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本可以确定,老子隐居的地方,就是临洮!”

    在敲定老子的西行路线之后,苏仪额头上的汗水横流,背部的汗水将衣衫打湿一片。

    一边蘸墨,苏仪擦了把汗,口中抱怨。

    “这道题,没有丰富的野史知识根本无法答出来,我几乎引用了四十多本民间记述,才最终确定了老子的西行路线;这还是我拥有烟海碑与过目不忘才能答出此题,也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这出题人真是够恶趣味的。”

    苏仪摇头,也不再多想,提笔就要写下答案。

    但这时,纸上宛如向上涌出了一股无形的排斥力,苏仪受到了巨力的阻挠,无法下笔写出答案。

    忽然,耳边炸开一道伟岸的声音。

    “何为道?”

    苏仪思考一会儿,回答道:“道既自然,乃万物兴衰之规律、天地运转之法则也。”

    忽然,那股无形的排斥力消失,苏仪松了口气,开始写答案。

    苏仪写下第一笔时,方圆十里的大地猛然一震,考场内的许多考生看向窗外,心中疑惑,都在想:“外面又产生什么异象了?”

    精研道家学说的韩修竹的心脏陡然一突,面色惊诧地望向苏仪所在的考房方向。

    苏仪写下最后一笔时,笔尖离开纸面,竟发出裂帛般的声响,犹如撕开一条布。

    突然间,苏仪脑海的练兵场中凝聚出一本蓝皮书,题签上只有一个字:道。

    苏仪心中疑惑,心神进入练兵场,翻开此书,发现前几页都是他先前解题时引用的杂学,全都是关于老子的踪迹的记载,最后则附有苏仪写下的答案,而后面几百页全部都是空白。

    合上书,苏仪定睛一看,发现题签上的这个“道”字似是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有时这个字给他的感觉像是一片天地,无比苍茫浩瀚、之后又缓缓变化成花草树木,带给他清新脱俗的感觉,有时为星辰、有时为日月,世间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具体概括这个字,唯有一词可以形容:包罗万象。

    “墨义需要一字不漏地引经据典,但我写的却是原创答案,所以才形成了这本书?但这书究竟有什么作用?”苏仪心中横生百来种疑问,但没有任何人能为他解答。

    ……

    就在苏仪凝聚出“道”书时,在小世界君临天下中,主殿突然涌出百万丈高的光华,冲破天空中的云彩,照耀着无尽虚空。

    须臾之后,光华散尽,如潮水般退却。

    但在主殿的正中央,两位老元戎同时睁开双眼,一股浩瀚的气息横扫而出,在他们的眼前,有一本同样的“道”书凝聚而成。

    见到题签上不断变化的“道”字,即使尊贵如两位老元戎,也无法保持淡定了。

    “竟然是‘道’之圣典?!莫非道家有人要立地成圣?!”韦老元戎的心脏怦然跳动,若是人族能再出一尊圣人,那蛮族又有何惧之?

    “不,只是一本圣典雏形罢了,完成度远不如《吴子兵法》,更莫说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了;但若是能继续完善,达到《吴子》的水准,必能飞升成为亚圣,若是全部完成,也许真能继兵圣之后,出现一尊‘道圣’。”

    陈老元戎微微一笑,招了招手,道书好似初生的婴儿一般,摇摇晃晃地落入他的手中。

    还未翻开此书,陈老元戎眼中就已经映出此书中的内容,当他读完时,沧桑但不失清明的瞳眸中竟闪过一丝奇光异彩来。

    “‘道既自然,乃万物兴衰之规律、天地运转之法则也’,没想到,这届院试真的有考生能够破开我所设下的问题,答对‘老子西行’这等刁钻的题目,真乃妖孽也!也不知是哪位道家精英?”陈老元戎赞叹不已。

    “你找不到答题之人?”

