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一样,认为“在一个星期内英国就将会像小鸡一样被希特勒扭断脖子。”
在这个月里,彻底改变的并不只有欧洲的这几个国家。
在非洲,作为对大英帝国忠诚的关键测试,苏丹人、索马里人、肯尼亚人正在埃塞俄比亚同意大利人作战。作为对意大利参战的报复,南非的轰炸机部队袭击了意大利在利比亚和东非的地面机场,汽油库和军火库。而埃及的民族主义者把英国的困难看成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欧洲的战事保持了观望的态度。
在北美,加拿大人启动了为皇家空军培训20000名机组人员的计划。在澳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增援部队开始启程赶往欧洲。
在亚洲,日本利用了法国的失败来警告法属印度支那管理机构必须立即停止帮助中国重庆政府的行为。日本外相警告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总督,如不停止越过边界向中国输送战争物资,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有关日军在海南岛集结的报告,加深了人们对日本入侵英法东南亚殖民地的恐惧。法国和英国的船只已经被告知不要停靠在印度支那港口。
在泰国,得到了日本人支持的当地武装对英国殖民者发动几次进攻,夺取了两个省的实际控制权。为了避免日本直接参战,英国政府宣布将暂时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
而在中国,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枣阳会战,以日军在付出伤亡45000人的代价,占领了距离重庆不到620公里的西南门户城市宜昌而告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人不得不再次抽调关东军入关南下,以弥补战力的不足。
即便是生活在一片“安定祥和”中的美国,人们的生活也被彻底改变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对英法等国报以同情的态度。特别是在意大利队对法国宣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势力遭到了严重的冲击。
墨索尼里背后捅刀子的不道德行为,引发了美国民众和媒体的普遍反感。纽约时报的评论把墨索里尼描绘成了一只残忍而贪婪的豺狗,并表示:“这不是意大利人民的决定,而一个人的决定,这个人把意大利带进了黑暗的夜晚,并使它成为每个热爱民主的人的敌人”。
巴尔的摩太阳报则将意大利的行动定义为一个“长期而危险的赌博”,并断言“它不可避免地要失败”。当所有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都加入到了唾弃墨索里尼的合唱中时,罗斯福等干涉派人士抓紧机会,给了孤立主义者致命一击。
罗斯福在国会公开演讲中表示:“一些人仍旧持有明显的错觉,认为美国能在一个被暴力哲学统治的世界上成为一个孤岛这样一个岛屿将带给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是一个无助的噩梦成为一个没有任何朋友的人。”
这一次,民众的回应与他在1937年发表“瘟疫隔离”演说后的截然相反。迎接他的不再是反战大游行,而是雷鸣般的掌声和不计其数的支持电报。
这么多年来,干涉派还是第一次在与孤立主义者的舆论战中占据压倒性的上风。即便是布林伯格这样的“传奇英雄”也无法为意大利人的无耻行为进行有效的辩解。
为那些遭到暴力侵犯的国家提供帮助,将美国变为“自由世界”兵工厂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快,美国人就用自己手中的选票表明了他们对欧洲战争的态度。
6月17日,罗斯福在没有到场的情况下被民主党代表大会推选成为了总统候选人。6月25日,对参与欧洲事务持积极态度的威尔基奇迹般地拿下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名额。
史汀生、威廉和约翰都为美国政坛风向的转变感到高兴。约翰已经听到消息,罗斯福总统准备再次向国会申请48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以确保美国能同时应对来自大西洋的太平洋两边的战争威胁。
