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原谅-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努不努力谈不谈恋爱上什么大学了。
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你有什么资格管呢?
中国的老师们下次痛斥学生“你现在状态就是浮”或者把热恋的情侣叫到办公室一本正经地说“你们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之前,也应该先琢磨一下这个问题。

近年来网上有两条关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神奇的传说:第一条说它墙上贴着20条振聋发聩的训言,以咆哮的语气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于是很多学生都对其顶礼膜拜,时常拿出来激励自己。第二条则是一张“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凌晨4点的景象”的图片,图片中自习室人满为患,全然不像是凌晨4点,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看到这幅图片的我们如遭当头一棒,立刻心生愧疚,随即迅速关上电脑打开练习册做题。
后来我才知道,第一个传说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此训言自2007年起开始在网上流传,且先有中文版,之后才被蹩脚地翻译成英文。后来有人觉得这英文实在忒烂,就给哈佛图书馆管理员写信问是不是搞错了,没想到真搞错了,那管理员回信说:“我们哈佛大学里的各家图书馆(哈佛有70多个图书馆)都没有这类‘训言’ ……”93
这20条劝学训言只不过是中文意思套上了英文单词,中国人的观念套上了外国大学的马甲。
至于第二条则更为荒诞。您上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站就会发现,它们都晚上12点打烊。

中国学生那巨大心理压力的另一半,则是拜亲爱的家长所赐。
若说老师像债主,那家长简直就是债主;她生你养你相当于投资,自此你自动欠她一屁股债,以后就慢慢儿还吧。而还债的方式,就是“听爹妈的话”。从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到找什么工作娶什么老婆,都要他们说了算。古代父母尚是包办婚姻,现在家长则更进一步,要包办你终生。
我发现怎么外国人啥都跟中国反着来,这家长的作风也是。
法国的孩子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家长甚至故意不参与意见,让孩子在决定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笔者的一位朋友说:“是他选择自己的未来,当然要他自己拿主意,如果他想听我的意见,他会问我。他们完全自信能决定自己的事。”我再去问同学,他们许多是从别的专业改学新闻的,一个叫安娜的女生说:“我喜欢自己选择、决定,并承受自己的判断结果,如果凡事都听父母的,那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成人呢?”94
其实中国孩子也不想听父母的,无奈父母有债主身份,你不得不听。
安妮是一个18岁、读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的女孩子,按照惯例,明年她就要上大学了,目前正是积极地申请大学的时候。但是她却一脸轻松地告诉我,“明年我不准备上大学,我要去英国旅游、住一年。”我问她:“父母同意吗?”她回答说,“他们很支持,还给我出飞机票钱呢。我住在一个亲戚家里,不用租房子,生活费我自己打工挣。趁现在年轻,我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95
外国有很多学生都有这种陋习,就是上完高中不上大学,先旅游一年,玩儿个痛快再说。家长一般二话不说,把钱凑够给孩子就完事儿。
这也忒不负责任了!
可能是美国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的缘故,美国学生很小就开始自己为自己做决定。父母也许不会赞成孩子的决定,但是也不会把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面子联系在一起,更不会生硬地干涉。我与一个美国老师深入地交流过这个问题。她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她一直希望儿子能够读个好大学,起码应该是4年制大学,但是儿子最后却读了一个2年制的社区学院。我问她会不会觉得很丢面子,她一脸奇怪的表情,“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自己承担自己的未来。我能给他的只是建议,这和面子有什么关系?”96
要是中国的孩子上了不济的大学,他娘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在单位都没脸见人,回家则要痛骂“妈的脸都让你丢光了!”
谈到人生目标时,学生可以一起讨论。有人会告诉你:“我将来想当汽车修理工”、“我想当橄榄球手”、“我想去非洲帮助穷人”、“我想到中国去教英语和当传教士”等等,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例子。美国学生的理想较为单纯,功利色彩要少得多,家长一般也会更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97
我的房东Kick先生告诉我,他的小儿子自己选择了学中文,将来准备到中国生活。我问他了解中国吗?在中国有熟人吗?支持孩子到遥远的中国吗?他笑笑说:“这只有孩子才能决定。这么重大的事关系孩子一生,怎么能他自己做主?”Kick先生看出了我的疑惑,轻松地说:“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当然由他自己决定。”Kick先生说平时什么事儿都要和儿子讨论,连买个玩具都要和孩子商量。98
搁中国家长,这事儿简直看不下去:明天去中国,后天他要去非洲咋整!你这样儿当爹的不毁了他么?赶紧让你儿子上个名牌儿大学,找个稳定工作,多好!
多好?
我的一位同事,两个儿子,老大从小很独立,高中毕业自己决定不读大学,先工作。老二去年被著名的私立大学西北大学录取了。她在谈到两个儿子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说他都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都很努力去生活、去学习,只是开玩笑说老大替她省了不少钱。99
我曾询问马上报考大学的Taylor,理想的大学是哪一个?哈佛?耶鲁?或者其他有名的大学?她告诉我们,现在还没有打算。对此,在场的她的爸爸文斯先生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表情,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这件事重要么?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考什么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人生更幸福。100
外国家长管孩子的方式就是什么都不管。好,或者不好,不是你说了算,所以你不能替孩子选择什么。要想对孩子好,唯一的方式就是别总想着怎么让他好。
把中国老师和家长同外国的做个对比,就能发现这俩简直是天壤之别。倒不是说中国人都成心害孩子,谁都是为了孩子,但咱的想法往往很离奇:我活得比你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知道什么是叫好,你才活几年啊懂个啥?反正听我的没错儿!
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孩子高一等,于是便有权利替你做决定。
若说外国的老师和家长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他们把学生当做一个地位平等的人。
经常有中国老师到外国考察教育时大惊失色,说什么“外国学生太自由了,他们总是拥有特别多的权利”诸如此类。
他们无非是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大学而已。
他们无非是不会整天跟狗一样被老师家长拎着走而已。
这不叫“学生的权利”。这只是人的权利。