    “找不到,我的视线被理之圣道所阻挡,无法透其而过;只是我能确定,凝聚此书之人必定是答对此问之人,而且还答的十分精妙,否则不可能引动理之圣道的共鸣,凝聚道之圣典的雏形。”

    “可惜,也可喜!可惜的是此人无法扬名,可喜的是有理之圣道阻挠,任何人都无法窥视此人,可保此人无虞。当初孙圣汇集兵家鼻祖姜太公的理论,将其化为己用,方才能一朝奠定兵家圣道、立地成圣,如今若是有人能完美诠释老子之哲学,恐怕第二尊圣人就要出世了。”韦老元戎感慨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是成圣太难,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此,不说也罢。”陈老元戎松开手,道之圣典脱手而出,飞出大殿。

    “你何时能成亚圣?”

    “努力吧,但愿能赶在万族鼎立来临之前……”

    两人说话间,道之圣典飞入右侧的一间院落中,门额上书“圣苍院”三字,就坐落在经纶院的旁边。

    从外部看来,圣苍院只是一间普通到极点的院子而已,比起竖立着无数道参天石碑的经纶院,显得是那般不起眼。

    但步入其中,却宛若漫步虚空。

    虚空中,悬浮着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吴子兵法》,尽皆散发着五色光辉。

    这本道书静静地漂游到二书的身旁,喷发出极淡的紫色光芒,这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好似亘古永存。

    ……

    在答完“老子西行”一题后,休息了三十多息时间后,苏仪又继续答题。

    苏仪在大量题海中艰难游走,花了一整个下午时间,方才答完一百五十多张试卷。

    直到晚饭时间,苏仪抬起头来,感叹院试真是艰辛。

    以他的知识积累尚且如此,不知道其他考生得多辛苦?

    吃过晚饭之后,苏仪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又坐下来答最后的一百页试卷。

    之后的题目虽有一些歧义陷阱,但都没对苏仪造成太大的阻碍,没了“老子西行”这种刁钻无比的题目后,苏仪行云流水答完所有墨义,抬头一看,已是星夜。

    苏仪又花了半个多时辰,对照着烟海碑,将所有试卷检查过一遍,改了十多处错误,确保没有纰漏之后,这才上床睡觉。

    裹着棉被,枕着茶叶竹枕,苏仪一直在想明日的试策。

    “这么大量的墨义题目,却只占二筹,还不如试策一道题直接占了八筹,这足以说明试策有多么重要了;明天的试策将是文试的关键,但考场最忌讳的是临阵紧张,越是觉得要考好,就越是难以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一定要放宽心态,正常发挥即可。”

    ……

    (ps:前文的三天院试改为了四天,稍微合理了一些,但剧情没变,不影响战友们阅读,接下来两章可能会在12点后了,流水会熬住的!)(未完待续。)
………………………………

第177章 计谋?非也!

    第二天,苏仪在鸡鸣声中醒来。

    由于在陌生而又狭窄的地方过夜,苏仪感到状态欠佳,但很快振作起来。

    吃完早饭之后,苏仪再次检查二百五十多页墨义题目,直到再也找不出一丝错漏,这才点了点头。

    许多考生都已起床,苏仪听见了周围的吵嚷声。

    这时,一道悠扬的钟声响彻整座考场,回荡在每个人的耳际,苏仪立刻明白,试策要开始了。

    这钟声好似蕴含着不容违抗的指示,苏仪不由自主地将墨义的习题堆放到一旁,拿出五十页白纸,整齐摆放到面前,然后在第一页纸的下面垫上一层皮垫,以免接下来的墨迹沾染到下面的纸张。

    与此同时,苏仪听到其他考房的几道鼾声立刻停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显然也在准备同样的事情。

    距离公布试策题目还有一些时候,于是苏仪在心中温习试策的步骤,免得临场慌乱,影响思维。

    “我答完所有墨义试题,已经足以拿到二筹,只要保持这个状态,试策想要拿到三筹以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若是能拿到文试五筹,就可以获得参加武试的资格。”

    “兵家仕子们想要提升士气量,继而晋升军衔,其中一个最安全最快速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加深对兵法的领悟,而试策更是通往领悟兵法的桥梁;试策要求考生写出对《孙吴兵法》中某一句的理解,若是能理解透彻并写出优秀的试策,就有机会将此句化‘真谛’为己用,因此到了将才以后,武举文试必考试策,有很多仕子都是在考场因试策而获得提升。”

