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着帝国前进-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加上幕府一直不遗余力的宣传汉唐荣光,引导民间尚武之风,所以,现在习武射箭的风气一下子在全境内铺开,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说“粗鄙武夫”之类的话了,因为只要敢说出来,保证是被揍成猪头的下场。

    民间对于射箭的热衷,促使弓箭的需求每日剧增,伏羲县靠着这片竹林,光是卖材料,就小发了一笔。

    另外,这片竹林葱绿如画,美不胜收,是一个观景休闲胜地,经常有自诩为风流才子的“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顺便卖弄,兼之求偶,后来伏羲县所幸在竹林中修建了几座凉亭、几副石桌椅,以尽地主之谊。

    刚刚参观完造纸厂的李康就坐在一座凉亭中,惬意的欣赏着这一片绿的透骨的雨后竹林风光。
………………………………

第200章 非不愿,实不能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李康坐在亭中石凳上,望着新雨之后的竹林,十分突兀的背出一段黄帝内经来。

    这是之前在终南观,李康和孙思邈谈天说地之时,李康向孙思邈求教养生之道。孙思邈就用的这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岐伯回答黄帝的话来回答他的。

    “孙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诸事繁杂,连绵不绝,兼之意外突发,防不胜防十万生民系于一身,百业初创,前途未明,唯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教我如何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非不愿,实不能也!”

    李康幽幽的说道,没人附和,他也不需要有人附和,只要身边的人能听懂,将他的闲时感慨传播出去就行了。

    刚刚代李康巡视归来的方以智确实听懂了,当初李康与孙思邈聊天的时候,他就在身边。

    当初孙思邈可不仅仅只说了这一段,后面紧接着的话孙思邈也一字不漏的全部说完,“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是明着说养生,实则说治政,隐晦的向李康表达不同意见,规劝李康“合道”。

    道家的治国方针,中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通俗点就是老百姓爱干嘛干嘛,政府不要多管闲事,追求自然、质朴,“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祥和宁静,自给自足,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而李康的施行的政策中,有法家的影子,比如大理寺以及繁杂的法律条文有兵家的影子,比如职业兵以及对周边土著霸道强硬的处事态度有墨家的影子,比如科技司、研究院和工厂有纵横家的影子,比如外交部有儒家的影子,比如典礼司以及学校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杂家的影子,内阁和秘书处都有集众智的意思在里面

    但就是没有道家的影子,甚至和道家风马牛不相及,完全南辕北辙,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李康却是恨不得什么都要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拉屎撒尿都要先报告一声。

    当然对于后一点,李康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难道开大会或者上课的时候,不需要事先举手申请吗?搞笑!

    历朝历代以来,皇权不下乡,广大农村几乎可以算是村民自治状态,朝廷的影响力有限。

    而受朝廷直接管辖的是城市,但古代一个县才有多少吃公家饭的?官吏全算上,以明朝为例,分为主官县令,一人、佐贰官县丞、主簿,大县三四人,小县甚至没有、教职教谕、训导,各一人,不入流、杂职巡检、驿丞、各局所大使,大县十数人,小县不设、首领官典史,一人,不入流、吏员司吏、典吏等,大县十数人,小县数人,这些都是正式拿朝廷俸禄,在吏部有存档的在编“公务员”,平均每县约三十人左右,而一个县,平均下来怎么着也得有三四万人吧?

    剩下的像什么仵作、僧会、道会、杂役衙役、库子、仓老等,特别是杂役,人数虽然庞大,达到上百,甚至数千人,但不算朝廷编制,属于贱籍。

    而现在的华夏呢?一个县的警察编制就不止三十人了!

    每个县都设有县令、县丞、县尉,县下设局,中央有多少个部,县下就有多少个局,每局有正副局长,局下还有若干科,科设正副科长,下面还有一大票科员,这是县里,县下面的每个镇又有一套班子。

    以上是行政机关,还有服务机关呢!各学校的教职员、各医馆的坐馆医生、各协会的理事、各工厂的正副厂长及各层主管

    一一算下来后,一个县的在编公职人员数以千计,管理方方面面,简直是丧心病狂!

