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活这几十年,第一次见到三响晨钟问世!”师老也是满面红光。

    正堂内众人闻言,一脸震撼,纷纷向苏仪表达庆祝之意。

    院内也有许多见多识广的老者在解说奇观,当听见第三声钟响时,全都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连连称赞苏仪是上天赐给兵锋大陆的天之骄子;院内所有宾客也因此理解了三响晨钟的宝贵,纷纷起身向苏仪拱手庆贺。

    苏仪微笑点头,又看向空中,巨钟奇观仍然没有消散的迹象。

    作为当事人的苏仪面色古怪,但他周围的人却是紧张兮兮地盯着巨钟,心中都在嘀咕:“三响晨钟就已经够稀奇的了,难道还会再来一响?”

    饶是皇甫院事和师承望两位老人都不能保持淡定了,前者激动地浑身都在发抖,后者则是嘴角抽搐,喃喃道:“我的天,要真的响第四下的话,这晨钟将会晋升为中级;到时候在练兵场中敲响此钟时,每次积蓄的力量不仅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若是未来习得笑里藏刀天赋,中级晨钟的钟声更可以极小幅度地淬炼神兵,永久提升笑里藏刀的锋利度!日积月累之下,苏十筹未来的笑里藏刀将何等可怕?”

    这段话被周围几个人听见,然后迅速传播开来,院落中的几名老者也在大肆宣扬中级晨钟的好处,导致一时间,所有宾客都面带骐骥地望着头顶上的巨钟,心头悬在喉咙口上,紧张不已。

    一息、两息、三息……直到三十多息,众人等的脖子都开始发酸之时,只听咚的一声响,晨钟终于敲响了第四下!

    整条乾江街都沸腾了!

    院内所有人瞬间转头望向苏仪,眼中充斥着浓烈的艳羡色彩!

    苏诗儿倚在厨房门边,笑意嫣然,目光没有从苏仪脸上离开过一刻,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苏仪被众星拱月般称赞的场面。

    苏仪淡定自若,他的眼中映出天空中的巨钟,它在响了四声之后,终于开始徐徐瓦解、化为漫天的金色粉尘,好似河流一般汇聚流动起来,随后犹如漩涡一样灌入苏仪的头顶。

    ………………

    (ps:咳咳,今天只有一更,明天会有两更。有的战友说流水更新好慢,于是流水来说说起点的机制吧:起点上架是30w字左右,上架之后就没有太多好推荐位了,推荐位直接影响一本书的成绩,所以流水希望能在上架之前争取多拿一两周的推荐位,对本书未来的成绩会很有帮助,因此只能压字数慢慢更新,等上架后就能爆发了,还望诸位战友多多宽容。

    流水对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待,虽然是儒道的跟风作吧,但也会努力学习,争取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些牢骚现在就不多说了,这本书对流水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希望战友们能多多支持。

    最后汗一个,流水最近才发现手机端的简介都是隐藏的,书评都是只能看到最新的,于是很多新读者都看不到群号,再次重申一遍,本书群号是:521034787,呜呜呜加群的人好少,大家觉得这本书还不错的话,都加个群,给流水一点信心可好?)
………………………………

第75章 三声好诗

    苏仪沉下心神,进入练兵场,发现大量金粉从天而降,在自我雕像的右边脚下凝聚成了一道木架、其上挂着一口一人高的青铜钟,表面上镌刻着苏仪先前念诵的那首诗。

    苏仪分出一缕心神、冲击晨钟,但却没有丝毫反应,顿时想起这晨钟只有在清晨敲响才有效,于是只得退出练兵场。

    睁开眼,苏仪发现屋内所有人都一脸紧张地盯着他看,无奈一笑。

    “怎么样了?形成晨钟了吗?”同桌的江游迫不及待问道。

    “不负众望。”苏仪微笑点头。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十二分的喜气,打心底为苏仪感到高兴。

    “苏贤侄,你现在还没有习得笑里藏刀,每天清晨敲钟时积蓄的力量会逐渐流失,大概只能保留三成;但你不知何时才能考上武士,在此之前若是能每日敲钟、积下可观的力量,你的第一次笑里藏刀必将威力无穷!因此千万不能懈怠。”皇甫院事叮嘱道。

    苏仪点头,江游听闻,更觉雀跃不已,直接起身拱手道:“苏十筹,在下恳请,你将来习得笑里藏刀时,请务必用第一刀为人族做出贡献!”

