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战争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释:
注1 《北洋大臣转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878),第23卷,第13页。
注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24页。
注3 《北洋大臣转宋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878)。第23卷,第13页。
注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28页。
注5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51页。
注6 易顺鼎:《盾墨拾余》,见《中日战争》(1),第119页。
注7 易顺鼎:《盾墨拾余》,见《中日战争》(1),第113页。
注8 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甲午十月二十二日。
注9 《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4页。
注10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末北京、奉天地方清国诸军位置一览表》,见日本参谋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附录第44。按: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谓,“聂桂林、丰升阿等率马步十一营来自海城,即以供岫岩守备”。(见该书第6卷,第23页)所记与此不同,录之供参考。
注1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1页。
注12 《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4一5页。
注13 《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8页。
注14、15 《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7页。
注16 《黑龙江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23),第23卷,第26页。
注17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55),第24卷,第12页。
注18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55),第24卷,第2页。
二 辽阳东路争夺战
为打通辽阳东路的通道,日军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计划以凤凰城为根据地,分兵两路进犯:一路东趋赛马集,扫荡依克唐阿军,以解除侧翼的威胁;一路西进连山关,以夺取辽阳东路第一险要摩天岭。
十一月九日,立见尚文派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一个中队,作为搜索支队,由凤凰城出发,进犯赛马集。十三日,足立率搜索支队抵叆阳边门后,即向赛马集进发。依克唐阿早在赛马集以南占据要地,并布置了野炮四门。足立下令“据高发炮”。双方“战及三时”。当足立搜索支队支持不住之际,平井信义步兵大尉率队从大西沟赶来支援,掩护足立搜索支队撤退。清军骑兵从后追击,日军退至一高地。平井据守大道东侧,令小队长柳原楠次中尉据守大道两侧,以狙击清军。然“清军骑兵猛进,突入其中间”注1,日军终于不敌,柳原楠次中尉以下十四人被击毙,余者逃至马鹿甸子。
在派出搜索支队东犯赛马集的同时,立见尚文又派步兵第二十二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率队西犯摩天岭。十一月十一日,日军侦察骑兵先发,今田唯一率领步兵大队继后。日军由凤凰城北上,经雪里站、樊家台、通远堡抵草河口,又转道向西过分水岭,向摩天岭以东的连山关发起了进攻。连山关是摩天岭的前关,盛军派马队出战,“据守防御甚力”注2,但“众寡不敌,登时失守”。聂士成闻警,驰救不及,乃扼守山巅,并“于丛林张旗帜,鸣鼓角,为疑兵”注3,使敌不敢轻犯。于是,今田唯一便扎营于连山关。
