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师1879-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利多卡因,全世界第一种正式上市的局麻药。

    和需要尼克劳斯他们给诸多医师发送样品,先争取试用的阿司匹林和磺胺药物不同,利多卡因上市的消息传开了之后,短短一周时间里面,很快便收到了来自柏林十几家医院和外科医师的上千支订单,哪怕它的定价高达18马克一支也抵挡不住外科医师们的热情现在局麻药已经成为诸多顶尖外科医师手术的必备品,而且大学实验室生产利多卡因的成本高达数十乃至上百马克,亨氏制药公司批发价只要18马克的利多卡因可谓是便宜之极了

    “普鲁卡因的话,最多还需要一个月时间”

    在亨氏制药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霍夫曼非常自信的大声保证道。

    正是因为这个保证,约翰才放心的离开了忙碌三天之久的临时研发中心。利多卡因生产工艺的定型让他总算是放下了心头的一件事情,而普鲁卡因恐怕也用不了多久,就能摆上亨氏制药公司的货架了。

    也就是说,约翰离开欧洲前给亨氏制药公司留下的最后一笔财富终于完成了。

    约翰给欧洲的亨氏制药公司只留下了六种新药,比起亨氏医疗器械公司都要少了许多。至少在外人看来。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现在有火爆全球的血压计,有设计精巧的听诊器和温度计,还有已经渐渐成为外科医师们手中必备的工具之一。

    但是在约翰看来。这些已经足够了。

    历史销量最高的世纪之药阿司匹林,掀开人类对抗细菌新历史的磺胺,还有开创局麻时代的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如果让约翰来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话,这六种药物的价值加起来远远超过了1886年全世界其他药物价值的总和

    可想而知,虽然现在这几种药物的巨大影响力依然局限在少数的医师们之间,相对于全欧洲数以万计的医师数字而言还不值一提,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和口碑的传播。再加上未来一段时间相关论文的纷纷出炉,它们的影响力势必会以几何级的速度疯狂增长在这个急需真正有效药物的时代。约翰不相信人们可以抵挡住这些药物的诱惑。

    当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各种各样的觊觎和攻击。

    阿司匹林和磺胺药物的销量正在逐月增加,而利多卡因刚刚成功生产便收到了上千支的订单,这还仅仅是柏林地区最初的销量。可想而知,最多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六种药物的销量在全欧洲将会增长到一个什么样的数量级上

    这将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

    哪怕在21世纪的时候,弱肉强食也是商业界的常态,一些中小型公司在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药物之后,往往也抵挡不住大公司的疯狂收购,何况在19世纪末的世界约翰可以想象得到,将来的亨氏制药公司会面临多少富豪权贵们的觊觎。而且在另外一方面,这几种药物的广泛应用也会损害到很多制药公司的利益。尤其是在这个国家之间竞争激烈,甚至有时候不择手段的时代,恐怕两家公司都会遇到许多阻力。

    就拿阿司匹林来说。历史上的拜耳公司在退出这种水杨酸的衍生物之后,在全世界都遭到了疯狂的阻击。

    仅仅一个法国,就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

    十几年前的普法战争之后,虽然法国战败,但是这个欧洲强国总体实力和全球的影响力依然在德意志之上,两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甚至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之上。历史上的拜耳公司在推出了阿司匹林。包括几十年后的磺胺,法国人都是想方设法给予了仿制。并且依靠着他们独特的专利制度予以狙击

    这一点,约翰可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对于未来的这许多事情,约翰考虑了许久之后还是放手交给了尼克劳斯和霍夫曼等人来应付了。他从来就没有作为一名商人的天赋,哪怕再担心也不可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出来,还不如干脆的交给专业人士去应付。另外的话,他也对自己超越时代的技术有着十足的信心,历史上阿司匹林出现是在将近十年之后,磺胺的出现更是五十年后,约翰“发明”它们都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不相信其他的国家或者公司可以轻易的进行仿制

    要知道19世纪末的世界可不同于21世纪,有了样品之后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以这个时代的化学水平而言,想要仿制一种药物的难度之大,足以让一个国家感到头疼,即便是法国人,除非彻底的撕破脸皮,通过窃取亨氏制药公司的制造工艺来进行仿制,否则约翰至少三年内不用担心阿司匹林,十年内不用担心磺胺和两种局麻药的。

    而只要给亨氏制药公司三年的时间

    六种药物的品牌将会深入人心,哪怕未来其他公司生产出了乙酰水杨酸,并且推出了市场,但是早已经习惯了阿司匹林这个品牌的医师和病人们是否愿意接受,恐怕也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了

    忙完了自己公司的事情,约翰总算又一次来到了夏洛特医院。

    从走进已经超过一个月没来的外科楼的时候开始,无数见到他的医师和护士们便惊喜非常的上前打起了招呼

    “早上好,亨特拉尔先生”

