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将军烈内-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俱文珍作为阉党首领,在刚才激烈的斗争中他本来不想插入其中,可赵子良却一连两次把他推到众臣的视线当中,让他不得不说话。

    被赵子良点名询问,俱文珍又不得不说话,可是他的态度又有些犹豫:“这么嘛······”

    赵子良看他迟疑的模样,就知道他又向蒙混过关、含糊其辞,于是敲敲桌子道:“俱公公,本王要提醒你,你是皇帝身边的人,你的态度必须从朝廷利益、从大唐的利益和皇室的利益着想,若你在这种事情上抱着和稀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说无所谓的态度,那你就是给皇帝、给皇室、给整个大唐抹黑,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再说话!”

    俱文珍自认为见识过不少大场面,在皇帝面前他都可以应付自如,但是在赵子良面前,他竟然感觉比站在皇帝面前都惧怕得多,赵子良这放话让他心中直惊呼:“这赵子良好生厉害!”

    赵子良看着俱文珍,朝臣们都看着俱文珍,这让俱文珍浑身不自在,他知道自己不得不站出来表态,“摄政王所言甚是,杂家也认为这个账目必须要查,而且要彻查到底!虽然这些年来战乱不断,但我大唐应该还没有穷到连筹备科考的钱都拿不出来的地步!”

    赵子良笑了,看向元载,问道:“元大人,太子殿下和俱公公都认为要差户部的账目,你认为要不要查?”

    元载脸色变了几变,他不想第一次在朝堂上就跟赵子良闹翻,但他又不能舍弃刘晏这个左膀右臂,如果现在他不救刘晏,宰相派的其他人怎么看他这个首脑人物?心中权衡了一下,元载站出来拱手道:“摄政王,查户部的账目必要有陛下的旨意,当然现在是大王摄政,大王当然有权要求查户部的账目,但是查账一般都是每年年底进行,今日才十月初一,查账太早了一些;其次,户部账目种类繁多、账本堆积图上,需要动用大量的账房人手,短时间之内从哪儿去那么精通算学的人来查账?再次,长安经过两地叛军洗劫,不仅户部,就是其他官署衙门都遭到了洗劫,大量账目在这两次浩劫中被毁坏或遗失,根本无从查起!最后,刘晏怎么说也是户部尚书,是朝廷大员,要查户部的账目,是不是对大臣的不信任?既然不信任,当初为何要任命刘晏为户部尚书呢?”

    赵子良摆手道:“你说了这么多理由就是不赞同查户部的账目喽?”

    元载道:“下官可没有说不赞同,只是查起来的难度太大,而且也没这个必要嘛!”

    “什么没这个必要?太子和俱公公一起其他大臣们都认为很有必要,本王也认为户部是要查一查,连筹备科举会试的钱都拿不出来,这个国库还真能饿死老鼠了?本王还真不相信!这账目必须要查,而且要彻查到底。查账的人手从另外五部衙门和九卿衙门中抽调账房,户部衙门上下人等必须配合调查,把所有账目都拿出来,如果拿不出来,就把各人负责的账目复写出来,各人自己负责的账目,每个人自己总有一些印象吧?今年用的每一笔支出、每一笔收入,一笔一笔的写出来!再说了,不是还有一部总账吗?先查总账,再详细查分账目。至于元大人所说查账是对刘晏大人的不信任,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难道就因为这个就不查账了?查账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日后三省六部和九卿各衙门都要查一查,朝廷为什么要设立御史台?如果完全行人所有大臣们,朝廷就不用设立御史台了,可见并不是所有人的道德品质都是高尚的!御使大夫是谁?”

    无人站出来回应。

    赵子良问道:“御使大夫没来吗?”

    刘晏满头冷汗的站出来拱手道:“下官兼任御使大夫!”

    “哈、哈、哈哈、哈哈哈······”赵子良一通大笑:“本王还想让御史台的御使大夫领衔带队去查户部账目,没想到刘大人竟然身兼御史大夫一职,让你自己去查自己,能查不出来什么?这不是笑话吗?现在御史台管事的御史中丞是谁啊?”

    一个睡眼朦胧的中年官员站出来拱手道:“微臣御史中丞吴损拜见摄政王!”

