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军定然讨不到好处,不如先行收兵回营,待明日再战?”
王倕也不是意气用事之人,听了赵子良的建议,深觉有理,于是下令道:“传令,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徐徐退回答应,赵将军,由你带着大斗军断后!”
“遵命!”
悉弄参见唐军开始撤退,且丝毫不乱,有心想挥军趁势追杀,但却知道唐军军阵不乱不能追杀,否则他只有一千兵马只怕会陷入重围。
悉弄参不敢追击,却不放过嘲笑唐军的机会,“哈哈哈······就这么撤走了?原来唐军也都是一些无胆鼠辈!有本事留下来再与本王子大战三百回合!”
回到营地,众将随着王倕来到了中军大帐,王倕坐在主位上怒气冲冲,大骂:“饭桶、废物,动手之前一个个说自己有多厉害,上阵之后却挡不住悉弄参三招两式就被斩了,真是废物!”
判官王维劝解道:“大帅息怒,将军难免阵上亡啊!”
王倕咬牙道:“明日再战,还有哪位将军敢对战悉弄参?”
就在这时,站在赵子良身后的第三营都尉董延光站出来向王倕拱手躬身行礼道:“大帅,末将愿出战悉弄参,不胜,则提头来见!”
赵子良看见是董延光,顿时大怒,一拍面前小几:“董延光,这么多将军都没有说话,你出来凑什么热闹?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想上阵找死?还不退下”。
董延光此时也才发现自己好像越过赵子良直接站出来向王倕请战,这可是犯了大忌,他当即脸色一变,心中不甘,正要打退堂鼓,王倕却发话了。
………………………………
第345章 找死
董延光对赵子良是颇有怨言的,赵子良来大斗军上任之后,刚开始还好,但自从打退吐蕃人的进攻之后就对他处处压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让他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轻松了,还派了哥舒翰做他副手,处处夺权,让他这个第三营都尉失去了对大部分士兵的控制,他早就心怀不满。
这次王倕放下话,谁斩了悉弄参就升官一级、还赏钱三千贯和一百匹布,钱和布料他倒是不在乎,但官升一级的诱惑实在太大,他忍不住,如果能够斩了悉弄参,他就能官升一级成为大斗军副使,但是在大斗军有一个副使的情况下,他就只能外调,这才是他想要的,外调成为其他军的副使,不再受赵子良的压制和掌握。
在被赵子良呵斥之后,董延光知道自己又犯了赵子良的大忌,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不好过,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正当他要退回原位的时候,节度使王倕发话了,“呵呵,赵将军不必动怒,既然董将军敢站出来,想必是有把握的,不如就让他明日与悉弄参一战?”
赵子良起身向王倕拱手道:“大帅,今日末将看那悉弄参作战,瘦弱的外表下隐藏着惊人的力量,此人悍勇、骑术精湛无比,一般将校根本不是其对手,董延光敌不过他,让他上阵等于是让他去送死啊!”
董延光却不领赵子良的情,心里大骂着,你赵子良处处要压制我,不让我出头,难道我自己用身家性命拼一个富贵前程你也要拦着,你当真是不当人子!
董延光怎么说也是赵子良的手下将领,王倕这个节度使也不好越级下令军令,也会弄得帅将不和,不利于团结和作战,因此王倕见赵子良这么说,也不好多说什么,对董延光道:“董将军,既然赵将军这么说,你还是退下吧!”
董延光却不想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硬着头皮道:“大帅,末将观那悉弄参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末将自信在武艺伤并不输给他,如果末将不敌,被其斩杀,也是末将本领不济,死了活该,还请大帅和将军成全!”
对于这样的人,王倕也不好太过打击其积极性,于是对赵子良道:“赵将军,你看董将军求战心切,勇气可嘉啊,我等做将帅的不能太过打击手下将校们的求战之心啊!”
赵子良听了王倕的话,心知自己不能再行阻拦,否则不但让董延光更加恨自己,而且还会得罪王倕,于是叹道:“既然大帅替你说话,那你就明日去叫阵,将悉弄参斩杀,也宣扬一下我大斗军的威名!”