    “好!待我笑里藏刀开锋时,必将拿一头高阶蛮族祭旗!”

    听到苏仪的保证,在场众人彩声雷动。

    苏仪又好奇地问:“有了晨钟,难道还有暮鼓?”

    “你猜的不错。”皇甫院事点头,“暮鼓只有在形成‘一鼓作气’奇观时才能造就而成,每天傍晚敲响暮鼓,可以因暮鼓品质而随之积蓄士气量;只不过这也是一次性的,经历过一次战斗后,暮鼓积蓄的士气无论有没有被使用,都会烟消云散。”

    “暮鼓积蓄士气,岂不是比只增幅笑里藏刀的晨钟更加有用?毕竟士气的用途更广泛啊。”江游问道。

    “哪有那么简单,一鼓作气奇观只在大军决胜时才会出现,并非个人之力可以引发的,所以暮鼓的塑造比晨钟可难的多;听老元戎猜测说,当一个人集齐晨钟暮鼓时,将会引发更大的奇观,但晨钟主情、暮鼓主杀,情止杀、杀无情,一个人很难兼有两者,所以千古以来从未有人同时造就晨钟和暮鼓,因此没人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奇观。”皇甫院事说。

    闻言,众人心中莫不戚戚然。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师老直接引用了《孟子・告子上》的名句来安慰众人,这才让气氛缓和了一些。

    随后,几名文人雅士低头仔细品尝苏仪先前所作的诗,面色好似尝到了陈酿美酒一般陶醉。

    其中一人说道:“先不说晨钟暮鼓之事了,就说这首诗吧!此诗之洒脱豁达之情百年一遇,又兼文采非凡,肯定能被录入《国学》!苏十筹,你倒不如为此诗题名吧?”

    “此诗是我为了排解心中烦闷、自我消遣而作,那便叫‘自遣’吧。”苏仪一笑。

    “自遣……不错,题合诗意,是好名字!”众人纷纷点头。

    “话说那《国学》是什么?”苏仪问。

    师老回答道:“《国学》一书,是由国院‘飞文阁’编纂的连载经典,每一年发行一册,其中收录全国近一年来的优秀诗词文章、百家经典、技术工艺等等,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一年刊发一册的国学杂志?”苏仪心想。

    “我记得《国学》已经发行到八百多册了吧?”一人问道。

    “没错,第一册收录的还是先贤屈原所作的《离骚》,经典至极!”

    苏仪想到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距今正好八百多年左右,也就是说,《国学》从那时候就开始发行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发明造纸术,所以《国学》第一册只收录了《离骚》,更兼竹简工艺复杂,所以发行量也很少,几乎每一卷都是将门世家的传家宝。

    “而且今年三月又要发行一册了,嘿嘿,苏十筹先是在县试作出壮志雄诗,又在随后的庆功宴中写下《醉酒死战》形成军文,现在这首《自遣》形成情有独钟奇观,也是经典诗作,必然能登上《国学》!”

    “说的没错,来月的《国学》发行以后,苏十筹必将名留青史!外地人总是嘲笑我素水县全员胸中无点墨,千百年来竟无一人登上《国学》,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可我听说《国学》在发行前一个月就已经定稿、开始抄写了,苏十筹所作三首诗都是在二月,恐怕赶不上这一册了吧?”

    闻言,众人尽皆默然。

    又有一人说:“今年这一册不上,来年也肯定能上!”

    众人莞尔一笑,纷纷称是。

    “我辈志在杀蛮,以军功论英雄,苏贤侄的三首诗上了《国学》自然是好事,但就算上不了,也无需为此心怀芥蒂。”

    “县尊大人说的是。”

    皇甫院事手按虎符,将心神连通武庙,说道:“总之,苏贤侄作出这等足以传诵千载的奇诗,无论能不能登上这一册《国学》,我也必然要第一时间将它上呈给国院的飞文阁。”

    说罢,皇甫院事分出一缕心神,化为上百个文字,通过龙脉通道送达到了飞文阁的审阅室中。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审核员的书桌上浮出一纸文章来,上面写着苏仪刚刚所作的《自遣》一诗,以及此诗的创作背景。

    审核员好奇之下,拿起一看,顿时双眸一亮,拿着这首诗急匆匆地奔向编纂室。

    几名编纂员在屋内吵的不可开交。

    “《国学》的这最后一个位置,必须给罗家罗亦然所著的《劝翁学》!”

