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皇帝举荐自己的亲信太监窦文场为左厢兵马使,就是想用窦文场牵制末将!”
赵子良笑道:“卫将军说出这番话,难道就不怕本王告知俱文珍?”
卫伯玉道:“末将相信大王不是这等人,也不屑做这等事。末将早就不想再助纣为虐,俱文珍等人乃祸国殃民之辈,末将已看清其真面目,若继续跟着他胡闹下去,末将必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赵子良问道:“那你今日到本王这里来是为所为何事?”
卫伯玉起身下拜,说道:“当年自从大王率军离开河西返回西秦,朝廷政治不但没有清明,反而更加浑浊不堪,末将心中的一直坚持的信念就坍塌了,为了获得实力和权势,末将投靠了俱文珍,如今大王回来,大唐就有救了,末将希望能跟随大王再造大唐盛世,请大王收留!”
“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神策军右厢兵马使,怎知本王这次来长安做甚?”
卫伯玉道:“末将虽然位卑官小,但也有消息渠道得知大王这次来长安是自请前来处理当前乱局的”。
赵子良又问:“你就这么相信本王?你就认定了本王能够解决当前乱局?据本王所知,太子李适的势力强大,你为何不投靠他呢?宰相元载权倾朝野,比起当年的李林甫、杨国忠支流也不遑多让,你为何不投靠他们?”
卫伯玉冷笑道:“这帮人谁是真心为国为民?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为了往上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只有大王才真心为天下,否则大王也不会不远万里回长安来淌这蹚浑水!”
赵子良看着卫伯玉,喝了一口茶笑着问道:“你是俱文珍的人,你叫本王如何相信你?”
卫伯玉似乎早有准备,从袖中掏出一卷丝绢双手递上去,“请大王过目!”
一个侍卫从旁边走过来接了丝绢,展开之后铺在赵子良面前的石桌上,赵子良目光略过丝绢,其上面写着一些人的名字。
赵子良看得脸色一连变了几变,扭头问卫伯玉:“这些朝臣当真与各地藩镇有勾结?可有证据?”
“千真万确!”卫伯玉当即说道,却又摇头:“末将没有证据,若是有证据,末将早就拿着证据去找皇帝,升官发财早就不在话下了!”
赵子良起身背着手慢慢走着,思索着,走了几个来回后停下对卫伯玉说道:“你先起来吧,待会你就去宫中见皇帝,向皇帝承认错误,向皇帝请辞回家为母丁忧,同时也要告诉你在神策军的部下,不要再不奉诏。至于你今后的去处,本王会为你安排!”
卫伯玉知道赵子良这么说就是接纳了他,否则赵子良不会说出这番话,他连忙行礼道:“是,末将遵命!”
······
紫宸殿。
太子李适、宰相元载、王缙和大太监俱文珍等人一起走进殿内拜见代宗:“臣等参见陛下!”
代宗摆摆手道:“都起来吧!朕叫你们来还是为了西秦王在朝中的官职一事!他既然来了,朕总得给他一个职位,否则如何叫他尽全力收拾如今这个烂摊子?要知道哥舒曜如今都还被李忠臣围在襄阳城等待朝廷大军救援呢!”
元载拱手行礼说道:“陛下,臣听说西秦王的才干在于统兵作战,既然如此,何不叫他领军去攻打各叛乱的叛军?这就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嘛!”
元载是宰相,主要负责朝廷政务,他当然不想被赵子良夺取手中的权利,因此才说让赵子良去领兵打仗,这是把祸水引到太子李适那一边去,毕竟如今朝廷的机动兵马大部分都在郭子仪手中,而郭子仪又是支持太子李适的,如果让赵子良负责军事方面的事情,那就势必要从郭子仪手中分走兵权,如此一来,太子一系的实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李适也是从小在宫斗中长大的,怎么会不明白元载的险恶用心,他当即反对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妥!虽然说西秦王擅于统兵作战,但他毕竟初来咋到,对我朝各部兵马都不熟悉,现在我朝军队的将军们也不是当年他统帅过的将军了,这些人会不会服从他的调遣真难说,万一又闹出什么兵变出来就难以收拾了!”