今田唯一攻占连山关后,立见尚文担心其兵力太少,难以守住关口,便遣步兵第二十二联队第二大队长安满伸爱少佐率大队增援,并命联队长富冈三造中佐亲往连山关坐镇指挥。富冈接到赛马集败绩的战报,即派步兵大尉加藤练太郎率一个中队东进,以侦察赛马集的清军动静。加藤行抵草河岭,遭到依克唐阿军的截击,无法前进,当晚退至通远堡。加藤派快骑至连山关报告,富冈见两面受敌,而日军“在连山关谷底,蹙处此地,摩天岭山脉三面环绕,才一径平路通东,三面不可置兵”,颇不利于防守,便于二十三日只留少数兵力驻扎,将联队主力撤至草河口,以扼东西两路之咽喉,并切断聂、依两军的联系。注4
但是,富冈三造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依、聂两军还是及时地取得了联系,并约好以十一月二十五日为合攻草河口日军之期。是日,依克唐阿亲率敌忾军和镇边军向草河口日军阵地发起了猛攻。依军分两路进兵:一由草河岭直进,为北路;一由草河城从岭南进,为南路。依军两路共有马步十余营,计五千余人,携大炮六门。聂士成军马步三营,携大炮两门,从西路进击,以牵制日军。两天以前,聂士成奉上谕,特授直隶提督,为之感奋不已。二十四日,聂士成召集会议,激励众将说:“我曹不力战,步叶曙卿(志超)、卫达三(汝贵)后矣!”注5众将皆感激奋发。是夜,雨雪霏霏。聂士成“密约盛军接应,亲率数百骑乘敌不备夺回连山关隘。时敌在梦中惊觉,不知我兵多寡,逃窜分水岭。”注6二十五日天明,盛军队伍纷纷继至。于是,合军向分水岭进逼。
富冈三造见清军东西两路来攻,当即下令进行战斗准备。时日军集结在草河口的总兵力为步兵六个中队、骑兵三个中队及大炮四门。富冈命安满伸爱少佐率第二大队,配以两门大炮,扼守草河口东方的坡路,以抵挡依克唐阿军;今田唯一少佐率第一大队的两个中队,配以大炮两门,防守分水岭,以抵挡聂士成军;富冈本人率其余兵力为预备队,并亲自指挥东路的战斗。日军兵力本来就不多,经这样一分散,处境愈加不利。
是日上午十一时,依克唐阿军开始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军竭力防御。于是双方展开了激战,“彼此枪炮环施,子如雨注”,数十里外,“如迅雷疾发,终日不止。”草河岭一带山路崎岖,但敌忾军将士无不奋勇直前。步队统领寿山及营官等“绕山越涧,披荆力战。”马队统领永山“亦令各将土下马步行,分道猛进”。依克唐阿亲登山头指挥,只“见寿山、永山在南路山脊冲锋陷阵,弋什哈伤亡几尽,犹统率所部猛攻。”注7清军攻势之猛烈,使日军异常吃惊。日本的随军记者写道:“敌军似不使用其惯用的防御手段,而以攻势的姿态前进,真是奇中又奇!敌军一反常态,奋勇直前,攀岩石,冒弹雨,向我军冲锋。”注8这次战斗一直打到黄昏,历时约六个小时。
激战中,日军“炮兵大尉池田纲平被伤,中尉关谷溪代之,以指挥炮兵,亦被伤。此日,大尉斋藤正起以一小队自左方面进前,与清国马队相遇,奋战死之。”注9死伤共达四十余人。清军仅有十余人阵亡。黄昏后,下起大雪,咫尺不辨。聂士成已达到牵制日军的目的,便引军回营。随后,依克唐阿也下令撤离战场,退至白水寺。徐庆璋对此战评之曰:“有此一胜,稍振军威。”注10
二十六日,立见尚文接到草河口的战报,认为清军以赛马集为根据地,对日军右翼造成了极大威胁,决定倾全力以攻占该地。在此之前立见接到报告:根据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的命令,步兵第十一联队长西岛助义大佐率部已于二十三日由九连城出发,再向宽甸城行进,“击却宽甸近旁清兵,更转向赛马集”。注11立见当即率部从凤凰城出发,取道大西沟,与西岛支队并进,对赛马集采取包围的态势。立见率第十旅团主力倾巢出动,以步兵第十二联队长友安治延中佐为前卫司令官,富田春壁少佐的步兵第一大队,山名有友大尉的炮兵中队及丰边新作大尉的骑兵中队属之,立见本人自为本队司令官,冈见正美注12少佐的步兵第三大队,半田隆时少佐的步兵第二大队,以及卫生队和辎重队属之。经过三天的连续行军,至二十九日始行近赛马集南。立见下令以行军队形向赛马集前进。是日午后,日军前卫进入赛马集,发现已无清军踪影。适在此时,突有飞骑来报:富冈三造中佐的辎重队在草河城附近被清军袭击,死伤八人。立见立即下令:以原属本队的冈见大队作为前卫,原前卫富田大队,骑兵中队及炮兵中队编入主力,向后撤退。当天傍晚,抵草河城。三十日,立见探悉清军在白水寺,便命令前卫转道向北,进入白水寺。友安治廷中佐率前卫到达白水寺,结果又扑了个空。友安放出探骑,始发现清军已在东北方向的崔家房布阵。友安率前卫进至崔家房时,依克唐阿所部敌忾军、镇边军约四营已退据其北方最高山。两军相对峙于山上,铳战久之,至日暮而止。”注13十二月一日,日军发现对面山上清军已经撤离。
