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法大圣-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议事堂中,除了巍然不动的韦老元戎之外,就只剩下三位老飞将了;并非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国院仍然需要有人来维持运转。
其中一人看向全程默然不语的老元戎。
“院丞大人,龙城通道崩溃在即,是否要让怀柔伯的将门后代全面撤出龙城?”那人问。
“我会亲自通知他们。”韦老元戎说。
“此外,明天就是‘月旦评’的日子了,是否要照常举办?”另一人又问。
“照常举办,并借着‘月旦评’将龙城一事公布天下。”
所有人面色一凛。
“院丞大人,此举有些不妥,怕会引起人族全体的恐慌啊。”前者小心翼翼说。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真相,人族这次不奋起,下次就没机会了……”
韦老元戎话音落下,又转头看向窗外,不再言语。
几位老飞将眼眶一红,低头领命。
……
无尽虚空中的龙城,中央狼爵府中。
“大人,两位院丞先后传来敕令,要您立刻将城中守军与居民全部撤回大陆,最迟明日子时,龙城通道就会彻底崩溃。”
“嗯,你传我口令,让所有无关居民撤走;另外,你替我谢过两位老元戎,就说我李家一门上下世代守卫龙城,生为龙城守将,死为龙城游魂,我李卫龙与龙城共存亡。”一位中年人平静说道。
……
蛮族,丁零部单于账内。
“啊?上面又催促我进兵了?还最高只能派千夫长?这不是让我看着手下兄弟去渡江送死吗?不去!不去!等那罗子锐出手了,你再来叫我。”朵朵罕单于翻了个身,不再理会传令官。
“大王,您三番五次抗命,大可汗降下怒火来,受罪的都是我啊……”传令官哭丧着脸。
……
东海瀛洲。
一位须发皆白的麒麟老人左拥右抱,一边调戏身边数十名美人,一边听着手下内务大臣的报告。
“……以上,就是长江两岸的局势,玉皇陛下,我们需要介入吗?”内务大臣低头问。
“嗯哼?大陆的局势跟本皇又有何干,无论人族或蛮族谁成为大陆霸主,手脚都伸不到瀛洲来,管他们干什……哎哟,兰姬,你最近变瘦了?来让本皇摸摸。”老玉皇嬉皮笑脸地捏了捏美人的蛮腰,立刻引起对方的惊声娇呼。
内务大臣嘴角一抖。
“陛下,人族一灭,您就没丝绸穿了。”内务大臣偷偷抬头,抛去眼色。
老玉皇呼的一声站了起来,他身旁的两位美人惊呼着跌到一旁。
“这怎么行?!传本皇玉令,瀛洲所有种族全力备战!”老玉皇抖了抖身上华贵无比的丝绸长袍,喝令道。
……
(ps:昨天群里面有位读者截图给流水看了看各种盗版网站和某神器上的读者书评,无非就是骂流水前后文有很多设定和细节的bug,然后说本书跟风儒道。流水想解释一下:我写下这段,并非是想否认盗版,只是因为本书设定繁多,难免会造成前文与现在的设定冲突,于是经常会回去修改前文的设定和细节上的bug,盗版网站和某神器不会更新我修改后的内容,我担心盗版读者看的不爽,于是建议各位都来起点看看正版文,反正都是免费,何须去看漏洞百出的盗版呢?)
(ps2:关于跟风儒道一事,流水也说过很多遍了,我也承认我这本书的确是儒道流,是在看完儒道以后才动笔写的;一开始没能跳出儒道的思维,导致开篇几章跟儒道太过雷同,但战友们一直读下去就会明白,本书其实跟儒道基本不一样,很多设定和剧情跟儒道都没有太多重合点。这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狭隘的兵法小说,而是一本更广博的国学小说,儒道流小说没有大量的国学知识积累很难写好,但流水有信心写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最后,今天会有两更,求个推荐票~)
………………………………
第88章 曹操与月旦评(第二更)
“龟、鲨、鲸与蛟龙等族也要出动?”内务大臣一惊。
海神族和人蛮两族一样有着实力划分,而有的族群天生实力强大,内务大臣所说的种族就属于此列;比这四个种族更强的,就是虚龙、也就是水麒麟一族,而较弱的就是虾蟹贝鱼这些小种族了。
每个海神族都有化为真龙的可能性,但世上从未有第二条真龙曾攀上祖龙的高度,就好似人族从未有第二位兵圣一般。
“所有族群备战,要本皇说第二遍?”
