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战争史-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讯传到国内后,又激起了一阵战争狂热。舆论界也对此大肆宣传,以煽动扩张主义情绪。如说:“在日本版图之外设民政厅,是在任那设‘日本府’以来的快事,但那时日本府终未发展到朝鲜以外。今我军已占领鸭绿江右岸一带,并在那里实施日本法律,此乃日本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注7日本天皇睦仁也赐书第一军予以嘉勉,其文有云:“卿等忠勇,能排万难而进击,退敌于朝鲜国境外,遂入敌国,占领要冲地,朕深嘉赏之。时方冱寒,卿等各自爱,期将来成功。”注8睦仁在嘉勉书中特别提到“期将来成功”,实是暗含继续扩大侵略的点睛之笔。
与此同时,日军所到之处还张贴一种《告十八行省豪杰书》,开宗明义地说:“满清氏原塞外之一蛮族,既有非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至焉。”并公然宣称:“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天人与弃之固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以问罪于北京朝廷,特陈清主面缚乞降,尽纳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后休矣。”最后,还号召所谓“十八行省豪杰”,“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这份《告十八行省豪杰书》,同《山县有朋告谕》一样,都是日谍分子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其中,把日本侵略者装饰成中国人民的拯救者,其入侵中国完全是为了吊民伐罪,并企图利用广大民众对清朝腐朽统治的不满情绪,制造混乱,以尽快地迫使清廷签订城下之盟。这完全反映了山县有朋当时的策略思想。
日军占领安东县时,聂桂林和丰升阿所率奉军、靖边军及练军盛字营尚驻大东沟西,当即留下两营奉军驻大东沟,余皆北退。十月二十七日,日军大迫支队来逼,两营奉军亦退走。至是,三万重兵防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对于鸭绿江防之败,光绪皇帝以“强弱不敌”,犹予谅之,谕宋庆“以全局为念,择地稳扎,相机雕剿”,“毋得株守一隅,不思变计。”注9
在鸭绿江防之战中,清军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各种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也损失严重。据日方公布的数字,日军缴获大炮七十四门、步枪四千四百零一支、炮弹三万六百八十四颗、枪弹四百三十二万零六百六十一颗、精米二千五百九十石、杂谷二千余石,以及马粮和其他杂物无数。注10
注释:
注1《日清战争实记》第10编,第1819页。
注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21页。
注3 《北洋大臣转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878),第23卷,第12页。
注4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47页。
注5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21页。
注6 《山县有朋告谕》,见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22——223页。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11页。按:日人曾普遍认为:公元4世纪末以后,日本派兵渡海侵占了新罗的伽耶(日本称任那),控制了朝鲜东南部的釜山、金海一带,并设置了“任那日本府”。
注8 桥本海关:《日清战争实记》第5卷,第226页。
注9 《军机处电寄宋庆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837),第22卷,第26页。
注10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25页。
第二节 金旅之战
一 日军登陆花园口
