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养娃日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瑾娘这一觉睡得香甜,一觉睡到第二天大早。
这可有些不应该了,今天还要给徐父徐母拜年,稍后还有亲朋邻友登门,她起的太晚,徐父徐母肯定是觉得被下了脸面,要不乐意了。
瑾娘慌张起身,结果还没穿上鞋子,徐二郎就过来了。
“慢点来,不急。”
瑾娘:“我睡过头了,你怎么也没让人喊我,今天要去给父亲母亲拜年的。”
“父亲昨天连夜出去了,方才刚回来,如今还在洗漱。母亲昨晚回去时被风冲着了,有些头疼,如今还在睡。”
那是不用着急了。
瑾娘就不紧不慢的收拾好,又用了一盏燕窝羹,一笼烧麦,还喝了一碗虾仁粥,这才披着斗篷被徐二郎牵着出门。
给徐父徐母拜了年,又接待了前来拜访的亲朋友邻,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隔日是初二,瑾娘要回娘家。
按照徐母的意思,瑾娘如今即将临产,就别回了。可瑾娘想了想,又和徐二郎商量了商量,还是决定去。
这毕竟是她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不回去外人又该说闲话。并且徐二郎之后几天也要去相好的友人,还有明先生等人处拜访,还要整理行装,还要读书。
过了这天,再要抽出空来饯别就难了。所以,干脆趁今天辞别一番,之后等徐二郎去京都时,就不特意过来了。
:。:
………………………………
100 生产
林父早先就知晓徐二郎要参加春闱一事,此番又听他说元宵节就要出发,自然对他多番勉励。
林父和徐二郎相谈甚欢,瑾娘也从姨母哪儿取经,询问了各种生产的事宜。
不知不觉就聊得多了,以至于回府时就有些晚了。
这之后几天,徐二郎比之往常更忙碌了。
这是大哥去世后的第一年,也是他撑起徐府的第一年,更是他以徐府当家人的身份,出去交际的第一年,所以徐二郎不得不慎重。
按理徐二郎登门拜访亲友,瑾娘也是要跟随的,可她身子真的很重了,便只能作罢。
最后徐二郎出去时,都是带着徐翀和徐翩翩去的。
他原本想把翩翩留下陪伴瑾娘,可瑾娘觉得一家子中不去个女眷不像话,且翩翩真的很少交际,她都没几个适龄闺蜜和朋友,再把她关在府里,小丫头都和外边脱节了,所以她硬是让徐二郎带着翩翩出去了。
不过在他们走之前,瑾娘还是特意见了翩翩一面,一边叮嘱她主人家的忌讳和喜好,一边提醒她该如何待人接物,应酬往来。
翩翩不是笨人,她很机灵,这次又被瑾娘委以重任,小家伙责任感满满的,拍着胸脯向瑾娘保证,一切都看她的,她会应对的好好的,绝对不给徐府丢脸。
事实证明翩翩确实做得不错,最起码徐二郎对翩翩的举动是认可的。而翩翩经过几日的应酬交际,小家伙的处事能力明显提升许多,整个人看起来也比往常能干几分。
初五那日徐二郎去拜见了明先生,之后一直到正月十四,他都在闭门读书,亦或是请教钱夫子,总之忙的分身无暇。
到了元宵节当天,徐二郎才真正闲暇下来。明日他就准备出发去京城了,可直到如今,瑾娘肚子里的宝宝还没有丝毫动静,小家伙淡定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徐二郎为此没少对着瑾娘的肚子嘀咕,“是个稳得住的,有大将之风。”
瑾娘:“……她是稳得住,可把她娘折腾的够呛,我这一天天的提心吊胆的,昼夜都不安生,就担心……”
“放心。小鱼儿只是性子慢,肯定不会出事。”
夫妻两个说着闲话,翩翩就领着长安几个过来了。
翩翩也对着瑾娘的肚子叹气,“我等小侄儿和小侄女,等的头发都快白了。”
长安和长平也敬畏的盯着瑾娘硕大的肚子,眸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担忧和焦虑。
尽管婶婶一再告诉他们,不用着急,不用惊慌,瓜熟蒂落,小宝宝想出来时,自然就出来了。可是,他们不担心小宝宝的安危,他们只担心婶婶的肚子啊。那么大的肚子,他们可真怕肚里的弟弟妹妹一个蹬腿,把婶婶的肚皮蹬破了。
长乐也念叨一句,“妹妹快出来,咱们晚上去看花灯。”
