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着帝国前进-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面,金河已不再是分界线,一座石拱桥连接两岸,河对岸原本的伏羲农庄面积不断扩大,各式各样的建筑夹杂其中,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将散乱分布的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又将农田分成一个个区域,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规划有度
南面,成片的森林消失不见,和东面一样,代之以农田和民居,并且还在不断的向南蚕食,过不了多久就能和设在原大山氏族地盘上的驻屯军接壤:
北面,更是已经推到孟尝镇附近了。
两万多人口的伏羲镇伏羲县总人口三万多铺开的面积比拥有五万人口的新安镇还要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伏羲镇的扩张模式是带着农田一起扩展,建筑物和田地交相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田地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面积。真要论纯粹的建筑面积,肯定是新安镇要大一些。
至于说孰优孰劣,李康并不能确定,毕竟环境不同,他不能以旧世界的成功例子来做评判。
伏羲镇可以参观的地方就多了,李康如果想要全部都逛一遍的话,最起码要待上四天左右,不过李康乐的享受一番田园小镇的生活,并不急着离开。
继任赵过位置的是原弦高镇镇长铁铉,伏羲镇现在这种发展模式也跟前任县令赵过做过农稷官有关,而通过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新县令铁铉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思,势要萧规曹随。
不过这样也好,政令更改频繁容易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而且伏羲县的发展模式已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毛病,反而颇具成效,贸贸然按照主观意识更改,可能弄出个四不像。
当然,如果新县令非要烧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仪和本事,别人也没办法阻止,李康自己也顶多在他犯错误之后再收拾他。
想到这儿,李康又觉得自己真是慧眼识人,一眼就选中了铁铉这个务实且甘当绿叶的“好官”。
到了伏羲镇,自然不能错过在整个华夏都很有名的“王氏木工”,这是一家专门做木制家具、玩具等木制品的私人作坊。
“王氏木工”之所以出名,一者,它成立的早,早早的就在老百姓心目中打下了“好品质、结实耐用、手巧”的固有观念,再加上坊主确实手艺精深,人又老实,从不弄虚作假,在这个没有广告营销的时代,高品质就是大卖的保证。
二者,坊主王实虽然没读过书,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脑袋灵活,不迂腐,善于推陈出新,做的一些小玩具风靡各大小学,他不仅作跷跷板、木马、滑滑梯这样的木制玩具,而且还能心里手巧的做出一些惟妙惟肖的木雕,有段时间内,要是手里没有王氏木工的木雕玩具,都不好意思在小伙伴面前吹牛逼。
现在王实都不算是纯粹的木匠,再过几年,完全可以称作雕刻大师。
不过王实毕竟是底层出身,小农思想深入骨髓,大好形势下,却不懂的乘胜追击扩大规模,拓宽市场,仍旧一个人守着一个小作坊,连个伙计都舍不得请。
………………………………
第197章 王实
“王氏木工”的小作坊内,李康看着那一个个摆在木架子上的木雕,忍不住啧啧称奇,高手在民间啦!
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要是放在现代流水线工艺品泛滥的旧世界,就算不打出纯手工雕刻的牌子,不说购买者趋之若鹜吧,但绝对能够卖的出去,而且还很好卖,如果再打出传统雕刻大师纯手工打造的噱头,那价值更是要翻上几番。
因此,李康忍不住对王实道:“你有没有想过多找几个学徒或者帮工,或者干脆花钱雇佣木匠,不然凭你一个人,就算你手艺在高,每日又能做出几件来?等时间一长,同行将会越来越多,你如今的领先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你想过吗?”
王实与李康算是老相识了,当初李康亲自探查金河区域,王实就是随行的两个木匠之一,那个时候伏羲镇还没影儿呢!所以,李康才会跟他说这些话,要是一个陌生人,李康闲的蛋疼才操这份心!
听到李康关心的话,王实嘿嘿的摸着后脑勺,道:“大家喜欢的都是我亲自打得木具,别人做不出这个味道来,那就不是王氏木工了,我不能欺骗人家!”