李豫听了儿子的话之后心里一哆嗦,他已经被兵变搞怕了,连忙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李适说道:“父皇,儿臣去过西秦,到过西秦不少地方都看过,西秦王不止长于统兵作战,在政务方面,他也是颇为擅长,如今的西秦可比我大唐中原之地富庶得多了,赵子良掌管西秦这才多少年?如果他不擅长政务,又怎能把西秦治理得国富民强?所以儿臣认为应该任命西秦王为当朝宰相,与元相等人一同处理朝中政务!”
李适又把祸水推到了元载这边,元载当然死不松口,一口咬定赵子良都是一国之主了,一个小小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能够满足赵子良的胃口?
………………………………
第985章 大唐摄政王
李豫看着宰相元载和太子李适两人互相想让赵子良分对方的权利,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权利让出来,他一时间也感觉有些头疼。面对赵子良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姑丈,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心烦之际,他不由把目光扫向了站在旁边的太监俱文珍,俱文珍是他最信任的太监。
“俱文珍,你说呢?你认为应该给赵子良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俱文珍其实对此事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他还乐意看到赵子良分走属于天子李适和宰相元载的权利,他是宦官,是没有权利参政的,他现在掌握着神策军,而神策军负责宫禁的安全,他只要掌握着这支力量,皇帝就离不开他,只要圣眷不衰,他就高枕无忧,当然如果能获得政务和军务上的权利,他当然也是欢喜的!如果能够打太子和宰相这两派,他当然也很乐意,于是他说道:“陛下,现如今的局势众所周知,朝中大臣们都已经束手无策了,也只有西秦王有能力拨乱反正,他既然能主动请缨,说明他是有把握的,而且陛下也已经下旨招他来了长安,无论如何,朝廷都应该给他一个能放手施为的官职,而且他身为西秦王,如果给的官职太低,只怕他也不愿意干,奴婢以为,最少也应该给他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现如今国库空虚,刚才太子殿下不是说赵子良善于理政吗?那他肯定也是善于理财的,不如就让他具体管着户部!”
户部是宰相元载的势力范围,除此之外,礼部、刑部、吏部都是元载的势力范围,太子只有兵部和工部以及九卿中的四个,九卿中三个属于宰相派,剩下两个属于宦官派。
太子李适见俱文珍建议让赵子良分走宰相派的权利,他当然不愿意联合宦官派打击宰相派,于是立即落井下石,对李豫说道:“父皇,如今我朝的问题可不仅仅只是国库空虚、户部不作为,朝中和地方官吏贪腐严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视我大唐律法如无物,想要扭转局面,还必须要从吏部和刑部着手,儿臣认为,除了户部之外,不如让赵子良还管着吏部和刑部!”
宰相元载听了李适这番话,脸色当场变绿了,心中大骂:“吗的,太子你这黄口小儿,今日你是真要跟老夫火拼啊?好好好,既然你不仁,就别怪老夫不义!”
元载当即对李豫道:“陛下啊,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不过除了吏部、刑部和户部之外,还应该把兵部交给赵子良去管,大家都知道赵子良是兵事大家,统兵作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兵部可是事关我大唐的安危啊,如果兵部管得好,就能够为大唐练出大量的悍勇军士,把兵部交给赵子良管最合适了!”
元载抱着你不让老子好过,老子也不让你舒坦,你既然要火拼,老子就跟你死磕到底的态度!这让李适当场炸毛,指着元载大骂:“元载你这老东西,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故意要跟本宫过不去?”
这都爆粗口了,俱文珍在旁边看得心花怒放,他还假模假样的上前劝架:“哎呀,太子天下和元相,前往别冲动,君子动口不动手,有话好说嘛,陛下在这里,二位怎么能惊扰圣驾呢?”
俱文珍这番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原本就心情极为烦躁的李豫当场拍着御案,大怒起身呵斥道:“够了,朕找你们来是商议的,不是来让你们动手掐架的!这件事情不必再议了,既然俱文珍说应该把户部交给赵子良管,太子又说应该把吏部和刑部交给赵子良管,元载又说应该把兵部交给赵子良管,那么朕认为不如就直接任命赵子良为丞相,全权处理朝中军政大事,直接对朕负责!你们一干人等都要协助配合他,尽快稳定局面,大唐不能再乱了,再乱下去大唐就完了,朕希望你们都不要让朕失望,此事就这么定了!来人,传旨让赵子良立即进宫见驾!”
