那战马、钢刀、鲜血、惨嚎,经常在睡梦中将自己惊醒。

    “看来何汉兴那边,得多加走动,麹义虽然强,但汉兴并不惧他。”刘子惠刚在心中计较完毕,马车已经到达府门。

    刚走进府内,就见管家一路小跑过来,轻轻耳语道:“主人,渤海有客到。”

    “渤海?”刘子惠心中一动,“可曾有人看见?”

    “大人,不曾有人看见,他们是以商贾的身份而来,也不引人注意。”

    刘子惠点了点头,以目示意管家让下人不要跟随,举步转了一个方向,朝着书房而去。

    书房中有一道人影站立,刘子惠推开房门,心中不禁有些惊讶。

    “友若?不想却是尊驾光临,子惠这里是满堂生辉啊!”

    荀谌脸上也布满了笑容,“子惠兄这里收藏的经史子集,让谌叹为观止啊!”

    刘子惠连连谦虚,荀谌继续说道:“谌家中可没有如此之多的藏书,以后一定经常上门观书,还请子惠兄不要生厌才是啊!”

    “友若兄快请上座。”得到袁绍第一谋主的认可,刘子惠心中一下便快乐起来……、

    ……

    路上刘辩与太史慈聊得投机,听太史慈说自己在辽东并没有什么正经的营生,便邀请太史慈到中山郡一游,并神秘的透露有一种新式的弩箭,可射数百步之远。

    刘辩并不想遇到良臣猛将就抖出少帝名号,用现在身份结交更显得真诚,也杜绝别有用心的投机之人,增强保密性,并且一到中山郡他们也就全明白了。

    太史慈离开故乡本是无奈之举,这些年在辽东也无所事事,公孙度自立为王,太史慈并不愿意跟随,只是心念老母,神情有些犹豫。

    刘辩问明原因后,大笑起来,“子义,中山到北海可比辽东近上一些,孔相那边峰也有些交情,只怕你以后回北海的时间更多,并且是堂堂正正的回去。”

    程昱微笑着在旁边接上了一句,“子义到时衣锦还乡,老母不知道有多高兴,再也不用这般偷偷回去。”

    太史慈本就是孝悌之人,不能时时在家尽孝,时常黯然神伤,听说以后可以衣锦还乡,欣然同意随刘辩一起前往中山郡。

    ……

    从中平六年年末,到现在初平元年九月,不知不觉刘辩离开洛阳永安宫已经九月有余,眼见到中山郡在望,刘辩心潮起伏。

    不知道母亲和唐钰还好吗?文远、伏义、大师他们又是怎样一种情形。

    离中山郡的治所卢奴城还有五里路,就见前面烟尘四起,一支骑兵呼啸而来。

    典韦连忙取下大戟,太史慈也摘下了惊雕弓严阵以待,那队骑兵虽然相隔还有些距离,但锐气已经扑面而来。

    “前面是主公吗?”

    远远就听见了张辽的声音,一众人顿时将心放了下来,典韦高声应了一声,就见对面奔出一员大将,片刻就到了众人面前,见到刘辩立即滚鞍下马拜伏于地。

    “恭迎主公回家!”

    见张辽面色比以前黝黑了许多,刘辩下马将张辽扶起,捶了他胸口一拳,“看来文远你们练得挺苦的,黑瘦了不少。”

    “我等时刻苦练,只为主公有朝一日挥兵南下,光复我大汉江山。”张辽见刘辩身后只有数人,通过平时里书信往来,知道都是心腹之人,便也没隐藏什么。

    众人一阵快活地大笑,只有太史慈和吕虔不明其意,于是扯住武安国细问了起来。

    武安国见到主公的眼色,便不再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刘辩的身世和盘托出。

    听到刘辩是当今少帝,太史慈眼睛睁得浑圆,消化了一下这个惊人消息,大步走上前来屈膝拜倒。

    “不想却是少帝龙行至此,慈实不知情,万望恕罪。”

    刘辩哈哈大笑,“我们本就是手足之情,没有尊下之分,子义何需如此!”