据日方记载:立见尚文率第十旅团主力进攻赛马集时,“二十六日发凤凰城,涉河十数流,草鞋悉冻,此夜宿于三家子。二十七日至马鹿甸子,涉河者又十数流,天寒雪降,入夜益甚,全军围燎火以彻夜。二十八日踏雪入于羊柳子,人马滑倒者颇多。”注14不用清军来攻,日军冻伤的兵员已是“十居八九”。注15仅十二月二日一天的时间,日军步兵第二十二联队冻伤者有一百五十五名,其中不能行走者约十六名;步兵第十二联队冻伤者达三百名,其中一百五十名“全休”注16,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至五日,立见不得不率领各部队由草河口撤回凤凰城。
在日军步兵第十旅团回到凤凰城的当天,聂士成“挑选精锐千余,分作三队,进伏分水岭旁,突出奋击。敌军不支,弃岭而逃,追杀至草河口。”注17于是,聂士成命总兵夏青云率马队进扎分水岭,总兵耿凤鸣率新奉军扎连山关,总兵吕本元、孙显寅统盛军扎甜水站,记名提督江自康率仁字营扎老虎岭,营官聂鹏程、沈增甲各带本营扎齐京崴。这样,辽阳东路的布置更为严密。
在这次辽阳东路争夺战中,佐克唐阿采取运动战的方法,使敌军疲于奔命,而遭受很大的损失。据日方的总结,依克唐阿这种战法的特点有三:其一、在运动中“避众击寡是他的唯一战法,我军侦察队为此而三次受到敌军袭击”。其二、“实行完全的攻势运动”,“他们在草河口战斗中从前后夹击我军”。其三、“神出鬼没,进退灵活”,“在宽甸城、赛马集附近收容各部队,派出后卫有秩序地后撤;在崔家房战斗中,派出千余骑兵殿后,以掩护作战,而主力在数天前就离开了白水寺。”并称赞依军“漂亮地实行了上述三种运动”。注18
当然,依克唐阿所实行的运动战还带有很大的自发性,没有、也不可能把它提高到战略的地位上来认识,所以并不能真正地在战争中坚持下去。
注释:
注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4页。
注2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52页。
注3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4页。
注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5页。
注5 曹和济:《津门奉使纪闻》。见《中日战争》(1),第156页。
注6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5页。按:《日记》将此事记于“十月二十九日”(公历11月26日)。应属追记,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晚了两天。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所记与日方记载一致,可证。
注7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奖恤伤亡弁勇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第26卷,第19页。
注8 《日清战事实记》第14编,第5页。
注9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6页。
注10 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甲午十一月初三日。
注1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7页。
注12 一作“冈见正胜”。
注13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8页。
注1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7页。
注15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53页。
注16 日本参谋本部:《明冶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第15章,第457页。
