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些以“两党携手,共迎挑战”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中,两党大佬们定下的基调,哪个媒体敢跑题联邦快递公司也以其在救援行动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新闻亮点之一。
一眼望不到头的卡车队伍在风雨中飞驰的画面,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很多媒体都用了这样的照片作为新闻的配图。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公司形象开始在全美民众心中形成。媒体甚至给这支救援运输车队起个绰号长岛特快。
历史上,“长岛特快”本来是这次飓风的外号。因为这场超强飓风是在长岛登陆,并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纽约和新英格兰地区的。
这一世,这个名字被约翰抢先注册了。谁让“xpress”这个词在英语里既有特快列车也有快递的意思呢,实在与约翰他们公司太契合了。至于这场飓风还是老老实实叫“新英格兰飓风”吧。
其实,目前的这些新闻报道还只不过是联邦快递公司品牌推广计划的第一步。联邦快递公司的品牌推广团队已经为此准备了半年之久,如今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了。
早在今年年初,约翰就开始动手打造联邦快递公司的品牌推广团队了。自从去年圣诞节,约翰想出“请圣诞老人给联邦快递做代言”的创意,却发现无人实施后,他就开始搜罗品牌宣传高手了。
目前,负责联邦快递公司品牌推广是一个叫李奥贝纳的中年人。约翰当初挖他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1891年出生的李奥贝纳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已经十几年了,加入联邦快递公司之前,他在芝加哥开了家不怎么成功的广告公司。
事实上,当约翰找上门时,李奥贝纳已经接连搞砸了好时巧克力和箭牌口香糖两单生意,只能靠与“绿巨人豌豆罐头”的合作勉强维持。
别看当时李奥贝纳挺落魄的,穷到连招待客户的水果都快买不起了。但是约翰知道,这个“聪明绝顶”的家伙是美国最优秀的广告创意大师,万宝路香烟与西部牛仔形象的结合就是他的杰作。
严格来说,李奥贝纳现在并不能算是联邦快递公司的员工。他是联邦快递公司的子公司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负责人。
没错,约翰当时是把他连同那家小广告公司一起买下来的。反正那只是家有8个员工,3个客户的小公司,全部资产加到一起总共也就8万美元。
所以,当约翰用5万美元拿下这家公司控制权的时候,联邦快递公司高层没人把这当回事。连一向对约翰“乱投资”有些不满的财务总监雅各都没说什么。
除了约翰没人会知道,十几年以后,这家公司将会成长为年营业额过亿的美国广告行业六巨头之一。5万美元买下一个广告行业巨头,还有比这更赚钱的生意吗?
关于联邦快递公司应该树立什么品牌形象的问题,李奥已经思考很久了。快捷无疑是公司最核心的价值。半年来,李奥为展示联邦快递公司的“快”,准备了不下一千种表达方式。
几天后,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联邦快递公司的巨幅广告。背景是滔天的洪水,主体是一群惊慌失措的人围着一辆联邦快递公司卡车,一艘救生艇正被从货箱里卸下。广告语是:“联邦快递,比飓风更快!”
30年代,广告创意远没有后世这么发达。这则构思新颖的平面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公司业务量是否增长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周期才能看出来,但公司的知名度的上升已经是很显而易见的了。现在,连约翰早餐时让艾拉递下报纸,小家伙都会来一句“heissinusteh”了。
况且约翰很清楚,公司目前的业绩并不太重要,打牢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公司成功竖立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将来行业蛋糕做大的时候,自然也就能抢到最大的一块。
而且,联邦快递公司虽然没有开展个人业务,但这将来也会是个巨大的市场。心理学上不是讲什么刻板印象吗?让公司形象深入人心,进而影响他们将来的消费行为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约翰为联邦快递公司的发展殚精竭虑的时候,还有人正在为他的个人发展操心呢。这个人就是堂兄威廉。与上次通过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竖立约翰在公众面前的口碑不同。这次,威廉走的可就是上层路线了。
约翰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威廉的“小动作”。当一些纽约政治人物前来登门拜访时,他并没有太在意。毕竟这次免费运输救灾物资的行为,可以说是让纽约州政府欠了他一个不小的人情。人家想来表示一下感谢,加深一下联系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慢慢地,约翰发现不对劲了。这些人都是些层级不太高的共和党人,属于各县、市的中层力量,跟州政府扯不上太多关系。而且这些人在话里话外都有以他马首是瞻的意思。
带着疑问,约翰给威廉打了电话。电话里,威廉让约翰笼络好这帮人,说他们将来会对约翰有大用处。
“大用处?”约翰有些懵圈了,“这些人不过是些县监事会、市政管理委员会的中层,对我能有什么用处?”
