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收集公司-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c对韩熙载所说的一番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意思,他说:‘卿虽然早登科场,但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不过韩熙载却不这样认为,后来在李璟即位后,他曾对人说:‘先帝知我而不重用,只是因为我是幕客之后。’

    韩熙载的父亲是观察支使,属于幕职官系列。韩熙载的言下之意是说因为自己门第不高,所以才不能得到李昪的重用,可见他并没有认识到其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

    李昪本人就出身于社会下层,如何会以门第高低取人?他重用的宋齐丘等许多人,均属于门第不高的庶族家庭,怎么会独独对韩熙载另持一套标准?李昪生活简朴,处事谨慎,不喜张扬,而韩熙载却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节,自然难以获得李昪的赏识。可见无论多聪明的人,认识别人容易,真正了解自己反倒很难。

    正因为如此,韩熙载对自己的此次升职,并没有心存感激,也不上表称谢。他每日在东宫与太子李璟谈天说地,论文作诗,日子过得倒也安逸。韩熙载在东宫一待就是七年,与太子的长期相处,使李璟对韩熙载的才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韩熙载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那喆恍然大悟:“原来韩熙载是*啊!他肯定是在李璟即位后才得到重用的,对不对啊?”

    曹德舜点点头:“不错,保大元年,先主李昪驾崩,太子李璟即位。因为韩熙载是东宫旧僚,所以李璟即位之始,就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员外郎虽然仍是六品的官职,但毕竟是尚书省郎官,在唐五代属于清选之官,升迁的前途较好;唐五代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绯袍,

    韩熙载是六品的官员,按规定不能服绯,所以李璟特意赐绯,这样他就可以与五品官一样穿绯袍了。又因为先主新丧、新帝即位,礼仪繁多,所以李璟又给韩熙载加了太常博士之职。

    这个官职掌五礼,拟谥号,是国家在礼仪方面的学术权威,可见李璟对韩熙载之器重程度。在此之前,韩熙载除了谈论诗文外,从不过问政事,出于报答李璟的缘故,此时的韩熙载无所隐晦,尽展平生之学,凡应当施行的大事,他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其中。

    按照礼制,凡皇帝死后,都必须给其拟定一个庙号。唐国以唐朝皇室的后裔自居,于是有人认为李昪在唐昭宗之后,其庙号应称“宗”,韩熙载与司门郎中萧俨、给事中江文蔚等,均认为李昪乃是中兴之君,应当称为“祖”,于是遂确定李昪庙号为“烈祖”。在这件事上韩熙载的作为甚得中主李璟的欢心。但是韩熙载并不是善于逢迎的人,所以不可能事事都使李璟满意。

    李璟即位之初,便改升元年号为保大。韩熙载认为按照礼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还说什么‘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

    李璟以诏书已颁,不便改动为由,拒绝了韩熙载的建议。虽然韩熙载此举没有得到李璟的赞同,但由于李璟是一个宽厚的人,并不影响他对韩熙载的信任。在这个期间,韩熙载对吉凶仪礼不当者十数事,一一进行了纠正,尽到了太常博士的职责。对于韩熙载的这些表现,李璟看在眼里,遂令韩熙载以本官权知制诰,对他委以更重的职责。”

    那喆咂咂嘴:“老韩同志不愧是皇帝的铁杆啊?他如此给皇帝提意见,竟然一点事情都没有。真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啊!”

    曹德舜有些发懵:“贤弟,你说什么‘同志’,‘铁杆’啊,到底是啥意思啊?”

    那喆笑着解释:“曹老哥,我说韩熙载是皇帝的亲信,没有别的意思。这些词语都是西方的土话,你不用明白。请你还是继续讲韩熙载的经历吧。”

    “好,我继续往下讲。按照唐五代时期的制度,置中书舍人六员,以其中一员掌管起草诏敕的工作,称为知制诰;如果以其他官员掌管这项工作,则称兼知制诰,或权知制诰。韩熙载能任此职,除了表明中主李璟对他的信任外,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他的权力。

