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烟尽处 作者:酒徒-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包在我身上!”店小二拍着胸脯向张松龄保证。他供职的这种鸡毛小店,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那些去塞外贩货的行脚商人。几个同行相互一串联,甭说探听某一特定区域的商贩动向,就是落实具体某支商队的行踪,都不会成太大问题。唯一需要的是,雇主肯出足够的买消息钱。
只是张老板打听山东来的商队消息做什么?猛然间想到一个问题,店小二心中警觉顿生。凭着多年的接待客人经验,他可以断定,眼前这位年青的老板,不会是个行脚商。虽然此人一举一动,都极力扮出一副行脚商人模样。
如果不是行脚商人,却又盯上了山东来的商队?莫非……目光追逐着张松龄的背影,店小二偷偷观察他的双手和双腿。手掌上的皮肤很粗糙,小腿上的肉腱子很结实,再配上那笔直的脊背……。
‘我的娘咧!’有股冷汗顺着店小二的额头滚滚而下。‘我刚才居然想从他身上捞油水,我真活得不耐烦了……’
第二章 出塞 (一 下)
前一段时间铁血锄奸团痛下杀手,将伪华北临时政府治下各地搅得风声鹤唳。张家口虽然位置偏僻,却也受到了很大波及。伪警察局长刘敏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客乱枪打死在十字街头,保安队长陈维宁家中也被人丢进了一颗炸弹。虽然日本鬼子和伪军们很快就联手反扑,将刺客捉拿归案,并且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儿绑缚刑场枪决。但市井中却纷纷传言,被枪决的只是鬼子和伪军们用来敷衍上头的替罪羊,真正的铁血锄奸团好汉,早就在鬼子报复之前逃之夭夭,并且随时都会再次出手给鬼子和汉奸们点颜色看看。(注1)
至于真正的铁血锄奸团好汉什么模样什么做派,民间也传得有鼻子有眼。那就是:年少英俊、文质彬彬,出手大方,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而眼下的张松龄,恰巧将英雄好汉的特征占了个十足十!
店小二虽然贪财,却也知道辱没祖宗的钱不能赚。因此猜到了贵客的真实身份之后,非但没打算出门向伪公安局告密,并且悄悄地将中午给贵客预备的饭菜,从一荤一素改成了四样全荤。不求从饭费里揩油,只求贵客吃饱喝足之后能早点儿离开,别让自己和鸡毛小店受到任何牵连。
张松龄却没料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会被店小二和大名鼎鼎的铁血锄奸团联系在一起。如果能想到这一点,此刻他绝对不会信马由缰地在张家口街头乱逛。这个坐落于外长城脚下的弹丸之地,曾经在他父亲和哥哥的口中出现过无数次,每一次,都和繁华富庶等词汇密切相关。而现在,昔日的繁华与富庶都成了过眼云烟,举目望去,街市上一片萧条。已经日上三杆,大马路两边的店铺却依旧挂着门板,偶尔有一两家开始营业的,里边也没什么顾客。只剩掌柜和学徒们冷冷清清地站在铺子里,相对着长吁短叹。
“这世道,唉!”
“唉,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呐!”