    “必须?这编纂室难道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一人横眉冷笑,“这罗亦然所写文章,一来才华不足、二来道理浅薄,有何资格上《国学》?依我看,平蛮郡钱老太守所著的《杀蛮略》好上千百倍!”

    “刘兄所言差矣,钱老太守之诗固然文采极佳、壮志凌云,但通篇杀气四溢,好似仇人见面互相骂娘,怕这血气沾染《国学》页面啊!”一位中年说,“我觉得荆州卢玉安所写的《悠悠农歌》最为朗朗上口,田园美景跃然于眼前。”

    “不不不,我觉得还是……”

    因为最后的这几篇诗文都十分优秀,这些编纂员从傍晚吵到几近子时,明明今天就是定稿日,却仍然没有得出一个结果。

    坐于首位的一名老者微微睁眼一看,暗中叹息一声。

    这时,一名审核员跌跌撞撞地闯入编纂室,一边扬着手中的诗页,一边满面通红地大喊道:“苏十筹又有新诗了!”

    在场众人纷纷面色一惊。

    “不会吧?那苏十筹已有二首诗将登上《国学》,这从县试才过几天,又有新诗了?”一人讶异道。

    “快拿来看看!”

    一人火急火燎地夺过审核员手中的诗页,低头一读,顿时拍案叫好!

    “好诗!”

    众人见到此等反应,更是好奇不已,纷纷起身凑了过来,一看诗页,顿时面色潮红!

    “今朝有酒今朝醉……好!好!仅此一句,足以流传千古!”一名老者激动地扯下了一缕白胡子。

    “这一句仿佛真的令我口中生出酒味来,先前为定稿之事争论不休的压抑心情也陡然放晴!”

    “我平生阅诗无数,苏十筹的前面两首诗俨然已有大家风范,而这一首诗中的豁达气概,几乎登峰造极,实在是我平生仅见!”

    “这诗中之洒脱之情跃然纸上,果然是上上之诗!而且丝毫不逊色于苏十筹先前所写《立志》与《醉酒死战》二诗,堪为经典,可上《国学》!”

    众人闻言纷纷一愣。

    “那就让这首诗跟苏十筹前面两首一起、登上《国学》?”一人试探道。

    众人期期艾艾,神色犹豫,其中一人说:“这、不太好吧?每一册《国学》、一个人同时只能有两篇著作收录其中,历来都是如此,此次若要一次上同一人的三首诗,怕坏了规矩啊。”

    “有什么好不好的,两篇著作的限制,本来就是后人强加上去的,创立飞文阁的老祖宗可从来没有立下这等规矩。”一人撇嘴道。

    “而且苏十筹摘得千古十筹、先前又听说他破了寒门庶族的二星武生神话,早已不是什么规则可以束缚他的了。”

    “我感觉还是不太妥,让苏十筹三诗齐上《国学》,一旦发行,怕被读者说我们以权谋私。”

    “主编大人怎么看?”

    众人纷纷将视线投向坐在首位的那名老者、阮文海,年纪百岁有余,是在场众人中学识最为渊博之人,他的职位是主纂编事,简称“主编”。

    阮主编接过一人递过来的诗页,品读良久,众人心急,连忙请他评价。

    只见阮主编沉默许久,突然站起身来,嘴中念到:“好诗!”

    随后,阮主编又闭上眼,摇头晃脑,似是在细细品读诗中韵味,良久,微笑点头,又说一声:“好诗!”

    这一声好诗拖着长音,好似带着无穷的回味,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想着:“评语呢?”

    最后,阮主编似是嫌不过瘾一般,仔细盯着手中诗页看了许久,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又说了一声:“好诗!”。

    众人心中一凛,阮主编饱读诗书、心中之字可化为海洋,就任飞文阁主编四十余载,可从来没展露出这样的表情来,更别说连夸一篇诗文三声“好诗”了。

    ………………

    (ps:最后的这个桥段出自茶圣陆羽的“三声好茶”典故,有兴趣的战友可以去查一下,未来说不定《茶经》也会在本书得到运用呢~另外,今天会有两更,求个推荐票~)
………………………………

第76章 意外的封赏(第二更)

    又看了一会儿,阮主编放下诗页,徐徐说道:“你们啊……注意力全在诗上,难道没注意到此外的背景介绍?这首诗,可是引发了四响情有独钟奇观,若是这等有情之诗不上《国学》,那这一册的其他诗文也不要上了。”

    众人面有讶色,又接过诗页仔细一看诗作左边的背景介绍,顿时惊声四起。

    “还真的有这回事!”