注17 聂士成:《东征日记》,《中日战争》(6),第15页。
注18 《日清战争实记》第14编,第11页,第15编,第1页。
三 清军反攻凤凰城失败
日军既在辽阳东路的争夺战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便想改弦更张,打通辽阳南路通道,因此决定发动进攻海城之战。为了配合第三师团进攻海城,立见尚文奉命率部向连山关进逼,以牵制摩天岭附近的清军,使之不能分兵支援海城。
先是在十二月四日,徐庆璋以凤凰城日军兵力不多,“惟陆续往凤城搬运器械食物,意在图沈”,向盛京将军裕禄建议,调集各军反攻凤凰城。并认为:“若不趁此时进剿,后恐难以取胜。”注1日军既放弃草河口而撤回凤凰城,依、聂两军乃得以会师。此时,依克唐阿见黑龙江新招之齐字新军及靖远新军陆续开到七营,声势稍壮,于是与聂土成会商,决定乘机反攻凤凰城。九日,依克唐阿所部十八营至通远堡,聂土成率夏青云等马步五营来会,共同商定“合力夹攻”注2之策。十日,清军兵分两路:西路由依克唐阿和聂士成率领,由通远堡南进,东路由寿山、永山率马步七营,绕道进逼城东北。是日,由通远堡南进的清军行至雪里站以北约十二公里的金家河时,便与日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注3
在依、聂两军会师通远堡的当天,立见尚文留步兵第十二联队长安友洽延大佐守凤凰城,自己率步兵第二十二联队北犯连山关。当天,立见宿于雪里站。十日拂晓,立见并不知有清军来袭,仍率队继续由雪里站北进。不久,有探骑回报:“敌军三千余人南进,已到达樊家台附近。”注4上午九时许,日军行近金家河时,清军已经发现日军前来,并利用该处地形布置了阵地。此处东西两侧峰峦连绵,山峰高达二百五六十公尺,两山相距一千余公尺,草河从山间流过。清军分为三部,左翼五六百人据守河东岸的山头,右翼五六百人,据守河西岸的山头,其余部队为主力,集中于河东岸的柳树林。仅有的两门火炮也架设在柳树林里。
立见尚文根据清军的兵力部署,命第三大队三原重雄少佐率队列阵于右侧,进攻清军的左翼高地;第二大队长安满伸爱少佐率队列阵于左侧,进攻清军的右翼高地,炮兵两小队在距清军三千公尺的正面布置阵地,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所部为预备队,埋伏在最后方。上午十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至十一时,日军改变战术,以火炮集中轰击相距一千二百公尺的清军右翼阵地。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安满大队发起冲锋,“乘势遂夺清兵第一阵。清兵复集第二阵,拼死防战,炮弹迸空,铳响劈山,战愈益烈”。注5
立见尚文见进攻清军两翼一时难以突破,便下令将炮兵转移到左前方山麓,掩护今田大队对清军实行中央突破。日军的第一次冲锋被打退后,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由于日军的炮火太猛,依、聂两军被迫后搬至二道房身村,“据守右侧山头进行防御”。又战至下午四点多钟,清军始撤出阵地。当晚,依克唐阿军扎草河口,聂士成率夏云青等回扼分水岭。注6
此战从上午十时开始,到下午四时多,连续激战六个多小时。日军伤亡六十人,其中十人被击毙,安满伸爱少佐以下五十人负伤,清军伤亡较大,有一百一十人阵亡,十六人被俘。注7其中,以敌忾军伤亡为多,依克唐阿自称“几不能军”。注8
当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在全家河激战之时,寿山,永山所率马步各营由于道路遥远,尚在行军途中。十一日,清军到达赛马集大道上的龙安。伊军统领扎克丹布、德英阿所率步队三营赶到,清军兵力增加到十营。当天,安友治延接到情报:依军三千余人南下,已进至龙安。安友一面派搜索骑兵三小队及步兵两个中队警戒清军来路,一面派飞骑向九连城第五师团司令部告急。大岛义昌即派一个大队至汤山城驻守,并令原驻该地的山口圭藏少佐率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大队速援凤凰城。
十二日拂晓,日军搜索骑兵及步兵分三路出发,中路是骑兵一小队和步兵一中队,沿赛马集大道前进,南路也是骑兵一小队和步兵一中队,沿叆阳边门大道前进;北路仅骑兵一小队,沿雪里站小道前进。日军中路的搜索骑兵小队在长岭子与清军遭遇,双方发生枪战。日军骑兵小队不敌,急向后撤,与足立武政大尉的步兵中队会合,企图挡住清军。但是,清军从正面和两侧三面来逼,“一齐集中射击,其势甚猛”注9,日军势难抵挡,只好撤回防地。清军直追至一面山。