    “我即使是在考试之后,也应该时常取《孙吴兵法》中的一句自作试策,这能帮我打下牢固的基础,让我在圣道上走的更远;试策一题分成破题、承题、微论、例证、佐证、引申、阔论、总结八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关联都非常紧密,前面的步骤错了,后面也会跟着错,所以需要谨慎再谨慎。”

    “试策有三种题型:原章题、通章题、高论题之中,以后者最难,希望不要出现在这场考试之中。”

    但仿佛印证了苏仪不详的想法一般,代表着试策开考的钟声响起,有一道伟岸的声音从武庙中传了出来。

    “计!”

    苏仪的心中咯噔一响,旋即见到面前的白纸最右方,缓缓浮起一个小篆的“计”字。

    这个字金光闪耀、璀璨夺目,但苏仪的心却变得越发暗沉。

    与此同时,周围的考房响起一连片的哀嚎声。

    “没搞错吧?竟然是高论题?是不是我眼花了?”

    “二十年都不一定会出现一次的题型,竟然被我撞上了!”

    “我的亲娘,您的儿子倒霉到家了!”

    四周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宛若沸腾,这时,有一道鼓角齐鸣声在考场上空横空炸开。

    “肃静!考场重地,不得喧哗!”

    这是仇院事的声音,冷彻众人的骨髓。

    考场内的学子仿佛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顿时鸦雀无声,但苏仪还是能听到周围考生们的低声抱怨。

    苏仪深吸一口气,盯着这个“计”字看了半晌,颇有一种想要看穿纸背的气势,但很快,苏仪就焉了下来,这个字并不是他的错觉。

    “高论题,考官会列出一个字或是词,给考生自由解释并引申出其中的含义,再加以破题,但就是这份自由,才真让人头疼。”苏仪眼皮剧烈跳动。

    “这个‘计’字,可以引申出多种含义,可以解释为策略、算数、规划甚至是计量器材,以及姓氏,甚至还可以将其组成类似于献计、苦肉计、缓兵之计等词语,加以破题;从选题开始就已经是一种严酷的考验了,题材选的不对,不可能拿到高分,以兵家仕子来说,自然要将‘计’解释为‘策略’最为贴切试策的主题……”

    苏仪心中瞬间涌出这个想法之后,好似化为魔障。

    有一道极具蛊惑力的声音一直在苏仪脑海中回荡着,催促他写下‘策略’的破题。

    苏仪的瞳孔逐渐失去光彩,提笔就要写下“计者,策略也”这五个字。

    但就在苏仪的笔尖即将接触到纸面时,练兵场上空,两颗天命将星齐齐涌出一阵柔和的光辉,宛如浪潮一般,将苏仪脑海中的魔障荡涤一空。

    苏仪双眼陡然间恢复清明,心有余悸地收回了手。

    “真是可怕,没想到我竟然中了魔障,也不知道是否是先前那道钟声的缘故?这也是考验之一?若非我有天命将星,恐怕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知其他考生如何……”

    “仔细一想,这道计字题必然是个陷阱,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仕子以计谋为题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试策文章,因为有许多可供参考的范本,武举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不再出关于计谋的试策题目了,我若是再写,就是犯了忌讳,除非能写出比先人更好的文章,否则定然拿不到高分。”

    苏仪决定不写策略,但盯着计字许久,却是举棋不定。

    “若是不写谋略,又能写什么?计算?计划?计量器材或者计姓?还是要用计字组词……这高论题果然可怕,光是烦恼如何选题,恐怕就得浪费掉许多时间,而且还难以保证自己的选题能拿到高分。”

    苏仪考虑了半晌,仍然无法决定选题,为了静心,只能放下毛笔,闭上眼来,默念《孙子兵法》。

    但苏仪将“始计篇”念了一半之后,忽然双眸一亮。

    “我明白了,这道题考验的是人性啊!《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始计篇’,连孙圣都觉得这篇是最重要的,所以才将其放在全文的首位。但这里的计字之含义,是计算,而不是计谋!”