瑾娘闻言就想笑,小丫头片子一个,那里懂得刚出生的宝宝脆弱的什么似得。别说出去看元宵节花灯了,就是风都不能见。不过她还没来及张口,就觉得身。下有些异样,瑾娘“闷哼”一声,一把抓住徐二郎的胳膊,“我羊水破了……”
徐二郎脸色登时就变了,他腾一下站起身,“来人,叫稳婆。”
几个丫头一听这话就知道,肯定是瑾娘发动了,赶紧分工明确的忙碌起来。
几个小的被这阵仗吓住了,瑾娘此时感觉还好,就扯出个笑安慰他们,“没事,婶婶挺好的。翩翩你领长安他们几个去前院看工匠糊灯笼吧,要是有兴趣,你们也可以自己做。等你们把灯笼做出来,婶婶这边就从产房出来了。”
“好,好好好。嫂嫂你别说话了,你快去产房吧。长安长平长乐,走,跟小姑姑去前院,咱们去做灯笼。”
长乐不想走,搂住瑾娘的小腿抬头看她,徐翩翩就一把将她抱起来,“哎呀,你个小不点,咱们在这儿帮不上嫂嫂的忙啊。不仅如此,还会让嫂嫂分心,咱们赶紧走,这样嫂嫂才能安心的生宝宝。”
几个孩子离开后,瑾娘就被徐二郎抱进产房中。
因为预产期就在这两天,所以一切东西都是准备齐全的,倒是不用慌张。只是丫头们都是没生育过的,一点经验也没有,就避免不了惊慌失措了。
稳婆很快过来探了探,完了说,“夫人身体好,宫口也开的快,如今已经开两指了,不过到生还需要一段时间。夫人现在饿么,要是饿就吃些东西,免得一会儿没力气。”
瑾娘闻言点头,现在是半下午,放平常也是她用点心和燕窝羹的时间,身体都形成生物钟了,真是到点就饿。
不过这次瑾娘没要燕窝羹,她让厨下快速做了一大碗青菜肉丝面,整整一大海碗,瑾娘全部塞到肚子里去了。
她平时从没吃过这么多,如今硬是忍着疼痛,努力往肚里咽,看得徐二郎一阵不忍,“不想吃就别吃的,不碍事的,有我看着,不会让你出事。”
瑾娘摇摇头,喝下最后一口汤,让徐二郎扶她起来在屋里走走。
桂娘子和稳婆都说了,产前多运动运动,有助于生产。
可她此时已经很痛了,脸都有些煞白,额头上的汗珠更是顺着脸颊往下落。
才走了两圈瑾娘就坚持不下去了,她疼的抱着徐二郎的胳膊,“我感觉她一直往下坠,好像快出来了。”
徐二郎又慌着叫了稳婆过来,结果稳婆一检查,可不得了,已经开了五指了。
稳婆就笑了,“夫人这宫口比我想象的还要开的快,哎呦,赶紧送到产床上,再等一会儿孩子都露面了。”
这时候徐母听到风声也过来了,“怎么样?瑾娘还好吧?用人参不用?娘带了一只百年份儿的老参来,赶紧的,一会儿切成片,让瑾娘含着压在舌根下。”
徐二郎无暇顾及其他,只匆匆回了句,“多谢娘。”
瑾娘发动的快,宫口开的也快,生起来也算顺利,可等孩子真的落地,外边的天色已经全黑了。
可从发动到如今,还不足两个时辰,稳婆就道,“夫人福大命大,运道厚着呢。哎呦,是个小姑娘,六斤八两重,老奴接生这么多孩子,就数夫人家这位小姑娘长得俊俏。”
瑾娘此时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她身。下疼痛缓了许多,然她整个人却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得,浑身都湿透了。
困倦的感觉让她随时能睡过去,可她还是强撑着睁开眼,看了眼小鱼儿,轻笑了声,“还真是个小姑娘,这下你父亲该高兴了。”
又对稳婆点点头,算是谢过她的夸奖。
稳婆被送出去了,新生的小鱼儿也被奶娘们抱走看护,徐二郎这才进了房间。结果甫一入目,就见瑾娘头发汗湿,唇无血色,面色惨白,满身疲惫到极点的样子。
他声音几度哽咽,最后才坐在瑾娘身边,在她额前亲吻了一下,“辛苦了。”
瑾娘睁开眼对他笑,“不辛苦。你看过小鱼儿了么?她皱皱的,红通通的,不好看,不过稳婆说过几天长开就好了。”
“稍后我就去看。”
“嗯。”
丫鬟们送来了毛巾和热水,徐二郎接过来,亲自给瑾娘擦拭身上的汗渍。
瑾娘实在倦极了,不等徐二郎给她清理好,就闭眼睡着了。
瑾娘再醒来就见翩翩坐在她床侧的凳子上,而此时外边黑漆漆的,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瑾娘休憩了片刻,精神好转许多,她就问翩翩,“你不是吵着要看花灯么,怎么现在还不去?”
