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苏仪甩在身后的人们啧啧赞叹。

    “我原以为韩开这速度已经够惊艳了,没想到苏弥天比他更妖孽。”

    “非常人行非常事啊!老夫经此一生,都不曾见过比苏弥天更让人感到意外的人。”

    “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般速度?时候我一定要向他请教一下,把诀窍告诉我的弟弟。”

    众人的评论如同阵风一般掠过苏仪的耳际,他大多只能听到前面几个字。

    不多时,苏仪赶上了韩开。

    只是在苏仪的眼中,全速奔跑的韩开竟然如同太空漫步一样、正在经历数十倍的慢动作回放,迟迟不能踏出下一步。

    苏仪走过他的身边,笑道:“韩开兄,在下先行一步,你、你加油啊。”

    说罢,苏仪连走几步,将对方远远甩到了身后。

    听到苏仪这句话,韩开的双眼闪过一丝怒色,若非此刻是心神状态,他早已气到吐血。

    但他刚想回嘴,却见到苏仪已经身在百步开外。

    韩开的信心为之动摇,心中如同打翻了的酱料瓶,五味杂陈。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父亲倾力为我造出必胜的局面,为何仍然敌不过苏仪?难道我真的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了……不!我绝不相信你苏仪能一直保持这样的速度,笑到最后的只能是我一人!”

    韩开心中歇斯底里地狂吼着,但苏仪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却又令他深感绝望、如坠深渊。

    大约盏茶时间后,苏仪登上了万阶平台,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走了四百几十阶而已。

    这个平台只有十丈长宽,当中伫立着一鼎,高度只到苏仪的膝盖,容量很少,若是放在现实,恐怕重量也不会超过五斗。

    苏仪只是扫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又转身看向身后。

    数万名登山者俨然已经划分出了四个梯队,第四梯队还在山脚下磨蹭,严预也是其中的一员;第三梯队的人走的更快一些,但也只不过才刚到达幻境中的两千多阶罢了;第二梯队的人都在小跑着前进,其中也有宁采泉与陈、余二老。

    而第一梯队中,韩开一马当先,项一鸣、项承等一众项门子弟正紧追不舍,速度丝毫不弱于前者,而令人惊奇的是,韩修竹明明没有家门的天生优势,却也能挤入第一梯队之中,这让苏仪又对他高看了几分。

    “修竹兄不仅天资过人,而且器量博大,被称作韩门小辈的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第一批进入九鼎山的都是往届的魁首,而项门的这十几人显然也是门内精英,先前一直预测他人能登几阶的少年看上去也就十二三岁,恐怕天资也不弱于一鸣兄。”

    苏仪对将门的底蕴又加深了印象,随后不再逗留,迈步往山顶走去。

    即使旁人天资绝艳,又与他有何干呢?苏仪早已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绝不会被他人干涉分毫。

    当韩开走上万阶平台时,早已看不到苏仪的身影。

    韩开一咬牙,将韩松的“每万阶都要休息一百息”的嘱托抛到了脑后,立刻挪动脚步,一门心思就想追赶苏仪。

    片刻之后,韩门一行人也到达了平台。

    他们举目四顾,不见苏仪,反倒是看到了韩开急匆匆离开的背影。

    “你们猜,苏弥天最后能登多高?”项一鸣微笑道。

    “苏弥天能达到这等速度,说明他器量极大,要攀上十万阶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从十万阶之后会不时的出现考验,届时脚步必然受阻,若是在考验中呆的太久了,那就难以预估了。”

    “我猜他能爬上十二万阶。”

    “你也太低估苏弥天了,他至少能到达十五万阶!”

    “也许他能到达山顶?”