    “亨特拉尔先生,好久不见了”

    一边微笑着和诸人打着招呼,约翰一边来到了伯格曼教授的办公室,然后深吸一口气,敲响了这个熟悉的大门。

    “请进”

    很快,伯格曼的声音从门内传了出来。

    推门进去之后,约翰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问候声:“早上好,伯格曼教授”

    “早上好咦,约翰”

    条件反射一般回应了一句之后,伯格曼突然惊讶的抬起了头,惊喜的站了起来:“你从维也纳回来了”

    “是的教授,我回来了。”

    上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约翰心中暗暗有些不好意思。事实上他回到柏林已经将近一周了,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医院报道,这确实是有点儿不地道了。

    “哈哈,回来就好啊”

    伯格曼当然想不到约翰此时在想些什么,他连忙热情的招呼着约翰坐下,并且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白水,然后关心的问起了维也纳之行的具体情况,当然内容更主要的集中到了约翰摆放维也纳总医院和毕尔罗特教授身上。

    简单的说了一下维也纳之行的收获,约翰的叙说让伯格曼教授惊叹连连。

    “这么说,你帮忙完善了毕尔罗特教授的手术”

    听完了约翰的讲述之后,伯格曼忍不住瞪着眼睛惊叹道:“仅仅就这么一个月的时间,你们两个就把它完善了”

    “呃还好吧。”

    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约翰咧着嘴笑了笑点头道。

    看着约翰那一脸得意中又略带平淡的表情,伯格曼教授张了张口,却又把后面的话给咽了回去。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他当然很清楚毕尔罗特教授的研究领域难度到底有多大,但是偏偏对于约翰帮忙进行完善的消息,伯格曼在惊讶之余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这个感觉,让伯格曼本人也觉得有些怪异。

    “或许是因为这小子前面做出的那些成绩吧”

    左想右想,伯格曼也只能用这一个理由来解释自己心中的疑惑了。稍稍沉吟了片刻之后,伯格曼接着问道:“约翰,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是不是想把这些研究的结果在咱们医院尝试一下”

    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伯格曼教授也是一脸的期待。

    经过了一年的沉淀之后,现在阑尾切除术已经成为了夏洛特医院最尖端的手术,同时也为他们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望要知道,现在不仅柏林地区,甚至全德国的右下腹疼痛病人都会不远数百里跑来柏林求医,欧洲各个国家每周都有无数的外科医师写来信件,要求到夏洛特医院来进行学习。

    这还仅仅是一个阑尾切除术,如果胃部手术也能成功的话

    “当然”

    微微一笑,约翰理所当然的说道:“既然在维也纳学到了许多东西,我当然要把他们也在夏洛特医院使用才行伯格曼教授,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我希望托马斯能够从阑尾切除术中解放出来,和亨特先生一起成为我的助手”

    “亨特”

    眉头一挑,伯格曼的表情略微有些诧异。

    亨特是外科另外一位比较优秀的外科医师,彻头彻尾的德国人,同时也是伯格曼教授最为看好的年轻医师,只不过约翰这次除了自己的嫡系托马斯之外,还选择了亨特作为助手,让外科学家教授稍稍有些意外。

    “是的,我需要亨特先生的帮助。”

    呵呵一笑,约翰正色解释道:“伯格曼教授,等完善了胃部手术之后,我恐怕就要出发去欧洲各国旅行了,而且不久之后托马斯也将随我返回北美,所以我希望亨特先生能够跟我多学一些东西,将来替代我和托马斯的位置”

    。。。

 第四十一章 爆发

    一个坏消息后面紧跟着一个好消息,让约翰的心情顿时好转了不少。

    无线电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个极为夺人眼球的发明,尤其是航海、战争以及商业等领域,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当然,对于穿越者而言,无线电的发明和完善还意味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行业也将诞生广播、电视等传媒业

    正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约翰拒绝了别人参与其中的打算。

    无论早就发现了无线电价值的摩根等人,还是测试过样机后兴趣大起的海军部,老亨特拉尔在约翰的同意下都给予了坚定的拒绝。你们想资助可以,但是想要拿钱入股就别想了,亨特拉尔家族在这上面前后投入了六位数的资金,可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让出自己的利益,至少也要像交流电那样,有了商用的基础之后才行

    和老亨特拉尔等人判断的一样,亨氏综合医院遭袭事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警察局来走了几次过场,就再没有了消息,而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托马斯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件事情。两天后住院的几个黑帮成员自行出院,几天后亨氏综合医院的保安数量增加了一倍,这件事情就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这个时代的纽约,这种事情也太常见了。

    事实上也就前几天约翰才时时关注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没有兴趣去纠结了,因为随着时间进入到六月份,他去年下半年种下的许多种子就像是被人施肥了、浇了水一样,猛然间大范围的爆发了

