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赵子良对众人又道:“我考虑了一下,以前元帅的各部门组成并不规范,分工也不明确,我决定对元帅府各办事机构进行全面改组,以适应指挥和战争的需要。新的元帅府分为几个司,它们分别是:作战司、军情司、总务司、军将司、辎重战马司、军械装备司、军法军纪司、战俘司、兵员作训司、战功战损统计司、抚恤司!”
岑参问道:“大帅,不知这些司都有何种职能?”
赵子良介绍道:“这些司分属两个部统辖,分别是作战部和后勤部,作战部下辖作战司、军情司、军将司、军法军纪司、战俘司、兵员作训司、战功战损统计司;而后勤部下辖总务司、辎重战马司、军械装备司和抚恤司。作战部由我亲自来管,作战司就是专司指挥作战,司长为岑参;军情司就是负责收集敌军军情,司长是为王灿;军法军纪司就不用说了,司长为龚仁;战俘司就是专门看管处置战俘的,司长皇甫宪!”
这时一各三十余岁的壮汉身披甲胄从旁边小房走出来向众人抱拳行礼道:“皇甫宪拜见大帅和诸位大人!”
赵子良指着皇甫宪向众人介绍道:“此乃当年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鸿胪卿皇甫惟明将军之子皇甫宪将军,皇甫将军有乃父之风,日后诸位要多加帮衬!”
众人纷纷起身向皇甫宪回礼,一阵寒暄过后才停下来。
赵子良继续道:“兵员作训司主要负责招募、操练新兵,由陈青负责!战功战损统计司由王振大人负责!请王振大人!”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文士从旁边的小房内走出来向众人拱手弯腰行礼:“王振见过大帅和诸位将军大人!”
赵子良介绍道:“此乃王忠嗣将军之子,日后负责战功战损统计司,王大人虽年轻,但有才干、又没有其他年轻人的虚浮,是可以任事之人,诸位日后要多加帮衬一二!”
众将校官吏们都愣了愣,随即又都纷纷起来打招呼,众人都很纳闷,皇甫惟明和王忠嗣都是被皇帝整下来的,朝廷各衙门和地方官府都不敢用他们的子嗣,没想到赵子良竟然把他们找来出任重要职务,难道不怕再引起朝臣攻讦?
赵子良又继续说道:“后勤部由郑三主管,直接对我负责!总务司由王维大人负责,战马辎重司司长由郑三兼任,军械装备司以前一直是由岑参负责的,但岑参要负责作战司,因此由负责毕思琛负责,请毕将军!”
毕思琛颇有些不好意思从小房里走出来向赵子良抱拳弯腰行礼:“参见大帅和各位达人!”
毕思琛自从率部投降之后就被玄宗找回长安任职,赵子良在任时,他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但赵子良愤而辞职走人之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这赵子良再次被启用,感觉有些愧对毕思琛,毕竟毕思琛是他力主招降的,现在毕思琛在长安的日子过得那么惨,他心里也过不去,因此把他招来在元帅府做事,让他负责军械装备司。
赵子良说道:“相信诸位都知道他吧,有人可能没见过,但应该都听过,毕将军虽然以前失足进了敌营,但如今能够痛改前非也是浪子回头,众位切不可区别对待,毕将军此前久在长安任职,对长安的官场比较熟悉,我这次让他代替岑参负责军械装备的筹集也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还有最后一个司,抚恤司,我考虑让杜甫来管这个司,他的官职不高,做事的时间也不长,但他有一颗慈悲之心,把抚恤司交给他我是放心的,各司下属的官吏需要你们自己去找,有些已经有现成的官吏,但有些一个都没有,需要你们自行招募,不过每一个进元帅府任职之人都会被调查底细,防止奸细混入,所以你们招募人员时最好考察清楚对方的人品和才能!”
众官员将领们纷纷答应:“谨遵大帅之命!”
其他人都去忙公事去了,赵子良把王灿、皇甫宪、毕思琛和王振等单独留下来说事,他对王灿说道:“军情司除了对外探查敌军敌情之外,还要成立一个衙门对我们内部清查奸细,军中和元帅府都可以进行调查,如果有发现,不管细作是哪方面的,都不用顾忌,不但要揪出这些奸细,还要顺藤摸瓜,打掉他们的细作网!”