李康有些无语,这么可爱的人,在旧世界几乎绝种了,要是他处在王实现在的位置,那还不赶紧趁着“王氏”这个品牌渐入人心,招兵买马,扩大产能,反正只要质量过关,不管谁做的,通通打上“王氏木工”的牌子,每张桌子消费者还能都认出作者不成?肯定不可能嘛!
虽然对王实的老实很“不满”,但李康还是笑着说道:“那你教学徒啊!学徒跟你一脉相承,总不会错吧?”
“俺”王实支支吾吾的吭哧半天,才道:“这是俺的祖传手艺,俺要传给俺儿子。”
李康瀑布汗,又抓到封建余孽一只,还“俺”上了,别以为装老土,李康就不会教训他。
不过,好像李康自己也算是封建余孽吧?还是最大的一只。
当然这都是细节,总之,虽然现在各种技术人才没有一开始那么紧缺,需要强制性教徒弟,但李康还是好好的教育了王实一顿,特别是听说他在政策宽松后,立刻将本来分配给他的学徒开除后,更是气不打一出来。
这不是拆社会主义的台吗?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还是不是一名合格的新华夏子民啊?
说累了,主要是心累,李康草草的在作坊内扫视一圈,就准备离开。
突然,李康的目光扫到一只还没上漆的老虎,不由得被其所吸引。只见这只猛虎双目微眯,其间隐隐有寒光闪烁,尽显百兽之王的威严,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而李康正是被这双眼睛所吸引住的。
要说王实的手艺没的说,到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依旧是死物,其本质还只是一块木头,徒有其形,不具其神!
这也是为什么说王实几年后会成为雕刻大师,而不是现在的原因。
现在他还是手艺人,并非艺术家。
但这只老虎的出现,让李康不由得高看王实一眼,虽然除了一双眼睛外,其余部分仍然只是一块木头,没有活力,不具虎威,却足以表明王实已经摸到大师的门槛,一只脚已经抬起来了。
看来其成为大师的时间比预想的还要提前!
李康没好气的瞥了一眼被骂的像个小媳妇似的王实,又忍不住一脚踹了过去,直踹的王实莫名其妙,不是说好的要走了吗?这又是招谁惹谁啦?
“这只老虎看着不错,怎么卖?”李康指着自己看中的老虎,头也不回的问道。
王实一看,李康指的正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胸口不由得一阵揪心的疼痛,他宁愿被李康再踹一脚。
“这如何能让君上出钱!君上喜欢那是它和小人的福气,小人愿将它献于君上!”王实努力挤出一张笑脸,谄媚的道。
“这怎么好意思呢?”李康笑眯眯的望了王实一眼,就当后者以为李康会谦辞的时候,李康突然话锋一遍,伸手拿下母老虎,道:“不过,既然是老友相赠,那我就只好却之不恭了!”
“额”王实违心道:“这是小人的荣幸!”
一件巅峰之作,换来君上的一声老友,在旁人看来,这是赚大发了,但王氏可没有这个觉悟,他要是有这个觉悟,以他的老资格,现在说不定能混个镇长当当。
“嗯!”李康毫不客气的将木雕老虎递给随行秘书保管,接着道:“想必你也知道,再过不久,我儿即将出生,将来肯定是要玩具的,你准备准备,好好想想,推出个新奇的,亲手做几套,派人送到新安镇。”
说完,李康也不管王实那猪肝一般的脸色,迈步走出“王氏木工”。
等李康走后,随行的伏羲县工商局长王世禄再也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这个跟他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糊涂蛋头上,很其不争的说道:“我说老王,怎么说你好?这么好的机会哎,不过,君上毕竟念着旧情,虽然对你有些气恼,但临走之前还是帮了你一把!你要心存感激,知道君上的好!”
“哦!”王实应了一声,不过从他的表情,王世禄就可以看出他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估计心里还在想君上白拿他一只老虎,临走了还要他贡献几套新玩具,正在生闷气呢!
王世禄不由得对王实产生羡慕之情,真是傻人有傻福!
