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到这个份上,段秀实也知道五千人只怕是他能够得到的最大兵力了,他只能咬牙答应:“好,五千就五千,请大人下令速速准备粮草辎重,等凑足粮草辎重,末将就领兵出发!”
与此同时,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和朝廷派来宣旨的中使太监也赶到了北庭。
恒逻斯城,北庭都护府、节度使府。
赵子良坐着宽大的椅子靠着靠背,端着茶杯一边喝茶,一边笑看大女儿赵雪正在逗弄两个刚满周岁的小弟赵拓和小妹赵雨,赵拓是聂三娘所生,赵雨是陈清莹所生,到现在为止,赵子良一共三儿两女,相比其他官员和将校,子女也算是比较少的,主要是赵子良这么多年常年在外统兵,夫妻间聚少离多。
“哎呀,爹爹、阿娘,小弟又拉粑粑了!”赵雪叫起来。
旁边一个侍女立即上前把赵拓抱去洗屁股,小妹赵雨还在地上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地慢慢学着走路。
“来,雪儿到爹爹这儿来!”赵子良放下茶杯向小赵雪伸手喊道。
赵雪看见,慢慢走过来,院子里众人都盯着她,一颗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赵雪终于走到了赵子良面前,被一把抱住,当即就发出咯咯的笑声。
“好,好啊,会走路了!”院子里众人纷纷高兴地叫起来。
赵子良抱着赵雪亲了两口,胡子扎得赵雪直摆头。
………………………………
第650章 誓师(1)
就在众人在后院逗弄赵雪和赵拓这两个小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王灿急冲冲走了进来,看见众人正高兴,马上停了下来站在了一旁,却急得直转圈。
赵子良看见后对聂三娘和陈清莹说道:“我去前面处理一点公务,你们自己玩!”
“去吧去吧”
赵子良走向王灿走去,王灿立即迎上来抱拳道:“节帅!”
赵子良走到一边停下问道:“何事?”
“朝廷派人送来诏书,应该是让节帅领兵去长安平叛!中使太监就在外堂!”
赵子良手里的情报系统发达,从长安到北庭一路上的驿站或城镇到处都有专人负责情报传递,因此当安禄山叛乱起兵只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传到了北庭,那时赵子良却不能出兵,也没有做好出兵的准备。
赵子良振作精神对王灿道:“摆上香案,去通知府中上下官员将校前来接旨!我去换件衣裳马上就来!”
“诺!”
在节度使府大堂内,赵子良与北庭大都护府、节度使府上下官吏接了圣旨,打发走了宣旨的太监。
走到案桌后坐下,赵子良看着所有官员将校道:“没想到安禄山真的反了,诸位也都听到了圣旨,诸位都说说看法吧!”
有人出声愤然道:“节帅,依下官来看,咱们不要出兵,让他们自己去打叛军!这么多年来以节帅的战功和才能,早就应该位列宰相之位,然而却屡次遭到朝廷猜忌,把节帅一贬再贬,致使哥舒翰、李光弼、安思顺这些小字辈的官位都比节帅要高,现在有人造反,朝廷就想到了节帅,当初他们怎么不想想会有今日?”
台下众官员和将校们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官员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要出兵,不出兵不是抗旨不遵么?
这时一个重量级人物站出来,众人一看,原来是节度判官刘眺,刘眺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却是赵子良的首席幕僚,他站出来拱手道:“节帅,下官有些话说出来可能不好听,不知当不当讲!”
赵子良摆手道:“刘大人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只管说!”
刘眺再次拱了拱手,说道:“以节帅当前的战功,不说当朝无人能及,历代也少有人能与节帅比肩,节帅的功劳太大了,为尊者忌啊!此次若节帅再领兵平叛成功,届时功高盖主,只怕·······”
刘眺的话没有说完,但在场将校们和官员们谁的心里都明白,后面那话肯定是性命难保,功劳大得都盖过了皇帝的风头,威望比皇帝还高,让皇帝如何自处?纵然皇帝心胸宽阔,但臣子们只怕不会这么想,肯定有人进谗言,皇帝又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祸事就来了!