一声声叹息里,包含着道不尽的失落与凄凉。作为已经存在了近四百年的货物集散地,张家口原来可不是这般模样。每逢春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甚至江苏、浙江的行脚商人们,赶着马车,挑着担子,如同潮水一般涌向这里,然后结成大队,将中原各地紧俏货物运往口外。而口外草原上的大小商贩们,则将积攒了一冬的皮毛,药材,毡子、挂毯等中原不易见到的物品,千里迢迢运进张家口。在这里倒一次手或者汇聚成大宗商品,浩浩荡荡送到中原各省。
商贩们蜂拥而来,自然要住店,打尖,甚至直接在这里以物易物。所以张家口的街道两旁,也布满了鸡毛店、货栈、车马行、大旅馆,以及赌场和妓院。客人们到了此地,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生活习惯,主动分流。有钱的老板去住旅馆半块大洋一天的单人间,没钱的伙计去睡五个铜元一天的鸡毛小店。穷得叮当作响,浑身上下只剩下肌肉的苦力汉们,则去挤到一个铜元一天的大通铺。至于那些因为货物对路而突然发了横财的,或者没心没肺吃了今天不管明天的,则揣着荷包走进妓院赌场,掷下荷包中的黄白之物,以换取片刻逍遥……。从长街到窄巷,到处都是热热闹闹,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但是最近几年,张家口内各行各业的生意却日渐萧条。特别是从去年七月七日,小鬼子突然向北平城发难那一刻起,各家店铺的生意,简直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原本该结伴进入草原的行脚商人们,大多数都因为战乱的原因,不敢再出门。原本该运往中原各地的塞外商品,也因为战乱的原因,彻底砸在了当地座商的手里。再加上小鬼子的横征暴敛,伪军的吃卡拿要,全城将近三分之二的买卖,在短短几个月内宣布黄了摊子。剩下的那三分之一,也是勉力维持。每天从早晨张罗到入夜,却连伙计们的工钱都难以赚回来。
在如此冷清的大街上,穿着干净长衫,又长得黑黑胖胖的张松龄,想不被人注意到都难。几家站在货柜后做企鹅状的伙计,争先恐后地迎了出来,一口一个少爷叫着,试图将他往自己的铺面上领。而几处关着门窗的铺子,也无比迅速地探出了数个蓬首垢面的大脑袋,满怀期待地看着他,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主动找上门的客人。
“我,我已经找到地方住了。现在,现在是出来随便逛逛!”张松龄被商贩们的热情举动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停住脚步,大声宣告。
“欢迎来逛,欢迎来逛。我家的铺子里头东西最全,您过来随便看几眼,买不买都是人情!”
“到这边来,这边来。我们家里头有刚从草原上弄来的羊绒毯子,最适合您这种富贵人!”
“都什么天气了,你还卖羊绒毯子给少爷。不是存心害人么?!到我们家来,我们家有梅花鹿鞭,保证是野生的。您只要往酒里头泡上半截,无论什么样的女人,都得被您弄得两眼翻白,口……”
“我这边有……”
“我这边,我合盛合是百年老字号,您随便在街上打听打听,从我祖爷爷的爷爷那辈子,我们合盛合就专门……”
伙计叫嚷着,拉扯着,唯恐贵客从自家门前不入而过。张松龄则躲闪着,逃避着,恨不得能肋生双翼飞到空中。到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众人的热情,扯开嗓子,大声断喝,“住手,都给我住手。我今天不想买任何东西!谁如果谁敢再拽我的衣服,别怪我跟他不客气!”说着话,双手稍稍加了点力道。一下子就将堵在自己正前方的伙计推了个大趔趄
“哎哎哎哎……”正在试图强行将客人拽进自家店铺的大伙计,没料到贵客居然能有这么大的膂力,连声叫嚷着后退,却始终无法再站稳身形,一屁股坐在了马路上。
“松手,全给我松手,否则我不客气了!”张松龄一不做,二不休,挥动胳膊,将包围自己的人一一从身边推开。“我今天不想买东西,不想买东西!我是来替我大哥打前站的,他过几天跟着商队一起过来。谁手里有最近的报纸,麻烦转让给我一份。不管是哪天的,我按原来的价钱付账!”
拉客的伙计们被推得东倒西歪,不敢再继续纠缠。店铺中翘首以盼的掌柜们,则迅速翻开抽屉,寻找手边是否有最近的报纸。“探路,商队,过几天……”,就凭这几个词,大伙也得想方设法满足贵客的要求。今年的整整一个春天,从张家口出塞的商队也没凑够二十支。任何一伙即将到来的行脚商,都可以让掌柜们视作救命稻草。
因为城市发展缓慢的关系,张家口城并没有本地的报社。然而报纸在该城却不是什么稀罕物。毕竟南来北往的商贩们需要了解时局的最新发展情况,当地的买卖人家,也需要从报纸上,推算战争什么时候能够暂且先告一段落,市面什么时候有希望恢复往日的繁荣。
很快,印着北平、天津字样的报纸,就被掌柜们翻出来了,满脸堆笑地送到了张松龄面前。不卖,贵客随便看,感兴趣就可以拿走,白送!虽然都是十几天甚至一个月前的旧报纸,但保证都是在华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大社大报,不是随便拉几个街头无赖就能胡编乱造的文字垃圾!