就像一开始说的吃饭之事,这事儿其实非常正常。反过来想想,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喂你吃饭,逼你吃这个吃那个的,正常么?
不正常吧。
如果孩子没有权利喂你吃饭,那你又有什么权利喂孩子吃饭?
是吧?
如果你把他当人看的话。

以上这些说的都是别的国家的好,在此还有两点要说一下。一是这里面所说的“外国”指的大多是美国啦英国啦德国啦等等。这些国家教育水平之先进应该是公认的。二是“外国”的教育并不是“一无不是处”,也都有自己的问题,美国政府这么多年来还一直使好大劲儿改革教育呢(都这么好了还改,改什么啊,知足常乐懂不?你看咱们中国多淡定)。不过瑕不掩瑜,就像即使玛丽莲?梦露有六根脚趾也无碍她的诱人,外国教育的问题并不能遮挡它的魅力。再说了,咱有句话咋说来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叨叨了这么半天,这外国教育展也要“胜利闭幕”了。你看通过这一部分小生也获得了新的体验—用引述进行了写作,而且发现此手法难度相当之大(怪不得本雅明写到翘辫子还没写完呢)。别的不说,光搜集资料就是一番浩大的“project”……在此还要感谢一下诸位参展者,尤其感谢《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的各位作者,这六十几位老师在美国的家庭和学校里生活了近两个月,可谓是给小生提供了热乎乎的第一手资料啊,且有几张图片也是从他们那儿搞来的。同样要感谢的还有《零距离美国课堂》《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等书的作者。
当时小生翻这堆积如山的资料的时候,一边儿翻一边儿就流口水:哎哟!那儿的教育太好了,简直就是天堂,基本每一样儿都正好跟中国的相反,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因篇幅所限,小生也只能“展示”天堂的一小部分,展示外国教育的一个剪影。
但这些足以说明理想中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了。首先,教育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让人成为他应当成为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然后帮他朝那个方向前进。其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它的功能是把人脑独特的价值引导出来。最后,老师和家长必须平等对待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和自由。
当然,教育终究是个过于宏大宽泛的话题,要掰开揉碎说可以编几套丛书了。但它牵扯的现实问题忒多,这使得那些玄乎的教育理论看起来总感觉跟青春期小女生的日记一样显得矫情而离奇,有点儿钻牛角尖有点儿乌托邦不靠谱。但当您看到有很多国家拥有了先进的教育制度,把这些思想付诸实践的时候,还有啥好解释的呢?难道咱不应该跟他们学点儿吗?
恕小生愚见,这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什么的。这就好比西班牙拿世界杯冠军了,中国队还在亚洲区预选赛里被虐,有人建议咱得借鉴西班牙足球发展的经验,并(天真地)盼望有朝一日中国足球水平也能赶上人家时,你至少不应该骂他“胳膊肘往外拐”。
后来我再想,外国的教育这么美轮美奂这么引人入胜这么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其实也没啥高深不可告人的奥秘。
你看,它不过是让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把人脑的独特价值引导出来,并给学生人的权利。
它没什么特别的,它无非是把学生当人看而已。

学生是人。
这好像不是白马非马的哲学问题,也不是黑猫白猫的政治问题。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但就是有好多人搞不明白这事儿。







