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小官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上前抓起了那块不大的香皂,随后来到早就打好的一盆清水前,捧了把水打湿脸后,手在香皂上来回搓了几下,当场演示起了香皂洗脸。
从头到尾,杨清和沈天佑俩人的视线就没离过他的脸部,心中难免对此有些将信将疑。这香皂………………看上去是比较精美,可当真有胰子好用么?
然而当李谦用帕子擦干了脸后,再转向他们时,俩人瞬间就惊呆了!
………………
………………
李谦在春风一笑楼里闹出来的事情,其实很早便传到了京城,之后的事情就毫无悬念了。先是几位御史跳了出来,弹劾李谦品行败坏,认为圣上应降旨斥责,并收回天子墨宝。
朱元璋的反应………………准确的说是老朱没有反应。此次,这位铁腕君主居然少有的对此事保持了缄默,弹劾的那几道折子被留中不发了。
如此态度,说奇怪也不奇怪,倒也在一些人的预料当中。
举世皆知当今天子嫉恶如仇,早年曾严令禁止官员宿娼,也的的确确是从严管制过一段时间,甚至是连出入风月之所都不允许的。只是老朱后来发现这是男人的通病,此风也断然无法做到完全禁绝,才采取了一种十分诡异的默许态度………………毕竟,真若较真的话,怕是满朝大半的官员都得打板子!
别人不知道那些官员们的底细,锦衣卫却是不可能真不知道的。
锦衣卫知道,朱元璋就一定也能知道!
因此,如今只是在明面上说禁止,暗地里悄然放松了这方面的约束而已。这当然也有个前提,你风雅是你的事,关键是别让人抓到你流连烟街柳巷的把柄,再告到御前来,否则这事儿没完!
可天下人,包括许多官员都不甚明了的是,朱元璋的骨子里是含有“护犊子”这么个元素的。他对外人可以杀伐果断,对待自己的亲人时,采用的却是完完全全的双重标准。旁的不说,单看他对二十多个儿子的宠溺,任由这些藩王们在封地上胡作非为,欺压百姓,便可窥知一二。
没办法,朱元璋毕竟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怎会不顾念亲情?
其实不单是亲人,朱元璋对待自己的旧部也是十分不错的,立国后的封赏也并非是完全论功,而是根据派系来决定的。早先跟随他的旧将,其实有很多在战功上并不如后面来投的将领,封的爵位却大都比较高。
例如当年渡江之战时,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等一干巢湖水师的将领,虽也有人封侯,却都排在了许多战功较为平庸的濠州旧将之后。而在历史上,朱元璋大肆诛杀斩除的将领及势力当中,也是独独留下了最早跟随他的濠州旧部,直到他这一朝终了。
由此可见,是人就会有亲疏之别,朱元璋也不例外。什么淮西二十四将,那都是虚的,他真正信任的只是濠州旧部而已。
这便是不让人奇怪的地方了,如今满朝皆知这位皇帝对李谦有惜才之意,又岂会轻易进行处置?只可惜,大多数人看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朱元璋残暴不仁的那一面。
这只是朱元璋身上的一个小小缺陷而已,当然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会视国家法度于不顾。若是他听到的是李谦欺压百姓,横行乡里,贪污**的罪行的话,死罪也是免不了的。
所以说,对于有惜才之心的朱元璋来说,李谦这个其实只能算是小节问题而已………………尽管他不可能会公开表露出这样的态度,但他袒护李谦也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眼力劲儿的人,暂时还看不出这一点,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便有了更多弹劾的奏疏,被送到了老朱的龙书案上。
对此,朱元璋一律留中不发,再次选择了沉默………………
这下御史言官们也有了火气,心说陛下您这态度不对呀,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宿娼,李谦公然违反了这条规定你却不闻不问,是何道理?
于是乎,弹劾活动从最开始的御史言官们,开始演变成了满朝文武的参与。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了朱元璋的寝殿………………
这回老朱不得不表态了,但他心里边想的却是――哟嗬,一个个还哦挺倔的嘛,反了天了你们!好,暂且就看看,哪个家伙的言辞最为激烈,先召进宫里来教育教育再说!
