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收集公司-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喆和方菊娘只好起来,跟着魏宏业一起去崔老夫人的小楼外面,练习起太极拳来。

    练了一个多月,那喆已经适应了,他现在每天都要练一会,不然觉得浑身下都不舒服。

    他缓慢的做着动作,额头已经见汗了。

    这时,狸奴走进了院子,见那喆正在练拳,站住了,在旁边认真的观看着。

    那喆又练了三遍,才停下来,收起了架势。

    狸奴急忙跑过来,用手帕给那喆擦汗。

    那喆她高了一头,小姑娘努力的翘起脚,给那喆擦去脸的汗水。

    那喆只好微微的弯腰,以便狸奴擦汗的动作。

    狸奴说道:“公子,你练习的是什么啊?”

    “是一种健身的拳法,叫做太极拳。”

    “我看这拳法慢吞吞的,和那些护卫大哥练的一点都不一样,能有效果吗?”

    “你看我都出汗了,能没有效果吗?这种拳法虽然动作缓慢,可健身的效果不错,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女子练习。”

    “公子,奴家能练习吗?”

    “当然可以了,在我们那里,许多女子都练太极拳呢。我现在教你吧。”

    于是那喆开始兴致勃勃的教狸奴练起太极拳来。

    本来自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宴(一)

    第二百三十八章夜宴(一)

    傍晚时分,太阳逐渐西斜,狸奴帮那喆梳理好了披肩长发,又给他穿了一件轻薄的宝蓝色绸衫,然后那喆自己套了朐山岛出产的鲸鱼皮靴。

    狸奴在那喆的腰间挂了玉佩,把口琴装进一个锦囊里面,然后交到那喆手里。

    “公子,晚宴会时,你还是少喝些酒吧,不然又要难受好几天了。”

    那喆笑着说道:“小狸奴,谢谢你的关心,我会尽量少喝的。不过今天请客的可是朝的大人物,我估计退却不得。你准备好醒酒的汤水,如果我被人抬回来了,你给我灌下去。这样明天早,我能好受一点。”

    狸奴点点头:“公子请放心,奴家会准备好的。”

    那喆轻轻捏了捏狸奴的鼻子,然后走出了屋子。

    一个曹家的管事已经等在院子里,他看见那喆出来,迎去说道:“那先生,家主已经在大门等候了。他吩咐小人带您出去,请随我来吧。”

    那喆点点头:“麻烦你了,请带路吧。”

    管事殷勤的在前面引路,两人穿过几条回廊,来到了曹府的大门前。

    大门外面停着三辆马车,曹德舜站在旁边,正在和两个生模样的年轻人交谈着。

    那喆走过去,对曹德舜说道:“抱歉,抱歉,我来晚了。请曹老哥不要见怪。”

    曹德舜转身见到那喆,微笑着说道:“贤弟不必客气,我来给你介绍两位才俊。”

    他拉过一个身材等,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这位是犬子的同窗好友,名叫张宏声,是户部员外郎张先生的公子。”

    张宏声行了一个叉手礼,然后开口说道:“久仰您的大名,小生这厢有礼了。”

    那喆急忙回礼:“请不要客气,你是曹用贤的好友,我和他十分要好,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哈哈。”

    张宏声笑道:“我在几个月前,见过先生的兄弟崔道述公子,他温尔雅,见识不凡,和您非常相像。”

    两人聊了几句,张宏声拉过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对那喆说道:“这位是我的好友兼同窗张锦曦,也是我的同族兄弟。”

    曹德舜在旁边补充道:“那贤弟,这位张锦曦公子和犬子也是好友,他和兄长前些时日去苏州游学了,故而错过了去你们那里。现在他们听说你来了,非要像你打听犬子和几个同窗在你们那里的事情。”

    那喆看看这位张锦曦公子,他身材圆润,长着一张胖乎乎的脸,肤色白皙,眼睛炯炯有神。

    张锦曦未语先笑:“哈哈,那先生,小生有礼了。听说曹用贤在你们那里过得十分快活,可否是真的?”