翩翩摇头,“花灯那一年都能看,可我如今又有小侄女了,我要守着她。”说着话徐翩翩又嘀咕了一句,“小侄女和长安他们一样爱睡,到现在才吃了一次奶。”
瑾娘就笑,“她还小,等大些就好了,就能和你一块儿玩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丫鬟就端了吃的过来。瑾娘还没开始用,徐二郎也过来了。
翩翩对瑾娘吐吐舌头,又和徐二郎打了招呼,便跳着跑走了。
“你做什么去了?”“父亲听说你今日生产的事情,就从外边回来,刚才张罗着要去祠堂把小鱼儿的名讳写入族谱。”
瑾娘:“……小鱼儿还没大名吧?还是你已经给她起过了?”
“还没有。不过父亲倒是给她起了个名字,大名就叫长新,小名叫元宵……呵,我没理他,随便应和了两句就回来了。”
瑾娘:“……”
“他倒是想的美,整天什么事儿不干,就仗着是祖父的关系,就想把名字给小鱼儿定下,脸也太大。要是父亲来找你说这事儿,你别理他。小鱼儿的大名等想到好的,再给她定也不迟,现在就先叫小鱼儿。”
瑾娘:“……”徐父肯定不会来找她这说事儿的,她现在在坐月子且不说,且这个朝代的男人虽然没有古人那么迂腐,觉得女人的经血、恶露等都是污物,会克制男人的气运。可打从心眼里也是避讳的,更别提徐父还是她公公,儿媳妇坐月子,徐父就是再不计较,也不会这时候跑过来。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没反驳,瑾娘顺从的点头说了声“好”。
丫鬟们准备的汤水也晾到适宜温度了,徐二郎就拿起来亲自喂了瑾娘喝。
瑾娘精力到底有限,吃完后就又开始昏昏欲睡,可她还惦记着徐二郎明天出发去京都的事情,就拉着他手问,“明天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不走,等小鱼儿洗三过后我再走。我这一走怕是三五个月很难回还,到时候这个家就又要交到你手里了。你若是顾不过来,就把翩翩带上帮衬,若还不行,就找母亲……”
“好,我都知道,你放心吧。”
转眼到了洗三当天,沈姨母和林父一家很早就过来了。
沈姨母元宵节当晚听到瑾娘产女,心中就一咯噔,担心她生了女儿为夫家不喜。可过来翠柏苑时,徐二郎亲自接迎了她进来,又和她说了瑾娘产后诸事,言谈间更是屡次提及爱女。
他面目柔和,提起小鱼儿时,嘴角抑制不住上翘,可见对这个姑娘也是喜爱至极的。这才安了沈姨母的心,让她压抑的心情好转些许。
路上徐二郎又说了明日晨起出发参加春闱,瑾娘月子期间还要劳烦她多登门探望劝慰开解,以免瑾娘身子不适,心中抑郁,再憋出什么病来。
沈姨母闻言自然忙不迭的应了,还打包票说,“有我看着,绝对不会让瑾娘出事儿的。二郎你放心去,家里我帮忙照应着。”
沈姨母进了内室探望瑾娘时,瑾娘正抱着小鱼儿在室内走动。
桂娘子之前还说,若是身体状况允许要下床多走两圈,既可以促进身体恢复,也可以促进恶露快速排出。瑾娘产后感觉轻松很多,除了身子还有些虚弱,别的并没有不适。所以,她就很听桂娘子话的,每天都起来转两圈。
沈姨母抱着小鱼儿稀罕的不得了,接连说“小鱼儿眼睛像你,面庞五官像二郎。”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怎么我一点也瞧不出来了?”
明明就是个还没张开的肉团子,眉毛都还淡的很,眼睛也不怎么睁开。所以,问题来了,姨母到底是什么火眼金睛,才能从这个打着哈欠想睡觉的娃娃身上,看出她和徐二郎的影子来?