    “希望渺茫,毕竟十万阶之后的考验很杂,苏弥天未必能应付的了。

    项家一行人众说纷纭,韩修竹的双眼微微放光,将视线投向浸没在云海之中的山巅。

    身后的一切,苏仪都无法感受到,他平波缓进、拾级而上,神色悠然自得,甚至还饶有兴致地观赏周围的风景。

    每经过一个万阶平台时,苏仪都会发现平台中央的鼎都会比上个平台要大上些许。

    一个时辰过后,苏仪来到了十万阶的平台,眼前的鼎已经与他齐高,若是放在现实中,必然重达数千斤。

    同时,苏仪还注意到前方的道路被云墙封锁,似乎是无法继续前进了。

    苏仪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前方浮现出一道老者的身影。

    这老者浮在空中,双眼竟然没有瞳孔,但苏仪却仍然感到他在平静地注视着自己。

    “通过我的测验,则可攀上更高峰。”老者开口说道,他的声音沙哑的好似刮过砂锅,刺的苏仪牙齿发酸。

    “终于来了。”

    苏仪心想,随后恭敬作揖,说道:“请前辈赐教。”

    老者点头,说道:“组成器量四者,才学、**、度量与志向也,我先考你才学。”

    话音落下,苏仪眼中景色一转,来到了一间书房中。

    老者依旧悬浮在前方,苏仪眼前有一套桌椅,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而地上还有几大摞的白纸。

    一旁的墙壁上,挂着“才高八斗”的字画,苏仪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才学的考验内容。

    “你用七国文字,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分别默写一遍。”老者面无表情说道。

    苏仪闻言,嘴角一抖。

    这三本书是儒道兵三大家的代表作,加起来超过两万字,而且还要用七国文字写出七个版本,也就是说,这“才高八斗”的考验,要苏仪书写十五万字以上!

    若只是将这三本书默写七遍,苏仪尚还不觉得头疼,问题就出在那“七国文字”上。

    ……

    (ps:呜呜呜下班回家后,一个没忍住,倒头睡了三个小时,晚上肯定要睡不着了,这两天好不容易调整回来的作息……为更新晚了说声道歉,待会儿还会有一章,没想到调整作息竟然这么难,不说了,流水先哭一会儿去)(未完待续。)
………………………………

第200章 文通七国,学富五车!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使用各自的文字,写法和风格都有极大的差异,最多的时候同时出现了上百种文字,给各国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到秦国击败六国,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取消了其他六国的文字,并将秦国的大篆文字简化为小篆,这才统一了全天下的文字。

    而小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文字在书写和识读方面上的困难,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文人的交流,可谓是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此刻老者要求苏仪所使用的“七国文字”,则是指秦、楚、赵、齐、燕、韩、魏七国所使用过的、在战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七种文字。

    若是这个要求放在秦朝之前,自然不会有什么难度,因为当时的文人必然会将“掌握七国文字”列为首要目标,但时至如今,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出现让学习文字变得更加容易,除了历史学者以外,谁还会去行复古之举,专门去学习早已淘汰的文字?

    将门世家、望族子弟不会去学,苏仪这等寒门庶族更是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学习这种意义不大的偏门知识上。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让苏仪略感为难。

    “前辈,抄写十几万字虽说辛苦,但小生也能忍受,但九鼎山限时只有六个时辰,小生就算是掌握了书法一境的奋笔疾书之能,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抄完这么多字,您看……”

    苏仪欲言又止,这老先生莫非是故意要刁难他?

    老者神色不变,缓缓说道:“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苏仪翻了一个白眼。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做事不要贪快求速,也不要贪求小利;太急切求速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极广,如今却把苏仪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虽然听说过九鼎山的考验会很刁钻,但没想到竟然刁钻到这种程度,我若是不通过这个考验,就无法继续前进,但一旦接受了考验,一样无法寸进,真令人进退两难,也不知道历代先人有没有遇见这个测验……罢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要我回头是不可能的,即使无望到达山顶,我也要在十万阶留下自己的脚印!”