    “我的天!四响晨钟奇观啊!我这辈子都没见到过!”

    “先是一首《立志》引发势不可挡奇观;后是一首《醉酒死战》引发投笔从戎奇观;现在又来了一首《自遣》形成了情有独钟奇观,这苏十筹究竟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不说奇观,这首《自遣》已然经典非常,但要我说,作诗之人的感情却更是难得,理应登上《国学》!别说拖到明年,就算是拖一刻上《国学》,都是天理不容!”

    没有一个人反驳,众人齐齐看向阮主编,就等他下最后的决定。

    “如今苏十筹在天下仕子心中风头正劲,人族需要这颗新星照耀前路,此时正是我等推波助澜之际;我等徇私是真,但顶多只会被天下读者骂一年,若是让后人知道我等故意压着苏十筹之诗不发,恐怕我们会被后人骂一百、一千年!”

    众人面色一凛,纷纷说道:“主编大人目光长远,我辈远不能及!”

    在素水县。

    皇甫院事将《自遣》发给国院飞文阁之后,因为还不到子时离席时刻,众人便开始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聊地。

    这时,忽听得宅院外有人用鼓角争鸣高声喊道:“圣旨到!素水县武生苏仪接旨!”

    众人尽皆一脸愕然,不知道为何圣旨会在这种时候到达,就连季县令也沉着脸嘀咕道:“不是通知是圣旨明日才会抵达么?而且不经由我手,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来苏贤侄家门口颁布圣旨……这不对劲。”

    苏仪微微蹙起眉头,起身走出正堂,招呼苏诗儿跟上,同桌的官吏们纷纷随行,而院中的宾客们也一脸好奇地跟了上去,都想看看朝廷究竟会封赏苏仪什么。

    走出门,果然见到一位三十几岁的钦差昂首挺胸立于门外,手持一卷龙绣黄绸,面色平静。

    见到众人来齐,那钦差高高举起手中黄绸;见圣旨如见君,在场所有宾客尽皆下跪,平民额头及地,名门望族大幅度弯腰,县衙一系的官员只低下头;而枢密院一系的官员只跪元戎,见到圣旨只是微微弯腰以示尊敬。

    除了枢密院一系的官员以外,在场唯一站着的只有苏仪了,天择仕子不跪君王,只跪圣人。

    那钦差张开圣旨,大声朗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生苏仪,因博才多学,力能扛鼎,拔头筹于千古,获天择于荒芜,朕深感欣慰,故赐御用文房四宝一套,紫绶玉带一条,瀛洲玉珊瑚等物,另黄金三百两,并赐封从五品素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视六百石,加实封,钦此!”

    “谢主隆恩!”苏仪接过圣旨,眉头却是微微蹙起。

    那钦差点点头,又招手让身后的两人将箱子抬上前来,一打开,各种奇珍异宝在街边灯笼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辉。周围诸多平民百姓全都站了起来,看着箱子内的财宝连连咽口水。

    一众县衙官员尽皆面有讶色:他们本来预期朝廷对苏仪的封赏会很少,但没想到会如此丰厚。

    能用上御赐的文房四宝,是所有文官心中的追求之一;而兵锋大陆的颜色以黄为尊,紫次之,红绿在其后,紫色的织物一般只奖励给王公大臣,没人想到苏仪一个武生竟然能破格得到这等赏赐;而瀛洲玉珊瑚更不用多说,乃是延年益寿、开智醒脑的奇物,人族从瀛洲获得的玉珊瑚一年也不过十几株,基本都是皇室独占,极少赏赐给下臣。

    而封爵方面,所有人都认为朝廷对苏仪要么不封,要么给个只挂着头衔、没有实权和税收的虚衔,但圣旨中竟然点明了“加实封”,也就是说苏仪的爵位是真正的从五品县男,而季县令作为上县的县令,官阶也不过从六品,在正式场合见到苏仪还得口称“大人”。