“您已经说第二遍了……”
“哼,这场战争,人族迟早会投入汗马仕子,而蛮族也会对应地出动高级血脉来对抗,我瀛洲的高阶种族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另外你派兵敲打敲打‘丝绸之路’中的蛮族,让他们别太嚣张,否则本皇可是要发飙的……”
发布完一系列命令,老玉皇气呼呼道:“哎哟,人族真能给人找麻烦,还让不让本皇陪伴诸位美人了?这百年来,我瀛洲海神族每每为了人族大动干戈……”
“为了人族?是为了丝绸吧……”内务大臣心中嘀咕。
……
整片大陆陷入了空前绝后的紧张感之中,而素水县之内却是一片平静。
其他江段,长江两岸的间隔顶多也只有几十里宽,但素水县位处长江出海口,两岸间隔极其广阔,几乎达到了数百里,蛮族再蠢也不可能从这里渡江南侵。
在三月初一的晚上,季县令因为政务缠身而无法前来教导试策,苏仪得以偷闲。
这些天,苏仪也隐约了解到长江的战况和局势,但他只不过是一介武生,瞎操心也没用,于是就静心读书。
这时,端木钟上门拜访,并给苏仪递上了一封请柬。
“这是?”苏仪问。
“是君子会的请柬,就在明晨于县郊外的五里亭处举办;我家先生托我将这个请柬亲自送到你手上,还嘱咐务必要请动你。”端木钟说。
“务必?我不参加会有什么影响?”
“会有很大影响,这一届的君子会本来是准备在月底举办的,但今年出了一个苏十筹,很多君子雅士都专程从外地赶来,想要一睹你的风采,所以主办方决定提前到月初举办,很可能会发展成素水县百年以来最大的一届君子会。”端木钟回答。
苏仪嘴角一抖,看来这届的君子会他还非参加不可了,不过江游在一个月前嘱托过他,务必参加君子会,而且他也对君子会的内容感到十分好奇,因此本来就打算去开开眼界。
“好,请替我转达你家先生,明日的君子会我定会到场。”苏仪说。
端木钟如释重负。
苏仪又问:“对了,端木兄的先生是这届君子会的主办人?”
“这倒不是,主办君子会的是一家本地豪绅,你想啊,办这种大型聚会需要场地、需要美酒佳肴、需要请歌伎舞伎活跃气氛、为了刺激竞争,还要一点彩头,没有数千两银子根本别想办成。我家先生勤俭持家,哪办得起这等聚会,他只是受邀担任主持人而已。”端木钟笑道。
“噢?既然君子会往来都是君子雅士,能受邀担任君子会的主持人,想必端木兄的先生也是德高望重之人。”
端木钟眼中飞上一抹敬重之色,说:“在我的眼中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先生他虽然只是一名将才,但却精研六艺,在书法达到了二境,其他五艺也都达到了一境,历年来都是素水县君子会主持人的不二人选”
“但这却并不是最主要的,先生的人格才是我最敬重的一点!三十多年前,先生他看见县城没有可供武生学习院试项目的高等学院,县城的仕子不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便毅然散尽家财开办私塾、从郡城学院购置专业的器材让学生们学习舞刀和双射,还耐心教导学生们试策,收取的学费大部分都用于翻新器材和文房用具,素水县许多能考上将才的仕子几乎都是被他教导出来的。”
“如此听说,真不愧是一代师表!”苏仪肃然起敬。
听到自己的老师被称赞,端木钟腼腆一笑。
“总之,请柬我已送达,明日辰时,我便约上同届的一些仕子在门口等你,给你带路。”端木钟说,“这很可能是人们的最后一届君子会了,你一定要尽情享受。”
闻言,苏仪也是面庞一暗。
“我听说长江局势越发危急,蛮族即将南下,是不是真的?”苏仪问。
“嗯,我前阵子随父亲去了南徐州一趟,发现全城戒严,兵马往来不息,应该是真的。只不过当我想去江边一观时,却被把关人拦了下来,看来前线战况十分激烈。”端木钟回答。
“难道就没有我等基层仕子可以做到的事情?”
