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着帝国前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带来的影响是可喜的,李康不需要每个数据都要在脑中大致换算一遍,建造司和将作司也杜绝了零件尺寸弄错的情况,新安镇的发展在稳步前进。

    接下来的十几天内,基础民房全部完成,加上第一批十栋,总共二十八栋,比预计的还多了三栋。

    而新的军营也完工大半,过渡校舍、医院、食堂因为李康的特递关照,也相继完工,剩下的主要是文武官员的“私宅”了。

    但这些肉食者们对自己的私宅都是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但你要说他们因公忘私那就太抬举他们了,人家的眼珠子都盯着李康赏赐给杨平威和冯文瀚的“小洋楼”呢!

    别说他们了,连李康自己都眼馋,谁知道系统所给的木刻愣木屋那么有卖相,如果不看内在的话主要是系统小楼内通电通水,比系统小楼还漂亮,还舒适,两层,人字顶,明瓦,玻璃窗,上下共八间房间,内部铺有地坂,外墙上刷有清新的油漆,门前有回廊,且自带种满花草的花园,最令人无法直视的是花园里还有两架秋千。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看看咱们自己造的木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李康后悔不已,只能盼着商队回来,等荷包鼓了之后再买几栋,让他们合住。

    商队在出发十五天后平安归来,同时也带回来了比第一次更多的收获,狠狠的往“新安镇”这台发动机里灌了一大桶油。

    除了足足二百五十多斤的黄金和十二块能量块,同时随队回来的几斤种子更是让李康喜出望外。

    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粮食种子,是土著们自己留作明春播种用的,因为商队第一个接触的东陵部落不事耕耘,所以这种粮种直到现在才被杨平威他们发现,好在现在也不晚!

    只是下次商队出行,就会又多了一项重要任务,尽可能多的搜集这种种子,越多越好,不设上限,且是长期任务。

    资金链达到前所未有的两万多,变身万元户的李康先是兑现了承诺,将平真琦队的十套军装发下,不仅如此,所有军队的军装也一并解决了。

    现在黄金足了,再搞特殊化就不合适了,容易使各队产生裂痕。

    之后,李康更是直接一口气花了一万八千点黄金买冬小麦,离一千二百亩的开垦底限又近了一大步。可以预期,商队再出去一趟,这个曾让李康绝望的目标就会超额完成。

    另外,为了平衡不均,木刻愣木屋也毫不吝啬的兑换了四套,一套给了张仲景李康终于可以住回自己的卧室了剩下三套分别给了王大富和孙有财、张力和傅光喜、王思平和平真琦。至于其他人要么找关系好的蹭住,要么就只能等分配的木屋建好喽。

    这样功大的分房,功小的赏赐些宝刀宝玉宝器,众人也就没理由抱怨。

    搞定了住房分配问题,镇里的人手逐渐得闲,李康迫不及待的将修路计划搬上日程。
………………………………

第41章 水泥、田间

    穿越后第五十七天。

    新建的仓库里,李康带着王大富、张力等一干建设、将作两司人员,正站在整齐码在角落的六百包水泥前指指点点。

    “这些叫做水泥,是一种建材,如果建城墙的话,它比三合土的效果可要强多了。硬度不逊于大理石。”李康轻轻的拍了拍水泥包,认真的说道。

    “这,这明显跟沙子差不多”众人不是很相信,建设司执事、泥瓦匠出身的程路更是亲自上手捏了捏,委婉的说道。要不是李康说的信誓旦旦,他不方便直接否定,但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了。

    就是几百包沙子似的散货,还敢声称压过三合土、类比大理石?

    其他人虽然没说出来,但看他们的表情,李康不难猜出他们的想法,不信!

    李康也不以为恼,事实胜于雄辩!

    “来几个人,搬一袋出去试试!”李康笑着说道,“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也不用叫人了,呵呵,就由我们来吧!小赵帮忙搭把手!”王大富搓了搓手,直接叫一个姓赵的年轻人,两人一前一后抬一包百斤重的水泥走出仓库。

    “嘭”的一声,水泥落地。王大富问道:“主公,接下来要怎么做?”