十二月十三日黎明,清军从一面山进抵草河东岸,先用步枪进行试探射击。日军不应。于是,清军又在河岸附近高地布置阵地,架设火炮四门,以掩护马步各营渡河。是日,浓云密布,朔风凛冽,河水半已封冻。午后一时,清军中央阵地燃起了三堆火,这是全线进攻的信号。清军全线向前推进,当清军先头部队进至河岸,其左翼部队已进抵叆河北岸的小歪村。但是,日军阵地寂静无声,清军不知河对岸有多少日军,在何处布置防线,因而“疑之,不敢来逼”注10,遂停止了进攻。本来,兵贵神速,而清军却在进攻中犹豫不决错过了这次以众击寡的好机会。当天下午,山口大队从汤山城开来,日军兵力有所增强。但是,安友治延为谨慎起见,仍不敢与清军正面交锋,决定实行偷袭:以富田春壁少佐的第一大队为右翼,于四更时偷渡叆河,包围清军宿营村庄,从三面纵火,以火攻破之;半田隆时少佐的第二大队为左翼,截击撤退的清军;山口圭藏少佐的汤山大队为中路,集中进攻清军的炮兵阵地,野炮兵则在其后二千七百公尺的距离上进行支援。
十二月十四日拂晓前,富田大队借着月光出发,沿叆阳边门大道涉渡叆河,包围了清军的宿营村庄,并一齐开枪射击。清军未料到敌人偷袭,从朦胧中“惊起,或挥铳剑来突,或据墙壁乱射,仓皇防战甚力”。富田大队从上风头纵火,火借风势,迅猛异常。清军虽被包围在猛火浓烟之中,处境极为困难,但寿山、永山仍然沉着勇敢,一面疏散兵力,一面布置掩护部队,以使全军有秩序地撤退。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反而受到阻碍。永山亲率清军“右翼队据高丘;犹放铣防战;半田大队不能拔之。”注11山口、富田两大队见状;一齐来攻;清军依然不惧,继续“奋斗勇战,坚守阵地”。注12由于把日军三个大队都吸引到了右翼,其他部队才得以从容地撤退。直至掩护任务完成后,清军右翼部队“遂缚山背,攀岩角而退”。注13
先是清军进抵一面山后,安友治延决定于十四日实行偷袭清营,当即打电报向旅团长立见尚文报告。立见便派三原重雄率一个大队埋伏于葱岭附近,以扼清军退路。十五日晨七时,清军果然退至葱岭,“三原大队俄起要击之”。注14清兵突遭狙击,猝不及防,队伍大乱。在此紧急关头,永山挺身而出,率队力战。
永山(一八六八——一八九四年),汉军正白旗人,世居瑷珲。原姓袁,乃明末名将袁崇焕之七世孙。袁崇焕冤死后,其子孙被编入宁古塔汉军正白旗。永山父名富明阿,曾任吉林将军。富明阿死,永山以荫授侍卫。永山“幼而学文”,心识忠义,长而伟武,胸有甲兵”。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后,永山“踊跃请行,誓灭狂寇”,因从依克唐阿军,任马队统领。“大小十余战,阵阵军锋,无不怒马当先,摧坚执锐。有时山路崎岖,马队不得手,该侍卫即下马步战,奋不顾身。”注15由于永山“临敌辄深入,为土卒先”注16,其部下亦皆奋勇敢战,故日人有“深畏马队”之语。这次依军分队进攻凤凰城时,永山“慷慨流涕,自请独当一面,坚称不取凤凰城,誓不复还”。
在一面山战斗中,永山为右翼,一直坚守阵地,直至全军脱离敌军的包围。此次葱岭遭敌伏击,他在奋战中先是“左臂受伤一处,额颅受伤一处,犹复亲持枪械,击毙悍贼数名,督队前进。至洞胸一伤,倒地晕绝,忽大呼而起,弋什扶之,坚不肯退,口喃喃嘱兵勇好辅寿山杀贼而逝。”时年才二十七岁。依克唐阿称其“死难情形较左宝贵犹为惨烈,其战功亦不相下”。注17对其英勇绝伦的无畏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一时江淮诸将,咸叹服不置”。注18永山率队拼死搏战,使敌人死伤甚众,不敢进逼。当他牺牲后,寿山便率军突出日军的伏击圈,向赛马集撤退。
在这次反攻凤凰城的战斗中,清军失利,损失甚大,计有一百五十人阵亡,四人被俘,并遗失钢炮和铜炮各两门。尽管如此,清军也给予了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使其伤毙七十四人,其中死十二人,伤六十二人。注19
注释:
注1 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甲午十一月初八日。
注2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奖恤伤亡弁勇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第26卷,第19页。
注3 一些中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