“反对”中国教育
孔子这样的大师和鬼谷子这样的奇才在古代教育史上简直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咱也能从他们身上窥得中国古代教育之美轮美奂之千姿百态。而古代流行的讨论法则能将学生的内在能力引发出来,真是代表着教育的发展要求,代表着智慧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教”者,上行下效也。与英文education恰恰相反,中文的“教”强调的不是引导自身的能力,而是上行下效,说白了就是学别人,背别人写的书走别人走的路。如此说来,现在的中国学生真是达到了教育的极致。
朱熹对于中国教育影响也甚远。他不仅是死记硬背集大成者,更是教育堕落的始作俑者。自他这儿开始,中国教育就跟春晚一样,一年不如一年。
以上这些全部加起来,不过只是教育问题的九牛一毛。从乱收费到行政化,从暴利行业到学术腐败,要是都掰开揉碎了说,写完这本书小生怕是都要满头白发了。中国的教育简直就如荷兰的奶酪,千疮百孔。
中国教育之瓶颈在于高考指挥棒,握着这根指挥棒的则是大学。大学之单一乃是整个教育体制之基石,若将此基石毁掉,我们学生便能上演一出“越狱”的好戏。这件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难,就是层窗户纸,真心想捅破无须忒费事儿。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The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the visible; not the invisible。
—Oscar Wilde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间的神秘在于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
—王尔德

王尔德这句话乍一看和主题没啥关系,仔细一看,还是没啥关系。一个东西你看得见它却不知它是啥玩意儿,多神秘!
这其实是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她那流芳百世的名篇《反对阐释》开头引用的王尔德的话(桑塔格也有个陋习,就是说个什么都要引用一下王尔德的话)。
发表于1964年的《反对阐释》不仅是评论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更是艺术的一次涅槃。桑塔格在其中批判人们普遍持有的对待艺术品的态度,即试图用一个所谓的“本质”来阐释一件艺术品。这种阐释,用她的话说,是“智力对艺术的复仇”。
但她远不仅是“反对”了阐释。在这篇不过数页的文章中,桑塔格从古希腊洞窟绘画说起,分析了“阐释”的来龙去脉,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即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艺术品。尤其是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In place of a hermeneutics we need an erotics of art(为取代艺术阐释学,我们需要一门艺术色情学)—更是醍醐灌顶石破天惊,不知让多少艺术家目瞪口呆自叹不如,又不知让多少文艺青年为之惊叹顶礼膜拜。
写到这儿我也无意再继续“反对”中国教育了,前面说了那么多已经够“反对”的了。所以这反对要加“引号”。
除了“反对”,更应阐释的是中国教育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该怎么办。
1。?中国教育是怎么拧巴的
Wondering what god had wrought when He made life so sad。
—On The Road
揣摩着上帝究竟做了什么,竟让生活如此悲哀。
—《在路上》