    赵子良看见吴损,皱眉问道:“吴大人,你还没睡醒吗?”

    吴损道:“摄政王殿下,这大唐根本不需要御史台,不需要御史大夫,更不需要御史中丞,微臣是没事做,所以才天天睡大觉!睡着睡着就怎么也睡不醒,走到哪儿睡到哪儿,没办法啊,您还是把微臣给撤了吧!”

    这话引起了朝堂上许多大臣的呵斥,太子指着吴损道:“吴损,怎么说话的?谁说大唐不需要御史台,不需要御使大夫和御史中丞?”

    吴损冷笑道:“这多年来,各部大臣们都开始代替御史台行使职能了,天天都有朝臣弹劾某某大臣、举报某某大臣图谋不轨,本官倒是想问一问,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不是御史台的职责吗?什么时候轮到其他各部代行御史台职责了?还有,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官员,皇帝和朝廷却任命地方官员、地方节度使、藩镇大将兼任御史中丞,让他们自己查自己、自己弹劾自己?本官就不明白了,既然这些人都可以兼任御史中丞,还需要御史台干什么?”

    赵子良盯着吴损看了一会儿,对众臣说道:“本王怎么觉得吴大人这番话很有道理啊!吴大人,朝臣们、地方官员、地方节度使、藩镇大将们都在行事御史台的职责,难道你们御史台的官员们就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你们不作为才导致皇帝不信任你们,导致朝廷不信任你们呢?”

    吴损大声道:“当然不是,我们御史台从来就没有闲着,我们弹劾纠察的奏章从来就停止过送到皇宫,但是总是被莫名其妙的压下来,送上去的一本本奏章总是没有回应。下官不明白到底是皇帝故意留中不发,还是奏章被中途拦截了!自从刘晏刘大人担任了御使大夫之后,包括下官在内,就再没有谁敢随便弹劾别人了,为什么?用六部长官之一来兼任御史大夫,这不是摆明了不想让御史台干事吗?”

    “有道理啊!”赵子良叹了一句,“本王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蹊跷,这是以前的事情,本王刚刚主掌朝政,也不想去追究从前是谁犯下这等错误。但是现在,刘晏刘大人,你是不是应该把御使大夫的职务交出来?你不能总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啊,别人都憋得要拉到裤裆里了,你既然不拉,是不是把位置腾出来让别人来拉?”

    刘晏脸色有些灰白,当中众臣的面,被赵子良当面责问,他不得不沮丧地说:“臣确实不合适身兼数职,自愿辞去御使大夫一职!”

    “好,看来刘大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懂得顾全大局的!呆会把请辞的奏章递上来”赵子良点点头对刘晏表示了赞赏。

    说完,他看向吴损,问道:“吴大人,你看刘大人自愿辞去了御史大夫的职务!现在御史台由你全权做主了,御史台应该是不是负起责任来,正常行使职能了”。

    吴损说道:“大王,如果御史台的奏章又是石沉大海或是中途被拦截了,臣等岂不是又白忙活一场,这对于御史台的官员们的打击是很大的!”

    赵子良摆手道:“不可能!现在是本王主政,所有奏章都必须要送到摄政王府由本王进行蓝批,本王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奏章送到摄政王府,就不会有留中不发和被中途拦截之事!现在你满意吗?”

    “是!”

    “那好,调查户部账目的事情由御史台负责,由你领头,从御史台抽调其他官员协助办理,查账的账房从其他各部抽调!办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和纪律,摄政王府会派官员督办此案,你们若有徇私枉法之举,督办官员是不会对你们手下留情的!”

    吴损精神大振,之前一脸的睡意瞬间消失全无,他挺起胸膛道:“大王放心,下官一定抽调精干、忠诚可靠的官员下属,从各部抽调的账房也会进行严厉的训诫和监督!”

    赵子良点头道:“好,散朝之后立即进行!你有权从各部自由抽调账房组成查账组,各部官员不得阻拦。刘晏大人,虽然还没有证据表明你涉嫌贪赃枉法,但在御史台查账期间,你暂停户部尚书的职务,呆在家中不得随意外出,就算外出也要向吴损报备。等查账结果出来,若表明你没问题,自然官复原职!你可以放心,若你清正廉明,本王也不会容许别人诬陷你!”