大堂上气氛太过压抑,官员们和将校们都大气不敢出,感觉心头压抑得难受。
赵子良突然捏着拳头捶在案桌上悲戚道:“自古奸臣好当,忠臣难做啊!可我赵子良深受皇恩,身为大唐节镇和子民,难道让我看着安贼祸乱大唐天下吗?大唐王朝衰弱到今日之局面,无论是谁的过错,百姓们何其无辜,总不能让天下黎明百姓来承受这个罪责吧?”
顿时,堂上所有人都纷纷跪倒在地哭着叫喊:“节帅三思!”
堂上官员和将校们此时的内心是复杂的,大多数人希望赵子良班师回朝平叛,但又不希望赵子良被皇帝猜忌,最后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可是赵子良这一去,吉凶难料,所有人的心里都是极其矛盾的。
良久,赵子良冷声道:“诸位都起来吧,不要再劝了,赵某身为大唐臣子,既然皇帝的旨意到了,赵某怎能不奉诏?若如此,赵某与那安贼又有何不同?岑参军,传令泰西都护府都护独孤峻、濛池都护府都护高适、昆陵都护府都护楚歌、漠西军使赵虎、白水军使李晟、大漠军使魏猛、天山军使白孝德、瀚海军使霍堪、独密水军使玄一、药杀水军使仆固怀恩、西林守捉使勃勒罕火速赶来商议出兵平叛事宜!”
岑参含泪拱手答应道:“诺”
赵子良看向郑三道:“郑大人,准备四万大军出征的粮秣军饷辎重!”
“诺!”
天宝十五年三月初八,北庭各军政大员抵达恒逻斯城参加出征平叛军政会议。
赵子良闭目坐在主位上等待众人一一道来,岑参对先后走进来的众将摆摆手,让他们别出声,在左右两侧站好。
》
待人都到齐了,岑参才走到赵子良身边拱手道:“节帅,他们都到了!”
赵子良闻言睁开了眼睛,众人面向赵子良单膝下拜:“参见节帅!”
“免礼!”赵子良抬手,说道:“你们应该都知道了,这次叫你们过来所为何事吧?安禄山造反了,朝廷下旨让本帅出兵平叛。有人劝过我别去,说我的战功太大,如果出兵平叛成功,必然会遭到猜忌,届时只怕身家性命不保!你们这些人当中有人是我的学生,就是我常年跟在我身边,被我提拔起来的,都是亲信之人,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众人互相看了看,一起抱拳齐声道:“我等奉节帅唯命是从!”
赵子良叹道:“你们都是我的亲近之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我肯定不能坐在这里看着大唐天下大乱,被安贼祸害!可我也怕死,我不怕战死沙场,我不怕马革裹尸,我赵某人戎马生涯二十年,历经大小战役数百次,战阵之上从未胆怯过一回,被我杀死的敌人数不胜数,可我害怕被人背后捅刀子,我怕被上位者猜忌,因为危险总是来自身后,我不想像皇甫惟明将军、王忠嗣将军、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得那样窝囊啊······”。
众将互相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王灿抱拳道:“节帅如果不出兵,自然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先出兵,在平叛过程小心谨慎,不被人抓住把柄,若有人想要陷害节帅,我等自然不会答应,我们手握重兵,节帅只要有兵权在手,不公然反叛,朝廷肯定会有所顾忌,不敢随便对节帅下手!”
魏猛出身喝道:“放屁,如果皇帝真的猜忌节帅,想要夺节帅兵权,还需要什么把柄随便捏造一个什么罪名都可以!自古以来功高盖主的功臣名将谁不是死于莫须有的罪名?”
李晟道:“节帅遭到猜忌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问罪,我等这些人自然也没什么好下场,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难道还坐以待毙不成?中原呆不下去,咱们就护着节帅杀回北庭!”
白孝德大声:“没错!咱们手里的家伙可不是烧火棍,咱们也不是软柿子,哪能让他们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如果有人想要动节帅,就得问问我们手里的家伙答不答应!”
玄一大喝道:“附议!”
霍堪道:“附议!”
一时间众将纷纷附议。
赵子良沉默良久,说道:“楚歌、白孝德、李晟、仆固怀恩、岑参你们几个随我出征,其他人留在北庭镇守各地!”
