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请辞返回老家养老去了,这怎么得了?
李嗣业高声道:“好了,诸位静一静,这新来的主帅王承业也不知道怎么样,这仗是打不下去了,我意撤军退到密县静观其变,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校纷纷叫道:“大帅都不干了,我等打个屁啊,不打了,不打了!”
李嗣业早就知道会是这种情况,于是顺水推舟:“好,诸位回去准备一下,我们今夜就启程连夜退到密县!”
………………………………
第729章 夹道送别
六月十一,赵子良派八百里加急给在长安的郑三和岑参分别送去了一封书信,信中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他们留下来继续为北庭军筹措粮草军饷和军械物资,北庭军还要指望他们过日子,同时他还写了几封信让王灿以情报网的渠道分别给北庭留守刘眺、高适、独孤峻等人各送去一封信,说明了大致的情况,让他们看好家,防止屑小趁虚而入。
赵子良也给远在北庭的两位夫人去了信,说明自己现在已经遭到朝廷的猜忌,不能返回北庭,目前局势复杂,他只能返回江陵老家静观其变,让两位夫人带着儿女在北庭不要轻举妄动,他会随时派人送信过去。
处理全部事务之后,六月十一日上午,赵子良携孟夫人在三百亲兵护卫的护送出洛阳城开始南下,赵霆、楚歌、白孝德、李晟等军中大小将校率四万北庭军将士夹道相送,后来除了北庭军之外,其他各军将士也都纷纷前来送别,甚至洛阳周边的百姓们也携家带口前来,送行的人群站在道路两侧,延伸至三十里外。
送行的将校们、兵士们和百姓们一个个都忍不住泪流满面,竭力嘶喊着请求赵子良留下来。在这些送行的人心里认为,如果说当今天下还有谁有能力能够快速靖难平定叛乱,唯赵子良一人而已,这样一个人屡次受到猜忌、陷害、屡次被贬,依然无怨无悔地尽心尽力、尽忠职守,到头来却是这样的下场,这天下还有公道可言吗?难道大唐真的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连这样的忠臣良将都容不下,只能容纳那些奸佞小人,这个朝廷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赵子良头顶束冠,身穿常服、腰间佩刀,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三百护卫护送着孟夫人乘坐的马车和一些行李、细软和粮食。
道路两侧的百姓们和兵将们不断的挥手叫喊着请求赵子良留下,赵子良只能不停地挥着手示意,这时一个老汉冲开维持秩序的兵丁跑到道路中间跪下哭泣道:“大帅留下来吧,中原百姓不能没有您啊,您这一走,叛军再杀过来,我等又将遭到屠戮!”
赵子良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过去把老者搀扶起来,叹道:“老人家,我倒是想留下,但我不能留下来,如今我已无职权,只能回乡种地喽!接替我的新大帅很快就到任了,有他在,必定保百姓们平安,大家都回去吧,不要再送了!”说完对路边两个兵士示意,把这老汉搀扶到路边去了。
赵子良转身上马继续前进,路旁不断有人嚎啕大哭,为赵子良可惜、为自己今后悲惨的命运哭泣,听见这些哭声,赵子良心如刀割,却什么都做不了。
临近中午,总算远离了送别的百姓和兵将们,赵子良也松了一口气,此时一匹快马从后面跑过来,赵子良扭头一看,看见骑马的人竟然是杜甫,于是勒马停下来。
等杜甫起来跑过来,赵子良问道:“杜子美,我从城里出来的时候还以为你至少会作一首送别诗的,却始终不见你来,现在你追上来,是不是已经有所得了?快吟来听听!”
杜甫停下来苦笑道:“赵郡王就不要取笑了,我倒是想作诗一首给郡王送别来着,只不过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跟郡王一起南下算了,送别诗就免了吧!”
赵子良一愣,说道:“你跟我一起南下?我虽然有郡王爵位,但已经无官无职,又不能开府建衙,我可给不了你官做了!”
杜甫毫不在意道:“郡王一家总得吃喝拉撒,这些亲兵护卫也要吃穿用度,郡王应该需要一个人来管管账房什么的吧?这个我做得来!”
赵子良看了看杜甫,问道:“你不是在说笑?”
杜甫道:“郡王认为我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吗?”