李康没有解释,作为臣子的自然要替君上分忧。
“老王啊,以后你的生意想不火都难了!”王世禄感慨道。
“啊?为啥啊?”王实懵逼的说道。
得,果然没搞明白!王世禄一副“料事如神”的表情,说道:“你想啊,君上走之前是不是让你为未来的几位公子准备玩具?”
“是啊!”一提到这个,王实的情绪就有些低落。
“那你还不高兴?”王世禄“惊诧”的叫道。
“我为什么要高兴?”
“你想啊,连君上的儿子玩的玩具都是你们王氏木工做的,别人会怎么看?他们只会认为你们王氏木工的玩具就是好,不然为什么君上也用你们家的玩具?”好吧,本来王世禄想说的是“君上都认可的东西,别人都会认可”,但怕王实反应不过来,这才多说了几句,尽量使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更直白一些。
谁知
“君上不是因为跟我认识,才要我给他儿子准备玩具的吗?”王实挠了挠头,一脸惊讶地说道。
噗王世禄差点喷出一口老血,同时望向王实的目光简直在像是看神人。
心好累!
………………………………
第198章 未雨绸缪
“稀里哗啦,稀里哗啦”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打断了李康的出行计划,也让那些外出作业的人获得了难得的休息。
站在窗台前,伸手推开玻璃窗,顿时一阵夹杂着清香的凉风猛的涌进屋内,李康闭上双眼,大口呼吸着雨中的空气。
李康任由风雨打在身上,欣赏着庭院中的雨景,道:“这场雨来的真是突然,而且雨势还这么猛,这是今年最大的一场雨了吧?”
陪在李康身边的是秘书长方以智和金吾卫指挥使典韦,至于县令铁铉,他还要上班呢,可没那个闲功夫陪李康聊天。
方以智笑了笑道:“确实是开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典韦则是个闷葫芦,除非李康指名道姓,否则没有必要,他是不会主动说话的。
“下雨好啊!下场雨能洗净世间污浊,净化空气。”李康如同一个哲人,双手背于身后,望着窗外如珠帘瀑布般的雨景,“感慨万千”的道。
方以智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接话,有时候他真感觉这位君上有些不着调,就好比现在,这种话适合一个创业初期的统治者说吗?这明显是王朝末世或者怀才不遇,对朝廷极度不满的人才会说的话。
当然,这些心里话方以智是绝对不会宣之于口的,他可不敢保证说出来李康会不会恼羞成怒!
不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装个逼吗?谁还没一两个嗜好,只要大事上不糊涂就行了。
李康自然不知道方以智的想法,他正在脑中仔细寻找着应景的诗句,此时此景,不吟上一首好诗,怎么衬托出李大才子的逼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不行,春播都过了俩月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哎,清明节也过了!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什么鬼?
最终,憋了半天,悲催的李大才子也没有想到一句应景的,无奈作罢!
第二天,雨继续下,李康的心情就没有昨天那么好了,不由得被淅沥沥的雨点声弄的心烦,连续好几局五子棋都输给了典韦也就典韦下棋不会让他气的发誓赌咒以后再也不玩五子棋了。
第三天,雨势依旧,丝毫没有停歇的趋势,李康的没有不由得皱起,心里也笼罩了一层阴霾,但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披着蓑衣,冒雨出去逛了一圈,这才眉头稍微舒缓,但衣裳已被淋湿,索性在雨中练起武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第四天,大雨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李康脾气渐渐暴躁起来,但面上还算淡定,冲着方以智说道:“去,叫铁铉来见我!”
方以智连忙应命而去,丝毫不敢怠慢,他知道李康要见铁铉的原因。
华夏成立四年多来,一直顺风顺水,没有遭遇过大的自然灾害,但这次悬了。
很快,铁铉就披着蓑衣匆匆赶了过来。
“参见君上!”