“你以后会用得着他们的。”威廉解释道,“这些人可是家族留在纽约州的老底子了,你可得看好了。”
共和党上次执政纽约州还是1922年以前了,州议会的控制权也丢了小10年了。哪怕范德比尔特家族深耕纽约州政坛近百年,威廉最后还不是被逼得远走他州了。
这么多年下来,家族在纽约州的那点政治势力早就烟消云散了。还老底子,这拨人明显是因为十几年前还都是些小喽啰,共和党那边不屑打压才保留下来的吧。
就算约翰将来想参选国会议员,都不会选纽约做自己的选区。威廉如今让自己收拢这些人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这怨不得约翰起疑心。你想,这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省长突然让人笼络一帮邻省的市县局的小局长一样,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在约翰的再三追问下,威廉终于透露了点口风:“这些人不是我有用,是杜威有重要的事需要用他们。莱曼他们现在欠着你的人情,有你出面护着,他们就不好明着对那些人下手了。”
“啥意思?感情拿我给杜威做掩护啊!”约翰不乐意了。
杜威是共和党近几年推出的政治明星。这个纽约州独立检察官、特别公诉人近两年被媒体吹成了“黑帮克星”。
跟联邦调查局长胡佛喜欢捏软柿子不同,这个杜威是个爱啃硬骨头的主儿。这几年倒是真把几个背景深厚的黑帮大佬送进了监狱。这让他在纽约民众心目中威望很高。
约翰对这个“嫉恶如仇”的小个子检察官一直不是很感冒。他觉得杜威的成功不过是得益于特殊的政治环境需要和上面的全力支持。
你都拥有完全独立的执法团队、近乎无穷的预算,以及毫无节制的电话监听和长期关押证人权利了,还弄不倒几个黑帮头目吗
而且,杜威在政治上野心很大,特别喜欢包装自己。这两年好莱坞出了不少以他为原型的侦探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出了一档讲他办案故事的电台节目。
“又不需要你专门做啥,跟那些人保持联系就行。”威廉知道约翰不喜欢杜威,但他还是劝约翰予以配合:“以后你就会知道了,对你是有好处的。”
“真是的,老这么神神秘秘的。”挂了电话,约翰不满地嘟囔着。他心里一直在琢磨,一帮县监事会、市政管理委员会的人对杜威有啥用。
突然,一个念头闪现了出来。他不会是盯上坦慕尼协会了吧。我的老天,这小子胆子够肥的啊。这是要把纽约整个天都翻过来的节奏啊。难怪党内大佬要约翰配合他,也只有这样共和党才有可能在纽约州实现翻盘了吧。
………………………………
第七十八张 美国式反腐
谁才是真正控制着“大苹果”纽约市的人?