赵子良叹道:“我也不知道杜先生是怎么想的,既然杜先生决意要跟我一起南下,我能被先生不弃,也算是荣幸了,好吧,我以每月一百贯的酬劳聘请先生为我处理身边琐碎事务,日后先生要另谋高就,随时都可以离开!”
杜甫笑道:“每月一百贯比一个太守的薪俸都要高,看来我杜子美还是值点钱的,哈哈哈・・・・・・”。
不久,杜甫的家眷坐着一辆马车追了上来,队伍继续南下。
杜甫早就看出来了,这平叛大业没有赵子良根本就玩不转,从荥阳到颍川一线的叛军就多达四十多万,相州及周边地区还有十几万叛军,河北的史思明、蔡希德等人手里还有二十多万人马,这么
算起来叛军总兵力还有七八十万,叛军的势力还有如此庞大,而唐军虽然在战略上处于优势,但是兵力却不到叛军的一半,而且没有了赵子良这种在军中拥有崇高威望的人统帅,各处唐军根本无法凝成一股绳,换了其他人来主持平叛大业,只怕连下面的将校都调动不了,军中尽是一些骄兵悍将,没有一定的能力和本事,这些人根本就不会俯首听命。
杜甫已经想得很清楚了,这年头到处都是战乱,与其带着家眷到处流浪,时时都有危险,还不如跟在赵子良身边安全,日后等平叛的局势越来越恶劣,朝廷迟早还是要重新启用赵子良的,那时依然跟跟在赵子良身边施展自己的才华。
两人骑马在走在最前面,赵子良对李白竟然不给他送行颇为不满,他对杜甫说道:“这个李白也太没人情味了,他这个洛阳县令好歹也是我保举的,如今我辞官不做了,他竟然不来送行,不当人子,真是不当人子啊!”
杜甫却是知道李白的情况,解释道:“这些年李兄一直在忙着安置难民的事情,根本无暇分身,他被手头上的事情耽搁了,无法抽身前来为郡王送行也是正常的。再说,李兄这么多年来一直渴望能做官为百姓、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如今正有这个机会,他岂能不珍惜,据说他现在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
“哦?这么说来倒是我错怪他了!”
下午,赵子良一行人在一个小镇附近生火做饭,从东边一条道路的尽头出现了几十个骑兵,赵子良的护卫们立即翻身上马取出兵器排成军阵进行警戒。
等那些人骑马跑近了,赵子良一看,最前面的一人竟然是李嗣业,便对护卫们摆摆手让他们放松。
李嗣业勒马停下,快步走到赵子良面前下拜道:“大帅,末将来迟了!”
赵子良把李嗣业拉起来走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坐下,正好亲兵们已经把饭菜弄熟了,赵子良便招呼李嗣业一起用膳,让人拿来一壶酒,与李嗣业对饮。
赵子良问道:“你不是在领兵进攻新郑吗?怎么会有空来见我?”
李嗣业喝了一口气叹道:“前天末将正带兵攻打新郑,楚歌他们派人送来消息说朝廷夺了大帅的兵权,大帅已经上表辞去官职准备返乡,军中将士们听闻这个消息,士气当场大跌,大部分将校丢下兵器准备离开队伍还乡,这仗没办法打下去了,末将只能下令撤兵到密县,并极力约束将士才避免全军解散的局面!”
赵子良想了想对李嗣业说道:“军队不能乱,任何时候军队都不能乱,你回去告诉将士们,就说我说的,不能因为我走了,将士们都不干了,那谁来保护百姓们呢?既然你们已经撤到了密县,就先休整一段时间,接替我的王承业很快就会上任,接下来就看他怎么部署吧!”
赵子良跟李嗣业聊了一阵就把他送走了,吃完饭后队伍继续南下。
六月十四,赵子良一行人抵达汝州,鲁炅、王思礼等人得到消息出城迎接并备了薄酒招待。酒席间,鲁炅、王思礼等人对赵子良离去之后的平叛大业抱着颇为悲观的态度,大家的情绪都不高。
赵子良只能劝慰他们,让他们服从新任元帅的调度,积极参加作战,争取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此后,赵子良一行人在前往江陵的途中谢绝所有官吏们迎接,遇到城池也尽量绕过去,除非要进行物资补给才进城。
六月十五,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大朝会进行到一半,一个鸿翎信使穿过重重宫殿一路快跑着举着一封奏折跑进了含元殿,对着宝座上的玄宗禀报道:“陛下,江陵郡王赵子良派人送来奏章!”