“除非你去参军,就可以为抗击蛮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大多只有那些自觉考取将才无望的武生、才会选择去参军,你天资超群,许多人都猜测你五年之内必成国士,届时就能对人族做出更大贡献,千万不要急于一时之功。”
“五年啊,蛮族能等我五年吗?况且就算我成为国士,对人族的影响恐怕也微乎其微。”苏仪摇头。
端木钟发出一声苦笑。
“别说这个丧气的话题了,我们基层仕子,自有报效国家的方法。”端木钟说,“对了,差点忘了跟你说,今天是‘月旦评’的日子,今晚戌时二刻会在全国范围演播,你可以去城西广场看看。”
“月旦评是什么?”苏仪问。
“就是每月初一点评天下风云人物的节目,许子将你知道吧?”端木钟说。
苏仪点点头,这才想起许子将此人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宫廷混乱、奸邪当道、政坛**、民不聊生,许子将就任汝南郡院事,此人掌握一种独特的眼术,极善相面识人,能一眼看出一个人的前程、或是鉴定诗文字画的价值,极其准确,汝南郡百姓无不信服。
为了纠正国风,惩恶扬善,许子将和自家兄弟合谋之下,决定在每月初一开办一场评价会,评论乡党、褒贬时政;受到许子将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噪,其点评之准确隐隐撼动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有许多得到好评的名仕都得到了朝廷或枢密院的重用。
因此许多名人雅士纷纷前来求许子将一句好评,不两年,汝南郡的评价会就风靡全国,正式被称为“月旦评”,而许子将独特的相面眼术则被称为“月旦春秋”。
提起许子将与月旦评,就不得不说他对曹操的评价“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了。
话说曹操的祖父是中常侍曹腾,因此操经常被人嘲笑为“赘阉遗丑”,意思就是太监的儿子;少年曹操为了摆脱世俗的轻蔑眼光,千方百计求许子将点评自己,但曹操此刻还未成名,按道理是无法成为月旦评的点评人物的,但许子将爱惜其才,于是在私下对曹操说:你若是在和平时期,就是奸贼,但若是乱世时期,则必然会成为不世之英雄!
这句话传到其他人耳中,许多人都抱有怀疑态度;但后来十常侍祸乱朝纲、黄巾之乱爆发,群雄割据,曹操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英雄,果然应验了许子将的点评,于是普天下再也没人敢质疑月旦评了。
而被许子将点名批评的人无不臭名远扬,终生难仕,于是天下官吏莫不畏惧,纷纷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收敛自己的贪腐行为,生怕被许子将点了自己的名字。
就连四世三公的袁绍都对许子将敬畏有加:袁绍平时飞扬跋扈、盛气凌人,有一次出行,手下官员大摆排场,车马大盛、前呼后拥;但在回家时,袁绍很担心这种奢靡的场面被许子将所不齿,于是只能装模作样,轻车便服回到了家乡,但求给许子将留下一个好印象。
许子将的“月旦春秋”能力世代相传,而月旦评一直由许家维持到了现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观看每月一期的月旦评,已经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与调味剂了。
苏仪对月旦评感到很有兴趣,决定去城西广场看看。
辞别端木钟后,步入院中,苏仪听到西厢房传来读书声。
苏仪一听便知道是苏诗儿的声音,再仔细一听,竟然是《魏书》的内容。
好奇之下,苏仪推门进入西厢房堂屋,敲响左侧房门。
“诗儿姐,是我。”
“仪儿?我给你开门。”
房门打开,这是苏仪第一次看见柳心照房间的布局,朴素而整洁;只是注视女子的闺房很不礼貌,苏仪略微扫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诗儿姐,你在读书?”苏仪问。
“嗯,心照妹妹在教我史学。”
苏仪看向柳心照,后者立刻红着脸低下了头去。
“我记得我小时候的很多字都是你教我的,但你好像认不全所有字吧?”苏仪笑道。
“嘿嘿,原来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我只识得一些简单的字,其他字都是心照妹妹教的,不然我自己可读不懂这么复杂的书。”苏诗儿笑意盈盈。
………………………………
第89章 月旦春秋
苏仪脸上涌出一抹愧疚之色,他这一个月以来,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院试的准备上,以至于忽略了身边的亲人。
“原来如此,多谢柳小姐了,原本教导诗儿姐认字,应该是在下的职责才对。”
柳心照浅浅一笑。
“仪儿,那可不行,你可绝对不能因为我耽误你的军业,不然我会内疚死的!”