根据这一计划,到1947年时,美国陆军将被扩充到120万人,陆军航空队作战飞机增加到15000架。海军舰艇数量将从现在的369艘增加到701艘,这其中还包括20艘新建的战列舰。
约翰的很多陆军同僚都乐观地认为,一旦这个计划获得国会通过,自己就离晋升的日子不远了。
………………………………
第五十章 惹不起的IRS
这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没有可以肯定的事。本富兰克林
当7月初,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增加国防开支的申请后,陆军参谋部里一片欢腾。根据这一扩军计划,美国陆军的规模将在5年内翻上一倍有余。对于绝大多数中下级军官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晋升机会将多出至少一倍。
不过这个时候,约翰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因为,国会在同意增加这么一大笔40亿美元国防开支的同时,也通过了财政部长摩根索关于对军工企业增收特别税的方案。
也就是说,每一个拿到军方合同的军工企业都将在缴纳公司所得税的基础上,再缴纳一笔额外的高额税金。等于政府把他们赚到的钱又拿回去了一部分。
虽然还有的赚,但平白少赚了这么多,搁谁身上也不会开心。最近这段时间,摩根索这个德国犹太佬绝对是美**火商最痛恨的人,没有之一。
抱怨归抱怨,该交的税还是得交。即便是罗斯福本人,每年4月15日联邦税务申报截止日之前,也得乖乖地把自己的税务顾问叫到白宫来,认真填写税单,更何况约翰。
在美国,有权势的人也许可以无视警察、检察官和,但没有人敢无视联邦税务局。真不知道当初那些为了少交税才起来闹独立的开国元勋们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就是为了抗议英国茶叶税,看到如今美国纷繁复杂的税收制度会怎么想。
在美国建国之初,联邦政府可征税的项目可是很少的,仅有关税和一些消费税。而且宪法的第一条还规定,联邦政府不能对居民直接征税,只能把税派到各州头上,各州再分配税额。这项制度设计旨在限制联邦征税权,防止联邦政府作大。
结果在1862年,那个“不得好死”的林肯坏了规矩。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经费,他创立了联邦税务局,开始直接向公民征收所得税。当时的起征点定在家庭年收入600美元,600美元10000美元者征收3,10000美元以上者征5,最高封顶10。
因为当时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普遍不足600美元,只有13人需要缴纳个税,所以反对的人并不多。而且又是在战争时期,像范德比尔特这些北方的富豪家族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跟干掉该死的南方佬所获得的利益相比,这点税收算不了什么。
而且在战争时期,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向民众征收个税的情况,在欧洲历史上也很常见个人所得税因此也被称为“战争税“。仗一打完,就会废除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可问题是战争结束后,林肯居然不肯取消个税了,这还了得。打仗的时候我们砸锅卖铁地支持你,仗打完了你还想趴在我们身上吸血,真不把马王神当三只眼啊。
约翰一直觉得,林肯后来被刺杀,与他因税收问题跟北方资本家阶层闹翻多少有些关系。倒不是说这些人会参与其中,但对南方同情者的报复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再像战争期间那样为林肯提供支持和保护是肯定的。
林肯死后,关于个税要不要废止的问题,资本家们又和政府争斗了很多年。直到1872年,阿斯特家族的威廉阿斯特成功告倒了联邦政府,最高法院判定联邦个人所得税违宪,才停止了已经实行十年的个税征收。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阿斯特家族“东海岸第一家族”的地位,所有的美国富豪都要承这个人情。哪怕后来,他们家的当家人跟着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西洋,他的后人也一直依然享受着先人的余荫。