“是,陛下!”旁边俱文珍心里喜滋滋地答应后转身走出了紫宸殿。太子李适和元载脸色难看地互相怒目而视,谁也没想到到最后竟然是两败俱伤。
赵子良正在和众臣大将们处理从新京加急送来的奏章,玄九快步走进来禀报道:“禀大王,皇帝派了宫中太监来见大王,人就在门外,是否要请他进来!”
赵子良与众臣大将们互相看了看,说道:“皇帝派人过来只怕是要跟本王商议任职之事!”
说完,赵子良对玄九道:“请他进来吧!”
“是,大王!”
玄九很快带着一个太监走进来,太监笑眯眯向赵子良行礼道:“杂家见过赵国主!”
赵子良惊讶的起身走案桌后走出来道:“哎呀,俱公公怎么亲自过来了?传旨而已,随便派一个小太监过来就是了!”
俱文珍笑道:“如果是别人,杂家当然只要派一个小太监过来就是了,但是您可是西秦国王,杂家不亲自来怎能显出皇帝陛下和朝廷的重视呢?再说,那日与大王在宫中一见,杂家就被大王的风采所折服了,一直想要找机会与大王亲近亲近呢!”
赵子良听了这话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连忙道:“本王也正想抽时间去俱公公的府上拜访一番呢,只是这几天一直没空。对了,公公请坐!来人,上好茶!”
俱文珍笑着婉辞道:“大王就别忙活了,陛下还在宫中等着呢,请大王快快随我去觐见吧!”
“也好!”赵子良答应,当即向众臣大将们交代了一些事项就跟着俱文珍去了皇宫。
跟着俱文珍来到紫宸殿,赵子良就看见太子李适和宰相元载站在一旁,两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大臣,他也没在意,走到大殿中间向代宗抱拳行礼:“臣拜见陛下!”
李豫笑着抬手道:“姑丈不必多礼!今日把你请过来,是朕跟几位爱卿都商议了一下,决定委任你为丞相,全权处理军政事务,只对阵一人负责,太子、元载、王缙、杜鸿渐等人都会协助你,你看如何?”
“丞相?难怪太子和元载二人的脸色这么难看,敢情是这样!”
赵子良心里嘀咕了一句,对李豫说道:“臣多谢陛下委以重任,实不相瞒,臣没想到陛下对臣如此信任,竟然让臣全权处理朝中军阵事务,这让臣觉得可以大展拳脚,又有些惶恐不安,唯恐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啊!不过陛下,陛下既然决定让臣做丞相,还不如让臣做摄政王,臣只对陛下一人负责,这两者的权利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而且丞相的称谓与几位宰相的官职有些重叠,这会让官民百姓们摸不着头脑!”
李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道:”姑丈说得有理,那朕就任命你为大唐摄政王!姑丈心里不必有负担,朕既然让你做摄政王就是充分信任你的才干和忠诚,你就放手去干吧,朕会支持你!”
“臣遵旨!”
李豫又问道:“姑丈啊,你既然做了摄政王,不知你上任之后决定如何着手”。
赵子良对李豫道:“陛下,臣现在向陛下说要当如何如何,保证如何如何,只怕陛下也不会太相信,在场同僚们也会认为臣在说大话,因为臣对朝中的情况和各地藩镇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臣需要时间掌握朝中和各地方藩镇的情况之后才能制定施政举措,陛下放心,大唐还没有那么弱不禁风,这点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李豫听得一愣,但很快对赵子良的回答很满意,大笑道:“好好,姑丈果然不愧是有才干的人,如果是其他人只怕现在就在朕面前夸下海口了,可姑丈却没有,这足以说明姑丈是老成持重之人,朕放心了!对了,朕已经让御膳房中午加几个菜,姑丈留下来陪朕一起吃吧!”