“好吧,等院试过后,我会找到军业和生活的平衡点的。”苏仪一笑,又问,“我准备去城西广场看月旦评,你们要一起吗?”
“我们下午才聊到月旦评呢,正想叫上你一起去。”苏诗儿说。
“噢?看来我们心有灵犀。”
苏诗儿笑靥如花,柳心照一脸委屈,嘀咕道:“是我先,明明是我先提议去看月旦评的……”
收拾一番过后,苏仪上了柳心照的车。
“以后我得自备车马,否则出行太不方便了。”苏仪想。
季安坐在前座为三人赶车。
车马行至城里广场的边缘,由于得到了柳心照的提示,苏仪并没有下车,而是跟季安一起坐在前座,等待月旦评的开幕;而两女则是微微撩开窗帘,看向外面。
苏仪举目四顾,这片小小的广场几乎有着上万百姓聚集于此,人声鼎沸、比肩接踵,将广场堵的水泄不通。
再放眼望去,苏仪发现周围的民居与巷内有着更多人探头探脑,往广场方向张望,而士兵们也在今日允许普通百姓登上城墙,观看今夜的月旦评;四面城墙人头攒动,不知道的人肯定还以为是全城戒严呢。
素水县城内人口只有七万,但今夜,却是有一半以上的目光聚集在了广场之上。
仅素水县一城就已然如此,真不知道其他城市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盛况?苏仪估计,全江南关注月旦评的人数恐怕不下数亿;若是有人能在月旦评上得到好评,必将扬美名于天下!
因为离晚上八点还有一小段时间,苏仪便跟季安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不过大多是季安在说,苏仪的心思四处漂游。
“老爷您看,广场的那一边就是布告栏,您在县试的十筹考卷要在那展示两个月;小的可是听其他下人说,他们在出门买菜的时候,每天都能见到这布告栏下挤满了蒙童考生,都是来学习您的考试和挺举技巧的。”
“昨天从南徐州来的易家少爷登门拜访,非要请您去主持他的婚礼,说想沾沾您的福气,生一个神童出来;不过老爷您为军业操劳,哪有那个时间?结果小的劝了他几十遍才劝回去,不过总感觉他还没放弃。”
“唉,前些年季仑公子入赘瀛洲,小的当时天天都要听叔父大人叨叨公子过的好不好,老爷您以后若是要去瀛洲,可以代叔父大人去探望季仑公子……”
苏仪听着季安的念叨,偶尔点点头,应上两句,心中对季安这个门房的尽职尽责更有了一分认知。
身后车厢内,不时传来两女的低声交谈,偶尔她们还会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关系要好到了极点。
苏仪的马车停在广场的一个偏远角落,周围大多停着富家豪门的马车。
就听见左前方马车上传来了两名男子的交谈声。
“喂,快起来了,再有一会儿月旦评就开始了。”
“再、再让我睡一会儿……等有点评苏十筹的时候再叫我起来……”车内的青年迷迷糊糊道。
“说什么蠢话呢,苏十筹又没有让许家人看过面相,应该不会上这次月旦评的。”
“但苏十筹在大陆闻名遐迩,就算没看过面相,许家人也应该会说上两句的吧?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种先例,比如说陈老元戎当年带领七千白袍仕子杀到洛阳的时候……”
“陈老元戎如今已是半个圣人,是凡人能比的吗?总之你快起来,我娘腿脚不便,每月就只有听听月旦评这点盼头,你要想娶我妹,可得抓住机会,好好把月旦评的内容给记下来。”
“好吧,我这就起来。”
车内的小青年这才爬出车厢,看向广场,大吃一惊。
“哇,我才睡这么一会儿,这广场的人都快泛滥成灾啦!我记得上个月来看月旦评的也就万来人,今晚多了几倍啊!”