………………………………

第990章 主持朝会(3)

    刘晏就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就被调查,这让其他朝廷大臣们都开始变得警惕,说话时也特别小心谨慎,唯恐被赵子良抓住把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赵子良并非是独断专行,他还征求了太子党和阉党的意见,这两派都表示支持查账,宰相派的人想反对也列举出了诸多理由,但都被一一驳回,因此赵子良并未遭到朝臣们的集体抵制。

    在这件事情上,赵子良不着痕迹的联合了朝中的太子党和阉党一起对宰相派捅了一刀,这一刀的效果如何,就要查账的结果了,查账的结果如何,还要看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吴损是不是给力。

    赵子良对吴损这个人并不了解,但是找官员的麻烦只能由御史台来执行,吴损也是御史台目前唯一能用的人,从他郁郁不得志的情况来看,赵子良相信吴损应该不是这三方势力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混得这么窝囊。

    “好,现在咱们继续刚才李揆大人提出来的科举会试的事情,李揆大人,礼部筹备举办科举会试需要多少钱?”

    李揆站出来拱手道:“初步估计需要五万贯!”

    赵子良皱眉道:“举办一次科举会试需要这么多钱?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李揆开始细数需要支出的开支项目:“修缮贡院的考场大约需要一万两千贯、置办考场座椅和其他器具需要三千贯,派人张贴榜文昭告天下需要五千贯;主考官、各副考官和其他监考官吏都需要发放监考补贴,特别是给主考和几位副主考的阅卷润笔费就需要两万贯!”

    赵子良问道:“张榜昭告天下就不必了,考生们大多都在京城和京城外,派一队衙役敲锣打鼓在城内大街小巷和城外周边村庄转一圈,另外在各城门口张贴榜文告示就行了!开考之期就定在半个月后,若是已经返乡的学子来不及赶过来也不要紧,明年三月再开一次春闱,这个要在榜文上写明!给主考和几个副主考的出场费需要这么多钱吗?”

    李揆纠正道:“大王,是润笔费,不是出场费!这已经形成惯例了!”

    赵子良摆手道:“本王不管是什么费!总之这费用也太高了,他们到底是来监考的还是来搂钱?本王看来,这个惯例就很不好,主考和副主考都由谁当任?要给主考和副主考润笔费的事情是只有官场上知道,还是学子们和民间百姓们都知道?”

    李揆直言不讳的说:“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指定期举行的会试称为常科,皇帝下旨临时举行的称为制科。刚开始时,常科由礼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来改为礼部侍郎主持,而这次已经过了秋闱的时间,如果大王决定开制科,则一般都是由宰相和各部尚书担任!收取润笔费的事情一般只有官场上知道,学子们和百姓们是不知道的!”

    赵子良看了看众臣,目光落在太子身上,问道:“太子殿下,你缺钱吗?”

    李适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在赵子良的目光逼视下说道:“这个怎么说呢,本宫虽然不缺钱花,但也不会嫌钱多!如果钱再多一些,本宫当然欢喜了!”

    “那你可真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这就说明了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如果人人都没有节制的贪婪下去,这天下还能够太平下去吗?太子殿下,你在全天下人当中算是非常非常有钱的了,您都不满足现在的财富,那么其他人呢?那些整天吃糠咽菜的普通百姓该怎么办?他们不是缺钱,而是很缺钱,他们每天都要为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而太子你却无需担心这些!”

    说到这里,赵子良又问元载:“元大人,你缺钱吗?”

    元载要狡诈得多,他说道:“下官不缺钱,够用!”

    赵子良又看向李揆:“李大人,你缺钱吗?”

    李揆回答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臣并不缺钱”。

    接下来赵子良又问了其他一些大臣,基本上都说不缺钱、够用,赵子良心里就不舒服了,敲着桌子问道:“诸位大人们一个个都不缺钱,都说够用,可你为什么在科举会试担任主考和副主考就要收取润笔费呢?这润笔费到底是礼部硬塞给你们的呢,还是你们自己索取的?是不是礼部不给你们润笔费,你们就不当主考和副主考,是不是你们不当主考和副主考,这科举会试就不能进行?”