“免了外面情况如何?我问的是金河!”李康烦躁的止住了他,连忙问道。
这种时候怎么能在无聊的虚礼上浪费时间。
“臣下刚刚正从堤上巡视归来,目前金河水位正在暴涨,快要漫过河堤,但暂时还无大碍。”铁铉回答道,“但依臣下所见,这场雨短时间内停不下来,所幸,这些年来为了以防万一,各镇都挖有大量的排洪沟、泄洪池,真要是事情不可挽回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我华夏也能平安度过。”
“嗯!”李康点了点头,华夏的抗洪准备充分,他是知道的,但这不能代表万无一失,要知道金河在伏羲镇及其下游段,河道都是疏浚拓深过的,现在喝水已经涨到临界点了,可见雨势之猛。
“值此关键时刻,不可掉以轻心。这样吧,你现在就命令下去,立刻打开闸门、泄水,省的到时候措手不及。”
“诺!”铁铉点了点头,谨慎些也好。
“密之,立刻传令沿河各镇,该加固的地方要赶紧加固,该泄水的地方赶紧泄掉!”接着,李康又不放心的冲方以智说道。
“诺!”
第五天,果然如李康担心的,大雨依旧。
李康已经想骂人了!
这特么的太操蛋了!老子前几天才刚刚拜了三清道祖,现在就给我看这个?李康心中愤愤不平,感觉三清太不给力了,收钱香不办事!
难道是嫌钱少?或者说这个世界不归他们管?
这简直就是赤果果的打脸,想当初这雨刚下的时候,他还想咏一首诗来赞颂一番呢!幸好存货有限,没有想出来,不然现在该有多尴尬啊!
第六天,李康再也坐不住了,不顾众人劝阻,披着蓑衣就带人往河边赶去。
“怎么样?”李康径直找到铁铉,问道。
铁铉现在满眼血丝,显然昨夜没有睡好。
“君上!”铁铉道,“现在还无大碍!”
“下游诸镇呢?”
“孟尝、信陵、春申、弦高等沿河两岸城镇来报,都已经按照吩咐打开排洪沟了,金河水位有所下降。伊尹县诸镇的奏报还没有送来,不过黄金湖面积广大,局部受大雨侵袭,想来还能挺得住。”铁铉说道。
李康回头冲方以智道:“派人去问!”
他可不喜欢猜测,他要看确切结果。
“诺!”方以智应了一声,就当他正准备下去传令后,伊尹县的报告到了,不仅伊尹县的,连新安县和神农县的奏报都赶在同一时间送来了。
李康飞快的接过三县奏报,迫不及待的打开。
还好,并没有发洪水,而且偏北方的神农县,雨势渐渐下降,这让李康狠狠的松了口气。
相比金河,他更怕大河出事,目前的华夏还很脆弱,根本经不起大河的怒火,一旦大河发火,他这四年多来的努力估计瞬间就会化为乌有,一朝回到刚刚穿越的时候,甚至比那个时候更惨,毕竟那时候没有十万人要吃饭。
李康现在十分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虽然这几年一直无灾无劫,但他却不遗余力的支持防洪工程,哪怕当时看起来是赔本买卖,他都力排众议,咬牙坚持。
看来自己做的还不够!一定要追加投资甚至水利司要升格成水利部!
………………………………
第199章 水利工程、造纸厂和竹林
华夏五年六月十九日,小雨。
大雨在爽快的下了八天后,老天爷终于膀胱通畅,进入了最后的抖动时期。
因为多年的准备和各级官员应对得当,这次只是虚惊一场,没有酿成大祸,但小规模的遭殃还是有的,倒了几栋木房子,淹了几亩田。
雨后,就是排水善后工作,李康甚至将方以智派出去代表他巡视各地灾情”
这次的暴雨也给李康提了个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必须针对华夏所面临的威胁一一作出部署。
所谓的威胁无非天灾**,目前对于华夏来说,**专指战争,外敌入侵,应对的方法就是加强军事建设。
华夏人口近十三万,正规军两个旅八千人,比例为十五比一,稍微有些穷兵黩武,应付小规模的战役已经足够,而且,华夏目前全民服兵役,真要摊上大战,完全还可以爆出五万经过训练的雄兵。
另外,李康还有系统这个大杀器,逼急了他,直接爆他个十万八万的军队,耗都能耗死敌方。
所以,**暂时不用担心,顶多再多修一些堡垒罢了!