于是,倒霉的家伙出现了,一位七品的监察御史被召到了君前。或者也可以说,是他有意把自己送到朱元璋的面前,才会写下那么一篇语气最为激烈的弹劾奏疏。
此人名为李永锋,乃是通过荐举入朝,恩师是户部右侍郎傅友文………………朱元璋曾一度罢停科举,因此朝中非科举入仕的官员数量,反而占据了多数,这也算是洪武朝堂的一大特色了。
当日,李谦的事情传到京城时,傅友文下朝后在殿外的台阶上停了一停,李永锋便主动凑了上去。之后,俩人边走便随意闲聊了几句,便听对方似是有感而发地道:“李谦实非栋梁之才。”就是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他这个门生便勇敢地担任起了先锋官的角色,开始为恩师冲锋陷阵………………
乾清宫内,朱元璋身着一袭盘领的黄色常服,头戴一顶折角翼善冠,只这么一身不算华丽的装扮,天子威仪便已然尽显。尽管他脸上的皱纹依旧,鬓发也依然花白如雪,也丝毫不会坠其龙威。
此刻,他正在批阅折子。
下方的李御史行过礼后,却见他没有半点反应。一瞧这架势,就知道这是皇帝有意在给自己下马威了,只得跪在那儿低着头静静地等候。
一刻钟过去了,朱元璋没有任何反应,像是根本就不知道他来了一样………………
半个时辰过去了,朱元璋仍然没反应,似乎早就忘了他还跪在下方………………
一个时辰过去了………………朱元璋终于抬起了头,活动了一下酸软的脖子,却是看都不看下方一眼,苍老的嗓音却是传了下来。
“来了,起身吧。”
“………………谢陛下!”
李御史依言起身,之后便恭恭敬敬地垂首静立着,头都没敢抬。不知为何,只要一听到那道威严的声音,他就感到心底一阵阵的发虚,直想打退堂鼓………………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060章 朱元璋说美人赋(下)
朱元璋见他额头直冒汗,心中不禁暗暗冷笑,接着便出声道:“怎么?到了朕这儿就没话说了?还是你不善言谈,单只专攻于笔墨?”
“”
御史李永锋咬了咬牙,鼓起了勇气拱手道:“回禀陛下,臣虽不善言谈,有些话却不得不说,辛未科进士,原翰林院检讨李谦公然违反律令,此乃藐视朝廷法度之举,其风不可长之”
朱元璋嘴角噙着一丝微微的冷笑,饶有兴趣的目光从始至终都在打量着他,似乎是在看一场非常有趣的表演般,静静地听完了他的长篇大论。
然而当他好容易才陈述完毕,又总结了一番后,正打算来一句“恳请陛下圣裁”时,朱元璋却是开了口,截断了他后面的话。
“李御史”
“臣在!”
“朕近日看了一篇辞赋,却始终不解其意”朱元璋扫了他一眼,声音平静地说道:“你,可否为朕解惑?”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却压根就不是个文盲。相反,他自学成才,无论是诗词还是文赋都有所涉猎,欣赏的水平还是有的,只是比不上文人们更会舞文弄墨罢了。
李御史闻听此言,心下不觉暗暗感到奇怪。翰林院和国子监里有那么多饱学鸿儒,大能之辈,陛下为何独独向自己这么一个荐举出身的御史请教?
“敢问陛下看的是何人所作之赋,此赋何名?”
“司马相如,美人赋。”
“美人”李永锋登时呆立当场。
朱元璋高坐殿上,神情默然,不怒自威的目光直直注视了他半晌,直到盯得这位垂首而立的御史头皮发麻,几欲跪倒在地时,才随意地摆了摆手。
“既无法为朕解惑,你便下去吧。”
待到出得殿外时,李永锋才发觉,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了一大片。虽则头顶是艳阳高照,可乾清宫里放置了好几台冰鉴,根本就不会出现热汗。
无疑,李御史这是让皇帝给吓的不轻!