羡慕嫉妒恨过外国学生之后,你不免还要悲伤地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质问上帝究竟做了什么,竟让我的生活如此悲哀?(比凯鲁亚克悲哀多了,他都上哥伦比亚大学了还辍学。)然后又要把头扭向一旁,哀叹自己为什么生在了中国没有投胎到美国去。
问是问得好。在痛骂中国教育之后,我们得打一个问号:它咋就这么不给力?
不过这哀叹严格来说并不准确。你应哀叹为什么自己生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
你应感叹自己怎么没有早出生2000年,那样你就可以在战国时代做诸子的门徒然后跟他们天天唠嗑然后周游列国;或者你可以早生1000年,那样便可以在书院穿着袍子慷慨激昂地站讲台上跟志同道合的人讨论某个不靠谱的观点;哪怕早出生100年也好啊,那时你亦可于乱世中寄身在民国的大学,和同样在喧嚣中祈求心灵宁静的学者们交流思想,而那些学者不会煞风景地三句不离学分绩……
之前说了那么多西方教育不免有崇洋之嫌,那现在就让我们瞧瞧咱中国自己的教育,你会发现它也曾那么璀璨夺目美不胜收,远不是现在这般拧巴。它就好比一个女子,小时候是让大叔垂涎的萝莉,长大了也是迷倒众人的妙龄少妇,但如今已成了一丑了吧唧的欧巴桑。你没泡上年轻的她,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
过去老师动不动就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的革命教育:过去我们如何如何,现在你们如何如何,于是你们必须得如何如何。那咱就也来个忆甜思苦,通过古人的记载追忆中国教育过去如何如何,再想想今天它如何如何,最后琢磨琢磨咱应该如何如何。
此景已然成追忆
要说中国啥事儿,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必须是孔子,教育也一样。刚才说到苏格拉底助产术的丰功伟绩,但你在网上上搜“谈话法”,人家先说的可是咱们的孔子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
这篇看得我眼睛长茧的课文说的便是孔子“上课”的场景(现在老师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学孔子的启发式上课,真是分外幽默)。
一本《论语》翻开,满篇都孔子和学生在聊天,从治国方法到诗词音乐,从人生理想到处世准则,千奇百怪无所不聊。和孔子唠嗑估计比和苏格拉底唠嗑更愉悦,因为苏格拉底和大多数哲学家一样,是同性恋,男同学估摸着一边跟他探讨“美之所以为美是否由于美”,一边还要防着他勾魂的眼神。然而和孔子则不必,他不仅取向没问题,而且大爱音乐,上课不用起立,但定要有销魂琴声相伴,高兴了还要唱两句(孔子若是生活在当今,肯定是一文艺青年,脚蹬马丁靴身着花格衫,带个耳机摇头晃脑)。
孔子当年就明白,学生爱聊啥就聊啥,自己在旁边当个服务员就行。不过服务员也不是好当的。现在老师上课和学生也有对话,不过大致都是这样:“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形象生动!”简直俗不可耐。孔子那对话可需要相当技术含量。
比如《卫灵公》中,孔子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温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听到后故作矜持地说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路问孔老师君子是否也有穷困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侧面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两种人有两种对待穷困的不同态度。你看,你问他问题吧,他偏不告诉你“正确答案”,多傲娇。这就是孔子发明的“扣两端”法:从正反两方面作出比较,然后让学生去判断。王尔德说:“有些作品很有耐性,很长时间都没被人了解,因为它们回答了还没有人提出过的问题。很久以后这些问题才会出现。”孔子的“扣两端”就是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回答问题,更能让学生悟出问题以外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分别不在于穷不穷,而在于对待贫穷的态度 。
若说孔老师最脍炙人口的教育理念,就要数“因材施教”了(不过真是讽刺,此词并非出自孔某原话,而是之后朱熹总结的。一会儿我们即将看到朱熹是如何毁掉中国教育的)。
不知为什么,这四个字谁都会说,但没人会做(大家基本上做到了其对立面,“因教施材”)。咱可以观摩一下孔子咋做的:
《先进》中,子路问:“闻斯行诸?”
孔子答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孔子则答以:“闻斯行之。”
子路和冉有问的问题是一样的,而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这就有些奇怪了,所以公西华就问为什么啊。孔子说,这是因为这两个人不一样,冉有的缺点是“退”,畏缩不前,偏于保守,“故进之”,教他遇事果断进取;而子路的缺点却相反,是“兼人”,也就是胆大好胜,性情急躁,“故退之”,告诫他凡事要慎重考虑,三思而行,不要鲁莽轻率。
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这就是“因材施教”。(而让所有学生写出同一个答案则是“因教施材”。真是正好相反。)
这样教学生,能不受欢迎吗?在《子罕》中弟子颜回就赞叹孔老师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都欲罢不能了,可见当时孔先生上课多么有诱惑力(不知颜回取向有没有问题)。现在的老师要是稍微有点儿孔子遗风,也不至于落得个“90%不合格”的尴尬下场。
话说孔子死后不少学生都主动守丧三年,“相向而哭,皆失声……”子贡在老师去世时没能及时赶回,自责不已,便独自守了六年丧。
我们现在上学,要是哪天有老师病了或者有事儿来不了(尤其是数学老师),班里定会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息,同学们喜不自胜乐不可支,恨不得开香槟庆祝一番。
这样教学生的不仅是孔子,先秦那堆诸子百家统统用讨论法培养弟子,《孟子》《庄子》里面全是对话,拿显微镜你也找不着一个让学生坐那儿干听干背的。我想孔子他们肯定不希望看到今天语文书《论语》篇后赫然写着“背诵全文”。
咱不光有孔孟这些大牌儿,“偏门”大师同样出彩儿。比如鬼谷子,后人称之为“一代怪杰”,卫国之鬼才,兼顾数家学问,更是纵横家鼻祖。他同样精通教育,弟子不多却个个声名显赫,降低学生数量提高学生质量,跟计划生育似的。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皆出其门下。
鬼老师教学方法十分怪异。一天,他把孙膑和庞涓俩徒弟叫过来,给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木柴,但是有个特殊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而且限制了时间:十天内必须完成“作业”。大徒弟庞涓没多想,直接奔去噼里啪啦砍柴,每天累得如上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