    韩熙载所起草的诏诰,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风,甚得舆论的好评。韩熙载毕竟是书生,一旦得到重用,惟知尽心为国,全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任知制诰以来,感皇帝知遇之恩,对于朝中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摘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中权要的极大忌恨与不满,尤其是宋齐丘、冯延巳的不满,从而使其日后的仕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保大四年八月,枢密使陈觉擅自调发汀、建、抚、信等州军队进攻福州,李璟惟恐有失,命王崇文、魏岑、冯延鲁等率军共同攻取福州。次年三月,由于诸将争功,加上吴越军队的增援,南*队大败,损失惨重。

    四月,李璟下诏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宋齐丘、冯延巳等从中斡旋,竟然免死,将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御史中丞江文蔚上表弹劾宰相冯延巳、魏岑怂恿进攻福州,应该治罪,结果反被贬为江州司士参军。

    在这场战争中,朝中元老宋齐丘与冯延巳大肆鼓吹开疆拓土,对发动这场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韩熙载又与徐铉上表纠弹宋、冯二人与陈觉、魏岑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并请求诛杀陈觉、冯延鲁等人,以正国法。

    李璟不得已贬冯延巳为太子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但是不久魏岑就官复原职,而冯延巳却被任命为昭武军节度使。

    宋齐丘与冯延巳等人本来就对韩熙载不满,韩熙载此举更加深了他们的忌恨。数日后,由宋齐丘亲自出面诬告韩熙载嗜酒猖狂,其实韩熙载并不善饮酒。因为此时宋齐丘党的势力甚大,李璟不得已,只好将韩熙载贬为和州司士参军,不久又调任宣州节度推官。

    韩熙载在外州数年后,才得以调回金陵重任虞部员外郎,等于转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又回到了最初所任的官职。后来从员外郎逐渐升任虞部郎中、史馆修撰。”
………………………………

第二百四十章 夜宴(三)

    第二百四十章夜宴(三)

    那喆说道:“人是不能太恃才傲物的,韩熙载虽然才华出众。可他有些太崖岸自高了,所以他的仕途充满了坎坷。”

    曹德舜说道:“你说的太对了,韩熙载的人生确实是几起几浮啊。

    我接着说吧,他毕竟是李璟当太子时的旧僚,且颇有才华,于是李璟又给他赐紫,即可以穿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紫色袍服。

    按照唐制,六部侍郎、中书、门下侍郎等未达到三品的重要官员,如有必要,才可赐紫,而韩熙载仅仅是五品的郎中,便能得到赐紫,说明李璟对他仍然是信任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提升做好了铺垫。果然不久,韩熙载又被提升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自保大十三年以来,后周大军进攻淮南,连败唐**队,李璟数次遣使求和,皆不能如愿。

    次年,李璟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周军。韩熙载素知陈觉志大才疏,忌贤妒能,前番统兵攻取福州,损兵折将,致使国力遭到很大的削弱,所以上疏坚决反对。

    他说:“亲莫过亲王,重莫过元帅,何必再任命监军使!”由于先主李昪在世时,曾一度有意立李景达为太子,此事虽然未能实施,但毕竟在李璟心中已形成了阴影,把兵权交给李景达并不完全放心,所以才派陈觉进行牵制。在这种情况下,韩熙载的劝谏自然不会被采纳,然李璟的固执己见,却为战事的惨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这一时期唐**队虽然屡败,但由于后周军队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了淮南民众的反抗,他们自动拿起武器,四处袭击周军;加之周世宗一度返回汴梁,唐国失去的州县又有不少相继被收复。

    唐国寿州守将刘仁赡出兵攻击围城的周军得手,杀伤数万,焚毁其器械无数。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刘仁赡派人至李景达驻扎的濠州,请求派大将边镐来守寿州,自己乘胜率军出城与周军决战。

    由于陈觉的干扰,刘仁赡的请求没有被批准,刘仁赡愤郁得疾。这时各地周军纷纷撤退,准备集中兵力攻取寿州,唐国诸将请求乘机据险邀击周军,而朝中权要担心事态扩大,不许行动,致使周军安然退至正阳,使寿州之围更加难以解救。