    决心已定,苏仪坐到桌前,从烟海碑中取出了战国时期的古书,对照着其上的七国文字,逐字逐句地抄写三篇经文。

    老者仍然平静如水,从他枯朽的面庞上瞧不出丝毫喜怒哀乐。

    因为对七国文字很陌生,苏仪一开始抄写的极慢,虽然一心沉入笔下,但也仍然花费了足足四个时辰,才用秦国的大篆将《论语》抄写完毕。

    离九鼎山结束还有最后一个时辰,但莫说是十五遍了,苏仪连第一遍都还没完成一半。

    苏仪心里清楚的很,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抄完剩下的六遍。

    “也许韩开等人遇见的是别的考验,也或许他们早已超过我,登上了更高的阶梯……算了,不想那么多了,做事要有始有终,既然已经开始了考验,我就一定要将其完美结束!”

    苏仪激励自我,又开始抄写接下去的《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在先前的抄写过程中,苏仪早已借助过目不忘之能,将秦国大篆的写法烂熟于胸,因此得以加快速度,在三个时辰内便将两本书抄完。

    大篆的笔划繁琐,再加上毛笔写字慢,两万多字的内容,苏仪足足抄了十四个小时!

    九鼎山的入场时限早就过了,苏仪明白他已经就此止步在了十万阶。

    但苏仪很快便将心中的遗憾压了下去,甚至不去考虑自己为何还没有被传送出小世界,只是全神贯注地写字。

    七国文字虽然风格迥异,但也殊途同归,有着许多相似点,因此苏仪触类旁通,用更快一倍的速度将楚国文字了然于胸。

    随后苏仪抄写第二遍,这一次只花费了六个时辰。

    两遍抄完,一天已过。

    “虽然心神不会觉得累和饿,但重复劳作真是令人昏昏欲睡,所幸我已掌握‘枕戈待旦’,倒是可以撑一撑,只是这老先生一动不动浮在天上一整天了,跟个木雕一样,难道也不觉得困?”苏仪心中腹诽。

    第三遍的时候,苏仪用更短的时间掌握了燕国文字,而且书写速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快,只消四个时辰便将三经抄写完毕。

    随后是第三、第四、第五遍……苏仪越抄越认真,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早已度过了几度宵旦。

    而他对七国文字的学习和抄写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于在用齐国文字抄写最后一遍时,竟然笔下生风,一息就能写出数十字!

    常人刚刚掌握书法一境“奋笔疾书”时,也同样是一息数十字,但他们写的却是简化后的隶书和楷书,和七国文字的繁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苏仪写完第七遍的《道德经》最后一句,本想长长舒一口气,但发觉到自己只是一道心神时,无法吐气,只感觉一口气憋在了心里。

    “抄完了?”老者平静问道。

    “抄完了,请问前辈,我抄了多久?”苏仪问。

    “二十六个时辰。”

    “也就是说足足过了两天有余啊。”苏仪发出一道无奈的叹息。

    老者没有立绘苏仪的抱怨,而是看了看他堆放在一旁的抄卷。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苏仪,似是对于后者真能掌握生僻的七国文字感到惊讶。

    之后,老者一挥手,四面墙壁与屋顶竟然迅速折叠起来,发出咔咔的声响,随后又转瞬间铺展开来,组成了一具比人还高的木衡。

    “木衡”是天秤的早期形态,为“南阳五和圣”之一的商圣范蠡所发明,可以测重量、夺均衡,普遍运用于商贸与军旅之中。

    只见老者又一挥手,八颗重达一斗的铁权跳入了木衡一端的盘子之中。

    “权”就是后世的砝码,“权衡”一词,就是砝码和天秤的古称,后来也被引申出比较、审度等含义。

    随后,五百多页抄卷如大雁飞舞,整齐地叠到了木衡的另一边盘子上。

    苏仪咽了一口唾沫,感到略有些紧张。

    所幸,八斗铁权与五百页抄卷形成了平衡,重量一致、分毫不爽。

    “才高八斗,你可以继续前进了。”

    老者点点头,与木衡、书桌一同消失。

    苏仪这才松开了一直紧绷着的心弦,但又有一丝疑惑从心底弥漫而起。

    “继续前进?我抄写了二十六个时辰,九鼎山之行不是早就结束了吗?”