迄今为止,也没有哪个家族会撕破脸,公开与阿斯特家族为难。相反,每当阿斯特家举办各种慈善活动时,他们都会积极响应号召,慷慨解囊。
但是,威廉阿斯特并没能毕其功于一役。个税虽然被废止了一战时期,美国又开始恢复征收个税。但这次与范德比尔特这样的大家族就没什么关系了。被征税的主要是普通的高收入人群,真正的富豪早就学会如何利用信托公司和基金会来避税了。,但是万恶的联邦税务局却从此保留了下来。
别看联邦税务局的名字里写的是r全称是nnr,政府管理部门一般是,但权力比一般的政府机构大多了。
约翰上辈子刚来美国时,就有不止一个同胞告诫过他,千万别忘了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向联邦税务部门报税。如果逾期了的话,等待你的就不只是罚款这么简单的事了。
来武的,人家的税警装备不比差,装甲车、直升机一应俱全。当年芝加哥的“地下市长”阿尔卡彭多牛,别说芝加哥警察,就是也拿他没辙。结果一出马,分分钟就以逃税为由,把这个黑帮大佬按到了监狱里。
来文的,更是谁也不惧,人家有自己的联邦税务法院不设陪审团,想搏同情都没地儿,而且还掌握着解释税法的权利。在税法条文多如牛毛的美国,你想跟比拼对相关法律的理解,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去专门受理民告官案子的联邦申诉法院。但是对不起,法院在受理税务案件前,你得先把认定你欠的税交了,然后才能起诉他们要求“返还不合理征收的税款”。
这辈子,约翰作为一名富豪,与前世唯一的区别就是报税截止日期可以推迟到10月15号而已。因为富人的大部分资产需要等信托、基金会、合伙企业报税完成后才能统计,所以可以申请延期4个月。
现在约翰所能做的,就是抓紧让公司的税务顾问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合法的避税途径,能少交点就少交点。历史上,那个被他赶出联合飞机公司的弗里特,因为得罪了政府,又没有事先设计避税通道等他想起来,所有常用通道都被堵死了,结果全年收入的74都交了联邦税了。约翰可不想跟那个倒霉蛋落得同样的下场。
在等待税务顾问反馈的时候,约翰还在为另外一件事郁闷。当初休斯干嘛要把公司建在了洛杉矶啊,不知道加利福尼亚的州税很高吗?交完联邦税还要被州政府再扒一层皮,你休斯就这么不把钱当钱呐!
………………………………
第五十一章 迎驾与法国来客
纽约,伊丽莎白港码头,约翰和萨默维尔中校正在马丁的陪同下视察援助物资的装卸情况。
本来,区区2万支加兰德步枪和1000万发步枪子弹的运输工作,并不值得约翰亲自跑一趟纽约。但是,有消息说,正在加拿大进行访问的英国国王,将于后天抵达纽约。届时,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王后将亲自出席这批援助物资的启运仪式。
为此,英国皇家海军为“hx…59”编队派出了包括3艘护卫舰、6艘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在内的强大护航力量。约翰和萨默维尔中校也不得不跑到现场来,确保这批军事物资的装运工作能及时完成。
其实,陆军的这批物资只是“hx…59”编队此次运输货物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已经基本都装上船了。拖慢整个装卸过程的是那些面粉、罐头、肉类、药品、布匹之类的民用物资。
约翰站在港务大楼的顶层,用望远镜远眺河对岸的另一个海运码头。联邦海运刚刚承包了那片港区的运营权。小马士基正在对码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等改造完成后,那里将和休斯顿港成为美国首批集装箱装卸码头。
“效率还是太慢了,要是使用20英尺集装箱的话,这点物资半天就装完了。”约翰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对直接负责这批物资运输计划的马丁说道。
“我打听过了,那些龙门吊再等两周就能投入使用了。”马丁很清楚联邦海运是谁的产业,“但是英国那边的港口没有装卸设备也不成啊。”
他们的谈话,成功吸引了萨默维尔中校的注意。
“什么集装箱?”这些天,他和约翰等人已经很熟了,萨默维尔直接张口问道。
约翰把他那套所谓集装箱海陆联运的理念解释了一遍。萨默维尔能被派到美国来负责援助物资的交接工作,对运输行业自然不会陌生。他很快就领会到了这其中的门道。“就是一种类似于兰开夏托盘的设备是吧,那倒是个好东西。”(所谓兰开夏托盘,是英国铁路公司上世纪末为给兰开夏郡的纺织公司运输原材料而发明的一种类似于集装箱雏形的装置。)