    那喆点点头:“不错,曹用贤和四个好友现在都不想回金陵了。他们想在我们那里建一座院,然后召集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进去读,研究学问。”

    张宏声问道:“请问那先生,他们到底在哪儿啊?”

    那喆答道:“我们居住在一个海岛面,那里风景绝美,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居住。所以曹用贤他们都说那里像人间仙境,五个人都不想回来了。”

    张锦曦好的问道:“住在海岛?那里的条件不会很好吧?”

    曹德舜解释道:“贤侄,你想错了。那里虽然是一个海岛,可面十分繁华热闹。而且有许多新好玩的东西,所以曹用贤他们才不想回来。”

    张宏声有些不以为然:“曹伯父,你是不是搞错了?一个小小的海岛,能有什么新的事物?”

    曹德舜摇摇头:“贤侄,我去过那里两次,是绝对不会弄错的。你们知道现在风靡金陵城的香水、花露水、蜡烛、香皂等物件是从哪里来的吗?”

    两个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曹德舜指指那喆,“是从他们那里来的。”

    兄弟两个都非常惊讶,他们有些不相信,可曹德舜向来一言九鼎,是绝对不会说谎的。

    那喆微微一笑:“贵昆仲如果不信,去一趟不知道了吗?现在曹用贤他们可是过得非常逍遥自在啊,他们每天读读,踢踢球,有时去院的建设工地帮帮忙,日子过得很充实。”

    张宏声说道:“那先生,我倒是想去看看,可家里估计是不会同意的。你们那里远在海外,又不是很有名气的地方,我祖父和父亲是不可能让我去的。”

    曹德舜笑了:“哈哈,贤侄,如果你想去,这件事情包在某家身。我会想办法说服你祖父和父亲,让他们同意你们兄弟两个去的。”

    张锦曦有些不相信:“曹伯父,你有什么好办法?”

    曹德舜捋捋胡须:“二位贤侄,院是我曹家建的,我当然要全力以赴了。我已经派人在金陵城和周边地区大肆宣传,招募那些家境贫寒的士子。如果谁想去岛的院研究学问,先给每人十贯钱安家费。到了院之后,吃、穿、住以及一切学习用都免费,每人每月还给五贯钱作为零花。如果他们在那里著立说,我们还有奖励。”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都不禁咂舌:“曹家真是大手笔啊!他们如此大方,估计会吸引大批士子前往那里。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人家连家族的继承人都送去了,看来曹家是要在那座岛大干一场了。”

    那喆问道:“曹老哥,招募士子的情况如何?报名的人多吗?”

    曹德舜笑呵呵的说道:“贤弟,我曹家在几间商铺设立的报名处,都拥挤得很呐,据商铺的伙计汇报,说场面十分火爆。在我出门前,几间商铺把名单都送来了。我粗略的看了看,现在已经有几百人报名了。”

    那喆感到十分意外:“这么多人啊!可是院还没有建好,如果几百人一起去,可没有地方住啊!总不能让这些读人都挤在窝棚里面吧?”

    曹德舜说道:“贤弟,我的想法是,从报名的几百人之,先选拔出五十人去你们那里。然后逐渐增加名额,让那些真正家境贫寒,好学进的士子,都能潜心研究学问。”

    张宏声插话道:“伯父,你们可要认真遴选啊!不能让那些想混点钱花的地痞无赖混进来啊!”

    “贤侄说的不错,我曹家会认真的选拔士子的。我初步设想,先让他们出具由老师、同窗、邻里签字的担保,然后再进行笔试。笔试通过后,再请一些饱学大家面试他们,以免出现鱼目混珠的事情。”

    张锦曦兴奋的说道:“伯父,这样没有漏洞了,您真有办法!”