    “大多数人一提到‘计’字,就会想到奇谋巧计,这正是因为人性的弱点,总想着贪巧求速,想着能随便用个计谋就赢得战争的胜利;但兵法最反对用奇谋巧计取胜,相反的,以‘计算’来衡量敌我实力,以实力决胜,以绝对优势压倒敌人,才是兵家圣道所主张的思想,也是后世一切战争的规律与真理所在。”

    “若是考生心怀投机取巧的隐性心理,将‘计’理解为‘计谋’,必然要像我之前那般身中魔障,导致头一步选题出错,纵然后续能写出极其精彩的试策,也断然不能拿到高分,《孙子兵法》不是讲如何用巧计取胜的方法,而是讲最笨拙的计算方法,只有计算,才能预知胜负,才能计出胜算来。”

    有了大体的思路后,苏仪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了选题。

    “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为篇首耳。”

    这是华夏唐朝杜牧对于《孙子兵法》始计篇的注解,杜牧生于宰相世家,自小拥有优良的学习条件,不仅是当时闻名遐迩的诗人、散文家,著有著名的《樊川文集》和享誉后世的《阿房宫赋》,而且还对兵法有着独到的理解,他对始计篇的注解高屋建瓴、精辟非常,最适合用来当此刻的选题。

    《孙子兵法》始计篇讲的是庙算,通过计算敌我优劣来提前定出胜负,只有胜了才兴师动众,与敌交战,直切孙圣的核心思想“先胜而后战”:不是打了再赢,而是赢了再打。

    正当苏仪写下始计篇的注解时,考房外的广场上,孙圣雕像轻轻一震,似有柔和的光芒溢出体表,好似涓涓细流一般,缓缓流向苏仪的考房之中。

    仇英彦和项从流两人注视着这个场景,身后一众官员震撼非常。

    “院事大人,这……”有位枢密院官员指着空气中肉眼可见的流光,整只手都在颤抖。

    “看来是有人写出了极其精彩的选题,但试策质量还得看后面的八个步骤,先看着。”

    虽然这样说,但仇英彦的嘴角仍然涌起一丝快慰的笑意。

    这些流光钻入考房,注入苏仪的选题注解之中,骤然间,这几十个字涌起一丈高的光芒,直达天顶,宛如熊熊燃烧的火柱。

    见到此景,苏仪这才微微一笑、松了一口气。

    黑字泛金光,就表示这个步骤走对了。

    只是苏仪没有发现,他练兵场的自我雕像头顶上,原先智之军心旁的那几颗碎屑却是喷薄着柔和的光霞,并开始缓缓凝聚。

    在结束了选题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试策步骤了,首先需要引用《孙吴兵法》中的一句话来破题,然后加以阐述。

    苏仪毫不犹豫,提笔就写。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随后苏仪仔细考虑,参考了许多文献,才开始小心翼翼解读这段话。

    ……

    (ps:吐个苦水,这几章的剧情很难写,需要参考大量资料,总结语言,避免出错,一章要琢磨很久,下一章可能要熬到早上,呜呜呜,看在流水这么努力的份上,求个月票可好)(未完待续。)
………………………………

第178章 计之真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句,苏仪再次引用杜牧的注解“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需审查也”,随后阐述自己的见解,孙圣将对战争的敬畏心提到了最高点,将其置于《孙子兵法》全文之首,对待战争小心谨慎,就犹如儒家《中庸》所言的“慎独”一般,时时刻刻讲究自我警示:还有什么没注意到的、没做好的地方?