    “张力,昨天不是吩咐你们做一个扁长的模具么,做好了没?”李康没有回王大富的话,反而转身问向将作司左从事张力。

    “回禀主公,模具已经按您的要求做好了。”张力连忙答道。

    “那就让人抬过来,还有,准备几桶水、几块大长木板和一些稻草、碎石、干沙子。准备好了一并带过来。”李康笑着吩咐道,“等诸事完备,就可以开始了。”

    十分钟后,李康交待的事物全部备齐,李康也不卖关子,立即开始指挥工作。

    他让人将水泥慢慢倒入模具中,同时少量混入沙石,然后加水搅拌成水泥浆。

    待水泥浆填满模具后,立即停止水泥倾倒。

    将水泥浆搅匀,然后用木板将其上部压实、压平,最后铺上稻草,并不时洒水,可有效防止水泥开裂。

    “好了,该做的都做完了,接下来只要等它凝固就行了。”李康期待的望着眼前的水泥板,道:“预计完全凝固需要三个时辰左右,留两个人在这看着,随时加水。其他人有事的话就先去干自己的事,三个时辰后再来看。”

    “诺!”

    “小赵、小江,就由你们二人看守。”王大富不容置疑的说道,“别忘了添水。”

    “诺!”两人不敢怠慢。

    李康笑着瞟了一眼王大富,什么都没说,不过眼神中充满了欣赏。

    这个初始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普通木匠,在出掌号令一个月后,终于渐渐展现出掩藏在心底深处的强硬本性,在李康所任命的一批匠人官僚中算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适应性强,也最努力,这从每晚李康亲自教授的识字课上,王大富属于表现的最认真,学习的最刻苦的那一小撮人,就可以看出,他不甘于现状,有上进心,而且也懂得抓住机会。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能跟上李康脚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相比之下,跟王大富有着同一起点的张力、傅光喜等人,就太过差强人意,心态没有摆正,还是以匠人自居识字也不积极,可以说是不以为然,连教学徒都没王大富认真,秉持着老一套传统,根本没把将李康的话当一回事,还想着将自己的手艺家族万代相传呢,也不知道等以后李康开办技术学校的时候他们是什么表情。

    反正不管怎样,过不了多久,他们都得退位让贤倒是真的。

    想了这么多,其实也没过多长时间,李康与众人笑着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典韦去找王思平去了。

    经过二十几天的努力,初期一千两百亩的地已经翻整好了三分之一,并且这四百亩地的冬小麦也陆续种了下去,每亩用种三十斤。

    这还是分到农业口的人手不多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于情于理,李康都要去视察一下,显示他们的努力自己都看在眼里,再抓几个典型赏赐一番,也好让他们保持士气,再创辉煌。

    麦田开在新安镇的东北面,离镇子不远,约四里多路,且这一路的树林被硬生生的砍出了一条林间幽径,来回也很方便。

    李康两人轻装简行,且脚程不比常人,用走的也只花了十分钟。

    这时王思平早已带人站在田头等着呢。

    王思平一早得知李康要来田间视察,激动了一上午,纸面上的数字哪能比得过现场视觉冲击,说不得李康一高兴就给我扶正了。

    “主公千金之躯,能亲赴田野,不以为苦,实在是尧舜在世,属下的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泄洪之堤,一发而不可收拾。”见完礼后,王思平就一副狗腿子模样的大拍马屁。

    李康听的是青筋直冒,瞬间有种化身韦小宝的感脚。

    “行啦!这么会拍马屁,我看可以考虑作大内总管,绝对比你现在的职位有前途。”李康黑着脸,丢下这么一句话,也不管对方的反应,自顾往田梗上走去。

    王思平脸部肌肉僵了一下,但马上又加快脚步跟了上去:“主公,田间路滑,小心脚下。”

    我去,果然人不要皮天下无敌!