王灿抱拳道:“末将明白!”
赵子良又对皇甫宪和王振说道:“三位新来,对元帅府的人事和自己职责上的事情还不是很熟悉,一定要跟同僚处理好关系,努力适应这
里,尽快进入状态做事!”
“是,大帅!”
皇甫宪对赵子良说道:“大帅,我这个俘虏司要看押、看管俘虏,手中没兵没将不行啊,大帅是不是抽调一些兵将给末将?”
赵子良道:“这个不着急,你的俘虏司还没有组建起来,再说现在也没有俘虏给你,等打仗之后有了俘虏,会派专门的将校和兵马归你管辖和看押俘虏!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尽快把俘虏司的架子搭起来!”
皇甫宪抱拳道:“末将遵命!”
十一月十六,赵子良带着骑兵和几个元帅府的官吏前往函谷关巡视各军,各军将领纷纷出迎。
十几万兵马把函谷关和附近的新安驿急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军营军帐,好在各军在布置军营和管理上比较到位,尽管人数众多,但没有脏乱差的现象。
赵子良率先视察了四万北庭军主力,楚歌、白孝德、李晟、赵霆等人大将都在北庭军中任职并统兵,其中赵霆和李晟还各领一万中原军,李嗣业一人领五万中原军。
赵子良站在高台上看着排着整齐方阵、站得密密麻麻的北庭军将士高声道:“将士们好!”
数万将士齐声高呼:“大帅好!”
“咱们退到这里已经一年了,不能再退了,叛军在函谷关外耀武扬威,视你们如无物,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
赵子良继续道:“看得出来,这一年来你们没打仗,操练也少了,军纪也松懈了,这可不行,想要打胜仗,就必须要有超强的战力,想要超强的战力就必须要严格操练和严格遵守军纪,否则你们就会打败仗,你们就会死,拿不到军饷和赏赐,你们拿什么养活家人?从明日起,按照从前的日常操练进行,军纪也要进行整肃,因为我不想你们死在敌人的刀下、更不想你们死在自己人的刀下!你们还是悍勇无敌的北庭军将士吗?”
“是、是、是・・・・・・”
“那就严格执行我的命令!”
“是、是、是!”
接下来,赵子良又视察了七万中原军,当场宣布要把这七万人并入北庭军序列,日后所有人都是北庭军的一员,军饷待遇都与原北庭军将士相同,这让将士们士气大振。
巡视过后,赵子良在新安驿内召集诸将议事,让书记官杜甫把整编和整训计划分发给众将,“这是新的整编和整训计划,诸位看看,有什么意见可以提!”
众将纷纷打开公文,有人不识字,杜甫就拿着一封整编计划在一旁念,众人一边看一边听。
等杜甫念完之后,赵子良问道:“大致的整编计划就是这样,细节方面陈青会给你们详细解说,诸位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提出来,事后如果发现问题,也可以提,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会做更正和调整!”
众将看完整编计划书之后开始议论起来,李晟问道:“大帅,编制中有一个游骑军,都是有轻骑组成,北庭军有两万轻骑,再加上赵霆将军麾下的一万中原军骑兵,一共有三万轻骑,这个游骑军的兵力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赵子良点点头说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跟元帅府的官吏幕僚们商议过,决定在前后左右中这五个军之中增加骑兵数量,每个军单独设一个骑兵部,每部骑兵大约有两千到三千骑,等分配完这五个军,剩下的轻骑其中一万编入游骑军,专门用于大规模骑兵集团作战,剩下的轻骑充作我的帅府护军,弓骑兵用于组建弓骑军、重骑兵用于组建重骑军、陌刀队用于组建陌刀军!”