    苏仪疑云满面,看向山下,刹那间,他的脸色惊喜交加,变得无比精彩。

    在苏仪的视野中,最快的韩开也才刚刚登上四万阶的平台而已,而一众项家子弟与韩修竹则紧随其后;苏仪很清楚地记得,他在登上十万阶平台、接受考验时,韩开才刚刚越过三万阶而已。

    “若是韩开的速度一直没变的话,那从我考验开始到结束,岂不是才过了半个小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花了五十二个小时抄写三经,没想到时间流逝比例竟然达到了一比一百!”

    苏仪顿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接下来还有将近五个时辰时间,或许他真有机会通过所有考验,登上山巅!

    苏仪毫不犹豫,转身便走。

    前方的云海翻腾不止,须臾之后,一条康庄大道从云雾中跃出,直通十一万阶的平台。

    苏仪继续踏上攀山之路,这一幕被山脚下的许多仕子发觉,项家一行人更是喜出望外、雀跃不已。

    “快看!苏弥天通过了十万阶的考验!”

    “竟然如此之快?他才刚登上十万阶一刻钟而已啊!”

    “真当令人赞叹!对了,历史上最快通过十万阶考验的是谁?”

    “乃霍去病霍嫖姚也,但他当初所花的时间比苏弥天还多三成左右。”

    “真不愧是千古十筹、一诗弥天!苏弥天之器量与才华,岂是韩开这等庸人可以比拟的?”

    “胜利有望!”

    项家人欢天喜地,但韩开的嘴角却涌起一丝苦涩。

    他在先前一直诅咒苏仪在十万阶的考验中耗尽剩下的时间,这样他就可以稳操胜券,但他丝毫没想到,苏仪不仅没有受阻,反而又打破了一项纪录。

    一丝无力感从心神中涌出,但韩开仍然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再次加快了脚步。

    盏茶时间后,苏仪登上了十一万阶的平台。

    那位老者又出现了,略过了打招呼的一步,直接开口道:“你已证明自己才高八斗,才学的考验三已过一,接下来是第二项考验,‘学富五车’。”

    “请老先生赐教。”苏仪拱手道。

    老者一挥手,周围景色再次变换,苏仪发现自己正身处于一间藏书大堂之中,而中央有五辆马车。

    “此次考验你只要读书即可,读完一本书,便将其放到车内;直到填满五辆车,而马拉不动,即可通过考验。”老者说。

    若是苏仪有实体,必然已经流下满头大汗。(未完待续。)
………………………………

第201章 《青囊书》

    苏仪看了看大堂中央的车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大的是,要用书籍来填满五辆车,必然要读上万本书;小的是,即使填满了马车,如何保证马拉不动?要知道马的力气可比常人大的多,拉一车的书完全不在话下。

    “看来要达成‘马拉不动’这个条件,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将书本整齐排列到车内,不留丝毫缝隙,以此来增加重量,直接扼杀了我偷懒的想法;如果真要去读上万本书,就算是我身为将才,阅读速度得到了大幅加快,但恐怕也得花上三四天时间。”苏仪心中嘀咕。

    “这‘学富五车’的考验比‘才高八斗’还要更费时,莫非是这老先生有意要消磨我的时间?如果后面的考验一直都这么费时,那我别说了登上山顶了,恐怕到达十五万阶都难。”

    但考验就是考验,苏仪只能无奈地按下心中的腹诽,开始四处走动,查看周围的书架。

    很快,苏仪就有了喜人的发现:大堂内的藏书非常偏门,数万本书中,几乎有一半都是苏仪没读过的书!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现世早已失传的绝学,如果离开这里,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读到。