    对这个市井出身的兵痞混不吝,李康也是无语,这家伙偏偏还将农业办的有声有色,属于大节不亏的类型,李康还真是不好发作。

    “我没那么娇贵,小时候也是下过田逮过蝗虫,抓过蛤蟆的,对田间环境不比你陌生。”李康臭臭的说道,“头前带路。”

    “诺!”讪讪的干笑两声,王思平也不以为意,马上收敛心神,进入向导的工作状态。

    “主公,您瞧,这一片,还有那一片,总共四百亩地都是按照新制量定的已经播种完毕,您看,小河边的四架水车可以有效保证水源。”王思平站在田边,指着前面的一大片田地说道,“对了,主公,有老农反应,为了防止小河河水枯竭,建议在河上修个水闸。可是属下觉得这里离大河不远,就算小河枯竭,影响也不大,顶多用水麻烦些。您看是不是”

    “这是好事,回头你带上那个老农去找王大富商量着办。”李康想也不想的道,“修个水闸也不费事,没必要怕麻烦。”

    “是,主公英明!”王思平应道。看他的样子还很高兴,显然前面说的水闸没必要修,完全是做样子,只是表明自己坚决为李康省钱的立场。

    几人继续往北前进,王思平一边走一边道:“这边几百亩地也快要翻整完毕,再过不久就可以播种。”

    走着走着,几人被一片林子挡住去路。

    “现在只开垦到这儿,剩下的没打算再向北开拓,我们拟定的是往东。”王思平笑道:“我们觉得麦田分布太长不好,应当适当的加宽一些。”

    “你说的没错。李康沉吟了一下,说道,“但向东开垦就意味着离小河越远,取水就不太方便了。”

    “属下会安排人多挖水渠。令外,我们的人在东边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小水塘,可以从那儿引水。”王思平信心满满的说道。

    “哦?这样啊!那辛苦你们了。”李康笑着道。

    “此乃属下份内之事,不辛苦。”王思平立刻适时的表示忠心。

    “呵呵,对了,还有野兽骚扰么?”

    王思平皱了皱眉,旋即舒缓,道:“已经比以前少多了,剩下的些许不足为虑,扎些草人,围上篱笆,再二十四小时安排人看着也就无甚大碍。”

    “嗯。”李康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主公,您先去棚子里歇歇?”这时巩田翻适时插嘴道。

    李康看了看日头,又左右扫视一圈,点头道:“走吧,大家伙陪我瞎逛这么久,也都累了,是该喝口水,歇歇脚。”

    为了照看方便,也为了供人休息,农业司在田的南北两头各搭了一座凉棚。

    李康等人现在进驻就是北头的这一座。

    舒服的喝了口水,李康笑道:“这凉棚暖天还行,但天气冷了就不顶用了。最好改成木屋,也安上热炕,让护田人冻着了就是我的罪过了。”

    “主公体贴入微,属下代大伙儿谢主公厚恩。”王思平赶忙躬身谢道,就差没感动的哭出来。

    “呵呵,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才对。”李康放下水杯,摆了摆手,道。

    “商队歇几天后,肯定会再次出发,冬小麦麦种的缺额有望在下次商队回来后补齐,你们要抓点紧,嗯,也不能太为难你们,我会再拨一些人手给你们。”

    “诺,属下定当尽力。”王思平连忙打包票。

    “这样就好!对了,回头你列个有功人员的名单给我。”这是李康特意给王思平的一点好处,让他竖立威信用的,也算是对他尽职尽责的额外补偿。

    掌握住属下的功劳评定大权,这老大的位子才能稳如磐石,小弟们才会想着法子讨好你,但前提是自己别作。

    果然,一听这话,王思平就激动的不行,一副大公无私的表态道:“属下定当秉公执笔,绝不落下一个功臣,也绝不添加一个闲人。”

    “既然让你评定,就说明我相信你。”李康微笑着说道。

    “谢主公信任,属下必不教主公失望。”

    “哦,对了,白芍和油菜你给种哪儿了?”