    那喆建议道:“曹老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好办法,但是有一点你们要注意,考试很有可能会选拔出一些呆子来。他们的长处是死记硬背,笔试他们绝对没有问题。你们要在面试的时候,尽量的把好关。以免选出大量的呆子来。”

    曹德舜点点头:“贤弟提醒的很及时,我真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确实是不能让那些只会死读的士子进入院,那样只会培养出一批虫来,还会弄得院死气沉沉的。”

    张锦曦说道:“曹伯父,如果你能说动家父去面试那些士子,我们兄弟去院的事情,**不离十了。”

    曹德舜笑着说道:“贤侄说得有理,令尊饱读诗,如果能参加面试,绝对是一件好事。我还想请徐铉和徐锴兄弟参加,这样面试的考官够分量了,哈哈哈。”

    那喆跺跺脚:“曹老哥,我们还走不走了?我脚都站得麻木了。”

    曹德舜一拍脑门:“我是够糊涂的,我们不能再聊了,不然肯定会迟到的。二位贤侄,你们赶快登车,我们出发吧。”

    曹德舜拉着那喆了车,张家兄弟也各自车了。

    车队缓缓的前行,许多护卫和家丁在马车周围跟随着。

    那喆问道:“曹老哥,那位韩熙载的生平事迹如何,你知不知道?”

    “贤弟,我知道一些,给你说说吧。这位韩熙载,字叔言,是青州北海人。在唐末之时,其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少监、平卢观察支使。

    韩熙载的家当时在后唐统治之下。后唐庄宗同光四年,邺都发生兵变,唐庄宗命宿将李嗣源率大军征讨,不料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兵变,与邺都乱兵联合,拥立李嗣源为主。

    李嗣源即皇帝位,即后唐明宗。唐明宗任命王公俨为登州刺史,另行任命天平节度使霍彦威为平卢节度使。王公俨借口将士挽留,拒不前往登州任。霍彦威率大军进屯淄州,准备进攻青州,王公俨自知不敌,心畏惧,才勉强前往登州。这年七月,霍彦威进驻青州,并派兵追赶王公俨,将他杀死。参与此事的其他将士也同时被斩,其包括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

    韩熙载自幼勤学苦读,后又隐居于岳嵩山读,大约二十岁时游学于洛阳,并且参加了科考,一举考进士。”

    本来自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宴(二)

    第二百三十九章夜宴(二)

    曹德舜接着说道:“韩熙载父亲被杀的事件,诛连到整个家族,迫使韩熙载不得不逃离原。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韩熙载伪装成商贾,经正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的好朋友李谷是汝阴人,颍州的治所在汝阴,而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在颍州颍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关于韩熙载与李谷之间还有一段佳话广泛流传。据说韩熙载与李谷在正阳分手时,两人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原。李谷笑着回答说,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信来往时说的。后来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唐国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唐国,却无所作为。”

    那喆感叹道:“真想不到,韩熙载年轻时竟然有如此坎坷的经历。他后来怎么样了?”

    曹德舜继续讲述:“吴睿帝顺义六年七月,韩熙载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吴国的都城广陵。为了获得吴国的接纳,他首先向吴睿帝杨溥了一个《行止状》,类似于投名状,即介绍自己的籍贯、出身、投吴原因以及平生志愿等情况,使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篇《行止状》至今尚存,写得采斐然,气势恢宏。虽然是请求对方能够接纳自己的行状,却丝毫没有露出乞求之意,反而显得气势如虹,畅述平生之志。

    从这些字可以看出韩熙载在青年时确有傲视天下之才,胸怀远大的抱负,然而却也极易招致非议,被视为狂妄不羁之徒。

    当时在吴国掌握实际大权的是徐知诰,也是后来的唐国烈祖李昪,韩熙载想要得到重用,必须要首先得到他的赏识。当时原之士南迁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独韩熙载没有被重用,先后充任滁、和、常三州从事,可能跟他给人留下的这种印象有关。好在韩熙载并不以为意,怡然自得,正好游山玩水,吟风弄月。