    1889年6月,一个在历史上再平淡不过的月份。

    但是就在这个平淡的月份里,从欧洲到北美,从柏林、伦敦、巴黎到纽约、多伦多,一篇篇的论文就像约好了一样,在五月和六月扎堆出炉了

    这一点约翰其实也稍稍有些意外,虽说他在去年年底一口气抛出了诸多新“发现”。但是按照原本的估计,怎么也要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其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结果。毕竟进行研究、积累病例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现在的技术水平也着实低了点

    但是约翰千算万算,还是估计错误了。

    首先他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医师们。虽然大部分的内外科医师都浑浑噩噩,每天为了挣一点儿诊金而四下奔波,甚至还有不少人依然顽固的守着体液论等古老的理论,用着放血术等过时的技术,但是与此同时。欧洲和北美都不缺少经历了新式教育的医师们。这方面德国人是绝对的佼佼者,经过实验室训练的很多德国医师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约翰的理念;其次的话,约翰也高估了这个时代医师们的节操,在他习惯性的看来,要想证明、哪怕只是阐述某一个理论的话,至少也要积累几十个病例再来谈吧而等积累够了病例,还要花时间把它给写出来,发给相关的杂志,编辑们还要审稿、加工、排版

    一年的时间,已经相当急促了。

    约翰没想到的是。别说几十个病例,就算十个病例那些医师们也不愿意去等,往往有那么两三个甚至一个就急急忙忙的写成论文,投给了相关的期刊杂志。而且这年头的论文也不像未来,有着各种各样严格的规定,医师们写的随意,期刊发表的也随意,不像未来的论文要等一年,有时候只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短

    最热闹的,无疑是憋了很多年的外科。

    外科消毒技术、阑尾切除术以及局麻就不用多说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接受这三项“新”技术,有关他们的论文继续保持着上升的势头。而且随着这三项技术的日益成熟,已经有不少外科医师开始尝试难度更大的外科手术这些东西一百多年以后每年也要发表无数篇,更别说在这个刚刚被提出的时代了。只不过对于1889年的外科学来说。更被那些顶尖外科医师们看重的却是另外三个方面:外伤清创术、输血技术和外科基础操作技术规范

    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提出的新式外科清创术之前,外科医师们清理伤口时很少考虑清除坏死、失活或者严重感染的组织,最多也就是在李斯特等人的倡导下,用石碳酸或者酒精等进行消毒。在很多外科医师看来,新式清创术的重点就是清理伤口的异物与坏死、失活组织,然后反复冲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变化,改变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命运在五月和六月发表的十六篇相关论文里面,几乎所有的统计结果都表明,病人们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治愈率高的让人难以置信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规范也是如此,不少外科医师在听了约翰的讲座,并且拿到那本“亨氏外科学”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来验证书上的各项基本操作技术。一百年后的外科基本操作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根本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至于说以前不被广泛重视的输血技术,也来了一次大逆转

    如果说之前因为英国两起惨案的影响,不少医师对血型理论敬而远之的话,在柏林的那次会议之后发生了改变。因为提出并完善它的人是约翰亨特拉尔,这位一口气扔出了那么多新技术的外科医师自然而然的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在1889年的上半年,总计十一篇四十一例临床输血的病例被写在论文中,发表了出来。结果也相当的让人震惊,因为严格按照血型配型以及相应技术来执行操作之后,那些原本因为大出血而必死的病人们,有二十九个人被救了回来这个数字不仅大大高于给病人输送牛奶、羊奶、酒精或者其他奇怪东西的成功比例,证明了血型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让外科医师们看到了利用输血来尝试更大难度手术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认真的考虑了

    除了外科之外,维生素理论、心肺复苏技术、抗毒素血清和x线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小。

    几乎每一种新技术和发现都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维生素理论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心肺复苏技术和之前的腹部冲击法掀开了现场急救的新篇章,白喉抗毒素血清以及随后被埃尔利希发表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让无数医师为之疯狂,而x线的出现则掀开了现代诊断技术大发展的序幕

    1889年5月开始,整个医学界就像是一锅被烧开的水一样渐渐热闹了起来,而随着更多的论文在6月被发表出来,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终于开始闪闪发光了。

    1889年,距离1879正好十年。

    十年之前,约翰亨特拉尔被外公派去的人带离了那个东方古国,来到了未来的世界中心纽约,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充满了迷茫的穿越者;十年之后,同样还是一个穿越者,但是约翰已经不再迷茫、恐惧,他已经渐渐的融入了这个世界。