    “白芍就种在镇内,而油菜则种在小河对面。为了来往方便,属下斗胆擅自又建了一座木桥,还望主公恕罪。”王思平谨慎的说道。

    “这是好事,何罪之有?”李康站起身,拍了拍衣角,道:“带我过去瞅瞅,未来说不定还得扩种。”

    从田间回到镇上,已经是午饭时候了。

    吃过午饭,估算一下时间,水泥也差不多该凝固了。

    来到仓库前,上午的一干人等也都来了,不仅如此,还多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主公!”众人行礼。

    “免了吧!”李康摆摆手,“怎么样,没出状况吧。”

    “回禀主公,一上午我和杨执事都一直看着,没有意外出现。”姓赵的年轻执事说道。

    “嗯。”李康走到模具边,围着它转了几圈,又蹲下用手摸了摸,眉头微微皱起,系统出品,果然只是普通货色!

    看样子三个时辰还不够,照这情况估计最少还要等一个时辰。

    其它的都是小事,但脸丢大发了。

    李康一脸苦逼。
………………………………

第42章 水泥、奇观

    最终,水泥还是给力了一次,成功的挽回了李康的颜面。

    水泥的效果那自然是杠杠的,几个“大力士”抡起铁锤轮番敲打,结果有二:

    一、大力士们统一患上双臂抖动症

    二、水泥板上多了几块白印,崩了几个碎屑,依旧直挺。

    这一结果惊掉了一地下巴。

    震惊过后自然是无限欢喜。

    “有此利器,何城不可建,所筑雄城,百万之众亦不可破!”因为想看李康吃瘪两人讨论城市规划时宇文恺经常在李康的惊世言论下吃瘪而跑来凑热闹的宇文恺,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瞬间转变面孔,捋着美髯称赞道。

    “安乐先生所言极是,以此水泥浇筑城墙可谓坚不可摧。”站在一边的秦汉一脸赞同。

    “是啊是啊!”

    “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不为过”

    “”

    开始说的还算正经话,后面的就越说越夸张,完全顺带着拍马屁。

    “谁说我要建城墙?”李康冷不丁的一盆冷水浇下。

    顿时已经说了半截的马屁嘎然而止,正准备要说还没出口的马屁全闷回了肚子里。

    尴尬的咳着咳嗽,排放掉淤积的闷气,这时众人才想起问出自己的疑惑。

    作为建设司目前的一把手,王大富首先开口问道:“主公,如若水泥不作修城,那是”

    “修路!”乜了王大富一眼,李康淡淡的说道。

    修路?

    这确实是主公早就计划好的,怪不得主公当时故意避开修路的材料不说,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虽说如此,但许多人还是对城墙念念不忘,而且文武都有。

    “主公,修路可以用其它材料代替,但修城却是没有比水泥更合适的。望主公三思!”赵嗣业言辞切切的劝道。

    “主公,路可暂且搁置,但城墙乃必需之物,主公为何舍本逐末?”齐预就没赵嗣业委婉,直接就是说李康错了。

    李康有些不爽的皱了皱眉,什么叫我舍本逐末?我亚根就没想过修城墙好吗?

    不过他也知道城墙对于古人的意义,毫不夸张的说,城墙就是古人避风港,没有城墙,他们就会感觉自己跟被扒了裤子的黄花大闺女似的,惶惶不可终日,没有丝毫安全感。这也是李康第一次召唤平民后,立马让他们围栅栏的原因,哪怕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就是现在,新安镇不被一圈木扎围着呢!

    所以李康没有因为不高兴就反喷回去。

    “主公,修路不急在一时,城墙却是迫在眉睫,镇外的木篱笆不足以安众人之心。南方土著看似温驯,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需防患未然,且夫北方野蛮人虎视眈眈,如芒刺在背。如今已是群宵环伺的局面,而我们却没有完全无视这些的实力,不能掉以轻心,但该做的准备还没准备好,现在既然有了水泥这等建城利器,又为何弃之不用呢?”这次提出反对的不再是文官系统,而是武将一方的周弼,平时很低调的一个人,但此次的言辞相当犀利,就差指着李康的鼻子骂他不务正业,好高骛远。

    李康有些发蒙,他发现自己确实有些想当然。

    开始他还以为他们非要修城墙只是情结所累,现在看来这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新安镇确实需要城墙的保护。而且迫切需要!

    商队的连续外出交易,其庞大的贸易额,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贪婪之心,说不定,前来抢劫的土匪已经在路上了。

    相比新安镇的安全,所谓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先进”理念完全就是个屁!