日本挑起这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其志不小。平壤战役后,日本大本营最初计划以第一军“乘势直进入满洲,以经略辽东,向山海关,拔奉天”。注1但是,又考虑“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即使攻占其部分国土,也难使其国主面缚请降。须另遣一军直攻其首都北京,以迫使对方签订城下之盟”。注2遂于九月二十一日着手组织第二军。
日本第二军暂由第一师团和混成第十二旅团组成。第一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下属: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乃本希典少将),包括东京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隐岐重节中佐)和高崎步兵第十五联队(联队长河野通好大佐),步兵第二旅团(旅团长西宽二郎少将),包括佐仓步兵第二联队(联队长伊濑知好成大佐)和东京第三联队(联队长木村有恒中佐);东京骑兵第一大队(大队长秋山好古少佐);东京野战炮兵第一联队(联队长今津孝则大佐);东京工兵第一大队(大队长田村义一少佐);东京辎重兵第一大队(大队长岸用和少佐)。混成第十二旅团(旅团长长谷川好道少将),包括小仓步兵第十四联队(联队长益满邦介中佐)和福冈第二十四联队(联队长吉田清一中佐);骑兵第六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山本米太郎大尉),野战炮兵第六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石井隼太少佐);工兵第六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下山毫八大尉)。并拟于适当时机增加第二师团。
日本大本营进攻北京方针既定,便开始研究登陆作战的具体方案。日本间谍所提供的侦察材料表明:欲攻取北京,除大沽、北塘外,以山海关为捷路。但是,旅顺口雄堡坚垒,而北洋舰队驻泊威海卫,共扼渤海门户,运兵深入渤海实行登陆作战,确实颇有困难。因此,决定先命第二军攻取金州。九月二十六日,日本大本营任命陆军大臣大山岩大将为第二军司令官。
十月八日,大本营向大山岩发出训令,指示其进行辽东半岛作战,“因季节关系,非俟冰雪融解之期,不能运兵渤海湾头以行决战,今先以进此决战地步之目的,拟即占领旅顺半岛。”注3并以此为根据地,俟开春后,越渤海而进行直隶平原作战。第二军参谋部认为:“旅顺坚垒,正面攻之,恐不能奏功,宜先选定其根据之地,而后冲其背后,以出敌不意也。”注4此建议为大本营所采纳。于是,一面命海军探测在旅顺后路的登陆地点,一面开始向国外运兵。
先是在九月二十二日,山地元治即率第一师团官兵从东京青山练兵场出发,昼夜兼程行军,于二十九日全部到达广岛。出发前,山地在东京芝红叶馆举行诀别宴会,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第二旅团长西宽二郎少将,参谋长大寺安纯大佐等“帝国陆军中以彪悍骁勇”著称的将领皆到会。席间,山地表示宁肯“马革裹尸”,“不攻克北京决不返回日本的决心”注5,以激励部下。在此以前,征用的运输船已将长谷川混成旅团运往仁川,准备返航后再运送第一师团。因此,第一师团在广岛停留了二十天,以待运输船归来。十月十四日,睦仁召见出征将校数十人于广岛大本营,赐以酒馔。并特赐大山岩骏马及名刀,以示恩宠和鼓励。十五日,第一师团开赴宇品港。依次登船,分三批出发,每批又分两天起航:第一批,十五日和十六日启碇;第二批,十七日和十八日启碇;第三批,十九日和二十日启碇。运输船共三十余艘,以大同江口南侧的渔隐洞为目的地,先后舳舻相衔相发。由于北洋舰队已不进入黄海,故此次运兵没有使用日本联合舰队掩护。十九日下午四时,第一批运兵船最先到达,其它船几天后续至,皆集结在港内待命。
此时,日本海军已多次派舰侦察北洋舰队动静,并测量大连湾至鸭绿江口的海岸,为第二军寻找登陆地点。据八重山舰报告,花园口为登陆的最适宜地点。但是,第二军参谋数人乘秋津洲前往复查后,则提出异议。因此,陆海两军在登陆地点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陆军希望尽可能在靠近清军驻地的地方登陆,提出:“苟以花园河口为日兵登陆之地,即至金州城,而其间有三河流不可徒涉,迟延至数日,使敌兵完防御,势大不可。”注6因欲以貔子窝附近为登陆地点。海军却希望运兵船能够尽可能靠近陆地,以便迅速登陆,同时尽量避免敌人的抵抗,而花园口恰恰是未布防的地区,虽然距离稍远,还是利大于弊。最后,第二军的参谋们仍然坚持希望从近处登陆。海军“无奈又偷偷地测量了距清军较近的海岸,但发现除五海里以外的海岸外,都是运兵船无法航行的浅滩。”注7十月二十一日上午,伊东祐亨亲自在旗舰桥立号上召集陆海军参谋会议。经过一整天的激烈争论,才勉强统一了认识。“至夕,舰队始行从花园河口(登陆)之议也。”注8二十二日,大山岩发布命令,规定以下三条:一、以花园口为登陆地点;二、工兵做沿途河流的准备;三、派间谍侦察普兰店附近及盖平等地。