    李景达虽为元帅,却处处受到陈觉的牵制,军政大权实际控制在陈觉手中,而陈觉拥兵五万,无意决战,将吏畏其权势,无人敢言。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却发生了唐国大将朱元临阵叛变降敌的事件,致使局面不可收拾。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朱元奉命担任淮南西北面应接都监,他连下舒、和二州,驻军紫金山。

    朱元善抚士卒,与之同甘苦,每战誓众,慷慨陈词,流涕被面,士卒皆有效死之意。陈觉与朱元不和,密奏朱元不可信,不可付以兵权。

    李璟于是命杨守忠前往代替朱元统军。杨守忠到前线后,陈觉以李景达的名义,召朱元至濠州议事,谋夺其兵权。朱元闻知,悲愤欲自杀。

    其门客劝他投降后周,朱元遂率本部万馀人归降了后周。朱元的投降引起唐国诸军崩溃,纷纷沿淮河东逃,被事先埋伏的周军截击,死伤及投降的达四万馀众,抛弃的船舰器械不计其数。

    李景达、陈觉狼狈逃回金陵,大将边镐、许文稹、杨守忠被俘。寿州援兵断绝,守将刘仁赡忧愤而死,寿州失守。其馀各州守将纷纷弃城而逃,后周战舰直入长江,布列江面。唐国彻底战败,只好割让淮南十四州给后周,并称臣纳贡。

    李璟不听韩熙载的劝谏,终于酿成战败的大祸。从此唐国积贫积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躲避中原王朝的威胁,李璟被迫迁都洪州,其本人郁郁寡欢,终于一病而亡。”

    那喆感慨道:“李璟也不是个明君啊!就是因为他不能知人善任,才造成了唐国如今偏安江南一隅的局面,他自己也忧愤而死。我看现在的李煜也好不到那里去,曹老哥,唐国大势去矣!你可要尽早抽身而退啊!”

    曹德舜面带忧色:“你说的太对了,如今的国主李煜,长处是文采风流,可他怠于朝政,绝对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现在朝中文恬武嬉,领兵的大将除了林仁肇,其他人都是酒囊饭袋。我看唐国恐怕是要完啊!”

    “唐国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如今北方的大宋军队如狼似虎。等大宋灭了蜀国,收拾了南汉,就轮到唐国了。赵匡胤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肯定会统一天下的。”

    曹德舜忧心忡忡的说道:“那贤弟,我们曹家以后就要托庇于你们了。你们七海公司可不能不管老哥我啊。”

    那喆点点头:“老哥请放心,我们兄弟一定会照顾你曹家的。这件事情,就包在小弟我身上了。”

    曹德舜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那贤弟,赵匡胤真能一统天下吗?”

    那喆哼了一声:“赵匡胤肯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不过还要看我们兄弟答不答应。如果我们潜心发展十年,有了足够的人口和物资供应,以我们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训练水平,大宋的军队也是完全可以战而胜之的。”

    曹德舜见那喆信心满满,也笑着说道:“那贤弟,我是真服了。你们战船上的武器实在是太凶残了吧!那个什么炸弹、燃烧弹,还有床弩、弩炮,如果搬到陆地上面,用来守城,这座城池估计一百年也攻不破啊!”

    那喆一拍大腿,然后兴奋的说道:“对啊!老哥,你提醒我了。哈哈哈!如果我们给李煜提供武器,然后再把水泥卖给他,用来加固金陵的城墙。如此一来,大宋的军队就是攻它十年,也休想攻破金陵的城防!”

    曹德舜也很高兴,他从小就就生长在金陵城,当然不想离开这座熟悉的城市了。

    “那贤弟,如果我们和李煜提及这些凶残的武器,他会买吗?”

    那喆信心满满的说道:“肯定会的,李煜又不是傻瓜。如果我们把武器运来,给他展示一下武器的威力,他肯定是会花大价钱买的。不过我们的生产规模还不行,武器的产量还是太少了!我们还要从长计议啊!不过大宋进攻唐国,至少还得十年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还是不要着急。”

    曹德舜点点头:“不错,这件事情急不得啊!等我们回到朐山岛,大家商量一下吧。”

    那喆问道:“曹老哥,李煜即位后,韩熙载的近况如何?”