    众臣被赵子良说得都面红耳赤,各部尚书、宰相们当任副主考和主考收取润笔费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这个惯例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每一次科举会试,他们在当任主考和副主考的时候都会收到礼部送来的润笔费,说实话,他们还真不在乎这点钱,但有人送钱过来,只有傻子才不会收下,反正别人都收,你不收岂不是不合群?

    赵子良指着李揆问道:“李大人,你说,是不是不给润笔费,科举会试就进行不下去?”

    “这个嘛······当然不是,只是这已经形成了惯例!”李揆犹豫了一下说道。

    赵子良冷笑:“惯例?本王看是收钱收习惯了吧?否则怎么会叫惯例呢?据本王所知,以往科举会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由皇帝制定人选,这本来是公务,什么是公务?就是你本来就应该负责的事情,你已经拿了朝廷的薪俸了,可你却还要收钱才去干!既然不是不给润笔费科举会试就不能进行下去,那么李大人,你们礼部今年可不可以不给润笔费?”

    李揆左右看了看,眼睛瞟了宰相元载等人一眼,但却没有从他们脸上发现其他的暗示,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可以!”

    “好!”赵子良点头,对众臣道:“现在是本王摄政,科举会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由本王来指定,这次会试本王会亲自担任主考官,至于两个副考官。太子殿下如果本王制定让当其中一个副主考,你会要收润笔费才肯干吗?”

    李适讪笑道:“既然摄政王都不收润笔费,那本宫怎么能收润笔费呢?”

    “那就这么定了!这次取消润笔费,本王做主考,太子当任其中一个副主考,礼部尚书李揆大人,你当另一个副主考,不过没有润笔费,因为本王没准备让礼部出这笔钱!朝会结束之后,礼部要迅速开始筹备科举会试的事情,半个月后准时开科考试!筹备科举会试的所需费用先欠着,开科会试正式进行之前本王会让户部把三万贯拨付到礼部的账面上,到时候你们再把拖欠的钱还给材料商人和办事的相关公务人员!李揆大人,如果礼部半个月之内没有把这件事情办好,本王就要拿你开刀了!”

    李揆不敢不答应:“是,下官遵命!”

    赵子良对其他人大臣们说道:“本王在这里给诸位敲一个警钟,现在不比从前了,从前皇帝惯着你们,很多朝廷官员占着茅坑不拉屎、办事不尽力不尽心,得过且过,或者怕出错而不作为,本王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种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只要在本王摄政期间,就决不允许朝中有混日子、不作为、懒政的官员存在!御史台的御史们要行动起来,盯着朝中各部官员们和将军们,有这些不正之风的,要敢于大胆弹劾,不要怕,这是你们的本职,你们就是为弹劾不正之风、违法乱纪、执法犯法、为整肃纲纪而存在的,如果你们不敢于弹劾,那么你们还有存在的必须吗?不要辜负你们这个御史的称谓!不要辜负了皇帝、本王和大唐天下百姓赋予你们的责任和使命!”

    御史中丞吴损站出来拱手道:“臣代御史台所有大小官吏向摄政王表态,一定牢记大王训诫!”

    “好!诸位还有其他军政事务要上奏吗?”赵子良看了看众臣问道。

    郭子仪站出来抱拳道:“启禀大王,哥舒曜部被困襄阳已经两月有余,叛军李忠臣部日益猖獗,当务之急要调兵解襄阳之围、平定李忠臣叛乱,臣建议就近调兵,现在距离襄阳最近的是驻扎邓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部,若能调动梁崇义部从邓州南下,襄阳之围必解,待襄阳之围接触之后,再图平定李忠臣之乱。只是朝廷已经送去了诏书,但梁崇义接招之后却毫无动静!”

    赵子良问道:“这个梁崇义是谁?本王怎么从未听说过?”

    郭子仪说道:“这梁崇义是来瑱大将军的麾下部将!这个······当初来将军在被贬往播川的途中被赐死,其麾下大军一度溃散,其部将梁崇义拥兵自立,接替他当任了山南东道节度使,不过朝廷还是承认了他的官职,并派官员送去了诏书!”

    元载冷哼道:“哼,这个梁崇义只怕是早就对朝廷赐死来瑱一事怀恨在心,要不然他怎么会接诏之后两个月都没有动静?”