    虽然现在大多职位还是处于空缺状态,但坑仔,还怕没萝卜插上?早晚的事嘛!

    这种高压统治氛围,怎能不让道家人士感到窒息?他们只觉得自己身处一座无形的牢笼中,无法呼吸,毫无自由可言!

    不仅仅是道家人士,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感觉,当然不包括法、兵、墨三家,嗯,墨,专指技术人员,其他的墨家乱七八糟的思想,李康极其不喜,根本不予承认,严格意义上,墨家才是最惨的。

    再加上李康重工商,诱民以利,这又让一大帮子“道德楷模”看不惯,只不过李康懒得鸟他们罢了!都知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在那唧唧歪歪,不是读傻了,就是包藏祸心!

    当然,李康不认为孙思邈也是这样的人,孙思邈应该是纯粹看不惯现在民间的浮躁,人心渐渐不古,他有些担忧。

    李康也很担忧,相比较孙思邈,他可是过来人,旧世界为了发展经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可是亲身体会的。

    所以,他看中了儒家的洗脑教育能力,这才不遗余力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给予重赏。

    毕竟光口头表扬,然后给个大红花、锦旗啥的是调动不了民众积极性的,这就跟“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是一个道理,由此可见,孔老夫子确实见微知著、洞察人心,比一帮后世恶心的徒子徒孙强多了。

    至于恶人恶行?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处理完恶人,这事就过去了,没必要弄的天下皆知,影响华夏人民的形象不说,还容易教坏人,得不偿失。

    人民从来都只有有限的知情权,也只需要有限的知情权!

    不过,李康做的再多,当老百姓的流动性加强,眼界开了之后,永远也没办法回到“老死不相往来”时的淳朴了,这是真的,孙思邈担忧的也是这个。

    非不愿,实不能也!

    方以智完全明白!
………………………………

第201章 离别愁绪

    方以智完全明白李康的意思,就是要通过他之口,将其不打算动摇当前政策的决定传出去,让他们知难而退,省的闹开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云层掀开,隐匿了十多天的太阳终于舍得出来,久违的阳光照射大地,经过空气中残留的水滴折射和反射,远方的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拱桥状的七彩光谱,艳丽夺目,与地上焕然一新的翠竹遥相辉映。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李康望着突然显现的美景,忍不住吟诵出太祖的菩萨蛮大柏地。

    华夏五年六月三十日,李康匆匆结束了这次巡视,返回了新安镇。

    而在这之前,通过方以智的私下传播,李康的意思已在特定人群中传播开来,打消了某些人的小心思,有人欢喜有人忧!

    连德高望重的孙思邈都没能成功,足以说明李康的意志不容动摇!

    伏羲县,薛家小院。

    “哎,他走了!”薛涛拖着香腮,倚在窗台上,望着窗外幽幽叹道。

    “还没嫁过去呢,就像个深闺怨妇似的,也不知羞!”房间内不只薛涛一人,还有几个平时要好的姐妹在,说话打趣的正是其中一个穿着浅黄色马甲、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名叫苏婉,看样子年纪比薛涛还小。

    “嘻嘻嘻”苏婉的调侃引的众人一阵轻笑,笑声清脆如银铃,尽显青春活力。

    薛涛闹了个大红脸,本来还有些患得患失的心情瞬间随风而散,剩下的全是羞恼。

    “小蹄子,看我不撕烂你的嘴!”说完,便“蛮横”的扑了上去。

    “抓不着,抓不着”苏婉哪能等着薛涛来抓,连忙跑开,一边跑还一边笑道。

    再加上一众姐妹从中拉偏架,薛涛一时半伙根本奈她不何,倒把自己累的气喘吁吁,小胸脯起伏不定。

    扶着床弦,薛涛急道:“你们欺负人,这么多人合伙欺负我一个”

    “好姐姐,人家错了还不成吗?”苏婉不知又从哪里蹦了出来,径直走到薛涛跟前,摇着她的手臂撒娇道。

    薛涛无可奈何,在床边坐下,道:“今天本姑娘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这个黄毛丫头一般见识。”