天灾,最常见的也是破坏力最大的就是旱灾和洪灾,所谓水火无情,旱涝一旦爆发,不可能只局限于一隅,必然涉及广大区域。
而应对旱灾和洪灾,水利工程就是关键,这也是各朝各代都坚持不懈的工程之一,没有哪个统治者敢在这上面开玩笑,一个不好就得玩完,比如蒙元。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除害,主要就是防止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兴利,蓄水浇灌田地、方便居民饮水、疏通水上交通、修建港口、水力加工、水产养殖等,当然还有水力发电这些现在用不上的功能,总结来说,就是调节和分配水资源。
水利工程需要修建水坝、河堤、溢洪道排洪沟、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筏道、鱼道等有些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还用不上。
根据功能不同,水利工程又分为防洪工程、灌溉排水工程、航道港口工程、城镇供水排水工程、水土环境工程、渔业水利工程、海涂屯垦工程等,以及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水利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未来必然都要修建,但最为迫切的还是前两项,一个防洪,一个抗旱,这些必须在短期内抓紧扩大规模,要在全境内铺开,李康可不想再担惊受怕一次。
天灾自然不只水灾和旱灾,地震、蝗灾、滑坡泥石流、瘟疫也可以算是**、海啸等等等等,都要一一作出应对,能有效防治就防治,没办法积极应对的就尽量减少损失,比如地震,这玩意儿就是在旧世界也没什么好办法预测,李康也只能不断提醒下面要监督住房质量,再就是最好少建高楼。
六月二十六日,善后工作业已步入正轨,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不像一开始那样千头万绪,乱七八糟。
这时,李康终于有时间歇一下脚,要知道这几天他也是亲自参与工作的。
伏羲造纸厂,位于伏羲镇东部一面小湖泊左近,是华夏目前唯一的一家造纸厂,旨在制造各类纸张,软纸硬纸应有尽有,只要技术上能达到的,这里都能造,而且它的任务是提供整个华夏十二万人的纸张需要,所以规模很大,就业人员达千人,可以说造纸业是仅次于淘金业的伏羲县第二大支柱产业,从潜力上来看,甚至要超过淘金业。
当初李康急着将造纸厂弄出来,系统提供的白纸太贵一方面,他受够了没有厕纸的日子是另一方面,嗯,后面这个理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满朝上下一致好评!
不过,造纸却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环境污染,对于这一点,李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严令浆造纸用水和居民饮用水分开。
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污染就是代价,并且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李康还打算日后推动工业革命呢,到时候,对环境的伤害只会越来越大,但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
造纸的原材料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竹子,造纸厂附近不远处就有一个天然竹林,当然现在已经是人工竹林了,其中生长周期极短的毛竹占了大部分。
这些竹子出来用来造纸外,还用来造民用弓箭,华夏是不禁民间拥有武器的,除了火器和远程重武器,比如床子弩、八牛弩,其他的刀枪剑棍更是堂而皇之摆放在供销社中买卖,人出门都习惯在腰间配剑,武者大多习惯配刀,而弓箭虽然平时没人喜欢傻兮兮的背在身上,但华夏效仿北宋弄出了弓箭社,每个镇都有设立。
并且将每年官方都要举行射箭比赛,从而让射箭成为继武道赛、足球赛、橄榄球赛之后第四个官方承认的正式竞技赛事,比龙舟比赛和游泳比赛还要早一些,射箭协会就设在伏羲镇,同样比设立在神农镇的龙舟协会和游泳协会要早,这就大大促进了民众对射箭的关注和热爱,尤其是伏羲人民。
再加上幕府一直不遗余力的宣传汉唐荣光,引导民间尚武之风,所以,现在习武射箭的风气一下子在全境内铺开,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说“粗鄙武夫”之类的话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