没有被点名的人纷纷请求道:“请让我等也随节帅左右!”
赵子良摆手道:“我明白你们的心情,但是北庭不能无人镇守,如果你们都随我走了,北庭怎么办?所以你们就安心留下,可你们留下的人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如今我北庭有五万精兵和一万驻防军,这次我决定带走三万精兵,抽走一半的人马虽然不至于让北庭空虚,但毕竟兵力少了一半,就怕大食国那边会对我们北庭采取军事行动,不过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如今大食国与西边的弗菻在边境上时有摩擦,双方屯兵边境对峙,只怕也抽不出太多兵力对付我们!除了带走三万精兵之外,我还决定把西突厥各部、处月部、处密部一共带走一万人马,凑足四万人,如此一来西突厥各部、处月部、处密部就算心怀异志,也没有实力动手,你们只要注意粟特各地的昭武九姓诸部,尽管我们对昭武九姓诸部既采用了强有力的镇压和打击,也同样有怀柔政策,但依然有一些人暗地里在反对我们的统治,这是无法避免的!追剿反抗者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不能指望一两年之内就解决这件事情,甚至我们这一辈人一生都不能解决,需要依靠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代!还有,北庭境内各地依然盘踞着不少马匪和山贼,特别是沙漠地带、崇山峻岭之间,这些人躲在其中,我们大军无法深入追剿,而他们又时常出来劫掠商道,对商路的安定破坏很大,你们要加大力度打击马匪和山贼!”
众将互看了看,都点了点头,玄一问道:“节帅走了之后,北庭由谁来主持大局?”
赵子良说道:“政事方面由刘眺大人代理,军事方面由······”。
被留下来的人齐声道:“赵虎将军战功赫赫、武艺高强,我等愿以赵虎将军为主!”
这时李晟皱眉道:“如果赵虎将军主持兵事,那兵马使来瑱将军该如何自处?”
赵子良说道:“这样吧,让来瑱也随我一同出征,来瑱将军以前多次向我提出想要调回长安服侍老父,但都被我拒绝了。这次是一个机会,就让他随我去长安吧!”
………………………………
第652章 誓师(3)
天宝十五年四月上旬,从北庭各地抽调参与平叛的军队陆续赶到恒逻斯河东岸集结扎营,与恒逻斯城隔河相望,在此集结的军队数量达到两万,按照赵子良的计划,一共要出兵四万,其中三万是北庭精锐,另外一万是西突厥各部部落军,在这里集结的两万人马全都是精锐,其中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不过以后行军时,步兵也全部骑马。
剩下的一万精兵和一万部落军会在前往庭州的行军途中各个驻地依次加入战斗序列。
赵子良来到北庭的这些年,每次有战事都会拉上西突厥各部的部落军,在作战过程中,这些部落军每次都有损失,但是每次都有赏赐,蛮族人口虽然越来越少,但因为有丰厚的赏赐因此没有任何怨言,这次赵子良也打算带上一万蛮族部落军,更进一步削弱蛮族实力,实力不足的蛮族就对北庭没有威胁。
除此之外,这次要带走的三万精兵当中有一半是粟特兵,这些粟特兵与汉兵混合在一起训练,每一个汉兵负责带一个粟特兵,经过这些年的操练和教化,几乎所有的粟特兵不但被训练成了精锐,还都会说汉话,熟悉汉俗,这一万粟特兵被抽调出来之后,北庭境内的粟特兵几乎被抽调一空,剩下镇守各地的几乎都是汉兵。
之所以要抽调一万部落军和一万粟特兵加入讨逆军中,赵子良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让他们进入中原作战,通过战争消耗北庭各地土著人口,特别是这些精壮;第二个原因是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用起来省钱,他们军饷和军事装备所消耗的钱财只是汉军的三分之一;第三个原因是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在中原人生地不熟,不容易被朝廷和叛军策反,只有紧跟着他赵子良才有活路,就算他们的统兵将领被策反,只要赵子良现身,这些部落军和粟特兵立马就会倒戈!