    想到这里,李康惊出一身冷汗!他还是受自己现代人的身份影响,先天带有优越感,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先入为主的认为别人的思想落后,目光短浅。

    是的,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必将被淘汰!但那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民国的时候城墙还在发挥作用呢!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对这一老祖宗延用了几千年的东西嗤之以鼻?这不是说明自己太过自大了么?

    还有修路,就现在这商业环境,只能以走商的形式自己走街串巷的推销,路修的再好暂时也用不上,倒不如说修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娇贵的脚丫子!

    这简直是自取其辱!!

    见主公被骂懵了,周弼有些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杨平威干咳一声,试探着打圆场:“可否墙、路同修?”

    “不用说了!”李康作了个深呼吸,道:“周弼提醒的正当时,修路延后,先修城墙!!”

    唉,有的忙了!

    “周弼!”李康突然喝道。

    周弼吓了一跳,以为李康要治他,心里不免打鼓,嚅嚅道:“属下在!”

    “周弼劝谏有功,赏赐碎玉拳第一式。”

    “赵嗣业、齐预各赏孔雀玉偑一枚。”

    三人谢恩不提,再次被证明决策失误的李康,意兴阑珊的摆手离开,“大富、安乐,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建城事宜。”

    为什么一个个说话都那么冲?是我平时表现的太过随和,不够威严?还是恰巧他们都俱有直臣之资?李康有些心塞。

    两条小渔船并排漂荡大河之上,一面大张的渔网被渔船夹在中间,洒入河水之中,被渔船带着一路横行而过。

    不时,河水就像煮开的沸水,翻滚蒸腾,而两边的渔船上则同时传来得意的大笑声,端得是意气风发。

    大河乃是小河的最终汇入地,横于新安镇正北,离镇四十多里,河面宽广辽阔,站在岸边只能隐隐看到对岸的树影,而最窄处也不下于数百米,河水由西向东奔驰驶入东海。被李康亲切的命名为“大河”。

    而此时正在大河上捕鱼的两条渔船,自然是新安镇的渔船。

    其中一条渔船上,两个顶着刚长出毛桩的秃头的年轻人正一脸恭维的帮着另一个年轻人收拾渔货。

    “哟!我说吴英小子,又在指挥你家大孙子干活呢?”这时,另一条渔船上的打渔者突然冲这边打趣道。

    “是啊,是啊!真羡慕你!”

    “羡慕不来的,谁让我们命不好,没有这么孝顺的大孙子呢!”

    “去去去,你们就嫉妒吧!小心翻船!”被取笑的年轻人洋洋自得,一脸“我有乖孙我自豪”的样子。

    而奇怪的是,被别人如此“污蔑”,两个当事居然一点也不生气,只是腼腆的笑着,手上的动作一点不慢。

    原来这两个分别叫做吴雄、吴凡,是一对同父同母的嫡亲兄弟,哥哥二十八岁、弟弟二十五岁,而那个叫吴英则只有二十七岁。

    但为什么别人说吴雄、吴凡两兄弟是吴英的大孙子呢?

    因为他们确实是亲祖孙!

    这一按常理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恰恰就发生了。

    爷爷吴英是明崇祯年间岭南沿海的疍民,而孙子吴雄、吴凡兄弟是清康熙年间岭南沿海的疍民。

    他们是被李康陆续召唤来的,但不是同一批。

    那他们是如何相认的呢?

    因为跟吴氏兄弟一同被召唤来的还有他俩的爹、吴英“老爷子”的儿子。

    当时那个父子跨越时空的见面,那叫一个轰动!

    一位头发斑白、满脸沧桑的老人当街对着“吴老爷子”下跪,情绪激动,热泪盈眶。

    而“吴老爷子”差点当场吓尿,一个劲的跪下磕头,求眼前的老人起来。

    可是后来确定两人的父子关系后,老爷子就一反常态,突然暴起,指着儿子的鼻子破口大骂,仔细一听,原来骂他不敬祖宗,随意剃发,场面差点失控。

    这种凡人不得一见的千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