董延光大喜:“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回到大斗军营地,由于董延光明日要挑战悉弄参,赵子良让他先回自己营帐休息,养精蓄锐。赵子良虽然不喜欢他靠着拍马逢迎往上爬的手段,还处处压制他,不让他出头,唯恐他日后得势之后忘乎所以,祸害军队,但怎么说董延光也是他的手下将领,是自己人,可以压制、不给他机会,但不能背后下黑手,也不能看着他去送死,这不是一个上级将领应有的胸怀,因此他该做的还是得做,如今他已经尽力阻止董延光去送死,而董延光却一意孤行,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赵子良坐在主位上倒了一碗酒大口大口的喝了,麾下将校从外面鱼贯而入在左右两侧坐下。
高秀岩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他坐下后怒气冲冲道:“董延光太放肆了,真是目无尊长,简直不把将军放在眼里!有将军在,他竟然越过将军直接向大帅请战,此风不可涨!将军,无论如何,必须要对董延光施以惩戒!”
张守瑜也帮腔道:“是啊,将军,此例一开,下面的兵士、军头都争相效仿怎么办?如果人人都可以越级奏事,军队岂不是会乱套?日后我等还如何带兵?这等做法绝对不可纵容!”
赵子良沉声道:“董延光明日就要与悉弄参一战,至于惩戒什么的,以后再说,如今木已成舟,不可更改!董延光此人本事稀疏平常,而功利之心太重、心术不正,靠着逢迎拍马爬到了今天的位置,如果让他身居高位,必然祸害军队祸害朝廷,这也是本将军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压制他的原因,但事已至此,好歹也是同僚,我虽不喜他,但这只是我们内部的问题,兄弟不和而已,却不能借敌人的手杀他!”
王难得等人听了赵子良的话感慨莫名,纷纷说道:“将军光明磊落,真丈夫也!我等不及万一!”
赵子良摆摆手道:“王将军,明日你替董延光略阵,如情形不对,不用本将军下令,你可自行其是,先救下董延光再说!”
王难得站起来拱手道:“遵命!”
&nbs
p;八月二十三日,唐军两万多人马再次兵临城下,董延光出阵在城下叫阵,悉弄参却不上当,在城头上笑道:“怎么,昨日死的人还不够?你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蠢货,前来送死来的?”
董延光大怒:“悉弄参,你这狗贼,昨日那两个只是虾兵蟹将,死不足惜,你以为杀了他们就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吗?有种你下来,看本将军不砍下你的狗头当夜壶!来啊,你这杂种,不敢下来是不是?”
悉弄参昨日被陆文彬骂惨了,对有人骂他是杂种极为恼怒,他当下控制不住大叫道:“好胆,既然你要送死,本王子就成全你,你给本王子等着!”
“库巴,点齐一千兵马随本王子出城!”
“是,王子!”
随着城门再次打开,悉弄参领着一千兵马冲出城门来到城外空地上摆下军阵,董延光也有些眼光,知道此时悉弄参立足不稳,想要趁他没有准备之时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哪知悉弄参早就预料到董延光可能会趁他指挥兵马摆下军阵之时突然杀过来,于是当即将整顿兵马摆成阵势的任务交给千夫长库巴,自己提着大刀拍马迎上董延光。
两人一交手,董延光就知道自己低估了悉弄参,此人确实如赵子良所说的一样,瘦弱的外表下隐藏着惊人的力量,而且由于他这种偏瘦身形,使得他的灵活性要高于董延光这个身形有些臃肿的大汉。
双方交战十余回合,董延光开始暗自叫苦不迭,心中颇为后悔不该被王倕的重赏所诱惑,强行要与悉弄参一战。
现在好了,不但把赵子良这个主将彻底给得罪了,日后想要出头难上加难,而今又被悉弄参压着打,如果逃回军阵,只怕日后再也抬不起头来,再无翻身之日,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被悉弄参杀死在这里岂不是更亏?
在死亡面前,董延光还是选择了屈辱,与悉弄参交手之后拉开一段距离,他当即趁此机会打马掉头向本阵逃回。
“哈哈哈,打不过就跑了,胆小鬼、窝囊废啊······”城头上吐蕃军士兵们纷纷大笑起来。
唐军中王倕等将校脸色极为难看,不少人心里都大骂董延光,你说你没这个本事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被悉弄参斩杀倒也罢了,还可以得一个阵亡的勇烈名声,如今这逃回来算什么事?不要脸面了?