    “李煜即位后,任命韩熙载为吏部侍郎、兼修国史。不久因为改铸钱币之事,韩熙载与宰相严续争论于御前,韩熙载辞色俱厉,声震殿廷。

    李煜因其失礼,改授秘书监。不到一年,又再次任命他为吏部侍郎,并升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后又因为其旷达不羁,放纵声色,被人弹劾,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即于洪州安置。韩熙载上表乞哀,于是又被留了下来,重任旧职。

    韩熙载本来家财颇丰,除了每月丰厚的俸禄收入外,由于他文章写得极好,文名远播,江南贵族、士人、僧道载金帛求其撰写碑碣的人不绝于道,甚至有以千金求其一文者,加上皇帝的赏赐,遂使韩熙载成为唐国朝臣中为数不多的富有之家。

    正因为韩熙载家富于财货,所以他才有条件蓄养伎乐,广招宾客,宴饮歌舞。我们今天肯定会受到他的款待,一定会大饱眼福的,据说韩熙载家里的歌姬、舞姬都美艳动人,姿色十分出众。”

    那喆不禁有些心动:“韩熙载可真会享受生活啊!我可要好好看看这些美女,一定不能错过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那喆感到马车停了下来,外面有人恭敬的说道:“家主,已经到韩府了,请您下车吧。”

    那喆率先掀开车帘,跳下了马车。曹德舜无奈的摇摇头,年轻人就是性急啊!他随即慢慢的下了马车。

    那喆发现自己处在一座庞大的府邸的外面,这座宅院规模宏大,修的十分气派。

    在朱红的大门外面,有几个身穿盔甲,手持武器的士兵在守卫着。在侧门处,有几个家丁打扮的人正在守候。

    见到车队,两个家丁急忙走过来,笑着询问:“各位,您们是来参加宴会的吗?未请教台甫上下?”

    曹德舜身边的一个管事上前答话:“这位小哥,我家主人是受邀来赴宴的。我们是曹家之人,这位就是曹家的家主。他身边的那位,就是这次宴会的贵宾,那先生。”

    两个家丁顿时眼冒绿光,上下打量起那喆来。弄得那喆有些发毛,同时菊花一紧。

    他心想,老子又不搞基,这两个家丁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啊?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夜宴(四)

    第二百四十一章夜宴(四)

    那喆正在心里犯嘀咕,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不高兴的说道:“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让你们招待客人,你们竟然在这里发呆。你们两个是不是找不自在啊?”

    一个家丁回过神来,他兴奋的说道:“李管事,这位先生就是传说中的那先生。他现在可是金陵城之中当红的人物啊!我们哥俩今天运气好,竟然能见到真人。所以才发了一会呆。”

    那喆暗暗好笑,老子又不是院子里的姑娘,这两个混球居然说老子是当红人物;真是没有文化啊。

    管事模样的人笑着施礼,他叉手不离方寸:“几位请多包涵,谅解这两个不懂事的家伙吧。您们都是贵客,尚书府有些怠慢了。请各位随我进府吧。”

    这时,后面的张锦曦和张宏声兄弟也下了车,走了过来。

    曹德舜对管事说道:“这位管家,我身后的两位公子,是户部员外郎张先生的衙内。员外郎和您们尚书大人交好,请让这两位公子也一同进去吧。”

    管事笑着说道:“当然没有问题了,张员外郎是府上的常客,他家的公子,也是贵客啊。请几位跟我进府吧。”

    张宏声和管事客套了几句,就拉着弟弟,和曹德舜、那喆一起进了侧门。

    管事带着众人穿堂过院,走了几分钟,来到了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筑外面。

    这座房屋器宇宏大,显得十分轩敞。五扇大门都敞开着,许多人进进出出。其中有风度翩翩的书生,体态妖娆的歌姬,貌相威严的官员,还有一些仆役和侍女穿梭其间。

    张宏声和张锦曦兄弟见到了几个熟人,随即被拉走了。

    有一些认识曹德舜的人走过来,笑着和他打招呼。曹德舜一一回礼,不敢怠慢任何人。

    这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曹先生,你身边的那位,可是近来风靡金陵城的那先生否?”