皇帝赏赐御宴对于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臣子是绝对不能推辞,赵子良连忙答应:“是,臣遵旨!”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豫对赵子良推心置腹道:“姑丈啊,你是不知道啊,朕这个皇帝不好当啊,皇祖父和父皇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给朕,朕每日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恐因为自己的错误败坏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你只怕也有所耳闻了,朝中局势负责,那些臣子们只顾争权夺利,却看不到朝廷的危机!就说朕吧,朕已经两次被叛军逼得不得不离开长安逃命,一次逃往陕郡、一次逃往奉天,当年皇祖父和父皇都曾经被叛军追得逃走,我大唐这是怎么了?为何现在人心不古,个个都想着要背叛朕、背叛大唐?”
赵子良说道:“陛下,有异心之人只是少数,这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忠于陛下、忠于大唐的!咱们再说这些起兵反叛的人为什么要反叛吧,首先是他们手里有实力反叛,他们的麾下将校官员都是他们一手提拔的,因此那些人都忠于这些反叛之人,他们既管着军队、又管着政务、还有财权,也就是说他们有兵权、又可以自行任命官员和将校,还有钱,如此一来,他们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些人一旦野心膨胀就一发不可收拾!当年臣就跟两位先帝建议过,不能再分封节度使,节度使可以在边疆地区设立,这是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对周边蛮族采取军事行动。但在关中、中原腹地、江南、蜀地、岭南一带就不能再设节度使了,陛下再看看现在,节度使已经泛滥成灾,起兵反叛的都是节度使,他们有兵有官有钱,想要起兵造反易如反掌啊!”
………………………………
第986章 退居深宫
听着赵子良的分析,李豫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一拍额头道:“对啊,这些年来,每次反叛的都是节度使!姑丈今日不说,朕还真没有注意!没错,这些人的权利太大了,他们又在地方,就算他们暗中蓄养兵马、锻造兵家、圈养战马,朕还真不容易知道!确实如姑丈所说,现在的节度使太多了,他们有兵有钱又可以自行任命官员,他们所在之地就是一个个国中之国啊!”
李豫说着说着,情绪有些激动起来,好似真的发现了大唐之所以变成如今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闷了一口酒之后,李豫拿着筷子对赵子良说:“姑丈,你说得太对了,你接着说,接着说!”
赵子良继续道:“那些人之所以反叛的首要原因是他们有条件之外,还有几个原因:第一,陛下和朝廷颁布的政令触动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要剥夺他们的权利,他们本来就已经野心膨胀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当然臣不是说陛下和朝廷颁布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实力的政令举措不行,大唐想要在陛下手中实现中兴,就必须要施行削藩之策!在臣看来,朝廷对于各地藩镇的态度还是太过纵容和软弱了,如果是臣主政,臣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这些人一次一次的踏破陛下和朝廷的底线,而陛下和朝廷却已经习以为常,长此以往,陛下和朝廷将会逐渐散失威信,陛下和朝廷一旦没有了威信,就等于失去了权利,届时陛下就只有皇帝的名头,而无皇帝的权利,朝廷也会名存实亡,天下四分五裂,大唐也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所以在涉及到皇帝和朝廷权威的事情上,陛下和朝廷绝对不能对任何藩镇力进行妥协!”
“第二,陛下和朝廷有时的赏罚不公也让那些脾气暴躁的藩镇反叛,这种情况是有的,想必陛下也是有所了解的,这一点臣就不举例说明了!”
“第三,陛下和朝廷对一些大将的猜忌也造成某些人的叛乱,就比如仆骨怀恩,可以说仆骨怀恩是完全被朝中大臣逼反的,而当时陛下并未及时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仆骨怀恩对陛下失望了,如果那时陛下能够及时站出来表明立场,仆骨怀恩也不至于被逼上绝路,陛下想想,在安史之乱中,仆骨怀恩一家战死四十六口,家中叔伯兄弟子侄十不存一,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他的三个女儿作为和亲对象嫁给蛮族部落可汗首领,可谓是满门忠烈啊,他这样的人会轻易反叛吗?”
李豫叹道:“是啊,朕在这件事情上反应迟钝了一些!”