    对于个人来说,时时刻刻的自省能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责任与敬畏之心,能让自己的行为得到更好的结果;而对于军队来说,君主与将军的自省,则是对整个国家、整支军队的负责,这样一来,对敌人就能保持更大的胜算。

    苏仪用当代的语言写完自己的见解,没有发生任何事情,随后松了口气。

    “我这是在直接阐述孙圣的原话,等于在为《孙子兵法》作注,注的差了就会自毁,若是注的好,就能形成传世注解,将所注的原文化‘真谛’为己用;这个世界,有许多先贤为《孙子兵法》作注,但总归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注解,唯一注了全本并传世的,只有曹操一人,只是他的注解比孙圣的原文还生涩难懂,而且许多要领都没能亲自做到,打了很多场败仗,否则早已成圣。”苏仪心想。

    然后苏仪开始注破题的后半段。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苏仪这次引用了张预的注解:“经,经纬也,上先经纬五事之次序,下乃用五事校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情状:恩信使民,上顺天时,下知地利,委贤任能,节制严明。夫将与法在五事之末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顺逆,次审地形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于将,次其次序也。”

    张预的注解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是这一段最优秀的注解。

    苏仪写下最后一个“也”字,突然间,桌面上的纸页腾空而起,好似被风卷动的旗帜,又宛如海风吹拂的碧波,在空中摇曳着妖异的舞蹈。

    与此同时,一股浩瀚苍茫的气息从纸页中涌出,军衔低的考生与工作人员只觉得有一股微风拂过脸颊,但一众州官们却是感觉到热浪侵入他们的脑海,练兵场内的自我雕像剧烈颤抖,仿佛也随之共鸣。

    “竟然是传世注解问世?!”项从流紧握双拳又放开,眼中闪过一抹喜意,再也难保平日里的温和神色。

    “人族整体对《孙子兵法》的领悟又能加快一步。”仇院事微笑点头。

    考房内,苏仪面对着悬浮在空中的纸页,一头雾水,随后又见到纸面上破题的五十几字犹如活了一般,竟然化蝶飞舞,接连不断地钻入他的眉心之中。

    脑海中的练兵场重重一震,苏仪心头一紧,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旋即进入练兵场,发生什么都没变化。

    “真奇怪。”

    苏仪嘟囔着,正欲退出练兵场,目光习惯性地一扫天空,瞳孔骤然一缩,愣在了原地。

    练兵场的上空本是一片虚无,除了悬挂着四颗将星以外,并无一物,完全是黑漆漆的一道夜空,然而现在却是浮出了《孙子兵法》的开篇五十几字,散发着极淡的光芒,几乎要被四颗将星的光辉所掩盖。

    苏仪再定睛一看,这才注意到,在金蝉脱壳将星的背后,隐约能看见上兵伐谋四个字。

    这四个字被将星的光华遮挡,若非是这次异象,苏仪恐怕永远都注意不到。

    “莫非这就是‘真谛’的具体体现?此刻这些字黯淡无关,应该是我获得了真谛却没能激活,恐怕要亲身做到这些真谛中所蕴含的哲理,才能真正激活它们。”苏仪心中猜测道。

    苏仪在练兵场查看变化的时候,武庙的许多先贤雕塑和牌位轻轻抖动,一缕缕意念从中涌出,争相游向苏仪的考房方向,在天空中注视着他。

    苏仪心怀淡淡的欣喜,退出练兵场,看向眼前的试题,破题的五十几字变成了较淡的灰色,但不影响阅读。

    “既然能形成真谛,看来我的破题答的十分完美,应该能继续下一个步骤了。”

    苏仪点头,又开始蘸墨,顺带在心中将杜牧和张预两位后世学者感激了千百遍。

    第二步是承题,在破题之后,微论之前,起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可以引用经典,也可以自行总结,前者更具说服力。

    于是苏仪搜肠刮肚,引用了《管子・参患》的原文。

    “故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这话的意思是:计算计划完毕之后才能兴兵出境,如若不然,则战必败,攻必毁。

    正好写完时,窗户被轻声叩响,苏仪打开窗户,见到两位车夫微笑着递来午饭。

    苏仪这才意识到,此刻已经时值中午。

    “时间竟然过的这般快,我才选了题,又写了两个步骤,就过去了两个时辰,看来得加快进度了。”苏仪一边吃饭一边想着。

    因为窗户开着,苏仪清晰地听到周遭的响动,几位考生似乎还在思考选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