    那喆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一位身材颀长,面如冠玉的中年人笑呵呵的走过来。

    那喆见他身穿红色官服,嘴唇上略有髭须,脸上神采飞扬,绝对是一个大帅哥。

    曹德舜急忙施礼:“原来是舒郎中啊,曹某失礼了。”他回头对那喆说道:“那贤弟,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韩尚书的门生,现官拜礼部郎中的舒先生,你们亲近一下。”

    那喆心中暗自惊奇,又见到一个在《韩熙载夜宴图》之中出现过的人物了。这个人就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舒雅,他是安徽人,十几年前中了状元,诗文非常出色,才名满江南。

    舒雅也在观察着那喆,他看那喆身材匀称,穿着宝蓝色的绸衫,头发披散着,很有魏晋时期文人的不羁风度。

    两人同时向对方施礼,然后互相客套了几句。

    四周的人们听见了几人的对话,有人惊呼起来:“纳兰容若的后人来了,大家快来看啊!”

    许多人蜂拥而至,很快就把曹德舜、那喆、舒雅围得水泄不通。

    有几个歌姬打扮的少女竟然尖叫起来,拉着那喆的衣襟,说什么都不松开。

    那喆被这么多人强力围观,也是生平第一次。他被不知道多少人连摸带拉,衣服都被撕坏了,头发也凌乱不堪。

    那喆十分狼狈,有些哭笑不得。曹德舜想护住他,可是周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连他自己都自身难保了,被人挤来挤去的,很快就被挤出了人群。

    舒雅毕竟年轻,而且身材高大,他尽力用身体挡在那喆的后面,口中大喊道:“大家都不要挤了,那先生今晚会给你们表演的。”

    可没有人听舒雅的话,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冲向了那喆,场面非常混乱。

    曹德舜在人群外面很着急,他急忙叫过一个韩府的仆役,然后急切的问道:“这位小哥,韩尚书在哪里?你赶快去禀报于他,不然就要出大事情了。”

    仆役马上跑了,曹德舜又向韩府大门跑去,想请李管事找人解救那喆。

    他很快就跑到了韩府的侧门,看见李管事正在招呼客人。

    曹德舜急忙跑过去,喘着粗气喊道:“李管事,赶快召集人手,出大事了!”

    李管事见曹德舜有些气急败坏的的样子,就急忙问道:“曹先生,你这是怎么了?出什么大事了?”

    “快跟我走,不然那先生就危险了。许多人围着他和舒郎中,现在场面非常混乱,大家拥挤在一起,很有可能会发生踩踏,我怕会出人命啊!”

    李管事大吃一惊,他马上大喊道:“大家都跟我走,要出大事了!”

    守着大门的士兵和家丁轰然答应,然后随着曹德舜和李管事跑进了侧门。

    大家快速奔跑,很快就来点了事发地点。

    这里依旧混乱不堪,许多女子在尖叫着,人们在疯狂的拥挤着。

    李管事大吼一声:“把他们都拉开,快!”

    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和家丁一起冲向了人群。他们拉开了一些人,其中有男有女。有的男人还想反抗,却被士兵好一顿暴打,然后扔到了一边。

    家丁可不敢像士兵一样打人,他们尽量轻手轻脚的拉开了有些疯狂的人们,然后再好言相劝。

    这时,外面又冲过来一群人,曹德舜仔细一看,应该是韩府的护院、仆役之流。这些人急忙冲向人群,把还在拥挤的人们逐一拉开,然后推到了一边。

    过了一会,拥挤的人群逐渐分开了,人们也慢慢地平静下来,露出了包围圈之中的那喆和舒雅。

    两个人都狼狈不堪,身上的外衣都被撕坏了,舒雅俊美的脸上,还有几条血痕。

    这时,从院子外面走进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老人,他身穿黑袍,头戴高高的峨冠,身躯魁伟,长脸美髯。

    老者快步走过来,高声说道:“这像什么样子,都散开吧。”

    众人见到老者,纷纷躬身施礼。口中说道:“尚书安好。”

    老者微微点头,然后向人群中走去。

    舒雅急忙过来见礼:“韩师,学生惭愧啊,没有能保护好那先生,让他受了惊吓。”

    那喆仔细打量这个老者,看他的穿着面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