简直神奇。
瑾娘到底身子弱,而小鱼儿刚出生,也不敢让她见太多生人。所以若非是通家之好,女眷就不往里边领了,这样不仅瑾娘可以休息下,连小鱼儿都可以安生的睡会儿。
吵吵闹闹的一天就过去了,很快到了隔日,这日晨起徐二郎赶在天亮前就出发去京都了。
春闱在二月初,他在路上赶路最少需要半个月时间。若是身体有个不适,那更耽搁事儿,所以还是要及早过去。安顿好了,把身体养好了,同时适应了京都的气候,摸准了主考官的脾气秉性,才好下场。
徐二郎出发后瑾娘怏怏不乐了半天,很快就被小鱼儿吸引了注意力。
小姑娘许是饿了,小脑袋一个劲儿往瑾娘怀中拱,可爱软萌的模样,惹得瑾娘心都软了。
:。:
………………………………
101 进京
一开始怀小鱼儿的时候,瑾娘就曾和徐二郎商量国母乳的事情。
徐二郎不是迂腐的人,也不觉得体面的妇人自己哺乳儿女有什么不对。所以对于瑾娘提议,他是赞成的。
但是想到瑾娘产后不会很快下奶,且晚上白天夜里不消停的喂奶,她身子会很劳累,所以才又找了奶娘来。
瑾娘也是今天早起才下奶的,之前小鱼儿都是吃的奶娘的**。可如今她有初乳了,且小鱼儿也饥饿的一直往她怀里拱,瑾娘就笨拙的解开衣衫,开始喂小鱼儿。
她动作不熟练,还需要奶娘帮着调整姿势,才能让小家伙喝到奶。而因为是初次哺乳,更是初次在外人面前袒露身体,瑾娘非常不自在。
好在小鱼儿如今人小胃口也小,不过吃了片刻就呼呼睡着了,瑾娘这才松了口气,赶紧将衣裳拢上,让奶娘把小鱼儿抱了回去。
小鱼儿睡了,瑾娘也倦意上头,很快也睡了过去。这一觉就睡到午饭时,瑾娘醒来在床上坐了会儿,等缓过神,才吩咐丫头们送吃的过来。
她还是惦记徐二郎,忧心他如今赶路到那里了,午饭吃的好不好,有没有碰到劫匪。
胡思乱想的,饭都没吃好,精神也变得怏怏的。
好在瑾娘自主意识还不错,她很快意识到,自己这样做除了损害身体,一点益处都没有。
月子期间就要少操心,少忧郁,要心情爽朗,能说能笑。同时她也要好吃好睡,将亏损的身体慢慢补过来。
现在想其他都没用,不管她想再多,徐二郎这一路上该遇上的东西和私情还是会遇上,不会因为她的意志而改变。那她还提心吊胆做什么?她还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养闺女,好好调养身体吧。
瑾娘想开了,心情也舒展了,晚上一夜好觉,直接睡到第二天早起。
她是舒服了,徐二郎却感觉浑身不舒坦。
才离家一天,他就觉得处处不自在。脑子里不可控制的想起瑾娘和小鱼儿的模样,他开始想念妻女。
没有瑾娘在身边的日子,他之前秋闱时适应过一段时间,当时就觉得度日如年,如今更觉得如此。
在家时明明瑾娘也没有做什么,可他就觉得什么都自在,可出门在外,才第一天徐二郎已经极力忍耐。
不适应,厌倦,吃的喝的都不和心意,他的心情变得非常不美妙。
也只有想到瑾娘,想到刚出生的小鱼儿时,他冷若冰霜的俊脸上,才会浮现一丝笑意和温柔。
主子兴致不高,心情不好,随行的墨河几人自然不敢说笑,车队的气氛明显凝滞许多。
好在赶了四天路,到了朔州时,见到了久侯他的宿迁和辛魏,徐二郎的脸色才晴转多云,身上的凛然的气势才收敛起来。
宿迁是要和徐二郎一道上京,他和徐二郎一道参加秋闱,也一道中举,不同的是,宿迁底子好,底蕴深厚,对此番春闱有些念想,可徐二郎却非常明确,他此番真就是去见世面,是去陪跑的。
宿迁早先秋闱之后,说上榜的几率在五五之数,因为他科考时身体也不适,感觉还没发挥出平时八成的能力。可即便如此,宿迁也轻松中举了,且排名很靠前,在第八,由此可见,此人真的是积累丰富,有望在春闱中出头了。
至于辛魏,他如今身体已经好转。
不过因为这几天冷的厉害,他出入都穿着厚实的貂裘,整个人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只余下一张脸露在外边。