见董延光打马逃回,赵子良、王难得等人也是脸色难看,不过心里却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传来“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应声射中了董延光的后背,箭头从前胸穿出,露出黑黝黝的箭头。
董延光惨叫一声,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生死不知。
唐军兵将们纷纷色变,赵子良当即大声道:“王难得,出阵斩了他!”
王难得闻言清醒过来,举着铁矛策马向悉弄参杀过去,大叫道:“暗箭伤人乃是鼠辈所为,大斗军副使王难得在此,悉弄参速速受死!”
悉弄参不以为意,心中暗笑又来一个送死的,嘴上大笑道:“本王子刀下又要增添一个亡魂了,哈哈哈······”言罢拍马上前迎战王难得。
“死!”王难得大吼一声,手中铁矛以极快的速度刺向悉弄参。
悉弄参眼神一凝,心中一个念头闪过,这一矛的速度好快!他手中大刀一撩,只听得“当”的一声,握着大刀的手被震得发麻。
一招格挡尽管用了很大力气,却也只是让王难得手中的铁矛稍稍偏了一些,矛头没有从他身侧穿过去,而是刺中了他的肩膀,矛锋割破了护肩和衣物,从膀子一侧穿过,一条深可见骨的伤口出现。
悉弄参疼得当即发出一声惨叫:“啊——”
在受此重伤之下,悉弄参来不及还击,两人交错而过,王难得却是再补上一招回马枪,这一枪速度更快,铁矛正中悉弄参的后背,扎穿了他的背心护甲。
战马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后,悉弄参摇摇晃晃地从马背上摔下来死去,战马又向前跑了几步停了下来!
赵子良看得清楚,立即对王倕道:“大帅,此时正是进攻之时,先击溃那一千吐蕃军,再行攻城,趁着吐蕃军群龙无首、军心大乱之时大举攻城,定然可以战而下!”
王倕也是果决之人,听从了赵子良的建议,当即下令挥军进攻!
………………………………
第346章 劝降
“冲啊!”
“杀啊!”
如浪潮一般的喊杀声席卷而来,由于前面就是城墙,骑兵进攻之后无法掉头,作用不大,反而还碍手碍脚,因此唐军骑兵没有动,密密麻麻的唐军步兵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冲向城下的吐蕃军。
真正的人潮人海,一千吐蕃军在悉弄参死后早已经心中慌乱,六神无主,尽管有千夫长库巴极力稳住阵脚,但主帅被杀已经让这些吐蕃军丧失了勇气,斗志被夺的军队没有丝毫战力可言。
还没有等唐朝冲过来交战,一千吐蕃军就已经开始溃散,千夫长竭尽全力也只能收拢两百余人摆成一个小小的防御阵型,其他吐蕃军四散逃逸,正在被唐军追杀。
库巴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他也知道此刻慌乱逃走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城内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打开城门的,此时打开城门无异于等于是给唐军打开的,一旦打开城门,就被被唐军趁势冲进去,因此他只能带着能够控制的两百余人死死地顶在城门口,但他知道自己和这两百余人的结局难免一死,只不过是死得好看一些,而不是被人从背后追杀致死。
随着唐军逼近城墙追杀逃逸的城下吐蕃军,城墙上的吐蕃军开始稀稀疏疏的放箭,但杀伤力有限,还误伤了不少自己人。
坐在马背上没动的王倕看见城下一千吐蕃军在悉弄参死后,又被唐军一冲,当场溃散,只有两百余人在一个吐蕃将领的指挥下摆成防御阵型,他叹道:“送这些人上路吧!传令,弓箭手准备!”