这会儿可不比唐宋,国朝虽然优待士大夫,给予减免赋役等特权,却没有什么不杀文人士大夫及言事官的说法。在朱元璋这位铁腕君主的统治下,言官也是不敢胡乱说话的,以言治罪、以言杀头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最为著名的就是廷杖制度
别看历史上的大明朝,曾有好几位皇帝被科道官员指着鼻子骂过,这在洪武一朝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谁敢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一个试试?脑袋还要不要了?
国朝初建时,朱元璋曾说过,“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之任尤清要”。
这便是“三大府”的由来,初时职权颇重。但很快,老朱就反悔了堂堂天子,岂能让大臣手握重臣,这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老朱开始在君主集权的路上越走越远
洪武十三年,中书省的头头,即宰相胡惟庸被查出了有谋逆之心,趁着大案株连之际,中书省也被顺势废除了。同时,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大都督府也被一分为五,是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三大府一下就干掉了两个,那么,独独御史台得以保留?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表面上看,御史台只是改成了“都察院”,班底都还在。实际上,狡猾的朱早已玩了一出釜底抽薪之计,分出了十三道监察御史来与都察院相抗衡。表面上看,十三道仍属都察院管辖,实则由皇权所直接统属。
在如此强大的君主集权统治下,皇权可谓是达到了最高峰,言官又岂敢和天子对着干?至少,朱元璋还在位时,是没几个人敢忤逆圣意的。
因此,乍一听到美人赋,李御史便全都明白了。
这根本就是一种变相的袒护!
美人赋说的是什么?
这篇辞赋,大抵说的便是司马相如样貌俊俏,举止文雅不凡,游说梁国时,很受梁王的喜欢,这时却有人进献谗言,诽谤他好色。
而司马相如则回应说,他年轻时的住所隔壁,就住了个大美女,因见他长得俊俏又有才华,有心想要自荐枕席,与他共度良宵。结果企盼了三年,司马相如都没有答应大王你看,我司马相如要真是那等好色之徒,又怎会白白错过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所以结论就是,司马相如并不好色
而眼下,李谦的情况恰恰就是如此,那句“柳如烟,不过尔尔”早已传遍了江浙一带。那么,朱元璋特意点出了这篇辞赋,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便可以认定,李谦也是不好色的?
至少朱元璋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李谦在青楼闹事是真,不好色也不假,所以你们就别跑来我这儿瞎搅和了!
当然,也只有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才能压得住满朝官员的弹劾了,换了别人恐怕早就慌了神,想不向臣子们妥协都难。
“这下可好,事情让自己给办砸了!”
李御史无奈地摇了摇头,之后便垂头丧气地出了宫城,径直往户部衙门行去。
“这个李谦,祸事倒是越惹越大了”
殿内,李御史离开之后,朱元璋身子后靠着椅背沉吟良久,徒然间又喃喃自语道:“也罢,朕便再饶了你这一回,下不为例!”
“传旨,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见驾。”
“是!”
宦官领命而去,朱元璋便让宫人侍候着换下了袍服,摘下了翼善冠,只着一身宽松的便袍,头系一条黄色的抹额,斜躺在了东阁的软塌上小憩。
香皂生意,可以说是完全由李谦来主导的,尽管他并不打算参与生意的运营当然,就连制作香皂这一环,他都没想过要插手其中。毕竟,一个人的制作量还远远达不到市场的供货需求,雇佣人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
至于分成问题,他原本的打算,是采用简单粗暴的五五分成协议。不料当场提出后,杨清却是连连摇头,直言不敢占他那么大的便宜
一个不懂得让利的商贾,是做不成大买卖的,小聪明可不等于大智慧。太过精明,处处喜欢占人便宜的人,永远都无法成为豪商巨贾。
显然,杨清是个很有远见的商人。
他心中十分清楚,李谦手中的秘方才是香皂生意的关键,此外更重要的是其身份地位。哪怕是已经得到了完整的秘方,他一个小小商贾,都是不敢对李谦耍什么心眼的。
因此,杨清的提议是三七分,李谦占大头。
李谦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他是要做甩手掌柜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让对方一手包办,自己还分那么大的利润,难保不会造成俩人间的嫌隙眼前或许不会,将来的事情却是谁都说不准的。
亲兄弟,明算帐。前世,李谦就见过太多由于分利不均而反目成仇的例子,所以才想着尽量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平心而论,杨清这样的朋友还是不错的,除了有点臭屁,长得太帅以外,似乎也没什么别的缺点了?因此,李谦并不希望俩人的关系恶化。
结果俩人推来推去,谁都不愿占谁便宜,半天都没能将事情给定下来。正当他们相持不下时,沈天佑终于开口道:“我说,你们谁都不愿要这两成利,不若让给我如何?”