接下来,赵子良开始任命各军军使、副军使人选,楚歌被任命为前军军使、李嗣业被任命为中军军使、李晟被任命为左军军使、白孝德被任命为右军军使、赵霆被任命为后军军使,副使、部将、副将、都尉等人选也被一一任命,营级和营级以上编制很快被大体确定下来,十个军也全部划分完毕,这十一万人全部被划分到十个军的编制当中。
赵子良接着说道:“大致的编制就是如此,我给你们五天时间把营级以下的编制确定下来并报上各级编制的长官人员名单,北庭军军府和元帅府都要进行备案,方便发放军饷、军械装备和抚恤,各军也要尽快把士兵名册进行重新整理上报,十天之内完成!再接下来就是要利用这几个月的冬天进行整训,明年开春就出关主动出击!”
众将轰然答应:“诺!”
………………………………
第740章 会见诸边镇
天宝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接到命令的唐军各地领兵主将纷纷赶到了陕郡参加军事战略部署会议,其中就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单于副都护张守瑜、淮南节度使来瑱、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西节度使王难得、潞沁节度使王思礼、河南节度使李袛等人。
李奂、许叔冀、董秦、季广琛、王思礼、王难得等人是最先赶到的,他们在十一月二十八就赶到了。
元帅府的人把他们安排在陕郡城内的一家客栈之内,为了举行这次军事会议,元帅府还专门包下了这座客栈,同时派兵在城内戒严,白天和野外都随时有兵丁在大街小巷巡逻。
接待和安排各节度使食宿的是元帅府总务司司长王维,王维这人虽然有些淡泊名利,但做事还是很认真并有责任感的,他来向赵子良报告:“启禀大帅,李奂、许叔冀、董秦、季广琛、王思礼、王难得等人已经先行抵达,下官已经把他们接入城内的悦来客栈入住,食宿都安排在那儿,安全方面是由少将军负责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他们跟下官提起,想在正是召开军事战略会议之前跟大帅见一面,大帅您看?”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晚上你带他们来元帅府,我见见他们!等所有人都到齐了之后,在十二月三十这天晚上,统一安排一个接风酒宴,到时候我会出席!”
“明白!”
王维刚走,王灿就走进来向赵子良报告:“大帅,刺杀案已经告破了,天香楼已经被连根拔起,楼主无垠子也被擒获。据我们查实,这个无垠子乃是当年李林甫府上豢养的刺客头领,真名叫吴贵。李林甫还没死之前,此人就离开了李府而流落江湖。根据无垠子手下负责接单的知客供状,出重金请天香楼派杀手刺杀大帅的是安庆绪手下重臣严庄!”
赵子良冷笑道:“哼,看来这天下想让我死的人还真不少,朝廷中有人想我死,叛军那边也有大把人想让我死,我还就偏偏要活得好好的!”
王灿问道:“无垠子和他手下的那批被抓的刺客怎么处理?”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把他们交给虎牙军统领玄十八,这些人身上的一些技艺虽然歹毒,但用在正途上却有很大益处!无垠子这些人学得一身本事也不容易,你告诉他们,我并非是要赶尽杀绝,如果他们能留在虎牙军内传授武功和技艺,我可以让他们颐养天年!”
“明白了!”王灿抱拳退了下去。
晚上,王维带着李奂、许叔冀、董秦、季广琛、王思礼、王难得等人来到元帅府大堂等待。
不久,赵子良到了,众人连忙起身上前拜见:“大帅!”
赵子良摆手笑道:“不必拘礼,来,都坐!”
“谢大帅!”
等众人坐下后,赵子良问道:“诸位军中将士们如何?”
众人一阵黯然,许叔冀抱拳叹道:“大帅,自从今年七月我军在相州之战中吃了败仗之后,兵力损失严重、粮草辎重也在战斗中损失殆尽,如今我部只有不到三千人马,吃了上顿还不知道下顿怎么解决!”
许叔冀说得有些夸张了一些,无论怎么说,现在的军队可不比后世那么有军纪,如果没有粮草,上面又不拨付,兵将们很可能去劫掠当地百姓,就算当地百姓们没有吃的,军队也不会没有吃的。
李焕、董秦、季广琛等人也纷纷叫苦不迭,董秦说道:“大帅,如今我们这些人兵少将寡,又缺乏粮草辎重和军械,所以我们想请大帅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我们补充一些兵员、粮草辎重和军械?不然,我们现在根本打不了仗啊!”