    太史慈没有丝毫犹豫,继续说道:“慈愿投身少帝麾下作一小卒,扫尽人间不平事,还请少帝收留。”

    刘辩大喜,双手扶起太史慈,“我得子义,犹如久旱逢甘霖,今晚一定要举杯痛饮。”

    吕虔已经知道何峰来头很大,但也没料到是当朝少帝,急忙过来拜倒在地,刘辩同样温言勉励了一番。

    “上马!咱们回家罗……”

    听着少帝那激情无限的呼声,众人打马飞奔,欢笑着越过前方等侯的骑兵,呼啸着向卢奴城急驰而去……

    ……

    卢奴城并不大,比之洛阳不知道小了多少,秋意已经很深,入眼处并没有多少绿色,但一众人心中都是春意融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刘辩看着这座小城,不禁涌起意气风发之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众人一听主公吟出如此豪迈之诗,不由大赞了起来,一众武将虽不完全明白其意,那诗中的意境已经让他们热血沸腾起来……

    求推荐,求收藏。

 第142章 喜相逢太后送大礼

    刘辩相信只要自己在,那些胡族永远也别想侵入中原!抒发了一下情感后对张辽说道:“将我们从兖州带来的一些特产,加上王烈的货物,挑一些贵重的给冀州韩州牧和幽州刘州牧送去。”

    “诺。”

    虽然刘虞和自己完全不是一个性子,但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又比较仁义,比之刘焉和刘表好出很多,以后还要作一段时间的邻居,刘辩决定先拉拉关系。

    公孙瓒的骄横最终导致和刘虞翻脸,刘辩当初杀掉严纲就是希望刘虞在困难的时侯能想起中山郡这里还有一位让公孙瓒吃瘪的人物。

    看着卢奴城中秩序井然,刘辩大为欣喜,这可是自己红色革命开始的地方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自己还在富庶的冀州,还有领先这个时代二千多年的军事和历史知识。

    刘辩缓下白龙,细细看着治下的种种风景,觉得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

    太守府由一队精兵驻守,昂首挺胸的士卒威风凛凛,刘辩对高顺的练兵效果非常满意。

    “伏义大才啊!”

    听见刘辩的赞叹,张辽笑着说道:“伏义这段时间训练出八百精兵,取名‘陷阵’战斗力果真了得。”

    “大善!”

    刘辩并没第一时间去太守府,而是马不停蹄进了军营视察,并邀请随行人员一并参观。

    步兵正在高顺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刘辩见高顺目不它顾,根本就没注意有人前来,笑着对身边的程昱说道:“仲德,伏义将军有当年周亚夫之风吧?”

    程昱没料到主公在中山郡竟然小有气侯,心中激动不已,“昱见这等悍卒,可比当年吴子所练的魏武卒了。”

    骑兵虽然也在训练,但效果明显不及步卒,刘辩见状,心中升起一员年青将领的模样。

    “要是将他收下,骑兵在他手上一定能大放异彩!”

    刘辩一直等到高顺训练完毕,这才走过去,大家相互认识了一下,正在热闹之时,却见何太后命人来报,晚上在府衙后院大摆宴席,庆贺皇儿回家。

    看来母后也非常想念自已,刘辩想着永安宫她将饭拨给自己的场景,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百善孝为先,自己还是应该先去母后那里才是正理。

    刘辩辞别众人,让张辽去安排他们的住处,带着卢音飞身上马,向着府衙而来。

    “主公,我好紧张。”

    看着卢音小脸上布满惊慌的神色,刘辩哈哈笑道:“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嘛,女人迟早有这么一天。”

    “哼。”

    卢音傲气了没几秒钟,气息又软了下来,“主公……音音真的好怕呢。”

    刘辩回过头来对着卢音挤了挤眼睛,“江湖女侠,一剑耀九州,有什么可怕的。”

    “嗯……这些我都不怕,就是怕见……太后和唐妃。”

    卢音那女儿心态,刘辩自然知道,手扬马鞭,刘辩轻声说道:“音音,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这世间,便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

    马上的卢音回味了一下,轻声说道:“主公,只要你喜欢我,音音就什么也不怕了。”