俩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李谦心中一动,立马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
“啊?”这回轮到沈天佑愕然了,他原本也就随口那么一说,其实玩笑的成分居多,并没想过李谦真会答应此事。
杨清也是呆呆望着李谦,没想到对方真会如此干脆,两成利说送就送,竟是半点迟疑也无。目光转到沈天佑身上时,他才恍然大悟,这是双赢的局面啊!
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按说,李谦应该是属于那种五谷不分,一心只知埋头苦读圣贤书的人才对怎么看起来,似乎比自己更有生意头脑?
别看沈天佑和这桩生意扯不上半点关系,实际上,多了沈家这么一层关系,对他们的生意开展也是如虎添翼的这年代,经商更讲究门路关系,后台越硬,做起事来就越是顺利,任何商贾都不会拒绝官方背景。官商官商,真正的大买卖,背后是不可能会没有权力支持的。
这下可好,沈天佑直接让他们俩人给拖下水了。
一位致仕的部堂高官,在地方上的能量自不必说。即便是在京城,报出沈部堂的名号,都能省却不少麻烦。可以说,李谦只这一招,就已经算是提前将销售路子给铺到了金陵
随即“三巨头”立契为证,香皂生意,也正式迈出了无比坚实的第一步。
生意谈成,接下来自然是要喝酒庆祝的,几人商量一番,便将地点选在了西子湖畔。原因无他,只因那里有着闻名于世的西湖船娘
………………………………
第061章 泛舟西湖
西湖,自然是位于杭州城的西面,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西子湖畔,素来便是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热闹景象。若说秦淮河畔是金陵城的金粉胜地,那么相对应的,西湖一带,则可称之为绝佳的风花问月之所了。
当然了,论繁华程度,杭州自是无法与帝都相媲美的,加上元末以来官府对西湖的疏于治理,富豪贵族们则沿湖围田,致使西湖日渐荒芜,早已不似南宋时那般繁华了。而此时又是立国之初,朝廷自然还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让天下各州府恢复往日的繁华盛景。
好在,还有西湖船娘。
正是由于这么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才使得西子湖畔没有彻底走向衰落,为世人所遗忘。尽管目前已经让柳翠巷这么一个后来者居上,却仍在文人士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试问,哪个来到杭州的男人,不想见识见识闻名于世的西湖船娘?
这就是品牌效应!