“还不都是跟你一样,打算来看苏十筹上月旦评的家伙,你们这些人啊,真是肤浅!”
“表哥,你真是口是心非,全县最崇拜苏十筹的就属你一人了,我估计等下苏十筹真被许家人点评的时候,你肯定叫的比谁都欢!上次听说他摘得二星,你跑到大街上叫唤,结果发现自己是最晚知道的……”
“别说那种丢脸的事情!”
苏仪在马车前座上听的真真切切,莞尔一笑,摇了摇头。
晚上八点,时辰一到,一阵清脆悦耳的编钟礼乐声,从枢密院的方向跃动而来。
眨眼间,金色流光在天空中如漩涡般汇聚,在广场的上空徐徐塑造成两道十余丈高的人物虚影;两人坐在一张长桌后方,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都能看见这两道人影的正面,所以没有视觉上的障碍,每个人都能将天空中的场面尽收眼底。
而苏仪仔细一看,发现这两道人影的面部表情十分灵动。一位中年人正在向所有观众微笑招手,而另一位白来岁的老者面色严肃,不苟言笑,只是向观众们点了点头。
“现场直播?”苏仪面色古怪。
这两道人影出现,原先闹腾着的广场立刻鸦雀无声。
编钟的音乐声过后,天空中的中年人身影开口了。
“度年月春秋,品人生百态,欢迎天下同胞收看本月的‘月旦评’。”
“这口吻……”苏仪抹了把冷汗。
中年人的声音响彻全城,许多呆在家中的人,也竖起耳朵,倾听这次月旦评节目。
“本月的月旦评仍然由国院的春秋阁、与许子将家族联合开办,在下是春秋阁掌事王从谏。”中年人说。
那百岁老人也一拱手。
“请让我为大家介绍:这位是许家家主、许识金大人,他身为巴陵郡院事,掌握的‘月旦春秋’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先祖;虽然许大人久不评人,但他当初断定尚未发迹的陈、韦两位大人有元戎之才,果然应验,也曾精准地评价过许多人才,无一有失;因为本次月旦评事关重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他担任主评员,评论风云人物、解读天下大势!”王从谏说。
“请各位观众多多指教。”许识金微笑开口。
即使明知道两位主持人身在国院,广场上的众人也纷纷击节,掌声雷动,以示对两人的尊敬。
观众们知道正题即将开始,都屏息以待。
随后,按照流程,主持人王从谏先是回顾了上一期的内容,因为上个月的月旦评正值县试将近,所以主要点评的是备考的仕子,还特意说明了县试备考期间、普天下的紧张气氛。
虽然上一期并非是家主许识金、而是由一名许家长老点评,但上期月旦评被点名赞扬的考生,几乎毫无例外都成为了当地的案首,可见许家人眼光之老辣;而唯一被许家长老预测失误的,就是原本备受瞩目的素水县神童诸葛清了。
“素水县诸葛清原有案首之才,得西蜀诸葛门倾力培育;却无奈地遇见一匹黑马出世,导致与案首之名擦身而过……听说他事后因受不了打击而患上失心症,人族自此痛失未来的一名英才,当真可惜!”王从谏说。
素水县的广场发出重重的嘘声。
“这王掌事说话也不脸红?什么英才啊?就诸葛清那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丑样,我打赌,他就算是当了官,也只会祸害黎明百姓罢了!”一位中年人冷笑。
“附议,别人也许不知道,但我作为本届县试的考生,屡次看到诸葛清当众挑衅苏十筹,真是不要脸到家了,这辈子都没见过比他心眼还小的人。”一名青年考生说。
“而且,什么受不了打击才疯的啊?明明是他在摘星阁内加害苏十筹,然后被监督官搅碎了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