“谢了!”张松龄一边道着谢,一边找出几家比较有名气的报纸,迅速翻看。五月十七日,原北洋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病故。这位曾经因贿选风波而被世人不齿的政界要人,生前却多次拒绝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总统一职,给自己风云叱咤的一生,画下了一个干净的句号。
五月十九日,日寇攻陷徐州。
五月二十四,日寇攻陷兰封。桂永清将军不战而逃,将一个营的战车都送给了小鬼子。
五月二十七日,黄杰将军不战而逃,拱手让出商丘。理由是,电台损坏,无法和战区指挥部取得联系。
五月二十九日,日寇进逼开封…。
六月三日,日军前锋抵达中牟……
通篇都是坏消息,没一件事情令人感到振奋。张松龄带着几分期盼继续翻动报纸,希望能找到有关二十六路军的只言片语。但这支在娘子关和台儿庄先后给与日寇沉重打击的英雄部队,却突然象露珠一样从人间蒸发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莫非孙长官他们……”张松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二十六路了。接连经历了北平、娘子关和台儿庄三场恶战之后,二十六路军肯定已经伤筋动骨。这个时候,如果有政客稍稍在建制上动动歪脑筋……
正郁郁地想着,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人喊马嘶。紧跟着,聚集在他身边的掌柜和伙计们,如同闻到了鱼腥味儿的苍蝇一般,“轰”然飞走,只留下他和半人高的一堆废旧报纸。
六月九日,黄河决口,水淹四十余县,近一千万民众受灾,八十多万人葬身鱼腹…。
注1:铁血锄奸团,又名抗日锄奸团。是国民党军统在华北地区发展的一个外围组织。其主要成员为青年学生,曾经成功铲除了天津维持会委员王竹林,伪合储备银行行长程锡庚,新民报编辑局长吴菊痴等大小汉奸数十名。自身也因为日本特务的追剿而蒙受了巨大了损失。
第二章 出塞 (二 上)
张松龄几次三番在死亡边缘打滚,被磨练得警惕性远超常人。察觉到周围声音不对,立刻将面孔藏到了报纸之后,同时单手摸向了别在腰间的盒子炮。
周围的环境却跟他的动作格格不入,几乎所有尚未宣告倒闭的店铺,都突然敞开了大门。掌柜、大伙计、小学徒们,争先恐后跑向街道一端,连系了死扣的鞋子都踩飞了好几只。而街道的另外一端,则有一支规模颇为庞大的队伍趾高气扬地走了过来。每名骑在牲口背上的老客都受到七八个伙计的招呼,连推着鸡公车赶路的小贩子,身边都围着四、五张笑脸。
居然是一支商队!被冷落在马路边上的张松龄愣了愣,旋即笑容涌了满脸。他不是在嘲笑掌柜和伙计们变脸如翻书,作为商人之子,如果他看到有大生意可做,也不会再把精力浪费于一个明显不会花钱的家伙身上。他是真心实意地为见了自己人而感到高兴,在投笔从戎之前,几乎每年暑假,都有父亲的老交情从他家门口经过,留下一些稀罕货物,顺道带走一些鲁城当地特产。
按报纸上的说法,徐州是在上个月十九号失陷于日寇之手的。那也就意味着,小鬼子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来得及推行他们的良民证。这么大一支商队从南而来,也许其中就有没携带良民证的。既然行脚商人们有办法不带良民证出塞,他张松龄就能比照着葫芦画个瓢。
想到这儿,张松龄脸上的笑意更浓。顾不上再看报纸上的其他内容,站起身,拿着一张报纸遮住眼睛以下部分,缓缓向商队靠近。他要看看这支商队里边,有没有人来自鲁城、济南一带的老客,或者看看里边有没有跟张家货栈做过交易的熟悉面孔。如果能找到,他就可以凭着老乡的身份,谋一个伙计或者车夫的职务,混在商队当中一道出塞。或者想办法让对方帮自己也弄一个良民证,以糊弄关卡上的鬼子和汉奸。
只可惜,这伙商贩大多都操着豫北口音,与他的期待相去甚远。张松龄抱着殷切的希望从队伍最前方找到队伍末尾,又从队伍末尾搜索到队伍最前方,也没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
他不死心,凑到一个拥有两辆骡车的老客面前,陪着笑脸询问:“大叔,能不能跟您打听个事情!大叔,请您帮帮忙!大叔,您……。”
“啥事?!没看我正忙着呢么?”两辆骡车的主人正被几家当地店铺的掌柜众星捧月般包围着,没好气的回应。
“就是,你这孩子,怎么一点儿眼力架都没有?”急于拉生意的掌柜和伙计们,也纷纷竖起眼睛,大声指责。
张松龄讨了个大没趣,讪讪地退在了一边。侧转头,又寻了一个推着鸡公车,身边没有当地人包围的小商贩,小心翼翼地发问,“这位大哥……。。”
没等他将话问完,小商贩已经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住,不住,都说多少遍了,我在这边有老相识,不会照顾你们的生意!”