辛魏虽然中途退出秋闱有些遗憾。可他结识的两个好友都中举了,且排名还都不错,这也是一件让人很欣喜的事情。所以见到这两人,辛魏面上虽有落寞,更多的却是欢悦。
三人见面后自然去酒楼坐了坐,不过鉴于只等徐二郎修整过后,明天他和宿迁就要上京,辛魏也没有灌他们酒喝,只以茶代酒,祝他们两个能旗开得胜。
这一番“敬酒”过后,又说到徐二郎喜得爱女一事。因小鱼儿出生在元宵节,几日内徐二郎就要离去,而几位好友除了郑顺明都离的不近,所以徐二郎便没有特意通知。
王轲那里他没有说,是王轲家境困难,不好再给他增添负担。辛魏和宿迁这里,纯粹是因为不过几日便要亲自见到这两人,当面说总比书信往来有诚意,所以徐二郎才拖到今天说。
而若不是辛魏特意问及此事,徐二郎险些忘记。
辛魏闻言就拍着徐二郎的胳膊说他不仗义,不把他当兄弟看。他把徐二郎好一番埋汰后,就直接解下腰间的玉佩,“送给小侄女做个见面礼。”
这玉佩贵重,可却是辛魏的一番心意,徐二郎点头收下了,又敬了他一杯茶。
宿迁则道,“我身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倒是我书房中收藏这一方水头很好的玉石,是做印鉴的好材料。之后给你拿去,等小侄女大了,有了小字,给刻上去让她使用,也是一桩风雅事情。”
辛魏闻言也点头,“这个好。”
三人说说笑笑的,不自觉天就晚了。又说了几句,便散了。
明天还要起早赶路,今晚上他们也要早些休息,不好虎丘太迟。
翌日辛魏送徐二郎和宿迁离开,站在十里坡外目送着两人的车架没了影,才怅然的回了府里。
辛家大哥见弟弟怅然若失的模样,就拍拍他的肩膀,“不要灰心,再等三年你也能去京城。不过在此之前,咱们还是先到校场去连连身。你这身体太弱了,再不好好练练,就怕你又栽在明年的秋闱上。因为天气原因与仕途一道阔别,你甘心么?”
“不甘心!我跟你去大哥。”
辛魏被辛大哥拐带着去校场习武强身了,此时瑾娘面对着徐母身边的李嬷嬷,有些无语。
“夫人,您看这……”李嬷嬷欲言又止,面上很不好意思。她是真不好意思,毕竟瑾娘还在坐月子,还有一个小姑娘要照应,徐母不帮衬且罢了,这时候偏还给添乱。这要是让外边人知道了,不得说这婆婆行事可恶才怪,可是天可怜见,夫人真没那个心思,她就是觉得,觉得,如今瑾娘掌家,事情要瑾娘吩咐了才好办,所以直接把这事儿交到瑾娘手里了。
瑾娘闻言就道,“行了,这事儿我知道了,稍后就让人去青丘山上,把母亲供奉的那尊金佛再请回来。”
早先徐二郎中举,徐母觉得只是给佛祖磕头致谢这谢礼太浅薄了,所以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给佛祖重塑今身一事上。
徐母既然开口说了此事,无论徐二郎还是瑾娘都不能拒绝,只能真的捐了金子,给佛祖贴了一层金箔。
那佛祖就供奉在青丘山无音寺主殿中,当时是和人家主持说好的,之后你尊佛就是寺庙的了,谁能想到徐母如今又异想天开想把贴了金箔的佛祖请回来?
这是简简单单的请个佛祖回家那么简单的事情么?这事儿不和人家无音寺好好沟通,人家会乐意?
这可真是得罪人的事儿,可徐母既然吩咐了,还不好不做。
瑾娘想了又想,就让人出去喊了徐翀过来。
她如今在坐月子,也没有让徐翀进里间,就在拐角的地方放了个屏风,让徐翀在屏风后边和她说话。
瑾娘将徐母交代的事情转述给徐翀,末了说,“我觉得这事儿下人不好出面,还得你过去一趟。母亲为二郎科举操碎了心,这佛祖是必定要请回来,让她老人家安心的。可也得罪人……这样,你去时带一千两银子,就或给寺庙捐的香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