    ……

    看着取下面具后神彩飞扬的皇儿,何太后笑逐颜开,一把将刘辩搂在怀中“皇儿,皇儿”叫过不停,泪水不多时便将刘辩的肩膀浸湿。

    轻声安慰了母后一番,那边唐钰早就将卢音拉到一旁,亲密地交谈起来。

    刘辩虽然身在兖州,但和中山的联系一直没断,唐钰知道卢音的存在,作为后宫之主,她也知道如何安排刘辩身边的女人,果然没多久,卢音的神情就轻松了起来,主动拉着唐钰的手不停地交谈,两女不时发出欢笑之声。

    众人渲泄了一番离别之苦,何太后看着卢音,虽然长的不是绝色,但也端庄大方,对皇儿的选择,作为母后,现在基本都不会反对,这个皇儿比自己历害多了,想到这里,何太后拉着卢音的小手不停地夸赞起来。

    皇宫中的女人,这嘴里的香甜,很容易就把卢音这样的江湖侠女感动的热泪琏琏,刘辩拥着香喷喷的唐钰,感叹道:“母后还那么的历害,嘴里都能说出花来了。”

    轻拍了刘辩一下,唐钰笑道:“哪有这样说自己母后的,对了,我们为你准备了礼物,想不想要啊?”

    一听说还有礼物,刘辩一下便来了兴趣,“当然要了,钰儿的自然是极好的。”

    唐钰神秘的一笑,“这份礼物等会你就能见到了,钰儿保证主公高兴的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

    刘辩心中嘀咕,现在对自己来说,有这么重的礼物吗?不过想到这是母后和钰儿的一番心意,刘辩脸上显出欢喜的神情,将她搂得更紧了。

    “皇儿,你看我们在这里哭了半晌,母后还没给你引见几位大人呢。”

    何太后将眼泪擦干,脸上显现出笑容,过来拉起刘辩的手,“母后带你去见见他们。”

    刘辩一愣,看见唐钰脸上的笑容,这才反应过来这礼物并不是贵重的东西。

    来到府衙的前院,早有三人在此等侯,刘辩一见这三人,不禁大喜过望,见三人正要大礼参拜,连忙抢上一步,嘴里连声笑道:“三位来到中山郡,刘辩真是喜不自禁,今晚一定要尽兴一番!

    眼前这三人,那都是大才啊!刘辩心中乐开了花,感觉自己象是在梦中一般,果然如唐钰所说,三天三夜睡不好觉了。

    皇甫嵩、朱儁、华歆。

    董胖子火烧洛阳之后,看来真是斗志全无,估计现在正在筑坞于郿吧,那号称“万岁坞”的郿坞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仿,里面放了可吃三十年的粮食。

    董卓曾经说过,“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可见他已经没了雄心,修郿坞就意味着开始养老了。

    这些人才他也没时间再去理会,王允的美人计才有可能成功实施,要是放在董卓年青时代,再绝色的女人只怕也不能让他做出向吕布掷戟的动作。

    江山美人,真正为了美人不要江山的英雄,会有几人呢?

 第143章 求贤名何峰拜帝师

    三位汉朝老臣见少帝果然不再是旧时模样,一袭青衫写尽风流,两道剑眉蕴着帝王气质,不禁都是欣喜不已。

    无论张温和卢植将刘辩描绘的如何优秀,三位老臣心中也只是将信将疑,不过少帝即然已经离开了虎穴,这些汉室老臣们自当鼎力相助。三人早在洛阳提前做好了准备,趁董卓忙着离开,防守松懈时逃了出来,按照张温和卢植的指点来到中山郡。

    见到何太后,三人确信少帝果真是从永安宫脱身,此时又见到真人,再想想以前少帝那副胆小懦弱的模样,两大帝王的传说,三人终于深信不疑。

    刘辩心中暗忖,先得给这三位名臣来点甜头,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变化,以后自己说话的份量才重,不然事事被这几位老臣管住,这日子可不是很写意呢。

    刘辩看向皇甫嵩,皇甫嵩是原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前几年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

    有他在这里,刘辩对并、冀两州更有了信心,皇甫嵩在并州有着很高威信,还做过几年的冀州牧。

    “义真将军,现在的冀州,百姓还算安居乐业,这要感谢你当年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啊!”

    听到少帝的称赞,皇甫嵩抱拳道:“这都是韩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