    只不过爵位不比官位,虽然爵位有头衔有税收,但充其量只是荣誉称号,从五品的县男实权远远不如从六品的县令。

    但即便如此,苏仪只要头上顶着从五品的实封爵位,到哪里都会得到礼遇和优待,可以说是极其丰厚的赏赐之一。

    很多平民不懂其中的门道,只听得黄金三百两五个字,便是双眼发直,好似口水都要流出来。

    一两黄金就是十两银子,几乎抵得过许多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说很多人干上几辈子都攒不下这么多钱。

    名门望族们却不在乎钱财奖励,而是更在乎那些奇珍异宝以及爵位封赏,心中都在寻思:朝廷果然还是有眼光、明事理的,苏十筹先前所取得的种种成就,正当配上这样的奖赏。

    那钦差走后,苏仪让季安把封赏之物搬回库房中,宴会照常进行,一众官员一回到正堂座位上就议论纷纷。

    “中书令带领的主和派打的什么主意?明明在朝堂上那般拼命压制对苏贤侄的封赏,结果实际的封赏比徐大人所要求的还丰厚,难道朝堂上出了什么变故?”季县令脸上阴晴不定。

    苏仪也是一脸狐疑。

    皇甫院事看向苏仪说:“依我所见,在朝堂上压制封赏,目的是为了给你一个下马威,警告你好好思考自己的站队;而今夜偏偏选在这等热闹时分,在众人眼前对你大肆封赏,也许就是为了让百姓看在眼里:朝廷对你论功行赏、器重有加,你若是无缘无故对朝廷不敬,必被千夫所指,但现在代表朝廷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原来如此,此举让主和派占据了道义与舆论的制高点,一旦我对主和派主动展露敌意,就是我的过错,必被指控为乱臣贼子;除非我以后不要脸面和名声了,否则无论他们对我使什么绊子,我都只能被动挨打,中书令和皇后可真是好手段!”苏仪冷笑。

    “主和派或许还打算借此举让苏十筹你放松警惕,在背后也许还有另外的招数。”

    “若真是如此,主和派图谋甚大,不可不防啊。”

    一众官员忧心忡忡。

    “我听说当今圣上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要宫女太监照顾,连笔都拿不动,这圣旨真是圣上亲笔写下的?”吏房书吏一脸狐疑。

    季县令让苏仪摊开圣旨一看,立刻摇了摇头说:“不是圣上的笔迹。”

    苏仪眼皮一跳:“连圣旨都可以肆意捏造,这朝堂已经被皇后把持到了这种程度了么?”

    众人更是默然。

    沉默间,李校尉闯入院中,扯开大嗓门就问先前引发奇观的诗是否是苏仪所写。

    在得到肯定之后,李校尉连连叹气、捶胸顿足,对自己没能来参加宴会表示十足的后悔,引得众人连连发笑,缓解了此前沉闷的气氛。

    子时十一点,庆功宴的热度终于开始消退,在送走所有客人之后,季县令招呼院中的两人进了正堂,向苏仪介绍。

    “这位是汤文彬,这位是余开,两位都是从军中抽调来的行人,就住在乾江街首尾街口,你若是有事,随时可以招呼两人随行。”

    苏仪一看两人的面貌,两人都是三十几岁左右,汤文彬长的五大三粗,但却总是挂着和善的微笑;而余开虽然看似瘦矮文弱,但面色十分冷厉。苏仪都不需要仔细看,就能感受到两人眉宇间的那一抹煞气,显然都是久经阵仗之人。

    此前季县令只说会调来两名将才保护他,但此刻却调来了两位行人阶级的高手,让苏仪破感讶异;但转念一想,苏仪便觉释然,肯调来高军衔的人担任保镖,说明保护他的工作十分重要。

    因此苏仪也不矫情,向两人拱手道:“汤达人、余大人,日后要受你们二人关照了。”

    “苏十筹无需客气,保你安全乃是我素水县军民一等一的大事,随意使唤我等即可。”那汤文彬笑着说。

    “义不容辞!”余开点点头。

    苏仪忙了一整天,送别一众官吏后,已经没有精力做任何事情,于是交代王嬷嬷收拾院落,随后回到房中,想了想,再次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