    苏婉闻言撇了撇嘴,嘀咕道:“你也不比我大多少”

    “嘻嘻,婉儿,你这就不对了!薛姐姐马上就要做新娘,可不是丫头了!”这时,另一个打扮的非常“潮流”,上身穿着绿色长袖衬衫,外罩一件白色无袖对襟马甲,下身套着一条及膝中长白色碎花裙,脚下踏着高筒白色皮靴,完全一副现代人打扮的披肩长发女子插嘴说道,“你要是不服气啊,赶紧找一个如意郎君,这样姐妹们保证就不叫你黄毛丫头,你看可好?”

    “嘻嘻嘻”又是一阵轻笑。

    “要死啊!”苏婉一把扑过去,开始对着时尚女郎挠痒痒,两人在床上滚作一团,场面十分香艳。

    两人玩累了,时尚女郎撅着嘴道:“男欢女爱,乃自然天伦,有什么好羞涩的,我就喜欢咱们班的陈积,怎么啦!而且我还知道高晓风”

    “要死了,还说”苏婉脸色通红的赶忙捂住对方口无遮拦的大嘴巴,道,“今天的主角是薛姐姐呢,你怎么老是往我身上扯?”

    “没关系,人家不介意多听听婉儿的趣事呢!”薛涛用绣帕轻掩嘴唇,咯咯笑道。

    “是啊是啊,人家也很好奇呢!”一众酱油党连忙跟上。

    苏婉恨恨的杏目圆睁,瞪了时尚女郎一眼,然后一头扎进被子,当起了鸵鸟。

    “哈哈哈”看见苏婉的怂样,时尚女郎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

    时尚女郎,名叫阿史那鹄,出身落魄的突厥王族,今年十四岁,正是因为其非汉族的传统,再加上华夏政策的鼓励,所以行事风格更显大胆开放,敢爱敢恨,在学校里,更是逼得心上人陈积狼狈不堪,招架不住,引为伏羲小学的一桩美谈笑谈?。

    “好了,阿史那,再说,婉儿非羞死不可!”众人中最年长的齐襄铃制止住还要调笑的阿史那鹄,转头偏向在一旁看戏的薛涛,哀叹道:“要不了几天,薛妹妹就要嫁做人妇,从此高墙相隔,怕是我们姐妹很难有相聚之日了”

    说着说着,齐襄铃的眼眶就红了,她是一个感性的女子,最是受不了离愁别绪,而且她的年纪最大,懂得的也最多,薛涛嫁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君上,比之普通人家更难以见面,就算若干年后再次相聚,也是物是人非,那时候相互之间是朋友还是纯粹的上下层关系,谁能说的定呢?

    其实,在场的姑娘大多都是古诗词社和音乐社的成员,这些搞文艺本就比普通人敏感,心思细腻,经齐襄铃这么一说,眼泪也止不住的哗哗滴落,一个带一个,最后就连阿史那鹄都哭的稀里哗啦。

    一时间,薛涛的闺房内哭成一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哭丧呢!

    “好了姐妹们,别别哭了!”薛涛擦着眼泪,却有一种越大越多的感觉,兀自强笑道,“这是好事啊,你们应该为我高兴,怎么都哭了呢?都笑笑!”

    笑,却比哭还难看

    大婚之日定在八月八日,现在还没有弄出一套合适的立法,黄道吉日无从查起,只能恶俗的以谐音来选日子,要不事六月六日实在赶不及,其实六月六日比八月八日更合众人之心,当然,九月九日其实最佳,只是李康自己和群臣都不想再等了。

    离结婚之日只剩下一个月出头,元帅府早已开始准备,布置新房,规划礼仪,进行婚前彩排,忙得不亦乐乎,李康虽然不会被要求全程参与,但有些部分他还是要亲自参加的,着实累得不轻。

    这还是精简精简又精简之后的,真不敢想象来个全套的该有多恐怖,怪不得古代皇帝结个婚都要提前一年准备,实在是步骤太繁琐了。

    而且在这件事上受累,晚上想找个安慰的人儿都没有,一众后宫虽然不敢对他摆脸色,但心里肯定是不爽的,自己还需要李康来安慰呢!