    十年的时间,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十年之后的今天,最让约翰兴奋的事情不是他“发明”了自行车、磺胺和诸多新奇玩意儿,也不是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了全世界医师们瞩目的焦点,更不是创下从柏林到纽约的偌大家业,成为全纽约乃至全美国的顶级富豪,最让他兴奋的事情,是自己再一次选择了成为一名医师,并且看着一百多年后的医学技术一步一步的走进了这个时代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免疫学

    “先生,您找我”

    推开了亨特拉尔先生的办公室之后,布朗姐满脸笑容的问道。〃blank〃》

    她当然有理由感到兴奋,因为就在三天之前,布朗姐被确定为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私人秘书了。也就是,以后他只需要处理和亨特拉尔先生有关的事务,而不需要再承担办公室的诸多杂物。当然,在布朗姐看来更重要的不是工作量的减少,而是成为亨特拉尔先生私人秘书这件事情本身

    在亨氏综合医院里面,这可是让人最羡慕的职位之一了。

    虽院长的位子已经被托马斯给接了过去,但是 仍然是亨特拉尔先生的,而且这两个月亨特拉尔先生的个人声望也是暴涨无数的论文都引用了他的理论和观,最近医院的医师们也是议论纷纷,相当的自豪。要知道,在亨特拉尔先生的坚持之下,医院几乎订阅欧洲和北美所有主流的医学杂志,在这个时代可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

    “嗯,把这些信回复一下。”

    约翰把桌上的一摞信件往前一推,头笑道:“有想来学习的你就按照往常一样拒绝,有关学术讨论,m。。的我都标出来了,分别交给相应的医师处理。”

    “好的,先生。”

    上千拿起那些信件,布朗姐了头道。

    如今每个星期亨特拉尔先生都会收到少则几封多则几十封信件,大多是来自于北美和欧洲。北美的多是想来学习外科消毒、阑尾切除术和局麻技术的,随着这两个月那些论文的频频发表,想要学习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以及急救技术的也增多了起来。至于来自欧洲的信件,则多是讨论相关学术问题的,比如外科。比如维生素理论等等。约翰当然不可能一一回复,基本都交给了自己的秘书和托马斯他们。

    拿起信件后本来应该马上离开,不过布朗姐眼珠一转,有些好奇的问道:“先生,今天您不是打算不来医院的吗”

    “哈哈,临时改变计划了。”

    约翰哈哈一笑。开心的道:“埃尔利希先生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磺胺药物,邀请我来进行鉴定而且今天是七月的第一天,我想我还是来医院比较好。”

    话间,约翰的心情十分的愉悦。

    当初他“发明”了三种磺胺药物,但是距离发现这个系列的所有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要知道,未来的化学家们总共合成了上万种磺胺药,其中可以用在临床上的就有数十上百种之多,所以无论埃尔里希的研究所还是远在柏林的研究所,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这方面的研究。今天也终于开花结果了。柏林发现了两种,埃尔利希的研究所发现了一种,都是对细菌有着明显抑制作用的。

    约翰今天来,主要就是为了处理这个问题。

    当然,即使是个穿越者约翰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磺胺药物的分子式,毕竟在他工作的那个年代,磺胺药并不是什么主流的抗菌药,普及性和实用性比起抗生素来差的太远。不过帮助埃尔利希他们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方案还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一句话,要确保安全才能开始人体试验。”

    再次重申了一下新药的原则。约翰对埃尔利希郑重的道:“动物们如果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就开始规模的临床试验,如果没问题就开始加大临床试验的规模,然后才能确定可以上市这可事关我们研究所的名誉,马虎不得”

    “我明白,你放心好了。”

    虽然对于约翰的谨慎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埃尔利希还是了头道。

    哪怕未来对药物安全最为看重的西方国家,也要等到二战以后吃了几次大亏,才会慢慢的制定严格的药物试验制度,更别19世纪末的时候了。所以约翰制定的规则自然让埃尔利希等人颇为不解,不过用名誉这种事情作为挡箭牌的。好歹也都能接受。

    满意的头之后,约翰笑道:“不过还是那句话,埃尔利希先生,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试验交给其他人来做就可以了,包括各种细菌抗毒素血清的继续研究,你的话,我觉得可以把精力放在新的方向上了。”

    不停重复的试验,让埃尔利希来做就太浪费了。

    历史上为了发明六零六,埃尔利希重复了数百次的试验,这在约翰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或者下属去做。对于19世纪末的医学来,开创新理论或者新领域更加的重要,埃尔利希是约翰手下的唯一一员基础领域的大将,他对这位先生可有着更重要的安排

    “你是”

    埃尔利希的眉头一皱,下意识的问道。

    “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了。”

    郑重的了头,约翰从自己的包中拿出了一个大牛皮纸袋给埃尔利希递了过去:“我把它们定义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且大致写了一些东西,埃尔利希先生,你可以先看看,然后我们抽时间讨论一下”

    研究免疫系统,就是约翰给埃尔利希定下的方向。

    对于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