在1938年,绝大多数纽约人都会告诉你,这个人不是纽约市长拉瓜迪亚,也不是纽约州长莱曼,更不是从纽约州步入白宫的罗斯福,而是“萨切姆斯”。
“萨切姆斯”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对坦慕尼协会最高领袖的专属称呼,在印第安语里是“酋长”的意思。从南北战争后的70多年里,纽约市的政坛一直控制在坦慕尼协会的几任“萨切姆斯”的手里。
约翰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太清楚坦慕尼协会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个1786年由一群乔治华盛顿麾下的前大陆军士兵组成的政治组织,原本是一个全国性的爱国慈善团体。
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政商**集团,不仅控制了纽约市的民主党,还把持了整个纽约市的政治生活。
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人都知道,整个行政体系是分成两大部分的。
一个是以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各部部长、次官、驻外总督、使节等“局级以上”官员组成的“高级官僚”体系。这些人一般都是由总统直接任命的,当总统下台时这几千人也都得跟着滚蛋。
另一个则是“局级以下”的所谓基层公务员系统。谁当总统跟这些人关系不大,他们只负责落实上级的行政命令。这些人虽然权力不大,但往往会长期担任某一职位,在某些领域也会形成特殊的影响力。
跟联邦政府一样,纽约市的市长也是选举产生的,市里高级官员是由市长任命的。但纽约的基层公务员体系却一直把持在屁股坐到了民主党一边的坦慕尼协会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纽约明明是资本大佬最集中的地区,但代表大佬利益的共和党却老是斗不过民主党的原因。就算你共和党赢了选举也没用,市长指挥不动下面的基层公务员,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落实啊。
而且坦慕尼协会要是只把持纽约庶政也就罢了,毕竟两党斗争一般不涉及这么低的层次。关键是后来他们还开始染指了纽约的选举。
他们先是利用手中的权利,通过帮助外国移民入籍,为他们提供食物、住处、工作等方法,争取到了大量的选票。要知道,自从爱尔兰土豆危机后,纽约每年都会增加至少10万外国移民。
而后,他们又利用这些选票来影响选举,加大自己对民主党的影响力。原本民主党与坦慕尼协会合作,是看中了他们拉拢选票的能力,把他们当做选举机器的。结果几十年下来,纽约州的民主党反倒被坦慕尼协会控制住了。
从1850年以后,纽约市官员的人事任命就完全被坦慕尼协会把持了。他俩将协会中的骨干分子安插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要岗位,操纵了纽约市的财政、人事和治安大权。
如今,坦慕尼协会已经沦为了以权谋私的野心家们的大本营。他们大肆利用手中权力,将供电、供水、铺路等项目承包给协会会员和相关官员,从中捞取高额“回扣”。
在最疯狂的时候,仅时任“萨切姆斯”特威德一个人就通过政商勾结从纳税人手中掠夺了4500万美元。
约翰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有道理。威廉拜托他照顾的这些人都是共和党籍的县监事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中层干部。如果杜威想要对坦慕尼协会**案动手的话,这些人都应该能派上大用场。
约翰知道,不光是共和党,民主党也早就想对坦慕尼协会下手了。只不过一个力有未逮,一个投鼠忌器罢了。罗斯福在纽约当州长时几次想逮捕时任“萨切姆斯”吉米海因斯,但后来都不了了之了。
所以杜威这种举动,虽然看似危险,其实风险并不大。尤其是相对于事成之后的好处来说,这点风险简直不值一提。
历史上,杜威就是凭借击垮坦慕尼**集团的功劳一举“成神”的。经此一役,他成为了“美国最杰出的检察官和公诉人”,不仅成功当上纽约州州长,后来他还两次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了大选。
虽然两次竞选总统都失败了,但之前的功劳已经足够杜威在政坛,特别是司法系统吃一辈子了。
约翰心里对杜威这个只比他大两岁的小个子检察官是有点羡慕嫉妒恨的。这家伙怎么就这么招党内大佬待见呢。还不到40岁,就已经铺平了通往政治顶峰的道路。
而自己呢,还在辛苦苦地为他的“封神之路”添砖加瓦,以求结下点善缘,日后好有个“靠山”。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再感慨也没有用,约翰还得老老实实地按党内大佬们的计划办事。这两天,他频繁地带着那几个“小局长”出席各种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政治聚会。