    “看来这次考验能让我有所收获!”苏仪精神一振,动力大幅提升。

    随后苏仪席地而坐,优先阅读那些失佚已久的珍贵书册。

    花了一个多时辰,苏仪将一本医家杂书读完,突然,他的练兵场微微抖动,竟然塑造出一本一模一样的书籍,然后被收入了烟海碑之中。

    苏仪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心情雀跃不已。

    然后苏仪合上书本,手中的书轻轻一颤,随后脱手而出,飞入车厢之中。

    “自动排列?看来连作弊的机会都不给我,真是够严格的。”苏仪腹诽道。

    又花了一个多时辰,苏仪读了几本书,毫无例外,它们全被练兵场复制了出来,成为了烟海碑的藏书之一。

    读完后,苏仪掂了掂手中的书册重量,发现了一些规律。

    “莫非这些书籍能随着我的理解加深而变重?若果真如此,那我就应该试着去精读这些书籍,不仅能更容易达成‘马拉不动’的条件,而且对我自己也有极大的帮助。”

    打定主意,苏仪放缓了阅读速度,转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书中内容;他手中的书册越来越重,甚至到了最后,一本书飞入车厢时,竟然还发出了重重的敲击声。

    陌生的书、新鲜的知识好似甘醇的美酒,令苏仪深深的沉醉其中,他甚至已经将时间的概念忘却,早已不知度过了几个日夜。

    苏仪不知疲惫地读书,在上本书读完之后,立刻对着书架一招手。

    突然,有一本极其陌生的书落到了他的手中。

    “竟然是《青囊书》?!此书是最早的外科医书,可惜在华佗去世时就已失传,连华家都没能握有藏书,没想到能在九鼎山中遇见。”苏仪惊诧非常。

    苏仪毫不犹豫地翻开书册,顿觉震撼非常:《青囊书》中的精华知识,让苏仪感觉自己宛若化为一个重症患者,正接受灵药的温养,生命力缓缓复苏,仿佛连心神都为之升华。

    一道绿色光晕以苏仪为圆心扩散开来,但他却浑然不觉,而是在心中想到:“此书堪为经典,失传了的确可惜,我应该找个时机将此书抄写下来,然后交还给华家。”

    想法落定,苏仪不再浪费时间,再次沉入知识的海洋之中。

    昼夜交替,一晃而逝。

    当苏仪不知第几次合上书本时,手中的书籍飞离手掌,取而代之的是老者沙哑的声音传来。

    “五车已经填满,你可以停下了。”

    苏仪这才回过神来,扫了眼周围还有许多未曾读过的陌生书籍,眼中竟然闪过一丝遗憾之色。

    随后,老者一张嘴,无形的波动从口中争出,惊起五匹骏马;然而,任凭五匹马再如何用力,也无法拉动堆满书籍的马车分毫。

    “‘学富五车’考验已通过,继续前进吧。”

    老者点了点头,与周围的所有藏书一齐消失,只留下了心中抱憾的苏仪在广场上发呆。

    “如果能将剩下的书全部复制到烟海碑中的话……”苏仪过了许久,才逐渐摆脱这个遗憾。

    放眼看向山下,韩开、项一鸣等第一梯队的人马已经登上了七万阶。

    “也就是说,我这次考验加上攀山的时间,一共花费了一个时辰左右……虽然还有将近四个时辰的富余,但也不知后面的考验会不会还是这么耗时,无论如何,我应当加快脚步。”

    一边想着,苏仪一边转动脚步,前方的云海立刻破开一条道路,好似跪迎君王的甲士一般,注视着苏仪登上前往十二万阶的道路。

    山脚的道路上再次发出一阵惊呼。

    “苏弥天又通过一想考验!”

    “不错,不错,他已经得到了二阶地鼎的试举资格,在历代豪杰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那是自然,苏弥天能取得这种成绩根本不在话下,而且我猜测他还能登上十五万阶。”

    “虽然有点难,但我相信苏弥天能做到!”

    主战派们对苏仪交口称赞,而主和派一些人刚准备以“这只不过是运气而已”反唇相讥,却突然发现所有主战派人士的脚步陡然加快一截,没几息便将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主和派众人愣住了,一干主战人士也同样瞠目结舌,在他们的眼中,十万丈高山突然下降了两成,脚下的道路骤然缩短,他们前进的速度也因此加快了两三成。

    “这……”众人面面相觑,毫不掩饰自己双眼中的讶异之色。

    突然,有一位中年人恍然大悟,惊喜欲狂。

    “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