“我不是拉您住宿!“张松龄退开两步,陪着笑脸强调。
“啊!”小贩子这才看清楚他的打扮,脸上顿时涌起了几分不好意思,“你不是伙计啊,看我这眼神儿。那您找我……”
“我想跟您打听一下,队伍里有来自山东的老客没有?”张松龄赶紧拱了下手,低声询问。
“山东……。”小商贩满脸狐疑,警觉的目光在张松龄身上反复扫视,“你找山东来的老客干什么??”
“我也是山东人,今年刚刚跟着家里的大人出来学做买卖。我哥在正定有一批货没办完,就让我提前到张家口等他。结果等了好几天,他自己却还没过来。”张松龄赶紧将口音换成地道的山东腔,郑重自我介绍。
“噢!”小商贩将信将疑,但凭着多年走南闯北积累下的经验,他判断出眼前的后生不是个坏人。“没有,至少我没见到过。我们这支队伍里,都是河南安阳一带的。没有山东人。”
“河南,那不是发洪水了么?”张松龄猛然想起刚刚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询问的话语脱口而出。
“菩萨保佑,这回淹的是南边,没波及到我们老家那!”小商贩摸了下额头,带着几分庆幸的口吻回应。
“菩萨保佑!”张松龄陪着对方模了摸额头。他还想打听一下,黄河大堤到底是被日本鬼子给炸毁后栽赃给国民革命军的,还是真象敌占区报纸上所说,是毁于国民革命军自己之手,但看到对方那警惕的模样,又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小商贩却是好心,见张松龄欲言又止,还以为他是担心自家哥哥的安危。想了想,低声提醒:“你哥跟你约好在哪个地方碰面没有?张家口这地儿虽然不算大,可城里头旅馆店铺也有四五百家。你若是住差了地方,让你哥到哪找你去?!”
“对啊!”张松龄被一语点醒,拍着自己后脑勺回应。
见张松龄孺子可教,好心的小商贩继续出言指点,“听我的话,你去城北老许家那边找找。看你长得这壮实劲儿,你们家的买卖估计也小不了。往年我认识的几个山东老客,像你这样打扮的,都是住城北。要么是宏发旅馆,要么是许家老店。几文钱一天的鸡毛店就不必去了,你哥再节俭,出门在外,买卖人的场面也得撑起来!”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谢谢您了,谢谢您了!”张松龄冲着对方连连作揖,转过身,撒腿就朝城北跑去。
“这后生…。。”小商贩望着张松龄的背影连连摇头。大概是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第一次出门历练的情景,满是皱纹的脸上,慢慢涌起一抹幸福的光芒。
张家口城市规模不大,下了主街,再向左拐几十米,也就到了小商贩介绍的许家老店一带。街巷两旁建筑的风格立刻大变,从门到窗户,甚至连挂在门口招揽生意的灯笼,都带上了浓郁的鲁地味道。
张松龄踏着煎饼大葱的清香,走进许家老店。这回,他不敢再撒谎说等自家哥哥,只是讲盘缠缺了,想给人打几个月的下手,以赚取回家的路费。但这个临时想出来的借口,对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们来说实在是太蹩脚了。大伙虽然不愿意当面拆穿,却也没胆子雇佣一个来历不明的“老乡”一道前往土匪多如牛毛的塞外,随便敷衍了几句,便将他打发出门。
接连拜访了四五个操着山东口音的行脚商,张松龄也没找到一个肯收留自己的雇主。心里头不免有些沮丧。低着头正灰溜溜地往外走,突然听到靠近后院二楼的上等房间里,传出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两个今晚都早点儿睡,明个上午,咱们孙大哥他们一起出发。从这里起,路上就越来越不太平。你们两个都把耳朵给我竖起来,随时听我的招呼。记住没?!”