思索片刻后,他对约翰说:“你有相关的技术材料吗,我想我可以向上面建议一下。现在国内劳动力紧缺,这种可以大幅减少码头工人需求量的办法,贝文大臣应该会感兴趣的。”
萨默维尔所说的欧内斯特・贝文是目前英国战时内阁的劳工和国民事务大臣,其权利仅次于身兼首相和国防大臣双职的丘吉尔。这位曾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英国1926年大罢工的英国运输工会总书记、工党领袖,在解决劳工问题上非常有一手。
上任后不久,他就出台了一系列禁止罢工、禁止停工、禁止雇主未经政府许可解雇工人、延长法定工作时间上限、增加妇女工作岗位的法令和应急措施,大大缓解了英国因为征兵造成的劳动力短缺状况。
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办法。没有工人可以一直工作不休息,妇女也不可能完全弥补重点行业所需的壮劳力缺口。如果实施集装箱联运可以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大幅消减运输工人数量的话,欧内斯特・贝文没有理由会拒绝。
约翰很清楚,和平时期他要推广集装箱联运,必然会招致工会组织的抵制。只有借助战时劳动力紧缺的有利时机,抢先把生米煮成熟饭,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推广阻力。
约翰很慷慨地同意将集装箱联运的相关资料提供给萨默维尔,并表示如果需要的话,联邦快递公司很乐于为英国港口的改造工程提供帮助。
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小马士基整理出来的资料去了萨默维尔的宾馆房间。房间里,除了萨默维尔和几名执行护航任务的皇家海军军官外,还有一名年轻的法国海军少校。
这种组合简直太奇怪了。要知道,现在法国已经投降了。几天前,英国皇家海军刚刚对他们的“前盟友”实施了突然袭击。那些停靠在直布罗陀港口的法国舰艇遭到了身边英**舰的近距离炮击,除了三艘法国战列舰被击沉,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逃脱外,其余舰艇都已经落到了皇家海军的手里。
虽然这种“突然袭击”有违道义和国际法(法国虽然投降了,但并未向英国宣战),法国维希政府也因此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但英国人对此并不感到“羞愧”。
因为一旦这些法**舰落到德国人手里,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的实力将增加一倍。到时候,皇家海军不仅无法有效保持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保护大西洋航线的能力也将被大大削弱。甚至还有被赶出地中海,丧失从中东殖民地获得原油补给的可能性。
所以只有让这些法**舰落入自己手中或着躺到海底,英国皇家海军的呼吸才能更畅快一些。
这种时候,一名法国海军少校怎么会跟英国皇家海军的人混在一起?
萨默维尔看出了约翰的疑惑,连忙为他做了介绍:“约翰,这位是自由法国的比松少校,他是米塞利埃海军中将的副官。”
约翰这才恍然大悟,米塞利埃中将是自由法国组织的海军代表,难怪这位比松少校会出现在这里。
法国投降前,米塞利埃海军中将在马赛负责地中海区域禁运品的管制工作。当他得知停战协定已经达成后,便立即把在码头上所能找到的最有价值的货物装上几条商船,由三艘法国小军舰护送驶往了直布罗陀,并将这支小舰队和所有物资交给了英国人。
在米塞利埃抵达英国之前,他并不认识戴高乐,也不知道戴高乐所采取的立场。本来作为一名三星海军中将,他在法**队里的地位要比戴高乐这个准将高得多。
但是,戴高乐已经抢先获得了丘吉尔的公开支持。所以,目前米塞利埃中将只能屈居于戴高乐之下(虽然他本人并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答应效忠戴高乐),成为自由法国的海军代表。
萨默维尔继续解释道:“比松这次是和护航舰队一起来的,他明天就会飞到巴哈马去。丘吉尔首相已经答应把你们援助的一部分海军物资交给他们了。”
约翰点点头,戴高乐的动作还挺迅速,这么快就要去中非殖民地开辟新战场了吗。“祝您此行一切顺利,比松少校。”约翰用流利地法语说道:“我的妻子也是法国人。我们相信法国会在戴高乐和米塞利埃将军的带领下重新获得自由的。”
“谢谢你,中校!”比松少校有些激动地握住了约翰递过来的手,“请替我转告您夫人,法兰西军人永远不会屈服。自由必将属于法兰西人民!”