数千弓箭手得到军令排成整齐的队形向城墙下的两百余吐蕃军靠近,到了一箭距离停下。
唐军再次下达了命令,围攻这两百余吐蕃军队的唐军尽数散开,空出一片区域,由于周围都有唐军阻挡视线,库巴和手下两百余还没有搞清楚这些围攻的唐军为何散开,就看见天空中如蝗虫一般密密麻麻的箭矢从天而降。
库巴和所有手下箭矢眼睛瞪得老大,眼神中露出惊恐,脸上露出绝望。
一轮箭雨过后,城下已经没有一个站着的活人了,尸体倒了一地,箭矢如同禾苗一样密集地插在地上和尸体上,一些吐蕃军的战马浑身插着箭矢倒在地上发出无力的悲鸣。
一个小时过后,逃散的吐蕃军或被杀死或被俘虏,追杀的唐军陆续返回本阵。
王倕不停地抚摸着自己的长须,见将士们押着俘虏陆续返回,问左右将校们:“诸位将军,现在该如何?”
沙州刺史、豆卢军使李宏定拱手道:“大帅,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攻城吧,现在吐蕃军胆气已失,且城墙不高,我军只要扑上去,一天之内绝对能攻入城内!”
赵子良打马上前拱手行礼道:“李大人的建议不错,不过刚才昨日大帅也说了,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城为上!末将以为不如派人上前劝降,如果城内吐蕃军投降,我军自不可费一兵一卒就能获取水渠弯,如果对方不投降,那时再攻城也不迟!”
李宏定听了赵子良的话之后却是极为不爽,他道:“赵将军,现在悉弄参被杀之时,你不是说立即发兵当可击溃吐蕃军,然后再大举攻城,必然可以一战而下,现在你又说要先劝降,怎么什么话都被你说了?”
赵子良不以为意,笑道:“看来李大人对在下的成见很深,李大人的不错,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今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城头吐蕃军虽然已经军心大乱,但是防守却不曾出现什么漏洞,我军攻城势必要付出一些伤亡,如果可以劝降他们,又何必多付出一些人命呢?再者敌军两个千夫长又互不统属,如果我们劝降,他们可能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从而内部出现问题,等他们内耗又有何不可?如果我们现在攻城,两个千夫长和他们的手下人马必然团结一致对付我们,而且劝降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对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投降,我等再攻城不迟!”
王倕也觉得赵子良的建议不无道理,劝降而已,真花不了多少时间,他当即道:“好,先劝降,如若不成,再行攻城!谁愿意去劝降?”
将军们都没有动,打仗是他们的本事,但是劝降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赵子良倒是有办法劝降城内的吐蕃军,不过他不想太过表现自己,免得这些各州刺史、军使们见他功劳大,不爽他。
这时判官王维拱手道:“大帅,如若信得过下官,就
让下官一试!”
王倕大喜,对于文官来说,一旦主动请缨,事情就有七八成的把握,一般不会出什么意外,因为文官们考虑问题周全,特别是做使者、说客这一些任务,事先就想好了面对对方时的种种可能,并有了应对之法,如此才有把握。
“哈哈哈,先生出马必定可以劝降城内的吐蕃人,那就有劳王先生了!”
说完,王倕当即让人准备节杖让王维带上,王维一手拿着缰绳控马,一手举着节杖向城下走去。
王维举着节杖走后,王倕问道:“诸位认为王判官此去可否劝降成功?”
赵子良拱手道:“大帅,王大人既然主动请缨,想必是有一定把握的,大帅放心!”
其他人见赵子良这么说,都没有开口,此时说能不能劝降成功还早,只有等结果出来了才能尘埃落定。
唐军军阵距离城墙有一里,王倕、赵子良等人也听不清王维在城下跟城上的吐蕃军说了些什么,没过多久就看见城墙上好像发生了厮杀,这是吐蕃军内部的厮杀,规模不大,有一些人被杀死,但杀戮很快停止。
半个小时过去后,才见王维打马返回。
不等王维说话,王倕就问道:“先生,如何了?”
王维拱手道:“大帅,城内的吐蕃军在下官的劝说下有了投诚之意,那些吐蕃军大多不是吐蕃人,而是吐谷浑人,不过他们当中有吐蕃人的监军,刚才在某的劝说下,吐谷浑兵将们杀死了吐蕃监军,他们答应投降,不过他们有两个要求:第一,悉秦和莫罗两位千夫长要继续领兵;第二,投诚之后,他们的待遇必须与唐军一致,不可区别对待!”