反应迟钝了一些?这话说得轻巧,赵子良暗中摇了摇头,一个反应迟钝了一些的说词就害死了一个战功卓著的封疆大吏和名将?
赵子良吃了一口菜,只见李豫停下筷子又说道:“在仆骨怀恩这件事情上,朕有愧啊!姑丈,为什么那些大将手里有了兵权就想着要反叛,朕没有亏待过他们呀,他们为何要这么对朕?姑丈你说,朕现在应该如何是好?”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陛下,大唐落到如今这种局面,归根结底是制度上已经不适合了,必须要施行改革!现在进行改革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条件,这些年来大唐的人口大量向西秦迁移,人口锐减也让土地兼并的压力锐减,现在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官员、地主和士大夫们找不到足够的佃户为他们耕作,大量的田地荒芜,如果这个时候朝廷实施一些政策,既能够解决普通百姓没有土地耕作的问题,又能让那些土地不会荒芜!当然,这只是土地问题,还有工商问题,朝廷对商人采取的养肥了杀猪的政策是绝对不可取的,想要增加税收,绝对不能竭泽而渔!刚才陛下问应该如何是好,臣认为陛下任命臣当任摄政王是最明智的决定,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件,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们对陛下已经很失望了,各地藩镇也对陛下不再像以前那么尊重,所以陛下不能再做错事,如果再做错事,陛下的威信就会全无。而要不做错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事,什么都不管!现在陛下已经委任臣为摄政王,就算再有错,也只是臣一个人的错,与陛下无关,天下百姓、朝廷大臣们和各地藩镇们也都没有理由把罪责怪罪在陛下头上,一切罪责由臣来承担,但若臣能够通过改革改变大唐混乱的局面,让政治清明、让国力恢复、使得大唐中兴,这难道不是陛下有识人之明吗?”
李豫大喜,猛的一拍桌子大笑道:“哈哈哈,姑丈说得太好了!朕听姑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你说得没错,朕现在不能再错下去,再错下去,那些藩镇大将就更有理由反叛了,所以朕不能再管事,朝中文武事就得麻烦姑丈了,只是若出了事,姑丈就得承担全部责任,委屈姑丈了!”
赵子良道:“臣不委屈,如是能改革成功,能让大唐中兴,臣也能成为大唐名臣!”
俱文珍在旁边听得额头上直冒虚汗,有心想要阻止李豫把一切军政大事都交给赵子良、什么事都不管,但赵子良就在这里,现在站出来劝说,无一会往死里得罪赵子良,这位可是不好相与的主儿。
等午膳结束、赵子良离开皇宫之后,俱文珍才有机会跟李豫说话。
“陛下啊,您刚才可真是孟浪了,您怎么能把所有军政大事都交给赵子良,什么事情都不管呢?如此一来,您不就是退居深宫,交出了所有权利了吗?”
李豫不满道:“你刚才没听赵子良说吗?朕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如果继续管事,一旦出了错,那些藩镇大将们就有理由反对朕、就有理由起兵反叛,朕的威望就会消失殆尽,如果朕不管事,让赵子良来说,出了政绩当然是朕有识人之明,功劳少不了朕的,但是如果出错了,都是赵子良一个人的错,这等好事上哪儿去找?”
俱文珍大急,他心知皇帝这是被赵子良给洗脑了,他跳着脚着急地说:“哎呀,我的陛下啊,您这是给赵子良给骗了呀,自古以来有哪位皇帝会主动把权利交给臣下的?赵子良如果大权在握,谁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李豫闻言大怒,拍着桌子大声呵斥:“混账东西!又是权利,你们一个个就知道争权夺利,俱文珍,别以为朕就不知道,你和元载以及朝中大臣们那点破事,整天就为了这点权利斗来斗去,把朕这大好的江山都搞成这样,你们当真以为朕好欺负吗?没有你们,这大唐朝廷就不能转动了吗?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们吗?”
俱文珍大骇,迅速跪倒趴在李豫面前大声求饶:“陛下饶命啊,饶命啊,奴婢这一切都是为了陛下,奴婢忠诚之心天地可鉴啊!”
李豫捏着拳头,恶狠狠地盯着俱文珍,良久才松开拳头,语气缓和:“若不是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