玄宗和大臣们都为之一愣,不是马上要来长安了吗?怎么这个时候还派人来送来奏章?
玄宗定了定神,对高力士摆手道:“念念!看赵子良说些什么!”
“诺!”高力士走下台阶接过鸿翎信使手中的奏章打开一看,随之愕然。
玄宗看见高力士的表情,问道:“怎么回事?赵子良说什么?”
高力士回过神来道:“陛下,赵子良上表请辞一切官职,如今已经携妻妾回乡了!”
“什么?”
………………………………
第730章 吵成一团
整个含元殿内此时安静下来,数百名朝廷大员没有一个人大声出气,所有人都明白赵子良这么做除了担心遭遇像皇甫惟明、王忠嗣等这些人一样的下场,索性辞去了所有官职之外,还要一个原因只怕是已经心灰意冷,三番五次受到不公正待遇,屡次遭贬,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打击?这下好了,人家不玩了,让你们自己去玩!
大殿上安静了一阵,但很快就如同菜市场一般,数百名官员叽叽喳喳开始议论起来。
这是宰相崔圆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赵子良太放肆了,陛下的旨意是让他回长安主持吐蕃之事,他不但不奉诏,反而还辞去官职,甩脸色给陛下和朝廷,如此狂妄如何得了?请陛下下旨治赵子良大不敬之罪!”
宰相张镐站出来说道:“崔大人,你这理由有些牵强了,如今赵子良辞去一切官职,无官职在身就没有不奉诏的说法,那又何谈大不敬之罪呢?除非现在陛下重新下诏给他任命官职,只不过他愿不愿接受就难说了,人家不愿意当官,你总不能去强迫他当官吧?”
崔圆怒气冲冲道:“照你这么说,难道朝廷还拿他没办法了?任由他这么猖狂、肆无忌惮喽?”
宰相房琯站出来道:“崔大人,你这话说得有些重了吧?人家不愿意的当官就是猖狂、肆无忌惮?你这是什么逻辑?不要总是往别人头顶上扣帽子!还有,如今安庆绪手里还有七八十万叛军,这些人正对朝廷的统治虎视眈眈!你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能领兵打仗的人呢?如今他愿意交出兵权,这对于你们这些人来说就应该谢天谢地了,让他回家休息休息为什么就不行呢,为什么要赶尽杀绝呢?难道你非要逼反了赵子良才甘心?”
崔圆听了这话顿时大叫:“你放屁,我什么时候要逼反赵子良了?你简直胡说八道!陛下啊,微臣都是为了朝廷着想啊,绝没有个人私心啊!”
玄宗对于赵子良辞职一事本就已经很是震惊了,现在这些大臣们吵成一团,更让他心烦意乱,当场就一拍御案起身大怒道:“够了,今日就到这里,退朝!”
大殿顿时为之一静,大臣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玄宗皇帝怒气冲冲拂袖而去的模样,都猜到赵子良辞职离去的事情对玄宗打击很大。
赵子良既然愿意交出兵权,却不愿来长安,宁愿辞职返乡种田,这是为什么?只要不是傻子都猜得出来,赵子良在担心自己遭到迫害,他已经对朝廷和皇帝产生了不信任感,如果是一般人,皇帝和朝廷对此肯定是无所谓,但是赵子良不是其他人,他的份量太重了,军方最高将领都对皇帝和朝廷失去了信任,那么下面的将校和军队呢?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想到这里都感觉不寒而栗!
玄宗感觉极为失落,他一路心乱如麻地走进御花园,在一座凉亭内坐下一动也不动,太监和宫女们只能给他不停地扇着扇子。
杨玉环很快从太监们的嘴里得知皇帝的心情很不好,急忙赶了过来。
“三郎,你怎么啦?出了何事?”
玄宗回过神来道:“赵子良上书请辞回乡了!”
“哦······什么?请辞回乡?什么意思?他不是在洛阳领兵平叛吗?怎么好端端的请辞回乡?三郎,这到底怎么回事?”