    不过,今天李康终于有了一个正当理由,摆脱了典礼司官员的唠叨。

    政事堂书房,李康坐于书桌后,望着站在桌前的端木赐,欣喜的道:“子贡果真信人,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为君上分忧,乃为臣的本分”端木赐矜持一笑,谦逊道。

    “好了,好的不学,尽学虚头巴脑的那一套!”李康轻松的笑道,“且仔细道来!”

    “诺!”
………………………………

第202章 势力概括

    通过端木赐的解说,李康结合以前的资料,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华夏附近的地形和势力分布,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畅快感。

    首先,华夏处于远角大森林的东部一隅,东边紧邻大海,南部翻越横断山脉后,依旧是一片浩瀚的绿海,南北幅员三千里,东西向目前不明,但通过横断山脉绵延千里来猜测,李康觉得也不会少于千里,甚至数千里。

    因为那片区域没有人去过,所以不存在河东地区的官方记载中,严格意义上来说,横断山脉那边的森林是远角大森林的一部分,或许其西部区域绕过了横断山脉与远角大森林混在一起,不分彼此。

    也就是说,横断山脉其实是远角大森林的一条“内山”,而不是河东人认为的分界山。

    而之前认为的远角大森林的西部就是赎罪荒野,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赎罪荒野是在远角大森林的西北部,相当于在一片绿油油的奶油蛋糕上挖去了一小块奶油,露出了里面的黄色蛋糕,整体面积只有远角大森林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或许比例更小。

    其实远角大森林在西部的分界线应该是监门关所在的监门岭,监门岭是一条南北向蔓延的山岭,数百公里长,支脉众多,可谓是河东地区的天然屏障,要想跨过监门岭,只有寥寥四条路。

    第一条,从北部冰原绕过监门岭,当然,大部队这么干的话,粮道都能被拖死,除此之外,还要防备时不时客串马匪的北方蛮族牧民。

    第二条,从监门峡谷通过,选择走着一条路,位于峡谷东部的监门关和西部的守门关就是两只避不开的拦路虎。

    第三条,从南部的茫茫林海中绕道,情况与北路大差不差,只能走小部队。

    第四条,当然是直接翻山越岭。

    监门峡谷的战略位置由此可见一斑,以后华夏想要西扩,监门峡谷就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而远角大森林的北边就是千里冰原,不过其离华夏现在所在的位置还有上千公里呢!

    但并不是说北方蛮族离华夏还有上千公里,前文提到过,北方的森林土著已经被蛮族杀的丢盔弃甲,一个劲儿的南逃,一点地理优势都没有起到,简直是废的不能再废。最后更是组建了南方联盟,用以对抗越来越近的蛮族。

    所以说,华夏离蛮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甚至华夏目前最北边的苏武镇中,已经有大量蛮族出现了。

    好在蛮族或许是受不了南方的气候,并没有趁胜追击,让森林土著得以苟延残喘,也避免了华夏早早的与蛮族交锋。

    要不然你以为真是南方联盟起的作用不成?一帮废物聚集在一起就不是废物啦?从华夏军一直拿他们练兵就知道他们是个什么熊样儿!

    冰原是这个世界的叫法,其实就是旧世界的大草原,冰原再往北,就是更加荒芜的冻土,连蛮族都不愿意居住的遗弃之地。

    如果说,华夏不想早早的与本世界的文明国度发生利益争执的话,最好的开拓方法就是学习旧世界的西方殖民者,向南在沿海地区建立一座座殖民城镇,等把整个远角大森林兜住后,在地图上,整个远角大森林,最起码有一半可以说是华夏领土了,这时候再开始向内陆进发,却是比一开始就急吼吼的向西边扩张更加稳妥。

    当然这种关系到华夏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的大事,李康不可能一言而决,肯定是需要与众臣商量着来。