………………………………
第五十二章 惟一不败的投资
第二天一早,约翰在确认所有陆军的援助物资都已装船完毕后,就回了华盛顿。他可不是萨默维尔,有留在纽约迎接国王和王后陛下的雅兴。有那功夫,他还不如去跟休斯谈谈怎么避税的事情呢。
根据公司税务顾问的建议,休斯飞机公司最好成立一家企业基金会来合法避税。这个基金会可以是一家慈善基金会,公司每年将部分利润捐给这家基金会,只要保证将其中的5%用于慈善事业就行。
另一种方案,是成立一家运作型基金会。这种基金会与其它基金会有所不同,它不发放资助,或者说它的主要活动不是发放资助,而是直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提供直接的服务。
相比较而言,约翰和休斯都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案,成立一家致力于航空科技研究的运作型基金会。
虽然税法规定,这种基金会必须直接用于研究项目的资金比例要比普通基金会的慈善捐赠比例高,但对于休斯飞机公司来说,只是换了一种支出研发经费的方式而已。他们完全可以把利润捐给基金会,再将基金会的钱用于自己公司研发项目的支出。
最后,约翰他们决定,以休斯飞机公司的名义成立了一家美国航空技术发展基金会,并向税务部门提交了免税资格申请。根据公司税务顾问的测算,此举至少可以将休斯飞机公司的总税率降低十个百分点左右。
等约翰忙完这些回到家,阿黛尔又给他来了个大“惊喜”。
“什么?你要领养两个英国孩子?”约翰觉的阿黛尔是不是孕傻了,“你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7个月了吗?你哪有工夫再多照看两个孩子!”
虽然约翰挺喜欢孩子的,但他自己马上就要有二宝了,犯得上再从别人家领养两个吗?
“不是领养,是寄养!”阿黛尔纠正了丈夫的概念错误,“就是在战争期间暂时照顾他们一段时间。”
约翰知道阿黛尔说的是什么了。英国本土现在越来越不安全了,战时内阁再次启动了旨在疏散城市儿童的“滴流”计划。普通城市家庭的孩子大部分被送往了苏格兰、威尔士山区的乡下,还有一些会被送到爱尔兰。
爱尔兰政府虽然拒绝让皇家海军使用他们的港口,但却同意接收一部分英国儿童。这些孩子在那里,至少可以获得较为充足的食物和阳光,不至于要老待在防空洞里。
而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父母们,则打算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离战火更远一点的地方去。起初,他们大多是通过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亲戚朋友私下进行安排的。
后来,英国政府也觉得这种安排很不错,既能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还能减少国内的物资消耗。同时,那些不再需要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母亲们,也能出来工作,弥补劳动力的短缺。
约翰依稀记得媒体上有过这方面的报道,说最近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叫儿童海外接收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负责将一批5到16岁的少年儿童疏散到国外去,好像丘吉尔的夫人克莱门蒂娜有在这个机构里任职。
“是丘吉尔夫人找过你吗?”约翰知道,自打从英国回来后,阿黛尔就一直与丘吉尔夫人有联系,还经常给对方打理的慈善机构――“母子之家”捐款。
“是丘吉尔夫人给我发了封电报,说已经有很多美国家庭提出收养申请了,但是英国使领馆没有能力去对他们进行资格审核,她希望我能为这件事提供帮助。可是我现在这个样子也帮不了她,就想要不我们也……”阿黛尔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冒失,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看到阿黛尔一副做了错事的可怜样,约翰也不忍心说什么。怀孕期的女人正是母性泛滥的时候,最近媒体关于欧洲儿童悲惨遭遇的报道这么多,阿黛尔心软也是很正常的的事。
“好啦,我也没说不同意,不过这可不是件小事,给我点时间让我考虑考虑。”约翰知道,历史上二战时期大约有十几万英国儿童被寄养到了海外,光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