出征的这四万人,其中一万是精锐步兵,由五千粟特兵和五千汉兵组成;三万人是骑兵,这三万骑兵当中有五千重甲铁骑、八千弓骑兵,这些全部是由汉军组成,是这次平叛军的主力中的主力,另外一万七千骑当中有一万是蛮族骑兵,另外七千轻骑当中有三千汉军,剩下五千轻骑是粟特兵。为了保持对粟特兵的控制力度,军中基本上都是一个汉兵带一个或两个粟特兵,没有让粟特兵单独形成作战单位的建制,一个伙十一个兵当中,至少有四个汉兵,伙长都是汉人。虽然有歧视的嫌疑,但现阶段只能如此。
四月初八上午,赵子良召集北庭军政大员议事,决定最后的出征和留守安排,由王灿从情报系统得到的各种情报向赵子良和众军政大员汇报中原战局。
王灿指着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做现场演示报告道:“自去年十二月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斩之后,潼关大军由哥舒翰署理,但哥舒翰因在前往京城朝见的路上经过土门军时中风患病,不得不带病上阵统兵,哥舒翰重病不能亲自署理军务,只能把诸事交给御史中丞田良丘打理,田良丘为行军司马,但田良丘为文官,不通兵事,只得让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但这二人不合,又争权,因此潼关二十万大军并不能发挥战力。不过潼关守军虽然暂时没有出战击溃叛军的能力,但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暂时应该不会有事”。
“另外,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后,皇帝任命了原河西节度副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又命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接掌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带五千河西军赴河东赴任,并迅速掌控了河东大部,今年一月,李光弼统兵击败叛军史思明部,攻占了之前被叛军攻占的真定,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老巢范阳之间的交通线路,不过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史思明又集结了数万大军正在与李光弼对峙,双方交战数月,互有胜负!”
“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之后,立即从九原出兵向云中进攻,很快便攻克了静边军。去年十二月,叛军大同军使高秀岩统率两万精兵出云中迎战郭子仪,双方在静边军东部交战数月,郭子仪屡被击败,只得退回静边军,一边固守待援,一边招募士卒做长久打算,从目前的情况来就看,如果把潼关一线战场成为南线战场,把真定一线称为中路战场,把云中一线称为北线战场,我方只在中线战场稍有优势,在南线和北线都处于劣势!”
王灿说到这里,对赵子良和其他将校官员抱拳道
:“节帅,诸位同僚,这就是目前敌我双方的战局失态!”
这时白孝德站出来骂道:“高秀岩这个狗贼,当初他在河西被李林甫的走狗欺负得狼狈不堪,又被逼得丢了军职,如果不是节帅收留他并大力提拔,还教他兵法战阵之术,他又如何会身居高位?如今他倒好,不但不感节帅提携之大恩,反而过来加入安贼叛军与我们为敌!待我遇到他,一定宰了他!”
其他将校和官员听了白孝德的话都纷纷附和,大堂之上顿时骂声一片。赵子良却是很清楚,如今的局势远远比另一个时空中安史之乱初期的局势对大唐王朝更加不利,安禄山因为有高秀岩和张守瑜这两员大将,实力要比原本应有的实力强得多。只因高秀岩和张守瑜都多年跟随赵子良身边,耳目渲染之下,多少学了不少战略战术和行军布阵之法,郭子仪虽然颇有军事才干,却在战术对决上还真不是临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高秀岩的对手,因此被阻挡在静边军寸进不得,还处于劣势防守状态,而张守瑜又驻军在漠北对朔方军虎视眈眈,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郭子仪手里只有一个朔方军,哪里能敌得过高秀岩和张守瑜这两员悍将?能稳住北方的局势就已经很不错了。
赵子良这时举起了手,堂上众将和官员们都停了下来,刚才的谩骂声也不见了。
他问道:“朝中的局势如何?”