花园口是辽东半岛东侧的一个小海湾(今大连市庄河县西南),西南距金州约八十公里。海湾宽阔,为沙底,适于受锚。而清军并未在此设防,更便利了日军的登陆活动。貔子窝是九连城至旅顺口大道上的一个驿站,日本第二军若由此沿东海岸北进,便不难与第一军取得联系;若能占领金州,则可拊大连湾、旅顺口之背,并进而攻占之。根据日本大本营的计划,日军攻占旅顺口之后,即可由陆路长驱北上,直取牛庄、辽阳,并趋势进攻大沽、北塘及山海关,以实施直隶平原作战的方案。
十月二十三日,日本第二军乘运兵船四十余艘,从渔隐洞向花园口进发。是日上午八时,旗舰桥立率日本联合舰队本队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游击队启碇先行。九点半钟,第二军第一批远兵船十四艘继发。其中,名古屋丸、和泉丸、丰岛丸、三池丸、釜山丸、海洋丸、宇品丸七船为第一队,航行在前;横滨丸载第—师团司令部将校,居中坚位置;摄津丸、松岛丸、广岛丸、南越丸、福冈丸、新发田丸六船为第二队,尾随于后。二十四日午前七时二十五分,第一批运兵船航近花园口,见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已先下锚。根据伊东祐亨的命令:本队及第一、第二游击队,除秋津洲,浪速二舰驶向威海卫、旅顺口,监视北洋舰队的行动外,皆停泊于远海,以防北洋舰队来袭;第三、第四游击队停泊于靠近花园口的海面,以掩护陆军登陆;八重山、筑紫、大岛、鸟海、西京丸、相模丸六舰官兵则协助陆军登陆。在陆军登岸之前,千代田舰先派舰上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小队,从河口北面的海滩上陆,发现没有清军驻守。于是,第一联队第一中队便作为先头部队,向登陆地点前进,以接替海军陆战队小队。然后,各部队及第一师团司令部先后上岸。二十六日,载有第二军司令部的第二批运兵船驶抵花园口。十一月一日,长谷川混成旅团也在此登陆。至此,日本第二军司令部,以及第一师团和混成第二旅团,已全部登陆完毕。但是,日军运输炮、马及辎重的工作,则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七日。整个登陆活动历时半个月,共约二万五千人登陆。
早在日军登陆前的二十余天,李鸿章即知日军将犯旅顺。九月二十八日,他电驻旅顺诸将及丁汝昌说:“各国探报,均称日派大队分路北犯,尤注意金州各岛左右,欲窜旅后路,毁我船坞,实在意中。”因北洋舰队在旅顺船坞尚未修竣,故指示丁汝昌:“师船速修,择其可用者,常派出口外,靠山巡查,略张声势。”注9十月二日,又电丁汝昌及龚照玙说:“日决意以兵船护运陆兵二万,或旅顺左右各岛,或山海关一带,上岸滋扰。”并指示:“定、镇、靖、济、平、丙六船,必须漏夜修竣,早日出海游弋,使彼知我船尚能行驶,其运兵船或不敢放胆横行,不必与彼寻战,彼亦虑我蹑其后。”还特别告以:“用兵虚虚实实,汝等当善体此意。”注10九日,又致电询问:“水师六船何日出巡?须往来旅湾之间,俾彼大队运船稍有牵制。”注11十三日,他知道丁汝昌准备“力疾上船”,并“订期出海”,立即发电嘱咐:“我海军出巡威、湾、旅一带,彼或稍有避忌。”注12十五日,李鸿章电总理衙门:“迭接龚使照瑗电称:英、法水师提督屡电,倭欲由大连湾旁登岸,抄袭旅顺。”进一步证实了日军欲由旅顺口后路登陆的消息。他认为:“大连湾尤为旅顺紧要后路,互相犄角,湾防不守,则旅防可危。”他决定加强大连湾的防御,但只饬令正定镇总兵徐邦道添募三营,连同原来所带的马队、炮队各一营,乘轮东渡。他所以这样做,还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因而自我辩解说:“旅防可危,不得不并力于此,实无余力分扼他处。”注13实际上,这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十八日,北洋舰队始出旅顺口游巡,回威海卫停泊。在此二十天内,李鸿章主要抓了修舰工作,对于旅顺后路的防务并未采取得力的措置。