    十年以后,李昪完成了禅代,正式建国称帝,才把韩熙载从外州召回唐国的都城金陵,授他秘郎之职,掌太子东宫翰。秘郎,从六,其本职工作是掌管国家图籍的课写之事,但韩熙载却被派到太子东宫,可见李昪对他仍然心怀疑虑。从李昪对韩熙载所说的一番话,也可以看出这个意思,他说:‘卿虽然早登科场,但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不过韩熙载却不这样认为,后来在李璟即位后,他曾对人说:‘先帝知我而不重用,只是因为我是幕客之后。’

    韩熙载的父亲是观察支使,属于幕职官系列。韩熙载的言下之意是说因为自己门第不高,所以才不能得到李昪的重用,可见他并没有认识到其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

    李昪本人出身于社会下层,如何会以门第高低取人?他重用的宋齐丘等许多人,均属于门第不高的庶族家庭,怎么会独独对韩熙载另持一套标准?李昪生活简朴,处事谨慎,不喜张扬,而韩熙载却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节,自然难以获得李昪的赏识。可见无论多聪明的人,认识别人容易,真正了解自己反倒很难。

    正因为如此,韩熙载对自己的此次升职,并没有心存感激,也不表称谢。他每日在东宫与太子李璟谈天说地,论作诗,日子过得倒也安逸。韩熙载在东宫一待是七年,与太子的长期相处,使李璟对韩熙载的才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韩熙载来说,也算是不幸的大幸。”

    那喆恍然大悟:“原来韩熙载是*啊!他肯定是在李璟即位后才得到重用的,对不对啊?”

    曹德舜点点头:“不错,保大元年,先主李昪驾崩,太子李璟即位。因为韩熙载是东宫旧僚,所以李璟即位之始,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员外郎虽然仍是六的官职,但毕竟是尚省郎官,在唐五代属于清选之官,升迁的前途较好;唐五代时规定,五以官员才能穿绯袍,

    韩熙载是六的官员,按规定不能服绯,所以李璟特意赐绯,这样他可以与五官一样穿绯袍了。又因为先主新丧、新帝即位,礼仪繁多,所以李璟又给韩熙载加了太常博士之职。

    这个官职掌五礼,拟谥号,是国家在礼仪方面的学术权威,可见李璟对韩熙载之器重程度。在此之前,韩熙载除了谈论诗外,从不过问政事,出于报答李璟的缘故,此时的韩熙载无所隐晦,尽展平生之学,凡应当施行的大事,他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其。

    按照礼制,凡皇帝死后,都必须给其拟定一个庙号。唐国以唐朝皇室的后裔自居,于是有人认为李昪在唐昭宗之后,其庙号应称“宗”,韩熙载与司门郎萧俨、给事江蔚等,均认为李昪乃是兴之君,应当称为“祖”,于是遂确定李昪庙号为“烈祖”。在这件事韩熙载的作为甚得主李璟的欢心。但是韩熙载并不是善于逢迎的人,所以不可能事事都使李璟满意。

    李璟即位之初,便改升元年号为保大。韩熙载认为按照礼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还说什么‘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

    李璟以诏已颁,不便改动为由,拒绝了韩熙载的建议。虽然韩熙载此举没有得到李璟的赞同,但由于李璟是一个宽厚的人,并不影响他对韩熙载的信任。在这个期间,韩熙载对吉凶仪礼不当者十数事,一一进行了纠正,尽到了太常博士的职责。对于韩熙载的这些表现,李璟看在眼里,遂令韩熙载以本官权知制诰,对他委以更重的职责。”

    那喆咂咂嘴:“老韩同志不愧是皇帝的铁杆啊?他如此给皇帝提意见,竟然一点事情都没有。真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啊!”

    曹德舜有些发懵:“贤弟,你说什么‘同志’,‘铁杆’啊,到底是啥意思啊?”