玄宗叹道:“十几天前,朝臣们认为如今平叛大局已定,叛军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恰巧如今吐蕃与我大唐在边境通商贸易之事的谈判陷入了僵局,韦见素、崔圆、崔涣和苗晋卿等宰相就建议把赵卿调回来主持吐蕃之事,让王承业代替他指挥大军继续平叛,朕也考虑他手里的兵权过大,当然朕是相信他的忠诚的,但难保他不被部下怂恿和胁迫,所以朕也是为了保护他才同意了韦见素和崔圆等人的提议给赵子良下了诏谕,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哎······”
杨玉环有些生气,说道:“三郎,你是皇帝啊,你不能全听那些大臣们的,他们都是有各自的政治利益,谁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你下这圣旨是一番好意,但是你想过赵子良心里会怎么想吗?你前面杀了么多忠臣良将,他担心到了长安重蹈那些人的覆辙也是情理之中的!”
玄宗仿佛一下子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他现在才知道不被人信任的感觉竟然是如此的糟糕透顶。
“哎·
·····难道朕真的这么可怕吗?”
思索良久,玄宗招来待诏翰林,下旨给赵子良,为奖励他的功勋,赐给他一千户食邑、良田三千亩、黄金一千两、绫罗绸缎两百匹、东珠一斗、翡翠玉器一箱,同时下旨给江陵郡守,拨付钱款给赵子良建造江陵郡王府,以表示他并非是刻薄寡恩。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再是后悔也没有用,玄宗只能期望王承业上任之后能打几场漂亮的仗,证明他的决定没有错,否则的话,局面只怕会难以收拾。不过王承业刚刚上任,想要对叛军主动发起攻击还不行。
七月底,赵子良一行人回到江陵老家桑树村,却没想到村子旁边正在大兴土木,找村民一问,才知道这是江陵郡守府派人在这里修建郡王府,原来朝廷派人送来的圣旨先一步送到了江陵郡守府。
原来的砖瓦房屋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就垮塌而不能住人了,赵子良只能让亲兵们把垮塌的房屋清理一遍,在旁边暂时搭建一些帐篷作为临时住所。
鉴于孟夫人已经有了八九个月的身孕,不能睡在地上,只能暂时住在马车上,但也不能一直住马车,于是赵子良让亲兵们购买木料、请来周边几个村子的木匠和泥瓦匠们立即在原来房屋地基上建造一些小木屋,在郡王府还没有建成之前就住在这些小木屋之中。
由于有亲兵们帮忙,加上有木匠和泥瓦匠,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只用了十来天就建成了,这个四合院全部是用木料建成,屋顶盖上木板、铺上一层油布之后再盖上红瓦,用木板做成的双层墙壁被刷上了桐油进行防雨防风,成本虽然大了一些,但这种木制建筑美观大方,也耐用,关键是建造速度快。
只晒了几天,刷上的桐油很快就干了,赵子良当即让所有人都搬进去住,这个大四合院有一百多个房间,有三进院子,赵子良和孟夫人以及一些女婢住在第三进院子,亲兵们和杜甫住在前面两进院子,护卫长努尔负责安全。
这些天以来,江陵郡守姚知远三番五次亲自过来请赵子良进城赴宴,赵子良都以要建房为推脱,拒绝了对方的宴请,他是回来种田养老的,不想跟这些地方官牵扯不清,最后被烦得没办法了,只好去了一次。
“来来来,郡王爷,下官敬你一杯!”
郡守姚知远干了一杯,对赵子良说道:“郡王爷,朝廷的事情下官也略有耳闻,这也不怪郡王爷一气之下辞官不做了,换做是下官,下官只怕也早就撂挑子不干了,憋屈啊!郡王爷是我们江陵人氏,曾几何时郡王爷一人身负天下兴亡之重任,这是何等气魄?这次王爷能荣归故里,我们江陵所有百姓们都很高兴,有王爷在江陵地面上,一些屑小、盗匪、叛军都不敢在这里放肆了!”
姚知远很会说话,最起码赵子良听着很舒服,当即和他碰了一杯,说道:“我赵某这次回乡只怕要常住了,日后肯定还有许多时候需要父母官多多照应!”