约翰这是在传达一个信号:这几个是我的人,大家给点面子,别随便动他们。
混政治圈的哪个不是人精,约翰的意思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范德比尔特再怎么说也是纽约的大家族,约翰又刚让州里的大佬们欠了人情。现在人家不过是想保下几个“旧部”,谁还能说什么。
反正不过是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官员,只要威廉不从罗德岛州杀回来,动不动他们真的无伤大雅。如今能以此了解欠下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从约翰得到的反馈情况来看,民主党那边的回应还是很迅速的。那几个家伙回去后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虽然还是提拔无望,但也不再是处处被排挤的“可怜虫”了。至少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说话好使了不少。
得嘞,任务完成了。要不是威廉一再叮嘱,约翰早带着阿黛尔母女回洛杉矶了。他才不想留下来捧杜威的臭脚呢。
况且掀翻坦慕尼**集团这种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约翰估摸着,杜威怎么着也得先偷偷调查个三五年才敢出手。偶尔给杜威当次僚机,帮他打打掩护也就算了,真要他参与进去,成为杜威的助手,约翰可没这个兴趣。
就在约翰跟阿黛尔商量着是先一起去洛杉矶,还是去华盛顿收拾房子的时候。纽约州州长莱曼的秘书打来了电话,请他第二天一早去州长办公室一趟。
这个老家伙找我能有啥事?约翰一时有点想不明白。别看这些天威廉和莱曼在媒体上眉来眼去,一副“好基友”的架势,其实两人之间的龌龊事不要太多。约翰可不觉得莱曼会对他安什么好心。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见面时,莱曼对约翰非常热情。大段对约翰和联邦快递公司的溢美之词听得约翰自己都脸红。
之后,莱曼不仅拿出了一份州民政部门与联邦快递公司的合作协议,还有一份请柬。这份请柬是罗斯福总统邀请约翰一家去温泉镇做客的。
当初罗斯福在请约翰做他的特别观察员时,就说过等约翰回国后请他上门做客。约翰当时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还真兑现了。
约翰不知道的是,远在亚特兰大市郊的温泉镇,罗斯福已经琢磨他好几天了。“新英格兰飓风”肆虐的这些天,罗斯福一直都在温泉镇疗养。
要是搁前世国内,这样的领导人早就被骂死了。但是在美国,罗斯福这时候休假疗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飓风灾害是那纽约州政府自己的事,他这个联邦总统根本无权置喙。
在对约翰发出邀请前,罗斯福已经反复研究了约翰在欧洲撰写的报告,并亲自询问了史汀生、戴维斯和多诺万等人的意见。
最终,罗斯福决定与约翰面谈一次,然后再决定是否将其定为一个“秘密计划”的参与人选。
………………………………
第七十九章 小白宫的面试(上)
温泉镇位于亚特兰大往南70英里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小镇。这里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温泉,常年水温保持在华氏88度,并带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
1924年罗斯福发现这里的温泉对治疗他的小儿麻痹症很有帮助后,就在此地购地盖房。1927年,罗斯福成立了乔治亚温泉基金会,并在温泉镇修建了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温泉疗养院。
当选总统后,罗斯福每年都会到温泉镇度假,华盛顿管他住的那栋只有六个房间的房子叫“小白宫”。约翰前世曾经到温泉镇旅游过,那栋房子已经改造成了罗斯福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很多罗斯福生前的私人物品和文件。
阿黛尔之前还觉得大夏天泡温泉有点奇怪,但还是跟约翰一起去了温泉镇。到了之后她才发现,这个疗养院里面的环境非常不错,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倒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傍晚,白宫特勤局的工作人员来接约翰一家去罗斯福的的住所。这座“小白宫”隐匿在一片面对山谷的茂密树林中,只要一条小路通往外部,十分幽静。
从生活舒适角度来说“小白宫”是十分理想的度假场所。但这片面积不小的茂密树林也为特勤局的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了难度。安保人员不得不在树林中建了几座呈半月形分布的岗亭,来监控附近区域的安全。