    颜真卿接口对赵子良说道:“这个应该是真的,臣有好友在襄阳,当初梁崇义为了收拢大军争取军心,曾对部将们说我家大帅来公有大功于国,但皇帝却听信阉竖谗言,赐死了我家大帅,还诛灭我家大帅满门,若我梁崇义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军中将士听了这番话,遂全部归心!”


………………………………

第991章 主持朝会(4)

    见郭子仪说起来瑱之死,赵子良就一肚子火,来瑱虽然不是他的亲信部将,但来瑱在很长时间内作为他的行军司马和副手,赵子良对他还是很了解的,来瑱出身将门世家,如果说他有些骄纵,这倒是没有冤枉他,但说他如果有反意,打死赵子良也不相信,而且来瑱被赐死之前,来瑱之父来曜都还在世,而且就在长安,他怎么可能反叛?

    赵子良对众臣说道:“来瑱是皇帝下旨赐死的,这个本王知道,咱们暂且不论这件事情是对是错,而且为人臣子也不应该妄加评论君王的过失,一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本王想知道,皇帝为何要赐死来瑱?郭子仪,你说!”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郭子仪有些吞吞吐吐,这么大年纪了,他这副表情还是众臣们第一次看到,毕竟郭子仪如今在朝廷中的地位已经是少有人比肩,大家能看到他这种尴尬、吞吞吐吐的表情还真是稀奇。

    俱文珍这是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唯恐赵子良把这件事情牵扯到他身上,毕竟是他在背后捣鬼,害死了来瑱。

    赵子良拍着桌子冷哼道:“那你就长话短说!你统兵多年,难道连一件事情的经过都表述不清楚吗?”

    郭子仪被赵子良逼问,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上元三年,来瑱屡次率军击败叛军,履立战功,先帝命来瑱来京师受赏,据说来瑱当时暗示部将向朝廷上书挽留他,朝廷也确实收到了他部将们的上书,当他时来瑱已经到达邓州,先帝收到部将们的上书,因此在此下诏让来瑱返回襄阳镇守,但先帝很快得知了来瑱的这一伎俩,因此对来瑱很不喜欢·······”

    赵子良听到这里皱着眉头打断道:“来瑱为何不肯来京师受赏?”

    郭子仪支支吾吾:“这个······这个臣就不知道了,也许是他乐意呆在襄阳,也许是他不想要赏赐······”

    “扯淡!”赵子良板着脸,“如果是你,你会舍得不要赏赐?哦,他乐意呆在襄阳就连皇帝的召见都可以推脱吗?别人不清楚来瑱的为人,本王却是清楚的,如果说他有些世家子弟的骄纵之心,这倒是没有冤枉他,但是如果说他敢不奉诏,本王绝对不信!你继续说下去,本王希望你实事求是,若你要顾及别人的颜面而不说实话,那本王可就对你太失望了!”

    郭子仪知道今日只怕要得罪人了,在这种时候必须要站队,否则如果站在赵子良的对立面,后果是注定的!他不得不照实说道:“当初的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嫉妒来瑱的才能,上书皇帝说来瑱在襄阳收买人心,这样的人不能留任,应该把他调离。先帝认为有道理,就调他做邓州刺史、山南东道六州度使。而来瑱的行军司马裴姟帜蓖级崛±船櫟奈恢茫虼讼蛳鹊凵鲜樗道船櫿飧鋈擞杏掠心保慌虏缓媒谥疲绻衷诼砩隙郑梢砸痪俳芑瘢肭笕盟示∠逖簦鹊廴衔飧鼋ㄒ楹苷罚谑窍轮嫉骼船櫸煨;Р可惺椤⒓嫒斡勾蠓颉仓荽淌贰⒒次魇逯萁诙仁埂:罄聪鹊奂荼溃苯裉熳蛹涛唬船櫟弥鹊鄣魉セ次鞯氖虑楦芯醭⒁丫录伤谑峭写仕祷次魑蘖覆荩仁樟讼逖舾鞯氐牧甘持笤僮撸釆‘趁机率军来攻,却被来瑱大败。当时王仲升正与叛军作战,被围在申州两月有余,来瑱恨他向朝廷上书说他的坏话,因此按兵不救,导致王仲升兵败被俘。后来来瑱押送裴姟暇┣胱铮实廴乃×死船櫟淖锕蚊船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