    那喆笑着解释:“曹老哥,我说韩熙载是皇帝的亲信,没有别的意思。这些词语都是西方的土话,你不用明白。请你还是继续讲韩熙载的经历吧。”

    “好,我继续往下讲。按照唐五代时期的制度,置舍人六员,以其一员掌管起草诏敕的工作,称为知制诰;如果以其他官员掌管这项工作,则称兼知制诰,或权知制诰。韩熙载能任此职,除了表明主李璟对他的信任外,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他的权力。

    韩熙载所起草的诏诰,字典雅,有元和之风,甚得舆论的好评。韩熙载毕竟是生,一旦得到重用,惟知尽心为国,全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任知制诰以来,感皇帝知遇之恩,对于朝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摘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权要的极大忌恨与不满,尤其是宋齐丘、冯延巳的不满,从而使其日后的仕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保大四年八月,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建、抚、信等州军队进攻福州,李璟惟恐有失,命王崇、魏岑、冯延鲁等率军共同攻取福州。次年三月,由于诸将争功,加吴越军队的增援,南*队大败,损失惨重。

    四月,李璟下诏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宋齐丘、冯延巳等从斡旋,竟然免死,将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御史丞江蔚表弹劾宰相冯延巳、魏岑怂恿进攻福州,应该治罪,结果反被贬为江州司士参军。

    在这场战争,朝元老宋齐丘与冯延巳大肆鼓吹开疆拓土,对发动这场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韩熙载又与徐铉表纠弹宋、冯二人与陈觉、魏岑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并请求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以正国法。

    李璟不得已贬冯延巳为太子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但是不久魏岑官复原职,而冯延巳却被任命为昭武军节度使。

    宋齐丘与冯延巳等人本来对韩熙载不满,韩熙载此举更加深了他们的忌恨。数日后,由宋齐丘亲自出面诬告韩熙载嗜酒猖狂,其实韩熙载并不善饮酒。因为此时宋齐丘党的势力甚大,李璟不得已,只好将韩熙载贬为和州司士参军,不久又调任宣州节度推官。

    韩熙载在外州数年后,才得以调回金陵重任虞部员外郎,等于转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又回到了最初所任的官职。后来从员外郎逐渐升任虞部郎、史馆修撰。”

    本来自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宴(二)

    第二百三十九章夜宴(二)

    曹德舜接着说道:“韩熙载父亲被杀的事件,诛连到整个家族,迫使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

    韩熙载伪装成商贾,经正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的好朋友李谷是汝阴人,颍州的治所就在汝阴,而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关于韩熙载与李谷之间还有一段佳话广泛流传。据说韩熙载与李谷在正阳分手时,两人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笑着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书信来往时说的。后来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唐国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唐国,却无所作为。”

    那喆感叹道:“真想不到,韩熙载年轻时竟然有如此坎坷的经历。他后来怎么样了?”

    曹德舜继续讲述:“吴睿帝顺义六年七月,韩熙载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吴国的都城广陵。为了获得吴国的接纳,他首先向吴睿帝杨溥上了一个《行止状》,类似于投名状,即介绍自己的籍贯、出身、投吴原因以及平生志愿等情况,使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篇《行止状》至今尚存,写得文采斐然,气势恢宏。虽然是请求对方能够接纳自己的行状,却丝毫没有露出乞求之意,反而显得气势如虹,畅述平生之志。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韩熙载在青年时确有傲视天下之才,胸怀远大的抱负,然而却也极易招致非议,被视为狂妄不羁之徒。

    当时在吴国掌握实际大权的是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唐国烈祖李昪,韩熙载想要得到重用,必须要首先得到他的赏识。当时中原之士南迁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独韩熙载没有被重用,先后充任滁、和、常三州从事,可能跟他给人留下的这种印象有关。好在韩熙载并不以为意,怡然自得,正好游山玩水,吟风弄月。

    十年以后,李昪完成了禅代,正式建国称帝,才把韩熙载从外州召回唐国的都城金陵,授他秘书郎之职,掌太子东宫文翰。秘书郎,从六品上,其本职工作是掌管国家图籍的课写之事,但韩熙载却被派到太子东宫,可见李昪对他仍然心怀疑虑。从李昪对韩熙载所说的一番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