日军从花园口登陆时,李鸿章也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十月二十八日、即日军登陆的第五天,他才电令丁汝昌“酌带数船;驰往游巡;探明贼踪,以壮陆军声援”。注14二十九日,丁汝昌率舰抵旅顺。十一月三日,李鸿章指示丁妆昌:“如贼水陆来逼,兵船应驶出口,依傍炮台外,互相攻击,使彼运船不得登岸。”这道命令之错误极为明显:其一,旅顺口非运兵船可登岸之处,何况日军已在花园口登岸南下,也不会再在旅顺口实行第二次登陆;其二,令舰队“依傍炮台外”击敌,实际上是将战舰当作“水炮台”使用,即使舰队丧失了机动性,且亦不能解除旅顺后路威胁的燃眉之急。其实当时在李鸿章脑子里占上风的想法,还是“保船”要紧,所以又特别叮嘱要“相机进退”。注15
十一月六日,即日军攻陷金州的当天,光绪皇帝以“贼逼金州,旅防万分危急,其登岸处在皮(貔)子窝,必有贼舰湾泊及来往接济”,谕李鸿章饬“海军各舰前往游弋截击,阻其后路”。注16这道谕旨未免太晚,因为此时日军已经登陆完毕。同一天,丁汝昌以大连湾形势吃紧,提出舰队宜撤。其电有云:“现水师在旅亦有三难:一、湾有失,敌兵必捣旅后路,我师船在口内,不能施展,无以为力;二、敌船来攻,口门窄小,不能整队而出,且定、镇必须候潮,若遇急,冲出不易;三、口外寄泊敌舰过多,夜间来攻,我船尤少快炮,尤难防备。候示遵行。”注17李鸿章也怕铁甲有失,便立即复电丁汝昌:“旅本水师口岸,若船坞有失,船断不可全毁。口外有无敌船?须探明再定进止。故自妥酌。”注18这道命令有两层含意:一是旅顺船坞若失,船一定要保;二是授权丁汝昌自酌进止,即根据情况或留驻或撤离,实际上是同意舰队撤离旅顺。第二天,李鸿章复电督办军务处,指出:敌人舰多炮利,海军“力量夙单,未便轻进,致有损失”。注19并电告总理衙门:“英船传信云,(日舰)专要打沉定、镇。丁提督因旅顺受敌,今夜暗渡威海,拟明早六点到威归队。”注20八日晨,丁汝昌遵令率舰回威,并报告撤离的理由有四:一、“和尚岛三台均失”,“现关内无重兵出援,旅亦万难久支”;二、“旅坞已停工,定、镇起锚机未配妥,来远工程只修一半”,“赶将紧要工程在威厂设法修理”;三、“旅口陆路有急,各船不能展动为力,有损无益;四、“因湾、旅各统领恳速告急,故回威电禀”。注21
当日军登陆花园口之时,清政府忙于应付辽东的战局尚且不暇,眼巴巴地看着敌人的大股部队在旅顺后路上岸,“海陆军无过问者”。注22金旅之战的结局也就不难预卜了。
注释:
注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8卷,第273页。
注2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13页。
注3 《甲午中日战争纪要》,第83页。
注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8卷,第275页。
注5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13页。
注6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8卷,第277页。
注7 《伊东祐亨在保勋会上关于黄海海战的演说》,《中日战争》续编,第7册。
注8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17页。
注9 《寄旅顺黄张姜程各统将并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1页。
注10 《寄旅顺丁提督龚道》,《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2页。
注11 《寄大连湾赵统领旅顺龚道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第18卷,第7页。
注12 《寄旅顺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11页。
注13 《复总署》,《甲午战争电报录》中卷,《东行三录》,第174页。
注14 《寄威海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21页。
注15 《寄旅顺龚道等》,《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28页。
注16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15),第23卷,第24页。
注17 《丁汝昌致津院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257页。