    监门岭再往西,并不是直接就是河东十六国的地盘,仍旧是一块公共区域,面积很且是逐渐荒漠化的废土,没人在意,跨过这段废土,就正式踏上了河东地区。

    河东地区有十六个国家,大者万乘之国、小者千乘之国,不上千乘的根本没有存活的资本。

    整个河东地区人口众多,有人口万万

    幅员辽阔,近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东至监门岭,西至龙尾江,南邻大海,北至冰原

    物产丰富,境内河密布,湖泊点缀其间,森林、大山、平原纵横交错,只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繁多,金银铜铁、铅锡钙镁等金属矿物也是出产颇盛,还有硅磷煤炭等等等等。

    不过,资源再多,人口再茂,面积再广,一分到十六个国家,那就不够用了,所以,很自然的,几百年来,各国之间为了各种利益,都快打成狗脑子了。战时厮杀、和时联姻,各国之间的关系简直乱七八糟,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像极了旧世界的欧陆。

    反正李康以前就没有搞清楚过欧陆各国的混乱关系。

    与河东地区隔龙尾江相望的就是河西地区。

    河西地区和河东地区虽然只隔着一条河,但两地的风土人情差异极大,河西是宗教的天下,可以想象,河东诸国对河西是如何的警惕和防范,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虽然整体实力上,河西远远不如河东,面积相差无几,但人口却不及河东的五分之一,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河东地区势力分散,拧不成一股绳,没办法劲往一处使,比起同仇敌忾的怼河西,他们更乐意互怼。河西虽然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但人家好歹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精神领袖,团结度比河东那帮喜欢窝里横的家伙强多了。

    所以,现实就是,实力弱的河西反而占据主动,时不时的入侵与之交界的河东诸国,每当这个时候,其他国家大多隔岸观火,个别不讲究的甚至落井下石,这让河东西部诸国苦不堪言,遇到一帮猪队友也是没谁了!

    至于河西更往西,河东人不怎么关注,自然就没有详细的消息传到李康耳中,只知道那边还有国家。

    河东、河西往南都是无尽大海,海的对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现在李康隐隐有些猜测。

    之前李宝俘虏的两船人有很大可能就是来自南海对面的大陆。因为根据他们自己所描述的乡土风情,无论是河东还是河西,都对不上,而他们又从海上来。
………………………………

第203章 海虾子

    根据俘虏的招供,追杀船上的人是一群海盗,这点华夏方面早有猜测,如今得以证实,他们常年活跃在流浪海一带,隶属于一伙中等规模的海盗势力,而流浪海,是一片海盗横行的海域,是海盗的天堂。

    而逃亡船上的乘客的身份也不出众人所料,一帮政治牺牲品,只是那个被严密保护的少年,本来大家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贵族子弟,没想到是一个王子,一个没想过要争储位却被自己的亲哥哥连累的苦逼,谁让他的亲哥哥志向远大偏偏掰手腕子又掰不过对手呢!

    不过这个少年王子能逃出一条命算是不错了,总比他的哥哥死无全尸强得多。

    这一下他们为何被海盗追杀,而且被海盗紧追不舍就能理解了。如果李康作为胜利的一方,他也不放心留下这个后患,必然要斩草除根。文韬武略的永乐大帝为了查找他那个下落不明的便宜侄子,不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郑和下西洋吗?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仁者见仁。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无论是海盗还是逃亡者,流浪海域的航海图门儿清,可以说是深深烙印在脑海中,但流浪海到南海这一段路线,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他们在混战的时候遇上了风暴,导致双方的舰队都分散开来,这两艘很不幸的被吹到了一个方向,一追一逃之间,就跑到了南海。

    其实逃亡者一方一开始是有三艘船的,无奈另外两艘是补给船,不仅提供不了什么战力,反而成了海盗的战利品,海盗们就是凭借着逃亡着的两船物资,才活得那么滋润的,反观逃亡者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说出来都是泪啊!

    其实,当初海盗头子把南海误当成另一片海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