“是,六哥,我们都听您的!”两个略显稚嫩的声音,恭敬的回应。
“六子……?”张松龄喜出望外,拔腿就往上房跑。如果没有听错,此刻在上房训话的家伙,应该张记货栈的小伙计赵仁义赵六子,从小就跟在他大哥身后忙碌的小学徒。
“谁在叫我?!”自从去年秋天升任大伙计,开始独当一面儿,就再没从东家之外的人嘴里听到如此不礼貌的称呼,赵仁义登时冷了脸,冲着楼下大声嚷嚷。
“六子,六哥,是我,你不认识我了!”他乡遇到故知,张松龄高兴得连自己在哪都忘了,顺着木制的楼梯一溜小跑,转眼就来到二楼,一把推开了上房的屋门。
中式客栈格局,二楼阳台是朝南开的,同时充当过道使用。六月的阳光随着推开的房门射进屋内,将张松龄的影子瞬间拉得老长。屋子内的三名年青人都愣住了,望着张松龄,满脸恐惧。特别是刚才还不服不忿的大伙计赵仁义,双腿瞬间发软,冷汗沿着额头一股股往下淌。
“六哥,你不认识我了?!”张松龄察觉到对方神色不对,探出手去,轻拍赵仁义肩膀,“我是春生啊,咱们两个小时候老一起玩……”
“二少爷饶命!”赵仁义“噗通”一声,双膝跪倒,冲着张松龄头如捣蒜,“二少爷饶命,饶命啊!看在我从小跟你当马骑的份上,您别来找我,我家里头还有妹妹等着嫁人…。。”
“二少爷,我们知道你死得冤枉。我们等会儿就给您送盘缠去,您大人大量,不要找我们麻烦!”其他两名小伙计也跪了下来,哭喊着讨饶。
“死了,谁死了?!六子,哪个缺德家伙跟你说我死了?!”张松龄被哭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屋子中央,大声追问。
赵仁义根本不肯听他说话,撅着屁股,继续大声讨饶,“二少爷,我知道,我知道不该浪费老东家的钱,不该住上房。可这上房的价钱,和往年普通房间一个价儿啊!您大人大量,就放过我这一回。我掏房钱,自己掏房钱还不行么?”
“我们住的是厢房,厢房!厢房大通铺!”两个伙计也赶紧强调,自己没有浪费东家的一分钱财。
“闭嘴!”听三人越说越不像话,张松龄厉声断喝,“都不准哭,谁再哭,我就先抓,先抓谁走!”
话音落下,赵仁义和另外两名伙计立刻象被堵住了嘴巴般,再也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双目当中却有大颗大颗的泪水,不住地往下掉。看到三人被自己吓成了这般模样,张松龄心中好生不忍,放缓了语气,柔声道:“我不是鬼,你们听到没有。我真的不是鬼!你们谁听说过鬼会大白天出来活动的?我就不怕被太阳晒化喽?!你们仔细看看,影子,我有影子!”
最后一句话,比先前所有解释都有效。赵仁义和另外两名伙计抬头看了看屋子外明亮的太阳,又低头数了数地上的影子,喃喃地回应,“二,二少爷,你,你真的不是鬼!”
“是鬼我就先吃了你赵六子!”张松龄一龇牙,将赵仁义又吓了得直往桌子底下钻,“你做了多少亏心事,就盼着鬼来抓你呢?!”
“哎呦,我的二少爷呦!”赵仁义立刻放声大哭,向前爬了几步,伸手扯住张松龄裤子角,“我,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呢,没想到,没想到你还活着。活得,活得这么结实!”
张松龄心里也直发酸,伸手拉住赵仁义,强行将对方扯了起来,“你才死了呢!你这坏蛋,阎王爷都懒得收!”
“我,我是好蛋!”赵仁义心情激动,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阎王爷不收我,我就找你去,天天在你们家灶坑里蹲着。让你晚上一起夜,就看到我的眼睛!”
“你当你是尿壶啊!”张松龄抹了把眼泪,笑着奚落。“怎么这回是你负责跑塞外了,我大哥呢?!”
“我不是,我不是!”赵仁义笑着擦泪 ,刚擦完一波,脸上就又淌满一波,“大少爷,大少爷在家中陪着东家散心。你们两个,愣着干什么?还去给二少爷安排午饭!”
最后一句,是冲着两位小伙计说的。后者答应一声,兴高采烈地跑下楼去找店里的掌勺了。望着对方的背影消失,赵仁义又抹了一把脸,压低声音道:“二少爷,你这些日子去哪里了?家里头都以为你已经殉国了呢,去年秋天就给置办了坟头!抬着你的照片下葬那天,连县长大人就亲自到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