赵子良权衡了片刻,,对几人说道:“最近我们招募了一万两千新兵,但还没有安排抄练,这样吧,这一万两千人分给你们四人,每人三千,另外我再让人给你们补充半年的粮草辎重和一批军械!”
虽然只有三千兵丁,这四个节度使还是很高兴,没办法,他们的辖地如今都被叛军盘踞,根本无法进行招募兵员,想要扩充兵力必须要朝廷或赵子良想办法。
“多谢大帅!”四人高兴地抱拳说道。
赵子良摆手道:“先别谢!最近你们的防区那些
地方官吏不断给我送来状子状告你们,说你们纵容兵士劫掠驻地周围的百姓!兵,我可以给;粮草辎重和军械,我也可以给你们!但是如果你们拿了之后还纵容兵士们在驻地周围劫掠、祸害百姓,等到我要行军法、对你们刀斧加身之时,你等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众人听赵子良这么一说,心知不能在赵子良面前耍花样,赵子良给了他们面子,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如果这样他们还那么做,到时候赵子良真追究起来,他还真没脸说赵子良的不是。这人跟人果然不一样,王承业跟赵子良一比,高下立判。赵子良这人天生就是做统帅的料,将校们在他面前不得不服,真是又敬又怕,但是普通兵士在他面前,又觉得他随和可亲,没什么架子,这就是将帅的统兵之道。
于是众人纷纷严肃道:“大帅放心,日后我等必会严肃约束士卒!”
次日,郭子仪、李光弼、来瑱等人纷纷赶到,一起到元帅府拜见了赵子良,赵子良专门抽出时间见了他们一次。
郭子仪和李光弼见到赵子良都很激动,两人与赵子良已经有十多年没见了,这一次见面是极为难得的一次见面。
郭子仪说道:“多年不见大帅,大帅威武更胜从前!”
李光弼道:“这许多年来不曾聆听大帅教诲,实乃憾事也!”
赵子良笑道:“如今尔等都身居节度使高位、已经是封疆大吏、朝廷肱骨之臣,我还有什么教诲你们的?子仪倒是跟了我几年,光弼没在我身边待过,却是王忠嗣将军对你很看重!好了,叙旧的话以后再说,今日你们到来,我却是要了解你们如今的实情,麾下有多少兵马、军械粮草还充足否、战力和士气如何?你们都一个个说说看!”
郭子仪、李光弼和来瑱等人分别把自己的情况都说了一遍。郭子仪的朔方军在后方留守的还有一万五千多人,在河东一带有兵马近三万。
李光弼麾下也有近三万人,但这已经是河东的全部兵力,历次大战损失了不少兵员,而河东之地经常发生战乱,百姓逃难严重,想要征兵比较困难,除非抓壮丁,但是这种事情李光弼又干不出来。
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兵马在战斗力方面都还不错,毕竟久经战事,而且又是在边疆地区的兵员,战斗力比内地都要强横一些,而来瑱的麾下兵马就要差了不少,兵力也只有两万,想要守住淮南等地都有些困难,主动进攻基本上不可能。
赵子良对郭子仪比较了解,郭子仪这个人带兵有他自己的一套,他待部下比较宽厚,部将和兵士们只要不犯死罪,他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经常给将士们发下赏赐,他麾下军队的军纪就不敢恭维了,军中经常有人干些偷鸡摸狗、挖坟盗墓之事,他也当做不知道,久而久之,兵将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再加上他的年纪比一般人都要大,部将们和兵士们也都很尊敬他,作战时只要指挥得当,兵士们打仗都很勇敢,也能卖命!但是他的军队在作战意志方面就不行了,战局一旦出现不利,军队很容易垮。
郭子仪的统兵思想与他本人受到的封疆教育有关,他把军队能否打胜仗的筹码压在他这个最高指挥官和部将们身上,也就是说将帅的能力决定了他这一支军队的能力,重视将校的培养而不重视兵士的战力。
郭子仪跟在赵子良身边的时间不短,却只学了赵子良有些行军作战的战术,没有学习赵子良的治军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赵子良也不能强迫郭子仪学习他那一套。
赵子良是既重视将校的培养,又更注重普通兵士的训练,更注重军队的思想教育,他麾下的将校每一个都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能力,兵士们即便是被打散了,也能很快自行聚拢在一起。
李光弼的治军思想跟郭子仪差不多,但他也同样有自己的一套,郭子仪是老成持重,指挥作战喜欢堂堂正正,而李光弼则是正奇相合,因此从安禄山叛乱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光弼与叛军交手的次数不但比郭子仪要多,而且打的胜仗也多,兵力损失较少。
了解了各人麾下的兵力战力情况之后,赵子良心里有了谱,他想起一事,问李光弼:“哥舒曜到了你那里做得如何?”