西湖有山有水,有好风景,分别为一山二塔三岛三堤及西湖十景。
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而分布。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
北宋时,汴京本就有八景闻名遐迩,迁都临安后,又仿照八景排出了这钱塘十景国破家亡之际仍有如此雅兴,南宋的统治阶层,当真是把“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境界给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无怪会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样的诗句,被作为经典流传至后世。
杭州的衙门官署等建筑,大都聚集在了西城一带,因此从钱塘县衙去往西湖,路途其实并不远,哪怕是优哉游哉地漫步而行,都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到达,有了车子就更是快速了。
自打那日遇袭后,李谦便吩咐杨清,过来找自己时最好乘上车子,然后再带上几个保镖以防不测这倒不是说他有多关心对方,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而已
出了清波门便是柳浪闻莺,这里曾是南宋最大的御花园,可惜如今早已破败不堪,亭台楼阁几乎尽毁,园区处处残破,不复当年盛景。
因此,李谦等人并未打算流连于此,而是径直在湖边雇了艘小船,打算泛舟西湖之上,以青山绿水来下酒,当然还少不了西湖美船娘的侑酒作陪。
午后的天气还算不错,站在西湖边上,便能感受到阵阵微风拂面而过。明天便是端午节了,所以此时的西子湖畔,倒也着实聚集了不少年轻的男女。
这种时候,泛舟西湖之上,其实比在任何一家酒楼的雅间里还要惬意得多。毕竟在船上喝酒,享受的可是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远非这年代的“空调房”所能比的。
命护卫随从们将早就准备好的冰块,以及美酒佳酿等物搬到船上,杨清则去了附近的一艘画舫船上,点了三位姿色不俗的姑娘随行,之后小船便划入了西湖深处。
湖心处,便是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的三潭印月。
此时虽是五月初,未到荷花花期,荷花也大都含苞待放,只偶尔开出三两朵,临岸的荷叶却已十分茂盛,堪堪可遮美人腰。
画舫不大,因此当船划入莲叶深处时,船身一半都已隐于其中,远处是难以窥得船上境况的也就是说,哪怕在此间胡作非为,都丝毫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既然是喝酒庆祝,李谦倒也放开了许多,并未矫情地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做派来。
几人坐在舱中,远处是湖光山色,身旁则是美人相陪,实可谓佐酒饮宴最佳配置,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
李谦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规矩,却也不似杨清和沈天佑俩人般饥渴难耐,见了美女就走不动道儿,没多久都把手伸到人姑娘的衣角下了席间喝得尽兴时,他倒也在身旁姑娘的身上揩点儿油,搂搂腰肢,摸摸臀儿什么的,总之一切都处在正常能接受的范围。
毕竟,喝花酒就要讲究这么个调调,装成个圣人柳下惠似的,未免太扫人兴致。这船上可没人会喜欢中规中矩、古板无趣的男人,作为朋友的杨清俩人不喜欢,身旁的美船娘也不会喜欢不偷腥的猫儿可没见过,太虚伪!
逢场作戏罢了,占便宜的本来就是自己,何乐而不为?
明朝是个很奇怪的朝代,士大夫人人高喊着礼教的口号,私底下却是狎妓之风盛行说白了,那就是一群衣冠禽兽而已。
玩乐归玩乐,李谦倒还不至于真就在此解决生理问题,把人姑娘给当场按倒在地或者是桌子上,然后提枪上马,剑及履及一番咳,不是他不想,当然也不是身子虚的问题,最主要是怕得病。
尽管在这会儿,花柳这种绝症还不如几百年后的清朝普及,却也是存在的。
在这方面,李谦确实不敢粗心大意,一旦中了标,这辈子可就毁了好不容易重活一世,他还没来得及好好的享受人生呢,岂敢自寻死路?
花柳在明朝的确不算常见病,只听说过清朝某位皇帝嫖了一身病,何曾听过明朝有这案例?哪怕是荒淫如武宗正德皇帝,都不是因为这种病死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谦看上去还好些,毕竟酒的度数不高,还不至于能轻易就放倒他。观之杨清与沈天佑则不然,俩人此时都已是面色潮红,醉眼惺忪之态,显然有些喝高了。
李谦见此不由向他们投去两道鄙夷的眼神,然后自个儿又举杯小饮了一口,挟一著菜送入口中,细嚼慢咽着,不想瞥眼却是瞧见了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杨清的咸猪手,不知何时竟是已经探入了身旁少女略微敞开的前襟里,正在欢快肆意地捣鼓着什么,脸上还挂着一抹淫荡的笑容嗯,此处不可描述!
看来这货是真的喝高了,酒能乱性这话不假,也不知道避讳着些
李谦心中暗自鄙夷道。
正当此时,身旁的姑娘却是娇滴滴地薄嗔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