在“小白宫”门口迎接约翰一家的是罗斯福家的老三艾略特。罗斯福夫人萨拉还在华盛顿参加一个慈善活动,这次是长女安娜和老三艾略特陪罗斯福来此疗养的。
艾略特和他的弟弟富兰克林都是约翰他们那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但约翰之前跟艾略特并没有太多交情。艾略特比约翰小6岁,是个头脑简单,容易冲动惹祸的家伙。虽然他的飞行技术比富兰克林更好一点,但在俱乐部里远没有他弟弟讨人喜欢。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家伙是罗斯福家族里的异类。自打19岁那年。从格罗顿预科学校毕业后,他就没有继续上大学,而是进入了广播行业,现在在一家纽约的电台工作。
这些年,头脑简单又口无遮拦的艾略特没少在电台节目里给自己老爸捅娄子。在外人眼里,他就是那种典型的“伟人家的蠢孩子”。约翰有时候也觉得奇怪,罗斯福家的人一个个比猴子都精,怎么会出了他这么个“怪胎”。
“晚上好,艾略特!”约翰热情地上前打了招呼。
“晚上好,约翰。有阵子没见到你了。”艾略特与约翰握了握手,又对阿黛尔行了礼。
“是啊,上次见面还在去年富兰克林的婚礼上呢。那小子最近怎么样,应该毕业了吧。”约翰一边往里走,一边跟艾略特聊起了家常。
去年,还在哈佛念书的富兰克林把杜邦家的“小公主”埃塞尔追到了手,这件事在约翰他们那个圈子里可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谁都知道,杜邦家族跟罗斯福总统不对付,双方积怨不浅。这场同时遭到了双方家长严重反对的婚姻颇有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
“他已经从哈佛毕业了,可是找不到工作,又去弗吉尼亚法学院继续念书了。”对于自己这个叛逆的弟弟,艾略特也是又爱又恨。
哪怕现在经济再不景气,总统的儿子也不至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啊。看来罗斯福对小儿子的气还没消呢。约翰虽然跟小富兰克林的关系还不错,但这是人家的家事,他一个外人还是不插手的好。
就当是给那个小子一个教训吧,结婚这种事可不是光凭脑袋发热就能做决定的。历史上,小富兰克林可是因为结了太多次婚,最后来被从“蓝皮书”美国社会登记中给除名了。
约翰一家到的时候,罗斯福还在办公室处理公务,艾略特带他们四处参观了一下。“小白宫”只有一层六个房间,实在没啥可看的,倒是那个正对山谷的大露台风景非常不错。
晚餐的时候,约翰见到了罗斯福总统。也许是因为温泉的疗效确实不错,罗斯福看起来很精神。一见面,他就亲热地把小艾拉抱到了自己的腿上,还亲切的为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爱犬法拉。
美国总统都有养宠物的传统,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如果你想在华盛顿有朋友,那就养只狗吧。”而且相比于河马、鳄鱼、棕熊和獾这些奇异的白宫宠物,罗斯福的苏格兰梗犬算是比较正常的了。
前世,约翰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1944年罗斯福在出访时不慎将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上。为了找回爱犬,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而且当共和党对此事进行抨击时,罗斯福少有的发了飙,他公开对媒体表示:“对于共和党人的攻击,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儿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
攻击我的妻儿都没问题,但攻击我的狗就是不行!法拉在罗斯福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难怪后世很多罗斯福的画像、雕塑里都有法拉的身影。
席间,罗斯福除了对约翰在欧洲期间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外,并没有谈及其他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飓风以及休斯的环球飞行。
当然了,罗斯福大老远把约翰找过来,不会只是请他吃饭,介绍宠物狗给他认识这么简单。晚餐后,他请约翰明天上午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第二天上午,约翰来到了罗斯福的办公室。在那里,约翰看到了罗斯福内阁的几个头面人物:国务卿赫尔、财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