李光弼回答道;“哥舒曜不错,他做事很认真,虽然他没有继承哥舒翰的武艺和兵法,但在文职上做的很好,我把后勤方面的事务交给他做,他都安排得很好,我也很放心!”
………………………………
第741章 劝降计
天宝十七年十二初一,赵子良召集各地节度使、边疆大吏们在陕郡元帅府召开全局战略部署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先南后北、先主后次的战略方针。
先南后北就是稳定北方、拖着史思明和蔡希德部,先集中兵力攻打洛阳一线的叛军;先主后次就是先打叛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驻防区域,再打其他零散势力地区,等打掉了安庆绪这个叛军主要人物,其他叛军人物也就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再打就容易得多了。
会议结束之后,各节度使、军政大员们纷纷赶回各自辖区驻地,赵子良把郭子仪、李光弼、张守瑜俩人单独留下来。
赵子良首先向张守瑜询问了漠北的形势,张守瑜说道:“如今中原大乱,我等在漠北得不到朝廷支持和增援,兵力得不到补充,不得不把原本到了年限需要退役的老兵留下继续服役从军,漠北各族见我中原大乱,又有些蠢蠢欲动。另外,我部在兵器、盔甲、弓弩和弓箭这些作战必须的装备上也得不到朝廷的补充和支援,只能自行锻造,但工匠们技艺都不如朝廷这边,锻造出来的兵器杀伤力都小了很多,盔甲防御力也比朝廷制式盔甲不如,弓弩、箭矢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一事,史思明见我军长期占据长城一线的军事关隘可以随时南下对他造成威胁,因此在几个月之前出兵强行攻打,我军因都是骑兵,不善守城,也缺乏守城器械物资,因此长城一线已经被史思明夺回,如今想要南下攻击是史思明的地盘已经不太容易了!”
赵子良听了张守瑜这些微微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就对张守瑜说道:“关于兵器装备和其他作战物质的问题,这样吧,我让尽快筹集两万套,然后派人给你押送过去;长城一线被史思明夺回的事情,我想了想,你和子仪二人应该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子仪可以派一支人马过去,主要是步兵,可以帮你打一些骑兵打不了的仗,例如攻城和守城,子仪你觉得如何?”
郭子仪说道:“属下早就有这种想法和打算,只是担心提出来之后张将军会有其他的想法!”
张守瑜道:“如今叛军猖獗,我等通力合作理所当然,郭大人愿意派人过来协助,我欢迎都来不及,怎么会有其他的想法?”
赵子良这时说道:“那行,此事就这么定,至于如何加强联合和合作,你们两个下去之后自己商量。对于漠北诸部又有些蠢蠢欲动的情况,守瑜啊,我给了你一个建议:要想让漠北诸部没有实力挑衅我大唐就不能让漠北诸部的人口增长过快过多,要定期削减他们的人口、减少他们的牛羊马匹等牲畜,至于如何去实现这一点,这就要靠你自己去想办法了,毕竟是你现在全面主持漠北事务,我只能给一点建议!”
张守瑜抱拳道:“属下明白!”
赵子良又对郭子仪和李光弼说道:“史思明和蔡悉得手里有近三十万兵马,以你们二人如今的兵力要拖住他有些困难,而且你们手里大多是步兵,攻城守城都还不错,但如果在野外与叛军交战,只怕会吃亏,史思明和蔡希德手里有不少骑兵,你们不是对手!”
说完之后,赵子良拿出一封信递给郭子仪说道:“这是我写给高秀岩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