注18 《复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31页。
注19 《北洋大臣致督办军务处》,《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21),第23卷,第25页。
注20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19),第23卷,第24页。
注21 《丁提督由刘公岛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35页。
注22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37页。
二 日军攻陷金州
“一、第一师团由上陆第一日算至第六日起,向金州行进;第十日到达金州附近,第十一日实行金州攻击。但必须留置必要之守备队于假根据地(花园口)。二、军司令部与第一师团二次上陆部队,同日上陆;于攻击金州之日,到达该地附近。三、第一师团开始前进;同时,师团与假根据地之间,即著手野战电信队之架设,且逐次设置兵部司令部。四、攻略金州,大连湾附近归我所有,即移根据地于大连湾。五、混成旅团第八日上陆,第十六日于金州附近归入本军。该旅团不加入金州攻击,或即由新根据地大连湾上陆。”注1
本来日军对清军的防御能力就作了过高的估计,所以才制订了这份登陆第十一天进攻金州的作战计划。而在实际执行作战计划的过程中,却又推迟了两天,这是为什么?主要是由于日军对辽东半岛清军的布防情况还不完全掌握的缘故。
为了探清清军的防御设施及驻军情况,日本第二军特地调集了一批有经验和受过专门训练的间谍。对此,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非常重视,曾亲自予以接见。他们是随头批登陆部队从花园口上岸的。上岸前,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激励他们“为君国效劳”。参谋长大寺安纯也反复说:“此行责任重大,务望完成任务。”注2这批间谍有六名:
山崎羔三郎,福冈人,一八八八年被派来华,参加汉口“乐善堂”间谍机构。前曾侦察牙山清军情况,又调来执行此项任务。因在六人中年最长,又住中国多年,中国话说得极好,故奉命侦探旅顺口要塞。
钟崎三郎,福冈人,一八九一年春,随荒尾精到上海,入日清贸易研究所特别班学习。半年后,经荒尾精推荐,到芜湖田中洋行任职,进行各种调查。一八九四年三月,化名钟左武,改扮中国卖药商人,奔走于直隶山东间,侦察渤海湾各处军事设施及驻军情况,并深入过旅顺要塞。曾协助日本驻天津武官泷川具和测量过渤海湾。中日两国宣战后,一度潜伏天津,又赴山海关一带活动。后经上海回国。
藤崎秀,宫崎人。毕业于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战争爆发后,被召回国。是年九月,被编入第一师团,从事军事侦探。他同钟崎三郎一起,奉命侦察金州城及和尚岛炮台。
猪田正吉,福冈人。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毕业后,在上海日华洋行任职。一八九四年八月,被召回国,参加第一师团。
大熊鹏,福冈人。毕业于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一八九四年七月,奉命化装潜伏上海,屡次冒险向国内传递军事情报。回国后,到第一师团担任特别任务。他同猪田正吉一起,被派住大孤山 一带侦察。
向野坚一,福冈人。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毕业后,曾在长江沿岸调查。战争爆发后,被召回广岛大本营,派至第一师团司令部。他的任务是侦察普兰店、复州一带的清军设防情况。
但是,日本间谍的侦察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猪田正吉、大熊鹏二人东行后,即下落不明。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后,驻貔子窝的捷胜营营官荣安得到渔民报告,立即派哨长黄兴武率马队驰赴花园口一带巡查,在碧流河西岸捕获了钟崎三郎。后又在貔子窝捕获了山崎羔三郎,在曲家屯捕获了藤崎秀。三人皆由荣安押至副都统衙门。向野坚一“变服装土人赴金州、普兰店、复州城等密侦敌状”,在碧流河边被当地群众捉住,准备押送貔子窝兵营,中途侥幸逃脱。又因失路,被清军骑兵捕问,“以辫得免”。于是,向野顺利地“入金州城,察内外之虚实,取路于貔子窝,探石门子军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