这两个要求完全在王倕可以答应的范围之内,他也不问其他人的意见,直接对王维道:“可以,本官允了!还请先生再去一趟,告诉他们,本官答应他们的要求,本官会上奏朝廷,任命悉秦和莫罗二人为游击将军,分别各领一支兵马!”
王维答应:“诺!”
王维走后,众将领松了一口气,只要吐蕃军打开城门,就算他们再想反悔都不可能了,即便是现在,他们在斩杀了吐蕃监军之后,他们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靠唐军。
赵子良想了想对王倕拱手道:“大帅打算如何安置他们?”
王倕微微一笑,反问道:“赵将军认为应当如何安置他们?”
赵子良拱手道:“大帅,如果让悉秦和莫罗二人继续统领原来本部人马,大帅对他们的控制力只怕会很弱,那些兵马是他们的族人,且又在他们手下很长时间了,只会听从他们二人的号令,他们随时可能会再度反叛!末将有两个建议可供大帅参考:第一,维持他们的原来人马不动,不过却要在他们各自的人马当中掺杂大量的汉兵和汉将,打散原来的编制,重新整编,派监军在一旁辅佐,如此可以减弱他们对麾下兵马的控制力,又监军和汉将监督,谅他们也不敢随意反叛,只要紧盯就行了。第二,把他们调离,允许他们带少量扈从去别处赴任,留下的这些吐谷浑兵士另外派人统领,只要保证对待他们与对待其他唐军一视同仁,有同等待遇,大帅就不算违背承诺,不过此法有明显对他们不放心的嫌疑,只怕他们心里会不舒坦”。
王倕问其他人:“诸位以为呢?”
赤水军使杨敬述说道:“大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不防啊,就算有不信任他们的嫌疑,那又如何?大帅只要不违背承诺就行了,按照赵将军说的第二种办法实行是最好的!如果以后他们二人不听话,大帅随时可以致他们于死地!”
其他各官员和将领听了也都纷纷赞同,表示不能太过信任,要防着悉秦和莫罗一手。
王倕最后还是听了大家的建议,决定采用第二种办法,不过这事不能泄露出去,特别是不能被悉秦和莫罗二人得知,他严肃道:“刚才所议之事,诸位必须守口如瓶,如若让本官发现有谁走漏的消息,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本官定斩不饶!”
众人齐声答应:“诺!”
悉秦和莫罗最终还是打开城门率部出城投降了,他们杀死了吐蕃监军及其手下吐蕃士兵,已经别无选择,否则就会为双方所不容,死无葬身之地,唯有投降唐军才是唯一的活路。
………………………………
第348章 两军遭遇
新城西门外。
烈日炎炎之下,三千吐蕃军摆着整齐的方阵,旌旗无力耷拉着,地面上已经晒得干裂,只有旁边的大通河里还潺潺流淌着,给这新城带来一些湿气。这些吐蕃军站得笔直,任由汗珠流淌却无动于衷,任何人一动也不动,可见这支兵马训练有素、军纪森严。
达扎路恭骑着黄骠马站在阵前,右手不停地轻轻抚着马鬃,眼睛却盯着西方。
两天前,从祁连山北的水渠弯传来消息,唐军已经围困水渠弯,那里只有三千兵马,城墙并不高大坚固,以唐军的攻城能力,悉弄参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他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准备粮草、军械,让军队做好支援的准备,今日准备已经完成,他正要带兵前往水渠弯增援,只是希望悉弄参还在坚持,水渠弯还在吐蕃军手中而没有被唐军攻下。
就在这时,前方沿着大通河一骑快马飞奔而来,这是一个游骑,此人飞奔来到达扎路恭面前勒马停下,行礼道:“将军,还是没有消息!”
达扎路恭脸色一沉,思索片刻,沉声道:“不等了,水渠弯那边支持不了多久传令,大军起行,兵发水渠弯增援!”
随着一声声吆喝传扬开去,三千吐蕃军在达扎路恭的带领下缓缓沿着大通河向西前行,兵士们穿着厚实的毛皮褥子,顶着炎炎烈日,浑身冒着汗水迈步前进,一路上旌旗飘扬,灰尘升腾。
一个半时辰后,吐蕃大军前行四十里至青石坪,眼看到了一天最热的正午时分,兵士们都热得有些受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