王灿道:“叛军如今正在猛攻潼关,在如此局势下,朝中明争暗斗依然不止,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弟,但他在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就向朝廷告发过安禄山可能要谋反,只是当时皇帝没有采信,因而事发之后朝廷没有祸及安思顺,但他仍被调往经京城任户部尚书。哥舒翰因与安思顺有嫌隙,又加之大权在握,所以派人伪造了一份安思顺与安禄山的书信曾送给朝廷,皇帝看见后大怒,下旨处死了安思顺和弟弟安元贞,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岭南!还有,据报杨国忠十分忌惮哥舒翰的权势,哥舒翰也担心杨国忠在背后捅刀子,因此两人互相防备敌视,杨国忠还奏请皇帝允许,亲自招募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又另招募一万兵马屯兵与灞上,由心腹杜乾运统领,看似是为长安做最后一道屏障,实则是防备哥舒翰对他下手,另外杨国忠和太子在朝中政权也不是一日两日,天下共知。目前的形势就是这样!”
赵子良一拳打在案桌上气呼呼大骂:“哥舒翰愚蠢!这种时候还内斗,脑子被驴踢了么?没有大局观的人,怎么能做得统兵大将?简直是误国误民!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其实哥舒翰和安思顺都是当年赵子良主持武举会试时的学生,两人的年纪要比赵子良大得多,只不过赵子良成名早,加之战功赫赫,反而在资历上比他们要高得多,他在这里完全有资格大骂哥舒翰,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
赵子良生了一会儿闷气,问道:“岑参,出征兵马集结得如何了?郑三,粮草辎重准备得如何了?”
两人站了出来,岑参拱手道:“回禀节帅,两万精兵已经全部在河对岸的营地集结,另外两万兵马也已经在前方沿途各个城池和驻地整装待发,只等我大军一到,他们就可以加入行军作战序列!”
赵子良点点头,看向郑三。
郑三拱手回答:“回禀节帅,四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以及可以承担三次大战的军械辎重和价值三千万贯的军费已经全部准备妥当,除去大军原本有的战马之外,下官还另外准备了两万匹战马和一千辆马车备用!我军多是精锐,即便是步军也以骑马行军赶路,以节帅的统兵才能,统领四万大军抵达长安用两个月足够了,尚有一月粮草可用,只不过以后就需要自行筹措粮草军械了”。
赵子良想了想,对郑三说道:“大军粮草辎重之事,本帅还是离不开你,这次你就跟随本帅一起出征吧,照样专司后勤辎重之事!”
郑三答应:“诺!”
赵子良站起来大声道:“传令下去,明日卯时生火造反,辰时誓师拔营出发!留守官员和将校需尽心尽责,不可懈怠!”
众将和官员们纷纷抱拳大声道:“遵命!”
………………………………
第653章 誓师(4)
四月初九黎明时分,恒逻斯河东岸大营内响起了点卯的鼓声,唐军将士们纷纷从营房内钻出来到校场集结,伙夫们开始生火造反。
早操完毕,将士们排队轮流领取早饭和三天的行军干粮,所有人早就知道要出征打仗了,消息灵通的军头和兵士们还得知这次要返回中原平叛。
吃过早饭时已经是辰时,所有兵士和军头们都接到上头传下的命令,打点行装准备远征,只有两刻钟的时间,收拾完毕之后全副武装背着行军毛毯牵着战马在校场集合点名。
辰时三刻,所有人准备完毕,将士们在校场上按照各自的队伍站成一个个方阵,赵子良和北庭大都护府、行营节度使府、三个都护府、各军、城镇主要军政大员全部骑马抵达。
来瑱是此次出征大军的行军司马,他正按剑站在点兵台上,看见赵子良一行文官武将们骑马赶来,便立即走下台迎接,待赵子良下马就上前禀报:“启禀节帅,出征大军先期两万将士已经全部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赵子良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按剑走上点兵台,其他将校官员依次跟上,点兵台上很快站满了人。
赵子良站在点兵台最前面,按剑跨立对来瑱点头道:“开始吧!”
来瑱点头答应,面对台下两万将士大声道:“全体注意——请北庭大都护、行营节度使赵大帅训话!”
“轰”的一声,所有将士立正并把兵器顿在地上。
赵子良上前一步放开嗓门高声道:“将士们,今日我们要出征了,我们这次为何要出征?我们要打谁?你们当中肯定有很多人已经知道了,没错,原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公然反叛我大唐王朝,我们这次出征就是要打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