姚知远连忙道:“郡王爷言重了,这事好说,只要我姚知远还在这里做官,郡王爷有什么事情只管说!”
说到这里,姚知远斥退左右,对赵子良低声道:“郡王爷,别的我姚某不知道,但我知道王承业这个原来的羽林大将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仗,听说叛军进长安的时候他还差点被俘,带着他的人马逃到了凤翔才躲过了一劫,这样人去当统兵主帅?说实话下官对他不太抱有希望,这人能守住郡王爷先前的成果就很不错了,下官推断,如果王承业对不了叛军,弄得局面难以收拾,朝廷只怕还要启用郡王爷的!”
赵子良笑了笑说道:“这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对了,姚大人,朝廷如果有什么消息,麻烦姚大人派人说一声,或是有什么邸报,也请派人送来一份,你看如何?”
“这事好说!”姚知远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不如郡王爷派一个亲兵过来在郡守府兼职做一个捕快小头目,如果有什么消息,郡王爷也可以随时得知,邸报什么的,下官会派人抄录好之后立即送给郡王爷!”
赵子良很高兴地答应:“好,就这么定了!”
这次返乡,王灿也跟着一起来了,其实赵子良并不缺乏得知消息的渠道,不过官府渠道有其特殊之处,可以随时调动沿途驿站的资源,即便是在酷暑和严寒的冬日,消息都可以很快送到。
………………………………
第732章 一级戒备
赵子良丢下昏迷的小翠,对跪在地上的王灿摆手道:“起来吧,这事也怪不得你,不过你们的警惕性是比从前下降了不少!”
“谢王爷不罪之恩!”王灿战战兢兢站了起来。
亲兵护卫们反应很快,这边赵子良刚刚制服刺客,护卫长努尔就带着几十个亲兵从前院快速跑了过来。
看见赵子良胸口的血迹和地上的小翠以及她手上的匕首,努尔等人当即下拜:“属下等护卫不力,让王爷受伤,请王爷降罪!”
赵子良此时用一块毛巾叠成方块按在伤口处,此时他手指上的扳指已经流出一股清凉之气抵达伤口处,伤口开始慢慢愈合,他又从旁边一个护卫的手里接过长纱布把胸前伤口包裹起来。
处理完伤口之后,赵子良摆手对众人道:“都起来吧,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倒是好奇,这明明是小翠本人,然而她的声音却不对,难道她脸上带了什么面具不成?”
王灿立即让人上前把这刺客小翠捆绑起来,为了防止她逃脱,把她全身上下捆成了粽子一般,然后在她脸上仔细查看,发现她的脸腮处有异常,伸手一摸,竟然摸起一块皮,慢慢把这块皮揭下来,一张完整的面具出现在他的手上,而此时这个刺客才显露真面目,这身材娇小的刺客竟然是一个男人!
王灿提着面具起身对赵子良道:“王爷,这是人皮面具,这张面具与小翠几乎一模一样,如果末将猜测的不错,此时小翠只怕已经遭遇到了不测!”
赵子良立即喊道:“来人,去把小翠找来,如果府里找不到,就去问夫人,看小翠去哪儿了!”
“诺!”
杜甫这时说道:“王爷,幸亏刺客的目标是王爷,如果他要对夫人或小公子不利,只怕后果不堪设想!这人皮面具竟然做得如此神似,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简直堪称奇迹!”
赵子良听杜甫这么一说,想到孟夫人和儿子赵楚可没有他这种本事,如果刺客的目标是他们,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想想就额头上直冒冷汗。
赵子良对努尔吩咐道:“先把这刺客关起来,严加看管!你们几个、还有所有护卫中队长以及大队长都跟我来!”
“诺!”
刺客被带走关起来了,努尔、王灿、杜甫等人已经三个亲兵大队长、六个中队长都跟着赵子良来到了书房。
书房不大,十几个人挤进来显得有些拥挤,赵子良坐在椅子上对众人说道:“刚才的事情诸位都看见了,有人已经开始对我下手,府中上下任何人都处在危险当中,刚才王灿也说最近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抓到的这名刺客有可能就是这其中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加安全警戒级别!首先要在村口和村尾安排人员日夜站岗,禁止陌生人进入,如果是走亲访友的,要让他们登记姓名、住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